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中國情懷培養策略研究

2024-04-13 22:10張立坤黃天娥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漢語文化教師

張立坤 黃天娥

(河北經貿大學 外語部,河北 石家莊 050061)

一、 引言

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和全球性問題,2012年11月,黨的十八大明確提出倡導“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2013年9月和10月,習近平主席分別提出了建設“新絲綢之路經濟帶”和“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簡稱“一帶一路”)的合作倡議。以共建“一帶一路”為實踐平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這是從中國改革開放和長遠發展的角度提出的,符合中華民族始終秉持的“以和為貴、與人為善”的中國世界觀理念。

為了實現“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和平發展、和諧合作、互利共贏,必須堅持文化先行。只有通過不斷的文化交流和傳播,世界人民才能客觀地了解中國文化,“一帶一路”倡議才能贏得民心,實現良好發展。在對外文化傳播與交流方面,對外漢語教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目前,全球有3000多所大學教授漢語,各國有很多非正式漢語培訓機構。但是,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也有一些需要進一步改進的地方,比如在教學中片面強調語言結構體系的學習和掌握,卻忽視了與語言相關的中國文化的培養,導致學生只在字面意義上掌握漢語,卻無法真正深入準確地把握漢語的含義,且不能使用中文進行有效溝通。此外,中國的文化傳播一直處于被動狀態。關于中國威脅的論調層出不窮,中國的形象在國際舞臺上沒有真正展示出來,大多數外國人從未真正了解過中國文化。隨著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一些媒體肆無忌憚地污蔑中國,混淆視聽,誤導公眾,并試圖在西方民眾中激起對中國的仇恨。外國漢語學習者也不可避免地會受到不良媒體的影響,對中國持冷漠態度。這使得對外漢語教學前行的步履更加沉重。

文化是一個涵蓋廣泛的詞匯,對于“文化”這一概念的詮釋國內外有五百多種?!冬F代漢語詞典》對文化的定義是:“人類社會在長期歷史發展中,通過對自然界和社會生活的認識,形成的思想觀念、道德規范、宗教信仰、藝術風格、文學作品、科學技術、生產方式、生活習慣等綜合體系,反映了一個民族、一個階層或一個社會的精神面貌和社會面貌?!奔s瑟夫·奈提出了“軟實力”概念,他形象地概括了思想、文化、精神、情感、制度、話語權、國家形象等影響力的“柔軟”共性。文化是一個國家的軟實力,對增強一個國家的國際話語權、塑造正面國際形象具有重要作用。黨的十八大以后,習近平主席提出,“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關系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保?]對外漢語教師是中國文化的代表,肩負對外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教師應該有意識地將優秀的中國文化元素融入對外漢語教學,運用適當的文化語言教學模式,促進學生對漢語的真正理解,提高學生的漢語表達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恰當地講好中國故事,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中國文化,培養他們的中國情懷,讓他們成為中國文化的體驗者和傳播者,讓世界更客觀地了解中國。

二、中國文化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的作用

國外研究者早在上個世紀就肯定了語言教學與文化認同的內在關系。美國語言學家薩皮爾(Sapir,1921)指出,語言背后有某種東西,沒有文化,語言就不可能存在[2]196。關于在國際漢語教學中培養中國情懷的主題,國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兩個方面:一是孔子學院漢語教學對中國文化傳播的影響。在《孔子學院:多重反應與互動》一文中,杜志祥(2014)指出,在全球啟動孔子學院可能有助于增進對中國語言和文化的理解。在《孔子學院和外國直接投資從中國流向非洲》一文中,Akhtaruzzaman,Berg和Lien(2017)認為,孔子學院確實是增強中國軟實力的有效工具。國外的研究也集中在中國文化傳播的主要問題上。在《權力的未來》一書中,約瑟夫(2011)指出,中國通過傳播其傳統文化來增強其軟實力,上海世博會、孔子學院、多邊外交對軟實力的提升很有幫助。在信息時代,政治是關于誰的故事更能贏得人心。中國一直注重弘揚中華文化的偉大和“中央王國”在歷史上的重要性,而忽略了當今公民社會、藝術等領域涌現的英雄。這反映了中國的“軟實力赤字”。這些研究肯定了對外漢語教學促進了中國軟實力發展,但也反映出中國對外文化傳播中存在需要完善之處。

