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守株待兔》(三下)教學及評析

2024-04-11 07:26魚利明黃靖懿
小學語文教學·會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兔子文言文學生

魚利明 黃靖懿

一、閱讀回顧,梳理導入

師:同學們好,還記得二年級時我們學過哪些寓言故事嗎?

生:記得,有《亡羊補牢》和《揠苗助長》。

師:沒錯,分別是出自于《戰國策》中的《亡羊補牢》和《孟子》中的《揠苗助長》。而這個單元(出示單元目錄)匯集了更多的寓言故事,不僅有中國寓言故事——

生:《守株待兔》《陶罐和鐵罐》。

師:還有外國寓言故事——

生:《鹿角和鹿腿》《池子與河流》。

師:這節課,我們一起翻開兩千多年前的古書

《韓非子·五蠹》,去讀一個家喻戶曉的故事——

生:《守株待兔》。

二、文字積累,理解題意

師:文言是中國傳統文化一筆寶貴的財富,和我一起恭恭敬敬地板書課題——“守”,寶蓋頭讀“mián”,表示“房屋”的意思,“寸”是“手”,(出示甲骨文“守”字),你知道“守”的意思嗎?

生:就是用手守護大門。

生:就是用手守好家庭,不讓別人隨便進來。

師:你還知道哪些帶有寶蓋頭,與房屋、家有關的字呢?

生:我知道字典中的“字”,安家的“安”,還有客人的“客”。

生:我知道“宇宙”,宇宙就像一個大房屋。

生:《蜘蛛開店》中有“寂寞”,也和房屋有關。

師:(出示“字家它/官害安寒/寬察客宿/寄宵審穴實宇宙室寂寞”)這是我們從一年級到現在學過的帶有寶蓋頭的字,與房屋都有著直接和間接的

關系。

(生讀)

師:(板書:兔)長長的耳朵、健壯的身體、強有力的后腿加上一個短短的尾巴,這不就是活脫脫的一只兔子嘛。(出示“兔”字甲骨文)你能試著猜一猜這些圖像是哪些文字嗎?(出示十二生肖甲骨文)

生:第二個圖像猴子,可能是“猴”字。

生:第三個字像羊的頭,應該是“羊”字吧。

生:第六個圖像牛的角,我覺得是“?!弊?。

生:第五個像蛇。

師:(出示正確答案)看看,和你們猜得一樣嗎?我們的老祖先充滿智慧,他們仰觀宇宙、俯察大地,根據動物的特點,取其局部或外形輪廓畫出來了很多文字——這就是象形文字。所有與動物有關的字都是象形文字。

師:(出示課文)故事,同學們課前都讀過,守株待兔的意思是什么?

生:守著樹樁等待兔子。

師:這是字面的意思。

生:這個耕田的人守著樹樁,

等待兔子繼續撞死,好不勞而獲。

師:從題目讀懂了寓意。

三、初讀文言,理解大意

師:這是小學階段的第二篇文言文——

生:第一篇是《司馬光》。

師:沒錯,讀文言文首先要讀通,所謂“通”就是不能讀錯。誰來試試?

(生讀)

師:讀文言文其次要讀順,所謂“順”就是要讀得流暢,不能磕磕絆絆。誰能讀?

(生讀)

師:掌聲。文言文的朗讀還要注意讀好停頓,不要急,在你認為要換氣、停頓的地方,適當地延長。誰會讀?

(生讀)

師:書讀百遍,而義自見。誰能借助注釋說說這個故事的大意?

(生說,略)

四、文本細讀,理解背誦

師:這個故事一共有幾句話?

生:一共有五句話。

師:(出示“宋人有耕者”,生讀)第一句話的意思是——

生:宋國有一個耕田的人。

師:學會變通,用自己習慣的方式,還可以怎么說?

生:有一個宋國的種地的人。

師:耕者就是耕田的人、種地的人,耕地、種地就必須要用農具,你在文中找到了嗎?

生:我覺得是“耒”。

師:你在哪句話中找到的?

