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基本內涵、歷史邏輯與價值指向

2024-04-14 18:11田海艦
關鍵詞:人民出版社恩格斯資本主義

田海艦,連 童

(河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 071002)

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是歷史唯物主義的重要內容,是馬克思真正追求的價值立場和目標。盡管馬克思對“人民主體”概念并沒有作明確的界定和解釋,但這一思想卻散見于不同時期的著作之中。馬克思提出,“必須推翻使人成為被侮辱、被奴役、被遺棄和被蔑視的東西的一切關系”,“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287頁。,“過去的一切運動都是少數人的,或者為少數人謀利益的運動。無產階級的運動是絕大多數人的,為絕大多數人謀利益的獨立的運動”(2)《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2頁。,“工人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81頁。。這一系列重大論斷和命題,無不蘊含著豐富而鮮明的“人民主體”思想。本文就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基本內涵、歷史邏輯、價值指向進行深入探討。

一、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基本內涵

“人民主體”不是抽象哲學上的概念界定,其中,“人民”是核心,“主體”則是人民在社會中應該發揮的作用和具有的地位?!叭嗣瘛笔恰爸黧w”的載體,是占社會成員絕大多數的勞動者,在本體層面是生產勞動的承擔者、社會財富的創造者,在政治層面是國家權力的擁有者,在歷史層面是社會發展的推動者,在階級層面是革命階級和階層利益的代表者。

其一,人民作為與客體相對的主體,通過對象性的勞動確證自己的主體地位,而經過其勞動改造過的自然則變為客體。非對象性的存在物是非存在物。主體是與客體相對應的范疇,不能離開客體孤立地存在。勞動過程“一方面表現為主體對客體的占有,另一方面,同樣也表現為客體的塑形,客體從屬于主體的目的,客體轉化為主體活動的結果和容器”(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9頁。。由此可見,客體是勞動人民主觀意識預設的結果,體現了人的知識、能力、情感、審美等,確證了人的主體性。

其二,人民是歷史發展過程中起決定性作用的因素。全部人類歷史的第一個前提無疑是有生命的個人的存在。社會歷史的發展不同于自然界的自在運動,是由人們有目的的活動形成的。在人類無法對抗自然力量的原始社會中,主要是人民自身的勞動推動了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隨著生產力的發展,人民不再是自然的奴隸,社會物質生產及再生產成為歷史發展的主導因素,每個時代人民的具體生產活動則成為社會存在的基礎。

其三,人民主體也包含“自我”的實現。人民不能作為形而上學的抽象權威與外在力量,現實的人民擁有不被任何強制力量所剝奪的自由、權利和尊嚴?!白灾骰顒印笔侨嗣裰黧w實現的判定標準。在資本主義社會,人民在政治國家中擁有虛假的自由和平等,在現實生活中其活動則異化為反對自身的經濟關系和物質力量,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系發生顛倒,人民成為經濟力量的人格化,徹底喪失主體地位。無產階級通過革命破除資本主義的統治,突破權威專制和抽象共同體的束縛,從而使實現人民主體地位的復歸具有歷史必然性。

人民主體思想貫穿馬克思思想發展與革命實踐的全部過程,具有批判性、現實性與歷史過程性的特點。

其一,批判性。批判性是馬克思哲學的內在特質。馬克思在宗教批判、政治批判和對資本主義現實的批判中確立了人民主體思想。首先,宗教批判的依據是“人創造了宗教,而不是宗教創造人”。他在致盧格的信中談道,“宗教本身是沒有內容的,它的根源不是在天上,而是在人間”(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4頁。。宗教對現實具有辯護作用,是“虛幻的太陽”,通過宣揚虛幻幸福使人民忽視現實的苦難,在對“現有之物”的辯護中失去對“應有之物”的追求,從而遮蔽人民的主體性。其次,他批判黑格爾將官僚政治描述為“形式主義的國家”,作為國家的現實內容與真正的國家相對立,不再是人民利益的現實表現,而是成了事實上的幻想。他堅持以人民為主體,強調國家權力“在更大程度上屬于全體人民”(6)《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9頁。。最后,他深入研究“當前的國民經濟的事實”,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對資本主義私有制進行了深刻而徹底的批判,提出“消滅私有制”命題,恢復人民的主體地位。馬克思站在人民的立場上,在宗教批判中要求“人民的現實幸?!?在政治批判中強調國家制度的本質是人民的自我規定,在對資本主義現實批判中發現人民創造歷史的地位和作用。

