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研究

2024-04-14 03:01古聰聰
關鍵詞:班本節氣幼兒園

古聰聰

摘 要:班級是幼兒園學習知識和技能的主要陣地。近幾年,隨著有關部門一再強調中華傳統文化重要性,幼兒園各班級都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幼兒能力素質在班本課程建設中巧妙融合傳統文化,以確保幼兒群體在獲取文化知識的同時,也能更深入地了解傳統文化,成為一名文化踐行者和傳播者。本文主要對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的價值取向、課程定位和具體實施策略進行深入分析。

關鍵詞:幼兒園 中華傳統文化 班本課程 DOI:10.12278/j.issn.1009-7260.2024.02.059

在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中巧妙融合傳統文化,既能豐富教學內容,開闊幼兒文化視野,也能將幼兒園傳承和弘揚傳統文化的作用充分發揮出來。鑒于此,在搭建班本課程過程中,教師需通過多種途徑挖掘不同文化資源,使幼兒群體在多元文化熏陶下積累文化知識,形成良好的道德修養。但是,教師若想真正彰顯傳統文化育人價值,仍需對如何使用文化元素構建班本課程進行探究。

一、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價值取向與課程定位

班本課程建設指向幼兒園各班級可依據辦學理念以及幼兒發展實際需求自行確定課程價值取向,自主開發課程內容,組織教學活動。明確課程價值取向以及課程定位是班本課程構建的主要前提條件。

(一)與幼兒文化背景相適切的班本課程

幼兒園需要重點培養幼兒對傳統文化親切感,因此,在建設班本課程時,教師也要以幼兒心理特點和認知規律作為出發點,貼近幼兒生活挖掘和利用傳統美德、傳統節日、傳統故事等因素,以此加強幼兒的學習體驗感,培養其愛祖國、愛家鄉的良好信念?;谠撃繕?,教師要先對幼兒認知特征進行充分衡量,針對性開發出適用性較高的傳統文化班本課程;也可以說,傳統文化若想與學前教育深度融合,需要以尊重幼兒教育規律、幼兒心理發展特點與思維發展水平為前提,切記不可盲目灌輸傳統文化內容,教師只有讓幼兒在自己喜愛的形式中接受感興趣的文化內容,才能有效調動其學習動力,培養其民族歸屬感與認同感,這是傳統文化與幼兒園班本課程融合的主要方向。

(二)與幼兒心靈特質相契合的班本課程

幼兒教育若是過度強調文化傳承功能,容易使班本課程建設呈現成人立場的價值取向,并且也將會使傳統文化教育和幼兒發展有所背離,這不僅會阻礙傳統文化與幼兒教育融合,同時也會導致融合教育之路越走越窄。鑒于此,在利用傳統文化構建班本課程的過程中,教師要對文化傳承功能與幼兒個體發展的協調統一進行深層思考,這也是精準定位班本課程的一個關鍵前提。

在了解和認可幼兒是具備獨特心靈特質的個體后,教師在建設班本課程時需要對其精神特質格外重視,同時也要結合其個性化發展給予相應回應。

首先,兒童文化具有明顯的藝術性特征。在《本能的繆斯——激活潛在的藝術靈性》中,作者提出“兒童是一種以節奏、運動和韻律為表征的創造性力量及生存力量”,所以,對幼兒生活態度的全面掌握,可使教師在開發班本課程、創新教學內容時用藝術創造的活動、藝術語言和藝術思維來回應幼兒的發展需求。

其次,游戲化也是幼兒文化的一種特征,有荷蘭學者表示“接受游戲時便是接受了心靈,也只有心靈沖破宇宙的控制,游戲才能成為可理解的東西”,對于幼兒來講,游戲等同于生活,參與游戲可以體驗生活。在建設班本課程時,游戲也是融入中華傳統文化,直通幼兒心靈的有效方式。

最后,生態性特征。幼兒生來便具有這一特征,陶行知先生也提出“要解放幼兒創造力和成長空間,讓其能深入接觸和了解自然界中的樹木、花草、與星辰”??偠灾?,班本課程需貼合自然環境,確保幼兒能夠以認識世界的方式來接受和體驗傳統文化,這樣才能在學前教育中更好地培養其綜合能力。

