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資本“歷史界限”困境的突破與超越

2024-04-14 19:25王聚芹宋赫天
關鍵詞:界限資本主義勞動者

王聚芹,宋赫天

(1.華北電力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河北 保定071003;2.大真大學 大學院教育學科, 韓國 抱川 11159)

以資本為核心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既有反封建的歷史革命性,也有無法克服的內在致命缺陷,資本共同體是人類以世界共同體面相存在發展的第一個階段。資本的“歷史界限”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自身結構性矛盾在資本運動中的具體體現,也是資本共同體發展的“歷史界限”。馬克思以政治經濟學批判為手段,揭示了資本終因無法消解自身“歷史界限”而必然滅亡的根本原因,開啟了撼動資本統治根基的現實批判之先河。中國方案基于人類社會發展規律,通過全球治理正義的四大歷史唯物主義重建,“推動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共同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1]50,不僅貫徹了馬克思對資本共同體的政治經濟學批判精神,而且在此基礎上積極構建與人類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相適應的全球性生產關系,體現了當代人類社會對資本“歷史界限”困境的理論突破與實踐超越。

一、資本“歷史界限”矛盾運動造成的四大悖反困境

資本“歷史界限”矛盾運動造成資本的四大悖反困境,包含著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由革命走向保守、反動乃至滅亡的全部信息。

(一)“必要勞動界限”造成勞動者工具化與人類強化勞動主體要求的悖反困境

人類勞動既是將想法、愿望通過對象化活動轉化為現實的“主體客體化”過程,也是將對象化活動成果服務于人自由解放的“客體主體化”過程,人類在勞動推動的主-客體雙向構建過程中實現著自由解放。

在對待無產階級勞動問題上,資本內在地包含著“必要勞動是活勞動能力的交換價值的界限,或產業人口的工資的界限”[2]97。從資本“必要勞動界限”可以看出,資產階級抓住無產階級這一現代生產的主體力量,整體衡量無產階級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并給付工資,建立了交換基礎上勞動力的資本雇傭關系,實現了無產階級出賣勞動力的自由,突破了地主對農民的剝削依然存在無償勞動的局限性,破除了封建社會農民依附于土地、進而依附于地主的封建依附關系,調動了無產階級的勞動積極性。

但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同一勞動力商品卻有著勞動力自身的價值、勞動力使用中由“勞動創造的價值”兩種存在樣態,由于它們存在于兩個不同階段、面對兩種不同衡量尺度、使用兩種不同計算方法并最終形成兩個截然不同的價值量:在勞動力購買階段,資本衡量的是勞動力商品的“價值”,它按照生產勞動力商品所需要的生活資料價值的尺度來計算,并以等價交換的原則給付工人相應的工資;勞動力商品買賣一旦結束,就進入到生產階段,此時,資本衡量的是勞動力商品的“使用價值”,它按照資本增值的尺度來計算,或言,它不僅需要勞動者勞動創造出勞動力價值,而且需要他們創造出超過勞動力價值之外的一個增加額——剩余價值??梢?在資本主義生產過程中,勞動者“勞動創造的價值”等于“勞動力價值”與“剩余價值”之和。那么,資本家給付工人與“勞動創造的價值”相等的報酬才符合等價交換精神,但是,資本家卻在勞動力買賣階段以“勞動力價值”相等的工資換取了勞動者全部“勞動創造的價值”,即便在商品售賣階段依然貫徹著等價交換原則,卻最終完成了對工人創造的剩余價值的隱蔽剝奪。資產階級大肆宣揚勞動力購買階段、流通領域的“勞動力價值”的等價交換,而遮蔽了在生產階段、生產領域資本對同一勞動力商品的“勞動力價值”與勞動者“勞動創造的價值”的不等價交換事實,造成了資本主義勞動力商品平等買賣的幻象。

資本家將無產階級勞動進行了“必要勞動”和“剩余勞動”的分割,并想方設法不斷增大剩余價值量,這是資本生死存亡的必要前提。也正是因為資本“必要勞動界限”設置,勞動力價值成為被計算和被算計的對象,勞動者的勞動“被貶低為只是生產過程的一個要素”[2]188,致使單向度的“勞動的人”“工具的人”被源源不斷地生產出來。

