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舉國體制下實施核心技術攻關的哲學思考與踐行路徑

2024-04-09 23:29黃時進
關鍵詞:核心技術關鍵

黃時進,王 悅

(華東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上海 200237)

舉國體制是一種以行政力量動員和調配全國資源為實現國家某項戰略目標所進行的制度安排,具有“政府直接性管理、計劃性體制、全部政府投入、無直接經濟效益、項目固定單一、政府使用”[1]等特點。進入新時代,新型舉國體制的提出主要源于“為攀登戰略制高點、提高我國綜合競爭力、保障國家安全提供支撐”[2]的思考。尤其在面對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時,更加需要新型舉國體制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的集中攻關以確保競爭優勢和戰略主動。

關于新型舉國體制的研究建基于舉國體制的研究之上。2020 年11 月,人民日報社《國家治理》周刊圍繞“新型舉國體制”組織了專家專欄,相關研究從歷史淵源、理論內涵、目標導向、基本特征、構建路徑等方面對這一議題作出有益探索[3]。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完善黨中央對科技工作統一領導的體制,健全新型舉國體制”[4],這就將新型舉國體制的應用場景框定在科技工作領域?;诖?,新型舉國體制至少包括以下兩個方面的內涵:一是圍繞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展開,為組織實施重大科技創新活動提供有力保障;二是在新時代黨的全面領導下堅持科學統籌、集中力量、優化配置、協同攻關。

一、舉國體制下實施核心技術攻關的國際國內經驗分析

西方發達國家是最先運用舉國體制實施核心技術攻關的,在此領域有著豐富的實踐經歷和經驗,如美國的曼哈頓工程、阿波羅計劃就是成功的典型案例。曼哈頓工程是美國在1942年至1945 年期間實施的一項原子彈研制計劃,是美國科技制度發生轉變的重要標志,也是現代科技創新舉國體制形成的標志。阿波羅計劃是美國在1961 年至1972 年期間進行的一項登月計劃。美國曼哈頓工程和阿波羅計劃的實踐表明,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采用舉國體制不僅現實可行,而且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對國家的綜合國力躍升具有重要意義。在當代世界科技強國的建設中,仍有若干國家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上選擇實施舉國體制,以調動全社會的力量共同參與研發并支持科研成果轉化。

西方發達國家運用舉國體制實施核心技術攻關的實踐,為其他國家提供了一系列可借鑒的經驗。首先,通過認知解放推動國家主導任務集中模式的形成。從上述案例的經驗來看,自20 世紀30 年代,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就進入集體化和組織化發展階段。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組織主要是建立在應對嚴峻的國際挑戰以及提升本國科學技術國際競爭力的背景之下,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從國家整體利益的要求出發,在國家和政府的主導下進行集中規劃和推進。其次,根據時代問題和國家戰略確定統一明確的目標,并在該目標的指引下分工協作。設置專門性的組織協調機構是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成功的重要基礎,組織協調機構通過反復強調攻關項目的意義和價值以促進專家群體智慧的集成以及合作價值觀念的形成,由此提高關鍵核心技術的攻關效率。

新中國成立之初,我國面臨來自以美國為首的軍事威脅和核戰爭恐嚇,亟須在較短時間內“努力改變我國在經濟上和科學上文化上的落后狀態”[5],建立起具有強大威懾力的國防安全系統。1955 年3 月,毛澤東指出我國“開始要鉆原子能這樣的歷史的新時期”[6],中共中央正式決定發展原子能事業。1955 年10 月,錢學森沖破阻擾回國后,受命組建中國第一個火箭、導彈研究所——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擔任首任院長。錢學森、錢偉長、錢三強、鄧稼先等愛國海歸學者們成為“兩彈一星”關鍵技術攻關的重要專家。

