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媒體背景下思政課教學“糾錯碼”功能優化研究

2024-04-13 08:57王建紅宋倩宇
關鍵詞: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政課新媒體

王建紅 宋倩宇

收稿日期:2023-11-28

基金項目:教育部2022年度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研究專項重大課題攻關項目“高校思政課數字化建設與育人效果提升研究”(22JDSZKZ03)、河北省高等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與實踐項目“基于學生內在需求的高校思政課教學激勵機制研究”(2022GJJG415)成果。

作者簡介:王建紅(1978— ),男,河北曲陽人,博士,華北電力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主任,主要從事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交叉研究;宋倩宇(1999— ),女,山西汾陽人,華北電力大學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實驗室助理研究員,主要從事大數據與哲學社會科學交叉研究。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年版,第30、34頁。

摘 要:在新媒體背景下,思政課教學中充斥著大量的信息“噪聲”干擾,不可避免卻又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的提升,而“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以史育人”的內容特點更易遭受信息“噪聲”的干擾,因此有必要引入信息論中“噪聲”干擾難以消除時的糾錯碼應對機制,有效降低新媒體“噪聲”對它的影響。利用重塑“糾錯碼”防范功能、維護“糾錯碼”糾正反饋功能、革新“糾錯碼”建設功能等措施辯證發力,可以將新媒體給“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帶來“噪聲”干擾的“變量”轉化為提升信息傳輸實效的“增量”,為提升課程育人實效提供全新思路。

關鍵詞:思政課;新媒體;“糾錯碼”;“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

中圖分類號:G6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 文章編號:1674-3210(2024)01-0113-09

引 言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加快建設數字中國”“推進教育數字化”,這為思政課數智化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新媒體作為思政課數智化發展的重要動力,深刻改變著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傳輸格局。目前,學界關于新媒體與高校思政課的融合研究已有一定成果,主要集中在教學理念創新、思政隊伍建設、教學方法改革、實踐路徑探索等方面。而盡管部分學者已從信息傳輸流程角度探討了新媒體背景下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噪聲”干擾問題,但鮮見對新媒體背景下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以下簡稱“綱要”課)為代表的高校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噪聲”干擾及其應對機制的深入研究。故本文嘗試引入“糾錯碼”概念,對降低新媒體背景下“綱要”課“噪聲”提出解決策略,貢獻新思路。

糾錯碼(Error Correcting Code)是指信息傳輸過程中發生錯誤后能在收端自行發現或糾正的碼。其蘊含的糾錯理念對實現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穩定、有效傳輸具有借鑒意義。將這一概念引入思政課中,是特指思政課中由教師特意教授給學生,用以幫助學生對錯誤信息進行識別、判斷并在一定范圍內幫助其自行糾正錯誤,或者超出糾錯范圍后及時向教師反饋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原則等基本知識單元構成的信息編碼。新形勢下,以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日益成為高校師生傳輸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重要渠道,而新媒體良莠不齊,這使得正面的積極的信息傳輸面臨著嚴峻的形勢?!熬V要”課信息因不具備直接驗證的特殊性更容易受到新媒體“噪聲”的干擾,因此,依據“糾錯碼”的功能原理,以“綱要”課為例分析新媒體背景下思政課“糾錯碼”功能發揮面臨的新挑戰,進而提出相應的優化策略,對于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優勢提升“綱要”課信息傳輸質量、助力思政課教學取得實效有著很強的現實意義。

一、思政課教學中的“糾錯碼”功能原理概述

有序漸進的工作功能是實現信息準確傳輸的關鍵。在信息論中,糾錯碼實際應用最廣的糾錯方式是混合糾錯模式(HEC),即發送端發送的碼不僅能夠發現錯誤而且還具有一定的糾錯能力。接收端接收以后,首先檢驗錯誤情況。如果錯誤在碼的糾錯能力以內,則自動進行糾錯;如果錯誤很多,超過了碼的糾錯能力但能檢測出來,則接收端通過反饋信道,要求發端重發判斷有錯的信息。在思政課教學中,“糾錯碼”的功能并不會像信息論那樣僅僅停留于信息符號的傳輸,信息傳輸的內容、方式、主體等更加復雜,其功能主要有對標的防范功能、限域的糾正功能、及時的協調反饋功能和開放的革新功能。