受生存強迫的勞動并不是真正的人類勞動,自由自覺的對象化活動才是人類勞動的本質。資本衡量勞動者“勞動力價值”而非“勞動創造的價值”的做法,割裂了勞動者勞動“客體主體化”與“主體客體化”過程中人的本質的自我確證的辯證運動,造成勞動者“勞動力身份鎖定”與人類強化勞動主體的內在需要的“二元悖反困境”。即便無產階級受剝削方式有著從“血汗工資”到參與資產階級企業決策持股的變化、勞動方式有著從牛馬般勞動到機械化勞動的變化,但是只要資產階級壓縮“必要勞動時間”從而降低勞動力價值的內驅力沒有變,也就無法徹底改變無產階級社會地位日益惡化的處境。無產階級“勞動力身份鎖定”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無法破解的勞動僵局。

(二)“剩余價值界限”造成勞動者時間失竊化與人類自由要求的悖反困境

勞動時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重要衡量指標?!罢嬲呢敻辉谟谟帽M可能少的價值創造出盡可能多的使用價值,換句話說,就是在盡可能少的勞動時間里創造出盡可能豐富的物質財富”[3]230??梢?人類自由在時間上的表現,就是物質財富日益豐富基礎上的勞動時間減少和自由時間增加,這種時間分配下的生產是勞動者自由的保證。

在對待勞動時間問題上,資本內在地包含著“剩余價值是剩余勞動時間的界限;就相對剩余勞動時間來說,是生產力發展的界限”[2]97。由資本“剩余價值界限”可以看出,為獲得更多的剩余價值,資產階級需要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資產階級通過改進生產技術從而不斷提高勞動生產率以壓縮必要勞動時間、從而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以生產更多的剩余價值成為資產階級越來越普遍采用的方式。資產階級將勞動者的勞動時間分割為必要勞動時間和剩余勞動時間,通過提高勞動生產率的方式,不僅突破了自然經濟時代人們為生存而整日疲于勞作的局限,而且使“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4]36。

但是,在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工人工作日中“必要勞動時間”減少并不等于“勞動時間”減少,“剩余勞動時間”增加不等于勞動者“自由時間”增加。只有結合社會財富的主體流向才能科學解讀勞動時間變動的主體自由屬性。資產階級提高勞動生產率的結果是:因縮短必要勞動時間而降低了勞動力的價值,同時,因相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而增加了資本家的剩余價值,可見,資產階級并沒有把因壓縮必要勞動時間而獲得的時間用于延長無產階級的自由時間,而是將其定向轉變為剩余勞動時間,實際上是對勞動時間進行了更有利于資產階級的分割。借助于勞動生產率的提高,資產階級以更加隱蔽的方式在勞動時間不變甚至減少的情況下加重了對無產階級的剝削,以致于無產階級“貧困從現代勞動本身的本質中產生出來”[5]124,造成無產階級生活資料世界貶值與資產階級物質財富世界增值的對立,資本主義也就始終無法解決因無產階級的“階級貧困”導致“生產相對過?!倍l的經濟危機,經濟危機的周期性爆發一次次破壞資本主義生產力??梢姟霸谫Y本主義生產中,只有‘有利潤的’才是‘生產的’,這正是資本主義生產同絕對生產的區別,以及資本主義生產的界限”[3]127??梢?壓縮“必要勞動時間”并不一定實現勞動者自由,只有在壓縮“必要勞動時間”基礎上延長“自由時間”,才能保證勞動者自由的時間。資本追逐剩余價值的唯一訴求割裂了勞動時間中的“剩余勞動時間”與“自由時間”的辯證關系,也就割裂了勞動時間內在的“物質生產必然性與人類解放自由性”的雙向促進關系,造成資產階級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行動鎖定”與人類自由需要的“二元悖反困境”。雖然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無產階級勞動時間整體上呈現出不斷減少的趨勢,當代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也進行了有利于本國無產階級的剩余價值再分配改革,勞動者的“絕對貧困”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改變,但是,資本擴張剩余勞動時間的內在驅動力沒有變,無產階級的“階級貧困”沒有變,最終也就無法徹底改變無產階級受奴役、受剝削的社會地位。延長剩余勞動時間的“行動鎖定”成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無法破解的勞動時間僵局。

