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貴陽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初探

2024-04-12 13:34顏強于濤
新西部 2024年3期
關鍵詞:貴陽市價值生態

顏強 于濤

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對貴陽市推進生態立市戰略,以“強生態”引領“強省會”具有重要意義。在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貴陽市面臨認定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的“五難”問題,應建立市場化生態要素產權制度;完善價值核算體系,建立評價與考核機制;完善市場化交易機制,打通生態產品交易堵點;發展綠色金融助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要推進美麗中國建設,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貴州省委十三屆三次全會提出,要持續鞏固生態環境優勢,打造生態文明建設先行區,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貴陽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提出,要堅定不移推進生態立市戰略,大力推進“一城一戰一整改”,以高水平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助力強省會建設。

生態產品的內涵

2010年,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印發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的通知》,其中將“生態產品”定義為一種自然要素,它能夠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并提供良好的人居環境。[1]2022年,貴州省發布《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將生態產品定義為“在維系生態安全、保障生態調節功能的條件下,生態系統通過生物生產及其與人類勞動共同作用下為人類福祉提供的,用以滿足人類美好生活需求的最終產品或服務?!盵2]生態產品具有非競爭性、非排他性、外部性和經濟性等特點。同時,全國各地區對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經驗與實踐也充分證明利用政府的權威、公信特征,完善生態產品監測普查、價值核算評價、生態產權交易、生態補償等制度保障體系,輔以市場化模式推進,發動全社會多維度參與,是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一條可行之路。

貴陽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研究的意義

實現生態產品價值,是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方式,也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優先任務。完善和建立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是推動我國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綠色轉型的關鍵所在。2016年8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提出在福建省、江西省、貴州省等地,探索建立環境外部成本內部化的綠色發展機制,為企業和群眾提供更多的生態產品。[3]“十四五”以來,貴州省在融入長江經濟帶的背景下,強調要貫徹“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持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并完善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努力把生態優勢向經濟優勢轉變,在全國率先推進生態產品的價值創造。

貴州省貴陽市是“全國森林城市”“第一個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在“強省會”戰略的推動下,按照“四主四市”的工作思路,走“生態立市”的道路,加速綠色發展。烏當區、觀山湖區先后被評為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2023年貴陽市、清鎮市入選全國第七批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名單,貴陽市生態文明建設獲得積極進展。[4]但是,在推進生態產品價值實現過程中,同樣面臨認定難、度量難、抵押難、交易難、變現難的“五難”問題。[5]因此,建立健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機制對貴陽市推進生態立市戰略,以“強生態”引領“強省會”具有重要意義,有助于貴陽市不斷把生態效益更好轉化為經濟效益、社會效益,以生態保護為優先考慮,推行可持續發展的綠色經濟模式。

貴陽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資源現狀與主要困境

(一)資源現狀

貴州省貴陽市地處西南邊陲,位于云貴高原東端,是長江、珠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具有重要的生態區位價值。豐富的農田、水、森林等生態系統提供了農產品、淡水、木材、水源涵養、大氣凈化、固碳釋氧、氣候調節等種類繁多的生態產品。相較于農產品等實物類生態產品,優良的生態稟賦所蘊含的權益類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更加困難。

2022年貴陽市統計年鑒數據顯示,2021年貴陽市耕地面積1884.99平方公里,農業產值239.19億元,累計認證綠色食品122個,農產品地理標志19個,具有修文獼猴桃、花小莓與印象硒州等農產品知名品牌。農產品這一實物類生態產品的產權明晰、供需關系明確、商業模式較成熟,但存在生態農產品加工轉化率低等問題,地方特色產品如獼猴桃、葡萄等“生態附加值”未能體現,市場銷售價格始終未能達到預期。

貴陽市水資源豐富,如表1所示,2021年,全年水資源總量69.53億立方米,大中型水庫蓄水總量28.52億立方米。從歷年供水來源看,地表水資源總量呈先減少后增加的變化趨勢,最低的年份為2019年,僅為47.8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總量變化趨勢與地表水相同。

貴陽市為鞏固首個國家森林城市成果,積極打造國家森林城市樣板地,持續推進綠環繞城、綠廊網城、綠塊嵌城,高度重視園林綠化,公園綠地面積、城市綠化覆蓋率、人均公園綠地面積與森林覆蓋率等指標均表現出逐年遞增趨勢。2021年,貴陽市建成區綠化覆蓋面積達15121公頃,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4.09平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55%。

