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以傳統文化為中心的初中物理教學模式創新策略探究

2024-04-14 02:43孫玉喜
關鍵詞:孔明燈古詩詞物理

孫玉喜

摘 要:中華民族在世界占據一席之地的原因之一就是有強大的文化底蘊作為支撐,這些優秀的傳統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以及號召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根基就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這些傳統文化經過歷代人的傳承,具有頑強的生命力。新時代的青少年是傳統文化的傳承者,因此傳統文化與學科之間的融合也成為必然趨勢。物理學科作為初中教育體系中的重要課程,不僅承擔著教授學生基礎知識的任務,對培養學生的道德情操也有重要的責任。因此,教師將傳統文化融入初中物理課程中具有較強的現實意義。

關鍵詞:傳統文化 初中物理 核心素養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42

實現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僅需要強大的物質力量作為支撐,更需要有強大的精神力量作為引領。所以,教師將傳統文化與教育領域進行融合是必然的發展趨勢。而物理學科與傳統文化進行融合,不僅可以豐富物理知識內容,拓展學生的知識面,還能增加物理知識的魅力,讓學生跨越時空感受傳統文化的魅力,為學生的全面發展奠定基礎。

一、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原則

1.相互尊重原則

傳統文化具有悠久的歷史,在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對傳統文化進行滲透,能夠轉變傳統教學過程中簡單的知識灌輸方式,借助信息平臺促使學生感受傳統文化的偉大,激發學生對物理學科的熱愛。因此,教師在運用傳統文化的過程中應嚴格遵循互相尊重的原則,即根據物理學科和傳統文化的特點將二者有機結合,不得違背二者的發展規律,從而落實美美與共的目標,提高物理學科在教學改革中的應對能力。

2.循序漸進原則

人們認識新事物的過程一般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此過程是一個不斷積累、不斷發展的過程。因此,為保證傳統文化能夠滲透于初中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也應遵循由易到難、由簡到繁的原則,根據滲透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及時調整滲透策略,增強初中物理與傳統文化之間的兼容度。并利用創新的教學手段為傳統文化的融入拓展渠道,讓教學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突破對師生互動、生生交流的限制,學生在傳統文化的加持下,能夠理解物理知識的內涵,使物理學習能力不斷提高。

3.與時俱進原則

根據哲學觀點,所有的事物都處于發展過程中,傳統文化也不例外。隨著社會階段的不同,社會現實賦予傳統文化不同的時代內涵,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學中滲透的傳統文化應遵循與時俱進的原則,加強對傳統文化現實性的學習,挖掘傳統文化與初中物理的契合點,滿足物理學科發展的需要。

二、初中物理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的策略

為了弘揚傳統文化,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讓每一個學生都具有良好的道德與行為品質,我國各級學校都開始開展傳統文化教育,致力于創建和諧文明校園。物理作為初中教育的重點學科也需承擔弘揚傳統文化的責任,教師需從多層面入手,將各種類型的傳統文化融入課堂中。

1.融入物理精神,培養學生求真觀念

中華民族傳統文化呈現出五彩紛呈的特點,與中華人民的不懈追求以及勇于求真的態度有著密切聯系,因此,教師應充分挖掘傳統文化中的求真精神,并明確傳統文化優良品質與物理知識的融合點與契合點,以此培養學生的求真觀念。我國對物理知識的研究起步時間較早,在長久的研究歷程中,涌現出了大批的科學家以及物理愛好者,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特點即求真、求實的物理精神,他們將研究成果應用于現實社會,給當代人民帶來巨大便利,提高了人們的生活幸福指數。因此,教師可在教學過程中引入歷史名人事跡并展示由物理知識所帶來的社會變革,從而引導學生在名人事跡中感受求真態度的引領作用,體會我國人民對真理的追求精神,在后續的學習與生活中樹立遠大理想,在求真態度的支持下為物理事業的發展與進步貢獻力量。

以磁場物理知識為例。首先,教師要向學生介紹我國對磁現象的研究起始于春秋戰國時期,在12世紀時,我國將磁場物理知識應用于航海。在古代,郭璞對磁場現象進行進一步研究,他指出磁和電現象具有一定共通之處,此理論在當時的社會上具有創新意義,并為后世展開對磁現象的研究奠定了基礎。其次,教師展示了磁電理論在當代社會的應用,磁電理論經過多年的發展并在當代社會得到進一步證實,利用磁電理論制成的磁懸浮列車,提高了人們的出行速度。最后,教師要對教學內容與物理精神進行總結,通過電與磁理論的發展歷程以及國人對電與磁理論的不懈研究,引導學生樹立自立自強以及勇于求真的物理精神,有效培養學生發現問題的能力,從而為學生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再如,我國的古代著作《春秋緯》中提到“地恒動不止而人不知,譬如人在舟中,閉窗而座,舟行而人不覺”。這句話所涉及的物理知識為“運動、靜止是相對存在的”。大部分學生不了解這些知識,教師可在網絡中搜集《春秋緯》中的具體內容,將《春秋緯》中相關的物理學史與教材中的物理知識進行融合,這樣身處新時代的學生,也能了解到我國文化史中的物理學知識。