(一)對標的防范功能

信息論中,糾錯碼作為信息傳輸的“保護膜”,能夠在信息傳輸到信宿時對錯誤信息進行識別、檢測,并在一定范圍內自我糾正錯誤。信息在傳輸時會攜帶具有糾錯能力的碼通過信道向信宿端傳遞。當編碼信號傳輸有誤時,糾錯碼會自動發揮糾錯功能,識別、檢驗、糾正錯誤碼元,發揮防范功能以確保信息傳輸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在思政課教學中,教師需要將符合教學體系和教材體系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原則等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盡可能完整準確地傳遞給學生,學生對信息盡可能完整準確地理解內化后外化于行才能實現思政育人目標。教師將符合學生認知習慣的知識梳理出框架體系后建立好思政課“糾錯碼”,在傳輸思想政治教學信息時便將“糾錯碼”一起傳輸給學生,努力培養學生的自我糾錯能力。在新媒體時代,教師不再是學生接收信息的唯一信源,來自新媒體平臺的大量信息充斥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這為“噪聲”干擾的滋生提供了生存空間。在這種情況下,學生可以利用教師傳輸的“糾錯碼”對接收到的新媒體信息進行對標識別、檢測,當發現與教師傳輸的“糾錯碼”信息相悖時便可利用其知識體系、立場、觀點、方法和原則等對信息錯誤進行識別、監測以及一定范圍內的自我修正。

(二)限域的糾正功能

糾錯碼具有自動糾正的功能,當它識別到錯誤信息后,在一定范圍內可以自行將錯碼進行糾正。糾錯碼會在信息出現傳輸錯誤時自動發揮作用,識別錯誤源頭、檢驗錯誤、糾正錯誤,直到消除錯誤后繼續進行信息傳遞,如此循環往復形成糾正功能。但是,在信息論中,糾錯碼糾正功能只能在特定場域內發揮作用,一旦超出它糾正的能力范圍,糾錯效果就會大打折扣,甚者還會造成信息傳輸流程的“癱瘓”。

在思政課教學中,思政課“糾錯碼”同樣有著相似的限域糾正特點。它必須符合思政課教學的場域才能正常發揮作用。在新媒體時代,信息瞬息萬變,質量參差不齊,僅靠教師難以實現“糾錯碼”實時更新。但與信息論中所述有所不同的是,“糾錯碼”的使用對象是處于現實社會中的學生,他們具有很強的主觀能動性,而這種特性會通過學生信息判斷的差異性直接表現出來。判斷能力相對強的學生能夠正確利用“糾錯碼”識別、檢驗新媒體下的各類信息,并形成正確的觀念指導實踐;判斷能力相對差的學生則可能會受到新媒體信息的干擾而形成錯誤觀念,使“糾錯碼”形同虛設。

(三)及時的協調反饋功能

糾錯碼擁有反饋通道以確保對信息的準確收發,其反饋環節與糾正環節是相互協調配合的。當糾錯碼超出糾錯能力范圍時,它會將錯誤信息及時通過反饋通道傳達到信源,信源根據信息錯誤情況對糾錯碼設置重新調整以適應新的傳輸環境,之后再重新進行信息傳輸。

在思政課教學中,“糾錯碼”的反饋功能主要依靠教師、學校主管部門、高校思政育人平臺等多方協同完成,反饋功能分為長效反饋和短期反饋。長效反饋其實是傳統思政課教學中最常見的掌握教學進度的方式,它使得思政課教學可以具有穩定的糾錯功能。教師在一個教學周期完成后利用試題檢測、教學評價、行為考察等方式發現上個教學周期中存在的錯誤,并將經驗教訓容納到下一個教學周期進行調整。長效反饋需要教師對學生接收的立場、觀點、方法、原則以及信息判斷情況、面對重大事件時的具體行為等多方面學情信息進行收集、分析和處理。短期反饋則是一種師生的雙向互動,主要是運用新媒體技術來實現,它使得思政課教學糾錯可以更加靈活:學生利用“糾錯碼”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原則判斷信息,當發現“糾錯碼”無法幫助其解決錯誤信息時,就可以通過新媒體平臺及時反饋給教師,而教師就可以及時做出補救,糾正學生的錯誤認知和錯誤行為。長效反饋和短期反饋在新媒體技術的支持下相互協調配合,能夠使思政課“糾錯碼”更加及時、準確。

