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探索:創新成果與當代啟示*

2024-04-13 06:48
深圳社會科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話語中華民族民族

李 偉

(湖北文理學院政法學院,湖北 襄陽 441053)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回顧黨的百年歷程,黨的民族工作取得的最大成就,就是走出一條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盵1](P243)百年成就使人振奮,百年經驗給人啟迪。中國共產黨自成立起便開啟民族理論探索之路,在民族工作領域下足“繡花”功夫,馳而不息地尋求理論依據和實踐指南,形成一整套系統科學的中國特色民族理論體系。歷史鏡像映照下的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圖景在民族工作的年輪中刻錄著理論演進的清晰脈絡。通過回溯不同時期黨的民族理論的內容與特點,總結理論向度、話語表述和國際視野層面的創新成果,力求把握民族理論的演進內涵與時代意蘊,為新時代推進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重要啟示。

一、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發展的百年歷程

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是一個在歷史經緯中動態演進和賡續前行的理論成果。中國特色民族理論,“在理論上解決了什么是民族、什么是民族問題的兩個基本問題?!盵2]以重大歷史事件為考察線索,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發展的百年歷程分為以下四個階段。

(一)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民族理論初步探索(1921—1949年)

黨的初建和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是黨的民族理論探索的起步階段。李大釗、瞿秋白、陳獨秀、蔡和森、毛澤東等積極引入和傳播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如翻譯馬列著作、撰文探討中國民族問題、學習和吸收其理論精髓。中共二大提出“用自由聯邦制,統一中國本部為真正民主共和國;蒙古、西藏、回疆三部實行自治”。[3](P62)這成為將國家構建與民族問題相結合的初步構想。黨的一些報刊也開始發表宣傳民族理論、研究民族問題方面的文章,其中蘊含的民族解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等理念是黨的民族理論探索的初步成果。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黨的民族理論得到初步實踐。1931年的《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憲法大綱》提到“不分種族(漢、滿、蒙、回、韃靼、苗、黎以及高麗、安南人等)宗教,在蘇維埃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皆為蘇維埃公民”。[4](P773)中國共產黨首次以憲法形式確立民族平等原則,明確了民族理論的基本原則。長征時期黨在與沿途各民族廣泛接觸與實地調查的基礎上,以頒發布告、演講、標語等形式宣傳民族理論與政策。例如紅軍途經苗、瑤、彝等聚居區時,提出民族平等主張,反對一切壓迫與剝削;到達甘肅的回民區域時頒布對回民的“三大禁條、四大注意”;進入藏區時頒發保護藏民利益的布告《告康藏西番民眾書》;在一些民族地區建立革命政權和人民武裝,促進民族理論與民族地區實際情況的緊密結合,將民族平等團結理念貫徹于各民族的民生關懷之中。這一時期“開啟了中國共產黨對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的初步探索,黨的各項民族理論由‘教條主義’逐漸走向‘實事求是’”[5]。

抗日戰爭時期,黨的民族理論創新包括:以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為綱領,在政策宣傳工作中把解決中日民族矛盾和國內民族問題相結合,在爭取少數民族共同抗日的實踐中增強理論自覺;創新發展民族團結理論,積極培養少數民族干部,建立廣泛的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成立少數民族工作委員會,為民族理論研究提供組織保證。1938年,毛澤東在六屆六中全會報告中提出“(各民族)有自己管理自己事務之權,與漢族聯合建立統一的國家”[4](P595),這是對馬克思主義運用的教條化傾向進行修正。之后建立的回民自治鄉和蒙民自治區成為民族區域自治思想的初步試驗。毛澤東在《中國革命和中國共產黨》中提出:“中國是一個由多數民族結合而成的擁有廣大人口的國家?!盵6](P622)這是首次對“中華民族”的起源、結構、關系等進行理論闡述,初步形成黨的中華民族觀念。之后在中共七大的《論聯合政府》中,毛澤東重申實現民族解放與民族平等的奮斗目標,這些都成為分析當時民族問題的理論基礎。

