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用機理、風險審視與紓解路向

2024-04-09 18:00胡劍賈麗紅
重慶社會科學 2024年2期
關鍵詞: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用機理數字化

胡劍 賈麗紅

摘 要: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有效拓展民主參與渠道、整合民主資源要素、連接民主制度鏈條、打造民主實時圖景,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數字化發展。但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也存在著數字信息形態異化、數字資源分布不均、數字權力過于集中、數字技術漸成壁壘等潛在風險?,F階段,我國可通過健全數字制度引領數字民主發展方向、搭建橫縱聯通的一體化數字參與平臺、強化數字權利保護完善數字權力運行、大力發展數字基建實現數字化全覆蓋等應對數字信息異化、縮小數字資源鴻溝、規范數字權力分配、消除數字技術壁壘,以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數字化轉型,進而促進數字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真實性、廣泛性、管用性、過程性目標的實現。

關鍵詞:數字化;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用機理;風險審視;紓解路向

基金項目:重慶市社會科學規劃重點研究項目“提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化水平研究”(2023ZTZD06)。

[中圖分類號] D621 [文章編號] 1673-0186(2024)002-0068-014

[文獻標識碼] A? ? ? [DOI編碼] 10.19631/j.cnki.css.2024.002.006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盵1]37全過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2]336。202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盵3]全過程人民民主貫穿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全過程,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數字化轉型既是全過程人民民主數字化深入實踐的過程,也是技術賦能的創變過程。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加快建設網絡強國、數字中國,隨著新興數字技術的蓬勃發展,政治生活與技術發展的融合度日漸提升。數字化信息技術能夠打破民主時空限制、豐富民主形式、拓寬民主參與渠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各環節,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深入實踐,為推進中國式民主現代化開拓新模式與新渠道,促進數字信息技術在政治建設領域中的運用。本文以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作用機理為切入點,通過對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可能存在的潛在風險進行審視,在此基礎上提出應對風險的紓解路向,以促進數字化技術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深度融合,優化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效果。

一、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作用機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各部門、各地方積極開發和利用數字技術搭建公眾號、小程序、網站等民主參與平臺,發揮數字技術在拓寬民主參與渠道、整合民主資源要素、連接民主制度鏈條、打造民主實時圖景中的重要作用。數字技術提供了豐富的工具和先進的手段[4],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優勢轉化為社會治理效能提供了技術支持。

(一)數字化賦能民主參與渠道的拓展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一個國家民主不民主,關鍵在于是不是真正做到了人民當家作主,要看人民有沒有投票權,更要看人民有沒有廣泛參與權?!盵2]335數字化技術能夠賦能人民民主政治參與度的提升與民主參與渠道的拓展。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人民民主參與度的有效提升。數字技術的快速普及為人民參與全過程民主提供了新的媒介與技術支持。截至2023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0.79億人,較2022年12月增長1 109萬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6.4%①。網民規模的龐大化和互聯網普及率的提高,逐漸打破了人們政治參與的時空限制,人們可以通過互聯網隨時隨地參與政治生活,進行政治話語的充分表達?!凹夹g會放大普通公民的政治表達”[5],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夠通過互聯網應用獲取數據,通過獲取大量的數據,最終實現“數據與數據對話”。信息主體的隱匿性和話語表達的數據化,為人民群眾參與民主事物、行使民主權利、履行民主義務提供數字支持,激發了人民的政治參與熱情,人民更愿意主動參與民主政治生活,民主政治參與度得到有效提升。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民主參與渠道的創新與發展。大數據等新興數字技術為人們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搭建了數字平臺。數字平臺運行的自動化和儲備數據的大容量特性能夠有效彌補傳統線下形式參與民主時間的固定性和空間的有限性,人民群眾可以不受時空約束參與黨和國家大政方針的商討,并對于黨和國家的大政方針給予及時的反饋。數字化平臺的搭建不僅能夠實現人民群眾意見、建議的充分涌流,也為人大、政協及時傾聽民情、征得民意、共同商討提供了可能。諸如,數字化基層立法聯系點、數字化預算審查等數字民主新模式是對民主參與渠道的創新和發展,能夠有效激發人民群眾的參與熱情,不斷拓寬人民群眾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渠道。

