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歷史文化街區公共空間景觀可持續更新策略研究

2024-04-14 02:11孫旭東
美與時代·城市版 2024年2期
關鍵詞:歷史文化街區公共空間可持續

摘 要:城市更新作為老舊街區建設的有效途徑,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以廣東省珠海市香洲區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為研究對象,分析該街區的地理位置、街道肌理、歷史遺存建筑、人口結構、居民建筑,并總結其目前存在的問題,在明確公共空間景觀可持續更新內容和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基本條件的前提下,從存量空間、景觀特色、綠化設計、基礎設施、歷史建筑修繕、公共衛生六個方面提出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更新策略,以更好地促進街區景觀提升工作的開展。

關鍵詞:城市更新;可持續;歷史文化街區;公共空間;景觀改造

隨著城市化的快速推進和城市人口的持續增長,眾多城市正面臨歷史文化街區翻新與重塑的挑戰。這些歷史文化街區作為城市發展過程中的文化傳承載體,有著深厚的歷史文化內涵。然而,受限于長期使用和維護不足,歷史文化街區的公共空間往往會出現衰落、無序或功能不全的問題[1]。因此,如何通過精心設計提升這些街區公共空間的品質和魅力,已成為城市改造中的一個核心議題。筆者以珠海市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為例,通過實地調研分析該街區的景觀現狀,探究可持續理念下街區公共空間景觀的更新策略,來提升街區公共空間景觀的品質。

歷史文化街區不僅是城市歷史遺產與地方文脈、集體記憶的集中展示地,同時還參與著城市的現實生活,為居民提供物質與精神上的支持,是百姓日常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不斷優化存量公共空間、尋求可持續城市更新的背景下,歷史文化街區開始逐漸被納入資本循環的過程,其歷史風貌、人文環境和場所氛圍等景觀特征成為商業開發與宣傳的有利條件。公共空間景觀在歷史文化街區的更新中占據極其重要的位置,是更新過程中的主體。因此,在歷史文化街區更新的過程中對公共空間景觀進行可持續更新已成為不可或缺的關鍵一環。

一、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現狀

(一)地理位置

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位于珠海市香灣街道朝陽社區香埠路56號,是珠海市最悠久的街區之一,是珠海市實施掛牌保護的第一批歷史文化街區,也是珠海市首批、香洲區首個實施掛牌保護的歷史文化街區。該街區改造提升項目由正方集團負責建設,項目區域東至海港路,西至鳳凰南路,南至先烈路,北至朝陽路(含新兩合漁欄舊址附近區域),占地面積約6.2公頃,建筑面積約4.5萬平方米。

(二)街道肌理

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空間歷史風韻與現代潮流共存,以老香洲舊址為界,既有歷史遺存建筑區,也有21世紀初建造的居民建筑和新規劃的居住社區,具有很強的時空交錯感。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擁有兩條歷史街巷,主要分布于香埠路兩邊和龍舟路兩端,較好地保留了20世紀60年代的街道格局和建筑風貌。老香洲人民在香洲埠經歷了不斷進步發展的奮斗史,這里也保留著屬于光榮時代的人民的發展記憶。

(三)歷史遺存建筑

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的歷史遺存建筑主要展現了20世紀初的建筑風貌。20世紀初,香洲開辦商埠,建造起街區與碼頭,這是近代中國唯一經朝廷諭批創設的“無稅口岸”。隨著人口的迅速遷入,許許多多的手工業鋪坊產生,西式樓房也陸續涌現。該街區歷史遺存建筑基本為兩層騎樓式建筑,大部分是磚木結構,并裝飾女兒墻或拱形窗等。

(四)人口結構

在經歷過歷史的變遷之后,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所在的香灣街道,人口逐漸變為以老年人及青少年為主。珠海市統計局2023年統計年鑒顯示,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所屬的香灣街道2022年末總戶數為11 932戶,總人口41 543人。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的外來人口不是很多,總體年齡結構趨于穩定,屬于常住人口較多的老齡化街區。

(五)居民建筑情況

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整體處于城鄉建設用地范圍,居住用地面積占街區總面積大約70%,街區內的建筑大多結構老舊且質量也較為一般,少部分房屋為危房,街區建筑密度高達68%,絕大部分為獨棟2—4層騎樓式建筑,總體容積率僅1.7,多為住宅。街區內的居民住宅區與商業區緊密相連,大部分沿街建筑是作為商鋪來建設運營的,內部是居民住宅。處在較為核心區域的住宅基本保持著20世紀七八十年代的建筑風貌。

