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原創性貢獻

2024-04-13 23:15傅偉男
理論學刊 2024年1期
關鍵詞:史觀黨史中國共產黨

傅偉男

(湖南師范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南 長沙 410081)

馬克思主義黨史觀是指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觀照中國共產黨歷史的一種歷史觀與方法論。中國共產黨人歷來注重研究和總結自身歷史,形成了毛澤東黨史觀、鄧小平黨史觀等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系列成果。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立足于新時代的歷史起點,堅持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以深刻的洞悟力與理論創造力,對中國共產黨歷史作出諸多重要論述,形成了全面而嚴整的黨史觀體系。習近平黨史觀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黨史觀、21世紀馬克思主義黨史觀(1)吳德剛:《新時代馬克思主義黨史觀——學習習近平黨史工作重要論述》,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2年版,第1頁。,不僅接續了中國共產黨的重史傳統,而且對其進行了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實現了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新飛躍。深刻認識習近平對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原創性貢獻,對構建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理論體系、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以及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的發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與現實意義。

一、黨史本體論:原創性地科學回答了“黨史是什么”的歷史之問

弄清楚黨史的本質,搞明白黨史發展的客觀規律,是黨史學習和研究的必要前提。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開創性地指出:“黨史研究是一門研究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從中國共產黨的活動揭示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律的科學?!?2)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8期。習近平是第一個對黨史研究概念作出精準闡釋的黨和國家領導人。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深入思考黨史發展的規律,科學總結黨對中華民族以及中國社會的巨大貢獻,原創性地揭示了黨史發展的本質特征。

(一)黨的歷史是一部持續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

馬克思主義是在全面系統深刻地考察和研究人類社會歷史的基礎上創立與發展起來的,善于運用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世界觀與方法論科學揭示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習近平強調,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3)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22、12頁。。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作為人類社會歷史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必須堅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行審視。

中國共產黨的奮斗史即是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馬克思主義不是教條,它具有與實踐相結合的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習近平指出,我們黨始終秉持著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精神,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的過程中,先后誕生了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等系列優秀成果,成功地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經過長期奮斗,完成了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以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辟。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秉持著將馬克思主義和新時代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的理念,持續開辟馬克思主義新境界,推動黨和國家取得全方位、開創性歷史成就,為國家和民族事業的繁榮發展提供了科學指南。習近平從歷史高度揭示馬克思主義對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理論貢獻,得出了“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4)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的真理性認知,奠定了正確認識黨史的思想底色。

(二)黨的歷史是一部不斷構筑共產黨人精神譜系的歷史

歷史偉業呼喚卓越精神,艱苦奮斗鍛造頑強品格。精神是一個政黨賴以長久生存與發展的靈魂,只有精神達到一定高度,這個政黨才能屹立不倒、永遠向前。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誕辰100周年大會上指出,對黨忠誠、不負人民等偉大建黨精神是黨的精神之源(5)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一代代共產黨人正是憑借著偉大建黨精神,前赴后繼地創造出波瀾壯闊的絢爛歷史。

習近平強調,中國共產黨自誕生起就涌現了一大批信仰堅定而勇于犧牲的英雄人物,他們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過程中頑強拼搏、艱苦奮斗,創造形成了井岡山精神、抗戰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開放精神等系列偉大精神,構筑起共產黨人的精神譜系(6)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9頁。。這些精神不僅融入中國共產黨的精神血脈,而且熔鑄成中國共產黨的紅色傳統,錘煉出鮮明的政治品格與果敢的政黨本色,進而造就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的思想基礎,為我們立黨興黨強黨提供了豐厚滋養,有力地增強了人們對優良傳統與崇高理想的高度認同與踐行意識。習近平指出,站在黨的第二個百年奮斗新起點上,更要承繼革命先烈等優秀共產黨人的精神宏愿,把堅守信念、敢于擔當、不怕犧牲等精神化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強大動力(7)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這構成了正確認識黨史的精神源泉。

