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文評選”視角下談數學教師專業寫作

2024-04-10 10:24王世朋
中學數學月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教學研究論文案例

王世朋

(安徽省合肥市第七中學 230001)

1 問題提出

為貫徹《教育部關于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基礎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見》精神,提升一線教師教育教學研究水平,鼓勵廣大教師積極探索教育教學理論、改革創新教學方法、交流學科教學研究成果、切實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各省市主管部門及相應的其他學術組織都在按照計劃開展中小學教育教學論文評選活動.安徽省的學科論文評選活動兩年實行一次,先由學校按照給定名額推薦到縣區,縣區擇優推薦到市教研室,再擇優推薦參加省級評審.不難看出,一篇論文最終要想在省級評選中獲獎非常不易,需要先通過縣、區和市級層層的篩選并獲得較高的評價才有機會.日常交流中,有很多教師咨詢我:如何才能寫出一篇有質量的論文呢?面對這一問題,雖然有過發表論文的經驗,但也很難給出一個較滿意的答案.去年有幸作為評審專家參與了兩個地市的中學數學論文推選工作,現結合評審的近200篇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成果,以數學學科為例,來概要談些對高質量論文的理解和思考,以供交流和研討.

2 學習感悟

一次學習,一次收獲,一次成長.很感恩有這樣學習的機會.抱著謙卑之心,品讀和欣賞了每一篇作品.從起初的內心忐忑,經歷過程中的驚喜連連,到最后的思緒萬千.也曾想如果這篇作品出自我之手,希望評審者給我一個什么等級呢?還曾想到,如果圍繞這個主題讓我來謀篇布局會是什么樣子?教學研究本就沒有客觀的對錯,尤其是基于實踐的反思,只要對讀者或者一線教師有一點參考或者啟發,都是極其有意義的一件事.下面就學習的理解,做簡要的整理和分享.

2.1 用“標題”吸引人

評價教學論文的質量很重要一方面來自文章的選題是否有價值,所以對任何讀者來說,首先就看題目,看是否具有可讀性.在本次學習中有很多吸引我的好選題.如教師A的《變課堂之“法”,通數學之“本”》一文,從標題中一是能看出作者是通過借課堂教學研究來提升學生數學能力;二是能想到作者文中一定會通過具體的“法”來實現和回應數學之“本”;三是從標題中也可窺見作者的寫作功底深厚,一方面是用詞的精練和準確,另一方面則反映出作者對數學的理解和思考之深,讀罷一定會很受啟發.還有教師B的《無生上課需要“內外兼修”》一文,透過標題,首先看出教師能從日常教學活動中發現研究問題,并通過思考和研究服務于教學;其次也能反映教師的研究思路,向內理解學科、理解教學,向外關注提升展示效果的主要因素;再從標題寫作手法看,能精準地包含研究內容和研究方法,同時用“內外兼修”暗含意蘊,令人回味無窮.同樣還有教師C的《依托數學實驗,促進知識理解》、教師D的《基于問題驅動的結構化數學教學》等.誠然,“以貌取人”是不可取的,但不可否認的是,要想在眾多的文章中被認為和別人有區別,標題的擬定很重要,也是一項技術活,里面還蘊含著很多的藝術.所以,在日常的教學論文的撰寫上,選好視角、擬“好”標題很重要.不一定要很有文學性,至少需要能讓人一看便知,能透過標題看到文章研究的內容、方法等.如果標題中同時還具備一定的修辭或表達手法就更好.俗話說,題好一半文,某種程度上還是需要大家在寫作上要去追求取一個“好”題目.

