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視閾下高校思政課的美育滲透論析

2024-04-13 22:10諶章明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思政課美育中華

諶章明

(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 馬克思主義學院,北京 100015)

“人”的問題,貫穿教育始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9年主持召開的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座談會上強調,思想政治理論課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課程[1]?!叭藷o德不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以人為本、德行優先的文化。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縱橫五千年,從經史子集、詩詞曲賦,到武術醫藥、園林建筑、絲茶書畫,博大精深、內涵豐富、美不勝收。美育,亦即美感教育或審美教育,是一種旨在使教育對象獲得對美的感受能力、發現能力、認知能力、體驗能力、鑒賞能力和創造能力的教育,旨在使教育對象具備高尚美好的人生情趣、道德情操、品格素養和理想境界的教育,是一種借助自然美、社會美、人文美或藝術美的熏陶而實施的正確審美觀教育和美學素養教育,也是一種將美學目標和美學原則滲透于日常生活、學科教學和價值觀之中并最終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的教育。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特質與價值,讓中華文化之美綻放在高校思政課堂,有助于堅定“四個自信”,有助于增強思政課育人實效性,更是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要求。而高校思政課則是落實立德樹人的關鍵課程,因此,高校思政課是實施美育滲透的重要陣地,在高校思政課中融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內容,弘揚中華美育精神,以美育人,以美化人,以美培元,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課的應有之義。

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含中華人文精神,具有“形神兼備、情景交融的美學追求”,我們要“倡導中華美學精神,推動美學、美德、美文相結合”[2]。這意味著,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強化高校思政課的美育滲透,是對中央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全面加強和改進學校美育工作之要求的自然響應。這種自然響應的重要邏輯基礎在于,美是人天生具有的內在情感傾向和喜好,它能產生一種巨大的精神力量和情感力量,這種力量是無任何強制性的自由愉悅的情感追求和向往;而精神上的高度自由是以道德自由為基礎和前提。因此,美育與德育具有天然的相通性和自然的契合性。

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特質與價值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富含中華美學元素,具有多維度、多方面、多層次的美育特質與價值。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特質與價值,將其融入高校思政課,是高校思政課教學改革與創新的必經之路。中華傳統文化是以倫理教化為核心的文化體系,蘊含著豐富多樣的道德理念、倫理規范和人文精神,是數千年來我國人民對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之間關系等人類生活各個方面的思考和應對。博大精深、燦爛多彩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了綿遠悠長、深厚豐盛的精神滋養和美育資源。其中,“中和論”觀點精確地詮釋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美育與德育之間顯著的“中?!弊饔?。所謂“中和”,《禮記·中庸》的表述是:“喜怒哀樂之未發,謂之中;發而皆中節,謂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達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萬物育焉?!币馑季褪抢硐胄偷娜烁窦础熬印睉撛谇榫w上不走極端,講究和諧適度。這是天地萬物都應遵循的法度和規律。只有這樣才能達到天地各安其位,萬物生長發育。在我國著名學者曾繁仁看來,“中和論”是中國古代占據主導地位的美學與美育思想?!爸泻驼摗钡拿烙刭|主要包括:“保合大和”之自然生態之美、元亨利貞“四德”之吉祥安康之美、“中庸之道”之適度適中之美、“和而不同”之相反相成之美、“和實相生”的生命旺盛之美、人文化成之禮樂教化之美[3]278-282。故此,縱向來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積淀、發展于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長河中,蘊含著個人層面以儒家倫理為核心的修身之美,社會層面以仁愛和合為核心的和諧之美,國家層面以命運與共為核心的大同之美等豐厚的美育資源[4]。由此可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深厚的美育特質和獨特的美育價值。具體對于高校思政課的美育滲透與美育聯結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特質與價值主要體現為天人合一的整體生態之美、人際關系的和諧仁愛之美、處事態度的中庸適度之美、政治倫理的民本思想之美、義利關系的公義勝私欲之美等。