二、基于中華傳統文化的幼兒園班本課程建設實施策略

(一)巧借民間活動,構建班本課程

很多中國民間傳統游戲歷史悠久,這些游戲活動歷經數千年發展與弘揚,已經成為傳統文化的一部分。為確保幼兒在學前教育中能夠認識和了解更多傳統文化,教師可深入挖掘民間游戲資源,將其引入班本課程中,因為游戲符合幼兒認知規律和成長需求,所以這樣的班本課程也能更為有效地調動幼兒的參與興趣。以嶺南文化為例,廣東一帶非物質文化遺產眾多,教師若能深入挖掘這些文化元素、非遺項目開設班本課程活動,能為幼兒群體帶來不同的學習體驗感。

1.斗門水上婚嫁活動

斗門水上婚嫁這項活動體現出濃重的水鄉風情,整個活動中有著極為復雜多樣和地域特色的禮儀程序,這與本地居民生活環境關系密切,其中最受當地群眾喜愛的敬拜“海龍王”“船太公”和“花船迎親”等內容均有“水”的特征。水上婚嫁這種習俗既是文化認同,也是維系港澳同胞與海外僑胞的一個重要精神紐帶。幼兒園開設“斗門水上婚嫁”班本課程是對該民俗中與“家”文化相關元素的充分挖掘,從而使幼兒對“家文化”產生強烈的認同感,同時也希望其能對不同民俗文化有所了解。該課程目標設定為:讓幼兒了解婚嫁屬于喜事,并且不同地區婚嫁的基本習俗也有一定差異。本次活動中可讓幼兒扮演新郎、新娘、客人、轎夫和馬夫等不同角色,來感受文化習俗和特色的婚嫁氛圍。

2.乾務飄色活動

飄色屬于一項綜合性民間藝術,其中涉及服飾、雕刻、戲劇、音樂和文學等多個方面。而乾務飄色活動主要分布在廣東珠海地區乾務鎮中乾西、乾東和乾北幾個村落,發展至今已有三百年。乾務飄色主要由八仙過海、喜鵲練梅、觀音坐蓮、白蛇傳、聞雞起舞、五鼠鬧東京、顧桂英招親等歷史故事與民間傳說組成,具有十分獨特的文化和藝術價值。設置該課程活動是為讓幼兒在觀賞、參與和感受飄色活動中能更深入地體會傳統文化價值。

3.三灶鶴舞活動

三灶鶴舞屬于廣東地區的一種民俗舞蹈,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該舞蹈是宋代三灶人民在生活與生產實踐中通過觀察丹頂鶴生活習性而形成的,在當地,三灶鶴舞經常被用來賀老拜壽和迎春接福,距今已有七百年歷史。教師將該傳統文化活動融入班本課程中,主要是希望幼兒能在了解非物質文化藝術特色時,認識更多傳統節日,了解更多的節日風俗。

4.三灶編織活動

三灶編織活動起源于明朝時期,主要是對三灶鎮以草、竹等為原料的手工編織技藝的一種統稱,這是嶺南地區最具特色的手工藝代表。在幼兒園美術班本課程中融合三灶編織,既能豐富教學內容,調動幼兒參與興趣,也能提升其專注力、鍛煉手部靈活性,最重要的是該傳統藝術的應用也能增強幼兒的文化認同感,使之真正認識到傳統文化豐富多樣。

(二)妙用二十四節氣,構建班本課程

1.依據節氣變化調整班級環境

環境建設是幼兒園開展教育教學的重要環節,同時也是建設班本課程的第一步。結合二十四節氣這一傳統文化營造良好班級環境的意義在于調動幼兒學習興趣,可讓幼兒在環境渲染下更深層思考節氣中所蘊含的傳統文化內容,并且也更有助于幼兒在活動過后記憶所學知識。

基于該優勢,教師要對如何依據二十四節氣營造班級環境深入分析,同時也要認識到二十四節氣與幼兒生活中所見所聞的很多內容都關聯密切。教師認識到這一點后便可圍繞節氣變化在班級墻壁、班級走廊處或是空中建立與節氣相關的文化氛圍。

教師可從以下幾方面實施:首先,在營造班級環境前,教師可在各個網絡平臺中搜集與二十四節氣相關的一系列內容,如物候現象、氣候特征、飲食文化、民間故事、傳統習俗、諺語歌謠和耕種規律等。以生活生產為例,部分地區講究“清明斷雪種瓜豆”,也有地方表示“小雪收完莫要歇,冬翻冬種仍大忙”。關于飲食方面,各地也有吃應季美食的習慣:浙江溫州地區白露時會用煨烏骨鴨子滋補身體,福州地區會吃龍眼。不僅如此,節氣飲食文化中也涉及傳統養生文化:如立春時飲食清淡可護肝;夏至適宜吃堿性食物;雨水來臨少吃酸可護脾胃。