解放戰爭時期,黨的民族理論圍繞實現解放和平等團結的主題,為了推翻國民黨統治而團結一切革命力量,進一步重申中國境內各民族一律平等的原則,反對“兩種民族主義”的錯誤傾向?!逗推浇▏V領草案》指出:“在少數民族區域應承認各民族的平等地位及其自治權”。[4](P991)期間,山東、淮南、晉察冀等解放區相繼設立民族自治區。1947年,內蒙古自治政府建立,成為我國第一個省級民族自治區,這是民族理論探索的重要實踐成果。1949年9月,政治協商會議通過《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其中將民族平等作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基本原則、明確規定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的內容,為新中國成立后民族工作的重心轉向和內容設計提供依據。

這一階段,黨的民族理論發展主要確立了以民族平等、民族團結、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核心的理論框架。內容包括民族與民族問題的概念、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的原則、建立民族統一戰線等。中國共產黨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與中國實際相結合,不斷加深對民族問題的認識,將民族解放、民族平等、民族團結、中華民族等理念貫穿于革命全過程。黨在民族理論與政策方面走上了自主創新的道路,奠定了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的發展基礎。

(二)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期:民族理論曲折發展(1949—1978年 )

新中國成立初期,黨面臨著鞏固新政權等復雜形勢,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百廢待興。民族理論探索立足于民族發展規律和民族問題長期性的特點,其重心在于疏通民族關系,消除民族壓迫和民族歧視。毛澤東明確當前民族工作的兩項任務是“推行區域自治和訓練少數民族自己的干部”。[7](P37)1954年頒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從國家根本大法角度將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確立為國家的基本政治制度之一。為了摸清多民族國情的家底,國家在1952年和1956年先后兩次派出中央訪問團到少數民族聚集區開展民族大調查,同時檢查民族政策的執行情況,并在實地調查的基礎上完成民族識別工作。這一系列實踐成為新中國成立初期民族理論框架體系的重要依據,是民族事務處理的理論源頭。

黨從少數民族實際出發,將民族理論融入民族地區發展。周恩來在《關于我國民族政策的幾個問題》中提出“幫助民族地區實現繁榮發展和社會改革,尊重民族自治權和民族特點”。[8](P162)同時在民族地區慎重開展民主改革,使個別仍處在封建制、農奴制社會中的民族直接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在社會主義改造時期,國家對民族地區投入大量人力和物力援助,出臺發展少數民族經濟文化相關政策。

這一階段,黨的民族理論發展主要圍繞保障民族平等團結的制度設計。內容包括民族識別、民族區域自治實施、散雜居少數民族平等權利保障、民族關系疏通、少數民族經濟發展、民族干部培養等方面。整體來看,此階段的民族理論在學理層面確立了多民族國家中的民族平等、共同發展原則,為黨和國家制定和貫徹各項民族政策提供理論依據和堅實基礎。

(三)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時期:民族理論改革調整(1978—2012年 )

改革開放初期,黨深刻總結民族工作領域的經驗教訓,對民族理論的具體問題正本清源。1982年修訂的新憲法在序言中繼續明確民族平等原則,并對民族自治地區享有的權利等做出具體規定,為民族工作的撥亂反正提供重要的理論支撐和法律依據。此階段,鄧小平民族工作思想重在發展經濟,把發展作為觀察少數民族地區工作成敗的一項標準,“從時代、人民、民族要求的角度強調發展的重要性”[9](P357),并做出“中國沒有大的民族糾紛的基本判斷”[9](P362),先后實施加快民族地區發展的多項舉措,使民族工作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需求。