“天人合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一以貫之的哲學思想。它表達了中國古人對自然的敬畏和人與自然關系的正確認知,也反映了我國古代農業社會追求的自然生態之美。在蒼茫的宇宙中,蕓蕓眾生只是自然的一部分,包括人在內的所有生物與大自然的關系是相互交融、相互聯系的整體。天即自然與人的關系不是對立的,而是“天地交而萬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周易·泰卦·彖》),它體現了中國古人的一種生存智慧,是一種整體論的生態觀。這種整體論生態觀堅持“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保ā抖Y記·中庸》)的原則,取代了西方自工業革命以來在思想觀念中占統治地位的“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觀。從價值觀的角度來看,整體論生態觀實際上是調和了“人類中心主義”對人類絕對價值的堅持和“生態中心論”的生態觀對自然生態絕對價值的堅持,是一種客觀的、理性的、可持續發展的生態哲學觀念,符合現代社會人們對生態美的追求。隨著人類生存的家園地球生態環境的不斷惡化、地球資源的瀕臨枯竭、極端氣候的頻繁發生,這些事實表明“人類中心主義”的生態觀是不可持續的、過時的環境哲學觀。人類與大自然只能是和諧共生、有機統一的生態文明整體,它們之間是一種共生共存的關系,地球母親是人類生存的家園,人類只是地球生態系統中平等的成員之一。因此,我國以“天人合一”的哲學觀為基礎的整體論生態觀更具有前瞻性和可持續性,其美育特質與價值由此凸顯。

在人際關系和處事態度上,我國傳統文化追求和諧仁愛之美,提倡中庸適度,不走極端。費孝通曾指出:“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一大特征,是講平衡和諧,講人際關系,提倡天人合一??虒懺谏綎|孔廟大成殿上的‘中和位育’四個字,可以說代表了儒家文化的精髓,成為中國人代代相傳的基本價值取向?!保?]講究仁愛和諧和中庸之道是中華民族待人處事的核心原則和重要理念,也是我國人民團結和睦、友好相處的美好價值追求??鬃诱f:“仁遠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保?]107仁愛是中國人始終秉持和不曾遠離的思維方式?!爸杏怪疄榈乱?,其至矣乎!民鮮久矣?!保?]92這句話的意思是中庸之美由于是最高的道德標準,所以人們很難達到。但是它表達了我國古人善于從他人的角度思考和處理問題,采取適度合宜的方式,達到“執兩用中”的道德境界。但是中國人所講究的“和”并不是“同”,是“和而不同”?!渡袝に吹洹诽岢觥奥珊吐暋钡挠^點,認為多種元素的組合才能創作出美妙之音、濟世之音:“帝曰:夔!命汝典樂,教胄子。直而溫,寬而栗,剛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薄秶Z·鄭語》則提出“夫和實生物,同則不繼”的思想。無論是“樂之中和”,還是“和實生物”“中和位育”,都是中華傳統文化和諧之美的典型體現。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政治倫理上主張民本思想,認為“民為貴,社稷次之,君為輕”。在義利關系上,主張“天下為公”,強調公義勝私欲。中國傳統文化弘揚“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政治抱負;“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凜然正氣;“殺生成仁”“舍生取義”的獻身精神;“位卑未敢忘憂國”的報國情懷等,這些美育特質與價值都是提高思想素養、涵養個人品德、錘煉民族氣節的重要美育資源。尤其是傳統文化倡導“天下大同”的社會觀,彰顯了中華民族海納百川、命運與共的博大胸懷??鬃釉浾f過:“四海之內皆兄弟?!北彼嗡枷爰覐堓d在《正蒙》中指出:“民吾同胞,物吾與也?!敝袊裰鞲锩南闰寣O中山先生曾訓詞:“以建民國,以進大同?!碑敋v史的車輪邁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方案,這一方案既傳承了中國自古以來的“天下大同”思想,也是解決人類當前面臨的種種危機和挑戰的智慧指南。所謂“天下大同”,就是指天下所有人都平等、和諧地相處。當前人類處于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機遇與挑戰并存,威脅與風險日益增多,各國相互聯系,全球命運與共,人類命運共同體的提出無疑有利于建構一個平等協商、互利共贏、團結協作的世界秩序與國際關系。因此,“天下大同”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理念為我國增強國家文化軟實力、建構和平發展提供了源源不斷的思想力量,是高校思政課的重要美育資源。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特質豐富多樣、異彩紛呈,對于高校思政課而言極具重要而獨特的美育價值,因此,在高校思政課堂上進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滲透具有培根鑄魂和立德樹人的重要作用。