其二,現實性。人民主體隨著社會歷史的發展而不斷得以形成和印證。馬克思立足唯物史觀,指出人類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物質生活本身”,所以歷史的現實主體不是“批判的批判的大腦活動”,而是真正從事勞動生產的人民。他以現實的人民為理論出發點,以勞動者創造世界為理論原則,以人的解放為最終目的,在探索歷史發展的規律中揭示出人民主體的內在邏輯。同時,他領導國際工人運動,反思巴黎公社失敗的原因,提出工人階級不能簡單地利用現成的國家機器來達到自己的目的,必須通過暴力革命推翻資產階級的統治來爭得民主。在思想發展與革命實踐的雙重促進下,他建構出與共產主義內在嵌合的人民主體。

其三,歷史過程性。人民主體不是一蹴而就的應然狀態,而是需要在歷史的發展中逐步實現,具有階段性和過程性。在前資本主義時代,人民的活動受到自然的束縛和君主的壓迫,不具備實現人民主體的條件。隨著生產力的快速發展,人類社會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主體意識和主體能力逐漸顯示出來。少數在經濟上占統治地位的資本家成為社會的主人,絕大多數從事勞動的無產階級則喪失主體地位。資本主義生產受到持續危機困擾的客觀現實,資本主義必然滅亡和共產主義必然勝利的歷史發展趨勢,無產階級通過階級斗爭爭取政治權力,形成了人民主體實現的條件。歷史活動是群眾的活動,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隨著群眾隊伍的不斷擴大,人民群眾力量不斷凸顯,社會歷史將最終徹底消滅階級,建立“自由人聯合體”。在這樣的“聯合體”中,人民作為有意識的主體進行自由聯合,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自由發展的條件。

二、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歷史邏輯

人類歷史的現實起點是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正是因為勞動者自身構成的社會性生產活動,人民才被確立為歷史的主體。從歷史發展邏輯出發,馬克思考察了人民作為主體的歷史演化過程。

(一)基于社會歷史發展一般進程視角的“人民主體”

人類社會歷史的縱向發展表現為不同社會形態的依次更替。依據人民主體在歷史進程中的現實情況,馬克思把歷史劃分為“人的依賴關系”階段、“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和“自由個性”階段。

在“人的依賴關系”階段,由于生產力不發達,人們懾服于自然,被客觀自然條件規定與擺布,對自然界懷有天然的敬畏與恐懼,人的本質力量得不到彰顯,其主體性被完全遮蔽。首先,人們改造自然的能力極其有限,他們的物質生產依賴于直接的自然產物?!白匀唤缙鸪跏亲鳛橐环N完全異己的、有無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與人們相對立的”(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534頁。,惡劣的自然條件威脅著人的生存。為了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人們不得不進行近乎本能的勞動生產活動。其次,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是一種狹隘的“自然聯系”,表現為以自然血緣關系和統治從屬關系為基礎的地方性聯系。這種自然聯系使人們成為一定的狹隘人群的附屬物,完全喪失了主體能動性。最后,人自身的存在與動物的存在情境十分接近,就像牲畜一樣懾服于自然界。

隨著勞動生產力水平的提高和社會分工的發展,人類社會進入“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階段。在這一階段,人可以不必依附于他人,在一定限度內通過貨幣去自由交換生活資料,其獨立性和主體性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提高。但是,這并不意味著人們在這個階段具備真正的自由,其活動必須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從屬于他們之外的社會生產。首先,人們通過自身的勞動生產打破地方性發展和對自然的崇拜,自然必然性王國被超越。在這一過程,人擺脫了自然的束縛,現實地實現了自己的主體性。其次,一切“人的關系”即“人的依賴紐帶、血統差別、教育差別等等事實上都被打破了,被粉碎了”(8)《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第113頁。,人們的社會關系表現為對他們本身來說是異己的、獨立的東西,表現為一種物。最后,人雖然以經濟力量擺脫了自然力量的束縛,但卻顛倒地成為經濟力量的人格化,具體表現為“在生產中,人客體化,在消費中,物主體化”(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3頁。。馬克思稱之為“經濟動物”。