20世紀90年代初,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江澤民同志明確提出“民族、宗教無小事”的科學論斷,深化各民族團結互助和共同發展的主題,將維護祖國統一、反對分裂作為國家最高利益。加強民族團結與促進各民族共同發展,成為社會主義初級階段民族理論的指導思想。1992年,中央民族工作會議提出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形成民族工作領域的一系列理論成果。如“民族問題的基本概念、產生原因、影響評估、集中表現等”[10],為正確認識民族問題及破解路徑提供理論依據。

進入21世紀以來,我國民族地區的整體面貌煥然一新,實現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的可持續發展。胡錦濤同志提出“共同團結奮斗、共同繁榮發展”,成為科學發展觀在民族工作中的科學應用,揭示了新世紀民族問題解決的方法和目的之間的辯證統一關系,是民族理論和民族工作領域的重大突破。2005年的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將“和諧”納入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的特征表述,科學回答民族問題的相關概念及如何解決的重要理論問題,共同構成具有時代特征的民族理論體系。

這一階段,黨的民族理論以國家領導人對于民族問題的重要論斷為特點,主要圍繞各民族共同繁榮發展的核心問題,從各民族發展政策、發展路徑、發展觀念出發探討社會主義民族關系本質。通過西部大開發戰略、“興邊富民”行動等措施促進民族地區全面發展,重視國際環境對于國內民族問題的影響,堅決反對民族分裂主義活動,維護民族團結和祖國統一。

(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民族理論的深化發展(2012年至今)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在全面總結民族工作的成就和把握新形勢下民族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多次深入民族地區實地調研,團結全國各族人民開拓民族工作新局面。通過對新時代民族問題的本質內涵、特征表現、探索路徑等問題進行理論闡釋,深刻回答新時代中國民族發展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黨提出現階段民族工作形勢的“五個并存”論、民族團結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線、民族關系的守望相助理念、解決民族問題的物質和精神并重論、加強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等一系列新觀點和新表述,推動新時代民族理論的創新發展。黨在對統一多民族國情認知基礎上,以滿足各族人民的美好生活需要、共享社會主義發展成果和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出發點,通過一系列政策設計、制度安排和輿論引導,豐富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道路的理論內涵。例如切實維護少數民族群眾的文化權益,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創新性發展和創造性轉化;實施“一帶一路”“精準扶貧”發展戰略,加快民族地區的現代化建設;加強各民族交流交往交融,大力推進民族團結進步教育事業等。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要“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成為新時代民族理論的重大科學論斷。隨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寫入新修訂的《中國共產黨章程》。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會議從“十二個必須”的角度精辟闡釋習近平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重要思想的深刻內涵,提出“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推動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時代主題,為新時代做好民族工作提供了遵循的根本原則。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主線,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彰顯出新時代民族理論的鮮明導向。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成為新時代中華民族話語體系的核心概念以及中華民族相關研究的理論基礎,在研究層面推動著民族理論創新發展與成果產出,實現由各民族的主體性發展到各民族互促互補的主體間性發展,促成自強自信的牢固共同體,加速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進程。

這一階段,黨的民族理論發展的主要內容是形成了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這不僅是黨接力探索和集體智慧的結晶,而且是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成果。其特色內涵可以概括為“中國化的理論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踐特色、人民民主的制度特色和共有精神文化的文化特色”[11]。以人為本和全面發展的價值理念串聯于民族理論探索的發展脈絡,致力于實現中華民族大團結以及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指明前進方向,展現出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新時代解決民族問題中的強大生命力,為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理論依據和思想綱領。

二、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的創新成果

時代進步需要理論之光的照耀。黨的百年民族理論扎根于中國國情和民族實際,秉持實事求是精神和開拓創新思維。這是基于歷史與現實、經驗與創新、理論與實踐而不斷完善的過程,在理論向度、話語表述和國際視野層面取得了重大創新成果。

(一)理論向度:開創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中國化時代化的新境界

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與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一脈相承,并以中國化時代化為基本線索不斷創新前行。其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在本質論、認識論和方法論的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具有歷久彌新的現實指導價值。

