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人才維度
——基于研究生教育視角

2024-04-13 05:08
黑龍江社會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研究生高質量現代化

李 丹

(黑龍江工程學院,哈爾濱 150006)

習近平總書記2023年9月在黑龍江考察調研期間,提出了“新質生產力”一詞。創新型人才是形成“新質生產力”的人才基礎?!罢峡萍紕撔沦Y源,引領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要依托科技,依托創新?!倍绾蝿撔?關鍵要看拔尖人才。拔尖創新型人才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關鍵,研究生教育則是培養創新型人才的關鍵??平膛d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驅動要素就是創新型人才的培養。研究生教育現代化是建設教育強國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才支撐戰略,是推動社會進步的重要動力。研究生教育質量直接影響國家核心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研究生教育如何圍繞中國式現代化進行邏輯展開與貫徹落實,是我國從研究生教育大國邁向研究生教育強國過程中必須回答的重要課題。高等教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實現不僅具有歷史邏輯,而且兼具重要的時代意義。

一、高等教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的縱橫考量

研究生教育現代化目標是基于全球人才競爭格局、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和創新型國家建設使命而設定的。新時代,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歷史性交匯催生了全球科技發展新態勢,高端人才在此背景下成為爭奪的焦點?,F代化的實現需要創新的主體,需要強大的人才基礎??v觀世界其他發達國家現代化的實現過程,創新型人才都是現代化實現的基礎。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史彰顯了人才戰略的重要性。高等教育助力現代化實現的邏輯理路蘊含著深刻的歷史邏輯與實踐價值。

(一)國際視野:高等教育助力現代化建設的歷史邏輯

縱向梳理世界歷史發展進程,大國崛起、文明塑造,都與高等教育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關聯。五次世界科學中心大轉移深刻地影響著與其相對應的國家現代化進程。1088年意大利創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大學——博洛尼亞大學,此舉促進了高等教育和科學技術的發展,直接推動意大利在13世紀末14世紀初成為文藝復興運動發源地,并在16世紀成為第一個世界科學中心。英國先后建立牛津大學和劍橋大學,高等教育的迅猛發展為英國成為17世紀第二個世界科學中心奠定了智力基礎,并成為推動18世紀機器帶動生產力革命的催化劑。高等教育推進了英國現代化的進程,并直接促使英國成為第一次工業革命的策源地。法蘭西科學院的成立和巴黎綜合工科學校等大學的創立與發展,加之啟蒙運動所營造的崇尚科學的社會氛圍,使得法國誕生了一大批優秀的科學家,其中拉格朗日就是典型代表。高等教育的迅速發展,使得法國成為18世紀第三個世界科學中心,而科學的巨大發展極大地提高了生產力的發展水平,推動了法國經濟社會的發展。德國于1810年成立了現代大學之母——柏林洪堡大學,將教學與科研緊密結合,挖掘了大學開展科學研究的新功能,并推動德國成為第二次工業革命的先行者,加速了電氣化時代的到來,成為這一時期的世界科學中心。而美國之所以能成為20世紀世界科學中心,并持續保持世界頭號強國地位,主要原因在于美國在1636年和1701年分別創辦了哈佛大學和耶魯大學,其重視科學,通過人才引進機制,集聚了一大批頂尖科學家,培養了一大批卓越的發明家,科技成果占據全球領先地位,并開創了高校服務社會的新模式,發揮了高校的社會職能。

縱觀這五次世界科學中心的產生和轉移歷史,充分彰顯了科技創新和優秀人才對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推動作用,表明高等教育是支撐國家快速崛起、引領國家邁上現代化道路的重要力量,體現出我們黨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程中把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統籌部署的前瞻性和科學性。