人類社會發展的第三個階段是“自由個性”階段?!白杂蓚€性”是對“人的依賴性”和“物的依賴性”的雙重超越,是人民主體地位的現實實現。在這個階段中,階級分化與階級對立被徹底消滅,人民是所有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在物質生產力高度發達的基礎上,在認識和利用自然規律的前提下,真正成為歷史的主人和創造者?!吧鐣娜?聯合起來的生產者,將合理地調節他們和自然之間的物質變換,把它置于他們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讓它作為一種盲目的力量來統治自己?!?10)《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928頁。這也就是說,人民將超越“人的依賴”和“物的依賴”,重新支配由自身勞動創造出來的經濟過程,將社會變成一個與自身發展相適應的、自覺的、有計劃的聯合體。人類社會歷史發展將擺脫盲目性與非主體性,轉變為由人民主體的自由勞動創造出來的過程,那種被黑格爾稱為“理性的狡計”的外部規律也重新被人民所支配,人民真正成為歷史的創造者和主導者。

(二)基于資本主義特定歷史發展時期視角的“人民主體”

馬克思主張社會歷史發展具有客觀規律性,承認人類生活的生產與再生產是社會歷史發展的一般性基礎,但這一切是建立在人民主體的勞動之上的。早期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促進了生產力的高速發展,具有現實的歷史合理性,因此代表先進生產力的資產階級是人民的重要組成部分。隨著歷史的發展,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由促進生產力發展轉變為阻礙生產力發展,由歷史的合理轉變為歷史的不合理。從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出發,馬克思站在人民主體革命性的立場上,批判資本主義社會中主體與客體顛倒的不合理性,歷史地分析了無產階級重新獲得主體地位的可能性。

資產階級是歷史發展的產物,是生產方式和交換方式的一系列變革的產物。資產階級改變了傳統的生產關系、政治制度和價值觀念,在歷史上曾經起過非常革命的作用:第一,改變了傳統的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第二,推翻了封建統治,迫使國家同宗教分離,實現了從特權向法權的過渡,建立了資本主義政治制度。第三,用人性的光輝戳穿了神性的虛偽,確立了理性原則。對理性的推崇,實質上是人自我意識覺醒的必然結果,用理性原則來轉換和解構宗教神學的內在邏輯,進而確立人在世間萬物面前的主體地位。第四,開拓了世界市場,歷史開始向世界歷史轉變。創造世界市場的趨勢已經直接包含在資本的概念本身。所以,在特定的歷史時期,資產階級是人民的主要組成部分,他們的活動是人民主體性的現實體現。

當資產階級獲得統治地位上升為統治階級后,便不再屬于人民的范疇。在資本主義社會,人民主體的活動過程表現為客體的運轉,異化為反對自身的物質力量和經濟關系。人民不過是經濟范疇的人格化,是理性的經濟人,與社會處于尖銳的對立之中?!叭嗽谫Y本主義生產中受他自己雙手的產物的支配?!?11)《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717頁。資本主義社會現實的物質生產中出現主客體的顛倒,“物質力量具有理智生命,而人的生命則化為愚鈍的物質力量”(1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12卷,人民出版社,1962年,第4頁。。通過對現實的資本主義社會人民被外部力量所奴役的現象進行批判,馬克思揭示出資本主義社會的歷史暫時性與不合理性,強調人民主體在歷史發展過程中必然從“是”走向“應該”,從物質力量支配人民的客體狀態走向自由而全面發展的主體狀態。在這個過程中,歷史賦予無產階級帶領廣大人民群眾徹底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人類解放的偉大使命。無產階級既是舊時代的終結者,又是新時代的開創者。