(三)“貨幣界限”造成市場主體自利化與市場主體互利共贏客觀要求的悖反困境

市場是人們進行商品交換的場域,是經濟主體實現自身利益的場域,也是所有經濟主體實現互利共贏推動經濟發展繁榮的共同場域。在對待世界市場問題上,資本內在地包含著“向貨幣的轉化,交換價值本身,是生產的界限;換句話說,以價值為基礎的交換,或以交換為基礎的價值是生產的界限”[2]97。由資本“貨幣界限”可以看出,資本以商品交換自由摧毀了封建社會的交換壁壘,以追逐貨幣財富突破了自然經濟時代主要以使用價值為代表的財富占有的局限性,釋放出物質財富無限積累、充分流轉的社會空間。

但是,資本操控的市場不等于市場,因為,資本主義市場中“以交換為基礎的價值”不是一般的“商品價值”,而是包含著剩余價值、超額剩余價值的價值;資本“以價值為基礎的交換”也不是一般的商品交換,而是借助于商品交換實現剩余價值的交換。資本操縱的市場運行著資產階級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自身利益而剝削無產階級、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利己主義理念;運行著資產階級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壟斷剩余價值或超額剩余價值而排斥無產階級、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對抗性世界交往關系;運行著資產階級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掠奪無產階級、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叢林法則”;運行著資產階級和發達資本主義國家“優先”的霸權主義、強權政治。因此,資本所建構的市場不是為經濟發展服務,而是為其掠奪財富服務。

充分發揮資源配置的基礎性作用、積極服務于經濟發展才是市場的核心職責。然而,資本將實現剩余價值作為市場的全部內容,割裂了市場主體自利性與市場主體互利共贏雙向互動關系,造成資本市場主體“利益鎖定”與市場經濟發展主體間互利共贏客觀需要的“二元悖反困境”。即便資本主義市場從西方一隅擴張到全世界,即使商品資本、生產資本、貨幣資本等不斷匯入全球市場帶來世界經濟一體化,但資本操縱市場掠奪剩余價值的內驅力并沒有變,因此無法根本改變廣大發展中國家在國際格局中日益被邊緣化的處境,謀求剩余價值的“利益鎖定”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無法破解的市場僵局。

(四)“交換價值界限”造成需要物質化與人的全面需要的悖反困境

人的需要從內容上有著經濟需要、社會需要、精神需要;從層次上有著生存需要、享受需要、發展需要。在對待需要問題上,資本內在地包含著“使用價值的生產受交換價值的限制;換句話說,現實的財富必須采取一定的、與自身不同的形式,即不是絕對和自身同一的形式,才能成為生產的對象”[2]97。由資本“交換價值界限”可以看出,資本主義社會化大生產剪斷了自然經濟時代“生存需要的人”的血緣依賴臍帶,使人成為以占有貨幣為主要目的的“物質需要的人”,實現了人的需要從自然性向社會性的提升。

但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受交換價值限制的使用價值的生產”不等于“使用價值的生產”,因為,只有實現剩余價值的生產才能引起資本的興趣,而不管這種生產帶來什么樣的后果。因此,在利益驅動下的資本主義“現實財富”是不全面的,甚至可以說是畸形的存在;資本主義生產只滿足“有支付能力的需要”,而不顧及“無支付能力的需要”。這種脫離了廣大人民群眾需要的財富是抽象的存在。資本主義社會只有占有財富的“物質需要”或者是人格化的“資本需要”,人淪為“物欲的人”??梢?資本主義財富并沒有與人的全面需要相聯系,更不可能與廣大無產階級的全面需要相聯系。

物質需要是人類需要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資本以謀取剩余價值為唯一目的的做法割裂了人的“物質需要、社會需要及精神需要”的多維互動辯證關系,造成人“物質需要”與人全面需要內在要求的“二元悖反困境”。即使資本主義生產積累了越來越多的物質財富,無產階級的生活狀況較之以往有了不同程度的改善,人類在不斷創造新需要,但是,資本統治生產的事實沒有變,人類追逐“物質需要”的內在驅動沒有變,這種狀況無法徹底改變人的需要日益貧乏的趨勢?!拔镔|需要鎖定”是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無法破解的“人的需要”全面性的僵局。