(四)開放的革新功能

糾錯碼歷經制定、運行、反饋環節不斷循環往復,但其間并非一成不變,它會不斷調適以適應新的信息傳輸環境,會通過及時調整碼元糾正錯誤來實現信息傳輸的穩定性和有效性。思政課中的“糾錯碼”也具有這一特性。

思政課的本質是講道理,本身就需要因時而變、因勢而變,主動適應不斷變化的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環境和有“網絡原住民”之稱的學生群體?!凹m錯碼”的革新功能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第一,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內容的革新。僅僅依靠現有的“糾錯碼”體系難以適應新媒體時代下信息量龐大的現狀,其內容必須根據信息更新而有所革新和調整。第二,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方式的革新。新媒體時代對思政課教學最直觀的沖擊就是傳輸方式的變革,它打破了傳統的課堂講學方式,將課堂延伸至微信、微博等各大新媒體平臺。思政育人空間的擴大推動了“糾錯碼”進一步革新。第三,信息傳輸主體的革新。新媒體不僅作為新型信息傳輸方式發揮著信道功能,還衍生出新型信源群體——新媒體運營者。這使學生接收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原則除了來自教師外,還有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新媒體運營者。新媒體信息的輸出會進一步影響學生對重大事件的判斷,進而影響到“糾錯碼”原有的運行功能,這也呼喚“糾錯碼”自身革新。

二、新媒體背景下思政課“糾錯碼”功能發揮面臨的新挑戰

以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為代表的新媒體技術以信息承載量大、信息傳播速度快等優勢迅速占領信息傳輸環境中的一席之地,這改變了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格局,也讓思政課“糾錯碼”功能的發揮面臨防范功能弱化、糾正反饋功能失靈、革新功能缺乏深度創新等復雜情況。

(一)“綱要”課多信源同臺競技,“糾錯碼”防范功能弱化

思政課內容是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的核心。在傳統思政課教學中,教師扮演著“把關人”的角色,他們能夠根據教材體系、教學體系以及自身學識閱歷等對信息內容進行篩選。但隨著新媒體技術的普及和廣泛應用,教師早已不是唯一信源,網絡社會的個體都有可能兼具信源和信宿雙重角色,信息會受到不同群體的影響從而傳輸不同的內容。在新媒體信息傳輸環境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系已然發生變化,其中變量最大的是該時代衍生出的新媒體運營者與教師同臺競技,且該群體的信息傳輸能力有勝過教師之勢。這一變局將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環境變得錯綜復雜,導致“糾錯碼”防范功能面臨弱化的危險。

在新媒體背景下,教師、新媒體運營者是“綱要”課信息的主要發出者。新媒體由于具有準入門檻低、操作方便快捷、可以智能化推薦等傳輸特點更容易受到學生的青睞。新媒體運營者便利用這些優勢,借助新媒體元素向學生“還原”部分歷史片斷,采用學生樂于接受的“網言網語”普及“綱要”課知識,運用微元素占用學生碎片化時間,向學生灌輸了一定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與之相比,教師利用傳統信息技術講授“綱要”課的方式不免呆板遜色,而部分教師引入新媒體技術的方式也存在問題:部分教師對新媒體技術的接受程度比較有限,僅限于課堂上直接搬用新媒體信息;還有部分教師又一味地利用新媒體技術“討好”學生,使思政課內容與新媒體技術本末倒置。而當前,很多學生利用新媒體掌握的知識甚至要多于教師傳授的知識,這使得教師傳輸信息的主導地位有逐步弱化的趨勢。而教師“把關”力度的削弱直接導致對信息正確引導能力的降低,“糾錯碼”的防范功能也相應呈現弱化趨勢。

