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理解與行動

2024-04-09 07:30林敏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4年1期
關鍵詞:藝術課程藝術活動

林敏

摘 要:基于對學校藝術教育現實問題和育人目標的思考以及藝術課標的指引與啟發,提出“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理念?!巴暾麅和囆g表達”,是完全的表達、完善的表達和完滿的表達,具有獨特性、差異性、持續性和綜合性?!巴暾麅和囆g表達”的行動,可從藝術課程的實施、藝術資源的開發和藝術活動的開展三方面入手。其中,藝術課程的實施應追求系統性,藝術資源的開發應體現多樣性,藝術活動的開展應突出主題性。

關鍵詞:“完整兒童藝術表達”;藝術課程;藝術資源;藝術活動

本文系江蘇省南京市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小學音樂課程整合研究”(編號:LZD/2021/126)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一、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提出背景

(一) 基于對學校藝術教育現實問題的思考

藝術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新時代對于創新人才的認識和培養離不開藝術教育。然而,當前學校藝術教育存在不少現實問題。一是學習內容與教學實施中的矛盾亟待解決,主要表現為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和空間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學生的審美體驗和藝術實踐。二是知識學習的碎片化,主要體現為對有關知識和技能的學習缺乏系統性,造成了學生的學習障礙,導致學生的發展后勁不足,藝術素養難以得到實質提升。三是課程評價陷入隨意化。藝術課程應注重過程性評價和表現性評價,這是由藝術學科的審美特質和實踐特點決定的。評價的隨意化會直接導致對學生發展的指導和促進作用的缺失。四是學校藝術社團以及課外活動等普惠性不強——能夠惠及的往往是少部分藝術特長生?!巴暾麅和囆g表達”這一概念的提出,既關注藝術教育的學科特性,又抓住藝術教育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是基于學校藝術教育面臨的現實問題的實踐性思考。

(二) 基于對學校藝術教育育人目標的思考

在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指引下,《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對“五育并舉”以及培養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的時代新人提出了具體的要求。學校藝術教育如何順應指向核心素養要求的課程改革,需要我們從育人目標的角度進一步深入思考。

我們的校風是“陽光”,學校的藝體樓上醒目地寫著“向著太陽歌唱”,這表達了我們對藝術教育的美好向往,展現了兒童天真爛漫、向陽而生的積極形象?!巴暾麅和囆g表達”的提出,正是我們對藝術教育理解的具體化、目標化。在學?!跋蜿柦逃崩砟畹闹敢?,我們把培養具有向善、向上、向美品質的“向陽兒童”作為學校的育人目標。這一目標包括道德、精神、審美三個方面,并以“向善”為核心,以“向上”為精神支柱,以“向美”為最高境界?!巴暾麅和囆g表達”作為學校藝術教育的目標,以“向美”為重要特質。

(三) 基于藝術課標的指引與啟發

《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藝術課標”)圍繞藝術核心素養,特別強調藝術教育的綜合性和實踐性,在課程理念上,突出以多藝術學科的融合來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和全面發展[1];在學習方式上,強調以審美感知和藝術實踐作為學習的基礎和前提[2],落實學生的素養培養;在課程評價上,關注“教—學—評”一致性[3],以促進學生實際能力的發展?;谒囆g課標的指引與啟發,我們提出的“完整兒童藝術表達”主張,在理念層面與藝術教育強調的堅持以美育人、重視藝術體驗、突出課程綜合的育人理念保持一致,在實踐層面突出綜合性和實踐性等特點。因此,“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提出,不僅是基于對現實問題的思考,更是對藝術課標的積極回應,是我們對于創造性地實踐藝術課程理念而作出的校本化探索。

二、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內涵與特征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中的“完整”可以理解為“使其完整”,它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持續地使其完整的狀態。因此,“完整”并不等同于完美,“完整兒童藝術表達”需要從形式、內容、情感等層面不斷地加以完善。具體而言,“完整兒童藝術表達”具有三重內涵和四種特征。

(一)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三重內涵

1. 完全的表達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首先是一種表達方式,就是要實現兒童“完全的表達”,即以各種各樣的方式,充分地、盡情地、不加修飾地、個性張揚地表達。兒童可以通過在墻上涂鴉來展現他們的內心,可以用各種材料拼搭出他們想象的世界,可以隨意哼唱一段旋律來表達他們的情緒……這些都是藝術表達最為重要的源泉。

2. 完善的表達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不僅是一種表達方式,更是一種表達能力,這種能力包含技術、情感、思想三個層面?!巴晟频谋磉_”就是要讓兒童“能表達”“善表達”“會表達”?!澳鼙磉_”,是讓兒童具備藝術表達必要的技能,如吹拉彈唱、表演、繪畫等;“善表達”,即善于表達,是融入情感的表達;“會表達”,要求兒童在正確的價值觀指導下積極地表達。這三者逐層進階、相輔相成,需要兒童在藝術實踐中不斷提升和完善。

