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細微之處發現中國畫之美

2024-04-11 01:00陳華文
閱讀時代 2024年3期
關鍵詞:故宮博物院人物畫畫作

陳華文

中國畫是中國傳統藝術家族的重要成員,一部中國畫的歷史,在某種程度上講就是一部中國藝術發展的歷史。當前,中國畫研究在向縱深發展,很多學者從各個角度,深入探究中國畫的藝術之美。著名美術史論家李霖燦(1913—1999)就是其中的標志性人物。他的《藝觀》,由同樣作為文化學者的兒子李在中精心整理編校而成,可惜后者也于2020年歸隱道山。讀此書,能清晰地看出李霖燦在治學之路上留下的一串串美術研究足跡,文筆優雅,讀來令人回味無窮。

很多人都認為,中國古代人物畫沒有嚴謹的透視關系,結構和比例也不得法,人物都畫得“不像”“不準”云云。這種觀點長期影響著人們對人物畫的認知和審美,真實情況是這樣的嗎?李霖燦在本書的《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圖像畫》一文中,以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的人物畫為例,按照年代順序進行理性的解讀和分析。

由于年代久遠,宋朝以前的人物畫保存至今的鳳毛麟角,一些唐朝時期的人物畫,多數都是后來的仿作,即便如此,也顯得尤為珍貴。臺北故宮博物院里的人物畫,大致分為兩大類:一為歷代帝后貴臣之像,一為文人學士之像。在歷代帝后像中,宋、元、明三個朝代的最為完備,幾乎每一位皇帝和大部分的皇后,都有人物畫像存世,不僅畫幅巨大,還畫得栩栩如生。這也是臺北故宮博物院人物畫的核心,表現出了歷代畫家深厚的藝術功底,對于研究一個朝代的真實歷史和文化,都是極為珍貴的圖像文獻。

這些流傳下來的人物畫,到底和描繪對象有多像?其實美術史上一直爭論不休。無論怎么講,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些人物畫在一定程度上對描繪對象有所美化。因為至高無上的統治者和常人一樣,更愿意看到“美顏”的自己,這是人之常情。然而,凡事都有例外。如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的真實長相,畫家們畫出了兩個完全不同的版本,這在中國人物畫史上是罕見的。其中一幅《明太祖“五岳朝天”之像》,畫中的朱元璋五官不正,臉上長滿麻子,長相奇丑無比。另一幅《明太祖坐像》,朱元璋端莊地正面坐著,身材偉岸,顯示出帝王之威。從常識上講,這是符合帝王畫像審美邏輯的。那么為何出現朱元璋丑陋的畫像呢?一個近乎情理的推測,就是他得天下之后,用刑唯嚴,無論功臣庶民,被殺戮的非常多且手段殘酷。因此他想出這個辦法,散布一些“望而不似”的怪像,用以混淆人目,維護自己的安全。

熟悉中國山水畫的人都知道,再宏大的山水畫作品中也必有人物,其人物或隱或現,似乎缺少了人,就顯得不夠完整。山川河流樹木為主導的畫幅中,點景式的人物,激活了人與自然之間的互動,也昭示人與天地的不可分割。

如范寬的《溪山行旅圖》,這幅巨軸右下角樹蔭下,畫家不動聲色地題寫了“范寬”二字。幾百年來,居然都沒有人發現畫家隱藏的簽名,而賞畫細致入微的李霖燦,第一次發現了這個秘密。畫的下方,兩個力夫趕著一群牲口正在溪谷間行走,牲口背上馱著糧食。對于兩個人的描繪,一個在前,拿著一根棍子開路,一個在后,背著行囊,督促全隊行進。這幅大山水畫中的小人物描繪,不光是比例正確,小人物還凸顯出主峰的高大雄偉。畫家若不是身臨其境體驗生活,不可能創作出如此驚世駭俗的杰作??傮w上看,中國山水畫中對點景式人物的描繪,北宋寫實,南宋寫趣,元人寫意,這與不同時代對美的追求和理解有關。但是無論怎樣,“小人物”從來都與山水共存交融。

《藝觀》之書名,看似普通平常,其實這里面大有深意。無論是欣賞畫作,還是研究畫作,首先要立足畫作本身,圍繞畫作本身進行分析和解讀。這看上去并不難,但其實,要沉下心來尋找新的發現和收獲,是考驗一個人的知識、眼力、見識和格局的。對于中國歷史上流傳下來的名家名作,要反復觀摩、認真“讀”畫,也只有這樣,對于中國傳統繪畫的認識才會不斷走向深入。在這一點上,李霖燦幾十年來如一日下了苦功,為后學樹立了楷模。

筆者理解的藝觀:無論是哪一種類的藝術作品,欣賞和評說都要從作品中來,到絢麗的生活中去。畢竟,所有藝術作品都是時代的產物,與特定的歷史、文化、生活息息相關。

(作者系本刊特約撰稿人)

責編:馬京京

猜你喜歡
故宮博物院人物畫畫作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六站(上)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五站(下)
《漫話國寶·故宮博物院》第四站(下)
陸儼少人物畫譜(九)
學生畫作欣賞
陸儼少人物畫譜(二)
馬海方的重彩寫意人物畫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我心中的航天夢”畫作展
行走的時髦畫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