(三)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無產階級”一詞最早出現在古羅馬,指社會最貧窮、地位最下等的群體。馬克思在這個意義上稱封建社會的無產階級就是農奴階級。馬克思恩格斯借用“無產階級”這一表達,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賦予其特殊的含義。在1888年《共產黨宣言》英文版的加注中,恩格斯作出了明確的表述:“無產階級是指沒有自己的生產資料,因而不得不靠出賣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的現代雇傭工人階級?!?13)《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1頁。也就是說,無產階級是隨著機器大工業的產生才出現的現代工人階級,是與資產階級相對立的、依靠雇傭勞動為生的勞動者階級。

在《〈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中,通過對勞動主體歷史作用的肯定,馬克思第一次闡明了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即宣告迄今為止的世界制度的解體。無產階級擔負著消滅階級的歷史使命,要使人類社會從以資本為主體的階段走向以人民為主體的共產主義階段。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不僅是無產階級自身的解放,而且是整個社會中全部成員的解放。在共產主義社會中,沒有階級劃分,全體社會成員都是社會的主體。

一方面,無產階級作為“改變世界”的革命主體是歷史的必然選擇。馬克思在充分把握人類歷史發展客觀規律的基礎上發現了無產階級產生的過程。機器大工業出現,社會急劇分化,失去土地等生產資料的人不得不通過出賣自己的勞動力來維持生活,社會逐漸分裂成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兩大陣營。因此,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一樣,不是在每個時代中天然就有的,而是歷史發展的產物。無論社會如何發展,無產階級在資本主義生產關系中只能看到自己的無力的和非人的生存現實,為了改變這一現實的生存狀況,就必須進行革命,因為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才能勝任重建社會的工作。

另一方面,無產階級具有消滅資本主義私有制,實現人民主體地位的能力。其一,無產階級順應歷史發展潮流,是先進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代表,具有先進性。大工業的發展使得其他一切階級逐漸走向衰落和滅亡,只有無產階級,作為大工業本身的產物,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其二,無產階級不占有任何生產資料,是“真正革命的階級”,具有革命性。無產階級是“完全沒有財產的階級”,是被排斥于社會發展與社會福祉之外的階級,是“被戴上徹底的鎖鏈的階級”。正因如此,無產階級滋生出最徹底的革命意識和激情,必須消滅它本身的生活條件來解放自身。其三,無產階級集中于工廠中從事雇傭勞動,單個的勞動者聯合起來成為革命群眾,具有組織性。無產階級的聯合為工人向資本進行革命做了準備。

三、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的價值指向

在資本主義社會,資本主體具有最高的絕對價值,對人民主體有著無條件的支配權和主宰權,人民的自由本質被徹底異化。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要求克服人民被“工具化”的現實命運,擺脫外在強制力量的控制,充分發揮自己的智慧與潛能,形成獨立人格與個性。人民主體價值以“現實的人”為理論出發點,破除了資本永恒、資本正義和資本至上的虛假謊言,重新將個人自由、社會平等、勞動至上、人民至上寫在社會歷史發展的旗幟上。

(一)以“現實的人”取代抽象人性論

馬克思曾多次強調,新哲學的出發點是現實的人及其活動。資本主體價值以抽象人性作為其理論起點,將個人與其所處的自然環境、歷史條件和階級關系剝離,進而使代表資產階級利益的思想具有天然的、普遍的形式。正如恩格斯所言,對“抽象的人”的崇拜,“必定會由關于現實的人及其歷史發展的科學來代替”(14)《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259頁。。

首先,原子式孤立個人的存在不具有客觀真實性。馬克思指出:“人即使不像亞里士多德所說的那樣,天生是政治動物,無論如何也天生是社會動物?!?15)《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379頁。究其本質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其次,人的本性來源于勞動實踐活動。馬克思認為,一個種的整體特性、種的類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動的性質。人為了生活首先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而勞動這種“生命活動”正是人“滿足一種需要即維持肉體生存的需要的一種手段”(16)《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62頁。。因此,勞動是人的本質屬性。最后,人的本性隨著歷史發展不斷變化,在歷史發展進程中不斷獲得豐富的規定性。隨著生產方式的變革,人們也會改變自己的一切社會關系,在全面的社會關系產生之前,人的本性不可能獲得充分的發展。全面發展的個人,不是自然的產物,而是歷史的產物。