2.2 以“結構”打動人

縱然標題對評價文章有一定的傾向和引導,但是能打動人的肯定是“真材實料”.在當前信息爆炸時代,很少有人能沉下心來“品讀”每一篇文稿.如何讓人看到就想讀呢?實際上,除了標題之外,可能比較重要的一點就是看文章的整體邏輯結構.邏輯實際上代表著作者的思考水平和深度,結構反映的是作者的寫作水平.試想,一篇邏輯表達不清楚,甚至混亂的文章,怎能吸引讀者呢?學習中留下印象最深的屬E老師在《構建悅動課堂,實現提質增效》一文中使用的結構.從“悅”預越知→“悅”解越會→“悅”探越明→“悅”結越清→“悅”悟越透進行呈現.通過文章的五個部分不難看出:一是作者的寫作思路很清晰,遵循課堂教學的基本流程,合理合規;二是作者對教學理解之深,不管如何提質增效,實際上都需要在課堂上下功夫,不外乎就是這五個環節;三是從五個環節的具體解讀看,作者的教學理念先進,充分彰顯課堂中以學生為本的育人導向.整個學習中,還有一些結構優美的文章給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如F老師的《新課標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研究》一文中,大的結構是“問題→方法→思路→方向”,小的結構中則依照“(情感)溫度→(分層)梯度→(探究)深度→(評價)態度”.還有G老師的《“雙減”背景下數學作業游戲化的設計路徑》一文的結構,從創設“數與代數”領域內容的游戲化作業→創設“圖形與幾何”領域內容的游戲化作業→創設“統計與概率”領域內容的游戲化作業→創設“綜合與實踐”領域內容的游戲化作業.諸如以上結構良好的文章還有許多,在此不再贅述.據此可以看出,好的結構是作者研究能力的象征,更是研究水平的一種表現.當讀者看到一篇結構很嚴謹、表述很完整的文章,一定會被深深地吸引,甚至產生思想上的共鳴.

2.3 借“實例”感染人

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文章最擅長使用案例來說明、佐證自己的觀點,這也與理論研究者的思辨或者實證研究有著顯著的不同.所以大多數時候,在一線教師的研究中需要強化案例的分析和總結,尤其是對所要表達觀點的印證.在此次學習中,除了從標題和結構來判斷文章的可讀性和價值性外,尤其關注每篇文章中的“舉例”,首先是看作者是否有基本的一線教學實踐研究的意識,而非停留在泛泛之談.其次是看作者對案例的使用是否有較為系統的分析與說明,而不僅是舉個例子.最后還要看作者所用事例對所要表達觀點是否高度正相關,對讀者以后的實踐是否有參考意義和一定的啟發性.好的“案例”就好比文章的“血脈”,能讓文章的可讀性更強,更能吸引讀者的共鳴與反思,讀罷留下的印象也會更深刻.此次學習中,使用案例非常合理的有兩類,一類是像H老師的《立足新課標例析初中數學“再發現”教學策略》一文,用一個案例從問題提出→問題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這樣完整地進行展示和分析,既是問題研究的需要,也是展示一個解決問題的詳細過程,對其他教師進行相似研究具有很強的指導性.當然也是本文主旨立足新課標實施“再發現”教學的實踐案例,從案例解決步驟上就能看出作者對新課標“四能”的充分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借助實踐來提升“四能”,反映了作者的研究意識和能力.另一類是像I老師的《初中數學課堂教學高階思維的培養策略》一文,用一個觀點+一個案例進行呈現.譬如“觀點一:暴露思維過程,點燃策略型思維”中采用1個例題+4個問題進行分析,最后給出總結的方式來表達.這樣使用案例的方式,一是能看出作者對教材中的資源或教學實踐中的問題善于分析與總結,是有心之人;二是這種呈現方式能讓更多的讀者學習和借鑒.當然,使用中不容忽視的是,所選案例分析與觀點是否有著很好的對應與支撐.另外,除了所給例子,是否有更合適的例子來說明相應觀點,也都是寫作中需要思考的.

2.4 憑“真情”感動人

如果一線教師的教學研究論文能把選題、呈現結構以及說明案例做好,實際上就已是一篇有較高質量的文章.但是從研究者的角度看,希望每次研究都能把提出的問題徹底解決,并說清楚,讓他人能夠借鑒或驗證可行.從學習者的角度看,希望讀的每篇研究論文,都能引發思考和共鳴,可以是開拓視野,也可以是闡述經驗和方法,還可以是提出新的研究思路等,總之對讀者有用.當然,為了讓更多的讀者受益,希望每篇文章還要得到認可和發表,除學術規范和寫作規范之外,很重要的指標就是能否讓讀者產生情感上的“共鳴”.在自己日常的閱讀學習中,時常是這種感覺:這是一篇能打動我的文章,里面有很多地方值得我去學習和借鑒,讀完也留下了很多思索,甚至還可以激發我在相關范圍內有必要做深度思考和實踐.所以高質量的文章,一定注重對讀者有很強的代入感與體驗感,用作者務實的做法和字里行間流露出的真情實感打動每一位讀者.這段時間連續的學習中有過很多這樣的感受.如在J老師的《基于問題驅動的結構化數學教學》一文中,首先能感受到教師的教育情懷,關注熱點問題,尤其是把研究內容專注到畢業班學生的身上.其次是體驗教師的教學擔當,從文中的表達和概括上,足以看出K老師是一位用心之人.最后還能看出J老師是一位善于思考和學習之人,從參考文獻列出的三篇文獻看,第一篇為新課標,其他兩篇都是名家的專著,尤其是與教育相關的心理學知識.這樣的文章讀罷,總是留給讀者很多思考,不僅包含如何學習做研究,還內涵如何教人做“人”!常言道,文如其人.實際上,教師做教學研究更要如此.當我們心中有學生、有教育時,我們對教育的愛才會更深沉,才更能打動人.

