?

高齡肺血栓栓塞癥患者行腹腔巨大腫物切除術的圍手術期護理

2024-04-08 10:22吳衛利余晶莉楊丹丹李誠詩莊一渝
護理與康復 2024年2期
關鍵詞:雙下肢抗凝高齡

吳衛利,余晶莉,周 娜,何 英,楊丹丹,李誠詩,莊一渝

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浙江杭州 310016

肺血栓栓塞癥(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是指來自靜脈系統或右心的栓子阻塞肺動脈或其分支,導致肺循環和呼吸功能障礙為主的臨床綜合征[1]。流行病學報告顯示,婦科腫瘤患者出現PTE的風險值為5.4%,是非腫瘤同齡患者的4~6倍[2]。同時,高齡為PTE的獨立危險因素[3],高齡婦科腫瘤患者由于基礎疾病、腫瘤消耗和老年衰弱等因素,常在就診時已經形成血栓[4]。靜脈血栓一旦脫落游走至肺部形成PTE,可危及生命,延誤原發疾病的診治。面對術前準備時間短,高齡合并PTE情況,手術風險極高,可能出現急性PTE、術后出血、感染、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等一系列問題。做好患者的全面系統化評估及病情動態觀察,加強圍手術期護理,預防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預后至關重要。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邵逸夫醫院于2022年2月收治1例高齡PTE合并腹腔巨大腫物的患者,經治療與護理,患者住院19 d后康復出院?,F將護理經驗報告如下。

1 臨床資料

1.1 一般資料

患者,女,80歲,因“發現腹腔包塊10年余”入院。既往有高血壓病史,5個月前因跌倒致右髖部骨折,經手術治愈。出院后發現腹腔包塊明顯增大,遂來醫院就診,于2022年2月9日收入腫瘤內科,入院后全腹部CT平掃檢查提示腹腔巨大占位,伴盆腔、腹腔積液,腫瘤隨時可能破裂;雙腎輸尿管超聲檢查提示左輸尿管下段狹窄伴上尿路積水,雙腎積水。主訴腹部脹痛,數字疼痛評分量表(Numeric Rating Scale, NRS)評分6分,進食、進水困難,營養風險篩查(Nutritional Risk Screening 2002,NRS 2002)評分5分。2月14日行第1次疑難病例多學科會診(Multi-Disciplinary Treatment,MDT),考慮婦科來源腫瘤可能性大,擬行手術治療,經充分告知患者家屬,知情同意后轉至婦科。入婦科后,評估雙下肢Ⅱ度凹陷性水腫,雙下肢深靜脈超聲檢查示:左股總靜脈及股淺靜脈內血栓形成,左脛前靜脈血栓形成,右股總靜脈、股深靜脈起始段內血流緩慢。CT下肺動脈造影(Computed Tomographic Pulmonary Angiography,CTPA)示:肺動脈干稍寬,兩肺下葉部分肺段動脈分支內小條充盈缺損影,PTE考慮。D-二聚體9.26 μg/mL,Caprini評分8分,評估PTE風險極高。

1.2 治療及轉歸

經血管外科會診后,2月15日行下腔靜脈濾器置入術,術中因患者下腔靜脈管腔直徑較小,濾網放置失敗,予繼續抗凝、降壓、利尿、補液等對癥支持治療,完善相關輔助檢查。全腹增強CT檢查示:腹腔、盆腔大部分被巨大欠規則團影延伸占據,橫徑為28 cm,腫瘤破裂及播散,右卵巢畸胎類腫瘤可能大,脂肪肉瘤待排。于2月18日經第2次MDT后,急診全身麻醉下行雙側輸卵管、卵巢切除術+腸粘連松解術+大網膜切除術,手術過程順利。術后診斷:卵巢惡性腫瘤、PTE、下肢靜脈血栓形成,轉入ICU監護治療。2月21日轉回婦科病房,遵醫囑予哌拉西林他唑巴坦4.5 g每8 h 1次靜脈滴注抗感染治療,25%白蛋白100 mL每日1次靜脈滴注糾正低蛋白血癥,低分子肝素鈉0.4 mL每12 h 1次皮下注射抗凝治療,以及利尿、鎮痛等對癥支持治療,密切關注患者術后生命體征及出血情況,準確記錄出入量。術后患者恢復良好,于2月27日順利出院,共住院19 d。