(二)“綱要”課信息內容良莠不齊,“糾錯碼”糾正反饋功能失靈

“綱要”課講述了從1840年中國近代史開端到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183年的歷史。如何在有限的思政課上幫助學生掌握中國近現代發展的歷史脈絡和規律,深刻感悟百年來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披荊斬棘的奮斗歷程,都與思政信息的準確傳輸息息相關。然而在新媒體背景下,“綱要”課信息傳輸質量極易受到干擾和損害,“糾錯碼”糾正反饋功能因無法及時更新調整而嚴重降低了信息傳輸的可靠性。

一方面,在新媒體背景下,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只要利用新媒體平臺搜索引擎,各類需要的信息便隨之而來。然而由于新媒體信息傳輸的低門檻性、自由性,由于媒體運營者的知識儲備、學識素養參差不齊,信息傳輸的環境變得十分復雜,這時一些與唯物史觀不符的信息便會乘虛而入。例如,一些自媒體平臺對中國抗日戰爭史的時間界定言論不一,“片面強調八年抗戰”“抹殺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中流砥柱的事實”之類的信息嚴重影響了學生的認知判斷。另一方面,新媒體背景下碎片化信息成為傳輸環境中的主流,一些反映歷史現象的圖文材料被切割成片段,斷章取義地進行傳播。由于學生正處在正確歷史觀的塑造時期,學識積累較為薄弱,容易偏聽偏信某些新媒體平臺的個別言論,得出錯誤的歷史認知,最終掉入歷史虛無主義的陷阱。例如,歷史人物的評價往往摻雜著信源主體的主觀感受,這類信息以新媒體為載體進行傳輸勢必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學生對歷史人物評價的客觀公正。

(三)“綱要”課信息傳輸無法與新媒體同頻共振,“糾錯碼”革新功能缺乏深度創新

面對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規律與新媒體信息傳輸規律的雙重邏輯,教師如若不主動尋找兩者的結合點,新媒體助力思政課教學的作用就很難取得實際效果。例如,“綱要”課主要向師生傳遞已經明確答案的立場、觀點、方法和原則等信息,而其中部分歷史信息已依托新媒體平臺創作出相關的影視劇或微電影。部分教師為提升課堂趣味性一味引用這些作品融入課堂教學,學生的關注點就不再是教師講了什么,而是教師會放映什么媒體作品。這導致一些重要信息常常被一笑而過,這與“綱要”課信息傳輸的初衷是相悖的,它會使思想政治教學信息與新媒體技術的結合難以落到實處,最終導致“兩張皮”的結果。

部分思政課成為媒體話語邏輯影響下的信息傳輸者,這雖使思政課更具趣味性,但也因課堂走向娛樂化而降低了學理性深度。此外,新媒體技術的過度應用為“綱要”課的講授設置了多重“關卡”?!熬V要”課涵蓋了舊民主主義革命,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建設、改革以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等不同的歷史時期,加上各大媒體平臺掌握的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性,師生需要在多個平臺之間來回切換以掌握不同歷史時期的豐富史料,這使得課堂上技術逐漸喧賓奪主,擠占了師生接收信息的時間和精力,甚至出現了技術占主導的趨勢,嚴重割裂了“綱要”課教學信息的連貫性傳輸。還有部分思政課教師照本宣科,課堂上直接向學生展示課件,將自己課前準備的講稿直接在課堂上“宣讀”,絲毫不顧及學生的成長規律和信息接收水平。這些對新媒體技術的不當利用容易導致思政課教學出現“單條腿走路”的現象。

三、新媒體背景下思政課“糾錯碼”功能的優化策略

在傳統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過程中,思政課“糾錯碼”是教師為提升思政信息傳輸可靠性和有效性而設置的能夠幫助學生識別、判斷信息并對錯誤信息進行糾正的“碼”。新媒體的快速發展帶來了信息裂變式的傳播,而思政課教師由于對信息的處理能力有限常常不能及時攔截錯誤信息。不良信息失去了“防火墻”的攔截便容易搶占信息陣地,使正確的思想政治教學信息遭到屏蔽,使原有的思政課“糾錯碼”功能式微,這些情況在“綱要”課中體現得尤為典型。因此,必須深入探討思政課“糾錯碼”功能的重塑、維護與革新等優化策略。

