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人民性特征

2024-04-14 17:04李陸喜鄧永芳
關鍵詞:文明群眾生態

李陸喜 鄧永芳

(江西理工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江西 贛州 341000)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具有鮮明的人民性特征,這是將唯物史觀的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基本原理運用于生態文明建設領域得出的結論。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建設生態文明是關系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大計”[1],“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人類未來”[2]13。這些重要觀點深刻指明了生態文明建設“以人民為中心”的價值訴求,開啟了生態文明建設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的廣闊空間。當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仍然顯著。面對新形勢新問題,必須緊緊抓住生態文明建設的著眼點和立足點——以人民為中心。深入探究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人民性特征,對于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現代化事業有著重要的現實意義。

1 為了人民: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旨歸

生態文明建設是維系和增進人民福祉的戰略舉措,是關乎人類幸福生活的理論拓展,更是人類悠久歷史文明得以延續的實踐保證。中國共產黨來自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務于人民,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始終堅持人民立場,以實現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為目的,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旨歸。

1.1 堅持人民立場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標識

堅持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價值標識。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宗旨和初心的體現,馬克思、恩格斯在《共產黨宣言》中深刻闡明:共產黨人“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他們不提出任何特殊的原則,用以塑造無產階級的運動”[3]。中國共產黨是真正為人民服務的以“人民為中心”的馬克思主義無產階級政黨,它在根本上區別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以選票為中心”、代表部分利益群體的政黨。堅持人民立場是我國區別于西方發達國家生態環境治理的重要標志,從而也決定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在全球環境治理中的文明性和優越性。當前,我國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轉化,“求生存”轉變為“求生態”,推進生態現代化與人的現代化協同發展,彰顯生態價值訴求與時代使命追求的歷史性統一,成為了中國共產黨堅持人民立場的價值旨歸。

堅持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人民立場,就是要以人民的立場為根本立場,實現人民對自然生態之美和人文社會之美的向往追求,促進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環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薄鞍l展經濟是為了民生,保護生態環境同樣也是為了民生”[2]11。這些科學論斷著眼于我國生態環境現實,立足人民的生活、感受和需求,著力于解決群眾關注的環境污染、生態退化、氣候變暖等突出問題,實現了生態文明建設與民生福祉的深度融合。中國共產黨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牢記“我是誰、為了誰、依靠誰”。站在時代和歷史的高度,生態文明建設堅持人的自由全面發展與保護生態環境相統一、尊重客觀規律與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相統一,在處理人與自然的關系問題上,為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提供了科學立場,形成了根植于我國生態實踐的具有民眾凝聚力和政治引領力的生態文明思想,回應了人民權益與環境優化的時代性訴求。

1.2 葆有人民情懷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之源

人民情懷是我們黨對人民的一種深厚情誼的思想情感,在實踐中表現為處理一切重大社會問題時將人民置于最高位置,憂人民之所憂,急人民之所急,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囑。在本質上,人民情懷是一種擁護人民、愛護人民、造福人民的情感追求,它貫穿于人與自然協調相生的現代化建設的始終,為探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從菜籃子到米袋子,從大氣治理到污染治理,從小村莊到大城市,從美麗中國到地球生命共同體,都無不深刻展現出中國共產黨“民有所呼,我有所應”的深厚人民情懷。因此,葆有人民情懷便成為中國共產黨孜孜以求探索我國生態文明發展道路的價值之源。

只有葆有人民情懷,中國式現代化新道路才能真正超越人與自然尖銳對立的相處模式。人民情懷在我國現代化建設中集中表現為將生態保護、綠色發展與人民美好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馬克思主義認為人既是自然存在物又是社會存在物,堅持自然觀與歷史觀的辯證統一。馬克思指出:“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4]也就是說人同動植物一樣是肉體的感性的自然存在物,這是人的自然屬性。同時,人又在各種社會關系中繁衍發展,必須通過自然的對象化才能維持自身作為自然的存在。西方資本主義生態理論割裂自然觀與歷史觀的辯證關聯,無法充分考慮人與自然能夠臻于和諧狀態,它們要么忽視生態價值而走向人類中心主義,要么強調生態價值而跳躍到非人類中心主義,始終無法將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價值追求落到實處。與西方生態理論不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將我國生態實踐與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人民性相結合,主張“人與自然是生命共同體”,合理安處人與自然關系,為人民美好生活奠定了生態理論的基礎。

