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
——長豐縣“數字草莓”的經驗觀察

2024-04-13 22:10項松林張志鵬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長豐縣草莓數字

項松林 張志鵬 楊 彪

(安徽建筑大學 公共管理學院,安徽 合肥 230022)

一、問題的提出

鄉村產業振興是堅持和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總方針的重要實踐體現,對于我國鄉村經濟發展、鄉村產業改革、激發農業活力和帶動就業增收都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鄉村產業是鄉村振興的基礎和根基,只有產業興旺鄉村振興才能有堅實的發展動力。當前,我國鄉村產業經濟正處于關鍵轉型階段,新時代鄉村振興工作迎來新機遇、新局面,同時伴隨著新挑戰、新現實。此外,以數字要素為代表的新一輪數字科技,正逐步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一種全新的發展理念和實踐路徑。在此背景下,如何借助數字技術充分激發數據要素對鄉村產業振興的賦能作用,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數字動能,推動鄉村產業數字化改革和數字體系建設,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數智化發展,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發展的重點和關鍵。

隨著數字技術賦能井噴式發展以來,學界對數字技術賦能進行了諸多廣泛研究,就數字技術研究主題來看,數字技術賦能主要集中在課堂教育[1][2]、城市建設[3][4]、公共服務[5][6]、鄉村治理[7]以及政府治理與建設[8][9]。當前,國內諸多研究轉向主要集中在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這也是目前我國鄉村產業發展振興戰略的重要探索模式?;谌ヱ詈闲?、去中介化的內在特性,數字技術可以充分釋放產業要素價值,暢通產業結構的數字傳遞渠道,在生產方式[10]、產業結構升級[11]與產業融合[12]等方面產生積極效應??偟膩砜?,國內學者對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研究主要集中在三個方面:一是數字技術賦能與鄉村振興關系的研究。從目前學界研究來看,廣泛認為二者是遞進互補的關系,且數字技術能“多方面、多形式、多途徑”“高質量、高效率、高精度”助力鄉村振興。張旺、白永秀認為,數字經濟與鄉村振興在內、外環境下存在交叉耦合,而鄉村振興又是數字經濟反哺的主要對象[13]。楊江華、劉亞輝認為,數字技術能有效激活鄉村產業,促進鄉村一二三產業融合[14]。二是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作用機制的研究。數字技術賦能可以為鄉村振興多方面注入新動能:綠色生態方面,數字技術能助力鄉村生態宜居[15];文化建設方面,數字技術能推動鄉村文明建設[16];鄉村治理方面,數字技術能提升鄉村治理能力[17];村民生活方面,數字技術能促進鄉村生活富裕[18];鄉村產業方面,數字技術能帶動鄉村產業振興[19]。三是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的困境與對策研究。數字技術正以“蒲公英效應”賦能鄉村振興,然而,在具體實踐過程中仍存在數字人才短缺[12]、數字基礎設施不完備[18]、數字機制不健全[20]等諸多困境,制約著數字技術賦能鄉村振興實踐路徑。針對以上情形,學者們相繼從基礎設施[21]、人才培養[22]、制度保障[23]、平臺應用[24]、產業創新[25]等方面探討分析了推進路徑,以此突破數字技術下沉壁壘實現賦能作用。

綜觀前述,學界認為數字技術賦能是鄉村振興的重要且不可或缺的動力支撐,但現有研究側重點圍繞鄉村振興的較多,對于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的研究較少,且更多的是停留在理論研究方面,尤其是對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可行性與效益性有待深入探討,缺乏從經驗典范角度出發推廣和復制研究,難以完全展現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客觀優勢和借鑒意義。鑒于此,本文以數字技術賦能為域論,鄉村產業振興為著力點,立足于長豐縣“數字草莓”,在田野調查的基礎之上,集中探討長豐縣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三重動力與效能經驗,分析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存在的困境,并提出與之對應的優化策略,以充分擠出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溢出效應。

二、三重動力: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情景分析

鄉村振興是我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重大歷史任務與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通過向下延伸發展的方式推動鄉村產業振興的創新實踐,走出“鄉村衰落”與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要戰略布局。具體而言,頂層設計是地方社區鄉村產業振興的總情境,在總情境下,鄉村產業振興過程中的現實動力、政策動力、技術動力則是塑造地方社區實踐邏輯的現實命題、現實支撐與現實面向。