2.融入文化故事,提高學生探究能力

中華民族經歷了上下五千年的發展歷程,形成了優秀的歷史故事,其中不僅包含著社會變革以及各個民族的發展歷程,也包含著我國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因此,教師將物理知識與歷史故事相融合,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培養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及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具有重要價值。歷史故事作為傳統文化中的重要形式,經歷了漫長的發展過程,我國人民在不斷認識自然以及開發自然的過程中為歷史故事注入新鮮血液,中華民族的探究精神使歷史故事煥發出別樣光彩。教師將歷史故事與物理知識相融合,能夠進一步引導學生對自然現象所產生的原因進行探究,并在長時間的學習與積累中對自然規律進行總結,這既能夠豐富學生的基本生活認知,更能通過生活現象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的理解,感受物理知識的趣味性,從而養成勇于探究、樂于探究的精神。在歷史故事的支持下,學生不斷提高探究能力。

例如,教師在講解《光的折射》的物理知識時,可選取光折射的經典現象——海市蜃樓,作為重要教學素材。首先,教師要講解海市蜃樓現象的發展歷程以及人們對此現象看法的轉變。海市蜃樓現象在古代就已產生并被人民發現,但受政治、經濟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人們對海市蜃樓現象的認識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在歷史資料《災祥志》和《五行志》中,將海市蜃樓現象當作不祥之兆,當海市蜃樓現象出現時,人們則會朝其祭拜,以保平安。但明朝的陸容通過對海市蜃樓現象進行進一步觀察與研究,認為海市蜃樓的產生可歸結于陽光和空氣。其次,教師利用班級中的多媒體設備展示海市蜃樓形成的光線圖,鼓勵學生調動所學知識對海市蜃樓出現的原因進行進一步總結,“光從光密介質射入光疏介質時,光經過全反射以及折射,呈現于觀察者眼中,但觀察者看到的是物體的虛像”。最后,教師鼓勵學生利用光的折射原理對“將厚玻璃放置于鋼筆前面,鋼筆則發生‘錯位”的現象進行解釋。通過以上教學環節,教師能夠拉近物理知識與實際生活間的距離,以歷史故事引導學生分析物理知識的內涵,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學生核心素養的形成。

3.融入詩詞文化,增加學生的人文素養

在我國眾多的傳統文化中,詩詞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從古至今文人墨客都喜歡利用詩詞來表達自己的情感、看法以及生活態度。因此,古詩詞不僅僅是一種文學載體,更是歷代人們智慧、文化的結晶。教師將古詩詞文化與物理知識進行融合,可以賦予物理知識更多的人文素養。實際上,為了弘揚古詩詞文化,還推出了“中國詩詞大會”活動,并受到了群眾的熱烈歡迎,詩詞走向綜藝舞臺,也為古詩詞文化的傳承打開了一條特殊的渠道。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挖掘古詩詞中的物理知識,突出物理知識邏輯性、精準性強的特征,讓物理知識與古詩詞的“美”進行融合,讓學生在充滿美的文化氛圍中學習物理知識,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例如,在引導學生掌握“運動”相關的知識時,教師對運動的定義是:“相對于某一個參照物,物體位置出現變化的一種現象?!贬槍@一知識,教師可引用一代偉人毛澤東主席的詩《七律二首·送瘟神》,他在詩中提到“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望一千河”,這句詩所表達的是:“人生活在地球上,由于地球會自傳,如果將地心作為參照物,人會在不自覺中行八萬里路?!边@句詩詮釋了“運動”的定義,學生從詩中不僅學習到物理知識,還能在字里行間感悟一代領袖的胸襟與情懷。

再如,在“相對運動”與“參考系”的教學中,教師就可引用《襄邑道中》中的詩句“臥看滿天云不動,不知云與我俱東”,這句詩用物理相對運動的知識解釋為“船只與天空的云屬于共同運動,如果將船作為參考系,云就是靜止不動的”,為了進一步強化物理知識與古詩詞的融合效果,教師可接著引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的詩,讓學生分析在此古詩中哪些是參考系。古詩詞的融入讓物理知識具有了趣味性,朗朗上口的古詩詞讓學生學習物理知識的興趣更強,學習效果也更佳。