生:因釋其耒而守株。

師:(出示“耕”和“耒”的象形文字)用耒在井田邊勞作,就是——耕。

師:打魚的人,可以說——

生:漁者。

師:跳舞的人,可以說——

生:舞者。

師:唱歌的人,可以說——

生:歌者。

師:有學問的人,可以說——

生:學者。

師:當老師的人,可以說——

生:師者。

師:(出示“田中有株”,生讀。)你在插圖中找到“株”了嗎?圈一圈。

生:“株”的意思就是樹樁。

師:其實“木”字很神奇,瞧,(出示象形字“本”)木字下方有一橫,指樹木的根,這個字就是——

生:本。

師:(出示象形字“未”)木字上方有一橫,指樹梢,這個字就是——

生:未。

師:把這一橫變成長橫,你再想想——

生:是 “末”字。

師:樹根和樹梢相對,“本”和

“末”顛倒,有一個成語就叫作——

生:本末顛倒。

師:不對,就差一個字——

生:我知道,是本末倒置。

師:本末倒置的意思就是,把主次——

生:顛倒了。

師:把輕重——

生:顛倒了。

師:做事如果本末倒置,我們將得不償失。(出示“兔走觸株,折頸而死”,生讀。)結果是——

生:兔子死了。

師:誰能根據這句話的意思,

分析一下這只兔子的死因。

生:“折頸”說明兔子的脖子斷了,脖子是大動脈的地方,所以它受傷很重,可能瞬間就死了。

師:“頸”就是脖子,“折頸”說

明受重創的不是大動脈,而是頸椎斷了。

生:“株”是樹樁的意思,很硬,所以這只兔子撞死了。

師:“撞”在文中是哪個字?

生:觸。

師:僅僅是撞在硬物上就能死了嗎?

生:還得有一定的速度。

師:誰能和我來表演一下“兔走觸株”?我就是“株”,(生笑)此株非彼豬哦。你就是“兔”。

(師生表演“走”)

師:你這是“行”,還不是“走”。文言文中的“行”是走,而“走”是跑。

(師生再表演)

師:“走”的速度很快,“觸”的

力度不夠,那是因為你怕傷著老師。謝謝你。文言文就在我們的生活語言中,你還知道哪些含有“走”字的成語呢?

生:走馬觀花、飛禽走獸、遠走高飛、東奔西走。

師:還有——(出示飛針走線、落荒而走、不脛而走、三十六計走為上計、? 吃不了兜著走……)

師:你還知道哪些含有“走”字的詩句呢?

生:在《宿新市徐公店》中有“兒童急走追黃蝶,飛入菜花無處尋”。

師:還有詩人李賀在《馬詩》中寫道——

生:(讀)何當金絡腦,快走踏清秋。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說說“因釋其耒而守

株,冀復得兔”的意思。

生:因為那個耕田的人放下勞動工具守在

樹樁旁,希望能再得到兔子。

師:“因”可不是“因為”的意思。

生:是“于是”。

師:理解古文,在借助注釋的基礎上學會

“變通”,就是用自己的話說一說文言文的大意。誰再來說一說?

生:于是那個種地的人放下自己的農具守

在樹樁旁,希望兔子再撞死在樹樁上,好繼續撿到兔子。

師:“其”在原文中指的是誰?

生:那個種地的人。

生:耕者。

師:對,就是代詞。相當于他、她、它或者他(她、它)們的?!端抉R光》一課中也有代詞,還記得嗎?(出示“光持石擊甕破之”)

生:“之”字,指的就是甕。

師:對。文言文中的代詞還有很多,今后我們要慢慢地去發現?!搬尅笔欠畔碌囊馑?,讓我們拿起筆寫一寫這個字。(師指導書寫,略)

師:看看這些成語,你能大致說出它的意思嗎?(出示:手不釋卷、愛不釋手、如釋重負、杯酒釋兵權)

生:“手不釋卷”,就是指手不放下卷子。

師:“卷”是書的意思,比喻勤奮好學。

生:“愛不釋手”是說特別喜歡,舍不得放下。

師:你們都有過愛不釋手的經歷吧?剩下的成語請同學們摘抄下來,回去查一查它們的意思,注意“釋”字的書寫。

師:哪有那么巧的事情呀,(出示“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生讀)所以這句話的意思是什么?