“兩彈一星”工程關鍵技術的攻關形成了以政治領導為主導、以學術領導為核心、以科研單位為支撐的管理體制?!霸邳h的集中統一領導下,全國一盤棋,26 個部委、20 多個省區市、1 000 多家單位的精兵強將和優勢力量大力協同、集中攻關?!盵7]“兩彈一星”工程是新中國成立后實施的第一項大科學工程,也是舉國體制在科技創新領域內的首次成功實施,在獨立自主進行重大科技攻關中展現了舉國體制的顯著優勢?!皟蓮椧恍恰惫こ淘趯嵤┻^程中形成了一套規范、高效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領導、組織和管理體系,在新時代仍然具有借鑒意義。

一是審時度勢的戰略決策。1956 年12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1956-1967 年科學技術發展遠景規劃》,該規劃確定了“重點發展,迎頭趕上”的指導方針,從13 個方面提出了57 項重大科學技術任務、616 個中心問題,從中進一步綜合提出了12 個重點任務,還對全國科研工作的體制、科學研究機構設置的原則等作出規定。該規劃不僅從內容上為“兩彈一星”工程進行了先期探索,而且還從領導管理體制的形成與完善方面為“兩彈一星”工程的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是建立權威的組織機構。在作出發展原子彈、導彈的戰略決策后,中共中央迅速成立了指導原子能事業發展的“三人小組”(陳云、聶榮臻、薄一波)作為直接領導原子彈研制的專門機構,這開創了中共中央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實施集中統一領導的先河。隨后,由航空工業委員會改組而來的國防部國防科學技術工業委員會成為第一個領導國防科技的職能機構,負責“統一領導核武器、導彈武器和常規武器裝備的科學研究工作”[8],保障黨和國家重大決策部署以及方針政策的貫徹執行。

三是采取獨具特色的組織管理體制?!皟蓮椧恍恰惫こ贪素S富的專業門類與復雜的尖端技術,且所涉范圍是一般國防科技項目無法匹敵的,“在實施過程中形成了‘政治+行政+技術’的‘三位一體’管理體制”[9],三者各有分工又相互協作,充分發揮了集體領導的決策優勢和民主集中的制度優勢。

二、新型舉國體制下實施核心技術攻關的創新理念

如前所述,在世界范圍內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基本都采取了舉國體制。舉國體制之所以能夠在世界范圍內普遍適用,是因為它是一種科學的、嚴密的、高效的制度設計。中國可以據此建立符合新時代中國發展的、服務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新型舉國體制。在新時代背景下,新型舉國體制的提出是為了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有助于推動重大科技項目的集中攻關以確保競爭優勢和戰略主動。

從舉國體制到新型舉國體制,“舉國”二字一直貫穿其中,意味著新型舉國體制在總體上具備傳統舉國體制的基本特征,其本質要求在于釋放“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整體協同、關鍵集中和有效動員的社會主義制度優勢。

新型舉國體制需要解決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之間的關系。一是在面對新時代的新挑戰時,有為政府能夠準確甄別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的關鍵核心技術;二是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過程中,需要尋求有為政府的行政命令與有效市場的市場配置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銜接方式;三是明確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矛盾焦點在于市場或是政府之后,引導大量的人力、財力、物力以高效的調配方式投入其中以化解矛盾。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的新型舉國體制,符合“大科學”項目研究的基本邏輯,實現了由“傳統”到“新型”的升級,呈現了新時代的創新。

首先,新型舉國體制建基于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制度之上。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是新型舉國體制的經濟基礎,新型舉國體制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新機制”[10]。在發展過程中,新型舉國體制始終堅持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良性互動,強調政府與市場功能有機統一的獨特發展模式。一方面,與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科技創新舉國體制所建基的新自由主義市場邏輯不同;另一方面,與“兩彈一星”工程實施所依靠的計劃經濟邏輯相異,新型舉國體制致力于探索出一套政府與市場協同攻關且實現良性互動的獨特發展模式,不僅能夠準確定位政府與市場的合理邊界,而且能夠在各自功能領域中發揮最大作用。

