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態南湖”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踐思考

2024-04-09 07:30曹煜
教育研究與評論 2024年1期

曹煜

摘 要:“生態南湖”跨學科主題教學的思路是引導學生觀察身邊公園的環境,發現各類生態問題,引發學生分析背后的原因,思考解決的方案,最終激發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開展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制作和美化。它包含6個子主題,一般安排7個課時,由綜合實踐、科學、信息科技、美術四個學科教師銜接合作,完成教學。反思跨學科主題教學,要注意:課題引領,構建多元學科團隊;創新機制,統籌各科課時安排;統一認識,加強全程主題培訓。

關鍵詞:跨學科主題教學;跨學科主題學習;“生態南湖”

《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明確指出:“原則上,各門課程用不少于10%的課時設計跨學科主題學習?!?sup>[1]這對教師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跨學科主題教學受到越來越多的關注。所謂跨學科主題教學,是指通過某一主題,整合兩個或兩個以上學科的內容,組織學生開展相關的探究活動(進行跨學科主題學習),以實現各學科知識的深度關聯和學生綜合素養、實踐能力的充分發展。那么,在學?,F有的分科課程與教學體系下,如何尋找、選擇合適的跨學科主題教學內容?如何有效地設計、實施教學?近幾年,我校由多個學科教師組成的團隊開展了“生態南湖”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踐探索。

一、 “生態南湖”主題內容選取

“生態南湖”是在小學六年級實施的以機械設計搭建、程序創作編寫、外形制作美化為主要內容的跨學科主題活動?!吧鷳B南湖”這一主題,是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堅持節約優先、保護優先)的背景下,由學?!吧L教育”的辦學理念引發思考,結合學校地域特點,根據“關愛生命,和諧共生”的生態環境保護目標提煉而來的。它既是活動內容的概括,也是活動目標的錨定。

南湖是緊鄰學校的一個開放式公園,我們把它當作學生開展觀察、思考和實踐的一個學習場域;生態是指生物的生存環境,這里主要是指南湖公園的生態環境,包括動物、植物以及對其產生影響的一切因素。因此,“生態南湖”主題的教學思路就是引導學生觀察身邊公園的環境,發現各類生態問題,引發學生分析背后的原因,思考解決的方案,最終激發學生運用多學科知識,開展智能化系統的設計、制作和美化。

目前,這一主題包含6個子主題,都是在學生創想的基礎上經過師生商討而確立下來的,具體內容如表1所示。

整個主題融合綜合實踐、科學、信息科技、美術這四門學科的知識,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升學生合作探究能力、實踐運用能力的同時,可以實現如表2所示的學習目標。

回顧6個子主題內容的選擇過程,出發點有三:首先,選擇的內容應該能夠引發學生共鳴,激發他們積極思考;同時,引導學生對日常生活進行細致觀察,以幫助他們對發現的問題產生一定的認知。其次,分析主題內容是否有一定的開放性,是否具備多學科屬性,從而進一步篩選出學生最初提出的各種主題內容。最后,理清涉及的各學科知識,以及它們之間存在的內在聯系。就像STEAM教育,將科學、數學、工程、技術、藝術等學科的知識有機地串聯在一個項目中。如此,便于學生在跨學科主題學習中,綜合運用所學,完成共同的主題任務。

二、 “生態南湖”主題教學實施

順利進行跨學科主題教學,不僅需要教師對學習內容的選擇有準確的把握,更需要各學科教師對學習目標有統一的認識;不僅需要合理統籌課時安排,更需要團隊成員緊密銜接、勠力合作?!吧鷳B南湖”跨學科主題教學一般安排7個課時,具體實施如下:

(一) 情境引導,主題發掘

第一課時由綜合實踐教師執教,帶領學生對環境問題進行觀察思考,并設計解決方案。例如,在“水面垃圾收集機器人”這一子主題的教學中,教師帶領學生觀察到南湖公園湖面時有漂浮的垃圾,影響水質和美觀,而人工打撈作業并不及時,成本也高,那么有沒有一種省時省力的方法呢?在教師的鼓勵和引導下,學生思考討論,得出解決方案:可以設計制作一只遙控的水面垃圾收集機器人,讓機器人使用網兜,收集湖面上的輕質垃圾;可以用無人機打撈垃圾……接著,師生分析哪個方案更具可行性,需要用到哪些學科知識等,進而確定主題內容。最后,經過小組討論,學生設想機器人應該具有的功能,并繪制設計草圖。

(二) 模型設計,結構搭建

第二、第三課時由科學教師跟進,引導學生根據小組的設計方案,進行作品結構的搭建。從學科內容上看,五年級科學有齒輪和杠桿的教學內容,且有通過實踐認識力的作用的教學目標。從主題內容上看,搭建作品結構是對上述教學內容的綜合運用,以及對上述教學目標的深化達成。例如,在“智慧鳥巢”作品結構的搭建中,對如何將鳥巢固定在樹干上,學生就產生了各種設計思路,有掛鉤式的,有懷抱式的,還有多點支撐式的,等等。這些結構設計以及最終的實現,就是對小學科學中齒輪、杠桿以及力的作用等知識的綜合運用。需要說明的是,“生態南湖”作品統一采用Make Black金屬結構件,為學生個性化搭建提供了開放的平臺。