(二)數字化賦能民主資源要素的整合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盵2]335將新興數字技術融入全過程人民民主之中能夠促進各領域、各層級民主資源要素的整合,彰顯中國式民主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民主議題資源的整合。民主議題是全過程人民民主開展的必要前提。隨著數字經濟的發展,增強了數據的資源屬性[6]。數據成為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核心要素。截至2023年6月,國內市場上監測到的活躍App數量達260萬款。微信、微博、微視頻等數字化平臺的快速發展,使得人們的話語表達意愿空前強烈,也使得相關民主話題更加細化、具化。大量具有一定區分度的個性化、類別化、群體化數字應用軟件使得對相應民主議題的討論更加深入、深刻,并在討論中催生出更加廣泛的民主議題。數字化應用軟件在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既為民眾提供了大量的民主議題資源,也對民主議題進行更好的集合、整合。數字技術通過對數據的收集、分析、處理、存儲能夠快速對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各個領域中人們關注的熱點議題進行收集。在此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分析整合各領域人們關注的熱點議題,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開展提供科學的議題。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民主主體資源的優化。數字賦能具有數字化引導和聚攏效應[7],通過算法推薦等數字技術的運用,能夠滿足人們的個性化民主議題需求和議題商討形式靈活性要求,增強不同民主主體之間的黏性。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智能性和精準性,能夠打破人們參與民主的身份壁壘,可以使不同工作背景、教育背景與所處環境的人們進行各種民主意見與建議的交流與討論,可以實現各階層、各圈層、各領域人們意見、建議的充分涌流與有效交流,從而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優化民主主體資源。此外,數字技術還可以通過動態的跟蹤監測和動態分析,對于具有相同政治需求的群體進行歸類,對相應民主議題的各環節、相應民主主體的感受與不同民主主體資源進行統合,確保黨和國家在民主決策、執行、監督全過程都能廣泛聽取民意。

(三)數字化賦能民主制度鏈條的連接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堅持國家的一切權力屬于人民,既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選舉,也保證人民依法實行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切實防止出現選舉漫天許諾、選舉后無人過問的現象?!盵8]數字技術能夠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各鏈條順利開展、有序銜接。

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民主各環節的有序開展。數字技術的核心優勢是大數據,“大數據是改變市場、組織機構,以及政府與公民關系的方法”[9]。大數據融入全過程人民民主各鏈條,以其信息傳播的靈活性、低成本性以及使用的便捷性,改變了人民政治參與的方式、空間和路徑。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能夠借助數字技術將網絡空間中的不同利益主體聯結起來,實現信息充分條件下的民主決策,釋放個體與組織活力打開民主空間[10],通過喚醒主體民主參與意識,促使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有序展開。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民主各鏈條的智能銜接。數字化時代,隨著數字技術的智能化和數字算法日益精準,技術本身越來越多地成為一種意識形態[11]。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形成了“數據+計算+制度”的融合。人大、政協可以運用數字方式數據化各種政治信息,運用云計算技術監測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銜接狀況,對于銜接不當之處及時調整以及智能化生成銜接新路徑,有效預防銜接錯位、銜接不當等情況的發生,通過數字技術促進民主各鏈條的智能化、全方位有效銜接,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的智能化銜接有效運行提供了重要數據支撐。

(四)數字化賦能民主實時圖景的打造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過程人民民主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2]336,數字技術能夠賦能民主實時圖景的打造。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提升民主過程開展透明性。數字技術嵌入全過程人民民主,數字技術的智能性和獲取信息的便捷性、快速性,減少了傳統線下民主各環節中人力資源的使用,能夠有效降低民主開展過程中受人力主客觀因素影響的誤差,提升民主各環節開展的精確性。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通過數字信息共享,就能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開展情況數據透明化共享,有效保障人們的知情權與監督權。在數字技術的作用下,人民與政府通過數字平臺這一虛擬的民主場域進行實時的互動溝通交流,實現了人們意見、建議的充分涌流,為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收集民意、汲取民智,人民實時監督提供了可能。另一方面,數字技術賦能提升民主成果落實可見度?!凹夹g賦權下,算法自我加冕了其在新聞分發領域的合法性,成為用戶眼中中立客觀的‘知心人?!盵12]數字化時代,人大、政協可以通過算法推薦技術及時將涉及人們切身利益的民主成果辦理進度、落實情況反饋給人民群眾?!盎ヂ摼W和社交媒體增加了政治傳播渠道”[13],數字化技術作數字民主的中介,為人民群眾和人大、政協之間互動搭建了諸多新的平臺。人民群眾可以通過多種數字平臺動態了解民主成果的落實狀況,對于辦理、落實不到位的情況及時進行反饋,在網絡空間中釋放個體政治話語表達,促使民主成果落實可見度的提升。

二、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的可能風險審視

馬克思、恩格斯曾指出:“每一種事物好像都包含有自己的反面?!盵14]盡管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新動力、新契機、新優勢。但是,也要對它在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出現的數字信息形態異化、數字資源分布不均、數字權力過于集中、數字技術漸成壁壘等潛在的風險進行審視。

