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居民消費的機制與完善對策

2024-04-14 09:50??尚?/span>
理論探討 2024年1期
關鍵詞:居民消費普惠金融服務

◎陳 軍,??尚?/p>

中國地質大學(武漢) 馬克思主義學院,湖北 武漢430074

一、引言

2023年7月31日,國務院辦公廳轉發國家發展改革委《關于恢復和擴大消費的措施》,在其第五項(第13條)拓展新型消費中提出:升級信息消費,促進信息消費體驗中心建設改造,提升信息消費示范城市建設水平,高質量舉辦信息消費系列特色活動,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更多消費領域融合應用。由此可見,在國家戰略層面,數字經濟已成為促進居民消費的重要手段。數字普惠金融作為數字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居民消費的影響更是不可忽視。易行健和周利基于微觀數據,使用固定效應模型,研究了數字普惠金融與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指出數字普惠金融的確能夠顯著促進居民消費[1]。江紅莉和蔣鵬程運用系統GMM方法,實證分析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水平和消費結構的影響,發現數字普惠金融不僅可以提升居民消費水平,還可以優化居民消費結構[2]。董云飛等人[3]、孫玉環等人[4]指出,數字普惠金融對特定領域的消費具有帶動作用,能夠正向促進服務性消費支出。更重要的是,數字普惠金融發展能促進服務對象邊際消費和邊際投資的提高,從而改善收入差距,助力共同富裕[5]。

學者們進一步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與居民消費之間存在非線性關系,并且數字普惠金融對于不同類型的居民消費具有不同的影響。鄭海勇使用門檻面板模型,從消費規模和消費層次兩個維度檢驗了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的非線性影響,結果發現數字普惠金融對消費的刺激會隨著門檻變量規模的增加而不斷提高[6]。張彤進和蔡寬寧將樣本分為城鄉、“中東西三個區域”以及不同的消費水平,結果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與居民消費之間的關系存在顯著異質性[7]。陳曉霞使用省際面板數據得出結論,即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的刺激作用在低收入地區及數字普惠金融發展水平高的地區更為顯著[8]。萬青云和熊曉煉發現,數字普惠金融能夠顯著促進東中部地區的居民消費,但對西部地區存在一定的抑制作用[9]。值得關注的是,即使是針對同一對象,不同學者之間的研究也存在顯著差異,肖遠飛和張柯揚發現數字普惠金融更能夠促進農村居民消費[10],但夏仕龍卻發現數字普惠金融更能夠促進城鎮居民消費[11]。因此,為更好理解數字普惠金融與居民消費之間的復雜經濟關系,有必要對數字普惠金融影響居民消費的具體機制進行系統分析,本文對此進行深入探討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推進該領域的相關研究。

二、數字普惠金融的優勢與特點

金融作為現代化經濟體系的核心,對于優化資源配置和促進經濟可持續增長具有重要作用,但是金融機構的逐利屬性也使其在提供普惠性金融服務方面存在較大的不足和缺陷。數字普惠金融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克服了傳統金融的局限性,這也是其能夠對居民消費產生積極影響的前提和基礎。因此,以下將重點分析數字普惠金融的優勢與特點,從而為理解數字普惠金融影響居民消費的具體機制奠定基礎。

(一)數字普惠金融能夠全面突破時空限制,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傳統的金融機構即使是普惠性金融機構,所提供的金融服務也受到物理網點和營業時間的限制,如果在特定區域內沒有設立金融機構或者超出所設機構的營業時間,消費者無法獲得金融服務。這就意味著:傳統金融機構即使能夠提供普惠金融服務,也無法打破固有的時空限制。數字普惠金融依托于以互聯網、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數字技術,有效打破時間和空間限制,大大提高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本質上更符合普惠金融的普惠性特征。

隨著互聯網的普及和數字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越來越多貧困落后地區的居民僅通過一部智能手機就可以享受到普惠金融服務,這就意味著金融服務的對象不再是少數富人,而是可以為普通大眾所享有。更重要的是,數字技術的應用特別是大數據技術的發展,可以有效降低潛在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實現了金融業務經營方式的有效創新,從根本上擴大了金融服務的可觸及范圍,極大地提高了金融服務的可獲得性。

