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制造業企業的審計風險評價與規避策略

2024-04-11 00:53倪明
中國管理信息化 2024年1期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

[摘 要]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是國家經濟命脈所系。當前,我國制造業發展已步入爬坡過坎的攻堅階段。制造業增長潛力巨大,同時也面臨很多的風險阻力,制造業企業潛在審計風險較為突出。為此,本文圍繞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評估和規避策略展開研究,在對審計風險存在原因進行分析的基礎上,重點闡述當前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評估基本原理與要點,以及實施審計風險規避策略所面臨的困境和突破路徑,從而為實現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評價;審計風險規避;制造業高質量發展

0? ? ?引 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到2035年基本實現新型工業化,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據工信部數據,我國制造業增加值占全球比重從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1年的近30%,持續保持世界第一制造大國地位。然而,我國制造業仍面臨大而不強、大而不優的發展瓶頸,制造業上市公司仍面臨潛在審計風險較為突出等一系列問題。為此,仍需要深入實施制造強國戰略,同時注重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評估與規避策略的穩步實施,從而逐步扭轉制造業可持續發展受阻局面。

1? ? ?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存在的原因及其評價與規避策略的重要意義

1.1? ?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存在的原因

審計風險是注冊會計師對含有重大錯報事項的財務報表產生錯誤判斷而發表不恰當審計意見的可能性。制造業企業面臨審計風險的常見原因可以歸結為以下三個層面。

一是審計環境層面。我國穩定的經濟運行環境為審計工作的發展奠定基礎的同時也為高質量審計工作帶來了新挑戰。當制造業企業所在地區地方保護主義較為嚴重時,審計工作開展的獨立性會受一定影響。不僅如此,行業監管環境、措施和力度也將對審計風險產生一定影響。例如當審計監管環境較為寬松或被審計主體違約成本較低時,則其權衡審計違約成本與審計違約可能獲益后會更傾向于進行實質性違約。

二是審計主體層面。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外部會計師事務所及所聘請的注冊會計師是對其實施審計行為的主要機構和人員。因此,當會計師事務所內部管理水平及注冊會計師職業勝任能力較低時,則其風險識別和防御能力較低,相應地所面臨的審計風險則會偏高[1]。同時,審計主體所實施的審計方法也是影響其能否準確識別被審計單位是否存在重大錯報的關鍵要素之一,傳統審計方法可能無法全面準確識別更為隱蔽的財務造假。

三是審計客體層面。被審計單位公司治理架構及內部控制制度情況對于是否加大潛在審計風險的影響是直接的。組織結構復雜,職責劃分不明確,容易產生權責混淆和決策滯后。加之內部控制不完善導致信息流通困難和監控不力,并且可能引發資金管理混亂,資源浪費等問題[2]。不僅如此,當被審計單位財務會計人員專業勝任能力及職業操守水平較低時,將直接導致財務報表編制過程存在直接審計風險,甚至出現虛報利潤粉飾報表等行為,將導致較高概率的審計風險。

1.2? ?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評價與規避策略的重要意義

2022年9月,財政部出臺《關于加大審計重點領域關注力度 控制審計風險 進一步有效識別財務舞弊的通知》(財會〔2022〕28號)明確指出,審計機構及人員應當加快提高應對財務舞弊的執業能力,最大化發揮審計鑒證作用。加強對公司審計風險的重視、有效識別、整合和應對多重風險有利于規避潛在風險。對于制造業企業而言,其審計風險評價與規避策略是對制造業企業財務狀況和經營活動進行全面檢查和評估的過程。在全球競爭日益激烈、經濟環境變化多端的背景下,制造業企業面臨著諸多風險,包括財務欺詐等審計風險。需要借助審計風險評價體系及規避策略緩解上述問題,促進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通過審計風險評價,能夠及時發現和處理可能存在的財務欺詐行為,保護企業的利益和聲譽;同時揭示企業內部控制存在的薄弱環節和風險,加強內部控制體系和流程建設,減少錯誤和失誤發生的可能性;促進企業準確地評估自身的財務和商業風險,合理配置資源,提高企業競爭力。結合以上政策背景及現實需要,對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進行評估并采取相應的規避策略至關重要。