(六)現存問題

1.缺乏居民公共活動空間且布局不合理

街區公共空間的衰落和居民生活方式的變化,對公共空間的功能和質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該街區明顯缺乏公共活動空間,街區內狹窄的公共空間無法承載居民社交的功能,不能滿足人們的日?;顒有枨?,鄰里關系淡漠,社區凝聚力弱。在實地走訪的過程中發現,大部分居民公共活動空間幾乎都被占用,讓為數不多的空間變得更為緊湊,居民的生活質量大幅下降。同時,街區空間的布局也明顯缺乏組織和規劃,大部分空間利用率極低,道路規劃不完善,導致交通不流暢,容易引發交通事故,使居民的出行受到極大影響。

2.綠化植被不足

在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的公共空間景觀中,綠化植被是占比較高的景觀,綠化植被的組合可以呈現出很好的美化效果。因此,在街區空間景觀可持續更新過程中,要考慮植物的生長效果,它對整體更新效果的呈現有著重要的影響。然而從調研情況來看,街區綠植的總體質量和美化效果并不理想。草地以及眾多古樹沒有得到很好的照料,存在生長不良的現象。同時,綠化覆蓋率也相對較低。因此,最終呈現的效果較差。通過對街區公共空間景觀的可持續更新,可以打造出新穎的景觀特色,從而可以給街區帶來新氣象和新風貌,并且可以有效減少街區二氧化碳排放,創造街區生態綠地。但是,在街區現有的公共空間中,景觀的養護工作并沒有得到很好的落實。

3.建筑風貌及街道肌理老化,且缺乏歷史特色

街區的建筑物、鋪裝材料、家具和裝飾等經過多年使用后出現老化、破損或失效,給街區整體形象帶來影響。通過走訪調研,發現街區建筑外觀、立面裝飾存在損壞、脫落和破舊的情況,影響街區整體的形象和品質。

4.街區基礎設施不完善

街區中的基礎設施非常匱乏,且現存的部分設施已經達到報廢的程度。街區中存在著隨意堆放生活垃圾、街道照明設施老舊、居民休憩空間不足以及排水系統堵塞等問題。街區如今的基礎設施已經不能滿足居民及游客的需求。

二、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公共空間景觀

可持續更新策略

(一)挖掘街區存量空間,維持公共空間景觀可持續更新

街區公共空間屬于居民的共同資源,探索街區現有空間是將可持續理念融入街區公共空間景觀更新的第一步。要充分挖掘街區中廢棄、無序、閑置的空間,充分利用街區中未充分利用、功能不清、利用率低的空間[2]。整合改造力量,激活街區的現有資源以獲得額外的利益,而不是盲目地增加空間和設施?;诮謪^現有資源的空間挖掘,是可持續理念下街區公共空間景觀更新的出發點,是以街區內各種現有資源的供給為基礎,通過整合和再分配,提高現有資源的利用率。這種更新一方面可以提高閑置資源的利用率,另一方面可以給空間帶來活力。

(二)打造歷史文化街區景觀特色,引起民眾情感共鳴

打造歷史文化街區景觀特色,引起民眾情感共鳴,需要一個綜合考慮歷史、文化和街區需求的方案。首先,可以深入挖掘街區的發展歷史、特色文化,收集并展示其獨特的歷史事件,保護有歷史價值的建筑、景觀,維持其原有的外觀和風貌。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尊重傳統,巧妙引入現代設計理念,創造出兼具古韻與現代氣息的景觀,并結合當地的傳統工藝和材料,使用符合街區整體氛圍的照明設施、家具和路面鋪裝。其次,在景觀更新過程中,需要提升社區參與度??梢匝埦用駞⑴c設計和規劃過程,了解他們的文化記憶和空間利用需求;還可以舉辦社區工作訪問活動和會議,鼓勵民眾貢獻想法,提高他們的社區歸屬感。再次,規劃有吸引力的公共空間。比如,打造市集、戶外表演場地和休閑綠地,為街區增添活力;又如,開辟歷史展覽區或文化體驗區,提供旅游解讀服務,增進訪客對當地歷史的理解。最后,秉持可持續理念,引入可持續設計。同時,可以利用天然材料和可持續技術,減少維護成本和環境影響。

綜上,打造歷史文化街區景觀特色需要一個細致且全面的方案,兼顧保存歷史和創新活化,從而讓街區成為居民和訪客都能產生情感共鳴的特色空間。

(三)進行街區綠化整體規劃與多層次設計

可持續發展是城市規劃設計的目標之一。綠色設計作為實現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手段,需要將創新設計與科學策略相結合,實現經濟、社會、環境的協調發展。在可持續發展的框架下,街區綠化應從整體規劃出發,將自然空間系統與鄰里布局相結合[3]。另外,不同層次的自然景觀,如公園、園林、生態廊道等,應相互銜接,形成完整的自然網絡。建立多層次的綠化系統,不僅可以滿足居民的生活需求,而且可以實現生態環境的穩定。