(二)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有效降低交易成本,有利于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不僅可以有效擴展服務對象可獲得的金融服務,還可以大大降低自身的交易成本。傳統的金融機構在發展普惠金融業務時,雖然可以獲得政府的支持包括直接的財政補貼,但由于建立實體網點不僅需要花費巨額租金和場地費用,還需要雇用大量員工,這些成本支出通常很難得到足夠的收益來彌補,導致收不抵支并最終損害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更重要的是,收不抵支的預期使得大量商業金融機構沒有動力設立普惠金融機構和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所以傳統金融模式下的普惠金融服務本身就是不可持續的。與之相反,數字普惠金融在擴展普惠金融服務時則不需要設立新的網點,只要政府完善相應的數字基礎設施,數字普惠金融機構就可以用極低的成本為居民提供普惠金融服務。這種典型的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特征,使得數字普惠金融機構相對于傳統的金融機構具有更高的經營效率,也有利于該金融機構的可持續發展。此外,數字技術的不斷發展還可以有效克服信息不對稱,大大降低由此造成的交易成本,提高金融機構的資源配置效率和可持續發展能力。

(三)數字普惠金融能夠準確評估用戶風險,建立起有效的征信體系

數字普惠金融在從供給和需求兩個方面克服了傳統金融機構的不足和缺陷的同時,還可以利用自身的數字技術優勢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起有效的征信體系,從而提高經濟社會整體運行效率。對于傳統金融機構來說,要降低貸款風險就必須要求貸款對象提供足夠的抵押品,這種現象的出現從根源上來講,還是由于傳統的金融機構無法對貸款對象信用進行準確評估,結果在無形之中把那些缺乏抵押品的低收入群體排斥在服務范圍之外,使其無法享受到所需的金融服務。根據已有研究,中國農村既存在以血緣、地緣關系為特征的特殊信任,也存在基于正式制度和組織基礎上的普遍信任,而且道德和法律的作用將增加農民不守信的機會成本,從而提高農村和農民的信用[12],這意味著傳統的以資產抵押為基礎的信貸模式存在缺陷。數字普惠金融依托于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的數字技術,對潛在的服務對象進行精準畫像,能夠較為準確地評估服務對象的風險和信用等級[13],不僅可以為那些不具有足夠抵押品但信用良好的潛在用戶量身定制金融服務,還可以識別出具有較高風險的所謂“優質客戶”,從而大大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和壞賬率,逐步在全社會范圍內建立起有效的征信體系,顯著減少經濟社會中普遍存在的“劣幣驅逐良幣”問題。

三、數字普惠金融促進居民消費的機制分析

根據已有研究,數字普惠金融不僅可以促進居民消費總量的提高,還可以優化居民的消費結構。那么,數字普惠金融究竟是如何發揮其對于居民消費的積極促進作用呢?本節對此進行系統分析。

(一)支付環境便利化機制

正如上文指出,數字普惠金融以數字技術為依托,從根本上打破傳統金融面臨的時空限制,使消費者可以隨時隨地在相關電商平臺購買自己所需商品和服務。在數字技術所搭建的一系列新型消費場景中,消費者可通過智能手機電子支付終端完成消費全過程,不僅節省消費者往返實體店和銀行的時間,還可以直接對比商品的價格和品質,極大地節約了消費者的購物成本和選擇成本,并且增加了消費者潛在的消費機會。眾多電商平臺也開發了自身的數字普惠金融業務,不僅可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對消費者進行畫像,向消費者精準推送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務,還會向消費者提供具有吸引力的折扣,最終將潛在的消費欲望變成實際的購買行為。

數字普惠金融使消費者通過數字支付而非現金支付的方式進行消費,從心理學角度來看可以降低消費者對于支付數額的敏感性,減少消費者進行沖動型消費的心理負擔,在無形之中刺激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增加了消費者購買商品和服務的種類和數量。此外,隨著數字普惠金融服務客戶數量的增加,規模經濟屬性越來越明顯。為了獲得這種規模經濟優勢,數字普惠金融機構會通過發放紅包等方式引導消費者進入不同平臺并進行消費,改變消費者的消費習慣。由此可見,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支付環境便利化機制克服傳統消費面臨的高交易成本和高心理負擔等問題,促進居民消費總量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優化。

(二)預防性儲蓄降低機制

預防性儲蓄是降低居民現期消費的重要因素。正是由于未來不確定性的提高,使得居民不得不降低現期消費,增加現期儲蓄以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因此,如果能夠降低未來的不確定性,提高居民的未來保障,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增加居民的現期消費。在傳統的金融模式下,雖然居民也可以通過商業保險等形式來應對未來可能出現的風險,但是商業保險的保費較高,因此只能覆蓋部分收入較高的群體,對于大部分的普通人而言其并沒有足夠的動力和財力去購買高額的商業保險,因此這部分群體仍然需要預防性儲蓄,即使對于那些能夠購買商業保險的群體而言,其需要繳納的保費仍然在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其可支配收入,從而降低其現期消費。