(三)黨的歷史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與人民休戚與共的歷史

初心使命是做任何事情前的最初愿望與理想信念。習近平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強調:“無論我們走得多遠,都不能忘記來時的路?!?8)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22、12頁。透過百年黨史,實現中國人民的解放與幸福、實現中華民族的獨立與復興作為黨的初心與使命,已成為貫穿于共產黨人的奮斗史與發展史的一根紅線。

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與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是歷史前進的根本動力。進入新時代以來,習近平在多個場合反復追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初心使命,強調一定要繼續保持與人民的血肉聯系,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始終誠懇接受群眾的監督與批評(9)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習近平認為,黨的歷史就是為人民謀幸福的歷史,唯有篤定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的宗旨,深入群眾并與群眾打成一片,才能真正地堅定歷史自信、增強歷史主動,把億萬人民凝聚成推動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力量,譜寫出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更絢麗的華章。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立場,充分肯定人民群眾既是黨的歷史主體,也是黨的認識主體、實踐主體,“是我們黨執政的最大底氣,是我們共和國的堅實根基,是我們強黨興國的根本所在”(10)《習近平關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論述摘編》,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19年版,第144—145頁。,在黨的歷史進程中始終具有重要作用。這是黨史研究的價值旨歸,也是正確認識黨史的根本出發點與落腳點。

(四)黨的歷史是一部鍥而不舍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歷史

先進性是黨的生命所系、力量之源,是持之以恒不斷實現自我凈化的原動力?!爸袊伯a黨是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同時是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先鋒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11)《中國共產黨章程》,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版,第1頁。。中國共產黨堅定地秉持馬克思主義的先進性理念,必然要防止被瓦解、被腐化的危險出現,堅守無產階級政黨的本質屬性。

習近平指出:“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黨的自我革命永遠在路上?!?12)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人民日報》2022年10月26日。在習近平看來,先進性的馬克思主義政黨不是天生的,而是在不斷自我革命中淬煉而成的。自我革命是黨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根本,是不斷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強化抗御風險本領與抵制腐化的保障。事實證明,無論是從國民革命到土地革命,還是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黨的宏偉事業的每一次重大轉折都是在自我革命中實現的。黨的偉大并不在于不犯錯誤,而在于始終堅持自我革命精神、及時修正錯誤。習近平強調,新時代黨的建設作為一項偉大工程,必須戒驕戒躁,保持戰略定力,尤其要加強以提高長期執政能力、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為主線的建設,不斷提高黨的建設質量,決不能有任何松懈厭戰的心理(1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0頁。。深化理解自我革命與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內在聯系,乃是正確認識黨史的政治要求。

習近平關于黨史本質的回答,不僅揭示了黨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奠定了人們黨史認知的主基調,確立了黨史評價的主旋律,而且超越了以往“就黨史論黨史”的局限,完善了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內容結構與理論框架,充分彰顯了習近平黨史觀的馬克思主義真理光芒。

二、黨史功能論:原創性地深刻回答了“黨史有何意義”的時代之問

了解黨史的功能作用,明晰黨史的深層次內涵,是學習和研究黨史的根本動力與價值旨歸。習近平指出,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透過黨史可以了解黨和國家事業的來龍去脈,建立起關于黨情和國情的正確認知(14)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7頁。;中國革命歷史是最好的營養劑,重溫黨史可以傳承紅色基因,獲得理想信念的滋養,增加前行的力量(15)《黨面臨的“趕考”遠未結束——習近平總書記再訪西柏坡側記》,《人民日報》2013年7月14日。。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根據新時代發展需要,對學習和研究黨史的重大意義作了許多原創性闡釋。