總之,人的本性來源于勞動,隨著每個時代發展不斷變化,具有現實性與歷史性?!艾F實的人”是人民主體價值的理論出發點,取代了資產階級人性論的抽象性與非歷史性,將人的權利、人的自由和人的發展真正落實在社會歷史的實踐中。

(二)以社會平等改寫剝削平等

資本主體價值中的平等是一種具有剝削性質的平等。在政治層面,資產階級通過形式代替內容的推演手法賦予平等以普遍性,把資產階級利益普遍化為全體人民的共同利益,掩蓋階級之間的不平等。在經濟層面,平等表現為資本剝削勞動的權力平等、機會平等與結果平等。資本主體憑借生產資料所有權占有勞動成果,剝削勞動的權力平等;資本主體在社會各個領域自由流通,占支配、主導地位,剝削勞動的機會平等;等量資本獲取等量利潤,資本剝削勞動的結果平等。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平等地剝削勞動力,是資本的首要的人權。資本主體依據法權建構起來的平等價值無法作為共產主義的政治論據,反而成為資本剝削勞動的手段與工具。在馬克思看來,平等是社會歷史的產物,在社會歷史進程的發展中逐步展開,不僅在國家的領域中實行,它還應當是實際的,還應當在社會的、經濟的領域中實行。

立足于人民立場的平等價值是對資本主義社會不平等現實的自發反應,是“革命本能的表現”(17)晏擴明:《馬克思的平等主義立場:對馬克思平等觀念質疑的回應》,《倫理學研究》,2020年第4期。,是超越階級差別的、更高層面的“社會平等”。要實現這種平等,必須實現無階級差別的社會條件。這是因為“無階級社會”將每個個體還原為平等的獨立個體,真正表現出人性對普遍“社會平等”價值的追求。正如恩格斯所說:“無產階級平等要求的實際內容都是消滅階級的要求。任何超出這個范圍的平等要求,都必然要流于荒謬?!?18)《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9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13頁。在共產主義初級階段,平等的訴求表現為以按勞分配為原則的“分配平等”;在共產主義高級階段,平等表現為以按需分配為原則的“社會平等”?!胺峙淦降取笔恰吧鐣降取钡谋亟涬A段。政治權利與生產資料的“分配平等”為“社會平等”提供了條件,“社會平等”作為無階級社會的平等形式為“分配平等”提供理論支撐和價值引領??傊?立足人民立場的“社會平等”擺脫了資本主義“剝削平等”的空洞抽象性、歷史局限性和階級遮蔽性,是真正的、符合人的需要的平等。

(三)以勞動自由更替交換自由

資本主體價值體系中的自由并不是人之為人的自然規定,而是從商品交換行為中生發出來的“交換自由”,具體表現為個人自愿的交易。然而,交換價值規定中已經潛在地包含著工資和資本的對立,可交換的商品實際上是抽象化的工人勞動。勞動者在商品流通領域擁有形式上的、交易的自由,在商品生產領域卻喪失真正的自由——勞動自由。因此“交換自由”的本質是資本主體運作的自由,是資本剝削勞動的自由,是資本家壓迫勞動者的自由,同時也是資本主義國家犧牲其他民族利益而聚斂財富的自由。

人的本質是勞動,人的自由的根本是勞動的自由。人通過勞動活動突破外在規定的尺度,不斷生成和創造新的尺度,“外在目的失掉了單純外在自然性的外觀,被看作個人自己提出的目的,因而被看作自我實現,主體的對象化,也就是實在的自由”(19)《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第174頁。。因此,人的尺度不是“現成”性的,而是“構成”性的;人的生命是“自我確認”的,而不是“被確認”的;“自由性”而非“必然性”是人的生命特性。然而,拘泥于詞句進行觀念上的斗爭無法更替資本主義“交換自由”,必須通過變革生產方式、揚棄異化勞動形式,由必然王國進入自由王國,“勞動自由”才能真正實現。

