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路徑探究

2024-04-14 10:59郭長帥
兵團教育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郭長帥,何 苗

(石河子大學 機械電氣工程學院,新疆 石河子 832003)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維護民族團結和國家統一中起到關鍵作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中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給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理論以指導方向,是對新時代黨的民族政策和實踐的豐富和升華,是民族地區各項事業發展必須遵循的主線和綱領。高校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要更好地在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發揮支撐引領作用,重要前提是解決意識形態領域存在的各種問題和應對出現的新內容、新形式、新挑戰。探索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路徑,確保校園安全穩定,維護高校意識形態安全,培養守衛邊疆,扎根邊疆,建設邊疆的重要高素質人才,促進各民族大團結,維護國家長治久安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代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原則

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樹牢共同體理念,要通過構建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思想長城來有效抵御各種極端、分裂思想的滲透顛覆。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引導各民族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踐行共同體理念,在實踐的過程中遵循求同存異、理性辯證、完整系統的基本原則,還要堅持與時俱進、開拓創新,不斷豐富其內涵。

1.堅持求同存異的基本原則

如何正確認識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系對提升認知深度和水平具有重要意義。共同性主要是對偉大祖國、中華民族、中華文化、中國共產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高度認同以及牢固樹立正確的馬克思主義國家觀、民族觀、歷史觀、文化觀、宗教觀,差異性主要是飲食習慣、服飾服裝、風俗習俗、文化藝術、語言風格等方面存在的差別。各民族大學生應以共同性為根基,以差異性為紐帶,要旗幟鮮明、堅定不移地增進共同性,充分尊重和包容差異性,堅決杜絕以尊重差異、包容多元為由弱化共同性。

2.堅持理性辯證的基本原則

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和各民族意識的關系要合理辯證。中華民族在長期發展過程中形成了文化上兼蓄并存、經濟上互相依存、情感上互相交融和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誰也離不開誰的民族共同體意識,各民族意識是個體或群體對自身及群體的認知和基于外貌、語言、文化、血緣等屬性所產生的自覺,各民族大學生要用辯證思維的方式認識這個問題,始終把中華民族整體利益作為全體中華兒女的核心利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居于主導位置,本民族意識放在從屬位置。同時,要避免過度強調大漢族主義的意識和防止過分突出地方民族主義,理性客觀看待大漢族主義和地方民族主義存在的認知問題,合理進行認知偏頗的自我辯證,從而提升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更深層次理解。

3.堅持完整系統的基本原則

認同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要內容,最深層次的認同就是文化認同。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史孕育了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各民族在發展歷程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正確把握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之間的關系,是增強文化認同的核心。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引導各民族大學生完整系統認識中華文化和各民族文化,真正將本民族優秀文化作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要充分發揮中華文化是引領和各民族文化是支撐的作用。要以自信自強為導向開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教育,切實弘揚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保護和繼承本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使各民族大學生在中華文化認同層面共筑共同精神家園。

二、新時代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的嚴峻形勢

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國際和國內兩個方面環境和形勢的影響,戰略機遇與風險挑戰并存。國際環境日趨錯綜復雜,國際反華勢力長期以來對我國政治、經濟、文化、社會進行全方位滲透打壓,任意歪曲和捏造事實,極力破壞各民族團結和諧和社會穩定的大好局面。國內改革發展穩定各項任務繁重而艱巨,各類“灰犀?!薄昂谔禊Z”帶來巨大風險挑戰,高校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復雜環境,諸多矛盾疊加、風險挑戰顯著增多,這些都為統籌謀劃和推進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帶來巨大挑戰。