(一)重塑“綱要”課“糾錯碼”防范功能,筑牢信息傳輸“防火墻”

唯物史觀是貫穿“綱要”課信息傳輸的核心內容,在信息傳輸中起著“總控”的作用。新媒體時代重建的思政課“糾錯碼”應該是以思政課專業知識、網絡安全知識、新媒體技術知識、道德倫理知識等知識體系為核心,向學生傳輸知識體系背后蘊含的世界觀與方法論,幫助學生培養辨別新媒體信息正誤的能力。具體到“綱要”課教學,就是要培養學生樹立唯物史觀和大歷史觀,提升辨別與應對歷史虛無主義的能力,使其能夠獨立判斷時代議題,深刻領會歷史和人民怎樣選擇了馬克思主義,選擇了中國共產黨,選擇了社會主義,選擇了改革開放。盡管新媒體的出現導致信息傳輸紛繁蕪雜,但不可否認的是,新媒體技術的普及使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效率實現了質的飛躍。因此,我們應當主動適應新媒體背景下的各種變化,讓新媒體技術真正成為信息傳輸的最大“增量”。

實現師生共建知識體系、增強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的穩定性是重塑“綱要”課“糾錯碼”對標防范功能的重要步驟。在“綱要”課教學中,唯物史觀是揭示人類社會歷史客觀基礎及發展規律的科學的歷史觀和方法論,它主要包括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生產力決定生產關系、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筑、社會形態從低級階段到高級階段發展、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等基本觀點。傳統“綱要”課由于課時有限,教師很難將唯物史觀的所有觀點都面面俱到、鞭辟入里地傳輸給學生。新媒體背景下,教師則可利用新媒體技術補充課堂涉及不到的關鍵內容,彌補課堂教學缺陷、延長課堂效應,保證唯物史觀輸出的穩定性,進而建構起“綱要”課“糾錯碼”體系的核心內容。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新媒體傳輸信息全面的優勢,將“綱要”課的邏輯與內容搭建起“智慧樹”。教師先搭建“智慧樹”的主干,再通過每一堂生動的“綱要”課將其枝葉豐富飽滿。此時,學生在接收到“綱要”課信息后也會主動豐富“智慧樹”的枝葉部分。當學生接收到的信息違背“智慧樹”主干知識時,學生可以借助“智慧樹”的豐富知識體系自覺進行信息取舍,以此實現“綱要”課信息接收的全面與準確。

借助新媒體技術保障唯物史觀傳輸的有效性,是重塑“綱要”課“糾錯碼”對標防范功能的又一步驟。具體來說,就是需要借助新媒體技術豐富反饋形式,提升信息傳輸的有效性?!熬V要”課“糾錯碼”的反饋形式主要包括短期反饋和長期反饋兩種形式。短期反饋是教師借助新媒體技術隨時掌握學生接收“綱要”課信息的動態。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隨時捕捉社會熱點事件,之后將其融入隨堂測驗、課后“獲得感”調研中,及時對學生掌握的“綱要”課信息作出學情判斷并對課堂內容進行靈活調整和針對性補充。長期反饋則需要建立動態的監測體系。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跟蹤記錄學生的思想言行,根據學生思想軌跡了解他們對“綱要”課信息的實際吸收情況。特別是在發生重大事件后,教師應注重與學生的專題討論,通過了解學生對重大事件的態度檢測學生對唯物史觀的理解和應用效果。教師還可以根據討論結果制訂相應的完善措施,以此保障“綱要”課“糾錯碼”體系的有效傳輸。

