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道、氣、象視野下的時空觀及其對運氣理論構建的影響*

2024-04-11 02:56劉圓圓孟慶巖紀立金
中國中醫基礎醫學雜志 2024年2期
關鍵詞:干支先哲時空觀

劉圓圓,孟慶巖△,紀立金,2

(1.山東中醫藥大學,濟南 250355;2.福建中醫藥大學,福州 350122)

中國古代哲學的時空觀是先哲對于時間與空間的認識。運氣理論是中醫學關于人與自然環境統一性的具體實踐,其從整體角度和時空節律方面探討人體的生、老、病、死,必然深受中國哲學時空觀的影響。只有深入了解中國古代時空觀,才可以準確把握運氣理論構建的客觀要素[1]。

1 道、氣、象視野下的中國古代時空觀

1.1 中國先民對時空的認識

時空是時間與空間的合稱,古代中國以農耕文明為主,對季節的動態把握是保證農業生產的根本前提,這使中國先民更加注重時間。在時空之中,空間只能獨占而無法共享,而時間恰恰相反,其只能共享卻無法獨占。時間的共享性使得時間成為一個有機整體,一切事物的發生與演變都要在這種整體性的時間中展開。伴隨著時間的演進,季節變遷,日月輪轉以及物候的生長化收藏的變化,無不表現出一種循環的、恒動的周期性特點。因此,在這種恒動循環的時空體驗下,先民創立了干支歷法,干支歷法以60年為單位周期循環,其中也包含著諸如節氣的物象信息,這種歷法也更適用于以農耕為主的古代中國社會[2]。

1.2 以“道”為核心的本源規律

從道的角度去看時空,老子認為道是凌駕于時空之上的,在空間上超越了天地之遼闊,在時間上超越了天地之久遠。道視域下的時空觀具有循環往復、永不停息、不隨人的意志而改變的特點[3],故老子在《道德經·二十五章》中論述道“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為天地母”[4]。莊子進一步發展了“道為天地母”的哲學命題,提出了“物物者非物”的哲學觀點[5]358(《莊子·知北游》)。即說創生物質的存在一定是非物質性的,道雖然是宇宙中的客觀存在,但是不具備物質的實在性,它的外延無邊,內涵廣泛。這不僅肯定了老子所說的“道”的非物質屬性,同時更加強調了道的形而上的本體性[6]。

《易經》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對道和器進行了討論,《周易·系辭》云“形而上者謂之道,形而下者謂之器”[7]。將道的范疇引申為法則、規律,與有形的“器”相對。漢代,伴隨著觀測技術的提升,人們對宇宙時空的探索更加活躍,不僅對行星的運行觀測更加精確,人們對時空哲學的思辨也更加深邃[8]。時空是事物得以存在的先決條件,時空有其固有的運行機制與規律,即道。萬物生于時空之中,則必須遵守時空的法則,這也將道賦予了規律性質。道所代表的法則若要彰顯,必須依賴于氣。道所產生的第一個具體物質即氣,氣又分為清輕的陽氣與重濁的陰氣,天地之氣相互感應而交合,方才化生萬物。這明確了萬物化生依附于陰陽二氣,將無法用肉眼觀測的道具象出來,成為人們可以體察的客觀規律,為人們探求時空的規律提供了方法論體系。

1.3 以“氣”為貫穿的整體聯系

氣一元論是中國古代哲學的本體論,其闡明了事物具有共同的物質本源,奠定了整體觀念的哲學基礎。氣是道所產生的第一存在物,其是一個沒有間隙、沒有形態、沒有內在結構、具有整體性和無限聯系性的物質存在[9]。氣的運動產生了世間的萬千變化,根據運動形式的不同,氣又分化出陰陽兩種屬性,氣一元論和陰陽哲學的結合為解釋時空運作機制提供了方法。萬物皆秉陰陽之氣的多少異用而成,又依賴陰陽之氣的運動而變化,故氣內部存在的對立統一是事物發生和變化的原動力,有了氣的陰陽運動,時空才能運作。故《莊子·則陽》云“陰陽者,氣之大者也”[5]433。

基于時空的四方四季對應關系,氣一元論進一步與中土五行哲學融合,用以闡釋氣機的運轉。這進一步概括出生發、升已而降、收斂、降已而升的四種具體氣運方式,并發現在升降出入之間存在著一個無形的氣機樞紐。這是在陰陽哲學上的進一步延伸,先哲將氣的這五種狀態用木、火、土、金、水五行屬性予以界定。事物的誕生與消亡、時空的更迭與轉變均無外乎一氣周流,故時空之內的所有事物和現象均蘊藏著陰陽五行的內在架構與氣運方式[10]。陰陽與五行哲學賦予了氣本體論以辯證觀和系統觀,使時空成為具備廣泛聯系和自我調節能力的有機系統。