生:撞死的兔子是不可能再得到的,這件事成了宋國人的笑話。

生:這樣的事只是偶爾發生的,每天守株待兔,肯定會成為別人的笑話。

師:也就是說這事是偶然發生的,是低概率事件。而這個種田的人卻認為是——

生:必然發生的,大概率事件。

師:瞧,小朋友們都懂的道理,他卻不知道。你覺得這里的“笑”可能是——

生:我覺得是嘲笑,笑這個種田的人這種愚蠢的行為。

生:我覺得是大笑,人們知道了這件事后禁不住哈哈大笑。

生:我覺得是譏笑,笑這個種田人,有諷刺的意思。

師:不僅僅在諷刺這個種田的人,可能還在諷刺所有與他有相同思想和行為的人。

生:我覺得是捧腹大笑,宋國人路過地里,看見還在等兔子的人,都忍不住捂著肚子大笑起來。

師:(出示:捧腹大笑、哭笑不得、哄堂大笑、啞然失笑、貽笑大方、付之一笑)是呀!路過的人捧腹大笑、哭笑不得,聽到的人哄堂大笑、啞然失笑,想不勞而獲,卻鬧了個貽笑大方的結局,咱們也只能付之一笑了。

生:老師,我還想到別人都在議論這件事的時候,那個種田的人只能強顏歡笑了。

師:這個詞很有畫面感,我都能想象到此時的種田人恨不得在人群中找個地縫鉆進去。

師:古時候的文言文是豎版排列,沒有標點的,誰會讀?(出示豎版排列的課文)注意節奏。

(生讀)

師:我請了一位小朋友根據五句話的意思

繪成了一組連環畫,可是畫的順序是錯亂的,你知道嗎?(出示錯亂的連環畫)考一考你的眼力和記憶。

生:第一幅畫是“田中有株”。

生:第二幅畫是“宋人有耕者”。

生:第三幅畫是“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

生:第四幅畫是“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

生:第五幅畫是“兔走觸株,折頸而死”。

生:按照課文內容排列的順序應該是——

②①⑤④③。

師:誰能根據重新排列好的連環畫提示,把

這個故事背誦下來。

(生背)

五、講好故事,學習勸說

師:《守株待兔》出自于《韓非子·五蠹》,原文故事還有第六句話。(出示:今欲以先王之政,治當世之民,皆守株之類也。)

(生讀)

師:誰能借助注釋,用變通的方法說一說這句話的意思?

生:今天想用以前的國王的治國方略,治理現在的農民,全部都是守株待兔。

師:“王”是指君王,“民”指所有的百姓。誰再試試?

生:今天用過去的君王治理國家的方略,來

治理現在的老百姓,就像守株待兔中的人一樣,是愚蠢的。

生:今天不能用以前君王治理國家的方法,治理現在的老百姓,

否則就像那個種田人一樣竹籃打水一場空。

師:對,《守株待兔》是韓非子向韓王進諫時所講述的一個故事,目的是想勸韓王,不可用先王之法治理當今的百姓和社會。用講故事去勸說,會讓勸說不那么生硬,還能增大勸說的成功率?,F在請同桌相互練習講故事,講的人要真誠,講出故事的道理;聽的人要認真,聽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問。

(生練習后講故事)

生:在古時候的宋國有一個種田的人……這件事被宋國人知道了,都在嘲笑他。這個故事告訴我們,想不勞而獲是不行的。

師:既講清楚了故事的內容還說出了寓意,講得好。不過難度提高了,你們瞧——誰能用這個故事來勸說佳明的爸爸或麥兜呢?(出示:情境運用講故事,讓說理更有效。)

情境一:佳明的爸爸最近買了一支股票,收益很多。于是他就傾其所有天天買這種股票,盼著有更多的收益……

情境二:麥兜在校門口遇到了刮刮卡,1元一次,刮出了5元錢,于是他天天盼著刮出“大獎”,眼看著零花錢都花光了……

師:既然是勸,就得真誠,把故事講好,才有可能勸說成功。

(生練習勸說,同桌展示,師生表演。)

師:我現在是你的爸爸,你是佳明,開始吧。

生:爸爸,我給你講個故事吧。

師:(手機看股市)講什么故事,別影響我看股市。

生:爸爸,你先放下手機,聽我講個故事嘛!

師:講什么故事,作業寫完了嗎?