(一)數字信息形態異化會弱化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真實性

工業時代的異化勞動集中表現在工人與產品的異化、勞動行為的異化、類本質的異化以及人際關系的異化[15]。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運用的智能性、虛擬性和數字化、自動化,不僅能夠帶來資源配置的最優化,也促使支配人的異己力量斬獲新形式?!叭f維網誕生之初,人類就對其懷有一種近似宗教崇拜的情懷?!盵16]進入新時期,數字異化是更為抽象、更為隱蔽、更為廣泛、更為強烈的異化形態[17]。作為數字化核心要素的數據,起初能夠為人們實現信息接受與傳遞提供便捷。但數字信息形態異化可能會造成一些失真現象。其一,純粹的數字信息環境可能造成人們的民主場景失真。隨著社交網絡與數字技術的逐漸滲透,人們通過虛擬數字平臺就能夠參與到全過程人民民主之中,人與人之間的現實交往被數據與數據之間虛擬性交互所替代,基于數據信息的社會交往若不能與現實的面對面交往相結合則易使人對現實交往產生隔閡感、生疏感,進而造成人在現實民主參與中的失據。其二,數據信息反映的情況可能存在失真。數據在特定條件下可能出現轉化、失真,其形成的信息繭房及其效應可能對使用信息的人們產生不利影響。人的數字異化可能造成 “現實的人”被數字技術進行碎片化、數據化解構為一個個獨立的數據單元。其三,不恰當的算法可能造成個人在民主參與中被不當引導。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理念指引下每個個體可通過數字技術自主提出的意見、建議、主張,人民群眾可運用數字媒介廣泛地參與民主活動。數字技術能夠對人們的參與方式、參與范圍、參與程度產生重要影響,但也應看到人們在網絡空間中上傳、瀏覽、點贊與評論等數字化活動可能成為預測人們態度、意愿、傾向的途徑。選民的想法、觀點、選擇可能被數據和算法預測,個體可能被大數據形成的模型、推送所引導,人民的真實意愿可能與算法推薦等技術形成的意向相背離。其四,數據本身可能存在“美化”現象,從而導致信息失真。人的數字異化也使得網絡空間中的人被“美化”,人通過數字虛擬技術的運用就能實現“美化”,人們容易被這種“美化”形象所蒙蔽,影響民主的真實性。諸如,數字技術運用到民主選舉的實踐中,候選人通過視頻、直播等數字技術的運用,向人民群眾展示自己優異的一方面,使得人們不能全方位地了解候選人,弱化了民主的真實性。

(二)數字資源分布不均會削弱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廣泛性

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在為人們提供更多的民主參與渠道時,根據數字技術在城鄉之間、區域之間、不同群體之間運用狀況存在的差異性影響,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正在產生一種以數字民主接入鴻溝、數字民主使用鴻溝以及數字民主資源鴻溝為主要類型的新型數字民主鴻溝。截至 2023 年 6 月,我國城鎮網民規模達 7.77 億人,占網民整體的 72.1%;農村網民規模達 3.01 億人,占網民整體的 27.9%①。農村網民規模和城鄉網民規模之間存在較大的鴻溝,加之受城鄉經濟發展狀況、互聯網信息方式和數字化生產方式的影響,城鄉之間在互聯網基礎設施和網絡通信之間、城鄉居民在互聯網認知和使用技能之間以及城鄉在“互聯網+”等領域海量數據資源之間存在較大的差異性,致使數字化在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時,城鎮民主數字化程度遠高于鄉村民主數字化程度,產生了城鄉數字資源鴻溝。據《數字中國發展報告(2022年)》顯示綜合評價結果,浙江、北京、廣東、江蘇、上海、福建、山東、天津、重慶、湖北等地區數字化綜合發展水平位居全國前 10 名②。從地區分布來看,東部地區的數字化發展水平和數字資源運用能力遠優于中西部地區的數字化發展水平,使得數字技術在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時,東部地區和中西部地區之間形成區域數字資源鴻溝。截至 2023 年 6 月,我國 60 歲及以上非網民群體占非網民總體的比例為 41.9%。老年群體中非網民規模龐大化、數字化思維轉變緩慢化以及對于數字化技術的陌生化,使得數字化技術在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在老年群體通過數字化平臺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人數遠低于青年參與人數,長此以往使得不同群體之間數據資源占有不平衡。全過程人民民主數字化轉型中產生的城鄉民主數字鴻溝、區域民主數字鴻溝以及不同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削弱了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全覆蓋性和廣泛性。

(三)數字權力過于集中會減弱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管用性

數字化時代,數字技術可以對人們行使民主權利進行賦能。廣泛的民主權利通過數字化技術在各領域、各層面、各環節行使,既解決了傳統的線下民主活動“一屋子裝不下”問題,也使得原本具有草根化、大眾化與去中心化的數據技術受到極大的關注與關切。一些市場力量意圖造就數據資源的累積,從而意圖實現利益最大化。這便造就了數字技術、數據資源、數據信息本身從民主行使的載體逐漸成為一種權力。全國各地的人們可以通過數字媒介在數字平臺上進行對話、交流,在此過程中人們的意見、建議、興趣愛好被數字化為一個個較小的數據單元。算法推薦的本質是實現人和資訊的精準匹配,隨著算法推薦技術的日益精湛,使得“人找信息”逐漸過渡為“信息找人”[18]。人們運用數字技術在網絡空間中瀏覽、搜索的記錄可能成為互聯網公司類市場主體對人們進行偏向型信息投送的重要數據。美國學者羅伯特·麥克切斯內(Robert McChesney)指出資本家能通過足量的大眾數據來對公民的政治立場、偏好和傾向等施加影響[19]。數字化時代,誰能夠掌握大量的公眾民主數據,就能在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時擁有較強的議程設置性和話語影響力。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數字空間的虛擬性與交互性等特質決定了數字民主空間是一種基于信息交互的微觀權力結構,數字技術賦能不同主體之間信息、權力的交互性,瓦解了傳統從上至下的“宏觀權力”。在網絡空間中數據資源占有量較多的主體,能夠通過算法技術對大數據的分析和整理來利用數據的價值而實現特定的目的[20]。在此種環境下,看似是人們通過數字空間實現民主政治參與的行為,實質是數據占有者運用數字技術精心策劃的結果。因此,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數據的安全是關鍵,如果任由數據被少數大型互聯網公司操縱和占用,數字權力過于集中將致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管用性受到沖擊。