1.3 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實現

構建以人民為核心著力點的人與自然共生共贏關系的生態文明建設,其根本價值追求落實于人民共享生態文明發展成果、人人享有綠水青山的和諧宜居環境。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不斷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做到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5]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以生態富民、生態健民為著力點,堅持生態為民、生態惠民、生態利民,保護生態環境的同時促進經濟發展,為人民提供經濟可持續發展、綠色宜居的良好生活環境。中國共產黨從來沒有自己的特殊利益,其生態文明建設的目標追求就是以高度的生態正義和生態責任的使命擔當,讓人民喝得上干凈的水、呼吸得上純凈的空氣、看得見藍天、望得見白云,從根本上解決人民群眾生存和發展的突出環境問題,讓人民真切感受到生態文明建設所帶來的生態效益、體會到大自然賦予人類的生態安全感、生態幸福感。

生態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效價值評價的現實性標準。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整個自然生態進化的組成部分,生態環境的可持續性也直接影響人民的身體健康和生活環境,是最直接、最普惠、最現實和最持續的民生議題。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環境是關系黨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問題,也是關系民生的重大社會問題?!盵2]8并且,“環境問題往往最容易引起群眾不滿,弄得不好也往往最容易引發群體性事件?!盵6]為滿足新時代人民群眾的新需要,必須不斷完善環境保護制度,保障不同地區間的生態平衡,幫助生態環境惡劣的地區改善生態環境,在實現生態產品由數量向質量和效益的轉變上深化生態文明成果,強化社會公平正義在生態供需方面的廣泛性、持久性,使之朝著滿足人民的美好愿望與黨的奮斗目標的高度統一奮進。同時,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人民既是生態文明成果的享有者,也是生態價值目標實現的監督者。

2 依靠人民: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內生動力

人民是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最深厚基礎和最大底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為了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發展,發展才有動力?!盵7]尊重人民群眾主體地位,發揚人民首創精神,堅持走群眾路線,依靠人民,齊心協力,用鮮活生動的生態實踐書寫好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壯麗詩篇。

2.1 人民群眾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力量

人民群眾是生態實踐的主體,是生態文明建設永葆青春活力的主體和力量源泉?!叭嗣袷菤v史的創造者,是真正的英雄”[8]9,是世界舞臺演出的“主角”,是現實生活中自我生成的歷史主體。因此,“新的征程上,我們必須緊緊依靠人民創造歷史”。[8]12生態文明建設必須依靠人民、立足人民,也就是說必須明確人民群眾的主體地位,彰顯人民群眾的主體意志。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生態文明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把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盵2]11-12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人民群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主體性地位,強調中國共產黨要在為了人民中發展人民、在依靠人民中發動人民。在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實踐中,要充分發揮億萬人民群眾的創造偉力,讓每一個人都成為生態環境的保護者、建設者、受益者。

生態文明建設尤其要激發人民群眾的主觀能動性。人的智力、體力、意志力、創造力等內在要素是人本身所固有的本質力量的發揮?!笆澜绮粫M足人,人決心以自己的行動來改變世界?!盵9]人民對生態環境的不懈追求,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則直接表現為人民主體性作用的發揮。我國對生態環境認識和實踐的每一次深化和突破、每一個環保技術的誕生、每一個生產或生活領域的經驗創造和總結,都是人民智慧的結晶。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充分體現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權益、激發人民創造活力?!盵10]37良好生態環境是人民群眾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的最直接最現實的感知空間,必須發揮人民群眾的主人翁精神,使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充分彰顯人民的意愿,體現人民的智慧。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按照自然生態規律的客觀要求,調動人民在社會實踐中的主觀能動性。如充分發揮科學技術工作者研發的積極性,推動科技支撐體系生態化改革,降低環境污染率和提高自然生態資源的利用效率。只有最大限度發揮廣大人民群眾的生態實踐積極性,才能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在新時代取得新成就、新突破。

2.2 人民首創精神是生態文明建設的不竭動力

充分尊重和發揮人民首創精神是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的基礎內容。馬克思主義群眾史觀第一次科學地回答了“歷史創造者”的問題,并明確人民群眾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的意志、地位、愿望和要求?!爸挥谐姓J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地位,才能總結提煉出尊重人民首創精神的實踐方法論?!盵11]首創精神是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走完百年輝煌歷程、接續實現中國式現代化的原始性動力。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中國共產黨要善于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將人民群眾的首創精神轉化成改善生態環境、提高人民生產生活水平、保障人民健康的強大勢能。