在數字普惠金融模式下,一方面,平臺企業為了獲得流量和積累消費者的數據,通常會提供價格較低甚至是完全免費的保險,在某種程度上使得中低收入群體也可以享受保險服務,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其未來所面臨的不確定性;另一方面,數字普惠金融由于其開放和普惠的特性,使其可以以較低的價格為消費者提供相應的商業保險。更重要的是,這些商業保險不僅價格低廉,而且還可以根據大數據的精準畫像為消費者量身定制商業保險,從而使其能夠以最優惠的價格享受最全面的保障,這無疑會大大降低消費者在未來所面臨的不確定性,使其減少不必要的預防性儲蓄,并進而增加居民的現期消費。

(三)流動性約束緩解機制

數字普惠金融在通過支付環境便利化機制和預防性儲蓄降低機制影響居民消費的同時,還通過流動性約束緩解機制促進居民消費。眾所周知,居民主要是在現期消費和未來消費之間進行權衡,雖然預期儲蓄降低機制減少了居民對未來消費的不確定性,但在很多情況下,居民現期消費仍然面臨普遍的流動性約束。換言之,居民即使具有進行現期消費的欲望,但由于支付能力不足也會導致現期消費無法實現。在傳統金融模式下,消費者雖然可以通過消費貸或信用貸方式來緩解流動性約束,但這些貸款服務面向的主要是擁有足夠抵押資產的優質客戶,大部分普通居民不可能在傳統金融模式下獲得消費所需要的資金或貸款。

數字普惠金融則從根本上打破了這一限制。具體來說,隨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發展成熟,個人信用等級可通過歷史金融數據進行較為精準的評價,從而使大量不具有抵押資產但是具有較高信用的用戶能獲得必要的消費貸或信用貸[14],緩解了這部分群體的流動性約束,從而使其將潛在的消費欲望變成現實的消費需求。此外,由于數字普惠金融具有較為明顯的規模經濟優勢,可以降低提供普惠金融服務成本,使居民能夠以較低的成本享受到較好的金融服務,這無疑也降低了居民的信貸成本,進而刺激其進行現期消費。

(四)可支配收入增加機制

數字普惠金融通過流動性約束機制暫時解決居民現期消費面臨的硬預算約束,但是真正實現居民消費的可持續增長還需要依托居民收入的穩步提高。數字普惠金融充分利用其規模經濟和范圍經濟優勢,拓寬居民小額資金投資渠道,提高居民投資回報率,促進居民財富增長和居民消費提升。在傳統的金融結構中,銀行具有較為明顯的壟斷地位,居民可選擇的理財途徑非常少,難以在流動性和收益性之間獲得平衡,居民投資要獲得較高的收益性只能犧牲資金的流動性,無疑不利于居民現期消費增加。

以余額寶和零錢通等為代表的數字普惠金融投資理財途徑,較好地實現了居民資金收益性和流動性之間的平衡。一方面,居民可獲得比銀行活期存款高得多的收益;另一方面,可使資金獲得較好的流動性,無形之中增加了居民的財產性收入,有利于從根本上促進居民消費增加。同時,數字普惠金融對投資理財產品的創新也激勵傳統銀行機構進行金融創新,在降低居民資金風險性的同時,盡可能提高其流動性和收益率,這顯然也有利于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和當期消費的提升。

四、發揮數字普惠金融對居民消費促進作用的對策建議

數字普惠金融作為一種新型金融業態,理論上來說能夠顯著促進居民消費總量的增加和消費結構的優化,但是作為數字經濟浪潮下孕育出來的新事物,要在實踐中充分發揮其對于居民消費的積極影響,還需要采取一系列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

(一)大力發展數字基建,精準扶持高端服務業發展

數字經濟的發展離不開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完善,特別是對數字普惠金融來說,其所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較為貧困落后的農村地區和西部地區居民,這些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相對滯后,難以為數字普惠金融的有效開展提供必要物質保障。因此,促進數字普惠金融發展首先要大力發展數字基建[15],使廣大農村和西部偏遠地區居民也能順利地、高速地接入互聯網,并通過財政補貼形式降低這些地區網絡資費。此外,還應該基于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和普及大力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提高農民數字素養,使農民不僅通過互聯網進行消費,還能通過互聯網進行直播和銷售農產品提高其收入,因為收入的提高才是消費得以改善的根源。在大力發展數字基建的同時,還要加強以物流配送為核心的基礎設施建設,降低貧困落后地區居民網上消費的購買成本和從事電商銷售的物流成本,低成本地滿足其消費需求和創業需求,在提高居民收入的同時激發其消費潛力,擴大居民的消費總量。