(四)數字技術漸成壁壘會影響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過程性

數字化時代,隨著網絡安全和數據安全問題在全球范圍內重要性的凸顯,數據在成為一種新的生產要素時,數據競爭和數據保護正在成為一種新的“壁壘”。數字化技術在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時,一些區域與部門在運用數字化技術開展民主活動時對民主參與主客體信息以及參與情況數據收集整理得較好。但是數字化技術在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時由于各個省、市、縣之間數據接入與分析的標準不一,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數據尚未形成統一的“聚合效應”,這致使數字化資源數據難以實現共享共通。甚至一些地區、一些部門以“隱私”和“安全”為由,對于本地區、本部門的數據采取保護的態度,在不同地區和部門之間形成了較為隱蔽的“數字壁壘”。政府在運用新興數字技術收集民意,有序推進全過程人民民主時,由于數據掌握的碎片化、孤立化,致使有可能把“虛假民意”納入民主程序,從而做出錯誤的政策制定和執行。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開展過程中各環節的數據呈現出碎片化、孤立化態勢,在數字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之間形成一個個“數據孤島”,致使數字技術在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時,全過程人民民主各個環節之間銜接相脫節,影響數字化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完整性。

三、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風險的紓解路向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善于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問需于民、問計于民,更好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把黨和國家各項工作做得更好”[21]。當前,要深入審視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存在的風險,從健全數字制度、搭建數字資源平臺、強化數字權利保護、發展數字基礎設施入手,紓解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潛在的風險,促進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數字化轉型。

(一)應對數字信息異化:健全數字制度,引領數字民主發展方向

制度問題帶有根本性、全局性、穩定性和長期性,制度能夠從根本上引領數字民主發展方向,有效應對數字異化的風險。因此,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不斷健全數字制度,為數字民主的發展提供方向引領。

1.健全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數字化發展根本制度

黨的領導是促進數字化蓬勃發展的堅強領導核心和根本保證。數字化的充分發展能夠為數字民主的發展提供技術支持,當前應將始終堅持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數字化發展制度作為促進數字化信息技術充分發展的根本制度保障。中國共產黨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獨特優勢,能夠凝聚民心、集中民智,以中國共產黨為主體促進數字化產業的發展能夠為數字化的發展提供根本政治方向保證。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在百年奮斗歷程中探尋出的具有鮮明中國特色的政治發展道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發展的根本保證。健全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數字化發展制度能夠確保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方向性,通過數字化發展制度的不斷完善從而有效引領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根本政治發展方向,促進數字化全方位、全覆蓋、全鏈條精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從而最大限度地發揮數字民主集約高效、廣泛參與、打破時空限制的優勢。在堅持中國共產黨集中統一領導數字化發展根本制度的基礎上,應進一步明確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使用基本準則、操作指南、行為規范,不斷健全數字監管隊伍,強化技術監督、信息監管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的運用,不斷規范、完善人民群眾與黨政干部的信息觀。在信息使用的各環節應引導人民群眾樹立“人是信息的生產者、使用者與駕馭者”[22]的理念,尊重人的主體意識,發揮人的主動精神,正確地看待信息的功能與作用,科學地處理社會實踐中信息可能出現的偏差與偏離。在國家治理與政府治理的各場合,應要求黨政干部樹立正確的信息使用觀、信息治理觀、工作實績觀,將信息的使用與實際工作的真正辦理結合起來,將信息的作用發揮與服務群眾的初心使命聯系起來,通過精準確定線上數據信息場景與線下交往民主場景在全過程人民民主運用中的比例與比重,以“全過程人民民主為核心”建設穩定、安全、高效、智能、開放的數字監管制度引領數字民主發展方向。