4.融入傳統藝術,提高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

傳統文化經過多年的發展,以多種內容、多種形式流傳下來,而傳統藝術在新時代多種娛樂活動的影響下,逐步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教師有責任和義務挖掘和應用一切優秀傳統文化,做文化的傳播者。在物理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實際的知識類型,廣泛搜集傳統藝術資源,甚至讓一些瀕臨消失的傳統藝術再度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F今的青少年知曉什么是鋼琴,什么是小提琴,卻不知什么是京韻大鼓,什么是樂亭大鼓,什么是皮影,這些傳統的藝術已經逐漸被青少年遺忘。實際上,很多傳統藝術與物理知識是密切相關的,教師需找到融合的契機。

例如,在初中物理知識中,“光學”知識是學生的重點學習內容,學生大多知曉“光沿直線傳播”的原理,但是如果深入探究,很少有學生將其與傳統藝術進行聯系。實際上,皮影戲所應用的就是光學原理,通過將燈光照射到隔亮的布上進行表演,在表演時配以打擊樂器以及弦樂器。很多學生知曉皮影戲是傳統藝術,但是沒有將其與物理學知識進行聯系。教師將傳統藝術作為教育資源,開展物理教學活動,可以大大激發學生的文化傳承意識,并讓學生養成應用物理知識解釋生活現象的意識。

5.融入古代發明,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作為擁有五千年歷史的文明古國,中華民族具有獨特的魅力,古代先賢們也早已對物理學知識進行了多方研究,在光學、力學、熱學、聲學等多個領域作出了不小的貢獻。古代發明成為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全球范圍內產生了非常大的影響。近代以來,我國開始逐漸淡出了世界科技的舞臺,中國早于歐洲其他國家的一些發明,也開始被人們所遺忘。實際上,任何一項發明都不是憑空出現的,每一個物品在創造過程中所要應用的自然材料,其基本性質都與“物理”相關,物體的形狀、品相、色澤、成分、密度等都屬于物理的范疇。由此來看,古代發明與物理知識之間的關系是非常密切的。我國古代的四大發明更是對生產和生活帶來了非常積極的影響,促進了整個民族的進步發展。在物理課堂中,教師對這些偉大的發明進行應用,可以拓展物理課堂,讓學生再度看到“引以為傲”的民族智慧。

例如,在引導學生學習“浮沉的條件”知識時,教師可以列舉“孔明燈”的例子??酌鳠魧儆诜浅9爬系囊豁椕耖g藝術發明,被稱之為“熱氣球”的始祖?!翱酌鳠簟钡陌l明者是“諸葛亮”,當時他正處于被司馬懿圍困的境地,士兵無法出城求援,此時,諸葛亮通過計算風向,制作了可以飄浮的紙燈籠,成功發出了求救的信號,后人將其稱為“孔明燈”。古人既會應用孔明燈進行祈福,也會用其傳遞消息。在授課時,教師可利用“孔明燈”的發明,讓學生思考“浮沉條件”,一個發明還可以引出一個歷史典故,為學生創設“有趣的物理情境”,達到預期的教學效果。教師可將“孔明燈”作為主要的教學資源,利用網絡搜集相關資料,從孔明燈的來源、制作流程等多角度出發,讓學生全面了解“孔明燈”的原理,將其與物理知識進行聯系。顯而易見的是,“孔明燈內的空氣受熱以后,體積就會出現膨脹,當其在空中所受到浮力逐漸變大,超過自身的重力后,就會上升”。這個生活中常見的物品,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擁有著厚重的傳統文化底蘊,可以與物理知識進行無縫銜接,助推傳統文化與物理知識的融合。

綜上,在“傳統文化進校園”的背景下,教師將傳統文化與初中物理教學進行融合已經成為必然趨勢。兩者的有效融合不僅可以提高物理教學質量,引導物理教師對教學理念進行更新,還能豐富教師的教學手段,增加學生的學習體驗,調動學生對物理知識以及傳統文化學習的積極性。在傳統文化的熏陶下,可以增加學生對傳統文化的認同感,讓每一個學生都成為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參考文獻:

[1] 杜明榮、孔楨樂、張琨《中華傳統文化融入物理教學的價值與策略》,《物理通報》2023年第6期。

[2] 孫麗《“互聯網+”背景下傳統文化在中學物理教學中的滲透策略研究》,《中國新通信》2022年第9期。

[3] 李洪浪《談初中物理教學滲透中華傳統文化的策略》,《中文科技期刊數據庫(引文版)教育科學》2021年第7期。

[4] 王衛鋒《文化引入策略對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幫助分析》,《中學生數理化(教與學)》2021年第2期。

[5] 林馨、郁符等《STEAM教育與傳統文化在物理教學中的結合——以“走馬燈”為例》,《中學理科園地》2022年第1期。

猜你喜歡
孔明燈古詩詞物理
只因是物理
踏青古詩詞
孔明燈的來歷
飛吧,孔明燈
處處留心皆物理
新年愿望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三腳插頭上的物理知識
古詩詞中的新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