(一)學習和研究黨史是把握歷史機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要求

“歷史在人民探索和奮斗中造就了中國共產黨,我們黨團結帶領人民又造就了歷史悠久的中華文明新的歷史輝煌”(16)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7—8、10頁。。習近平指出,我們黨自誕生起就同中華民族的命運緊系一處,中國人由此開啟了從被動接受命運擺布到不畏荊棘載途奮起抗爭的征程,誓言完成民族復興的偉大使命。百年黨史充分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然性。黨給中華民族帶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這一思想武器,領導人民打敗了日本帝國主義,推翻了國民黨反動統治,取得了新民主主義的勝利,翻開了中華民族新的歷史篇章。黨在中華大地上建立起社會主義制度,在推進社會主義事業的過程中廣泛而深刻地實現了社會變革,徹底扭轉了中華民族的歷史命運。黨為中華民族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改革開放短短的40年中創造了中國歷史上經濟快速發展與社會長期穩定的奇跡,使中華民族重拾自信煥發生機。站在黨的百年歷史新起點,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曙光在前、前途光明。習近平強調,前行的路上既面臨著難得機遇,也面臨著嚴峻挑戰,“在這個關鍵當口,容不得任何停留、遲疑、觀望”,必須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一鼓作氣、勇毅前行,牢牢把握前進的正確方向,開創屬于我們這一代人的歷史偉業(17)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7—8、10頁。。習近平創造性地將黨史工作重要性提至關涉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高度,旨在為實現中國崛起和民族復興提供歷史依據與內在動力。

(二)學習和研究黨史是堅定理想信念、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必然要求

社會主義道路從歷史中開辟出來,社會主義的理想也需要歷史的滋養。習近平強調,學習黨史國史既是黨和國家各項事業繼續前進的必修課,也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要舉措(18)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16頁。。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是歷史的選擇、人民的選擇,是科學社會主義理論與中國社會歷史發展辯證統一的必然結果。新中國成立之后,以毛澤東為核心的黨中央為社會主義國家的建立和發展作了積極的探索,積累了寶貴的經驗。改革開放時期,以鄧小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回答了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等根本問題,成功開辟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隨后,以江澤民為核心的黨中央和以胡錦濤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建設成就。新時代,中國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明確要求廣大黨員干部通過對黨的歷史的學習研究,深刻領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來之不易,更加堅定共產主義遠大理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推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和中國式現代化的快速發展。習近平創造性地將黨史工作和堅持社會主義道路聯系起來,旨在不斷提高廣大黨員干部治國理政和干事創業的能力水平,團結帶領全國人民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新局面。

(三)學習和研究黨史是促進黨的自我革命、引領中國偉大社會革命的必然要求

自我革命是黨的歷史經驗,也是黨的最大優勢??箲饎倮跋?中國共產黨就已在思考如何跳出歷朝歷代治亂興衰的歷史周期律,毛澤東在“窯洞對”中給出了第一個答案,這就是實行民主,讓人民監督政府(19)黃炎培:《延安歸來》,沈陽:東北書店,1946年版,第30頁。。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黨中央在第一個答案的基礎上又給出了第二個答案,此即自我革命。自我革命無疑是確保中國共產黨永遠不變味、不變質的精神密碼。我們黨之所以能從最初的50多名黨員發展到今天的9000多萬名黨員,經歷無數的風霜雪雨而取得諸多重大勝利,關鍵就在于“始終堅持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不放松,在推動社會革命的同時進行徹底的自我革命”(20)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3、7—8、10頁。。習近平從黨的歷史經驗出發,肯定推進黨史的學習研究是促進黨的自我革命的重要途徑。目前,黨的自身建設水平與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進軍的目標之間還存在一定差距,黨風廉政建設依然任重道遠,習近平創造性地將黨史工作與黨的自我革命結合起來,旨在以史為鑒,通過發揚徹底的自我革命精神,引領偉大社會革命。