由此可見,資本主義生產方式走了一條勞動者貧困化與人類強化勞動主體需要、勞動者勞動時間失竊化與人類自由需要、市場主體自利化與世界市場主體間互利共贏需要、人的需要物質化與人類需要全面性發展相分裂的道路。在反封建過程中,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以雇傭勞動滌蕩依附勞動、以縮短勞動時間滌蕩長年累月勞動、以市場擴張滌蕩交往藩籬、以“物欲的人”滌蕩“肉欲的人”,從而發揮了推動生產力發展的積極作用。同時,資本通過生產關系的調整改良緩解社會矛盾,在這種情況下資本“歷史界限”內在矛盾是無關緊要的、甚至相對于封建社會生產方式而言是革命性的。但當今社會,在資本“歷史界限”的內在矛盾造成的勞動者貧困化、勞動者自由封閉化、市場對抗化、需要禁錮化的社會大分裂、大對抗已經無法適應社會化大生產要求的情況下,如果仍舊對資本造成的社會傷痛進行撫慰式療治就是有害的、致命的。在此種情況下,資本“歷史界限”或者說資本主義生產方式應當成為被消滅的對象。

二、破除資本共同體悖論的歷史唯物主義三大根本依據

馬克思從“塵世的粗糙的物質生活”視角,揭示了基于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的結構性矛盾的“歷史界限”造成的社會大分裂、大對抗已經成為資本共同體深陷絕境的根本原因,從而說明了“資本主義生產的真正限制是資本自身”[6]278。當今世界的矛盾從根本上而言是資本“歷史界限”本身矛盾的集中爆發,馬克思的資本“歷史界限”理論為解構資本共同體、建構當代新型世界共同體提供根本遵循。

在20與21世紀的千年交匯之際,接連爆發的拉美債務危機、墨西哥金融危機、次貸危機等世界性經濟危機以及愈演愈烈的世界霸權爭奪戰揭示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已然衰落。從全人類高度重建世界共同體、破除資本困境則是當今世界推進人類自由解放進程的一場革命性變革。當今世界共同體重建的歷史唯物主義依據如下。

(一)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是世界共同體重建的理論依據

社會主義生產方式是超越資本困境的唯一出路,但當代這種超越不應通過世界范圍的軍事對抗方式來實現,而應通過和平、發展方式來實現。為人類社會應對21世紀面臨的各種挑戰,“站在世界歷史的高度審視當今世界發展趨勢和面臨的重大問題”[1]166,團結世界最廣大的人民群眾,共同破解資本全球治理赤字,完善全球治理,中國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實現共贏共享”[7]563的全球治理方案。人類命運共同體思想在成功解決一系列世界性難題中充分彰顯了社會主義制度的優勢,得到世界人民的高度認可,在世界共同體建設中越來越發揮著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當代中國推進全球治理、超越資本困境的中國方案,也是當今人類對世界共同體進行歷史唯物主義重建的理論依據。

(二)新科技革命浪潮是世界共同體重建的實踐依據

生產力發展水平決定世界共同體正義的主體、內容、層次,人類也根據生產力發展不斷批判、解構舊世界共同體正義,選擇、建構新世界共同體正義。當今第四次工業革命席卷全球,并以指數級速度展開,新工業革命浪潮撬動了人類生產力大變革,這是世界共同體正義重建的最深刻的革命性力量。

(三)當今人類“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世界共同體重建的時代依據

資本主義制度已確立三百余載,期間,各資本主義國家的國際位次在不斷發生變化,但資本共同體的政治屬性始終沒有變,經濟運行的“叢林法則”始終沒有變,“西強東弱”“北強南弱”的國際格局始終沒有變。而今,資本繼續罔顧“全球最富有的百分之一人口擁有的財富量超過其余百分之九十九人口財富的總和,收入分配不平等、發展空間不平衡令人擔憂”的現狀[7]556-557,試圖繼續在全球上演“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的各種戲碼。然而當今人類遏制資本泛濫的力量正在形成:“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經達到百分之八十”[7]556,由此引發“東升西降”“南升北降”國際格局大變動,不同政治制度、不同文明、不同發展程度的多個世界性影響力量崛起,已經形成了針對整個資本共同體而非某一特定霸權國家的資本霸權的挑戰性力量。

正是人類“不愿”生活于資本共同體中、資本“歷史界限”造成的內在大分裂的全面激化導致它已“不能”繼續下去、時代科技浪潮也使它“無法”繼續存在下去的主客觀三重邏輯在當代的交匯,成為推動世界共同體歷史唯物主義重建的內在動力。

三、人類命運共同體對全球治理正義重建的四大向度

正是由于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全球治理正義重建,不是基于倫理道德,而是基于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規律,因而這一重建意味著從根本上破解和超越了資本困境。