國內研究分析了對外漢語教育中中國文化教學的不同方面。畢繼萬(1998)以中國文化背景知識為目標,運用有效方法幫助外國學生正確認識中國傳統文化與中國現代社會的關系,正確理解現代漢語傳播行為準則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基礎,思維模式和價值觀,不僅有助于國際學生正確認識中國,也有助于調動他們學習漢語的積極性[3]。陳慧芳(2009)也強調了文化認同在漢語教學中的重要性。他認為,文化認同的培養和文化傳播有利于外國青少年學習漢語[4]。

關于國際漢語教學中漢語情懷的培養,王艷(2020)認為,漢語教師不僅要注重文字、語法、口語等文本知識,還要將中國文化知識融入教學中。將中國文化知識融入到每堂課的教學中,文化交際可以幫助學生在文化背景的認知語境下學習漢語的表達,理解漢語的思維方式,更好地學習漢語、了解中國[5]。周燕飛(2020)認為,國際漢語教育是中國文化傳播的重要途徑,在中國對外漢語教育中,明確傳播對象、傳播內容、如何傳播、向誰傳播至關重要[6]。蔡寧、董寶利(2020)指出,國際漢語教材的作者更注重語文點的難點,而不是課文內容中的文化成分,由于缺乏相應的文化教學大綱,文化內容的選擇是隨機的、漫無目的的[7]。國內相關研究證實,中國文化元素的介入有利于學生深入了解漢語的結構和含義,有助于學生客觀地了解中國文化,但對外漢語課堂中的文化教學需要進一步的改進和完善。

三、對外漢語教學中中國情懷培養存在的問題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對外漢語教學離不開中國文化,外國漢語學習者接觸到的對外漢語教材中的漢字、詞、句子、段落和篇章都承載著中國文化,如果他們能夠熟練掌握這些漢語知識及其所承載的中國文化,他們就能在理解的基礎上把所學的漢語應用到實際交流中去。只有理解了中國文化,他們才有可能認同中國文化,培養中國情懷。

中國文化的培養在漢語教學中非常重要。但令人擔憂的是,學生們經過長時間的漢語學習,雖然掌握了一些漢語的聽、說、讀、寫、譯等基本語言技能,但涉及的中國文化,他們卻知之甚少。在批改國際漢語師范專業大四學生第一學期的一篇題為《我與孔子學院》的作文時,筆者驚訝地發現,大多數學生對孔子竟一無所知??鬃酉窦捌渌枷塍鹧员谎b裱在精致的相框里并懸掛在孔子學院最顯眼的位置,學生們進出孔院三年多竟對孔子如此陌生,這值得對外漢語教育者們深度思考。學生們中國文化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對外漢語課堂中國文化教學不足。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有些漢語教師認識不到中國文化在漢語教學中的作用,他們只講解漢語詞匯、語法等基本漢語知識,很少在課堂上提及中國文化。一些漢語教師缺乏中國文化知識,無法探索漢語符號背后的深厚文化知識。有些中文老師受“西化”思想的影響,缺乏對中國文化的自信,不愿意在課堂上提及中國文化。此外,中國文化資料和教學方法選擇不當,使學生對中國文化失去興趣。更糟糕的是,西方媒體對中國的污名化導致了學生對中國文化的誤解?;谏鲜鲈?,一些外國學生只能理解一些漢語詞匯,無法從深厚的中國文化中吸取有益的文化元素,更不能夠深刻理解中國文化。

四、國際漢語教學中中國情懷培養策略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們所教授的學生來自于不同的國家,講著不同的語言,信仰不同的宗教,遵循著不同的風俗習慣。他們對中國的歷史知之甚少,也很少了解中國目前的發展狀況。面對一個多元文化的教學情境,教師要在課前了解同學們的文化背景,對中外文化差異和學生的跨文化交際問題有一個清晰的認識,以避免在課堂上產生不必要的文化沖突。通過交流,讓學生自覺地理解并融入中國文化。

(一)中國文化教學要兼顧傳統文化和現代文化

中國文化和國際漢語教學密不可分。在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漢語課的文化教學和課后的文化活動,讓學生通過視頻、電影、圖片等多種方式了解中國文化,讓學生不僅能夠看到中國優秀的有代表性的傳統文化,如長城、京劇、中醫、傳統飲食等,也能看到當代中國在各個領域取得的成就和進步,如航天技術、高鐵、5G、新能源汽車等。教師通過生動的講解,向同學們展示一個有著悠久歷史并煥發著勃勃生機的現代中國。隨著對外漢語中國文化教學的不斷推進,加深同學們對中國和中國文化的全面了解。