(一)現實動力

從鄉村產業振興的現實命題來看,根源于兩種現實驅動力:一是外生驅動力,即基于鄉村產業振興的目標和任務。鄉村振興是一個覆蓋面廣的系統性工作,產業興旺是關鍵。當前,鄉村產業門類單一、產業鏈短小、產業體系不完備、產業結構不合理,致使鄉村產業要素活力不足,鄉村產業質量效應不高,無法形成集群鄉村產業鏈,激發鄉村產業動能,集聚鄉村產業資源要素。與此不同,數字技術的引入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了契機,注入了新動能,加速農業農村現代化總目標的實現,跳出“鄉村衰落”圈。二是內生驅動力,即基于鄉村產業振興主體的現實需要?!叭r”問題的核心突出問題是農民問題,當前,農民就業面狹窄,收入低、增收難,城鄉收入差距明顯,工農發展失調等問題與現實個體多元利益社會需求之間相矛盾,人民對美好鄉村生活的向往對鄉村產業振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故此,亟須“數字化、數智化、信息化”的鄉村產業來拓展農民增收渠道,持續增強鄉村產業內生動力。

(二)政策動力

進入新時代以來,黨和政府陸續為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謀篇布局,關于數字鄉村產業振興的頂層設計也逐漸清晰明朗。從政策動力的現實支撐來看,主要為兩個側面。一是關于鄉村產業振興的文件及措施。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并將其寫入黨章,使鄉村產業振興進入國家戰略建設層面,成為鄉村產業改革的重要藍圖和創新方向。2020年,農業農村部印發了《全國鄉村產業發展規劃(2020-2025年)》,首次對鄉村產業發展作出全面規劃。2022年,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提出農業農村優先發展[26]。二是關于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文件及措施。2018年,《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的出臺,明確強調了實施數字振興戰略。2020年,農業農村部聯合中央網信辦出臺《數字農業農村發展規劃(2019-2025年)》,指出提升數字化生產力,搶占數字農業農村制高點。2021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推動數字技術與農業生產的深度融合。由此可見,頂層設計的推動是鄉村產業振興創新路徑的重要因素和現實支撐。

(三)技術動力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了智慧農業和數字化場景與大數據應用,進一步強化了數實融合在促進鄉村振興中的作用。這表明以數字技術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和鄉村經濟發展成為目前我國鄉村振興的主要趨勢和現實面向。數字技術既包括能收集、承載、傳遞及處理信息的總和,又可延伸至用于鄉村產業的各個領域,實現包容性的開放發展與創新的方法與工具。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的融合,能有效改變傳統鄉村產業發展與運行的方式,推動鄉村產業振興和現代化鄉村產業建設,擠出數字技術對鄉村產業振興的溢出效應、賦能效應、配置效應。第一,數字技術的溢出效應。數字技術的融入使鄉村產業在實際運營中能更具操作性與便捷性,依托數字技術有效實現鄉村產業現狀多維度展示與分析處理,極大降低數字信息通信的零邊際成本,助力鄉村產業現代化建設。第二,數字技術的賦能效應。數字技術的引入能最大程度促進要素資源流動,調整與優化鄉村產業結構,形成產業集聚和規模效應,為鄉村產業韌性注入新動力。第三,數字技術的配置效應。數字技術的應用能有效實現鄉村產業全生命周期的精細化管理,提高鄉村產業鏈的全環節聯結效率,為鄉村產業決策提高數字信息支撐,提升鄉村產業轉化率和附加值,拉動就業機會,催生個體增收渠道。