1.4 以“象”為度量的外在表現

時空觀的核心是“道”,其運行機制是“氣”,而外在體現是“象”。雖然中國古代的時空觀注重時間,但時間是無形的,只能依附于肉眼可見,形體可察的空間物象進行觀測,即物象是把握時空的量尺?!豆茏印こ笋R》借助陰陽之氣的盛衰消長最先闡釋了從“物象”把握時空的哲學理念,論述道“春秋冬夏,陰陽之推移也;時之短長,陰陽之利用也”[11]。自春夏至秋冬,氣溫由熱轉冷,白晝由長變短,皆是因為陰陽之氣的消長變化,通過物象闡釋了時間的客觀性。

先哲通過對“象”的觀測,將時空這種哲學抽象落實到人們的生活起居。在農業生產過程中,人們發現當大地與太陽的距離和角度發生位移,日光照射的強度和時長就會發生改變,大地上進而出現了四季交替和氣候變化。先哲將確立歷法所依賴的黃道坐標系進行等分而形成了二十四節氣,二十四節氣雖然位于時空坐標系上,但反映的是大地上不同的物象特點?!端貑枴ぐ苏衩髡撈愤M一步通過二十四節氣中的“八正之氣”表示天地之氣的分至啟閉,指示著自然界的陰陽變化,其云“分春秋冬夏之氣所在,以時調之”,即用太陽的空間位置與物候特點來表示時間,是時間、空間、物象的辯證統一[12]。

2 道、氣、象視野下的時空觀對運氣理論構建的影響

2.1 提供了恒動循環、有象可循的立論基礎

中國古代時空觀以“道”為核心,以氣為貫穿,通過象具體表現出來。道是時空的總規律,運氣理論用此說明運氣變化與氣候、物候變化的關系,如《素問·六微旨大論篇》所云“天之道也,此因天之序,盛衰之時也”。通過對規律的把控,可使先民更加深刻地了解時空變遷中表現出來的客觀現象,這對運氣理論的產生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氣是萬物本源,氣內部又存在對立統一的陰陽與五行屬性,形成萬物同源、萬物同質、萬物同構、萬物同性的整體特點[13]。事物皆因氣之多少異用而表現出不同的形態與現象,即氣為體,而陰陽五行為用。中國先哲始終認為人與天地并行一數,使得時空氣運與人類生命產生了內在聯系,為運氣理論的構建奠定了邏輯前提。故《素問·五常政大論篇》論述道“氣始而生化,氣散而有形,氣布而繁育,氣終而象變”。

道、氣、象視野下的中國古代時空觀具有循環往復的周期特點,對于運氣理論的構建具有重要意義。一方面,循環性的物象變化為規律的總結奠定了基礎,使得運氣理論所總結的規律可以被臨床應用,并被實踐檢驗。比如春風、夏熱、長夏濕、秋燥、冬寒,在不同的季節中,物象與氣象都有明顯差別,不過它們都以年為單位循環往復,使得規律可以被總結與驗證。另一方面,在這種周期循環的時空物象中,人們更便于應用規律。先哲可以把握規律以預測疾病,進行提早防范,遇到不符合規律的現象,人們也可以靈活變通,及時確立應對措施。如果時空是一維無限延續的,時空中的物象不可重復出現,那么規律總結和應用便沒有任何意義了。因此,這種恒動循環、有象可循的時空模式為運氣理論的確立奠定了立論基礎,決定了運氣理論的整體面貌。

2.2 提供了主動把握自然的方法思路

運氣理論認為,氣候由五運六氣統帥,其中又分為終年不變的主運、主氣與往來交替的客運、客氣,運氣的客主加臨導致了以60年為周期的氣候物象變化,同時也出現了“德令政化災變”的差異,醫學家進一步對氣候物象變化與人體生理病理聯系進行了歸納總結,如《素問·氣交變大論篇》云“歲木太過,風氣流行,脾土受邪。民病飧泄、食減、體重、煩冤、腸鳴腹支滿”。同時,運氣理論亦根據這種聯系提出了疾病的治療原則。治療過程中,應根據運氣特點折減其政郁之勝氣,補益不勝之氣,以防運氣太過不及而傷人。應用寒涼性藥物時應避及寒涼之氣主令的時節,應用溫熱性藥物時也應避及溫熱之氣主令的時節[14]。運氣理論甚至提出應根據當年運氣特點,食用與歲氣相合的食物以安定正氣,故在《素問·六元正紀大論篇》中論述道“抑其運氣,扶其不勝,無使暴過而生其疾……用寒遠寒,用涼遠涼,用溫遠溫,用熱遠熱”。