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背景下美育與德育的自然契合性

對于高校思政課而言,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資源具有強大的美育滲透優勢和廣闊的美育滲透空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本身不僅是美的文化,也是善的文化,代表著對美與善的追求和崇尚,是美與善的自在結合體,自然也是高校思政課開展美育和德育的珍貴資源。2020年,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美育工作的意見》指出,美是純潔道德、豐富精神的重要源泉[7]。美育是審美教育、情操教育、心靈教育,也是豐富想象力和培養創新意識的教育,能提升審美素養、陶冶情操,能溫潤心靈、激發創新創造活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8月30日給中央美術學院八位老教授的回信中所言,“做好美育工作,要堅持立德樹人,扎根時代生活,遵循美育特點,弘揚中華美育精神,讓祖國青年一代身心都健康成長?!保?]這意味著德育與美育具有天然的密切相關性與共生性,在高校思政課進行美與善的結合與滲透方面具有高度的自然契合性。

我國很早就有通過美育來進行德育的歷史傳統。中國傳統文化的宗旨之一就是塑造“君子”型“文質彬彬”的理想人格[6]87。在春秋戰國時期,儒家就用“禮、樂、御、射、書、數”等手段來培育社會人才,塑造完美的君子人格。塑造“君子”的首要方式就是借助于禮樂,也就是人們熟知的“禮樂教化”?!抖Y記·樂記》指出:“是故先王之制禮樂也,非以極口腹耳目之欲也,將以教民平好惡,而反人道之正也?!奔粗付Y樂教化的目的是回到深具人道特質的“仁義”之正途。所謂“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就是這個道理。荀子更是注意到以“禮、樂”為中心的藝術教育在受教育者的心中產生的深刻作用。在荀子看來,人的聲色之欲,與生俱來,只能“心止之也”。但對于心,只能用樂來感染,通過樂促使人的情感自然而然地發生變化,進而達到人們的思想道德面貌的改變,最終影響和實現整個民族性格與社會風氣的改變。因此,禮樂兼用,才能使社會安定,發揮“善民心,其感人深,其移風易俗”的作用,達到“樂行而志清,禮修而行成,耳目聰明,血氣和平,移風易俗,天下皆寧”[9]10。

中國美育學科的奠基人之一蔡元培曾經說過:“美育之目的,在陶冶活潑、敏銳之性靈,養成高尚純潔之人格?!保?0]195現代社會美育的主要目的不再局限于只培養專業藝術家,更要培養具有審美常識、審美思維、審美態度、審美素養的自由全面發展的人。這種經過美育培養的具有審美的人生態度的健全人格,是人類未來社會培養人才的主要目標。人類由原始社會開端,經歷各種社會形態過渡到社會主義社會,不同的社會形態有著不同的占據主導地位的世界觀和價值觀。隨著綠色革命的到來,在后工業的信息時代、生態文明時代,主導性的世界觀應該是審美的世界觀[3]95。這種審美的世界觀所包容的內涵十分廣泛,不僅僅關涉人與自然關系的友好和諧相處,更關乎正確處理與和諧協調人與人、人與自然、人與社會、人與自我關系的健康的、審美的價值取向、人生態度和生活方式,決定并影響著人們如何可能形成健康的、審美的人生觀和道德觀。在此意義上,康德認為,“美是道德的象征?!保?1]201