(二)主要困境

1、自然資源資產確權難

自然資源資產價值實現必須建立在清晰的產權邊界下。當前,國有資產的產權改革需要繼續深入,國有資產的有償使用制度也有待于進一步健全。我國自然資源是公有的,但存在產權主體虛置、相關“家底”模糊、權責不清、法律制度保障不完善等問題。貴州省作為我國第一個所有市州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的省份,在探索編制自然資源資產負債表過程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貴陽市于2020年出臺自然資源統一確權登記工作方案,但現實操作中依然存在自然資源資產價值轉化的障礙。如山水田林湖草沙作為一個整體的生態系統,土地的所有權屬于國家或者集體,但是與土地相關的各種自然資源的所有權卻是一個非常復雜的問題。有些自然資源是屬于土地所有權人的,而另一些自然資源雖然不屬于土地所有權人,但卻是以土地為基礎而存在的;同時,一些自然資源的空間范圍很難確定。因此,當前自然資源確權過程中,很難將土地與各種自然資源的權屬關系完全區分,給自然資源確權工作造成了許多困難。從而,部分生態資源產權將難以清晰界定,進而影響生態資源市場化運作效率,或無法形成有效市場。

2、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還需進一步完善

統一準確的生態產品價值核算體系是生態資源-資產-資本化的關鍵基礎,也是在轉化工作中連接生態服務市場交易、生態轉移支付、生態補償、生態產品抵押與綠色金融創新的重要基礎工作。[6]2021年貴州省發布《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地方標準,并在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試點縣(雷山、赤水、江口、大方、都勻)進行了生態產品價值核算探索,貴陽市以花溪區、清鎮市為試點,開展了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試點。同全國其他地區實踐結果類似,貴陽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存在生態產品供需關系考慮不足、生態服務類產品價值比例過高、缺乏市場與金融機構認可、地區特征指標缺乏等問題。此外,貴陽市在生態產品價值認證、價值核算等方面存在技術短板,信息化、人才隊伍等建設水平仍待進一步提高。

3、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機制不健全

生態產品市場化交易是實現生態產品價值途徑的重要一環?!秶鴦赵宏P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國發〔2022〕2號文件)明確指出,支持貴州探索生態資源權益交易、生態產品資產證券化路徑,健全排污權有償使用制度,研究建立生態產品交易中心。[7]貴陽市生態產品的市場交易體系尚未建立,一方面由于實物類生態產品如農林牧漁等產業面臨產品同質化、缺乏知名品牌帶動、受土地與交通限制價格并不占優勢等限制。另一方面,目前市場對于權益類生態產品有效需求不足,還需進行相關制度建設與市場培育。如碳排放權、排污權、用能權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逐漸興起,但也面臨交易場所受交易產品類型與地域限制,交易數量不足,交易效率有待提升等問題。清鎮市謀劃開展生態價值轉化平臺建設,為生態產品、權益和資源資產的供需提供精準對接和資源轉化通道,但仍需省市后續政策支撐,協同規范和統一各類生態產品、權益和資產變現過程及市場準則。此外,調節氣候、涵養水源、生物多樣性等生態服務類產品,因缺乏市場化交易體系,需要進一步完善認定辦法,提升市場認可度。

4、綠色金融支撐生態產品價值實現力度較弱

綠色金融是生態資源轉化為生態資產的助推器,同時也為生態產品的價值實現提供資金支撐和創新推動力。生態文明建設進程中,綠色金融在信貸、基金、債券和保險領域得到快速發展,綠色金融體系已經逐步建立,但是在促進生態產品價值的過程中,仍存在市場激勵機制不夠健全、生態信用體系不夠完善、政策保障不夠到位、金融產品不夠創新等問題。

貴陽市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路徑

(一)建立市場化生態要素產權制度

以生態產品產權為基礎,明晰權責,有效監督,保障區域內各類自然資源產權主體在確權過程中有制度可循。推動貴陽市生態產品信息普查,利用地理信息系統技術對區域內生態產品實行動態監測,普查生態產品類別、數量、質量等基礎信息,建立生態產品基礎信息目錄清單,做到“權屬明晰、四至明確”,即明確自然資源的權屬、面積、用途、空間位置等基礎數據。推動貴陽市生態產品權屬的明晰化,厘清使用權和所有權邊界,制定產權主體權力清單并清晰界定產權的主體權利,以“確權頒證”為契機,以自然資源資產產權制度改革和產權委托代理機制為切入點,穩步提升自然資源資產的財產權安全。逐漸建立可操作、可交易的生態要素產權體系,使區域內生態資源所有者更加積極地投入到生態產品交易中,促進其價值實現。