第一,豐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本質論。馬克思在《論猶太人問題》中提出“任何一種解放都是把人的世界和人的關系還給人自己……無產階級對資產階級勝利的同時就是一切被壓迫民族獲得解放的信號?!盵12](P287-288)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從一開始就鮮明地將民族解放理念寫在自己的旗幟上,以消除民族不平等作為價值取向,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終極目標,這是對資產階級民族觀的完全超越。中國是一個歷史悠久的統一多民族國家,黨準確把握基本國情和民族問題的本質,在革命時期帶領各族人民實現民族解放與獨立。在建立新中國之后,黨又將目標升華為踐行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實現民族繁榮發展、構建和諧民族關系,尤其是在新時代將各族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作為使命擔當,找到真正體現中國民族本質的正確道路,為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創造條件,不斷拓展著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本質論的意義空間。

第二,豐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認識論。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演進實現了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和實踐邏輯的有機統一,推動著馬克思主義認識論的具體化和規律化,在民族理論認識論方面取得豐碩成果,如對“民族”“民族問題”“中華民族”等概念以及多民族國情認識的不斷深化;對民族工作重大意義更加明確、民族工作的目標取向不斷聚焦;對維護民族平等的根本立場更加堅定、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路徑更加清晰;對解決民族問題的任務艱巨性、長期性認識更加深刻等。這些成果不僅揭示了中國民族發展的基本規律,實現尊重差異和包容多樣的完美契合,而且增強對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關于民族問題論述的深刻理解,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關于民族理論的諸多論述,從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本質屬性的角度闡明了民族理論探索向縱深發展的必然性,體現出鮮明的理論創設與知識生產的思想軌跡,構成具有特定內涵的民族理論認知體系。

第三,豐富與發展馬克思主義民族理論的方法論??v覽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演進,其實踐方法推動民族理論的創新活力,民族理論沒有拘泥于馬克思主義經典文本,而是以每個階段的中心任務和時代背景為理論參考,不斷創新中國特色民族理論的方法論,尋求中國民族問題的最佳解法。有學者將新時代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的方法論概括為“歷史性方法論、實踐性方法論和總體性方法論”[13],除此之外還應重視政策法律因素。黨在革命時期的重心在于尋求民族解放與獨立,民族理論缺乏國家層面的合法性來源和政策性支撐;新中國成立使民族理論獲得強大的國家能力作為后盾,通過法律形式制定民族政策,使民族問題解決獲得理論支點,民族理論探索也成為合法性的政治實踐,如在民族識別工作中尊重民族意愿,不僅保障人民表達民族身份意愿的權利,而且在更大意義上確定各民族一律平等的政治地位,尤其是通過《憲法》《民族區域自治法》等法律規定,各族人民真正享有法律和事實上的平等。

(二)話語表述:對民族理論核心要義的表述不斷創新

民族理論需要鮮明的詞義表述和話語呈現,才能準確反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特質。圍繞民族理論核心要義的話語表述不斷創新并走向成熟,應在話語表述的動態調整中把握民族理論的話語邏輯。近年來黨的民族理論核心要義在話語轉向和話語風格方面呈現出如下特點。

第一,從強調“多元性”轉向更加注重“一體性”。事實上,馬克思主義經典理論闡釋過“大家庭”觀念,如恩格斯在贊揚英國工人擺脫民族偏見時講到:“你們并不僅僅是普通的英國人,不僅僅是一個孤立的民族的成員;你們是意識到自己的利益和全人類的利益相一致的人,是一個偉大的大家庭中的成員?!盵14](274)黨的民族理論演進始終堅持“多元一體”的理論框架,以充滿溫情的“大家庭”為主體敘事邏輯,在整體上實現了從凸顯各民族的獨特性到重視交往交流交融,再到強調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話語轉向。民族理論話語從強調“多元性”轉為更加注重“一體性”,通過一系列政治、經濟和文化實踐強化中華民族整體觀念,凸顯中華民族命運共同體的整體性和統一性,不斷增強各民族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和接納。民族理論話語轉向與拓展實質上代表的是各族人民的身份建構由單向的國家立場宣布與賦予走向雙向的個體自覺認同與互動的過程,尤其是隨著“中華民族”寫入憲法而成為全體中華兒女共知共鑒、共享共愛和口耳相承的共同身份。