(一)從“成就資本”到“造福人民”的勞動正義重建

針對資本的“必要勞動界限”設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站在捍衛世界最廣大人民群眾利益的根本立場上,抓住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造成的勞動“主體客體化”與“客體主體化”轉化過程斷裂這一核心癥結,實現了世界共同體的勞動主體指向的實質性改造。

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確立“發展的最終目的是造福人民”目標,突破了資本僅將勞動者予以“勞動力價值”的單純經濟學考量的局限,指明了生產力發展的勞動者主體的根本指向,這是人類歷史上首次將“人民性”明確為世界生產力發展的主體價值訴求,也是對世界最廣大勞動群眾成為享有現代化發展成果主體身份的確認。

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講求效率、注重公平”的效率公平相協調的勞動價值觀,不僅有利于推進勞動者“主體客體化”的物質財富生產過程,而且有利于大力推進物質財富服務于全球廣大勞動群眾的“客體主體化”過程,實現物質財富對勞動者勞動的積極、主動回饋,使生產力成果的分享與生產力發展本身同向同行。

三是人類命運共同體全面貫徹群眾史觀,積極打造平衡普惠的發展模式,倡導發展成果造福全人類,推進勞動成果人人共享,把實質性改善世界人民生活、切實增進世界人民福祉作為世界共同體發展的主要任務,在勞動成果的勞動主體現實回饋中實現發展的世界人民公平性,“著力解決貧困、失業、收入差距拉大等問題,照顧好弱勢人群的關切”[7]559,從而將公平實質性貫徹到全世界廣大勞動群眾的發展中。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面貫徹馬克思主義勞動觀,突破了資本發展只回報資本而不回報勞動、只回報資產階級而忽視無產階級的局限,以經濟增長和社會公平雙向共進方式,在“成就資本”到“造福人民”轉變中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勞動正義重建。

(二)從“增加財富”到“提升自由”的生產正義重建

針對資本的“剩余勞動界限”設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積極推進全人類自由進程的高度出發,抓住剩余價值生產造成的資產階級財富增加與全人類發展受遏制、資本主義生產優勢建立在資本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剝削特權基礎上這一核心癥結,對整個人類社會生產進行實質性改造。

一是積極發展經濟以縮短勞動時間。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基于世界發展不平衡、經濟成分多元并存的客觀事實,指明發展是全人類“第一要務”,并立足于世界上所有國家都不可逾越“商品經濟”這一經濟形態,主張“合力打造開放多元的世界經濟”,從而在發展基礎上實現整體壓縮勞動時間的目的?!耙粠б宦贰苯ㄔO、自由貿易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簽署、中歐投資協定落地等等都是促進不同經濟成分、不同經濟形態在商品經濟聯結中共同發展繁榮的重要舉措。

二是將延長勞動者自由時間作為世界生產力發展的努力方向。西方自由主義理念主導的廣大發展中國家壓縮必要勞動時間的做法不會帶來勞動者自由,只有在市場經濟中引領資本、駕馭資本才可能實現勞動者自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商品經濟予以重要的示范引領:生產資料、貨幣不再是榨取剩余價值之“資本”,而是生產要素或者進行商品生產、交換、流通的物質條件;勞動力不再是“商品”,而是勞動者的生產能力;勞動不再是“雇傭勞動”,而是勞動者不斷增加物質財富的對象化活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有機融入世界市場,推行義先利后、舍利取義的義利觀,更加突出考慮到世界弱勢群體的發展訴求,使生產優勢轉化為對廣大發展中國家民生、民事、民需訴求的積極回應和支持,使廣大發展中國家勞動人民的勞動時間減少和自由時間增加可以同步進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成功實踐“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給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發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獨立性的國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選擇”[1]9。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所提倡的就是利用資本消滅資本,在發展經濟中形成反資本的強制力量,開啟以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引領資本、駕馭資本的人類命運共同體建設新時代,開啟世界廣大勞動人民壓縮勞動時間進而延長自由時間的新征程。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面貫徹馬克思主義生產自由觀,突破了資本生產僅限于增加資產階級財富的局限,以增加物質財富和爭取延長勞動者自由時間的雙向共進方式,在“增加財富”向“提升自由”根本轉變中實現世界共同體的生產正義重建。

(三)從“對抗博弈”到“合作共贏”的交換正義重建

針對資本的“貨幣界限”設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站在世界進步的根本立場,抓住市場經濟條件下的資本主義自利化與市場主體互利共贏客觀要求之間的矛盾這一核心癥結,對世界市場進行實質性改造。