2.健全全過程人民民主數字化信息生產供給創新制度

馬克思主義認為:“一定的生產決定一定的消費、分配、交換和這些不同要素相互間的一定關系?!盵23]信息生產是信息消費的基礎。信息失真、信息失實在當前數字化信息環境中的一定場合中存在,不健康的信息供給將會導致信息消費中的不適。紓解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數字異化的可能性風險,應著重對一些不恰當的數字信息生產驅動方式進行改革,應強化對數字信息準確性、科學性、恰當性、適當度的審視。網絡信息生產部門與網絡信息生產者應立足新時代的真實民主場域進行內容的科學性審視與政治性審查,以確保數字信息內容的真實性與準確性。數字信息具有更新迅速、迭代快的特點。除對原有信息進行適度審視之外,還應著重建立健全數字化信息生產供給創新制度,通過制度手段不斷提升數字化信息的供給水平,從而在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提供豐富多樣、健康活潑的數字信息,滿足數字民主發展的多樣性信息需求。創新是引領數字化發展的第一動力,內容創新是數字信息生產的根基,技術創新則是數字信息不斷發展的動力。健全數字化信息生產供給創新制度可從數字內容創新與數字技術創新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建立健全數字化信息生產內容創新制度。創新內容生產是數字化健康穩定持續的關鍵。各級各類數字化信息生產部門應緊跟新時代民主政治的最新發展,根據不同受眾的接受特點進行數字化民主政治信息內容的創新,應著重根據現時期各地在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真實情況進行多樣化、多形式的信息呈現,與時俱進地創造出能夠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有益于數字民主發展之需的信息內容,為數字化民主的發展提供豐富的數字信息資源。另一方面,建立健全數字化信息生產技術創新制度。各級各類數字化信息生產部門要堅持技術創新與制度創新的雙輪驅動,不斷優化數字信息生產的技術,不斷規范、完善數字化信息具體算法,強化政治方向、政治引領在數字信息技術運用各環節的導向作用,對不恰當的純利潤導向的數字信息算法推送方式進行引導與改革,通過制度施行及時保障數字技術在信息生產中的有效運轉,為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發展提供技術創新支持。

(二)縮小數字資源鴻溝:搭建橫縱聯通的一體化數字參與平臺

搭建縱橫聯通的一體化數字參與平臺,是縮小數字資源鴻溝的必要之舉。當前,我國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搭建縱橫聯通的一體化數字民主參與平臺。

1.搭建城鄉一體化的數字資源民主參與平臺

縮小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數字鴻溝要從城鄉數字資源接入、城鄉數字資源使用和城鄉數字資源配置幾方面入手。具體而言,要搭建城鄉一體化數字民主資源接入平臺、城鄉一體化數字民主資源使用平臺以及城鄉一體化數字民主資源共享平臺。搭建城鄉一體化數字民主資源接入平臺需要政府部門通過財政傾斜與政策支持加大現有數字民主資源在廣大農村地區的引入與接入,不僅要將城鎮民主生活中的數字資源適當接入,還應根據鄉村民主生活的特點進行數字民主資源的地方化、村鎮化轉化,通過打造城鄉一體且靈活多樣的數字民主參與平臺,不斷縮小城鄉之間數字民主資源接入鴻溝。搭建城鄉融合數字資源使用平臺需要政府部門統籌城鄉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運用狀況,制定城鄉一體化數字技術融合使用的體制機制。在此基礎上,各地政府部門需要及時健全并落實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培訓制度,定期為轄區內群眾開展城鄉一體化的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具體運用培訓指導會,為城鄉居民運用數字技術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必要的技術支撐,從而有效縮小因數字資源使用水平差異而引發民主數字鴻溝。在數字民主資源使用方式與習慣方面,應充分尊重農村群眾的現有文化基礎與民主素養、數字信息使用慣常方式、信息瀏覽頻次與偏好與數字民主信息關切重點,通過數字資源的恰當轉化、傳播方式的精準切換提升農村群眾對數字民主信息的運用程度。搭建城鄉一體化數字民主資源共享平臺需要各地政府部門健全城鄉數字資源共享體系,搭建城鄉數字資源一體化共享平臺,通過本行政區域內城鄉群眾在民主生活的信息溝通、同頻互動提升對現實民主活動的參與度與滿意度,通過平臺的建設與完善促進城鄉數字民主資源的有序共享與持續運用,為城鄉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開放共享的數字平臺支持。

2.搭建區域一體化的數字資源民主參與平臺

各地在數字經濟發展基礎、產業結構分布側重、產業與數字經濟結合程度等方面存在差異,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經濟發達地區的數字經濟溢出效應遠大于經濟落后地區[24]??s小區域之間的數字資源使用差距,是促進各區域民主生活協調發展的首要前提。具體而言,要搭建區域一體化數字資源協同發展平臺和區域一體化數字資源優勢互補平臺。搭建區域一體化數字資源協同發展平臺需要政府部門以各區域一體化、特色產業、區位、資源、政策為依托,對數字信息建設進行合理布局,使數字資源的生產、使用、流通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合理的閉環。在區域協同發展平臺建設中,應著重加大西部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打造中部地區數字技術產業聚集區,推動東部地區重點數字技術產業在中西部地區的創新性發展與運用,實現東中西各區域之間數字技術的協同發展,縮小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的區域數字鴻溝。搭建區域一體化數字資源優勢互補平臺需要政府部門結合地區特色和優勢,加強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頂層設計和政策保障。既要精準識別各地區數字技術的資源稟賦和現實數字技術基礎,制定好具有區域特色的數字技術發展規劃;又要找準各地區數字化發展的優勢與短板,兼顧各地區之間數字技術協同發展狀況,根據各地區的信息技術發展基礎與民主生活特色,在信息流通過程中使各地形成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獨有優勢成為普遍認知,通過數字民主資源的互補及流通實現各區域之間數字資源充分涌流的良好局面。