其次,新型舉國體制強調問題導向之下的目標識別功能。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以國家戰略需求為導向,集聚力量進行原創性引領性科技攻關,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4]。新型舉國體制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緊密結合經濟社會發展的重大需求,以關鍵核心技術為突破口明確具體的攻關導向。無論是科技強國自主建設的需要,還是與西方發達國家科技博弈的迫切要求,新型舉國體制不僅能夠精準識別解決問題的關鍵核心技術,而且能夠在這一關鍵核心技術的要求下進行科學統籌和規范優化。

最后,新型舉國體制能夠有效規避項目探索失敗后的風險。新型舉國體制有很強的適應性,這種適應性不僅表現在對外部反應的靈敏度,而且體現于對內部風險的控制度。傳統的科技舉國體制總體規模龐大,具有很大的運行慣性,即一旦科技創新攻關項目啟動,就會按照計劃進行,即使外部環境發生變化,也很難隨之進行自主變更。新型舉國體制能夠實現有為政府和有效市場的融合發展,因此對外部環境的變化反應靈敏。此外,新型舉國體制中有若干子系統,涉及不同部門、不同組織之間的協作。隨著新型舉國體制的參與機構試點改革的進行,在尋求所有制的匹配平衡過程中,也在尋求政府與市場配置的制度銜接,進一步凸顯出新型舉國體制對風險防控的潛在力量。

三、新型舉國體制下實施核心技術攻關的哲學思考

核心技術攻關是技術創新,也隸屬技術哲學考察范圍,而技術創新的哲學研究為技術實踐提供了方法論指導。需要從技術哲學視角,對其開展從宏觀到微觀的系統性詮釋。

(一)技術攻關的國家干預:頂層設計和總體優化

從宏觀層面而言,技術攻關是技術的國家干預,我國技術哲學先驅陳昌曙教授認為,“以市場為主導的科技活動也有其缺陷和弱點,科學技術的發展需要有政府干預”[11](P225)。技術哲學家拉普認為,“技術發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可以計劃的?!盵12]這就意味著人類可以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對科技發展的方向進行干預。

我國新型舉國體制實施核心技術攻關也是從國家層面對技術的干預,即需要“有所作為的政府”從戰略和方向層面對技術攻關實行頂層設計和總體優化,推進技術攻關的戰略目標選擇、決策和貫徹執行。在基于對世界科技發展大勢的預判、對我國科技戰略發展迫切需求的把握、對國際局勢及科技風險挑戰復雜性洞察的基礎上,黨中央、國務院統籌考慮技術攻關項目的各層次和各要素,對需要攻關的技術開展追根溯源。同時,通過統攬全局,在國家最高層面上確定解決技術攻關的科技政策和攻關路線圖。

黨的十八大以來,為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在實施核心技術攻關方面的作用,黨中央、國務院出臺多項政策進行頂層設計和總體優化。如2016 年5 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中發〔2016〕4 號),確定了技術攻關項目的頂層設計、全面部署和技術路線圖的指導原則,同時,在技術攻關項目貫徹落實過程中,對創新發展方式、發展要素、產業分工、創新能力、資源配置、創新群體等方面進行了總體優化。

航天科技是西方發達國家封鎖我國最嚴密的領域之一,美國和歐盟主導打造的所謂“國際空間站”將中國拒之門外,實施核心技術封鎖、關鍵器部件禁運,中國航天科技發展面臨諸多挑戰。2022 年11 月1 日,隨著夢天實驗艙與天和核心艙、問天實驗艙對接成功,中國空間站主體結構完成“三艙”對接,這一歷史性成就標志著我國載人航天事業進入國際領先水平。中國航天科技一系列重大突破和偉大成就,正是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部署和支持下,在新型舉國體制下進行頂層設計和總體優化而實現的。

(二)技術攻關的系統思維:系統集成和系統協調

通過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實施核心技術攻關是一項十分復雜的系統工程,要充分發揮頂尖人才領軍作用、資源配置支持、科研范式轉變以及創新生態建設等主導要素的作用,要調動全國各地和各個行業的相關資源和力量,要按照技術攻關目標進行精確分工、深度協作和緊密配合,這就需要系統思維指導下的系統集成和系統協調。