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是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理論創新、實踐創新的重要途徑。首創精神實質就是創新精神。在生態文明建設過程中,首創精神根植于人們生產生活實踐之中,人們在尊重自然規律和滿足人的需求的基礎上,創造出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實踐典范和在實踐中取得的新經驗、新理念以及所表達的時代先聲是首創精神的直接理論來源。生態文明建設重在“建設”,首先是一個完全的實踐問題。深入人民群眾,自覺拜人民為師,主動向能者求教,虛心吸收人民的寶貴經驗??山到獠途?、環保衣物、新能源汽車、海綿城市等等這些我們所用到的一切環保產品、生態產品無一不是人民群眾的主體創造性在現實生活中的體現。我們黨的生態文明理念不是憑空產生的,而是人民群眾在長期生態實踐中總結、概括和提煉出來的。如重慶探索運用“護山、理水、營林、疏田、清湖、豐草”六大策略,對位于銅鑼山、明月山之間的廣陽島——長江上游面積最大的江心綠島開展整體保護、系統修復,統籌規劃生態設施和綠色建筑[12],生動再現了人與山水林田湖草一體的生命共同體美景??傊?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尊重和發揮人民群眾首創精神,通過理論創新和實踐創新的良性互動持續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2.3 群眾路線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根本工作方法

堅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群眾路線,是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根本。它既是一種認識論,更是一種方法論,要求我們所有黨員都必須密切聯系群眾,擺脫空談空想。毛澤東曾經指出:“干部要分別到下面去走一走,看一看,遇事多和群眾商量,做群眾的小學生?!盵1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領導干部要放下架子,甘當小學生,多同群眾交朋友,多向群眾請教?!盵14]中國共產黨成立以來,通過有效踐行群眾路線不斷深化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方法論認識,放下架子,屈身彎腰,問政于民、問需于民、問計于民,真心誠意地向人民群眾學習,總結人民群眾在生態文明實踐中取得的經驗,為生態文明建設集群眾之智慧、凝群眾之力量。

將群眾路線工作方法貫穿于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始終,是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不變遵循。由于中國地域面積廣闊,人口、自然環境復雜,因此生態文明建設是一個長期性、持續性的過程,時間緊、任務重,需要動員各方力量,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才能在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斗爭中取得決定性勝利。加強生態文明建設,要最大限度調動人自身各方面的自覺行動能力,充分發揮群眾在生態文明建設中的監督作用,形成人的發展與生態環境改善協同并進的良好氛圍。2022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審議了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主席團交付的42件生態議案。環資委深入研究,積極采納代表意見建議,并將其體現到法律修訂草案和法律實施情況報告中。審議過程采取“一議案一群組”以及視頻會議、電話、座談、調研等多種方式,充分聽取代表意見建議或委托議案領銜代表轉達、征求其他附議代表意見建議,并及時反饋議案辦理情況,實現了人民全過程參與提案、討論、決策的實踐路徑。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福祉為依歸,虛心向人民群眾學習,相信群眾、依靠群眾,在生態文明實踐中總是能夠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探索出經得起實踐檢驗的新決策。

3 引領人民: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導向

引領人民是中國共產黨生態文明建設推進的重要功能之一。實踐是認識的目的,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始終強調人類實踐的重大作用,人民群眾的生態文明實踐是實現天藍、山綠、水凈、地沃中國生態夢的現實選擇。在走向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階段,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引領人民形成生態價值共識,發揮人民的主體性、能動性和創造性,將建設美麗中國轉化為全體人民的自覺行動。

3.1 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人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綠色發展理念是人民群眾綠色行動的實踐指引。綠色發展理念建立在對現代實踐方式深刻反思的基礎上,它超越了西方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是立足于我國具體生態實踐探索的理論成果,為緩解經濟發展與自然資源之間的矛盾提供了新的生態倫理實踐指引。在新時代,中國共產黨倡導的高質量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一體化發展的綠色發展理念蘊含著構建高質量新發展格局的實踐邏輯。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指出的那樣:“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盵10]51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是在呵護人民、關懷自然的基礎上促成人與自然生態平衡關系的落實。概而言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是生態文明建設在先進生態理念的指引下不斷發展的實踐結果。

在新時代,要以綠色發展理念引領人民實現生產生活實踐的生態化轉向。以什么樣的實踐方式來構建社會生活是社會生活本質得以實現的關鍵,而對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的追求,充分體現了人民社會生活實踐的生態化轉向。在綠色生產方面,引領人民積極推動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的建立,用先進的綠色生產方式代替落后的黑色生產方式,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十年來,中國成為了全球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清潔能源利用規模最大、森林資源增長最多的國家。在綠色生活方面,引領人民將綠色發展理念轉化為趨向生態自覺和生態正義的實踐活動,努力追求節約資源和保護生態環境的生活方式,讓今天的綠水青山變成明天的金山銀山,在發展中協調好當代人與未來世代人的利益。綠色發展理念不僅是一種理念,更是一種思想;既是從生產關系角度去理解人與自然的發展關系,更是從生產實踐角度去引領人類社會與生態環境和諧統一的發展方式。在新時代,中國人民正成為國際上先進生產力和良好生活方式的理念引領者和行動示范者。