(四)學習和研究黨史是開展政治建設、自覺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的必然要求

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首要任務就是維護黨中央權威和集中統一領導。習近平指出:“旗幟鮮明講政治、保證黨的團結和集中統一是黨的生命”(21)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1、1頁。。這既是中國共產黨成為百年大黨、創造世紀偉業的關鍵所在,也是應對當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形勢并取得最終勝利的根本前提。習近平強調,黨史工作是黨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是動員全黨和全國人民滿懷信心投身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作出的“重大決策”(22)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1、1頁。。只有通過總結黨的歷史經驗與教訓,著眼于黨的建設的現實問題,才能激發高度的政治自覺,確保統一意志、統一行動。就黨的歷史而言,“八七”會議、遵義會議都是在黨遭遇嚴重挫折、面臨生死存亡的重要關頭召開的,先后清算了右傾機會主義與“左傾”冒險主義錯誤,均起到了挽救黨和革命的作用。而長征途中張國燾另立中央公然分裂黨、抗戰初期王明拉幫結派搞小團體等行徑則產生了惡劣影響??梢?要實現黨內的統一和團結,必須健全維護黨中央權威等各項制度。習近平指出,要引導全黨吸取黨史中正反兩方面的歷史經驗,堅定不移地向黨中央看齊,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與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習近平創造性地將黨史工作與政治建設統一起來,旨在確保全黨上下擰成一股繩,以昂揚姿態全力推進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

立足新時代,習近平憑借著強烈的問題意識、時代意識和戰略意識,用深邃、寬廣的歷史視野將黨史學習研究的重要性提至前所未有的新境界,深刻把握了黨史與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黨的自我革命以及政治建設的內在聯系,擴充了黨史工作的現實意涵,為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理論體系的構建提供了科學依據。

三、黨史主旨論:原創性地精準回答了“黨史核心內容是什么”的人民之問

明確黨史的核心內容,把握黨史的主題與主線,是搞好黨史學習與研究的重要前提和題中要義。圍繞黨史的核心內容,習近平強調,要旗幟鮮明地揭示和宣傳黨在中國的領導地位以及帶領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必然性、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必然性,揭示和宣傳黨在各個歷史時期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黨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與形成的光榮傳統(23)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8期。。黨史中蘊含著無窮的智慧與精神養分,通過對黨史核心內容的學習與研究,可以進一步增強對堅持黨的全面領導的思想認同和行動自覺,匯聚起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磅礴之力。

(一)黨的領導地位的形成和黨帶領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

堅持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道路是黨百年奮斗取得偉大成就的根本保證。習近平指出:“馬克思列寧主義,為中國人民點亮了前進的燈塔;一九二一年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使中國人民有了前進的主心骨?!?24)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51頁。黨的領導地位的形成是特殊國情與歷史發展的必然結果。近代以來,由于外國列強入侵和封建腐朽統治,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雖有無數仁人志士不屈不撓探求救國之路,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特殊國情下,他們均未能改變舊中國的社會性質和中國人民的悲慘命運。中國共產黨在此前救國方案失敗及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大潮的背景下應運而生,憑借著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科學指導與振興中華的執著夢想,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反帝反封建的任務,成功建立起中華人民共和國,實現了從兩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從而彰顯了超強的領導力。中國走上社會主義道路既是社會運動發展的客觀規律使然,也是中國人民的積極而主動的選擇。馬克思說:“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2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87頁。在革命戰爭年代,黨密切關注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團結群眾形成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終于實現了人民的徹底解放。在和平建設時期,人民真正成為社會的主人,不僅開拓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還經過數十年的不懈努力取得了脫貧攻堅的歷史性成就。深刻領悟黨的領導地位的形成和帶領人民走上社會主義道路的歷史,有助于正確理解當代中國一切發展的根本政治前提與制度基礎的歷史淵源,從而繼續推進中國社會的變革。

(二)黨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歷史

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實現中華民族復興的必由之路。習近平指出,改革開放把握了歷史發展大勢,是黨的一次偉大覺醒,是黨從理論到實踐的偉大創造(26)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14、214、10頁。?!拔幕蟾锩钡氖旰平賹е挛覈洕虮?、民生維艱,而歐美資本主義國家的科技進步和經濟發展令人刮目,在這樣一種時代背景之下,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毅然沖破長期以來極左思想和路線的束縛,徹底否定“兩個凡是”的錯誤方針,果斷結束了“以階級斗爭為綱”,重新回歸馬克思主義的真理標準,正式拉開了改革開放的序幕。對此,習近平總結道:“我們黨作出實行改革開放的歷史性決策,是基于對黨和國家前途命運的深刻把握,是基于對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的深刻總結,是基于對時代潮流的深刻洞察,是基于對人民群眾期盼和需要的深刻體悟?!?27)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14、214、10頁。改革開放之后,經濟建設成為黨和國家的工作中心,有力地推動了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短短的幾十年間,中國從傳統的計劃經濟體制轉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由工業弱國走向工業強國,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高,整個社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習近平指出,這一被實踐證明了的歷史邏輯與現實邏輯表明,只有實行改革開放才能改變中國的歷史命運,只有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28)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14、214、10頁。。深刻領悟黨通過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實現民族復興的歷史,有助于增強人們對社會主義的信念,從而更加堅定對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完成民族復興大業的信心。