系統思維要求“從系統整體和構成這一整體的各部分的相互關系來觀察事物”[13],把認識對象視為系統,從構成系統的要素與要素之間、系統自身與構成系統的要素之間、系統和系統所在環境之間的相互聯系、相互作用中,綜合地、全面地、整體地分析認識對象。在系統思維指導下,我國新型舉國體制通過系統集成和系統協調進行技術攻關。具體而言:在黨中央、國務院的統一領導下,將相對獨立的系統、部門與單位組合起來解決技術攻關問題,集成的各個構成要素原本是一個個獨立的系統,集成后的整體能實現“1+1>2”的效果,各構成要素之間能夠彼此有機、協調地緊密配合,提升整體效益進而達到整體優化的目的。

2020 年11 月10 日,“奮斗者”號成功探底馬里亞納海溝,創下中國載人深潛10 909 米新紀錄。從“蛟龍”號、“深海勇士”號到“奮斗者”號,中國載人深潛技術一步步躋身國際領先水平,這正是新型舉國體制在系統思維指導下開展技術攻關的成功案例。通過組織全國范圍內的“產學研”各部門密切配合,通過系統集成和系統協調,載人深潛工程中攻克包括高速水聲通信(聲學系統)、自動航行和懸停定位(控制系統)、大容量充油銀鋅蓄電池等多項核心技術,實現了該領域技術攻關的目標。

(三)技術攻關的辯證思維: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

發展中國家在歷史與現實的約束下,需要引進吸收發達國家的先進科學技術成果,以促進本國科技進步。中國也是如此,一方面,我國科學技術存在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需要積極引進吸收國外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為我所用。另一方面,我國科學技術需要堅持自主創新,因為核心技術是買不來、求不來的。

通過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實施核心技術攻關,需要運用辯證思維在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之間保持必要的張力。辯證思維要求具備能識別事物矛盾客觀性存在的哲學思維。正如黑格爾所言,“認識矛盾并且認識對象的這種矛盾特性是哲學思考的本質?!盵14]馬克思恩格斯批判地吸取了黑格爾辯證法思想的合理內核,將辯證思維提升為主觀辯證法?!八^主觀辯證法,即辯證的思維,不過是在自然界中到處發生作用的、對立中的運動的反映,這些對立通過自身的不斷的斗爭和最終的相互轉化或向更高形式的轉化,來制約自然界的生活?!盵15]運用馬克思恩格斯辯證思維指導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之間的關系,新型舉國體制不會將二者視為非此即彼的對立關系,而是在堅持以我為主、自主創新為前提的基礎上堅持改革開放,盡一切可能吸收國外先進科學技術成果,進行消化吸收之后再創新。引進吸收的目的是為了自主創新,二者能夠相互轉化、相互促進,形成我國技術攻關創新發展的良性循環,避免改革開放初期一些產業在引進國外技術時忽視自主創新而落入“引進-落后-再引進-再落后”的被動局面。

超級計算機是衡量一個國家綜合國力和科技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2013 年,在國際超級計算機“TOP500”組織公布的第四十一屆全球超級計算機500 強排行榜中,中國國防科學技術大學研制的“天河二號”登上冠軍寶座(此后又多次蟬聯冠軍)。對此,2015 年,美國政府禁止英特爾公司繼續向中國出口用于超級計算機的Intel Xeon 處理器、Xeon Phi 加速處理器等。中國超級計算機科研團隊在引進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同時,堅持自主創新,研制出國產“飛騰”處理器、“麒麟”操作系統,并將其運用于“天河二號”,破解了國外對我國超級計算機的技術封鎖。2022 年10 月9 日,天河新一代超級計算機系統在國家超級計算長沙中心啟動運行,這對促進航空航天、地理探測、大型飛行器設計、新型藥物篩選、巨型工程建設等領域發展的作用巨大。我國在超級計算機領域能夠打破美國的封鎖,實現新型舉國體制下核心技術攻關的成功,就是辯證思維在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之間的創新運用。