第二,話語風格的時代化與大眾化。話語源于理論而又滋養理論。黨的民族理論話語風格呈現出形象生動、簡單易懂的表述特點,尤其是新時代民族理論話語更具時代化與大眾化特點。如在民族團結理論方面提出“眼睛論”“福禍論”“生命線論”,在中華民族共同體理論方面提出“大家庭論”“大花園論”“一家子論”“石榴籽論”等,論述更加生動和易于理解;再比如黨為增強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而闡釋的理論話語,如“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會結構和社區環境”“構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交得了知心朋友、做得了和睦鄰居、結得成美滿姻緣”等。這說明民族理論逐漸改變過去政策文件中抽象化和概念化的語言表達,不僅關注宏觀層面民族關系的整合,而且深入民眾微觀層面民族關系的協調,使民族理論話語更加生活化和“接地氣”,“實現各民族全方位嵌入成為各民族廣泛交往、全面交流與深度交融的必然選擇、必然要求和必由之路”[15]。這些喜聞樂見的民族理論話語風格更接近人民期盼,縮小了理論與民眾之間的距離,推動著民族理論的大眾化。

概言之,文風話風反映黨風。黨依據不同時期民族工作的實踐場域,推進民族理論的話語建構,這并非簡單地從學術概念生發的詞語創造、理論發明或學理闡釋。每一次民族理論話語創新的背后都是飽含著中國智慧和中國風格的理論成果產出,是黨面臨民族事務新情況時的深切反思和有力回應,是圍繞著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而不斷增強凝聚力與向心力的話語實踐。話語創新和新概念提出極大提升了民族理論的話語權,針對民族領域新問題的理論回應和話語闡釋更具解釋力,有助于將理論優勢和政策優勢轉化為話語優勢,體現出黨在民族理論話語建構中的自覺意識和創造智慧。

(三)國際視野:為世界民族問題的解決提供中國方案

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體系不僅強大了中國與團結了人民,也為世界民族問題的解決提供理論借鑒和實踐范例。應在與國外民族理論的客觀比較與總結提煉之中,深挖中國民族理論的內在價值和理念優勢,彰顯中國特色和中國氣派的理論自信,提升中國民族理論的對話能力和開放水平。

第一,以尊重差異包容多樣為理念的中國智慧。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體系包含著豐富的兼容并蓄、多元一體元素,吸收中國傳統文化的“大一統”“通天人合內外”“求同存異、和而不同”“天下一家”等思想精華,在內涵方面蘊含著平等價值、正義價值、秩序價值和人權價值。通過各族人民互學互鑒的胸懷和包容開放的態度來實現內心深層次的情感共鳴,以尊重差異存蓄文化張力,以包容多樣達成團結共贏,以博大共享的精神力量匯聚共同信念,能夠有效避免“文明的沖突”,超越狹隘的民族主義和地域觀念,打牢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情感紐帶與思想基礎,展現出黨開展民族工作的政治智慧和遠見卓識。這些充分體現出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體系的尊重差異與包容多樣特征。

第二,以民族區域自治制度為代表的中國制度。如何處理政治統一性與民族多樣性的關系是世界性議題,中國共產黨經過總結經驗和不斷修正,最終選擇民族區域自治的理論構架。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民族政策的源頭,在具體實踐中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政治協商制度共同發揮作用,堅持統一和自治相結合的原則在哲學意義上詮釋著普遍性與特殊性相協調的辯證理念。黨帶領各族人民團結奮斗的百年巨變充分彰顯出民族區域自治的制度優越性與理念先進性。