在更加深層的機理上,道德與美學均指向人性這個核心的命題,德育與美育一道指向人的解放或者人性的解放,追求自然稟賦、感性情緒與社會理性的和解,達到盡可能和諧。而高校思政課致力于在運用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理論、觀點和方法的基礎上,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對大學生進行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和法制觀教育。因此,德育功能是高校思政課的本質功能之一,德育價值是高校思政課的核心價值之一。這意味著作為德育之載體的高校思政課,在方式上與美育一樣作用于并內化于人的主觀世界和精神世界,在目標上與美育一樣旨在提升教育對象的心靈層次和精神境界,在效果上與美育一樣增進教育對象的人文素質和道德修養,在意義上與美育一樣助力教育對象追尋美好高尚的人生意義與人生價值。正如前蘇聯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所言:“沒有美育,就不可能有完整的教育?!币嗳缤鯂S所指,“美學上最終之目的,與倫理學上最終之目的合?!币虼?,沒有美育滲透的高校思政課,就不可能是完整而真正意義上的高校思政課。作為德育之載體的高校思政課與美育在方式、目標、效果和意義上的自然契合,決定了高校思政課在可能性與可行性方面都具備美育滲透的積極條件與充分基礎。故此,高校思政課的美育滲透,不僅對增強高校思政課的趣味性和吸引力都頗有裨益,也是踐行大美育觀的有效方式,更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以美育人和立德樹人之要求的必然途徑。

三、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高校思政課的美育滲透方式

2017年1月,中共中央辦公廳 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指出,要把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識教育、藝術體育教育、社會實踐教育各環節[2]。其中,把傳統文化全方位融入思想道德教育,就需要以馬克思主義理論為指導,充分利用我國優秀傳統文化絢麗多彩的美育特質和富涵倫理的美育價值,達致由美生情、由情生理、由理生德的效果。相關論者指出:“美育的獨特性在于,它是通過對人內在情感的直接感染,調動起人的各種心理能力并使之和諧運動,從而潛移默化地實現對人的塑造,以不斷的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保?2]358因此,在高校思政課中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美育滲透必然有助于大學生完善健全人格、堅定文化自信,凝聚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磅礴力量,有助于大學生順利成長為堪當民族復興大任的時代新人。

習近平總書記在“3.18講話”中指出,中華民族幾千年來形成了博大精深的優秀傳統文化,中國共產黨帶領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過程中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為思政課建設提供了深厚力量。高校思政課廣泛而深入地涉及人生觀、理想信念、中國精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道德與法治等內容,這些內容都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美密切相關。高校思政課教師應該善于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為切入點,將其美育特質與價值通過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滲透高校思政課程教學與實踐活動中。以“思想道德與法治”課程為例,在講授“繼承優良傳統,弘揚中國精神”的相關內容時,教師可以從自然美、社會美和藝術美等多種途徑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特質與內涵融入其中。在講授“愛國主義的基本內涵”這一重要知識時,對于“愛祖國的大好河山”相關內容,既可以展示呈現祖國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色、秀麗壯美的山川河湖等的圖片素材或視頻素材,也可以展示我國傳世名作《千里江山圖》《富春山居圖》等久享盛譽的傳世名畫作品。如此通過多種方式,不僅讓大學生認識偉大祖國的錦繡河山,在視覺的愉悅沖擊中提高大學生的審美素養,培養大學生熱愛祖國的深厚情感;還可以滲透式地讓大學生深切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講求“天人合一”、注重整體生態美的寶貴思想,教師同時輔之闡發古代思想家的遠見卓識和聰明智慧,以更加堅定大學生的文化自信。在“崇尚精神是中華民族的優秀傳統”的相關內容中,教師則可以重點講述孔子的弟子顏回“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的人生故事,以此激勵當代大學生傳承中華民族“道德當身,故不以物惑”的價值取向和美好精神追求,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人生理想。在講授“堅持立足中國又面向世界”的課程內容時,教師需要使學生既懂得維護國家發展主體性,傳承愛國主義的優良傳統,又能了解世界大勢,認識我國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美好理念,符合全人類的共同利益和共同價值追求,是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天下大同”“協和萬邦”思想在當代的創新性運用和創造性發展。而在高校思政課實踐教學活動中,教師應根據實際情況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地著力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滲透活動。在開展活動時可以結合具體的專題教學內容采取多種形式,如對文化古跡遺址的實地考察、對博物展覽場館的參觀游覽、中華經典詩詞誦讀大賽,或者舉辦以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育滲透為主旨的書畫展覽、辯論賽、服飾表演、音樂舞蹈表演、傳統節日和民俗相關活動,或者請文化名家進校園開展中華美育精神講座等。這些靈活多樣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美育滲透方式,既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性,也充分體現學生的主體性,使大學生深度接受和深刻感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特質與美育價值,從而提升了高校思政課的中華美育精神滲透效果。