三、技術賦能:長豐縣“數字草莓”的經驗考察

(一)田野點情況簡介

長豐縣以草莓而聞名,被譽為“草莓之都”,也是長豐縣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支柱,先后榮獲國家地理標志商標、全國名特優新產品,入選全國農業產業鏈典型縣,也是我國草莓的核心主產區,草莓種植面積達21萬畝,年均產量達35萬噸,全產業鏈總價值達110多億元,從業農戶8萬多戶,相關從業人員約17.5萬人,全縣農民收入約一半源于草莓產業。2021年,國家多部門聯合印發了《關于公布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地區名單的通知》,長豐縣成為安徽省四個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縣之一[27]。此后,長豐縣陸續落地落實現代農業發展政策,在開展數字鄉村產業建設中,草莓數字產業化成為與長豐縣鄉村產業振興“同規劃、同建設、同部署”的重點項目,統籌推進,不斷推動數字技術與鄉村產業實際有效結合,探尋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有效途徑,探索“摸得著、可復制、能借鑒”的鄉村數字產業應用場景。

(二)數字技術賦能長豐草莓的實踐探索

數字技術賦能可以拆分為“數字技術”與“賦能”兩個概念理解?!皵底旨夹g”聚焦以“開放化、共享化、數字化、網格化”為特點的新興數字通信技術,以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為途徑?!百x能”并不是單純地賦予主體能力,更多的是強調依托外力來充分激發主體自身效能,為其提供一種全新方式與手段,以此達到主體既定目標的可能性。長豐縣“數字草莓”產業的開展,是在數字技術的有效助力下,依托數字平臺為核心、多方共促實現智慧化運營。這一舉措,不僅創新了鄉村產業的實踐形式,提供了現代農業發展新模式,更是為鄉村產業振興注入了內在動力,為其今后的創新發展和鄉村產業建設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借鑒。

1.一核多元:技術賦能的主體“共建”

“數字草莓”發展初期,長豐縣始終堅持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價值引領,使其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參與者和引導者,積極發展“數字+黨建”模式,將基層黨組織建設與鄉村產業振興相融合,積極調動廣大黨員率先參與“數字草莓”鄉村產業振興的動力。努力建成“支部+產業+項目”的機制,把基層黨支部幫扶建立在草莓產業鏈上。圍繞“數字草莓”產業,開展“基層黨指導員+黨支部書記+黨員志愿者”一核多元的模式,并成立草莓協會黨支部、草莓合作社黨支部,發揮黨支部上下聯動服務作用,高精準、高效率、高質量解決“數字草莓”產業發展過程中的難題和瓶頸。此外,以草莓產業為依托,建立了一系列關聯產業,在黨建基礎上抓實抓嚴產業項目,助力鄉村產業振興。長豐縣的實踐表明,將數字技術嵌入以基層黨組織為核心,賦能多元主體下“一核多元”的“數字草莓”幫扶模式,既體現了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數字產業振興中的領導核心地位,同時也確保了多元主體的參與權。

2.動力激活:技術賦能的資源“共用”

為充分激活長豐草莓的產業活力,長豐縣以國家數字鄉村試點為契機,鄉村產業數字化為著力點,實施數字技術賦能草莓產業行動,構建了“資源數據化、管理精準化、監控網格化、生產數智化、服務遠程化、質量標準化”六化一體的數字化鄉村產業建設體系,為草莓產業發展配備“助推器”,加速長豐草莓數字應用新模式??傮w來看,長豐草莓動力激活過程,主要形成了“三個一”的資源“共用”格局。

一是,一個中心。一個中心主要指“數字草莓”大數據中心。長豐縣依托數字技術賦能草莓產業鏈全過程數字化,融合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現代數字信息技術,建立“數字草莓+”多場景模式,借助巡檢機器人,實現草莓環境、生長、生產狀況數據整合,并匯聚到草莓產業大數據中心,實現農戶對草莓全過程的掌握,同時,按照安徽省農業大多數據綜合信息服務平臺建設數據規范要求,對數據資源進行整合、分析,為長豐縣草莓產業優化提供數字支撐和決策參考。

二是,一個平臺。一個平臺為草莓數智管理平臺。長豐縣通過數字平臺實現了草莓產業的全生命周期智能化管理。依托草莓數智管理平臺開發了草莓管理APP和慧植農當家APP,通過草莓管理APP與物聯網技術控制終端可以實現草莓種植按照預定管道上升下降,實現農事智能化與自動化,極大節省人力成本。通過與草莓種植園區各類傳感器對接,實現草莓的光照、溫度、濕度、土壤等參數可視化,并進行精準調控與自動化設置,實現定位補光、追肥、增濕與排濕,還可以通過遠程數字指令下達,實現巡回機器人自動采摘和運輸。此外,農戶可以通過慧植農當家APP平臺上傳草莓問題圖片,很快系統平臺就會作出對應判斷,預警可能出現的問題,并通過平臺定位相關專家進行處理,同時農戶借助平臺可以了解草莓產業市場信息動態與種植方法。