重塑“綱要”課“糾錯碼”對標防范功能,除了增強穩定性和有效性外,還應強化這一體系的連續性,以便將唯物史觀信息盡可能完整準確地傳輸到學生。而要增強連續性就必須拉近師生這兩個信息主體的信息傳輸距離,降低信息傳輸損耗與“噪聲”干擾的可能性。教師可以借助新媒體技術將傳統思政課教學優勢最大限度地發揮出來,以此提升唯物史觀信息傳輸的連續性,而“溫故而知新”的原理恰恰能夠保證“綱要”課“糾錯碼”體系的連續性。但完成這一任務的前提是教師在“綱要”課信息傳輸中要善用新媒體扮演好“中轉站”的角色。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的記憶存儲功能、隨時記錄傳輸的“綱要”課信息,通過縮短信息傳輸的時間距離來實現對學生所學知識的補益,從而達到溫故啟新的效果;另一方面,教師除在課堂上向學生傳輸“綱要”課信息之外,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堂外使用新媒體的讀取功能。學生可以利用新媒體讀取功能,將自己吸收的“綱要”課信息與讀取新媒體記憶的“綱要”課信息進行對比、查漏補缺,通過增強教師傳輸信號的強度來擴大“綱要”課輻射的空間距離,以此提升信息傳輸的準確率。

(二)維護“綱要”課“糾錯碼”糾正反饋功能,提升信息傳輸“安全系數”

新媒體背景下,教師在傳輸“綱要”課信息時會因“糾錯碼”糾正反饋功能失靈而出現正確信息遭受屏蔽的情況,這會導致“綱要”課信息傳輸的“安全系數”降低。對學生而言,他們接收到來自教師和新媒體運營者雙方發出的“綱要”課信息,當雙方表達的信息相悖時,他們會難以取舍,這就容易給錯誤信息以可乘之機,而這又會進一步降低信息的“安全系數”,其現實結果就是學生常被錯誤信息誤導。所以,提升信息傳輸的“安全系數”已成為當務之急。

要提升“綱要”課信息傳輸的“安全系數”,最重要的是發揮“綱要”課“糾錯碼”的糾正功能。一方面,在運用“綱要”課“糾錯碼”進行糾正時,教師要將教學大綱轉化為“綱要”課糾錯標準,運用新媒體技術將糾錯標準以關鍵詞形式進行高度凝練后建設關鍵詞庫,并從關鍵詞的含義、適用范圍、詞義延伸、相關案例等方面進行拓展和完善。學生則可運用關鍵詞庫對接收的信息進行對照檢查,實現自我糾正。另一方面,教師要善于整合新媒體高質量資源,尋找優質的“綱要”課信息傳輸平臺,與學生共建慕課庫。教師可以將“綱要”課信息提前傳輸到平臺上,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引導學生利用平臺進行學習討論。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在該平臺分享學生自己擅長的“綱要”課內容,之后通過教師點評、展示,同學間糾正不足等步驟來達到師生共建的目的。伴隨著教學的推進,教師還應當建立“綱要”課信息糾錯案例庫,使之與慕課庫相輔相成。教師要注重回顧學生的課堂表現,特別是要及時將點評環節的指導過程記錄在糾錯案例庫中,并隨著學生觀念的變化及時更新。這樣不僅能夠對學生的錯誤認知進行糾正,還可以優化教師糾正錯誤的時間和方式,及時將教師糾錯的有益經驗運用于更廣闊的場域,提升信息傳輸的效率??傊?,師生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共建關鍵詞庫、慕課庫、糾錯案例庫,最大程度防御外界不良信息的干擾,這將大大提升“綱要”課信息傳輸的“安全系數”。

注重協調反饋功能的有效發揮,同樣能夠為“綱要”課信息傳輸“安全系數”保駕護航。協調反饋功能主要是指在“綱要”課信息傳輸過程中協調教師與學生的關系,即學生利用新媒體將接收信息時遇到的困難反饋給教師,教師接收到反饋信息后調整信息傳輸方案,再次將糾正信息反饋給學生。該功能可以充分借助新媒體技術提升“綱要”課“糾錯碼”的反饋效率,從而實現“綱要”課信息傳輸“安全系數”提升的徹底性。