(二)歷史邏輯:中國共產黨以高等教育變革推動現代化建設

中國共產黨從建黨之初就高度重視高等教育,并把高等教育作為實現救亡圖存的重要途徑。在社會主義建設新時期,以及改革發展、推進現代化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各個時期,中國始終把高等教育視作重要舉措。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黃埔軍校是國共合作的第一個“結晶”。在黃埔軍校的創辦、招生和教學過程中,共產黨人態度積極、措施得力,參與人數眾多、作出貢獻極大。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我們黨先后創辦了中國工農紅軍大學、馬克思共產主義學校、蘇維埃大學等,培養教育了一大批黨政干部,對鞏固壯大蘇維埃紅色政權發揮了重要作用。延安時期,中國共產黨陸續創辦了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陜北公學、魯迅藝術學院、中國女子大學、延安自然科學院、延安大學等一批高校,為革命事業培養了大批急需的軍事骨干和黨政干部,吸引了無數的有志青年奔赴延安,投入到抗日斗爭中。以上舉措為中國共產黨興辦高等教育、推動事業發展積累了寶貴經驗。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基于現代化建設的需要,黨從1952年開始,對高校院系進行大規模調整,加強工科和單科性專門學院的建設,以此來適應新中國大規模經濟建設的迫切需要,同時實施教育改革,采取一系列措施加強高等教育工作,使得高等教育規模和質量大幅提升,為新中國的建設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后,中國進入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高等教育對現代化建設的推動作用日益凸顯。黨中央高度重視高等教育改革,始終把高等教育放在突出的戰略位置,并實施了科教興國戰略和擴大高校辦學自主權、大學擴招、“211工程”“985 工程”等一系列促進高等教育事業發展的舉措,推動我國高等教育迅猛發展,培養了一大批高素質人才,產出了一批先進科學技術成果,為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作出了重要貢獻。

新時代,黨中央將教育確立為國之大計、黨之大計,先后召開了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全國教育大會和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等。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到高校視察并發表重要講話,多次給高等教育領域的師生回信,發表一系列關于教育的重要論述,為新時代高等教育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進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培養了7700多萬高素質人才,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舉世矚目的成就,為落實國家戰略和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百余年來,我們黨重視和發展高等教育的歷史,是黨探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縮影。產業轉型升級,必然呼喚新型人才。而人才的培養必然要與產業、行業發展相契合,使之具備工匠精神,心懷國之大者,服務社會[1]。

(三)實踐理路:研究生教育助力中國式現代化建設

以經濟工業化和政治民主化為主要標志的現代化,也叫近代化,該詞根源于“modernization”。近代中國一些有識之士曾認為,中國能否現代化是中國實現救亡圖存的關鍵。因此,近代以來,無數國人不斷探索救國救民之路,不停追求中國工業化的突破,可以說中國式現代化生成于近現代以來的國家實踐。中國共產黨創造性地將現代化作為主題,不斷將中國式現代化事業推向前進。不同階段的現代化任務也要求有與之相適應的研究生教育現代化目標,研究生教育目標的制定應以國家需要為出發點,才能為實現中國式現代化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民主革命時期,中國對現代化的追求承載著中華民族自立自強的民族覺醒和富國強兵的社會期待,盡管當時將現代化等同于“工業化”存在認識上的局限,但中國探索現代化的道路從未停歇。舊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現代化的目標是實現大工業生產和政治現代化,研究生教育的現代化目標是仿效借鑒西方建立學位制度。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國家現代化的目標是逐步實現軍隊、農業、手工業的現代化,而此時研究生教育的現代化目標則是建立學位制度體系并付諸培養實踐。中國的現代化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被凝練為“四個現代化”戰略構想,這一戰略構想是在我國充分考慮當時國際國內大背景及國家的遠景目標的基礎上提出的,同時也透視著后發型國家面臨著時空壓縮的狀態及快速發展的疊加風險。在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國家現代化的目標是農業、工業、國防與科學技術現代化,研究生教育現代化的目標是重構研究生教育,支撐國家經濟建設,研究生教育服務于經濟的功能凸顯。黨的十五大提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國家對人才的需求急劇增長,這一時期,人才結構不合理問題日益突出。為此,黨的十六大提出要“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使各類人才走上經濟建設的主戰場。2001年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劃綱要》首次將人才戰略確立為國家戰略,將其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規劃和布局之中,提出要在全社會形成弘揚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的良好風氣,并將研究生教育的目標設定為建立中國特色學位制度,成為研究生教育大國。進入新時代,黨的十九大提出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兩步走”戰略部署,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戰略支撐,建成研究生教育強國顯得尤為重要?;緦崿F社會主義現代化(2012—2035年),與之相呼應,研究生教育的現代化目標是提升研究生教育質量,深化改革創新,推動研究生教育內涵式發展;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2035—2050年),研究生教育的目標是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提供人才支撐。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進行了系統科學的闡述,尤其是“新質生產力”的提出,體現了國家在戰略層面對創新型人才的急需。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研究生教育在培養創新人才、提高創新能力、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中國式現代化與中國研究生教育既為互嵌,又同向同行;中國式現代化既是我國研究生教育現代化的基本國情,也是其發展目標之一。