(二)中國文化教學要根據學生需求選擇教學內容

在實際的對外漢語教學中,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水平、課程安排、班級組成等各種因素,選擇適合學生的中國文化內容,將中國文化融入漢語課堂。由于學生性格不同,他們對傳統文化的需求也不同。教師要充分考慮學生的不同需求,例如,對于安靜的學生,教師可以教他們書法、繪畫、剪紙等;對于活潑好動的學生,教師可以教他們太極拳、中國武術、舞龍等。教師應設計多種文化體驗課程,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需求。只有提前了解外國漢語學習者的需求,才能精選各種傳統文化課程,為他們提供更多的選擇,幫助他們通過對中國文化的接受和認可,達到語言學習的自覺性。

(三)中國文化教學考慮文化的層次性

對外漢語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漢語水平和理解能力選擇難度相宜的中國文化內容。比如在漢語教學的初級階段,表層的中國文化現象是文化課的首選,如中國人的衣食住行、建筑、音樂、藝術等;在中級漢語文化教學中,建議教師選擇中國英雄、中國禮儀、中國風俗節慶作為教學素材;在高級階段,應該深入教授中國文化,如中國的哲學觀點、價值觀、人生觀等。需要培養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在給初級階段的學生講解表層文化的時候,教師除了重點講解文化現象的字面含義,幫助學生理解字、詞、句子和篇章外,還要解釋文化現象背后的深層文化,即導致這種文化現象的價值觀和哲學思想[8]。如在講解問候語“吃了嗎”時,教師要帶領學生探討中國人為什么見面時問有沒有吃飯,其原因是中國是人口大國,溫飽問題是生活中的頭等大事,即“民以食為天”,所以為了表示對對方的關心,見面時要問吃了沒有,逐漸地,“吃了嗎”變成一句問候語。在講解文化現象時,教師要針對學生的水平把握文化講解的重點。

對于漢語初級水平的學生,表層文化的講解要注重語言結構講解,如講解姑父和姨夫時,教師要注重字音、字形、含義的差異,“姑父”是父親的姐妹“姑姑”的丈夫,“姨夫”是母親的姐妹“姨姨”的丈夫。都是丈夫,但“父”和“夫”的表述卻差別很大。教師要提及親戚之間里外親疏之別,以此來幫助學生對這兩個詞的理解、記憶和應用。但在給中高級的學生講解這兩個稱呼時,教師要有意識地講解“姑父”和“姨夫”差異的背后是中國人的男尊女卑思想,男方家的親戚要比女方的親戚更尊貴。另外,這兩個字的不同代表著關系的“遠近”,姑姑跟自己同姓,是自家人,屬于“宗親”,姨姨不同姓,是外人,屬于“外親”[9]。同理,教師可以聯系相關的稱謂,比如妻子兄弟的孩子稱作外侄、外侄女,丈夫兄弟的孩子成為內侄、內侄女。這種不同的稱呼也體現了男尊女卑的內外親疏的價值觀??傊?,表層文化的講解是為了解釋深層文化,只有經過教師科學的解釋,才能把看似零散的表層文化有機地聯系起來,學生才能夠做到舉一反三,透過表層文化現象認識其背后的深層文化,通過深層文化知識理解并能解釋諸多的表層文化現象。

(四)中國文化教學要注意教學方法的靈活性

教師要根據不同的學生選擇合適的中國文化教學方法。對于年齡較小的班級同學,教師可以把中國文化融入到字、詞、句子以及篇章等語言結構中。如講解國家的“國”字時,教師可以在字源網中搜索到國字寫法的由來,“國”從“或”轉化而來?!盎颉弊譃闀庾?,表示人拿著武器“戈”守護土地(“口”表示的是宮殿或者社),大意為“執干戈以衛社稷”,這就是或的本義。后來經過文字簡化,成為現在的“國”字[10]。在講解漢字時,通過探尋漢字在發展變化過程中的文化故事,一筆一劃的生字變得鮮活起來,每個方塊字都承載著一個故事,這樣的漢字學習變得生動有趣。這樣的漢字探源法有助于學生理解字形字義,也能幫助他們體會有關漢字的中國歷史風土人情。