3.搭建群體一體化的數字資源民主參與平臺

搭建老年群體運用數字資源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數字平臺對于縮小群體數字民主鴻溝至關重要。具體而言,要搭建群體一體化使用數字技術幫扶平臺和數字設備適老化改造平臺。搭建群體一體化使用數字技術幫扶平臺需要政府部門組建專門的數字技術幫扶隊伍,制定幫扶政策,對于不能運用數字技術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老年群體及時給予幫扶。在幫扶平臺建設中應特別注重社區服務機構、志愿者隊伍在身邊老年群體幫扶中的重要作用,應特別注重弘揚尊老、敬老、幫老的家風,通過身邊示范、手把手講授、上門服務、代為操作等多種方式提升老年群體運用數字資源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能力。搭建數字設備適老化改造平臺需要政府和企業根據老年群體在新型數字技術學習理解上的特點對數字設備進行適應化改造,開發適合此類群體使用的設備[25]。在此基礎上,要及時完善老年群體網絡安全保護法,通過防詐軟件、一鍵保護、及時凍結等網絡手段引導網絡市場主體加強對老年群體信息的保護力度,并健全、完善侵權責任承擔機制。針對老年群體在全過程人民民主網絡實現中進行具體操作時的不便,完善老年群體民主權利代理制度,通過簡化代理程序開設適應老年群體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體化數字通道,為老年群體使用數字設備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提供便利,縮小群體之間的數字鴻溝。

(三)規范數字權力分配:強化數字權利保護,完善數字權力運行

要以良法促善治,應加快完善數字推送、算法確立相關的法律法規,用法律手段規范數字權利。當前,我國要從以下方面加快完善數字法律法規保障數據安全。

1.加快健全數字權利安全保護法律法規

數字安全得不到保障,是造成數字亂象的根源所在。保障數據權利安全行使對于確保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成效至關重要。具體而言,要加快完善數據權利分級分類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和數字個體民主信息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數據權利分級分類保護法律法規體系的建設要求我國根據數字化的發展方向完善數據權利在各個領域、各個層級使用的具體法律法規體系。對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產生的民主數據進行分級分類管理過程中,應根據民主數據重要程度的不同,制定數據權利及數據安全重點保護法律法規體系和數據權利及數據安全一般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數據權利及數據安全重點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是對重要數據權利與重點數字民主信息進行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政府可邀請馬克思主義、政治學、數字技術運用、數據安全保護等領域的專家學者出謀劃策,集思廣益,針對影響政治生活、涉及政治安全的重要數據權利及重點民主數據打造專業性較強、安全性較高的安全保護系統,并從法律層面出臺加大數據權利及數據安全保護的經費支持政策體系。此類重要數據權利及重點民主信息的范圍應根據民主數據的影響程度、政治屬性、涉及人群等綜合確定。數據權利及數據安全一般保護法律法規體系是對一般數據權利與一般數字民主信息進行保護的法律法規體系。各地政府可以根據本地實際情況對數字化發展演進過程中產生的諸多數據權利及數字民主信息進行多樣化的保護。如對于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中產生的一些流程類數據權利以及普識性民主信息可納入一般保護系統中。相應工作人員應定期對信息進行儲存與分類管理,以保證數字民主數據的完整性。加大數字領域中民主個體參與信息的保護是確保數字技術數據安全的重要一步。健全數字個體民主信息保護法律法規體系要求網絡監管部門、司法機關、互聯網公司等相關部門健全民主主體基本信息保護體系,對民眾運用數字技術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數據給予保護,應建立數據保密機制、數據流失及泄密追責機制等預防不法行為發生并及時懲治不法行為人。應按照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念與思維看待民主信息保護問題,規范大數據獲取、整合和使用界限[26]。在監管與執法過程中應區分一般的信息泄露行為與危及國家安全的信息竊取行為,應完善民主信息竊取涉刑標準,對于涉嫌犯罪的堅決追究刑事責任,通過系統化的防范手段防止數據權力濫用、數據信息流失等數字亂象的出現。在此基礎上,網絡監管部門可探索特別情況下個體參與數字民主匿名制度,保障個體在一些情況下運用數字技術參與全過程人民民主時能夠實現真實意見、建議的充分涌流。