(三)黨在不同時期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

黨的歷史是篳路藍縷的歷史,是不斷創造輝煌和開辟未來的歷史。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黨領導中國人民經過頑強奮斗,實現了中華民族“從站起來、富起來到強起來的偉大飛躍”(29)習近平:《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21年7月2日。。一百多年來,我們黨始終把實現共產主義作為自己的最高理想,把實現人民解放、國家富強作為矢志不渝的追求目標。黨自1921年成立后,經過28年的奮斗,先后取得了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的偉大勝利,推翻了壓在中國人民頭上的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三座大山,徹底改變了晚近以來中國積貧積弱受人欺凌的悲慘命運,實現了“中華民族從東亞病夫到站起來的偉大飛躍”(30)習近平:《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5月5日。。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初,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取得了抗美援朝和社會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確立了社會主義制度,構建起工業化的堅實基礎,保障了國家安全和民族獨立。改革開放時期,我們黨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實現了從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到充滿活力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歷史性轉變,實現了從生產力相對落后的狀況到經濟總量躍居世界第二的歷史性突破,實現了人民生活從溫飽不足到總體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歷史性跨越,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煥發出勃勃生機。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高瞻遠矚、科學擘畫,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引領中國的經濟實力、科技實力、軍事實力、綜合國力等進入世界前列,“中國人民在富起來、強起來的征程上邁出了決定性的步伐”(31)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3頁。。習近平指出,這些鐵一般的事實證明了“只有社會主義才能救中國”,證明了“只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才能發展中國”(32)習近平:《論中國共產黨歷史》,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21年版,第201頁。。深刻領悟黨在不同時期領導中國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和輝煌成就,有助于增強各族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祖國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進一步提升對擁護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思想自覺和行動自覺。

(四)黨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形成的光榮傳統

深刻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努力發揚黨的光榮傳統,是黨的性質與宗旨的集中體現。黨在領導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百年奮斗歷程中,積累了許多彌足珍貴的重要經驗?!吨泄仓醒腙P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明確指出,始終堅持黨的領導、始終堅持人民至上、始終堅持理論創新、始終堅持獨立自主、始終堅持中國道路、始終堅持胸懷天下、始終堅持開拓創新、始終堅持敢于斗爭、始終堅持統一戰線、始終堅持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在百年奮斗中積累形成的寶貴經驗(33)《中共中央關于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和歷史經驗的決議》,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版,第65—70頁。。這些經驗是黨的精神財富,也是黨引領民族未來的科學指南。習近平強調,要教育引導全黨通過汲取歷史經驗,深化對黨的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解決黨的建設和社會主義發展的現實問題,以提高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34)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18頁。。同時,我們黨還培育形成了一整套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習近平強調,我們要矢志不渝地發揚黨的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始終做到對黨忠誠,堅持理論聯系實際,堅持密切聯系群眾,用好批評和自我批評這個武器,敢于斗爭、善于斗爭,永遠艱苦奮斗,“不斷增強意志力、堅忍力、自制力”(35)《習近平在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青年干部培訓班開班式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 立志做黨光榮傳統和優良作風的忠實傳人 在新時代新征程中奮勇爭先建功立業》,《人民日報》2021年3月2日。。深刻領悟黨在長期奮斗中積累的寶貴經驗和形成的光榮傳統,有助于增益智慧、錘煉黨性、提高覺悟和境界,自覺同各種錯誤傾向作斗爭,以豪邁的姿態堅定地走向未來。