1.國際政治經濟環境帶來的挑戰

在經濟全球化浪潮席卷全世界的進程中,西方多個主流學者一致論斷無論我們主觀上是否愿意,人類歷史不可避免地正在步入一個全新的全球化的時代。全球化的進程使大學生不斷增強“地球村”意識和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用新的角度去了解人類社會的發展階段和進步的過程。但是,全球化也在一定程度上對主權國家的合法性和國民身份認同提出了新的挑戰。西方社會的新自由主義、商業文化、金錢至上、享樂主義等價值觀念和生活方式不斷傳入中國,對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和中華文化認同產生了消極影響。西方發達國家宣揚的全球資本主義、無國界意識、主權“過時”論、限制主權論等思想觀念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大學生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這些思潮與“全盤西化”的論調互相呼應,向大學生推銷新自由主義及“華盛頓共識”,日益侵蝕青年學生的頭腦和觀念,誘惑他們逐漸接受并增強“世界公民”意識,親近西方價值觀,逐漸淡化自己的國民身份意識、愛國主義情感、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2.國內政治經濟環境帶來的挑戰

自改革開放以后,隨著各族群眾跨地區人口流動和文化交流交往頻繁,各民族的利益沖突也不可避免地日趨增多。在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進程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發展過程中,由于歷史和區域等因素的制約,不同地區的治理水平不均衡。其中少數民族地區發展相對落后,經濟發展不平衡導致部分民族群體會有心理落差,一些少數民族大學生因文化和習俗等諸多原因難以融入大學生活,也容易產生相對剝離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要前提之一是政治認同,但當前社會背景下,這種政治認同感卻被參差不齊的治理水平和地域經濟水平所制約。由于部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較為滯后、治理體系不完善等事實導致治理現代化發展進度與其他先進地區不一致,影響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認同;另一方面,這種擴大化的治理效能差距將逐漸擴展到高等教育領域,使落后的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缺乏自信和存在心理落差,進而影響各民族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政治認同。

3.高校自身存在短板帶來的挑戰

雖然自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提出以來,高校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高校之間不平衡的問題比較突出,也不同程度存在一些短板。主要表現在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研究不夠深入,對其內涵意義闡述不夠清晰透徹,對其實際應用于高校的深度和廣度把握不夠,導致進行理論教育時,重點難點無法有效突出,宣傳教育效果不佳。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僅僅停留于感性層面造成缺乏系統的整體認識,鑄牢途徑局限于思想政治理論課和學生被動接受形式,學生因理論知識系統性的缺乏,又沒有親身實踐的體驗感悟,從而導致整體認知不深。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環境相對單一,存在群體差異性,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對中華民族的歸屬感不強和對學習中華民族歷史和中華文化的興趣不高等問題仍存在,制約著鑄牢質量的提升,需要予以重點關注和改進。

三、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現狀和問題

1.課程資源挖掘不夠深入

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是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主陣地、主渠道,是落實高校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關鍵。目前,對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論和思想內涵的研究還不夠豐富,導致思政課程中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政元素挖掘不夠深入透徹;未能全面建立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思政課程體系,打造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的思政示范課;部分思政課教師存在照本宣書的情況,理論知識不夠夯實,欠缺在課程中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及含義融會貫通到課程內容中的能力;思想政治教育的載體或平臺未能有效開發,給予學生自主學習和實習實踐的機會不夠多,無法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融入實踐教學中;思政課教師上課形式較為單一,對于理論性較強的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內容,未能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進行視頻或者動畫展示,增加課堂生動性欠佳。

2.宣傳形式內容較為單一

高校校園內宣傳主要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五個認同”“四個與共”標語為主,對其主要內容和涵義沒有同步宣傳和解釋,導致學生只聞其字,不知其意,對其深層次內涵無法理解和掌握,無法達到良好的宣傳效果;宣傳內容沒有緊跟時代步伐,抓住當下熱點和時事新聞,比如熱議“總書記給中國石油大學(北京)克拉瑪依校區畢業生的回信”,做好正向價值觀輸出,引導和諧友好的探討;宣傳方法缺乏創新,主要渠道為展板、宣傳欄、橫幅、文化墻,未能有效利用學生喜愛的校園活動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宣傳教育工作,吸引廣大學生群體參與互動;高校未能有效利用媒體平臺,充分整合有效資源開展宣傳工作,利用官方抖音號、微信公眾號等平臺,系統規劃、明確目標、責任到人,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內容融入學生日常生活和校園活動過程中。沒有充分利用校內資源的結果之一,是使學生對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識大多停留在理論層面,現實層面的過程和成就無法引起學生的關注,也讓學生無法深度參與,導致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的意識工作不足,宣傳教育活動效果微弱。