教學過程中,高校思政課教師在教學內容和學生思維方式的培養上都應該有機融入“兩個結合”的精神,使大學生在心理上更容易親近和接受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觀點和方法,起到培根鑄魂的育人作用。例如,在“領悟人生真諦,把握人生方向”的相關教學內容中,教師可以融入文天祥、岳飛、林則徐等我國古代體現高尚民族氣節之美的英雄人物事跡,生動講述他們舍生取義、精忠報國的人生觀和“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價值追求。這種人生觀和價值追求為中國共產黨人所繼承和發揚,他們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忠實繼承者、弘揚者和建設者”[2]。教師可由此引發到中國共產黨人的人生追求就是“服務人民,奉獻社會”,并飽含感情地講述“寧斷腸而不斷脊梁的陳樹湘”的故事,讓學生認識到在陳樹湘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共產黨人為革命獻身、視死如歸的人生觀,是積極的人生觀,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之氣節美在革命者身上的鮮明體現,并向學生明確指出,這種革命人生觀富含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崇高美,它會使人具有源源不斷、永不枯竭的動力,激勵人們為創造一個美好的世界而奮斗,從而使大學生自覺為這種人生觀和崇高美所吸引,發自內心地感動和追求,倍加珍惜革命先輩們用生命換來的幸福生活。在講述“遵守道德規范,錘煉道德品格”相關內容中的“堅持以為人民服務為核心”的知識時,教師則可有機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民本思想之美,引導大學生運用馬克思主義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方法,對兩種民本思想(作為目的的民本主義和作為必要手段的民本主義)進行辨析,從而使大學生更加有效地汲取中華傳統文化的美育資源精萃。

四、結語

以倫理教化為主要內容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體現了人在傳統文化中的核心地位,“人本主義始終被看作為中國文化的一大特色,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主要內容”[13]290。中華傳統文化的這種美育精神、特質與價值,與作為人學理論的馬克思主義,具有殊途同歸的重要意義。二者都致力于對人的本質的認識,主張人不僅具有自然的屬性,更具有社會的屬性。不同的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對于人倫關系的強調使人面臨束縛于各種層次明顯的社會規范體系和社會關系網絡的可能,而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和學說則致力于人類的解放,并以實現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為最終目的。這兩者之間的隔閡應該借由具有中介性的地位和作用的美育來消除和化解。美育作為“自由的藝術”,在客觀后果上會自然剔除中華傳統文化的不合時宜之處??傊?,“美育重在立德”,高校思政課是美育實施的主陣地之一;“以美儲善”,美育滲透是改進和加強高校思政課教學的重要方式。高校思政課教師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背景與維度下,充分利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廣泛美育資源,將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美育特質與美育價值細致滲透和深入融貫到高校思政課教學中,與時俱進地弘揚中華美育精神,既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的內在需要,也是大學生自由全面發展的必然方式,亦為落實高校思政課立德樹人之根本任務的應有之義。

猜你喜歡
思政課美育中華
讓美育引領幸福生活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美育史料·1902年劉焜與“美育”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