三是,一個系統。一個系統是指品牌品質管理系統。為進一步提高長豐縣草莓品質,打響草莓品牌,長豐縣對草莓進行了數字化標準栽培,建立了草莓標準化栽培模式數據系統,制定了“數字草莓”生產標準規范,結合運用數字算法和智能AI系統,自主獲取草莓全周期果狀與成熟度圖像,根據草莓表型圖像建立草莓標準化栽培模型。綜合利用傳感器、數字技術、物聯網、區塊鏈,建立完善產品系統、污染物快檢系統、低溫等離子保鮮與自動封裝系統,為草莓建立專屬“數字身份證”,實現消費者全方位了解產品品質品牌等信息,有效提升長豐草莓印象和美譽度。

3.信息互惠:技術賦能的價值“共享”

長豐縣“數字草莓”產業振興是多元主體共同參與的結果,其形成的數字信息成果也理應共享。價值“共享”,即在數字信息基礎上達成價值共享、信息互惠,在鄉村數字產業場域是指對數字產業價值及延伸價值通過數字信息等途徑實現多元展示和數字信息交換。長豐草莓距今已有百年歷史,為充分發揮“數字草莓”產業的帶動價值,衍生了“數字草莓文化”,實現草莓產業和草莓文化雙向數字融合與共建發展。在實踐中,長豐縣圖書館聯手知網共同打造了“草莓文化數據庫”,該數據庫依托長豐縣圖書館下設數字資源欄目中的遠程訪問系統,實現“數字草莓文化”資源共享,借助“草莓文化數據庫”可以獲取長豐縣草莓“歷史、動態、品種、加工、質量、技術、價值、經營”八大部分,每一部分都收錄著長豐縣相關學術研究文章,系統會定期自動整合,實現資源庫定期更新和推送,為長豐縣莓農、莓企提供了草莓產業專業指導和定題研究的數字信息價值,也有效實現了草莓的數字信息展示和作業動態捕捉。此外,積極探索以數字科技為核心,草莓文化創意為衍生,打造“草莓+科技、旅游、創意”為一體的數字化現代草莓產業體系,帶動了草莓數字交易、數字倉儲、數字消費等,極大地推動了長豐縣鄉村數字衍生產業振興。長豐縣的實踐充分表明了,技術推動產業,產業衍生文化,文化反哺產業,將以數字技術作為起搏器,數字文化為產業發展跳板,有效實現鄉村“生產、生意、生活”三生融合發展,同時助推長豐縣鄉村產業振興步入快車道。

四、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困境與策略

經過田野調查和資料分析發現,數字技術賦予了長豐縣“數字草莓”強大的轉型動力,但農民數字技術與保守意識的矛盾、數字技術與應用人才的矛盾、數字技術與基礎設施的矛盾,使得數字技術賦能長豐縣的效應并未充分展現。根據困境筆者嘗試提出對應的破解之道,提升數字素養,破除守舊意識;推動人才建設,激發內生動力;完善基礎設施,推動要素下沉,從而實現長豐縣“數字草莓”產業可持續發展和深入發揮數字技術賦能效用。

(一)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困境

1.數字技術與保守意識的矛盾

數字技術的應用日漸成為長豐縣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手段和途徑,但實際上,真正享受數字技術紅利的為少數群體,囿于家庭背景、教育、社會資本等要素限制,草莓產業所帶來的數字紅利存在地區分化,此外部分農民保守的鄉村意識和“土地情節”阻礙了部分地區數字技術在鄉村產業中的推廣與發展。一方面,由于農民個體的知識素養和科學水平較低,在數字技術的高要求、高標準、高精準的模式下,較低的文化素養難以適應數字技術的恰當應用,與實際存在較為明顯的差距。另一方面,小農經濟為基本特征的中國傳統經濟模式自古以來占據著主要位置,這種傳統的經濟模式衍生了守舊的思想觀念,當數字技術深入鄉村產業時,守舊的思想觀念很難對此作出行為模式的轉變,甚至于產生某種抗拒心理,難以提高數字化應用水平與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的主觀能動性與積極性,使得技術賦能的進程變得十分被動,阻礙數字鄉村產業振興的應用發展和產業規?;?。