2.完善數字權力運行動態監督體制機制

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是一個動態的運行過程,加快完善數字權力運行動態評估法律法規是保障數字民主健康穩定發展的法律保障。針對當前在一定區域、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數字權力過于集中風險,黨委宣傳部門、網絡監管部門、國家安全保障部門應加快完善數字權力運行動態監管的法律法規和數字權力發展狀況及時評估的法律法規。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推進政治監督具體化、精準化、常態化,增強對‘一把手和領導班子監督實效?!盵1]66完善數字權力運行動態監管的法律法規要求相關部門要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領導班子帶頭參與數字權力運行常態監管的法律體系和專職監督力量定期參與數字權力運行動態監管的規章制度。領導班子帶頭參與數字權力運行常態監管,要求相關部門應加強對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中領導班子的監督,應通過完善領導班子參與數字民主定期匯報制度和領導班子參與數字民主雙向監管機制,不斷增強對領導班子運用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內容、方式、程序監督的制度保障。在動態監督中應著重對領導干部的數字技術運用情況、民主決策情況、基層數據采納情況、數字權利保障情況等進行測評,應著重從數字權力運用的合法性、合規性、合理性進行常態化的考察。健全兼職監督力量定期參與數字權力運行動態監管制度,要求相關部門組建一支貫穿全過程人民民主各個環節的專業化監督隊伍,對于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運行各個環節開展情況展開監督。在兼職監督隊伍建設過程中,應多著重從網絡等新媒體領域吸收群眾中的積極分子,從而形成對數字權力運行情況的多方位監督。在此基礎上,政府部門可充分利用最新的科學技術健全數字權力風險運行實時監測機制和數字權力風險運行自主評估機制,為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全過程監督順利開展提供機制支撐。此外,在健全數字權力規范行使相關制度的基礎上,應與時俱進地配套建立數字權力發展狀況及時評估法律法規。這就要求相關部門完善數字權力過于集中及時反饋機制,組建數字權力發展狀況評估專門力量。數字權力的評估部門應與數字的生產部門不同,各地可探索建立市場化的第三方評估機構確立機制。通過搭建一體化的治理體系,使得人民能夠公平正義地運用數字技術,實現多樣化數字信息的充分涌流,從而有效紓解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數字權力過于集中的風險。

(四)打破數字技術壁壘:大力發展數字基建,實現數字化全覆蓋

數字基礎設施是數字技術不斷向前發展的重要支撐,大力發展數字基建能夠在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有效促進數據的安全高效流通,對于打破數字壁壘至關重要。當前,我國可從以下兩方面大力發展數字基建實現數字化全覆蓋。

1.大力發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能否取得良好成效,關鍵在于人民群眾能否切實擁有數字渠道,是否具有平等使用數字資源的條件。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是增進數字化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成效的必要之舉。數字基礎設施是以數據創新為驅動、通信網絡為基礎、數據算力設施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大力發展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入手。一方面,大力發展數據創新驅動、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是推進數字化平衡充分發展的前提和基礎,要統籌數據創新驅動與通信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加快5G通訊基礎設施、寬帶基礎網絡全面覆蓋的建設力度與統一程度,并以此為契機制定全國統一的數據技術及數據資源使用標準,使得各地在數據信息的分析、接入、獲取、流通上更加順暢。通過新型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有助于擴大政府開放數據的規模和提升政府數據開放的質量[27],并可大力破解之前一定程度上存在的民主信息開放度不足、獲取門檻不一問題。促進新型數字基礎設施的全面普及將為全體人民參與民主事務、行使民主權利與義務提供更為便利、公平的數字參與平臺。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數據算力設施核心基礎設施建設。算力網絡是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的核心載體,是按業務需求在云網邊端間按需分配與靈活調度計算、存儲、網絡資源的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各地可依據經濟發展水平因地制宜優化算力設施核心基礎建設布局,夯實點多面廣、站高望遠、配套齊全的算力設施核心基礎建設。算力的優化可以有效紓解因數字技術使用不一造成的不暢局面。隨著數字技術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的日益普及,人們對算力網絡的需求也日益增長,算力網絡通過創新技術與創新服務能夠賦能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等各個領域。黨委宣傳部門、網絡監管部門、文化管理部門應將數字算法技術融入數據流通的各個環節,通過算力設施的建設優化數字民主各要素的流通與監測,既對于數字化民主各數據各要素流通過程中的安全性和風險進行審查,又對全過程人民民主實施中的不良算法進行監管、制止,從而引導數據合理使用又有效防范風險,保障數字民主數據各要素分級分類、有序流通的安全性。

2.大力發展數字民主基礎設施建設

數字民主數據開放共享是人民參與全過程民主、了解全過程民主信息資源、參與全過程民主決策、行使全過程民主權利的重要條件。當前,可從以下兩個方面完善數字民主基礎設施建設。一方面,大力發展數字民主開放設施建設。相關部門要建立統一的數字民主數據開放平臺,數字民主數據平臺要以嚴密的技術語言強化數字民主各數據資源要素之間的開放共享功能。具體而言,相關部門要及時收集來自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的數據資源,加強數據來源資源庫建設,運用數字技術管理的相關理論和方式方法,根據數字民主數據資源的安全類別和重要程度對數字民主數據資源進行分類管理,以“打破部門之間的橫向壁壘”[28],保障數字化民主各環節數據資源的開放性。另一方面,大力發展數字民主共享設施建設。數字民主數據資源的高度共享能夠為政府及時掌握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中的開展狀況提供充分的、集成的信息儲備。各地政府應著重發展數據共享協調設施建設和數字民主數據共享風險防范設施建設。數據共享協調設施建設要求相關部門要構建全方位、立體化的數字民主數據協調共享體系,可以通過建立健全數字民主共享獎懲平臺、數字民主數據登記和披露平臺,促進數據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中的協調共享。數字民主數據共享風險防范設施建設要求網絡監管部門應完善數據共享風險預警機制和數據共享風險治理機制,健全民主信息使用流程與使用規范,并精準確定民主信息使用范圍,充分形成民主信息的共享效應并通過機制保障對于數字技術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過程中數據共享潛在的風險及時進行治理,打破因使用不規范及使用不充分造成的數字壁壘,從而促進數字民主數據在全過程人民民主各環節中的有效共享。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旗幟 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2022年10月16日)[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37.