(四)技術攻關的認識論:目標確立與認識閉環

從微觀層面來看,技術攻關是工程中的技術,即以實現技術創新為目標的工程?!肮こ讨械募夹g,是更具有創造性的現實技術?!盵11](P133)工程對技術創新的要求是要設計明確清晰的技術研制目標,確定技術攻關路線圖,并通過層層分解細化需要攻關的具體技術問題,以及解決技術問題的行業、部門和企業。如何確定技術攻關的目標與需要解決的技術問題就屬于認識論的范疇,這也是技術哲學研究發生“認識論轉向”的寫照:“認識論領域的研究進展使國外技術哲學的研究打破封閉界限,走向工程的技術哲學和人文的技術哲學相互融合的趨勢,這兩種研究范式的整合使技術哲學的研究呈現出內核硬化、外殼軟化的發展態勢和多維的輻射性發展特征?!盵16]

通過健全新型舉國體制實施核心技術攻關,在技術攻關的目標確立方面,是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導向確立技術攻關的工程,即通過參與技術攻關的決策方與相關“產學研”單位相互溝通與協調、反饋與磨合的基礎上達成一致,形成類似“三步走”的總體規劃和確定時間節點的子規劃目標。在技術攻關的目標確立之后,就要逐步實現目標的認識閉環。所謂認識閉環,是指認識主體對需要解決的問題從目標確定、解決目標的路徑和最大可能性的結果都有全面完整的認識。認識閉環包括四個階段:“P(Plan)-計劃,D(Do)-執行,C(Check)-檢查,A(Action)-處理,被廣泛用于質量持續改進過程中?!盵17]在技術攻關的認識閉環實踐中,首先,相關部門和科技人員在充分認識攻關目標的復雜性和現實困難的基礎上,根據核心技術攻關目標執行技術協同攻關;其次,在完成初步目標之后,再逐項檢查,查找問題;最后,再對相關問題進行綜合分析并逐一解決。如此循環往復,直到完全實現技術攻關目標。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高速公路、高速鐵路、城市地鐵、海底隧道等基礎設施建設迅猛發展,對盾構機的需求也迅速增加。由于發達國家的技術封鎖,我國不能生產盾構機,只能購買價格高昂的國外盾構機。就此,黨中央、國務院以實現盾構機制造技術國產化為目標進行頂層設計和支持。2002 年,我國將盾構機列入“863”計劃,正式成立盾構機研發項目組。此后,相關科研機構、企業進行了艱辛的協同攻關。2008年,我國研發出第一臺國產盾構機(中鐵1 號),但其主要的核心配件還要依賴進口。經過持續的刻苦攻關,2013 年,我國成功研發出盾構機主驅動減速機。此后,我國盾構機科研及生產企業及時、認真地跟蹤、檢查并結合施工單位的意見與建議加快技術研發,不斷取得突破。2022 年4 月,首臺100%國產化盾構機用于沈陽地鐵施工;同年12 月,我國首套盾構機用超大直徑主軸承研制成功。目前,完全國產自主可控的盾構機搶占了相當高的全球市場份額。盾構機的技術攻關過程,就是工程中目標確立與認識閉環實踐過程,盾構機技術完全國產自主可控的目標確立與認識閉環實踐成功。

四、新型舉國體制下實施核心技術攻關的踐行路徑

2022 年9 月30 日,習近平總書記在會見C919 大型客機項目團隊代表并參觀項目成果展覽時強調,“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一以貫之善始善終久久為功,努力實現我國高端裝備制造更多重大突破?!盵18]這一重要講話再次為立足當前、面向長遠進行頂層設計與科學統籌,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踐行新型舉國體制提出了要求。

(一)發揮黨和政府的系統性頂層設計戰略指導作用

發揮黨和政府的系統性頂層設計戰略指導作用,即以黨和政府為主導,聯合公有制企業和非公有制企業、高校與研究機構,以系統性及可持續發展的戰略規劃、制度設計和行政手段,調動各方力量朝著共同方向努力,以突破“卡脖子”核心技術攻關為目標實現創新資源的有效配置和高效利用,協調各方的集體利益和局部利益,形成圍繞核心技術進行聯合攻關的強大合力。