2.數字技術與應用人才的矛盾

人才是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核心要素。從實踐來看,目前長豐縣“數字草莓”產業的專業人才發展仍有較大的缺口,囿于鄉村數字化產業尚處于初期階段,支撐鄉村產業振興的“懂技術、懂農業、懂經營”應用復合型人才極度缺乏。首先,與城市地區相比,鄉村在薪資待遇、發展環境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在吸納和留住人才方面存在劣勢。此外,鄉村擁有的數字化產業人才本就稀缺,由于缺乏數字人才的長效吸引與激勵機制,鄉村數字技術人才出現“數量少、引不來、留不住”的問題,甚至出現人才“虹吸效應”,致使部分鄉村技術人才外流。最后,鄉村數字人才結構不合理,技術人才、農業人才、經營人才比列失調,甚至于出現數字技術與產業“兩張皮”現象。同時,鄉村產業中農民數字技術水平普遍較低,單一的數字獲取能力和“領雁”人才的缺乏,抑制了數字技術賦能的推進和發展。

3.數字技術與基礎設施的矛盾

數字基礎設施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前提和起搏器,也是鄉村產業信息網絡和數字冷鏈等正常運轉的強力支撐。CNNIC發布的第50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2年6月,全國互聯網普及率達74.4%,農村地區互聯網普及率達58.8%[28],較之2021年僅提高1.2%。數字基礎設施雖然在不斷縮小,但目前仍存在較大的差異性,大大影響了數字技術在鄉村產業中的應用和推廣??偟膩砜?,首先,數字基礎設施受資金短缺及長期收益的高成本等因素影響,難以實現數字技術在農村地區落地。其次,鄉村數字基礎設施的承載能力和覆蓋深度有限,尚不能滿足交替更新的數字化設備和規?;瘧玫囊?。最后,農村地區數字基礎設施管理維護的水平較低,致使數字基礎設施整體折舊較快,鄉村數字基礎設置存量不足,導致要素無法下沉,抑制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

4.鄉村產業與數據共享機制的矛盾

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要拿出真數據,匯集大數據,聚成大平臺。隨著長豐縣“數字草莓”產業的穩步發展,數據來源更加廣泛,數據體量急速膨脹,但因其“信息孤島”“數字鴻溝”仍然存在,數據共享機制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互聯互通難、資源共享難,形不成貫通的“數據流”,嚴重制約了長豐縣鄉村產業振興進路。一方面,由于“數字草莓”產業各環節主體間的技術路線、接口標準、數據格式不一致,尚未形成統一的數據共享標準,致使信息質量參差不齊,直接制約了數據跨行業、跨區域的互聯互通,對數據的流通造成了困擾。另一方面,由于鄉村產業發展對資金、勞動力等的需求多是碎片化的,農村地區在數據收集、流動、處理與加工等方面存在種種制約,數據共享體系特別是線上線下的數據融合共享體系不健全,數據在鄉村振興中的應用存在重重困難。此外,學界、政府部門以及鄉村企業等分隔運轉,相關數據難以高效共享,面臨信息不對稱、數據量和有效性不足等問題,由此導致“信息孤島”困境。

(二)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策略

1.提升數字素養,破除守舊意識

農民是鄉村產業振興的重要主體,強化農民數字素養,調動其積極性是關鍵因素。為此,基層黨組織要“多渠道、多形式、多方面”開展數字化產業培訓,邀請數字產業專家開辦講座,加強對老一輩農民的知識普及、觀念更新,塑造與時代變革相適應的現代化產業思想意識形態。同時,定期開展數字產業體驗與觀覽活動,讓農民真實體感參與到數字技術的應用中,親身感知數字產業的實用性;定期介紹數字產業典型案例,破除傳統的守舊思想,最大程度調動農民參與數字技術產業的積極性,為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注入活力。長遠來看,加強對新生代的思想培養,普及義務教務階段的數字技術教育和數字化操作,破除數字技術在代際傳遞之間的斷層,縮小鄉村產業振興的數字技術信息差距,推進數字技術在鄉村產業振興上的有效賦能。