習近平堅持人民立場,精準把握黨史的核心要義,有關論述不僅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主旨內涵,深化了對黨的性質宗旨的認知,還為科學認識黨史、正確評價黨的偉大功績、自覺傳承黨的優良傳統和作風指明了方向和路徑,彰顯了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獨標一格的精神風范和理論品質。

四、黨史方法論:原創性地通徹回答了“怎樣學習與研究黨史”的實踐之問

關于如何學習和研究黨史,強調的是理論與方法,為黨史工作提供借鑒與遵循。習近平指出:“要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史學研究的優良傳統,堅持和發展黨史工作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方法?!?36)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8期。黨史工作有其自身的特點與規律,習近平將馬克思主義理論與黨史工作實際相結合,在汲取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原創性地提出了“樹立正確黨史觀”“樹立大歷史觀”“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注重方式方法創新”等一系列重要方法論原則。

(一)“樹立正確黨史觀”,牢牢把握黨史發展的主流和本質

正確黨史觀就是馬克思主義黨史觀,也即要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把握黨史發展的主流與本質。針對國內外存在的抹黑扭曲黨的歷史、攻擊黨的領導和夸大黨的失誤等歷史虛無主義傾向,習近平指出,必須“樹立正確黨史觀”,“如果歷史觀錯誤,不僅達不到學習教育的目的,反倒會南轅北轍、走入誤區”(37)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4、14、25頁。。要形成對黨史的正確認知,必須以唯物史觀作為根本方法,綜合運用唯物辯證法、階級分析法、歷史與邏輯相統一、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等馬克思主義方法,辯證地看待歷史問題,實事求是地評價黨史上的重要人物和重大事件。從黨誕生以來直至今天的整個歷程來看,我們黨在革命、建設和改革時期所取得的偉大成就毫無疑問是黨史的主流,其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是無可比擬的;因客觀環境和時代局限所造成的或“左”或右的機會主義錯誤以及“文化大革命”等錯誤是黨史的支流,其不利影響相對而言也是次要的;而且我們黨始終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和堅持立黨為公、執政為民更是黨史的底色與本質,這是特別需要強調和深刻銘記的。當然,對于黨在革命和建設過程中所走過的彎路、犯過的錯誤我們不可以回避更不能否認。習近平指出:“我們黨對自己包括領袖人物的失誤和錯誤歷來采取鄭重的態度,一是敢于承認,二是正確分析,三是堅決糾正,從而使失誤和錯誤連同黨的成功經驗一起成為寶貴的歷史教材?!?38)習近平:《在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13年版,第12頁。習近平原創性地提出和闡發的“樹立正確黨史觀”,有效豐富了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內涵,是把握黨史主流與本質的基本準則。

(二)“樹立大歷史觀”,正確總結和揭示黨史發展的客觀規律

大歷史觀是一種兼顧貫通性與發散性的歷史思維,是以中國歷史的長時段、人類文明與世界歷史發展的寬視野來探究黨史規律的觀點與方法?!皹淞⒋髿v史觀”是習近平對黨史研究工作提出的明確要求,旨在把歷史事件放置于宏大的時空坐標中,即“從歷史長河、時代大潮、全球風云中分析演變機理、探究歷史規律,提出因應的戰略策略,增強工作的系統性、預見性、創造性”(39)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4、14、25頁。。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強調:“以數千年大歷史觀之,變革和開放總體上是中國的歷史常態?!?40)習近平:《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8年12月19日。他從深遠的歷史淵源與深厚的文化根基上論證了改革開放的歷史必然性與現實合理性,并強調中華民族將繼續以改革開放的姿態自信地走向未來。在第十二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上,習近平著重論述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來之不易,強調它是在改革開放30多年的偉大實踐中走出來的,是在新中國60多年的持續探索中走出來的,是在對近代中國170多年發展歷程的深刻總結中走出來的,是在對中華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傳承中走出來的(41)習近平:《在第十二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的講話》,《人民日報》2013年3月18日。。同時,也只有從大歷史觀出發,才能真正懂得新時代與中國共產黨100多年奮斗史、社會主義500多年發展史、中華民族5000多年文明史及人類文明演進史之間的關系,真切體會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如何將科學社會主義推向新的高峰。習近平以馬克思主義者的宏大視野,原創性地提出“樹立大歷史觀”,拓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廣度和深度,為正確總結和揭示黨史規律提供了科學指南。