(二)完善價值核算體系,建立評價與考核機制

探索與市場屬性相匹配的生態產品價值計量方法,拓展生態產品計量的適用范圍。充分利用貴陽市大數據平臺和行業優勢,將大數據整合到自然資源資產普查、生態產品存量盤查等工作。提高生態產品會計工作的精度和市場認同度,試點開展VEP核算,以項目為主體進行生態價值評價,通過核算生態產品價值在項目期間的動態變化,持續監測核算產業項目生態溢價,構建生態優勢轉化為價值優勢的“兩山”轉化新路徑。[8]樹立高質量發展政績觀,穩步推進GDP和GEP雙考核制度,研究制定綠色財政獎補政策、設立獎補資金,推進評價成果在生態產權交易、生態補償資金分配、生態環境損害補償等方面的運用,逐漸構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的激勵約束機制。

(三)完善市場化交易機制,打通生態產品交易堵點

依托貴州省生態產品交易中心建立契機,在貴陽市搭建功能完整、機制健全、交易高效的生態產品交易子平臺。一方面,推進排污權、碳排放權、林業碳票、綠化增量指標與森林覆蓋率指標等生態產品交易,通過區域生態產品交易市場的建立,不斷優化配置生態資源。另一方面,完善“分散輸入、整體輸出”模式下的生態資源權益收儲平臺。通過對農村存量資產、生態資源進行確權、登記、收儲,開展存量資源權益的集中流轉經營,促進實現生態資源權益的產權明晰、集中收儲、轉化提升、市場化交易和可持續運營等。此外,在碳達峰碳中和與CCER即將重啟背景下,推動建立林草碳匯、農田碳匯項目儲備,積極探索“巖溶碳匯”相關方法學與區域交易試點。[9]

(四)發展綠色金融助推生態產品經營開發

健全生態信用評價制度,加快建立生態信用評價指標體系,科學開展生態信用積分評價,鼓勵金融機構以生態信用點為基礎,為生態產品生產者和交易主體提供資金支持。引導綠色交易、綠色信貸、綠色基金、綠色保險等多種方式參與生態產品的價值創造。創新“生態資產權益+項目”擔保貸款、水權和林權等使用權抵押貸款、產品訂單抵押貸款、森林生態資產融資貸款、土地承包經營權抵押貸款、公益林補償收益權質押貸款、林業碳匯質押貸款等生態金融創新模式。積極借鑒綠色金融先行地區如浙江麗水“兩山貸”、福建三明的林權抵押貸款等典型案例模式。在生態產業項目及企業發展中給予綠色金融支持,促進貴陽市生態產品價值的進一步轉換與實現。

參考文獻

[1]國務院:《全國主體功能區規劃》,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11-06/08/content_1441.htm,2024-3-10。

[2]貴州省市場監督管理局:《生態系統生產總值(GEP)核算技術規范》,https://amr.guizhou.gov.cn/ztzl_85/bzhzl/gg/202107/P020210708535431222315.pdf,2024-3-10。

[3]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關于設立統一規范的國家生態文明試驗區的意見》,https://www.gov.cn/gongbao/content/2016/content_5109307.htm,2024-3-10。

[4]陳龍、方蘭:《生態文明示范城市建設的路徑思考——“七個第一”看貴陽模式》,載《“生態經濟與新型城鎮化”——中國生態經濟學學會第九屆會員代表大會暨生態經濟與生態城市學術研討會會議論文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17:193-202頁。

[5]田振宇:《廣元市打造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標桿的路徑研究》,載《數字農業與智能農機》,2023(5):62-64頁。

[6]鄒力宏:《生態產品價值實現應從基礎性的資源經營權交易改革破題——基于金溪縣“兩權”抵押貸款試點》,載《當代金融家》,2021(3):112-113頁。

[7]國務院:《國務院關于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2-01/26/content_5670527.htm,2024-3-10。

[8]李芬、張林波、舒儉民、孟偉:《三江源區生態產品價值核算》,載《科技導報》,2017(6):120-124頁。

[9]董嬌嬌:《“雙碳”背景下林業經營主體發展思路探析》,載《經濟師》,2023(6):238-239頁。

作者簡介

顏 強 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助理研究員、貴州省社會科學院國家治理現代化地方實踐智庫研究員,研究方向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農林經濟管理

于 濤 中節能生態產品發展研究中心貴陽分中心負責人、貴陽學院校外碩士導師,研究方向為生態產品價值實現

猜你喜歡
貴陽市價值生態
“生態養生”娛晚年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關于貴陽市低碳交通發展路徑的探討
離貴陽市區最近的滑雪場 高坡滑雪場
一粒米的價值
“給”的價值
貴陽市烏當區地下水問題及防治
生態
小黑羊的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