3.優秀傳統文化沁潤不足

隨著經濟全球化的不斷發展,世界各國文化相互交融,多元文化在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情況下不斷對我國高校大學生造成沖擊,部分國家假借文化交融,沖擊中華民族主流文化,影響著大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和價值觀的形成,削弱高校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的認同和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作為中華民族主流文化的核心,在高校校園文化中沒有占領主導優勢,導致高校大學生對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知而不學、學而不悟、悟而不行。高校未能有效挖掘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育人元素,僅停留在字面宣傳、字面活動,無法有效調動大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深刻領悟與思考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內涵與意義,無法從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看到中華民族在源遠流長的歷史長河中為了美好生活艱苦奮斗的精神和不斷磨煉的堅韌品質,無法深層次地激發大學生內心的源動力,勇于擔當起新時代青年人的責任和使命,從而導致高校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文化認同感降低,導致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進程受到影響。

4.民族團結教育效果不佳

民族團結是我國各民族人民的生命線,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民族團結之本,而國際民族矛盾和民族沖突日益加劇,國外敵對勢力對我國虎視眈眈,國內外的嚴峻形勢對我國的民族團結工作造成了巨大威脅。高校大學生承擔著維護民族團結的重要使命,而有效開展民族團結教育工作存在一定難度。高校在民族團結教育的內容上未能緊跟時代變化,沒有系統建立正確的認知體系,以改變學生的固有思維;高校開展民族團結教育的主渠道是思想政治理論課,其他課外活動為輔,課上認知不夠重視,課外活動容易流于形式,導致整體教育效果不佳;高校對于大學生“五觀”“五認同”教育不夠充分全面,導致學生對其一知半解,無法領悟到“五個認同”的深刻含義和重要性;對于學生存在錯誤認知或者模糊理解的民族問題未能正面且透徹解答,從認知根源沒有解決問題,導致開展活動效果難以達到預期。民族團結教育的實效性不足,也影響大學生對偉大祖國和中華民族的認同。

四、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

為了推動各民族大學生團結友愛、命運與共,為了營造和諧友善的民族團結氛圍,為了鞏固和發展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民族關系,為了全面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具有重要價值,但同時也是一項具有復雜性和長期性特點的系統工程。通過對新發展時期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面臨的形勢與困境進行分析,有針對性地提出應對方案,進行合理辯證與討論,切實提出有效的實踐路徑。

1.融入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構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教的新機制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宣傳教育的主渠道,要牢牢把握意識形態領域領導權主導權,加強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修養教育,將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全過程,形成教育內容的全覆蓋和潤物細無聲的好效果。充分發揮新媒體技術在促進思政課改革方面的重要作用,結合當代大學生的特點和興趣,創新授課模式和內容,提升思政課程的覆蓋面。加強師資培育,加深高校思政課教師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理解掌握,真正能夠將思想意識融入課堂,使各民族學生能夠深入理解并進入頭腦。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點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開展以文明素養、道德情操、時代新人培育為主要內容的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育工程,增強各族學生對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認知。

2.融入校園宣傳文化建設,構建各民族大學生共有共享的精神家園

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建設各民族學生共有的精神家園,要把以文育人、以文化人、以文潤心作為重要抓手,發揮校園文化的沁潤作用,使學生能夠在先進文化氛圍下潛移默化地認同中華文化。高校校園文化建設要將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其中,深入實施文化浸潤工程。要結合院校自身特點,根據各民族學生發展實際需要,利用新媒體新技術拓寬文化傳播途徑,提升文化活動內涵,豐富文化活動內容,營造良好的校園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環境氛圍,引導各民族學生身處其中,品味各民族共同締造的多姿多彩的文化形態,從而更好地感受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挖掘五千多年文化積累與沉淀的中國傳統文化符號,結合地方區域紅色文化、革命文化等元素,積極實施中華民族文化符號示范工程和中華民族視覺形象典范工程。做好校園媒體主渠道宣傳,有效地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各民族優秀文化,引導各民族大學生認識到各民族優秀文化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大力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緊跟時代步伐,充分借助網絡自媒體作用,有效激發各族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促進各民族學生交往交流交融,更好地構建和諧美好校園。