(四)對基礎設施進行完善

為了完善老舊街區的基礎設施,應按照以下步驟展開工作:第一,評估現狀。完成街區的基礎設施評估,包括道路、供水和排水系統、電力網絡、通信系統、公共交通及休閑設施。同時,要識別歷史文化遺產以及可能受基礎設施項目影響的重要建筑或特色景觀。第二,居民參與。與居民進行溝通和討論,了解他們的需求和優先級,隨后通過問卷調查或公開會議收集居民的意見和建議。第三,制定計劃?;谠u估和居民反饋,確定改進重點和階段性目標。創建一份綜合的基礎設施改進計劃,明確時間表、責任分配和預算。第四,資源集成。確保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可能包括地方財政、私人投資和國家援助等??紤]技術合作,引入新技術來提高效率和可持續性。第五,實施及監督。分階段實施基礎設施項目,優先解決關鍵問題。監督和調整項目實施,確保與既定計劃保持一致。第六,公共交通優化。提升公共交通的覆蓋面與服務質量,為老舊街區提供更多的交通選項。構建步行和自行車友好交通環境,減少對私家車的依賴。第七,持續評估與更新。完成項目后,繼續監控基礎設施性能和居民滿意度。根據需要和技術發展進行周期性的設施升級和服務改進。

(五)修繕歷史建筑,傳承當地特色與文化

在改造的同時,保護街區的歷史文化特色。結合文化遺產保護與當地旅游開發,提升街區的文化價值和經濟潛力。該街區存在著諸如郭細記漁欄、新兩合漁欄以及陳如記蘇杭鋪等一系列歷史建筑。如果歷史建筑只是放在一邊保護,而不去給它注入新鮮的生命力,那么保護就變得缺乏意義[4]。香洲埠歷史文化街區是一個擁有著百年歷史底蘊的街區,在對郭細記漁欄等歷史建筑的更新改造中,應遵循“留改建”的原則進行景觀升級。更新過程中,在尊重建筑原有歷史風貌的基礎上,要更加注重對于歷史建筑的保護、優化,并融合當地特色,培育新動能,使其不僅保留有原始的歷史風貌,同時又能凸顯出新的特點,實現歷史建筑品質的綜合提升。

(六)公共衛生

首先,制定定期清理計劃,設立固定的垃圾收集和清潔時間表,以定期清理公共空間和居住區域。其次,進行垃圾分類推廣,教育居民意識到垃圾分類的重要性,提供明確的標識和指引,鼓勵大家進行有害垃圾、可回收物等的正確分類,從而提高垃圾處理便利性??稍诮謪^內增加容易辨認和方便使用的垃圾箱和回收站,鼓勵居民正確處理垃圾,不隨意丟棄;還可以組織社區居民參與清潔行動,設立社區清潔日,鼓勵居民共同參與街道清掃,清除雜草和垃圾。最后,加強監管,制定針對垃圾亂丟亂放的監管措施,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以營造良好的公共環境。

三、結語

歷史文化街區公共空間景觀的可持續更新,關鍵在于在尊重其歷史脈絡的同時,注入可持續發展理念。這不僅僅意味著要保護和修復舊有的風貌,更要重新利用和布局空間資源,以滿足現代居民的日常需求。通過巧妙地平衡傳統與創新,我們可以確保這些歷史地帶既能夠講述過去的故事,又能充分展現出適應未來的活力。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的公共空間景觀更新,是讓歷史文化街區保持持久魅力的明智之舉。

參考文獻:

[1]胡星.城市更新背景下老舊街區公共空間景觀提質設計研究[J].中國住宅設施,2023(7):28-30.

[2]康靜,李群.城市更新背景下鄉村公共空間變化與景觀設計特征研究[J].藝術市場,2023(6):86-87.

[3]吳穎.基于低碳理念的社區公共空間景觀微改造創新設計研究[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3(8):91-93.

[4]趙丹青.洞口祠堂在公共空間景觀設計中的可持續發展[J].現代裝飾(理論),2016(4):76.

作者簡介:

孫旭東,澳門城市大學創新設計學院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城市規劃與設計。

猜你喜歡
歷史文化街區公共空間可持續
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與城市文脈延續的新思考
基于游客滿意度的城市歷史文化街區旅游開發探討
十八屆五中全會五大發展理念之堅持“綠色發展”
十八屆五中全會五大發展理念之堅持“綠色發展”
文化系統剝離與市場割裂對文化創意體驗產品的影響研究
廣西南寧市金湖廣場使用狀況評價
現代城市公共空間中的像素藝術探究
“物”化的空間
儒學轉型與民間社會的新維度
旅游體驗背景下重慶下半城歷史文化街發展策略探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