需要注意的是,數字基礎設施不僅包括有形的基礎設施,還包括數據平臺和生態體系等無形的基礎設施。一方面要構建統一的數字化平臺,通過搜集整理海量的高質量數據,使不同主體可以有效利用這些數據特別是之前較為欠缺的“三農”數據,以實現數字普惠金融的模式化創新和精準化服務[16],真正縮小城鄉之間的“數字鴻溝”尤其是“數據鴻溝”;另一方面,要積極構建數字普惠金融生態體系,金融作為社會經濟系統的有機構成部分,不能就金融論金融,應該跳出金融的狹隘圈子,從社會、文化等多角度打造數字普惠金融生態體系,只有這樣,才能推動數字普惠金融以可持續的方式促進居民消費。

要積極與京東、阿里巴巴和騰訊等電商平臺合作,在農村和西部地區聯合推廣數字支付,大力拓展數字普惠金融的覆蓋廣度,增強居民的支付便利化程度[17],營造更加公平的社會競爭氛圍,幫助小微企業融資、支持其生存和發展。實際上,只要生產出來的產品足夠質優價廉,數字經濟就能為眾多小微企業提供足夠的市場容量,如果這些企業又通過數字普惠金融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必將會為農村地區居民就業和收入提高提供重要助力。在較為發達的城鎮和東部沿海地區要精準扶持高端服務業,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數字技術的快速發展提高高層次優質消費品的供給水平,大力發展基于數字技術的文化娛樂、醫療健康等服務型產業發展,擴大專業化、個性化和智能化消費的供給規模和供給質量,減少高端消費外流,既為經濟發達地區催生新的更高層次的消費增長點,也能夠促進居民消費結構升級。

(二)加大數字普惠金融產品創新力度,滿足多元化理財需求

在加強農村和西部落后地區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長尾群體對金融服務需求可得性、促進城鎮和東部沿海地區高端服務業發展的同時,還應該在全國范圍內加大數字普惠金融產品的創新力度,進一步提高金融服務效率和質量。數字普惠金融應該為居民提供包括信貸和保險在內的多維度的金融服務,不斷創新和完善數字普惠金融的產品和服務體系,開發包括人工智能顧問、數智保險生態等在內的多品類數字金融產品。這些金融產品不僅可以為居民提供必要的保障從而降低其對未來的不確定性,還可以拓寬居民的投資渠道從而增加其收入。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借助大數據技術對客戶進行精準畫像,為不同的消費者提供最符合其自身狀況的金融服務,逐步構建起多層次的金融服務體系,滿足消費者多元化的保險和理財需求,為消費的持續增長提供更加有效的未來保障和源源不斷的收入來源。

要加大對高科技企業的金融政策支持力度,提高高科技企業的技術創新能力,不斷開發出有針對性的、多樣化的定制型金融產品??梢詾榇髮W生提供貫穿其整個學習過程的助學貸款服務、為白領提供基于其社會保障的信用貸款服務、為農民提供能夠支持其進行農產品精深加工的經營貸款服務等,使數字普惠金融在各個階層都能夠發揮其重要作用,真正做到全民性普惠。數字普惠金融還可以支持居民創業、擴大就業渠道、增加工作崗位供給,減少老百姓對未來消費預期的不確定性,最終增加居民現期消費。與傳統經濟模式不同,以數字普惠金融為代表的數字經濟把數據作為主要生產要素,廣大消費者則是數據的主要來源和核心提供者,因此,數字普惠金融機構應充分利用消費者生成的數據要素開發全新的數據金融服務,激活數據動能,用數據創造價值增量,最終增加居民消費。

(三)加強居民金融素質教育,推動新型消費市場和消費業態發展

數字普惠金融的發展離不開居民金融素質的提高,要在全民范圍內開展數字普惠金融教育,提高居民對數字普惠金融的認知度和信任度。通過組織講座、金融知識進社區(農村)等活動,加強數字普惠金融教育,提高居民的整體金融意識水平[18]。要構建多元化的學習平臺,讓不同年齡段的居民都能參與到金融教育活動中來。要積極發揮金融機構和政府合作的優勢,推動銀政企合作更加深入,以多種方式向偏遠落后地區派駐專業的金融人才,以通俗易懂的方式開展金融素質教育,幫助居民掌握數字技術,提高金融素養。也可以充分發揮自媒體作用,發掘和培養一批以宣傳數字普惠金融和提高居民金融素養為目標的自媒體明星,加強反面案例宣傳和警示教育,引導居民形成科學的數字普惠金融觀。