(三) 程序創編,功能優化

第四、第五課時,信息科技教師教授傳感器、編程等方面的知識,指導學生在結構框架上安裝Make Black主控板和傳感器,并根據功能要求開展編程調試,以實現設計的功能。這符合小學高年段信息科技學科的教學要求:能在實驗系統中通過編程等手段驗證過程與控制系統的設計。[2]例如,在“智能景觀噴泉”作品功能的優化中,學生需要用程序控制燈光的顏色和閃動頻次,還有水泵噴水的高度,以呈現不一樣的噴泉效果。這些都需要學生運用學到的有關程序的知識,才能不斷完善調試。

(四) 外觀美化,裝飾升級

第六、第七課時,美術教師指導學生美化作品。美術學科在二年級就有美化機器人的教學內容,在六年級開展這樣的跨學科主題教學將為學生帶來不一樣的、更深刻的體驗,是在原有知識理解基礎上的一次綜合運用。例如,在“路面清掃機器人”作品外觀的美化中,學生利用紙箱設計出許多別開生面的造型:游行花車造型、動物世界造型、工程車造型,等等。美化方法多樣,不僅有涂繪,還有在原有紙箱基礎上,經過裁剪、拼貼,形成完全不一樣的造型,再對外表進行裝飾,讓整個機器人作品外觀看起來生氣盎然。

三、 “生態南湖”主題實踐反思

回顧“生態南湖”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實踐過程,筆者認為,應關注以下幾點,以確保教學目標的有效落實。

(一) 課題引領,構建多元學科團隊

對于綜合性比較強的跨學科主題教學來說,團隊建設是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吧鷳B南湖”跨學科主題教學團隊由綜合實踐、科學、信息科技、美術四門學科的教師共同組成。通過申報集體課題,讓每個參與的教師都有歸屬感和獲得感。教師在參與研究的時間上有先后,但是取得的成果沒有大小、不分彼此。如此,確保了跨學科主題教學教師團隊的順利組建,穩定運作。

(二) 創新機制,統籌各科課時安排

在現有的分科教學體系下,如何切實開展綜合性比較強的跨學科主題教學?我們的策略是:有效統整學科知識,大跨度串聯各科課時?!吧鷳B南湖”每個子主題雖然內容不同,但是涉及的各學科知識相對固定,更多偏向對學科知識與技能的綜合運用,這為各學科教師整合相關知識提供了可能。比如,六年級信息科技的教學內容以人工智能以及編程為主,整合到“生態南湖”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恰如其分。同時,跨學科主題教學中各學科順序有跡可循,一般先是綜合實踐教師做主題內容引導、問題發現和方案初步設計;然后,科學教師根據學生設計的方案,開展結構搭建方面的講解和啟發;接著,信息科技教師在學生結構搭建的基礎上,教學傳感器安裝和程序編寫等方面的知識,以實現設計的功能;最后,美術教師指導學生美化作品。所以,各學科教師可以結合自己學科的課時安排,確定跨學科主題教學的課時安排。比如,計劃在某個班級進行跨學科主題教學,首先由綜合實踐教師在自己的課表上找到該班級的課,確定跨學科主題教學的第一課時;接著,其他學科教師從自己的課表中找出該班級的課,依次確定跨學科主題教學的后續課時。這樣,一個完整的跨學科主題教學活動,在盡可能緊湊的情況下,被消化在日常教學中,時間跨度一般為1—2個月。

(三) 統一認識,加強全程主題培訓

不同學科的教師前后串聯開展跨學科主題教學,如何做到有效銜接呢?開展培訓。首先,統一大家對主題內容和目標的認識,也就是,讓大家理解這一主題教學什么、為什么教學,從而對主題作品的制作過程有全面的了解,對最終達成的教學目標有清晰的把握。其次,讓大家對其他教師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心中有數。綜合實踐教師了解后續科學教師的教學目標,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的教學內容;信息科技教師了解之前科學教師的教學效果——學生搭建情況,就能更好地把握自己如何實施教學。綜合實踐教師不需要參與搭建和編程教學,科學教學沒有傳感器安裝的教學內容,美術教師的美化指導甚至可以自成一家。因此,各學科教師更加需要對跨學科主題教學有完整的了解,避免“盲人摸象”,更好地把控局部??傊?,每位教師都需要跳脫出學科本位,站在跨學科的高度重新審視自己的教學行為。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生態南湖”跨學科主題教學是我們落實新課標要求的一次實踐探索。在這一過程中,我們有收獲,也有困惑。盡管我們意識到要加強團隊成員對主題內容、目標等的統一認識,但是仍然出現了實際教學效果與期望走樣的情況。比如,綜合實踐課上百花齊放的設計方案,沒能延續到科學課和信息科技課上的結構搭建和功能實現中:可能是受限于器材、時間和動手能力,學生呈現的作品越來越趨于保守和統一。此外,在跨學科主題教學中,教學評價至關重要,既要錨定教學的總體目標,以其為綱,規整每一階段的教學方向,又不能太過程式化、標準化,需要激發每個階段的個性創作。這是一個整體與局部、標準與個性的辯證問題,如何平衡值得我們進一步實踐與思考。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課程方案(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11.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30.

(曹?煜,江蘇省南京市南湖第一小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