3.融入大學生的學習生活,構建全方位立體化嵌入式學習生活格局

高校構建各民族大學生同住同學同樂的嵌入式格局,能夠使他們的交往交流交融更加密切,能夠使各民族大學生在朝夕共處中形成心理認同、人心凝聚和情感依賴,有利于增進各族學生之間的情感互動,真正實現大融合。要創新教職工和少數民族學生結對認親民族聯誼活動形式,常態化開展“三進兩聯一交友”活動,加強各族師生團結友善、和諧友愛的交流交融,營造師生相互關心、相互分享、相互學習的溫情氛圍。建立混宿、混班制度,讓各民族大學生同吃同住、同學同樂,形成空間、文化、心理等方面的全方位嵌入式學習生活格局,促進各民族大學生在思想、生活、學習、情感的團結統一,使民族團結的同心圓越畫越大。發揮好學生社團和學生骨干的示范帶動作用,建立優秀學生與少數民族學生幫扶小組,及時準確地了解少數民族學生思想狀況,幫助提升學業水平和綜合能力素質,助力成長為政治素養過硬、專業基礎扎實,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4.融入高校學生第二課堂,構建特色鮮明的交往交流交融特色活動

高校第二課堂以各類豐富多彩的活動達到寓教于樂、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促進了大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在培育新時代好青年方面起到重要作用。要把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融入高校第二課堂,融入大學生暑期社會實踐活動,創造深入少數民族地區的機會,鼓勵各民族大學生相互交流交往,讓他們在實踐中感受民族地區的發展進步和各民族文化的豐富多彩,領會民族團結的深刻內涵,樹立維護民族團結的意識。高??梢越Y合學校歷史沿革、建設特色和獨特優勢,開發具有當地特色的校園活動,譬如開展少數民族起漢族名活動,通過起名活動增加身份的認同,也可以挖掘感民族團結故事,通過宣講活動更好地感染周圍同學,還可以積極挖掘紅色教育資源,借助學生社團和志愿者服務活動等,使各民族大學生能夠在志愿服務中傳揚紅色基因,進一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5.融入民族團結進步教育,構建“五觀”“五認同”專項教育機制

新時代黨的民族工作的“綱”是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高校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核心是培育大學生馬克思主義“五觀、五認同”,高校要加強開展馬克思主義“五觀、五認同”專項培訓,增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力度。培訓著重開展民族問題理論認知和現實教育,對重大民族問題進行全面透徹的解讀,通過專題宣講為各民族大學澄清一些錯誤的民族問題認知,培養正確的民族觀。充分認識語言相通是人與人相通的基礎,語言不通很難形成認同,全面實施國家通用語言文字能力提升工程。充分挖潛文物史料、民間故事等蘊涵的豐富教育素材,以歷史的脈絡理清各民族間以及各民族與中華民族間的交融歷程。利用歷史文化古跡開展現場教學,以學生感同身受的方式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幫助各民族大學生從整體視角下全面地看待歷史進程,深刻地理解中華民族五千多年的發展史和地方發展史之間的聯系,加強各民族大學生對中華民族歷史的客觀理性認知和增強對歷史文化的濃厚興趣。

猜你喜歡
民族團結共同體中華民族
愛的共同體
共建人與自然生命共同體
中華民族的獨立之路
民族團結之歌
聚焦中華民族之瑰寶“非遺”
構建和諧共同體 齊抓共管成合力
共同體的戰斗
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提供有力保證
From Xia People to Han People and to Chinese Nation— A Study of the Trajectory of the Cohesion and Integration of Chinese Ethnic Groups
讓民族團結之花愈開愈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