生:寫完了。

師:再去檢查檢查,沒事就去讀讀書,或者做張卷子去。

生:哎呀,爸爸,您先聽我講完故事,我啥事都聽您的。

師:好好好,那過一會兒。

生:不行,就現在。

師:這孩子,咋這么倔呢,也不知像誰,好,那你講吧。

生:從前有一個種田的人……

師:嗯,講得不錯,可是給我講這個故事干嗎?

生:那個種田的人一心想著

不勞而獲,而且這是個小概率事

件,天上哪有白白掉餡餅的事。您炒股票是賺了一點,可是據我了

解,大多數人都會賠錢的,所以希望您別炒股了,有時間多陪陪我和媽媽吧。

師:那我考慮一下再說。

生:別考慮了,一入股市深似海呀,爸爸,您就別考慮了,以免傾家蕩產,就成了別人的笑話呀!

師:可不敢胡說呀?。ㄉΓ┪視呵衣犇愕?。

師:剛才呀,我故意刁難了佳明。生活中萬一真遇到了這樣的事,大家要學會拿出百分之一百的真誠,把故事講好,把寓意講清楚,或許就能勸說成功。

六、拓展閱讀、升華寓意

師:(出示閱讀鏈接《南轅北轍》)請同學們看,這個故事也是出自于兩千多年前的古書《戰國策·魏策四》,這是故事的原文,(出示原文,略)請你對應著讀一讀。

(生讀)

師:現代文中的第4自然段對應文言文中哪句話?

生:“臣曰:‘君之楚,將奚為北面?”

師:第6自然段對應文言文中的哪句話?

生:“臣曰:‘馬雖良,此非楚之路也?!?/p>

師:故事的結局是文言文中的哪句話?

生:“此數者愈善,而離楚愈遠耳?!?/p>

師:意思就是——

生:他的馬越好,車夫的本領越大,盤纏帶得越多,走得越遠,就越到不了楚國。

師:這個故事是季梁勸魏惠王莫要出兵伐趙的故事。也是在勸說中講述的故事,所以好的故事不僅要自己讀,還要分享給他人。

師:(出示“日積月累”)在語文園地中還有出自于我國眾多古代文集中的寓言故事,如——

生:邯鄲學步、刻舟求劍、掩耳盜鈴。

師:都是在用短小的故事講

述著一個大大的道理。在《韓非子》中,還有許許多多有意思、有哲理的故事,比如《自相矛盾》《鄭人買履》《濫竽充數》《三人成虎》《買櫝還珠》。這個單元的“快樂讀書吧”,我們還將閱讀《中國古代寓言故事》《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

師:(出示單元導語)瞧,為什么說“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呢?

生:因為我們照鏡子的時候可以看見自己的缺點。

師:發現缺點。

生:鏡子嘛,我們天天都會照,尤其是早上,所以我們可以早早地發現身上的問題。

師:照見問題。

生:有的時候我們身上的問題可能自己發現不了,比如臉臟了,照照鏡子,就可以發現,然后把臉洗干凈。

師:及時修正。

生:意思就是說我們要經常照照鏡子,發現問題,及時改正。

師:難怪說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不僅僅是在勸他人,更是在戒己身呢!下課。

教學評析

于情于理,功到自然成

在任務群教學背景下,文言文教學需要注重整合教學內容、創新教學方式方法、強化閱讀與表達訓練、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等,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魚利明老師執教的《守株待兔》,他守住的又是什么呢?

其一,大單元整體教學,呈立體打開方式

縱觀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教學像個單元格,大部分選文有很強的說理性,有著它獨特的魅力和育人功能?!墩撜Z》《孟子》《列子》《韓非子》《戰國策》《山海經》《世說新語》《呂氏春秋》……頻頻出現在小學語文課本中,中華智慧,流光溢彩,代代相傳。魚老師上課伊始,便自然地先將一個節點上的學習,放在誦讀經典名作的大環境之內;又用寓言這一體裁,合并同類項,勾連中低學段的學習內容,調動起學習基礎,讓學習經驗活起來;最后,回歸到一冊書的單元內容,有整有零,《守株待兔》正中靶心,就這樣被輕松打開了。這里守住的,是在博約的讀書學習中,讓學生感受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蘊含的思想和智慧。