此外,教師還可以采用體驗式教學,利用各種資源營造中國文化氛圍,舉辦文化活動,讓學生體驗中國文化。例如,在給較高年級的同學講解中國春節時,可以讓學生搜集有關春節的習俗,然后讓他們在課上講解,教師做補充說明,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布置春節場景,讓學生體驗剪窗花、貼對聯、包餃子、拜年等各個環節,讓學生們在體驗中感受節日的氣氛和意義,感受中國人與人之間的相處之道。如晚輩給長輩行禮拜年表示尊敬與孝道;長輩給孩子們紅包表示慈愛與關心。學生們在活動體驗中感受文化現象中蘊含的中國人的情感和價值觀。體驗學習不僅有助于學生增長中國文化知識并提高漢語表達能力,更有助于他們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接受,從而進一步激發他們學習中國語言和文化的動力??傊?,教師可以利用圖片、物體、影視節目等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更真實的語言素材和情境,運用中外融合的概念、范疇和表達方式,把我們想講的和學生們想聽的結合起來,讓學生在放松、有趣的教學氛圍中通過親身體驗感受并接受中國文化,培養中國情感。

(五)在中國文化教學中教師要有跨文化意識

在漢語教學中,漢語教師要通過跨文化教學培養學生的跨文化能力。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注意文化差異,這有利于學生真正了解中國文化的本質特征??缥幕容^可以使學生跳出自己固有的文化框架進行思考,以新的視角了解自己的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差異,有利于培養學生對不同文化的開放包容態度。如在給學生講解中國的十二生肖文化時,可以讓學生們比較當地的生肖文化或者星座文化,印度、尼泊爾、韓國、緬甸、埃及、希臘等國都有生肖文化,但代表生肖的動物略有不同,歐洲多數國家多以天文學上的星宿為生肖。通過比較學習,讓學生認識到中國和其國家的文化存在共同之處——都有生肖文化,但也存在不同,這是由于地理位置、歷史傳統以及生活習慣造成的,以此幫助學生們形成正確的文化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傊?,對外漢語教師要在原有文化教材的基礎上,根據任教國學生的實際情況,揀選最佳的文化教材,以中國人的生活方式為主要內容,以價值觀和行為模式為基本線索,通過講解、比較等教學方法,幫助學生理解并接受中國文化,培養其中國情懷。

另外,對外漢語教師的文化素質不容忽視。教師不僅要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還要有廣泛的現代中國文化知識,這樣才能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中國文化素材,講好中國故事。教師只有了解了工作場所的風土人情,才能迅速融入當地人的生活,以當地人理解的方式講解漢語及其文化,更有利于學生對中國文化的理解和接受。教師應具有跨文化交際意識,尊重、理解并包容不同于中國文化的外來文化,這樣才能在漢語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跨文化意識,幫助學生客觀地了解并認同中國文化。

五、結語

由于國際經濟、科技發展的不平衡,世界各國面臨著各種問題和矛盾,三年疫情使得本已脆弱的國際關系雪上加霜,國際形勢日趨復雜。為了避免國際沖突進一步升溫,世界各國應該把文化交流提上日程。語言是文化的載體,世界各國通過文化傳播與交流,促進相互認同,實現語言交流生態環境的和諧共生。對外漢語教師承擔著傳播中國文化的重任,只有把中國文化融合到語言教學中去,才能幫助學生在理解的基礎上掌握漢語語言結構,提高其漢語表達能力和應用能力。

據不完全統計,目前全世界正在學習漢語的人超過2500萬,累計學習使用中文人數接近2億人。2021年起中文正式成為聯合國世界旅游組織官方語言。對外漢語教學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績。但漢語教學中依然存在中國文化教學不足的情況。結果是有些國外漢語學習者只學會了一些字、詞、句子的字面含義,對其背后的文化知識卻知之甚少,他們對漢語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這給他們實際的漢語交流帶來了障礙。

對外漢語教師要有意識地把中國文化巧妙地融合到對外漢語教學課堂中,給漢字、詞、句子賦予鮮活的生命與意義,幫助學生理解漢語背后的中國文化,接受并認同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化教學中,教師要注意以下幾點:首先,要注意中國文化內容選材的全面性,在教學中既要讓同學們領路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又要讓同學們體驗中國現代文化的先進性。其次,中國文化教學要注意文化的層次性,教師在漢語教學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所側重。再次,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選擇合適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以滿足學生的不同需求。最后,教師的跨文化意識在中國文化教學中也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師要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文化觀和跨文化意識,幫助他們客觀、公正地看待中國文化、接受中國文化,培養他們的中國情懷??傊?,只有讓學生們在漢語學習中學習、體驗中國文化,才能促進他們進一步理解并接受中國文化,培養中國情懷,通過相互認同,實現“民心相通”。

猜你喜歡
漢語文化教師
學漢語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最美教師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教師如何說課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誰遠誰近?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