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哲學是什么?

2024-04-11 17:21艾思奇
中國人民大學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艾思奇哲學思想世界觀

艾思奇

究竟什么是哲學呢?在我們日常生活中,發生各種各樣的思想,哪些思想是屬于哲學一類的,哪些不能算是哲學思想呢?假使有一個人走在各種各樣的果樹林中,想要找尋桃樹,如果我們僅僅向他說,你到處都可以找到桃樹,那他是不能滿足的。我們一定要告訴他,什么樣的樹是桃樹,什么樣的樹不是桃樹,這樣他才能夠容易找到桃樹。

我們還是從生活的問題講起吧。試就反動統治下的舊中國來說,那時人民的生活困難是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處在生活困難的情形之下的人,會發生一些什么思想呢?首先他們自然要對于自己的目前境遇表示不滿,對于社會現狀表示不滿,這是一切生活困難的人大致共同的思想。但是事情是不是就這樣簡單呢?當然不是。事實上對于現狀的不滿是各種人有各種不同的想法的;而這些不同的想法是由于各種人的不同的階級地位所決定。有的人會由不滿而變為絕望,會感到人生沒有意味,會以為世界無可留戀,個別的人甚至于會進行自殺。有的人相信命運的觀念,遇到困難的時候,只埋怨自己的命苦,認為現狀無法改變,即使是牛馬的生活,也只能默默地忍受,而不敢希望翻身抬頭。又有的人卻相反地認為生活困難不是生前命中注定,而是由社會上的許多事實原因所造成。由此相信這令我們不滿的社會生活現狀一定有方法可以改變,只要能看清楚這些原因,并且努力從事實上打破這些原因。例如說看清楚了舊中國人民生活普遍困難的最主要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帝國主義的侵略和封建勢力、官僚資本主義的專制腐敗統治;另一方面是由于人民不夠團結不夠覺悟,沒有動員起足夠的力量來徹底打退侵略和推翻這種統治。因此,我們努力的方向就是放手發動廣大群眾,團結以工農為主的全國人民,把他們的覺悟和積極性充分發揮出來,向帝國主義和封建勢力進行堅決斗爭,而這樣的努力也就成為我們解決中國問題的最主要的方法。好了,我們看,同是處在生活困難境遇中,而各種人的想法是那么不同!我們再看,在遭受封建主義、官僚資本統治和帝國主義侵略的社會上,除了生活困難的廣大人民以外,還有少數生活優越的人,他們是軍閥、官僚、地主、買辦、大資本家,他們專門依靠剝削廣大人民,過著奢侈腐化的生活。對于他們,生活困難的問題是沒有關系的。他們除了剝削和壓迫人民之外,說不上什么職業。他們以為自己生來就是社會上的統治者,廣大人民應該受他們的壓迫剝削,他們命定的應該征服別人,而別人也命定的應該被他們征服。他們認為中國只是屬于他們少數人的,而不是屬于廣大人民的。例如日本投降之后,他們宣傳只有他們才有資格去“接收主權”,而不準廣大人民接收,廣大人民要去接收,要在抗日勝利之后起來做主人,他們就不答應,就要用武力、用內戰來禁止這種接收。這是他們中間的主要思想。他們中間也有一部分人,完全坐食游蕩、無所事事,每天所追逐的只是消遣作樂,這些人的思想又稍不同,他們用游戲作樂的眼光來看一切,說:“人生不過是尋樂而已,不過是美夢而已!”

我們舉了以上各種人的各種思想,這些思想正是舊社會中人們日常生活里很容易可以碰到的,而同時也是包含著各種哲學的萌芽的。這是些什么哲學的萌芽呢?讓我們加以說明吧:第一種人感到人生無聊,世界值不得留戀,這里面就有“悲觀主義”的哲學思想。第二種人以為生活困難是命中注定,無法改變,主張消極忍受,這里就有“宿命論”的哲學思想。第三種人認為我們只要能夠把生活困難的現實原因研究清楚,就可以找出克服困難的方法,這里面就有著一種“唯物主義”的哲學思想。第四種人堅持認為少數人是天生的優越人物,反對廣大的人民有自由生存權利,這就包含著專制主義者和法西斯主義者所宣傳的一種哲學思想,這種哲學思想也是帶宿命論的性質,它把少數人看作是天生的或命定的應該來壓迫和統治大多數人的。最后一種人把人生看作游戲,以追逐樂趣為能事,這是一種“享樂主義”的哲學思想。