3.2 以制度創新引領人民推進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

我國生態制度是建立在以馬克思主義自然觀和歷史觀基礎之上,充分吸收古代中國和現代西方生態制度的優點,具有人民性和科學性相統一的鮮明特征。人的自由全面發展是生態文明制度創新的使命,生態制度創新在本質上是對原有制度的辯證否定,是人的主體地位和主觀能動性充分展示的標志。在自然紅利大幅度減少與人民生態需求顯著提升、社會經濟發展與生態文明建設出現兩難抉擇之時,通過生態文明建設制度體系的創新,能夠實現生態制度優勢向治理效能轉化,從而激發人民群眾參與生態治理的內在認同,推動我國生態環境保護和生態環境治理邁向現代化。

進入新時代以來,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眾多制度創新推進了生態環境治理現代化。如 “德法并重”生態治理觀,它既吸收了中國傳統文化中以“和”為核心的生態價值觀,又形成了最嚴厲的生態法治觀:一方面,注重協調人民的生態權益和大自然生態權利的協調統一,主張具備“環境正義”的生態補償制度;另一方面,通過制定系統的生態法律、法規來完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和治理能力不斷向法治化邁進。剛性本色與柔性情懷相結合的“德法并重”生態文明治理觀超越了西方社會人本主義或技術主義的單向度治理模式,鮮明地體現了生態文明建設的人民性特質。又如,全面推行河湖長制、林長制,實現了水有人治、湖有人凈、山有人管、林有人造、樹有人護的新生態治理模式,探索出“河湖長+檢察長+警長+督查長+流域長”“林長+檢察長”“林長+警長”“林長+法院院長”等新模式。人民群眾以生態護林員、草原管護員、民間林長等身份參與林長制實踐,開辟出了齊抓共管的河湖林草工作新格局,打通了河湖、林草資源保護發展的“最后一公里”。生態制度創新為生態文明建設重置人與自然本原的生態關系提供了實踐指導,增強了人民群眾參與生態環境治理的實踐效能。

3.3 以系統優化整合引領人民建設美麗中國

以整體系統觀念引領生態文明建設,構建美麗中國,是馬克思辯證唯物主義的基本要求。生態哲學的整體論觀點認為,“人—社會—自然”是一個復合生態系統,生態系統的有機統一是經濟社會可持續、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的重要基石。人與自然相互依存的對象性關系決定了人與自然必須是生命共同體,也決定了現代化建設必須追求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從人的世界觀發展過程來看,系統觀念體現了人們對人與自然整體維度的規律性認識,在協調人與自然、經濟發展與環境保護、代內代際公平關系上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動指南。因此人、自然和社會的辯證關系決定了必須要用整體系統觀念引領人民生態文明建設。因此,必須堅持統籌兼顧、綜合施策,“構筑尊重自然的生態系統”[15],實現人與自然生態協調發展、共同繁榮的理想圖景。

生態系統整體觀的生態思維范式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廣闊的研究視域,深化了人民群眾對生態文明建設的整體性認知。在新時代,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以“背景—目標—道路—價值—核心—保障—主體—外部關系”的思維路徑形成了“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深邃歷史觀、“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科學自然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觀、“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的基本民生觀、“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體”的整體系統觀、“實行最嚴格生態環境保護制度”的嚴厲法治觀、“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觀和“共謀全球生態文明建設之路”的共贏全球觀為核心要義的生態文明思想體系。生態與政治、經濟、文化、社會等發展因素的有機融合,充分統籌社會各要素的協同發展,形成了生態政治體系、生態經濟體系、生態文化體系、生態社會體系有機統一的生態文明體系。將系統觀念運用于生態文明建設,是人民群眾應對生態風險、化解生態危機的重要基石,它最大程度地提升了生態系統的承載能力和再生能力,有助于重建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關系。

4 結語

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在理論探索與實踐創新的偉大進程中體現了鮮明的人民性特征。首先,它呼應了人民在生態層面的根本利益,凸顯了人類生存發展和自然環境保護的共同價值訴求;其次,它提升了人民的主體地位,將主體自覺融入人與自然的發展關系中,把人的主觀能動性訴諸生態實踐,有助于開辟出人與自然雙向良性互動的生態文明建設道路;再次,它體現了對人民的實踐引領,必將促進生態文明建設由引領人民向人民自覺的時代轉向。生態文明建設人民性特征,回應了“為什么要進行生態文明建設,依靠誰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如何進行生態文明建設”等理論與實踐問題,反映和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建設的價值追尋和邏輯理路,必將推動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事業取得全面勝利。

猜你喜歡
文明群眾生態
請文明演繹
“生態養生”娛晚年
多讓群眾咧嘴笑
漫說文明
住進呆萌生態房
生態之旅
情牽群眾美好生活新期待
“群眾來求助”等十六則
為群眾美好生活執著追求
對不文明說“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