(二)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機制化生態建設

首先,進一步加強和完善促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法律體系和配套條例。例如,在2021年12 月第二次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基礎上,各地區、各相關行業要制定與之配套的具體實施條例,有力保障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機制化生態建設。其次,統籌協調創新行動。必須精準選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領域,避免“全面開花”。在統籌兼顧國家安全目標與市場經濟效益的基礎上,科學遴選切實可行的攻關目標,以目標為導向協調創新行動。最后,通過實現創新主體的均衡治理優化創新路徑,探索建立政府、企業、科學技術人員和公眾的良性互動的協商治理模式。

(三)把握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作用邊界

新型舉國體制的適用條件應當限定在“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4]的關鍵核心技術范疇內,不能隨意將這一體制泛化使用;提升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失敗風險的防范和應對能力,暢通舉國體制的退出通道,增加失敗后的未來創新預期。一方面,推進有為政府建設,“發揮宏觀指導、統籌協調、服務保障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19],從體制機制的完善和創新方面,探索新型舉國體制運行的邏輯。另一方面,推進有效市場建設,進一步完善市場要素體系,降低新型舉國體制交易成本;深化國資國企改革,提高新型舉國體制的運行效率。

(四)形成高效的管理協調機制

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是系統整體的項目,強調從內部組成、結構、功能與外部環境等方面實現分析和評價的統一,建立對應的管理機制,充分體現新型舉國體制的特點和優勢。如芯片業“卡脖子”問題日益凸顯時,應當首先運用數學模型和邏輯模型描述芯片創新的攻關,通過模擬反映材料提純、晶圓制造、開發軟件、芯片設計,再到光刻機制造的運行,求得最優運行方案。此外,對于采取新型舉國體制組織實施的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任務,政府不僅要主動擔當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等多元主體之間的協調作用,還應當在承擔項目錨定、決策、研發組織、利益分配等方面,組建一個專門性的組織協調機構以負責政令的下達與信息的反饋,使其成為政府與市場之間的“緩沖帶”。

(五)鼓勵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

美國曼哈頓工程、阿波羅計劃等項目的開展,均以舉國工程在全球招賢納士的實踐表明,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舉國體制可以在開放、合作狀態下運行。即便在計劃經濟時代施行“兩彈一星”工程,我國對所有社會資源的調配和集中也是建立在一種開放、合作的基礎之上。在新時代背景下的新型舉國體制要不斷拓展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成長空間,在基礎科學上加大人力、物力、財力投入,對內實行“揭榜掛帥”“賽馬”等制度吸引廣大科技人才;對外構建新型舉國體制戰略平臺,加大頂級、高端人才的國際交流合作,“從哲學角度助力科技創新,為中國科學的跨越式發展,乃至未來的科學革命”[20],提供有效的支撐。

五、結語

綜上所述,新型舉國體制在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領域正日益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需要從技術哲學層面展開思考:從頂層設計和總體優化層面把握技術攻關的國家干預,從系統集成和系統協調層面剖析技術攻關的系統思維,從引進吸收和自主創新層面洞察技術攻關的辯證思維,從目標確立與認識閉環層面理解技術攻關的認識論。這樣有助于我們深入理解以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為目標的新型舉國體制,從發揮黨和政府的系統性頂層設計戰略指導作用、強化關鍵核心技術攻關的機制化生態建設、把握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的作用邊界、形成高效的管理協調機制以及鼓勵對外開放與國際合作等方面努力踐行實施,為打破西方發達國家對我國高科技封鎖,實現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奠定堅實的基礎。

猜你喜歡
核心技術關鍵
燒結礦低硅均質慢燒核心技術研發與應用
習近平:堅決打贏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
高考考好是關鍵
“退不退群”不是問題,“怎么用好”才是關鍵
走好關鍵“五步” 加強自身建設
提升變電站一次檢修核心技術的研究
顛覆式創新: 集汽車級十項核心技術的ROBYF1
通用網絡教學系統及其核心技術研究
欣銳特:掌控新能源核心技術
生意無大小,關鍵是怎么做?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