這種種思想,我們都加上了什么什么主義之類的名字,是不是有人要說太大膽了呢?那些慣于在書齋里和大學教室里推敲詞句的教授學者們,是不是會笑我們淺薄呢?也許會如此!但是,讓他們去說笑吧!我們不需要在他們的書本里找是非的標準,而主要應該在人類生活事實中去找真理。我們做的并沒有錯,而且完全正確。因為我們所舉出來的這些思想,的確可以叫做哲學思想,這些“主義”,和那些磚一樣厚的專門哲學書里所談的“主義”并沒有根本的分別。

為什么說這些就是哲學思想呢?它們的共同的特點是什么?這些思想,和那些專門的哲學書上所講的思想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它們代表著不同的人們對于世界、對于人類社會的各種根本的認識或根本的看法。悲觀主義的人認為世界上的一切根本都是沒有希望的,宿命主義者認為世界上的事情根本決定于鬼神上帝,唯物主義者認為世界上一切事物變化都有它現實的原因和規律,專制主義者和法西斯主義者認為全社會的廣大人民需要向少數統治者或獨裁領袖屈服,享樂主義者認為世界是游戲場,人生在世界上就是要來享樂的,值不得用嚴肅認真的態度去看待。這些不同的思想,都是不同人們對于整個世界和人類社會的不同的根本認識或根本看法。用哲學上的專門名詞來說,就是各種不同的“世界觀”。

我們有各種各樣的思想,但很多都不是對于整個世界(包括人類社會在內)的根本認識或根本看法,而只是對于世界一部分事物的部分認識。例如在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對于怎樣抵抗日本帝國主義進攻的問題,曾有各種不同的思想,有國民黨的一些軍事將領們以陣地戰為主的思想,有另外一些人以運動戰為主的思想,還有中國共產黨以發動廣泛的游擊戰,輔之以有利條件下的運動戰的思想;關于抗戰的前途,有國民黨中一部分人的“速勝論”思想,也有國民黨中另外一些悲觀失望的人們的“亡國論”的思想,也有中國共產黨所提出而為全國人民及進步人士所接受的“持久戰”的思想。這些不同的思想,都是對于抵抗日本這一個具體事件的認識或看法,而不是對于全世界一切事物的總的認識或根本看法,所以都不能叫做“世界觀”,而只能叫做“抗戰觀”,都不是屬于哲學思想的范圍,而是屬于軍事政治思想的范圍。

現在我們可以完全弄清楚了,不論在我們的日常思想中,或是專門書本所研究的問題中,都可以同樣找到哲學思想。只要這種思想所涉及的,主要是關于我們對整個世界如何看法的問題,那么,我們就可以把這種思想包括到哲學的范圍內;如果這些思想所涉及的,主要是關于我們對某一件事或某一類物如何看法的問題,我們就可以說它不是屬于哲學的范圍。這是哲學思想和一切其他思想的分別。

但是,在我們認識清楚了哲學思想和其他思想的區別以后,我們還不要忽視它們中間的關系。哲學既然是我們對于整個世界的一切事物的根本認識或根本看法,因此它也就必然要涉及我們對于世界的一部分事物的認識和看法,也就是說,我們對于世界的任何一部分事物的看法中,同時必然包含著某一種哲學思想。以前我們說一切日常生活中的普通思想里都可以找到哲學的蹤跡,其原因就在此。就把剛才抗戰問題的例子拿來說吧:例如“亡國論”思想,一方面它是某一些人對于抗日戰爭這一件事的不正確的認識或看法,在這種認識和看法中,雖沒有直接提到整個世界是如何如何的問題,但它仍然和某一種世界觀有著密切的聯系,這就是對于事情悲觀失望,認為世界上事情的困難是無法改變的。這在根底里有一種悲觀主義的思想。又例如那持久戰的思想,這種思想已經在中國抗戰的實際歷史事實中證明的確是真理。這種思想一方面固然是關于中國抗戰的科學思想,另一方面,這種思想是按照中日兩國力量對比和各種主要的事實條件,加以深刻研究而得到的結果,因此,這種科學思想的根底里,就包括著唯物論的哲學思想。這兩個例子,已經很明白地告訴我們:我們的一切思想,我們對于每一件事或每一類物的認識和看法,都在根底里包括著一種哲學思想,或者照專門哲學的說法,都有一種世界觀的基礎。從這一點來說,哲學思想所涉及的,都不僅僅是我們對于整個世界如何看法的問題,它同時也貫串在我們對于任何一種事物的看法里。