[2]? 習近平.論堅持人民當家作主 [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

[3]?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N]. 人民日報,2021-03-13(1).

[4]? 趙春麗.網絡民主發展研究[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11:28.

[5]? 馬修·辛德曼.數字民主的迷思[M].唐杰,譯.北京: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16:7.

[6]? 肖旭,戚聿東.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價值維度與理論邏輯[J].改革,2019(8):61-70.

[7]? 陳靜文,張健.論數字賦能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作用、挑戰與對策[J].湖湘論壇,2022(6):110-117.

[8]? 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290.

[9]? 維克托·邁爾-舍恩伯格,肯尼思·庫克耶.大數據時代[M].盛楊燕,周濤,譯.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9.

[10]? 陳家剛.數字協商民主:認知邊界、行政價值與實踐空間[J].中國行政管理,2022(1):26-32.

[11]? 尤爾根·哈貝馬斯.作為“意識形態”的技術與科學[M].李黎,郭官義,譯.上海: 學林出版社,1999:70.

[12]? 羅昶.技術賦權與多元共治:公眾視角下的算法分發新聞[J].新聞與寫作,2018(9):27-31.

[13]? MARIANNE KNEUER. E-democracy:A New Challenge or Measuring Democracy.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2016,37(5).

[14]?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76

[15]?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60-163.

[16]? 史蒂夫·洛爾.大數據主義[M].胡小銳,朱勝超,譯.北京:中信出版集團,2015:3.

[17]? 成龍,王楠.數字異化:表象、根源及其破解途徑[J].中國地質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2(6):1-11.

[18]? 趙愛霞,王巖.新媒介賦權與數字協商民主實踐[J].內蒙古社會科學,2020(3):50-58.

[19]? ROBERT W, MCCHESNEY. Digital Disconnect: How Capitalism Is Turning The Internet Against Democracy[M].The New Press, 2013:216-223.

[20]? 陳鵬.算法的權力和權力的算法[J].探索,2019(4):182-192.

[21]? 習近平就研究吸收網民對黨的二十大相關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強調? 善于通過互聯網等各種渠道問需于民問計于民 更好傾聽民聲尊重民意順應民心 [N].人民日報,2022-06-27(1).

[22]? 梁宇,鄭易平.大數據時代信息倫理問題與治理研究[J].圖書館,2020(5):64-68+80.

[23]? 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23.

[24]? 周坤琳.經濟法實質公平原則對數字鴻溝的消解與彌合[J].征信,2022(4):57-65.

[25]? 羅蘭,范煒烽,金晶.數字政府建設中數據傳播問題與治理策略[J].領導科學,2021(12):18-20.

[26]? 佟林杰,郭誠誠.大數據權力擴張、異化及規制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9(4):190-192.

[27]? 張雙志,吳珂旭,張睿,等.數據賦能:政府數據開放的技術創新效應研究[J].情報雜志,2021(7):127-133.

[28]? 谷民崇,孟慶國.數據統籌視角下的跨部門行政協同問題研究[J].東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7(2):167-172.

Digitalization empowers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mechanism of action, risk review and mitigation direction

Hu Jian? ?Jia Lihong

(School of Marxism, Chongqi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Chongqing 400054, China)

Abstract: Digital technology empowers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which can effectively expand channels for democratic participation, integrate elements of democratic resources, connect the chain of democratic systems, create a real-time picture of democracy, and promote the digital development of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However, in the process of digital empowerment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there are also potential risks such as the alienation of digital information forms, the uneven distribution of digital resources, the excessive concentration of digital power, and the gradual emergence of digital technology as a barrier. At this stage, China can lead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digital democracy by improving the digital system, building an integrated digital participation platform that is horizontally and vertically connected, strengthening the protection of digital rights, improving the operation of digital power, and vigorously develop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 to achieve full digital coverage, so as to reduce the digital resource gap, standardize the distribution of digital power, and eliminate digital technology barriers, so as to promote the digit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whole process of people's democracy, and then promote the realization of the authenticity, extensiveness, effectiveness, and process goals of digital people's democracy in the whole process.

Key Words: digitalization; whole-process people's democracy; mechanism of action; risk review; mitigation direction

猜你喜歡
全過程人民民主作用機理數字化
全過程人民民主:人民民主理論的新基石
全過程人民民主的法治保障
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 推進人大工作守正創新
“七一”重要講話的重大理論創新及意義
家紡業亟待數字化賦能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媒體關注影響企業債務融資的研究綜述與展望
甲狀腺內注射奧曲肽治療Graves病的臨床效果研究
數字化制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