第三,以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為方向的中國模式。中華民族共同體是將狹隘的民族認同轉化為統一國家基礎上的民族認同之最佳方式,為世界多民族國家建構做出原創性貢獻。中國共產黨始終圍繞“多元”與“一體”的邏輯關系和建構層級進行理論探索,以統一多民族國情和中華民族多元一體格局為立論基礎,創新性提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概念,在工作實踐中以民族團結進步創建為平臺,創新文化共享與互助合作模式,深挖各民族的共同性和互補性因素。民族工作以和睦相處作為真誠交往的起點,以和衷共濟作為深入交流的過程,以和諧發展作為情感交融的升華,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增進休戚與共、命運相連的情感與道義。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在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基礎上,將目光向全球人類關懷延伸,提出旨在增進人類福祉和實現合作共贏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為構建新型國際關系和應對人類共同挑戰提出新思路新解法。

三、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的當代啟示

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演進積累了彌足珍貴的歷史經驗,淬煉了民族平等和民族團結的堅定理念。新時代民族工作面臨著新挑戰與新任務,更加迫切地需要民族理論的全面指導,深刻總結百年民族理論發展的歷史經驗,準確把握其價值意蘊和理論密鑰,為新時代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提供重要啟示。

(一)堅持中國共產黨的全面領導

民族理論的百年演進既是中國共產黨實現理論自信和實踐自覺相統一的理論探索史,也是中國共產黨在民族工作中不斷自我修復和自我革新的成長進化史。加強和完善黨的全面領導,是新時代民族理論發展的政治保障,也是做好黨的民族工作的根本政治保證。民族理論是政治性理論,必須從政治高度明確理論方向和政策尺度。中國共產黨作為民族理論體系的頂層設計者,深刻把握不同時期民族理論的時代特征和本質內涵,探尋解決民族問題的最優路徑,經過百年接力探索,實現了民族理論的路徑化與具象化,并將其貫穿于中華民族共同體建設的全領域與全過程,推動著新時代民族工作高質量發展。

在新時代民族理論發展中堅持黨的領導,就是要從全局戰略高度確保民族理論的政治方向,建立健全有利于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體制機制,充分利用黨的政治整合優勢達成多元主體的價值共識,以黨心聚民心,把黨的理論自覺有效轉化為解決民族問題的實踐動力,有效避免宏觀民族政策的邊際遞減效應,激活民族理論創新發展的時代基因。同時,民族理論創新發展依靠黨組織的政治凝聚力和社會號召力,以政策引導和法治規范的形式將民族理論的價值內涵轉化為行政主體的服務理念,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統籌協調作用,在處理民族事務中培育現代治理觀念。

(二)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

回顧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的演進歷程,可以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黨解決民族問題的歷史使命和理論內涵。每個階段都伴隨著對民族理論的認識深化與民族工作的實踐要求,而以人民為中心則是民族理論發展一以貫之的時代主題。中國共產黨繼承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思想精髓和理論原則,始終將“人民”鐫刻于民族理論探索的細枝末節,將憂民、愛民、為民的赤子情懷和莊嚴承諾融入初心與使命。在革命時期,通過土地革命和農村包圍城市策略來獲得人民群眾的廣泛擁護與信任;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不斷提升各族人民在社會發展與時代進步中的切身體驗;在新時代,以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來統合民族政策、社會公平與民眾訴求??傃灾?,以人民為中心始終是民族理論創新發展的核心理念。