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堅持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應該在更加廣闊的層面考慮自身利益,不能以損害其他國家利益為代價”[7]558。世界上所有國家都應享有獨立自主的世界市場主體資格,任何國家無權干涉、壓制、更無權剝奪他國在世界市場中的正當發展訴求,也就是說要對廣大發展中國家的世界市場主體資格予以明確確認。并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強調,“平等的發展權利”是世界所有國家的基本權利,提倡將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市場主體資格進一步上升到社會領域,從促進發展的高度切實推進并保障廣大發展中國家的現代化進程。

二是推動全球共謀共商共建的運行機制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主張“世界的命運必須由各國人民共同掌握。各國主權范圍內的事情只能由本國政府和人民去管,世界上的事情只能由各國政府和人民共同商量來辦。這是處理國際事務的民主原則,國際社會應該共同遵守”[8]4。強調世界各國應“秉持開放、融通、互利、共贏的合作觀”,所有國家的發展都應當遵從國際社會生活的共同準則,反對“我贏你輸、贏者通吃”零和博弈的狹隘舊思維,主張推行“雙贏、多贏、共贏”的合作共贏新理念。這一理念還提出了世界事務由各國共同書寫、共同治理的原則,闡明了共謀共商共建才是世界共同體運行機制的真正內涵。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倡導以開放共贏的合作模式謀求世界共同發展,在全球互聯互通中實現世界的聯動增長。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面貫徹馬克思主義世界市場觀,突破了資本操控的世界市場的對抗性局限,旨在通過世界市場主體自利性和互利共贏雙向共進的方式,在“對抗博弈”到“合作共贏”根本轉變中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交換正義重建。

(四)從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到滿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正義重建

針對資本的“交換價值界限”設定,人類命運共同體站在滿足人全面發展需要的高度,抓住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人的物質需要與社會需要、精神需要相割裂這一核心癥結,對資本共同體中人的需要進行實質性改造。

一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提倡積極促進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把滿足廣大勞動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物質需要作為首要任務,突破資產階級漠視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物質需要的局限。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高度關注世界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物質需要,而且把“幫助發展中國家擺脫貧困,讓所有國家的人民都過上好日子[9]163作為當今世界的“最大的公平”。它批判資本共同體導致的“少數人共享、一部分人共享”的失衡性分配,主張發達國家在實現自身發展的同時惠及其他更多國家和人民的利益,從而“讓不同國家、不同階層、不同人群共享經濟全球化的好處”[ 7]555,以共享機制推進世界經濟發展與廣大發展中國家物質需要的對接,為盡快解決廣大發展中國家人民的物質需要找到一條現實之路。

二是建設以人為本、普惠包容的幸福社會,努力使人人過上美好生活。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不僅突破了資本共同體生產“物欲的人”而不是“享受的人”的局限,而且有效防止了廣大發展中國家重走資本共同體導致大量“物欲的人”的涌現的彎路,倡導推進人的物質需要、社會需要、精神需要的協同發展,實現生存的人、發展的人同步推進,使生產力的發展與人的全面需要真正聯系起來。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全面貫徹馬克思主義發展觀,主張通過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美好世界”,改善人類生存條件,提高人類生產生活水平,使現代化成果不斷服務于人的全面需要,不斷超越“生存的人”而成為“享受的人”并不斷邁向“發展的人”,在人的需要從“物質需要”向“全面需要”轉變中實現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發展正義重建。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繼承了馬克思對資本的批判精神,其主張在發展主體上實現從“成就資本”到“造福人民”的勞動正義重建,在發展動力上實現從“增加財富”到“提升自由”的生產正義重建,在發展路徑上實現從“對抗博弈”到“合作共贏”的交換正義重建,在發展目的上實現從滿足人的“物質需要”到滿足人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發展正義重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從世界和平發展的大境遇、從推進全人類發展的高度指明了徹底破解資本主義生產關系束縛社會化大生產的根本路向,標志著社會主義引領的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新時代的開啟。當今世界諸多亂象表明,資本共同體已陷入資本的“歷史界限”困境而無法自拔,建設人類命運共同體是突破資本“歷史界限”困境的現實選擇。

猜你喜歡
界限資本主義勞動者
界限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勞動者
間隙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勞動者的尊嚴不應被“扔”在地上
破次元
承諾是跨越時間界限的恒久
在云端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