2? ? ?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評價方法及實例

2.1? ?審計風險評估的基本原理

審計風險評估是指通過對企業內部控制環境、風險管理過程和信息系統的評估,確定可能存在的風險以及這些風險對企業財務報表準確性和可靠性的影響程度。其基本原理可以概括為風險識別、風險評估、風險響應策略以及風險監控和追蹤。一是風險識別,即通過對企業經營環境、重要業務流程和內部控制體系的分析,識別與財務報表相關的潛在風險。二是風險評估,即對已識別的風險進行定性和定量分析,評估其對企業財務報表的影響程度和可能發生的概率。三是風險響應策略,即根據風險評估結果,制定相應措施降低風險,并優化內部控制環境和風險管理過程。四是風險監控和追蹤,即建立風險監控機制,持續追蹤企業風險情況,及時調整風險管理策略。

2.2? ?應用于制造業企業的審計風險評估方法和要點

制造業企業的審計風險評估需要針對其特定業務流程和操作性風險進行具體分析,通常集中于以下四方面。一是資產管理風險評估,即通過審查企業資產管理政策、程序和操作,評估資產丟失、濫用和損壞等風險的可能性和影響程度。二是供應鏈管理風險評估,即分析供應商選擇、采購流程、庫存管理等環節,識別可能存在的供應鏈中斷、物料質量問題等風險,并采取相應控制措施。三是生產過程風險評估,即通過對生產設備運行、產品品質管控、人員安全等方面的審計,識別生產過程中的潛在風險,并提出改進意見。四是銷售與營收風險評估,即審查銷售合同、價格政策、經銷商渠道等,評估銷售收入的真實性和可靠性,并識別可能的欺詐風險。

此處以某制造業企業的產品質量風險評估為例對審計風險評估進行簡要介紹。首先,審計團隊應對企業質量管理體系、樣品檢測流程、客戶投訴處理等方面進行必要評估。在此基礎上,審計團隊發現一些潛在的審計風險,如樣品檢測不充分、生產過程缺乏監控措施等。根據評估結果,企業制訂了改進方案,包括提升員工質量意識、增加樣品檢測頻率和完善生產記錄等措施。通過實施這些措施,企業改善了產品質量管控,減少了客戶投訴,并提高了財務報表的可靠性,從而在一定程度上規避了可能存在的審計風險。

3? ? ?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規避策略及其實施困境和突破路徑

3.1? ?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規避策略

鑒于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識別和規避的重要性,探討如何有效應對及規避潛在審計風險具有較強的理論和現實意義。結合現有理論研究和實踐成果,本部分將從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數據和信息管理、人員培訓和教育、合規性和法規遵循、風險管理和保險策略以及持續監測和改進等方面對如何制定有效的審計風險規避策略提出建議。

一是被審計單位內部控制。建立有效的內部控制體系可以幫助規避審計風險。這包括確保適當的授權和責任分工,實行健全的賬務核對流程,以及規劃和執行準確可靠的財務計劃等。內部控制制度的建立和持續改進有助于識別潛在風險并減少錯誤和違規行為的發生。

二是數據和信息管理。有效的數據和信息管理可以提高審計過程的準確性和可靠性[3]。這包括確保數據的完整性、安全性和合理性,以及建立恰當的文檔管理和存檔制度。通過使用適當的信息技術工具和流程處理和管理數據,可以減少數據錯誤和泄露的風險。

三是人員培訓和教育。為審計團隊提供必要的培訓和教育,以加強他們的風險意識和風險管理技能。同時,定期對被審計單位員工進行培訓和教育,提高他們對審計要求和程序的理解,有助于減少人為錯誤和欺詐等風險。通過培養員工對內部控制和合規性的意識,并提供必要的技能和知識培訓,可以增強組織對風險的敏感度和應對能力。

四是合規性和法規遵循。嚴格遵守相關的法律法規和行業準則,有助于降低組織面臨的審計風險。例如制定合適的政策和流程,確保符合財務報告、稅務申報和合同約束等方面的要求。為企業內部員工提供相關的合規性培訓和教育,有助于其了解并遵守法律法規,提高對審計風險的認知水平。

五是風險管理和保險策略。進行全面的風險評估,以確定可能影響審計過程的潛在風險。這包括識別內部和外部風險因素,并評估其發生概率和潛在影響;同時,考慮適當購買保險應對潛在的審計風險,例如過失與疏忽責任保險等,以提供額外的保護和賠償。