積極培育新業態,加快新舊動能轉換,加大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技術研發,積極培育新型消費市場和新型消費業態,尤其是要開發以“元宇宙”等為代表的虛擬現實結合技術,引導居民形成新的消費價值觀,以消費帶動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要繼續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通過數字普惠金融充分激發企業特別是中小型企業進行改革和創新的積極性,激勵企業主動提升新型產能、淘汰落后產能,形成“良幣驅逐劣幣”的產業新體系。通過調整產業結構從根本上促進我國居民消費結構的逐步升級,以新需求、新理念加速催生消費新趨勢,進而為經濟的持續高質量發展注入不竭動力。

(四)完善金融監管,實現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與金融風險防范相平衡

數字普惠金融作為一種新生事物,其健康發展離不開有效的金融監管。近年來,網購刷單、信用卡盜刷、電信詐騙、網貸騙局等互聯網犯罪活動層出不窮,給人民帶來巨大損失。監管部門應加強對數字普惠金融新業態的風險識別和防控能力,把合法的數字普惠金融行為與非法的互聯網犯罪行為區分開來,堅決打擊非法的互聯網投融資活動,不斷完善信息披露制度,構建穿透式監管,通過不斷提高監管科技水平為數字普惠金融的健康發展提供風清氣正的外部環境,實現發展數字普惠金融與金融風險防范相平衡。在金融監管過程中,要特別注意保護消費者的數據隱私權。在數字普惠金融推進過程中,相關金融機構會收集大量的消費者隱私數據,這些隱私數據在優化數字普惠金融服務的同時,也成為金融機構所控制的重要數據資源,因此,監管主體必須對這些數據資源的加工利用進行必要監管,防止因為數據濫用對消費者隱私產生的侵犯[19]。

金融監管部門可邀請專業學術研究機構和獨立第三方社會組織等,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的基礎上,聯合開發數字普惠金融風險監測及預警體系,動態地掌握數字普惠金融運行的健康狀況,一旦發現潛在風險及時采取應對措施,盡可能降低數字普惠金融給人們帶來的風險。由于數字普惠金融打破了傳統金融機構的時空限制,具有較高的可獲得性,也使得部分居民忽視自身經濟承受能力而進行盲目的消費和借貸,導致非理性的消費和投資行為。對此,政府也要在刺激居民消費的同時,提醒居民理性消費、理性投資,約束非必要的借貸行為和高風險的投資行為,從業務規范、技術安全和消費者權益保護等方面構建全方位的數字普惠金融監管體系。相關監管部門要加強合作,逐步建立一體化的監管體系,避免出現監管真空、監管漏洞和監管俘獲,強化網絡消費和網絡借貸的安全性,推動數字普惠金融良性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其對于居民消費的積極促進作用。

The Mechanism and Improvement Measures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to Promote Resident Consumption

CHEN Jun,CHANG Kexin

[School of Marxism,China University of Geosciences(Wuhan),Wuhan,Hubei,430074,China]

Abstract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a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the digital economy,ha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household consumption and is an important means to restore and expand household consumption at present.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ha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rehensively breaking through time and space limitations,effectively reducing transaction costs,and accurately assessing user risks.It effectively promotes household consumption through mechanisms such as payment environment facilitation,preventive savings reduction,liquidity constraint relief,and disposable income increase.To fully leverage the positive role of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in promoting consumer spending,a series of targeted measures can be taken from four aspects: vigorously developing digital infrastructure,increasing innovation in digital inclusive finance products,strengthening financial literacy education for residents,and improving financial supervision.

KeywordsDigital economy,Inclusive finance,Resident consumption,Mechanism

猜你喜歡
居民消費普惠金融服務
“三農”和普惠金融服務再上新臺階
讓金融服務為鄉村振興注入源頭活水
探索節能家電碳普惠機制 激發市民低碳生活新動力
協力推進金融服務鄉村振興
前海自貿區:金融服務實體
2018年8月份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2.3%
日照銀行普惠金融的鄉村探索
農村普惠金融重在“為民所用”
2017年居民消費統計數據資料
金融科技助力普惠金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