自然界事物無不順應運氣變化,基于此,古代醫學家提出了“司歲備物”的理念,即根據五運六氣采摘儲備藥物的理念。醫學家認為藥物在不同的年份所受自然之氣不同,故不同的藥物因藥性氣味有別,適宜采摘的運氣狀態也不同,如厥陰主歲,宜采摘防風羌活之風藥,太陽主歲,則宜采收黃芩大黃之寒藥,故張景岳在《類經·運氣類》中論述道“此得天地精專之化,氣全力厚”[15]。顯而易見,運氣理論不但分明天地之氣,其天人關系也比《黃帝內經》其他篇章生動具體,其更加注重對規律與象的把握,這是先哲主動地利用自然規律,是主觀能動性的具體體現。這種“制天命而用之”的觀念,為運氣理論的應用提供了方法思路,構建起了運氣理論的整體大框架。

2.3 提供預測陰陽氣數的理論推演工具

運氣理論是中醫學天人關系的代表,時空觀下的運氣理論追求的是人與自然法則的統一,這是中國哲學最普遍的觀念,而運氣理論將這種哲學理念回歸于人體。運氣理論秉承中國時空哲學,認為時空是獨立于生命個體的客觀存在,其不隨人的意志而轉移。人生活在時空環境中,也受到時空影響?!端貑枴の暹\行大論篇》將五運、五味、五臟、五化、五政等多種元素納入這個時空體系,并加以詳盡描述,如其云“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腎……其化為斂,其蟲介,其政為勁,其令霧露,其變肅殺,其眚蒼落,其味為辛,其志為憂”。人體在這個統一系統中必須遵從法則,才能保證健康,即《素問·五運行大論篇》所論述的“氣相得則和,不相得則病”。

人體要與運氣相得,必須要提前預測陰陽氣數。時空觀是一種哲學抽象,而歷法是時空觀的具體表現形式。依據時空觀的特點,中國先哲創造了干支歷法。干支歷法以星體的運行為制定依據,但它所反映的不僅僅是時間,更能反映陰陽之氣的消長盛衰節律?!端貑枴ち澆叵笳撈肥恰饵S帝內經》明確使用歷法為理論工具的代表篇章,其指出“天度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氣數者,所以紀生化之用也”。干支歷法以天干和地支表述日月在黃道上的位置,即天度,同時也反映大地上的物候變化,即氣數。通過干支歷法,先哲便將時間,空間以及物候變化統一起來,如《漢書·律歷志》記載“星紀,日至其初為大雪,至其中為冬至”[16]。因此干支歷法通過天干地支表述時空狀態。此時的干支亦成為應天受命的標志,無論是星辰運轉還氣候物象均包絡其中,反映的是一個整體的、多元的、辯證的時空觀[2]。

事物的產生與演化需要存在于時空之中,氣內部存在的陰陽五行屬性是事物發生運動變化的內在動力,表現于外則成象。干支便成為一個包含陰陽、五行、氣數、物象等信息的高信息量時空哲學概念,并通過歷法把不可直接推算的時空狀態規范到可以預知的陰陽五行之中。在這種視野下,運氣理論預測陰陽氣數所需的時間、空間、氣象、物候等諸多元素都被整合入天干地支,它也作為中介將運氣與人體聯系起來,故運氣理論可以通過干支歷法推演五運六氣??梢姼芍v法標度自然氣數是緊扣時空觀念的。正因如此,運氣理論才得以“先立其年,以名其氣”,并借此預測氣候變化,總結不同時空狀態下的多發疾病,提出完善的防治原則,同時指導司歲備物。因此,中國古代時空觀通過干支歷法為運氣理論搭建了預測陰陽氣數的可操作平臺,最終達到“天道可見,民病可調”的目的。

綜上,中國古代時空觀以“道”為核心,以“氣”為貫穿,以“象”為表現,具有循環的、恒動的、整體的特點,并以此形成了中國所獨有的干支歷法。時空觀對運氣理論的構建影響深遠,其不僅提供了立論前提,決定了運氣理論整體面貌,同時也為運氣理論提供了“制天命而用之”的方法思路,以及預測陰陽氣數的理論工具。因此,探究中國古代時空觀對運氣理論構建的影響具有實在的理論價值。

猜你喜歡
干支先哲時空觀
“高處”與“低處”
干支梅
古代的“干支紀年法”
春日偕詩友登文華閣
漫畫家許先哲:夢想不遠,“鏢人”為證
康德時空觀的理論背景與發展形成
中國風
北大漢簡《節》篇“冬夏至干支速算表”解讀
幻境與宿命——喜瑪拉雅時空觀的當代再詮釋
時空觀指導下的模塊整合教學——以《20世紀四五十年代力圖稱霸的美國》為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