(四)時代訴求:發展高質量研究生教育因應時代

發展高質量研究生教育既順應研究生教育自身發展邏輯,也符合新時代教育發展的大趨勢。研究生教育肩負著培養創新型人才、拔尖型人才的重要使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戰略支撐。

在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的客觀要求呼喚研究生教育的現代化發展。事實上,高質量發展不僅僅局限于經濟領域,還適用于研究生教育。發展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本身也是新發展階段的應有之義,是中國式現代化在教育領域的體現。此外,基于新發展階段的發展目標、發展任務和發展主題,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可以為現代化強國的建立提供人才和智力保障。因此,發展高質量的研究生教育要經歷三重境界,分別是適應性發展、推動性發展和引領性發展[3]。

建設研究生教育強國的戰略需求基于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的戰略定位。黨的十八大之后研究生教育的內涵式發展,提高了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和科研成果的質量。新時代,研究生教育要著眼于國家發展戰略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針對當前社會發展急需的人才,如人工智能等領域,教育部及時調整了研究生教育的發展策略,學位管理與研究生教育司印發了《人工智能領域研究生指導性培養方案(試行)》,對該領域研究生的培養目標、培養方向等提出了指導性意見。

二、中國研究生教育現代化“實然”困境

桓寬《鹽鐵論》提出,“明者因時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司馬遷在《史記·孫子吳起列傳》中言:“善戰者因其勢而利導之”;《孫子兵法》有言:“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勢也……故善戰者,求之于勢,不責于人,故能擇人而任勢?!睂O子的“勢”既有客觀的發展趨勢和形勢之意,強調“識勢”;也有對自身特色優勢的動態分析、把握和利用,強調“取勢”。從“勢”之維把握國家發展、社會變革的時勢之趨,高等教育特別是研究生教育治理體系建設需要對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形勢和趨勢特點進行科學分析,審時度勢。

(一)把握形勢:新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的新特點

從研究生教育政策視角,可以將我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梳理為四個階段,即初建階段、改革階段、完善階段、深化階段,不同階段呈現不同的特點。從1949年到1976年底,我國研究生教育處于探索模仿、封閉單一的階段。在此階段,國家投入了大量資金與人力,充分的資源供給為我國研究生教育發展提供了強大支撐,同時模仿借鑒蘇聯經驗,我國的教育模式開始走向“專才教育”。從1978年到1985年,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處于全面開放、多元發展的改革階段。研究生政策開始聚焦“調整”二字,努力促使研究生教育與現代社會發展相適應,增加了學位制度、學位改革、學位管理、招生與培養等方面內容。國家為研究生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供給型政策支持,為我國培養大批高層次、專門型人才提供了條件。從1986年到1998年,中國的研究生教育處于高速發展、統籌協調完善階段。此時,中國的研究生教育結合市場經濟的新形勢,構筑了富有中國特色的研究生教育制度。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之后,我國的研究生教育處于更加注重實踐、更重質量提升的階段。研究生教育圍繞“內涵式”的建設思路,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不斷推進研究生教育現代化進程。新時代我國研究生教育及其發展呈現的新特點,是加快改善研究生教育現代化治理體系建設的基礎性條件。從新中國成立初期研究生招生人數的“鳳毛麟角”,到發展成為規模位居世界前列的研究生教育大國,我國研究生教育事業經歷了從小到大、從弱到強的歷程,實現了歷史性跨越[4]。

(二)發展困境: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發展新問題

高質量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關乎國家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基礎性、根本性支撐。然而,高質量研究生教育在發展過程中面臨多重困境。人才供給、資源平臺建設、效果評價、生源質量及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之間存在著矛盾。

第一,研究生教育人才培養供給與國家創新人才需求之間的失衡。新時代,從國家戰略層面考量,國家迫切需要大量高素質人才、創新型人才。然而,目前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人才卻不能滿足國家人才需求,在人才需求規模與供給之間出現失衡現象。同時,失衡還表現在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人才與國家需求的高層次人才未能實現精準對接。我國的專業學位碩博比為64.77∶1,而美國碩博比是4.25∶1,數據比對表明中國式現代化急需高層次的應用型人才。黨的二十大報告對中國式現代化提出了具體要求,與此呼應,中國的產業轉型升級不斷調整,整個社會對高層次人才的需求量迅速增加。但是,當前中國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人才在支撐國家戰略方面仍存在不足,人才儲備仍存在問題,人才培養與國家需求之間在協調度、匹配度方面,也存在著不契合的問題。