3 一點啟示

一線教師進行教學研究,一方面是把日常的學習、思考結合教學實際加以整理,目的是給同行加以借鑒,實現資源共享;另一方面是自我積累和提升的載體,努力實現更高質量的教學目標,以期和學生共成長.所以在教學寫作中要堅持遵循以下幾點要求.

首先,要聚焦“真問題”.客觀來說,一線教師教育教學中遇到的疑惑非常多,如何辨別是否可以稱為具體研究的問題,還需要做進一步的分析與思考.一是看問題是否具有普適性,解決后是否有較大的參考價值.二是看問題能否借助理論指導實踐進行較合理和有效的解決,能否在解決中優化教與學,實現學生學科素養的提升.三是看作者對問題理解的深度,是否能產生新的認知,從而實現教師個體或者引領他人的專業發展.如,前面分析中提到的關注無生上課、數學實驗、作業設計等,都是聚焦一線教學、教研中的“真問題”進行研究,于平淡中見真知,在實踐中增智慧.

其次,能體現“真過程”.很多學者常用“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寫一句空”來自勉.對于一線教育科研的教師來說,這句話同樣值得謹記.本身一線教師的教育研究都需圍繞教學、教研中的真實問題而做,為的是尋找解決問題最佳方案.所以寫作中務必要體現解決的詳細、完整的過程,意在為讀者能夠借鑒和模仿,最終產生與作者描述的同樣效果,達到可復制的目的.回看F老師的《新課標下初中數學作業設計的研究》一文,首先從學生、家長的調查問卷可以看出研究是有依據的,也是真實的.其次看到一個預習作業的樣例并加以分析,進一步強化過程研究的真實性,給他人以示例.最后再通過一個調查表和一個教學評價表,展示研究的層層遞進過程是真實可靠的.當寫作出現的過程是真實可信的,給讀者就會留下啟發,就會彰顯文章的價值性.當然,記錄真實過程并不等同于記流水賬,更需要展現作者思維的縝密性、嚴謹性和高度概括性,以最簡潔、直觀的方式呈現為好.

最后,需抒發“真情感”.好的文章除了做法吸引人,更重要一點是作者要表達與眾不同的見解,并通過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形式,有理有據地呈現研究的全貌.摒棄簡單過程的操作描述或者學者文獻的借鑒與堆砌,要把作者的深層次理解清楚地表達出來.對作者來說,文章的呈現要有層次和邏輯,既是對讀者的示范和指導,同時也要讓讀者產生較強的代入感.對讀者來說,要產生一種強烈的沖擊,能產生思想的共鳴,甚至出現為作者的真知灼見而喝彩.所以這種真情實感對作者來說,要求是高的:一方面是作者研究的真切體會或反思,并且是深度的、有邏輯層次的,經過不斷地否定與肯定中概括出來的;另一方面是作者研究能力的體現,這類情感不是憑空想象出來的,而是結合真實過程總結出的一般性規律,具有較強的普適性.

從“評選”視角來看教師們的研究成果,既是依據一定標準完成“評”,也是對自我認知的“思”.客觀來說,一線教師的教研論文寫作能力差異較大,不少教師的文章還停留在課堂教學的一題多解上,缺少解題教學層面的理解和分析;還有一部分教師的論文僅停留在泛泛地談怎么做,沒有理論支撐,沒有案例說明,口號式的提法太多;當然也不乏有的教師的文章有邏輯性缺乏、學術規范性不夠等問題.總之,教師日常的教學實踐行動是教學研究的前提和保障,教師基于問題解決的反思和表達是提升教學研究能力的有效途徑.期待著廣大教師都能加入到教學研究中來,都能因為自己的行動而引發更多同仁的“心動”,從而一起“行動”,一起成長.

猜你喜歡
教學研究論文案例
案例4 奔跑吧,少年!
隨機變量分布及統計案例拔高卷
高中數學教學研究
發生在你我身邊的那些治超案例
交替傳譯中聽記平衡教學研究
一個模擬案例引發的多重思考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下期論文摘要預登
2013年5—12月最佳論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