(三)“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引領和推動黨史工作健康發展

黨史研究是一門以中國共產黨的歷史為研究對象、旨在通過對中國共產黨的活動的考察分析揭示現當代中國社會運動規律的科學,因此必須“堅持黨性和科學性的統一”(42)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8期。。沒有黨性原則的堅守,黨史工作就不免會滑向歷史虛無主義。習近平強調,黨史研究要以堅持黨性原則為前提,深入理解黨的性質和使命,把黨史研究與總結經驗、觀照現實結合起來,旗幟鮮明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堅決抵制各種錯誤思潮,通過澄清對黨史上一些重大問題的模糊認識和片面理解,更好地正本清源、固本培元(43)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4、14、25頁。。當然,在堅持黨性原則的同時,也要弘揚科學精神,把黨性與科學性很好地結合起來,實現二者的有機統一。沒有科學精神的引領,黨史工作就可能陷入無序的混亂,也不會形成高質量的黨史研究成果。簡言之,開展黨史工作既要保證“黨史姓黨”,亦要推動黨史研究始終沿著科學的軌道前進,有效達成鑒往知來的目標。習近平關于黨史研究中黨性和科學性辯證統一關系的闡釋,揭示了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政治屬性,為黨史工作和黨史黨建學科的健康發展指明了方向。

(四)“注重方式方法創新”,積極發揮黨史資政育人的作用

黨史工作意義重大,在黨史研究中“注重方式方法創新”(44)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第26頁。,有助于實現黨史功用的最大化。習近平強調,黨史工作既要全面借鑒和吸取古今中外史學研究的有益經驗和方法,也要充分發揮現代科學技術的優勢,“創新黨史研究的手段、方法、載體”(45)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8期。。就中國傳統史學研究而言,主要有文獻考據法、田野調查法、比較研究法等等,而計量研究法、心理分析法、跨學科研究法等則是國際史學界常用的方法。黨史研究必須在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前提下,將上述研究方法結合起來綜合運用,以方式方法的創新推動黨史研究的繁榮發展,以黨史研究的累累碩果豐富和充實黨史教育的內容,從而“充分發揮黨的歷史以史鑒今、資政育人的作用”(46)習近平:《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摘要)》,《中共黨史研究》2010年第8期。。

習近平立足馬克思主義史學傳統,將黨史工作的理論邏輯與實踐邏輯融會貫通,提出了一系列推進黨史學習和研究的理念與方法,從而支撐起習近平黨史觀的完整框架,為推動黨史工作的持續健康發展提供了科學方法論,是馬克思主義世界觀和方法論在黨史工作領域的鮮明體現。

五、結語

黨的十八大的勝利召開,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站在新的時代高度和新的歷史起點,習近平以馬克思主義歷史觀為理論依據,以中國共產黨重史傳統為歷史依據,以黨和國家事業發展要求為現實依據,建構形成了以黨史本體論、黨史功能論、黨史主旨論、黨史方法論等為主要內容的邏輯嚴密、系統完備、意蘊豐厚的理論體系,實現了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的新飛躍。習近平黨史觀是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黨史觀、21世紀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為馬克思主義黨史觀理論體系構建、中共黨史黨建學科發展以及推動黨史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必將激勵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更好把握歷史主動,以中國式現代化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猜你喜歡
史觀黨史中國共產黨
《慶祝中國共產黨百年華誕》
第一次學黨史
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頌
中國共產黨何以擁有強大的群眾組織力?
中國共產黨100歲啦
黨史告訴我們什么?
百年黨史的重要啟示
黨史上的今天
一個不容忽視的高考考察維度——比較史觀
全球史觀在初三歷史復習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