第二,研究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求與資源供給側之間存在失衡。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的研究生教育發展不斷進步,實現突破。尤其是專業研究生教育,在國家重大戰略、關鍵領域和社會需求等方面,順應市場經濟改革開放的新要求,形成了中國特色的專業研究生教育結構。研究生教育的發展需要合理的政策安排和成本投入,教育資源平臺建設為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提供載體性支撐。但是現階段,資源平臺建設難以負荷研究生優質教育需求,地區差異、經濟發展水平的差距和地方企業規模、數量等因素也影響著企業對研究生教育的支持度,尤其是專業研究生教育在地區層面存在失衡問題,地區之間、校際之間的資源平臺建設存在著不均衡。專業研究生教育呈現出在東部地區起步早、發展快、規模大,在區域布局上卻東高西低、中部坍塌的特點。在保證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前提下,還要兼顧教育資源的公平分配,保障教育機會公平,讓落后地區、弱勢群體也有機會分享國家教育現代化的成果。

第三,研究生教育效果延后性與質量評價標準之間的失衡。研究生教育質量的高低主要體現在創新人才的培養和創新成果輸出方面。而創新型人才培養周期長、成本高,培養過程包含“結果質量” 和“過程質量”,即“培養什么樣的人”和“怎樣培養人”兩大問題?!敖Y果質量”需要通過研究生畢業后在工作崗位上的表現來評價,“過程質量”需要系統、全面、細致地評價,這對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提出了挑戰?,F階段,研究生教育的評價體系具有短期性、片面性,在評價體系與人才培養的結果之間存在矛盾。

第四,研究生生源質量與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之間存在著障礙性的制約關系。研究生個人素質的高低是研究生整體教育質量提升的基礎,個體發展質量與研究生整體發展質量息息相關。我國的研究生招生規模從1999年到2019年經歷了擴招、普及化、大眾化幾個發展階段,2021年研究生錄取人數為117.65萬,在學研究生人數為333.24萬,這兩組數據標志著我國跨入了研究生教育大國行列。但是,研究生選拔機制尚未完全優化,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傮w生源質量下降、優質生源質量被稀釋。有些研究生學習目標不明確,僅僅從好就業的角度選擇攻讀研究生,并不明白攻讀研究生是獨立開展科研工作必須經歷的科研訓練過程及階段。而且,隨著國家研究生錄取率逐年提高的政策調整,部分基礎知識不扎實、不適合攻讀研究生的學生進入到研究生隊伍中,造成總體生源質量不高。

三、中國式研究生教育現代化的應然對策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五次集體學習時強調,“以教育之強夯實國家富強之基,為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支撐”[5]。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實施科教興國戰略,強化現代化建設人才支撐”[4]。創新是第一動力,人才是第一資源。以人口高質量發展支撐中國式現代化,教育、人口高質量發展和中國式現代化三者之間存在著密切關系。

(一)研究生人才培養的重大戰略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2]。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從教育、科技、人才相互作用的有機整體來看,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養質量,是推進科教興國戰略的本質要求,是推進人才強國戰略的根本途徑,是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保障。中國式現代化是人口質量結構不斷完善、人口素質不斷提升、人口質量不斷提高、人口發展不斷均衡的現代化,其核心要義在于培養推動現代化發展的高水平人才[6]?,F代化的核心是人的現代化,人是現代化實現的關鍵主體。因此,人才培養在中國式現代化實現的征程中具有重大戰略意義。研究生教育培養的人才可以為中國式現代化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人才支撐。人才的高質量發展是衡量社會主義現代化水平的重要指標之一。人才是實現民族振興、贏得國際競爭主動性的重要戰略資源,而培養人才則是國家和民族的長遠發展大計。

(二)以“六個必須堅持”推動新時代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

必須堅持人民至上思想,始終樹立以學生為中心的理念。研究生是研究生教育的主體與核心,學生創新能力、研究能力、實踐能力的高低直接表征為研究生教育的質量和水平。因此,要以學生為本,堅持“三全育人”,創造一切條件,推動學生全面成才,一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實踐能力,二要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科研意識和科研能力。必須堅持自信自立,堅定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的信心。新中國成立后,中國研究生教育事業取得了長足進展,研究生教育成就的取得也為新時代研究生教育事業的發展提升了信心。必須堅持守正創新,不斷提升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守正創新,實質就是在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過程中,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其中“守正”可以理解為堅持教育的初心與使命。研究生教育的根本任務是立德樹人,因此在推進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過程中,必須堅持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著力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責任意識。必須堅持問題導向,聚焦教育改革問題,鞏固深化發展成果。以問題意識為指導,聚焦研究生教育的現實困境,多視角解決問題。必須堅持系統觀念,推動研究生教育協同式發展。充分運用系統思維統籌全局,對研究生教育系統內部要素進行協調、融合與動態調試,實現協同式發展。必須堅持胸懷天下的格局,培養具有國際視野高水平研究型人才,培養具有全球意識和國際視野的研究生,關注國家與世界的發展變化。