六是持續監測和改進。定期進行風險評估,識別潛在的審計風險,并采取適當的措施管理和減輕風險。在此基礎上,定期評估和審查已實施的策略和措施,確保其有效性,并及時作出必要調整和改進,這是形成良性審計工作的關鍵環節。

3.2? ?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規避策略實施困境

當前階段,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評估及規避策略面臨的困境和挑戰主要涉及技術、人員和文化方面的障礙。一是技術障礙。審計過程中需要應用先進的技術工具和系統,但很多組織在技術方面的投資相對較低,缺乏適當的數據分析和風險識別工具。由于審計領域的技術更新迅速,審計人員可能會面臨使用新工具和技術的學習曲線。二是人員障礙。審計專業要求審計人員具備高度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但很多組織在培養和保留高素質的審計人員方面存在困難[4]。審計業務的技術性和復雜性要求審計人員具備持續學習和自我提升的動力,而此類人才在市場上競爭激烈,招聘和留住他們可能面臨一定的困難。三是文化障礙。審計風險評估需要建立風險意識強、坦誠透明的企業文化。然而,某些組織可能缺乏理解和重視風險管理的文化,導致審計過程中信息不足或不可靠。此外,一些組織的管理層可能對審計持有抵觸情緒,對審計人員的獨立性和有效性缺乏信任。

3.3? ?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面臨困境的突破路徑

首先,針對技術方面。引入先進的數據分析工具和大數據技術,以加強審計風險評估的準確性和效率[5]。同時推廣使用智能化審計系統,自動化和半自動化地收集、整理和分析審計信息并在此基礎上建設基于云計算的審計平臺,提供實時數據訪問和共享,并改善審計溝通和合作效率。其次,針對人員方面。加強審計師的培訓和技術更新,提高技術與數據分析的能力并適應新技術的發展。同時建立跨部門合作機制,吸引和培養擁有審計、工程、技術和管理背景的多樣化團隊成員。鼓勵審計師與其他專業領域的專家進行知識分享和合作,以提高審計師對制造企業相關業務的理解。最后,針對文化方面。加強對審計風險評估重要性的認識,將其納入企業戰略決策和風險管理體系中。同時,提供必要的信息安全培訓,加強員工對數據安全的認識,減少數據管理中的不當操作和失誤。建立開放的溝通環境,鼓勵員工向上級報告潛在風險和問題。

4? ? ?結束語

綜上所述,制造業企業積極評估和規避審計風險有助于改進內部管理體系,提高效率;樹立良好的企業形象和聲譽,增強合作伙伴和客戶的信任,提高市場競爭力。同時,避免可能受到的處罰和不良影響。同時,制造業企業審計風險評價及規避策略的實施也面臨現實困境,需借助技術優化、人力資本增加以及企業文化的重塑逐步突破困境,通過各方面合力促進制造業企業高質量發展。

主要參考文獻

[1]陶燕.會計師事務所審計風險控制研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21(12):38-40.

[2]沈瓊瓊.中小型企業審計風險重重防控體系如何布局[J].中國商界,2022(9):82-83.

[3]瞿重磊,瞿新芃.大數據背景下的財務審計創新策略分析[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0,23(12):43-44.

[4]張鳳元,李卓蘭,董園園.面向高端制造業的審計學專業“管工結合”人才培養素質能力研究[J].商業會計,2023(6):123-125.

[5]林潔.會計審計風險因素與信息化審計策略探究[J].中國管理信息化,2022,25(10):62-64.

[收稿日期]2023-08-08

[作者簡介]倪明(1990— ),男,福建福州人,會計師,主要研究方向:審計。

猜你喜歡
制造業企業
淺談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有效性
制造業企業成本控制有效性研究
建立與技術創新同步發展的管理創新體系 打造企業軟實力
關于加強制造業企業資產管理的幾點思考
制造業企業成本管理水平的提升路徑探索
制造業企業實施精益管理模式探討
制造業企業服務化實現路徑研究
制造業企業銷售與收款業務的內部控制分析
制造業企業進入房地產行業投資的動機和風險分析
高管團隊特征對企業研發投入的影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