人民既是理論的創造主體,也是理論的價值主體。各族人民的福祉利益是檢驗民族理論的最佳方式,能夠從微觀層面折射出民族理論的實踐效度。因此,要將以人民為中心的核心理念內嵌于民族理論創新發展中,合乎時代潮流、順應人民意愿,以理論共識強化情感共鳴與心理聯結,提煉各族人民的理論共識點。始終牢記依靠人民實現發展和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理論原點,在民族理論探索中畫出各族人民守望相助的最大同心圓。新時代民族理論的邏輯框架應致力于建設各族人民共同向往的美好社會,將民生改善熔鑄為民族理論發展的內源性動力,在廣泛的價值認同中創設各族人民共同向往、充滿溫情的共有精神家園。

(三)堅持實事求是與開拓創新的理論品質

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體系是理論演進和實踐變革之間彼此印證和相互推動的產物。其中最重要的理論品質就是實事求是和開拓創新。實事求是作為開拓創新的基礎前提,開拓創新則是實事求是的延伸拓展,二者辯證統一,缺一不可?!罢J清中國的國情,乃是認清一切革命問題的基本依據”[4](633),統一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是中國共產黨民族理論演進的價值準繩。黨在民族理論探索中始終秉持科學態度和革新精神,因時求新,因地制宜。通過深入民族地區的大量實地調研,在應對各階段民族工作面臨的新問題與新情況中培育共同體意識,不斷增強理論自信的底氣來源,積聚成共同守護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股肱之力,使各族人民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民族觀和歷史觀。

新時代召喚新理論。唯有變化才是永恒不變的時代主題。當今社會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應具備寬廣的國際視野、睿智的全球思維和深邃的世界眼光,在亂云飛渡的復雜局勢下保持戰略定力和理論自信,以永不懈怠的創新精神狀態迎接中國歷史上最好的發展時期?!懊褡謇碚搼τ趶摹笞儭健笾巍?,逐步適應國家治理現代化要求”[16],應積極響應全面深化改革的總要求,構筑起契合新時代語境的現代治理體系,以民族事務治理現代化提升民族理論效能。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同樣需要國家制度和民族理論的持續供給,將制度理念、組織架構和治理實踐歸置于民族理論的基本原則,系統闡釋新時代民族工作的最本質內涵,實現民族理論話語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不斷探尋民族理論話語的新時代解釋力。

(四)堅持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價值引領

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的演進契合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時代主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夢想在百年民族理論探索的歷史鏈條中也從未中斷。民族問題屬于社會總問題的一部分,而社會總問題又內含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眾多事項之中。因此解決民族問題便成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的重要環節?!皩崿F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中國共產黨百年奮斗的歷史主題,宏大的民族敘事為把握解決民族問題的正確道路提供了歷史契機”。[17]黨在民族理論的初期探索中便將實現民族解放與獨立作為使命,民族理論話語體系中充滿著“反帝”“抗日”等革命元素,中華民族復興的火苗也在革命斗爭中逐漸被點燃。新中國成立實現各族人民的當家做主,共同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確立了中華民族復興的正確航向。改革開放堅持經濟建設為中心,極大推動民族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各民族共同繁榮共同發展,闊步疾馳于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快車道。新時代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期,團結夢和發展夢成為民族工作兩件大事,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宏愿迎來前所未有的機遇。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期盼,絕不是“輕輕松松、敲鑼打鼓”就能實現的。在振臂歡呼之前更應加倍努力和保持理性,尤其要時刻關注國內外民族問題的基本態勢?!皥猿趾桶l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需要不斷在實踐和理論中探索、用發展著的理論指導發展著的實踐”。[18]中國共產黨百年民族理論體系應體現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統一多民族的基本國情,循著民族平等與民族團結的基本原則,從根本上保證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前進方向。新時代黨的民族理論宗旨不僅要帶領各族人民“強起來”,更要將他們“聚起來”,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筑中國夢,匯集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偉力,不斷提升中華民族共同體的凝聚力、包容性和時代性,最終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圖大略。

猜你喜歡
話語中華民族民族
我們的民族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現代美術批評及其話語表達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一個民族的水上行走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多元民族
求真務實 民族之光
話語新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