(三)學科建設從“跟跑”產業走向“領跑”產業

學科、專業建設是研究生教育現代化發展的基本單元和重要載體。研究生教育應該以目標為驅動,堅持問題導向,加強新興學科、交叉學科建設。在實現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前提下,根據市場邏輯、學術邏輯,及時調整學科專業,瞄準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促進產教融合,適應新時代新需求,契合國家戰略需求和地方經濟發展。

在數字化時代,中國的研究生教育應努力構筑學科建設與產業企業的對接對話機制,統籌行業企業的創新人才需求與研究生教育供給側培養。依托大數據,以產業發展趨勢和發展需求為依據,及時更新“學科目錄”,設置前瞻學科專業,發展數字時代的新興學科和交叉學科,努力構筑學科建設從“跟跑”產業到“領跑”產業的跨越。同時,以學科建設為載體,做大做強基礎研究和原始創新,不斷培養數字化“領跑”產業的創新人才,從而服務國家重大戰略、推進產業變革以及數字化轉型。2022年9月,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和教育部聯合發布了《研究生教育學科專業目錄(2022年)》,增設5個交叉學科,強化對科技前沿和關鍵領域的學科支撐,旨在更好地滿足各行各業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求。

(四)打造“綜合性—增值性—一體化”研究生教育生態環境

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既是靜態的狀態結果,也是動態的發展過程,存在著量化和質性相結合的科學、多元、增值性的評價標準。研究生教育評價的科學性對研究生培養目標的實現及高質量發展具有導向功能。2020年中共中央、國務院頒布的《深化新時代教育評價改革總體方案》指出,教育評價應“堅持科學有效,改進結果評價,強化過程評價,探索增值評價,健全綜合評價”。這為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的發展評價提供了標準參考和方向性指導。

創新評價體系主要體現在確立綜合性、增值性、一體化評價體系。要建立重貢獻的應用性評價理念,堅持高質量發展,不再沿用傳統的只關注量化的評價維度,而是從手段和目的入手,聚焦教育發展理念和范式的轉變,遵循“優中選優”的原則,堅持分類評價,選出潛在的拔尖創新型人才。在評價主體上主張多元化的評價主體,打破傳統模式,將社會公眾從共同利益的視角引入到評價主體中,以此凸顯公共性。同時,采用增值性的教育評價方法。研究生教育的評價應遵循教育機會平等的原則,堅持以人才培養質量提升為核心,關注學生的“發展程度”“進步程度”,將過程質量和結果質量相結合,關注學生學業成就的“凈增值”。增值性評價是集短期效果與長遠效益于一體的綜合性評價。在評價技術方面,應更注重數字化、智能化。充分運用大數據,不斷推動評價改革。此外,在研究生教育評價體系中還應聚焦數字化治理,以為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發展“固本”。在數字時代,數據驅動研究生教育是大勢所趨。

(五)制定研究生教育治理現代化的因應之策

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國研究生教育應以高質量發展、內涵式發展為主線,基于信息化、數字化技術構建科學系統完善的研究生教育治理體系。而制定兼具靈活性與進步性的研究生教育政策,則可以確保研究生教育穩定、長遠發展。同時,應立足研究生教育實踐,制定“適合型”政策,并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目標,拓寬、深挖研究生教育政策發展空間,提升政策的長效性。此外,還應制定從學術學位研究生教育為主向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轉變的政策,注重制度革新,從全過程管理政策轉向全主體治理。

中國式現代化的人才需求對研究生教育提出了新要求。推動研究生教育理念更新、實踐理路創新兩個維度的落實,因應數字化時代要求,不斷完善研究生教育現代治理體系,回應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能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智力保障。

猜你喜歡
研究生高質量現代化
堅持以高質量發展統攬全局
邊疆治理現代化
高質量項目 高質量發展
牢牢把握高質量發展這個根本要求
“三部曲”促數學復習課高質量互動
Hair Highway--Studio Swine 的現代化詮釋
國內某1 700 mm熱軋廠現代化改造
論研究生創新人才的培養
清退超時研究生是必要之舉
研究生“逃課”需標本兼治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