2.推動人才建設,激發內生動力

專業化的數字技術人才是鄉村產業振興的內生動力。對此,首先,要制定合理完善的長效人才引進與激勵機制,合理縮小因城鄉待遇而引發的數字人才外流,提升各類人才投身鄉村產業振興的積極性、推動數字人才下鄉。其次,要加大數字產業人才的培育,對群眾進行針對性的數字技能培訓與實踐技能的運用培訓,遵循數字產業人才特性,優化選與用的制度框架,搭建數字產業人才共享平臺,以此廣聚虛擬人才,實現鄉村產業遠程數字化操作與運營,積極推進長豐縣數字產業人才孵化器建設,不斷加強數字產業人才梯隊建設。最后,縣政府要深入推進鄉村產業分類培訓,以草莓產業為經營主體,對不同受眾群體分類分層次進行技術培訓,以快速滿足數字人才短缺現象,長遠來看,要構建高校與鄉村產業的數字人才幫扶機制,做好數字人才輸送,持續深入高等教育專業與產業就業需求銜接,不斷壯大鄉村產業數字化人才隊伍。

3.完善基礎設施,推動要素下沉

完善基礎設施是發揮數字技術賦能鄉村產業振興的基本前提,針對長豐草莓產業基礎設施薄弱的困境,要以新基建為契機,補齊長豐縣鄉村數字化轉型的基礎設施短板,夯實鄉村產業振興的基礎。為此,一是推動鄉村產業基礎設置全覆蓋,保障鄉村數字信息技術的可獲得性,改善鄉村產業的數字信息貧困,滿足鄉村產業基礎設置正常需要的同時,加大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基礎設施的布局,滿足產業規?;图刍男枨?,破除產業發展的“接入鴻溝”。二是統籌鄉村產業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對薄弱地區進行分點布局,加大補短板力度,通過政府與市場協調配合的模式進駐鄉村基礎設施投入建設,滿足數字基礎設施公共性的基礎上,提高數字資源的配置率。三是加快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的步伐,加強數字基礎設施的管理和維護,降低數字基礎設施的折舊率。此外,要構建順暢的數字要素流通和落地通道,加強鄉村產業其他配套設施的建設并加速數字化、數智化轉型升級,不斷完善鄉村產業數字化轉型的應用場景。

4.構建共享平臺,提升數據變革保障力

搭建數據共享平臺旨在整合和擴充鄉村產業數字資源要素,破除數字“孤島”[29]。以共享包容的城鄉要素雙向循環渠道,構建城鄉并聯管理的數據共享平臺,彌合傳統的城鄉產業服務供給的“分裂”問題,為鄉村產業提供多樣化、豐富的數字資源要素服務。首先,加強跨部門合作和資源整合。相關企事業單位應深化合作,暢通跨部門、跨層級的信息資源共享體制機制,就多規融合、權責明晰、配套標準、監督程序等深化交流合作,著力破解“行政壁壘”“信息孤島”等制度性掣肘,共同推動平臺全鏈條數字化建設。其次,構建可靠、高效的信息交流和服務體系。利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先進技術,下沉產業數字資源要素,推進“線上+線下”鄉村產業信息交流和服務體系的深度融合。同時,鼓勵社會力量的參與和貢獻,促進鄉村產業數字資源要素的豐富化和擴充。與產業機構、社會團體、企業等建立合作關系,引入社會資源,擴大產業服務的覆蓋范圍和深度。通過開展合作項目、舉辦鄉村產業振興文化活動等形式,促進城鄉之間產業振興實地操作的經驗互動和共享。

猜你喜歡
長豐縣草莓數字
雪山上的白鳳凰
雪山上的白鳳凰
答數字
草莓
長豐縣脫貧攻堅工作情況調查
數字看G20
空腹吃草莓
成雙成對
數字變變變
長豐縣棉花缺硼癥狀及防治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