哲學思想,對于我們的一切思想,既是世界觀的基礎,因此就有著很大的作用。這種作用叫做方法的作用或研究指導的作用。亡國論的思想,在思想方法上是受了悲觀主義的也是一種形而上學的指導,把日本的強和中國的弱看作不能改變的,把世界上的事情看作絕望的。如果他肯虛心學習,接受唯物論的思想,拋棄悲觀主義的思想,按照唯物論的方法,把中日兩國的力量對比和各種最主要的事實條件認真研究一番,那么,只要他不是汪精衛的死黨,或昧著民族良心要跟反動派和敵人講妥協,他就應該承認亡國論的不對,就應該接受持久戰的真理。這一種情形告訴我們:如果我們有了不正確的哲學思想,在我們看事情和認識問題的時候,就會受到不正確的方法的引導,而這種方法就會把我們帶到錯誤思想里面去;反之,如果我們掌握了正確的哲學思想,在我們看事情和認識問題的時候,也就掌握了正確的方法,而這種方法就能使我們對于每一件事和每一類物找到正確的認識和看法。因此,哲學是世界觀,同時又是思想方法。我們研究哲學,目的就在于學習掌握一種正確的哲學思想,也就是在于要學到正確的世界觀和正確的思想方法,作為我們在革命斗爭中正確地研究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有力的武器。如果我們沒有正確的哲學思想,沒有正確的世界觀、正確的思想方法,我們在革命工作中,在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時候就要犯錯誤,就要使革命隊伍和革命人民遭受損失。

我們現在已經懂得什么叫做哲學了。但是,我們就此能算完全找到桃樹了嗎?不,還有一個問題需要作一番解答。我們不僅要求懂得什么叫做哲學,而且還希望懂得什么是正確的哲學,什么是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

要解答這個問題,我們最好先一般地解釋一下:什么是我們對于事物的正確認識和看法。還是用抗日戰爭的例子來說,對于抗戰的三種看法——亡國論、速勝論和持久戰,哪一種是正確的呢?抗戰八年的歷史已經證明了,亡國論和速勝論的看法都不對,而持久戰的戰略思想才是正確的。這種正確的思想,它的特點在什么地方呢?它和前兩種不正確的思想有什么主要的區別呢?它的特點和主要的區別就在于:持久戰的思想,和抗戰的事實發展規律是完全一致的,它不只是我們頭腦里的思想,而且是把事實的發展規律正確地反映在這一個思想里。至于那不正確的亡國論和速勝論的思想,它的內容卻和抗戰的事實發展規律全不符合,它之所以叫做錯誤思想,就在于這種思想不能正確地把事實發展規律反映出來。什么是這里所謂的規律?規律就是事物變化發展中一定不移的關系和過程。由于敵強我弱以及其他許多事實條件,抗戰必定要經長期的戰爭而不能速勝,必定要通過防御、相持和反攻的三階段的道路,必定要展開廣泛的游擊戰爭到處打擊敵人,才能漸漸削弱敵人以至使敵強我弱的力量對比發生根本變化。由于我們是進步的,敵人是倒退的,我們多助,敵人寡助,我們是大國,敵人是小國這些事實條件,因此只要堅持抗戰,最后勝利必定歸于我們,而事情的發展絕不會如亡國論者的悲觀想法那樣。這些,以及其他一切關于中國抗戰發展的規律,抗戰中一定不移的各種關系和過程,都在持久戰的思想里正確地反映了出來,而速勝論和亡國論的思想卻完全違反了這些規律,因此持久戰是正確的思想,其他兩種思想就是錯誤的思想。

附識:

艾思奇先生是我國著名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家、教育家和革命家,被譽為“人民的哲學家”,為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作出了杰出貢獻。他曾任教于陜北公學,擔任過華北大學四部(研究部)副主任兼哲學研究室主任。他主編的《辯證唯物主義 歷史唯物主義》是新中國第一部公開發行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教科書,他撰寫的《大眾哲學》《哲學與生活》等著作都是影響深遠的通俗哲學讀物,書中將深刻的哲學理論寓于鮮活的案例中娓娓道來,至今令很多讀者津津樂道。

《大眾哲學》從“哲學并不神秘”談起,引導讀者在哲學與日常生活的關系中理解哲學的本質規定,進而闡明辯證唯物論與唯心論和二元論的區別、辯證法唯物論的認識論、唯物辯證法的基本規律、唯物辯證法的幾個范疇。艾思奇先生高度重視哲學理論通俗化的重要性,他經過一年的時間完成這本篇幅恰到好處的著作,書中每一篇論述都以一件具體的事例為中心,“只求具體明白”。每一篇論述在收入該書之前都曾在雜志發表,因此都有一定的獨立性,而將每一篇匯合起來,就是關于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一個簡明扼要的思想整體。

艾思奇先生在“哲學是什么?”這一節中所選的具體事例是“果樹林里找桃樹”。在各種思想中確認哲學,就如同在“果樹林里找桃樹”。要知道什么是哲學,就要理解哲學是什么樣的思想。通過講述不同階級的人在同樣的環境下會發生不同的感想,艾思奇先生指出,這些感想中包括各種哲學的萌芽,例如,悲觀主義、宿命論、唯物主義、享樂主義,它們代表著“不同的人們對于世界、對于人類社會的各種根本的認識或根本的看法”,從而體現為各種不同的“世界觀”。

哲學關注的是整個世界的問題,作為世界觀的哲學體現為對世界上一切事物的根本認識和根本看法,而不是關于某個具體事物的思想,在這個意義上,哲學思想為其他各種思想確立了世界觀基礎,或者說構成對其他思想的思想。哲學思想關乎對世界總的認識,有著對我們從事各項工作的方法的作用或研究指導的作用,作為思想方法的哲學幫助我們正確認識世界。研究哲學,目的在于學習掌握正確的世界觀和方法論,而正確的思想是反映事物發展規律的思想。

通過比較當時人們對抗戰的三種看法,艾思奇先生分析了亡國論、速勝論和持久戰這三種認識,事實證明持久戰是正確的戰略思想,因為它反映了抗戰的事實及其發展規律。規律是不以人們的意志為轉移的,亡國論和速勝論之所以不正確,是因為它們違反了抗戰的發展規律。作為對世界總的看法和根本觀點,正確的哲學反映整個世界發展的總規律。研究這個總規律以及我們如何認識世界的總規律,正是哲學的任務。在艾思奇先生看來,我們學習掌握哲學,不僅要把握正確的世界觀和思想方法,還要使之滿足解決實際問題和指導行動的目的,從而避免受到錯誤思想的影響,不是要陷入空洞的無意義的爭論中,而是將哲學作為解決實際問題的工作方法,從而表明我們必須認真地研究哲學,掌握辯證法、唯物論。

“哲學是什么?”這一節以喜聞樂見的論述風格深入淺出地講解了哲學的本質,使讀者以最直接的方式了解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方法論,進而掌握其中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道不遠人,在學與用。今天,我們要根據時代變化和實踐發展,不斷深化對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的認識,對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講解必然也要體現鮮明的時代精神。只有掌握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原理和方法,認識和掌握客觀規律,在時代語境中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和方法論深入解析現實問題,我們才能深刻把握時代的主要矛盾,妥善處理各種重大關系,切實掌握“看家本領”。在這個意義上,艾思奇先生寫作這篇文章距今已過去將近90年了,但他闡述辯證唯物論和唯物辯證法的思路和方法仍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猜你喜歡
艾思奇哲學思想世界觀
“雙百”方針與毛澤東哲學思想
“人民的哲學家”艾思奇:向大眾傳遞馬克思主義的信仰之火
智能化的“世界觀”
理論戰士型革命家艾思奇人格風范及其當代價值
《世界觀—雕塑遺產》
盯住一個點
遠洋東方境世界觀售樓處
走向理性:近代以來中國世界觀的嬗變
立足實踐的鄧小平哲學思想
論艾思奇馬克思主義時代化的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