其二,變通習得貫始終,擁有超級解釋力

《守株待兔》的故事,在蒙學階段,大部分學生就耳熟能詳、明白其意,而今天的學習只是換了一種呈現方式,是在文言的語言環境中再讀。把握故事內容并不是難事,而用變通架起古今學習的支點,這卻是一個妙哉的做法。魚老師并沒有直奔故事內容而去,而是不溫不火地解題,一個“守”,一個“兔”都不是難字,用字源識字的方法來解讀,它們就有了生命力,就是意趣橫生的字。一字一世界,三千年文脈不絕,一字一句堆疊成了一座豐富的寶庫,每一個漢字都有極大意義的縱深。這是用古人造字的方法在習字,不知不覺中的積累,潛移默化的感知,是在對接文言文學習,進行語感培養。

求知的樂趣,不只是探索未知,更是在已知地帶再造乾坤。在文本細讀的環節中,魚老師提出理解文言文要學著變通,鼓勵學生用自己習慣的語言方式疏通文意,這也是讓學生在心中暗設一個古今對話的轉換器,由內即能觀照古人的言語方式,由外又能進行合理通順的輸出表達。魚老師帶著學生像做文字游戲,時而把玩著關鍵字的演化——“耒”和“耕”的關系,助力學文理解;時而放慢節奏,精雕細琢——圖中有“株”,又引來了“本末”倒置,慢條斯理于其中;時而戲劇性入場——表演和體驗“走”的獨特,走進了以往所知,走進了魚老師的所識:“理解古文,在借助注釋的基礎上學會‘變通,就是用自己的話說一說大意?!边@守住的,是在真實的語言文字運用情境中,梳理常用漢字形、音、義之間的關系。

其三,巧設笑意叢生,促悟寓意深刻

好的教學策略,不是為了讓我們在某一次教學中取得完美,而是為了讓學生手中握有更多的選擇。守株待兔的宋人放下的僅僅是農具嗎?他放下的更是農者的本分和勤勞,招來的卻是笑話。魚老師抓住文本美妙,從“看笑話”的角度,為學生創設對“笑”字的想象,畫面感十足,將學生帶入到兩千多年前這個守株待兔的主人公的田間地頭,“捧腹大笑、哭笑不得、哄堂大笑、啞然失笑……”只是在笑姿百態中體驗愚蠢至極,更是寓笑于理。在這樣的學文處理和指導朗讀中,學生自然而然地就會讀好,就能成誦。這守住的,是通過整體感知、聯想想象,讓學生充分接觸文本,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表達自己獨特的感受。

其四,整合教學內容,形成邏輯任務

《韓非子》具有思想犀利,文字峭刻,邏輯嚴密,善用寓言的特點。而《守株待兔》是韓非子向韓王進諫時所講述的一個故事,目的是想勸韓王,不可用先王之法治理當今的百姓和社會。古時的進諫,今時不就是勸說么。魚老師順勢補充原文最后一句,讓學生了解了此寓言創作之初的目的,符合我們現在常說的讀者意識,也體現了他教學的嚴謹和教學設計的深度。一勸,在講好故事的基礎上,從勸說的角度,巧妙創設生活情境,教學效果顯著,學生不僅能夠理解課文內容,還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二勸,拓展閱讀《南轅北轍》是季梁勸魏惠王莫要出兵伐趙的故事,明白“好的故事不僅要自己讀,還要分享給他人”;三勸,小故事大道理,穩扣單元導讀“寓言是生活的一面鏡子”,照鏡子就是要“發現缺點”“照見問題”“及時修正”,正如魚老師結課時所言,“不僅僅是在勸他人,更是在戒己身”!這節課上,清晰可見,魚老師注重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了充分的鍛煉。

書本里最珍貴的部分,是那些和我們直覺、本能不一樣的思維方法。這守住的,是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通過閱讀、比較、推斷、質疑、討論等學習方式,關注學生思考的過程和思維的方法。

魚利明老師執教的《守株待兔》這堂課,是一堂生動有趣的語文課,是一堂讓教與學真實發生的語文課。

(作者單位:新疆烏魯木齊市教育研究中心/新疆烏魯木齊市第十二小學)

責任編輯 張 茹

猜你喜歡
兔子文言文學生
小題精練(二) 文言文翻譯
小題精練(一) 文言文翻譯
趕不走的學生
兔子
學生寫話
初中文言文的“教”與“學”
學生寫的話
守株待兔
想飛的兔子
可愛的兔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