在具體的反饋渠道上,從反饋效率角度可以將反饋分為智能反饋和人工反饋兩種。第一,智能反饋。教師可以結合以往教學經驗,同時借助新媒體,檢索學生接收信息時遇到的疑難問題或反饋的高頻詞,建立智能反饋平臺,使其扮演智能客服的角色。學生反饋相關問題時,新媒體平臺檢索到相近詞匯后可以及時給出答復以實現反饋糾錯的高效性。第二,人工反饋。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平臺設置留言通道,當智能反饋渠道無法及時解決學生的需求時,就借助該通道進行人工反饋。教師接收到反饋信息后,可以針對留言的內容進行分類歸納:個性問題可以采取面對面談話、平臺窗口私聊等方式進行針對性解決;共性問題則由教師及時將其融入教學專題設計,充分利用“綱要”課集中解決。同時,為增強“綱要”課“糾錯碼”的反饋功能,教師還應該及時將共性問題以專題形式補充入智能反饋,以實現反饋糾錯的時效性。此外,人工反饋渠道還可以豐富“綱要”課的教學內容和形式。例如,教師可以利用新媒體技術豐富過程思政和日常思政的形式,隨時在平臺發布隨堂測驗、問卷調研和話題討論,也可以設置專題討論課和學術沙龍,使過程思政與日常思政結合更緊密、課堂反饋與線上反饋同步,從而全面掌握學生的思想動態,徹底打通新媒體背景下教師與學生信息阻塞的“關節脈絡”,提升“綱要”課信息傳輸的“安全系數”。

(三)革新“綱要”課“糾錯碼”建設功能,保持信息傳輸“續航期”

師生是建設“綱要”課“糾錯碼”的主體,革新“綱要”課“糾錯碼”建設功能應該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環境中的信息資源,并發揮好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

首先,優化“綱要”課“糾錯碼”建設功能要求教師要強化自身的糾錯理念,樹立終身學習的態度,并在思維上與時代發展保持一致?!皫熣咚詡鞯朗跇I解惑也”,“綱要”課教師作為傳道者不僅需要具備熟練運用歷史唯物主義立場、觀點和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還需要具備了解、洞察新媒體環境帶來的師生角色變化、授課場域變化甚至是整個學科變化的能力,從而利用自身所學去啟迪學生。教師還要具備“綱要”課“糾錯碼”模式的創新理念。新媒體作為依托互聯網技術發展并以手機、電腦為終端的信息傳輸新形態,被逐步應用于思政課教學,拓寬了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傳輸的新形式。教師要依托新媒體平臺教學資源,主動尋找創新“糾錯碼”的方式。例如,可以選取新媒體平臺的熱點案例,組織學生觀看原視頻并講解其中包含的“綱要”課觀點,引導學生培養唯物史觀的思維和應對突發事件的處理能力。

其次,優化“綱要”課“糾錯碼”建設功能要求教師要重視在日常學習生活中滲透“綱要”課內容,引導學生樹立糾錯理念。第一,教師應善于利用學?,F有的新媒體技術與資源優勢積極搭建新媒體互動平臺,以此彌補大班授課的不足。要通過主動尋求與學生互動的機會,適時潛移默化地向學生灌輸糾錯理念。例如,在互動平臺上開設學生自主上傳通道,學生可以隨時探討熱點話題、分享學習體會以及圖文信息。隨后,教師可以精選其中有價值的信息置頂展示,或者設置“專題角討論區”。教師可以每天安排固定的同學在平臺發起“綱要”課相關話題討論,吸引其他同學參與分享。其間,需由教師擔任管理員對“專題角討論區”的內容進行把關、點評與指導,對于觀點正確的同學可以適當給予日??己肆炕?。這樣可以在培養學生自主研究歷史問題能力的同時也幫助學生形成對正確歷史觀的自覺認知。第二,教師要將糾錯理念貫穿于“綱要”課全過程,即教師在知識的講解、學生的互動討論以及學生的考核等方面向學生有意識地灌輸“綱要”課的道理、哲理、學理,增強學生的家國情懷和奉獻精神。在課堂上,“綱要”課教師要從歷史脈絡中總結理論,將歷史與理論結合,幫助學生體悟歷史的厚重感以及理論的深刻性,激發學生主動學習“綱要”課的積極性;在課后,學??梢远ㄆ诮M織熱點話題辯論會等,由教師牽頭主持并精心設置辯論議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辯論。在此過程中,教師應把握恰當時機予以糾偏定向并得出最終結論,從而引導學生根據自身興趣主動從新媒體平臺捕捉更多豐富的素材案例作為正反辯題的支撐材料??傊?,教師可以通過課中有意引導、課后刻意訓練等方式培養學生的敏銳洞察力和信息篩選力,助力學生真正做到將唯物史觀從理論灌輸到知識內化,使得“糾錯碼”功能得以充分發揮。