(四)以人民至上揚棄資本至上

人民性是馬克思主義最鮮明的品格。人民主體思想承認勞動者的主體地位,將勞動人民看作價值創造、革命斗爭、權利爭取和利益分享的實踐主體,將勞動人民的本質力量對象化融入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之中,觀照勞動人民在歷史發展、社會裂變和文明進步之中的命運和作用,彰顯了“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真正占據歷史制高點和道德制高點。

首先,人民利益至上。早在《萊茵報》時期,關于林木盜竊法的辯論把馬克思的注意力引向對經濟問題本身的研究,提出國家利益變為私人利益的工具這一命題。資本主義國家機構并沒有體現出抽象理性的價值原則,而只體現出具體的私有制利益。通過對“私人利益”這一概念進行深入分析,馬克思認識到人民群眾的利益才是核心和根本。在資本主義社會中,資本主體試圖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看作自然規律和永恒真理,通過資本主義法權觀念論證生產資料私有制的合理性。馬克思重新確立資本與勞動間的關系,將一切“銀行家、商人、工廠主和大土地占有者的全部資本”看作是“工人階級積累起來的無酬勞動”(20)《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313頁。。也就是說,勞動是財富的主體本質,工人階級是生產全部價值的唯一的階級,勞動創造出來的全部成果神圣不可侵犯,理應歸勞動者享有。

其次,人民權力至上。資產階級國家是壓迫勞動人民、維護資本統治的工具。資產階級“主權在民”的價值觀念看起來將國家權力賦予人民,但這里所說的“民”并不是作為社會成員絕大多數的勞動人民,而是社會中“原子式”的個人。這種個人主義價值觀念忽視了人民整體,把單個個人作為社會的主體,強化了市民社會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的傾向。單個的人只是名義上的權力擁有者,真正至上的是資本的人格化——資本家。所以,資產階級主權在民背后的價值是資本權力至上,資本擁有一切特權。人民權力至上是人民主體價值的一個側面,強調人民整體和人民個體都是國家和社會的主體,是社會的真正治理者。國家行政權力“在更大程度上屬于全體人民”(21)《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69頁。,國家的各種職能和活動是全體人民的基本特質的自然行動,國家的制度、法律、國家本身,都只是“人民的自我規定和人民的特定內容”(22)《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2002年,第41頁。,人民權力至高無上。

最后,社會歷史發展符合人民本性。資本主體價值用觀念解釋歷史,得出資本主義的歷史進步性和必然性,認為“歷史運動本身從最初的時刻便是被資本主義的‘運動法則’所驅動的”(23)艾倫·米克辛斯·伍德:《資本主義的起源》,夏璐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6年,第2頁。。人民主體話語則強調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不過是人民勞動活動不斷向前推進的過程,每一代都利用以前遺留下來的生產資料在完全改變了的環境面前繼續從事勞動活動。社會歷史以最合乎人民勞動本性的方向前進,一切依次更替的歷史狀態都只是人類社會由低級到高級的無窮發展進程中的暫時階段。

綜上,馬克思人民主體思想超越了資產階級在特定歷史時期的自我認知,即抽象觀念引領和創造歷史,揭露出資本主體價值的空洞性、抽象性、超驗性、超階級性和歷史局限性。人民主體思想的人民性,正是無產階級階級性的拓展。人民群眾創造歷史,先進階級引領歷史,勞動者通過勞動活動在對客觀世界進行改造的過程中確證自身,在推動社會進步的過程中完善自我,最終實現每個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

猜你喜歡
人民出版社恩格斯資本主義
馬克思恩格斯青年時代詩歌創作再評價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色彩的堆積——邁克爾·托恩格斯作品欣賞
我可以咬你一口嗎
Alienation and Struggle of the “Happy Housemaker”
馬克思、恩格斯對中國的觀察與預見
抉擇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人民出版社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