2 護理

2.1 急性PTE的識別與預見性護理

患者術前血栓風險Caprini評分8分,提示高危,雙下肢超聲檢查、CTPA示PTE合并雙下肢靜脈多發血栓,下腔靜脈濾器置入失敗,無法過濾下肢靜脈血栓,加上術后盆腔、腹腔巨大腫物的移除,解除對下腔靜脈的壓迫,且PTE 90%的栓子來自下肢靜脈系統,各種因素均提示患者發生急性PTE的風險極高,做好圍手術期新發急性PTE的預見性護理,早期發現和及時干預,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高齡患者發生急性PTE的臨床表現不一,均缺乏特異性,癥狀常與自身的心肺疾病交叉重疊,早期診斷的延誤率可達47.7%[5]。因此,為了降低急性PTE的誤判率,在臨床護理期間,重視患者的主訴和臨床表現。常見的表現為呼吸困難,發生率80%~90%,多見于活動后;胸痛發生率為40%~70%;咳嗽發生率20%~56%,一般為干咳;以及心悸、暈厥、煩躁不安等[6]。責任護士密切巡視患者,關注患者生命體征及呼吸頻率、節律和血氧飽和度,詢問有無胸悶、胸痛和心悸、呼吸困難等主訴。當血氧飽和度低于93%或呼吸頻率高于24次/min時予以高度警惕,報告醫生并及時處理?;颊哂诘?次手術后第3天由ICU轉入病房,予鼻導管2~3 L/min低流量吸氧,指測血氧飽和度96%~99%。術后第9天出院時不吸氧狀態下,指測血氧飽和度96%,無明顯胸悶、氣急等不適主訴。

2.2 全程化抗凝藥物分級管理模式的應用

醫院針對靜脈血栓患者的嚴重程度,建立了抗凝藥物的全程化、分級管理系統,協助醫生、護士在使用抗凝藥物時,準確識別不同抗凝風險的患者,權衡出血與血栓風險,以期達到患者安全管理的目的。根據抗凝藥物風險管理,提示該患者屬于一級管理的患者,一級管理的患者為抗凝藥物高?;颊?由藥劑師制定全程化藥物服務跟蹤模式,定期進行藥學查房,為臨床護士和醫生提供抗凝用藥咨詢服務,并在重要的時間節點,如入院時、術后24 h以及出院時,為患者提供抗凝管理服務。根據藥劑師和醫生對患者病情的判斷,該患者的初始抗凝治療首選低分子肝素鈉0.4 mL每12 h 1次皮下注射,避開手術前后12 h使用,維持治療至少3個月。護士觀察患者腹腔和盆腔引流液、傷口滲血、注射部位、尿色、大便顏色、牙齦等均無出血征象;患者術后血紅蛋白95 g/L、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時間48.7 s、D-二聚體3.45 μg/mL,至出院時血紅蛋白98 g/L、D-二聚體2.45 μg/mL、白蛋白26.2 g/L;復查雙下肢深靜脈超聲檢查無血栓進展。

2.3 多學科合作術前訪視確保手術安全性

患者高齡,主訴胸悶無法緩解,術前檢查提示各重要臟器功能不全: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5 168~5 919 pg/mL,提示心力衰竭,心功能Ⅲ級;肌酐184 μmol/L,提示腎功能不全;肺功能檢查提示重度通氣功能障礙,CTPA示PTE?;颊咧髟V氣急,未吸氧狀態下血氧飽和度為92%,鼻導管3 L/min吸氧狀態下血氣分析示氧分壓75.8 mmHg(1 mmHg=0.133 kPa),二氧化碳分壓32.3 mmHg,碳酸氫根濃度18.6 mmol/L,剩余堿-5.7 mmol/L,提示呼吸衰竭。術前啟動麻醉科和心內科??漆t生會診和訪視制度,聯合呼吸師制定術前呼吸功能鍛煉計劃。具體操作如下:協助患者坐起,進行腹式呼吸和縮唇呼吸鍛煉,每次5~10 min,每日3~4次。根據心內科醫生會診建議,予補充白蛋白后使用利尿劑,以減輕患者循環負荷,改善心功能。護士每班內準確記錄患者出入量,并密切關注實驗室檢驗結果。麻醉師在手術前1 d對患者心肺功能進行評估,患者急診手術前檢驗指標提示:鼻導管3 L/min吸氧狀態下氧分壓86.3 mmHg,二氧化碳分壓31.1 mmHg,碳酸氫根濃度23.5 mmol/L,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3 919 pg/mL,較前得到明顯改善,手術麻醉健康狀態分級(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 Physical Status Classification System, ASA)為4級,符合急診手術要求。