3. 完滿的表達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第三層內涵是“完滿的表達”,這是站在兒童自我發展的角度指出的?!巴隄M的表達”,就是要讓兒童在表達的過程中感到滿足,進而推動他們成為幸福、完整的人。在“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理念的指導下,每一個兒童都可以任何一種藝術方式自由地表達,以任何一種能力水平參與到藝術表達中,并在這樣的過程中因不斷地產生藝術創造而生成愉悅感,因不斷地開發出屬于自己的可能性而收獲成就感,因不斷地發現生命的真諦而實現自我成長。這樣的藝術表達能使兒童的心靈得到潤澤,生命獲得完滿。

(二)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四種特征

1. 獨特性

兒童的藝術表達是自然、純真的表達,它不被規則禁錮,不為世俗綁架,兒童與生俱來的想象力和創造力讓他們可以作出自由而獨特的表達。只要你去看一看兒童畫中的那些奇思妙想,聽一聽兒童即興哼唱的旋律,就會發現這種獨特性的存在。所以,“完整兒童藝術表達”提倡以一種包容的態度接納兒童獨特的表達方式,讓兒童的想象力、創造力得以自由發展。

2. 差異性

每個兒童的性格、能力、興趣等都不盡相同,這種不同也使得兒童的藝術表達具有差異性。如有的兒童擅長語言表達,有的兒童擅長唱歌跳舞,有的兒童則對色彩非常敏感。這種差異性恰恰證明了“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必要性——通過“完整兒童藝術表達”,讓每一個兒童都能找到適合自己的表達方式,為終身發展創造無限的可能。

3. 持續性

每一個兒童都有著自己的發展節奏,或快或慢,或早或遲。但兒童發展的持續性是不變的,他們會不斷地對事物產生新的認知,他們的各種能力也會逐步得以提升,思想意識也隨之慢慢成熟。正是因為看到了兒童發展過程中的這種持續性,我們提出“完整兒童藝術表達”不是一個結果,而是一種持續的狀態,是一個需要在行動中不斷優化和完善的過程。

4. 綜合性

綜合性意味著“完整兒童藝術表達”是多個要素的集合體。 首先,無論是作為一種方式、能力,還是一種育人目標,“完整兒童藝術表達”都有其豐富的內涵。其次,藝術本身就具有綜合性,無論是電影、戲劇,還是音樂、舞蹈,都由多種要素構成。最后,隨著現代社會的發展,新的技術、新的內容不斷融入藝術表達,使新的藝術形式得以產生,比如全息技術和3D打印技術的發展給現代藝術創作開辟了新的路徑。正因如此,“完整兒童藝術表達”是綜合的、豐富的,具有不斷發展的活力和創造力。

三、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實施

基于對“完整兒童藝術表達”提出背景、理念內涵及主要特征的認識,我們遵循以生為本、面向全體,多方協作、資源共享,主題引領、育人為先的基本原則,堅持藝術教育是以審美教育為基礎的情操教育、心靈教育、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從藝術課程的實施、藝術資源的開發和藝術活動的開展三方面入手,探索“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行動策略。

(一) 藝術課程的實施:追求系統性

要實現“完整兒童藝術表達”,首先應從藝術課程本身入手,在實施過程中追求系統性,其目的是讓知識形成嚴密的結構,從而使學生更好地獲得藝術體驗,在知識、技能、情感、思維等各方面得到系統的培養。以音樂學科為例,我們探索了以下幾種途徑,以期實現系統化的教學。

1. 以主題引領

主題是統攝教學內容的一個有力抓手,可以讓學生在其引領下,深入體驗有關內容,獲得系統的認知。例如,蘇少版小學音樂五年級上冊第二單元《愛的旋律》編排了不同形式和不同體裁的表現親情之愛、友情之愛、師生之愛和生命之愛的音樂作品。在組織該單元的教學內容時,我們圍繞“愛”的主題,通過“什么是愛?”“生活中你感受到哪些愛?”“不同的愛給予你哪些不同的感受?”“音樂是怎樣表達愛的?”等子主題,把單元內不同表現形式、不同表現對象、不同音樂情緒的若干學習內容串聯在一起,引導學生學會用音樂的思維和音樂的方式來表達愛,實現從“感性體驗”到“理性認知”再到“藝術表達”的升華。如此,整個單元的學習過程也成了對學生的能力、情感、思想的完整塑造工程。

2. 以概念統整

概念是對相關知識的概括與總結,具有聯系整合作用。以概念統整有關內容,組成完整的教學單位,能夠引導學生逐漸深入其中,更加全面地理解相關知識,提升藝術表達能力。例如,在蘇少版小學音樂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舞起來》中,可以學科概念“舞蹈音樂”為抓手,帶領學生從舞蹈實踐完成對“舞蹈音樂”這一概念的感性認知:先通過身體對韻律的感知來“觸碰”舞蹈音樂,再通過理性分析深入理解與認識“舞蹈音樂”的概念,最后配合表現性評價的跟進深化對這一概念的理解。

3. 以任務驅動

“完整兒童藝術表達”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教師還可以將有關內容以任務的形式呈現給學生,促進其自主探究。同樣是《舞起來》這個單元,可以創設“校園藝術節”的情境,以“創編一支班級集體舞參加藝術節比賽”的任務,驅動學生持續參與單元學習。在這一任務中,學生需要經歷“分解任務,攻克難點—分步操作,強化技能—創意表達,互動交流—完整表現,效果評價”幾個步驟,實現在探索中學習,全面掌握有關技法。