最后,優化思政課“糾錯碼”建設功能要求“綱要”課師生雙主體與各類新媒體中的信息資源要協同配合、形成合力,即充分利用新媒體技術搭建思政育人信息整合平臺,實現師生共建。第一,要發揮“綱要”課教師的主導作用。教師是“綱要”課信息傳輸的“把關人”,因此教師應守好課堂教學和校園網絡等“前沿陣地”,從根源處防范“噪聲”傳播。教師應運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最新成果及時解決學生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困惑,用有說服力的解答感染學生。除了“綱要”課授課教師外,其他思政課教師也可以參與共建、發揮所長,將“思想道德與法治”“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概論”等課中“糾錯碼”的建設經驗在平臺分享交流,為“綱要”課“糾錯碼”建設功能建言獻策。第二,要充分調動學生主觀能動性,使“綱要”課“糾錯碼”的建設主體更加多元。一方面,教師應借助新媒體技術拓寬通道實現平臺的開放性和自主性,同時積極引導學生利用新媒體技術搭建的思政育人信息整合平臺,鼓勵他們在平臺與師生分享自己從新媒體平臺了解到的知識信息。另一方面,教師應善于發揮新媒體技術賦能傳統“綱要”課教學的優勢。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興趣偏好進行分組,并采用模擬“綱要”課講解場景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參與熱情。

結 語

在新媒體背景下,思政課“糾錯碼”面臨著功能弱化、失靈、缺乏創新等新挑戰,要善用新媒體技術優勢將信息“噪聲”干擾源各個擊破,化挑戰為機遇、化“變量”為“增量”,從而實現思想政治教學信息的有效傳輸。盡管新媒體環境下的思想政治教學信息“噪聲”干擾具有不可避免性,但是仍可以從信息傳輸角度找到“化噪”“降噪”的突破口,最大程度地降低“噪聲”干擾對思政課教學的影響、提升信息傳輸的有效性與穩定性。思政課“糾錯碼”功能優化為降低信息“噪聲”干擾、提升信息傳輸質量提供了新視角,同時也為思政課教師整合利用新媒體優質資源提供了新的路徑參考。當然,“糾錯碼”功能的正確發揮也對思政課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師要努力強化自身糾錯本領,深入了解學生、合理引導學生,助力提升思政育人實效性。

Research on Function Optimization of “Error Correction Code” in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 Teaching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Taking the Course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as an Example

WANG Jian-hong1,2,SONG Qian-yu1,2

(1. College of Marxism,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Baoding Hebei 071003, China;

2. Laboratory of Big Data and 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Baoding Hebei 071003, China)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new media, the teaching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is filled with a lot of information “noise” interference, which inevitably but directly affects the improvement of teaching effect. The content feature of “educating people with history” in the course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s more susceptible to the interference of information “noise”.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introduce the response mechanism of error-correcting code under this condition in which it is difficult to eliminate the interference of information “noise”, so as to effectively reduce the effect of new media “noise” on it. The use of measures such as reshaping the “error-correcting code” prevention function, maintenance and correction feedback function, and innovation and construction function can dialectically transform the “variable” that the new media brings “noise” interference to the course of “Outline of Modern and Modern Chinese History” into an “increment”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information transmission, and provide a new way to improve the effectiveness of curriculum education.

Key word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new media; “error correcting code”; Outline of Modern and Contemporary Chinese History

猜你喜歡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思政課新媒體
新時代高校思政課中中國故事的創新表達
——評《新時代高校思政課的打開方式》
淺議高校學生在思政課中的情感認同
思政課堂這樣“沸騰”——陜師大思政課從“有意思”到“有信仰”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歷史基礎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程三位一體式教學研究初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教學路徑研究
新形勢下中國夢教育與“中國近現代史綱要”課的融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