2.4 階梯式營養方案的實施

研究[7]表明,腫瘤患者營養不良發生率高達40%~80%?;颊呷朐簳r腹部膨隆,進食困難,肛門無排氣、排便,胃腸功能受損,營養攝入不足,同時腫瘤惡病質、炎癥反應機制導致機體能量消耗增加,機體營養不良?;颊咝g前NRS 2002評分5分,存在營養風險。根據患者病情及定期營養篩查結果,給予個體化階段式營養支持治療[8]。第一階段:全腸外營養,因患者腹腔巨大腫物壓迫,無法進食,留置PICC后,給予全腸外營養,設定熱能目標量為1 000~1 200 kcal/d,蛋白質目標量0.8 g/(kg·d)。每3 d監測血電解質、肝腎功能,每日監測血糖、出入量,以備調整劑量。第二階段:部分腸外營養+部分腸內營養,術后第2天患者意識恢復,醫囑予拔除氣管插管,術后第3天患者肛門排氣,過渡至流質飲食,此時患者進食量小于營養師計劃的能量需求的60%。第三階段:全腸內營養,患者術后第3天NRS 2002評分6分,白蛋白20.8 g/L,血紅蛋白95 g/L,提示營養不良,根據營養師計劃,每日配送5次半流質飲食,患者每餐進食約2/3份量,遵醫囑補充安素腸內營養粉30~50 g/次,每日3次,確保飲食少量多餐,減輕胃腸負擔,促進營養物質的吸收。每班評估患者食物攝入情況,準確記錄出入量。經階梯式營養支持,至出院前1 d患者白蛋白26.2 g/L,血紅蛋白98 g/L,NRS 2002評分4分。

2.5 術后實施個體化容量管理以預防容量負荷過重

高齡患者的心血管系統應激反應能力逐漸減弱,包括心肌順應性、心肌β受體反應性和血管內壓力感受器功能的降低,機體對失血、體液丟失、麻醉后低血容量的反應代償能力也減弱,同時對靜脈液體過量負荷的平衡能力下降,從而引起容量超負荷[9]。在高齡患者行腹腔巨大腫物切除術時,由于手術創面大,術中需要補充大量液體維持循環血量。為預防容量負荷過重,根據患者的癥狀、體征和容量狀態評估,實施個體化的容量管理,有助于穩定血流動力學,保證組織灌注。依據心內科醫生會診意見,術后口服呋塞米10 mg+螺內酯20 mg每日2次,單硝酸異山梨酯10 mg每日1次,降低心臟前后負荷,同時關注血鈉、血鉀。設定患者每日出入量負平衡500 mL,控制每日液體輸入量<1 500 mL,尿量1 000~2 000 mL,準確記錄出入量,控制輸液速度20~60 gtt/min,控制血壓120~130/80~90 mmHg。監測患者每日體重,測量雙下肢周徑,動態觀察水腫情況。至出院當天,患者氨基末端腦利鈉肽前體由術后的12 549 pg/mL下降至8 263 pg/mL,雙下肢水腫好轉,且未發生電解質紊亂。

3 小結

患者高齡,腹腔巨大腫物壓迫且術前PTE,伴隨基礎疾病多,病情復雜,易發生心腦血管意外,手術風險極高。做好圍手術期急性PTE的識別和預見性護理,重視臨床觀察和急救處理;應用全程化抗凝藥物分級管理模式,降低了抗凝藥物使用風險;多學科合作術前訪視確保手術安全性;提供階梯式營養支持,改善患者營養狀態,提高免疫力,減少手術應激和感染;針對老年患者容易出現容量超負荷等問題,實施個體化管理。最大程度減少術后并發癥的發生,促進患者早期康復。

猜你喜歡
雙下肢抗凝高齡
急性腦梗死致發作性雙下肢無力1例
老年人群非瓣膜病心房顫動抗凝治療
抗凝治療對心房顫動相關輕度認知障礙的影響
高齡女性助孕難在哪里
雙下肢靜脈曲張單側術后對對側下肢靜脈血流動力學的影響及其臨床研究
請您診斷
中藥影響華法林抗凝作用的研究進展
超高齡瘙癢癥1例
以呼吸困難、雙下肢不對稱性水腫為首發癥狀的主動脈夾層1例
STA Compact血凝儀在肝素抗凝治療中的臨床作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