(二) 藝術資源的開發:體現多樣性

為了開辟更為廣闊的天地,滿足兒童多元發展的需求,我們開發、統整校內外多種資源,為“完整兒童藝術表達”的實現提供助力。主要有以下三種方式:

第一,內部挖掘。我們開發和利用校園內部蘊藏的課程資源,比如開發高水平社團資源,并利用其影響力、專業性,通過特色項目的普及化、校本化來最大限度地發揮社團的作用,反哺學校的藝術教育,惠及全體學生。再如注重開發教師資源,通過發掘教師的特長,豐富學校的藝術教育資源。

第二,外部引進。我們關注并引進校外可以為藝術教育服務的資源,包括場館資源、自然資源、高校資源等。比如,我們通過引入高校資源助力學校高水平藝術社團的建設,同時與其共同開發特色藝術課程。我們還與音樂廳、大劇院、文化館建立友好合作關系,助力提高兒童的藝術審美水平、豐富兒童的藝術生活。

第三,內外結合。美國課程專家拉爾夫·泰勒在他的《課程與教學的基本原理》一書中提倡,要最大限度地利用學校的資源,幫助學生與學校以外的環境打交道。[4]這說明課程資源內外結合的必要性。當然,在內外結合時,要充分考慮學校的實際需要,有所選擇,有所整合,形成學校、家庭、社會協同育人的樣態。以我們的打擊樂校本課程為例。我們與專業的打擊樂培訓團隊合作,引進專業的師資力量,學習先進的培訓理念。同時,鼓勵學校教師參與到校本課程的開發與實踐過程中。他們考慮學校多方面的需求,根據豐富的教學經驗,從教書育人的角度,把先進的理念、創新的思考以學生能夠接受和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打造了一門生動的校本課程。

(三) 藝術活動的開展:突出主題性

藝術活動是兒童運用所學進行創意表達的重要途徑。主題統領的藝術活動可以為兒童創設真實的情境,使其在主題的引領下,運用所學知識與技能,通過藝術的方式、借助藝術的語言,抒發真實的情感,表達對主題的理解。我們主要通過服務型、自主型和協同型三種類型的主題活動,為兒童的審美感知、藝術表現、創意實踐、文化理解提供實踐空間,促進藝術核心素養的培養。

1. 服務型主題活動

服務型主題活動是指以藝術表達的方式為學校各部門的主題教育服務,從而讓主題教育的現場更生動有趣,讓主題教育的形式更受兒童喜愛,讓主題教育的效果更深入人心。比如學校的德育部門每月都有一個重點教育主題,通常會利用“國旗下講話”“紅領巾廣播站”“宣傳櫥窗”等媒介向師生進行主題思想的宣傳。我們利用每一次宣傳機會,把“宣講臺”變成兒童藝術表達的舞臺,通過與音樂、美術、舞蹈、戲劇、影視等多種藝術形式的結合,讓主題教育生動而活潑。

2. 自主型主題活動

這類活動通常是藝術學科內部開展的主題活動,活動主題一般根據學校文化傳統、歷史事件、重點節日、紀念日等確定。例如,為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音樂組教師合力舉辦了“‘向著太陽歌唱紅領巾合唱節”,引導兒童用同一種藝術形式表達“堅定不移聽黨話、跟黨走”的熱忱。自主型主題活動能夠充分激發兒童的想象,激勵他們在藝術實踐中磨煉技藝、豐富情感。

3. 協同型主題活動

協同型主題活動的核心理念是共建與共享,追求在建立統一價值取向的基礎上共同建設、協同發展、分享共贏。我們的協同型主題活動主要與愛國主義、勞動教育、科普教育、文化藝術教育等教育基地合作開展。比如,與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協作,帶領學生從“3月5日學雷鋒”到“紫金草文化傳播使者”,從“12·13國家公祭”到“七七事變85周年”,經歷一系列活動,引導學生以詩歌詠懷、以歌舞抒情,用朗誦、合唱、舞蹈、情景劇等藝術形式表達對“銘記歷史?珍愛和平”這一主題的理解。

參考文獻:

[1][2][3]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藝術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2,6,114.

[4] 郭聲健,鄧茜.讓藝術教育回歸“以美育人”本位[J].課程·教材·教法,2019(10):90-97.

(林?敏,江蘇省南京市金陵中學實驗小學副校長。)

猜你喜歡
藝術課程藝術活動
美育教育在小學藝術課程中的應用
濰坊民俗舞蹈在幼兒園藝術課程中的開發利用
信息環境下中俄邊境高校共享藝術課程研究
淺談小學藝術課程對兒童價值取向的影響
淺談舞蹈普及教育在小學藝術課程中的應用
讓藝術之花成為德育探究的綠色通道
學校藝術活動與挫折教育的融合研究
讓幼兒園成為幼兒藝術創作的搖籃
走班式藝術活動中促進幼兒自主性學習研究
淺談幼兒園音樂活動中創造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