其次,教師以查閱的二十四節氣資料為前提著手創設班級環境,這一過程中既可以用情景圖表現不同節日傳統習俗,也可用民俗手工來體現勞動人民的快樂與辛苦;或是各班級在得到幼兒園認可和幫助后,自行設置種植區,教師帶領幼兒根據節氣完成種植活動,從而使其加深對節氣的認知,了解節氣民俗。

2.將節氣文化融入五大領域活動

借助傳統文化構建班本課程時,教師應明確節氣課程并非是脫離五大課程之外的,而是要將二十四節氣文化中包含的自然、地理、文化、藝術和天文等知識與五大領域活動巧妙融合,這樣不僅能為學前教育注入新鮮血液,提高課程活力,同時也能培養幼兒的實踐探究與知識應用能力。鑒于此,在正式建設班本課程前,教師要對五大領域內容和節氣文化全面了解,然后再依據五大領域目標,結合幼兒生活經驗、個性化發展需求以及年齡特征重新編排出既有節氣內容,又能彰顯五大領域教學目標的班本課程。例如,在立夏時節,教師可根據“立夏蛋”這一習俗設計“制作蛋簍”和“為蛋穿衣”等藝術活動,或者參考大暑時節吃面條的風俗設計“制作面條”實踐活動。通過深挖二十四節氣風俗習慣,教師可在豐富和創新幼兒園教學時,深入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

3.依托詩文曲賦體現二十四節氣

文學作品是中華傳統文化精髓,很多極為經典的唐詩、宋詞、元曲至今仍被大家反復吟誦,這些文學內容有的詼諧含蓄,帶有明顯的哲理之思,閱讀時經常令人深??;也有的清明曉暢,帶有濃重的艱辛或情趣,讀時鮮明可感。這些詩詞中的很多內容均與二十四節氣相關,所以,在建設班本課程時,教師也可依托詩文曲賦彰顯節日文化。例如,白居易《觀刈麥》、《詩經·七月》、彈詞藝人馬如飛《節氣歌彈詞》等內容皆與二十四節氣有關,這些作品對仗工整、音韻優美,將其融合到班本課程中,既能讓幼兒感受到二十四節氣對生活生產的直接影響,同時也可使其對古代詩詞意蘊產生更充分的感悟。

(三)活用傳統節日,構建班本課程

傳統節日是教師構建班本課程不可忽略的內容,節日文化中凝聚了廣大人民群眾智慧與情感,所以才使其在歷史發展進程中長久不衰。在建設班本課程時教師可從以下兩方面入手:

1.整合傳統節日文化

中國傳統節日眾多,春節、重陽節、中秋節、清明節等都是群眾極為重視的節日,若想將傳統節日與學前教育間的實質聯系加以體現,教師可對雙方的契合點進行深入挖掘,同時也要以此為基礎創新班本課程內容。以春節為例:班本課程設置可由多個模塊構成:即搜集與春節由來和相應風俗有關的資料,記錄描寫春節的詩詞內容,嘗試畫年畫和制作春節美食。端午節:要求幼兒以詢問家長或上網查詢的形式搜集與該節日相關的內容,了解各地區端午節期間都有哪些不同的習俗,參與社區、幼兒園或家庭開展的劃龍舟與包粽子活動。中秋節:了解和中秋節有關的人物故事,探究節日由來,在教師指導下為父母親手制作一塊月餅,向其表達感恩之情。

2.創新班本課程形式

除整合傳統節日文化外,班本課程建設也要將活動落到實處,即教師可圍繞不同節日特色組織實踐教學活動,以此培養幼兒的主體能力和主體意識。例如,在端午節來臨之際,教師可將本次主題活動確立為“弘揚端午文化,傳遞濃香粽情”,然后再圍繞該主題布置一系列活動內容:本次活動可包含讓幼兒在端午節氛圍中介紹端午由來、端午傳說、端午風俗、朗誦端午詩歌、表演端午節小品、演繹端午節舞蹈、展示自己包的粽子等多個部分。分析活動內容可發現,本次文化主題活動涉及音樂、美術、文學等多方面知識,該類活動不僅能為幼兒提供更多了解傳統文化的機會,同時對提升其綜合能力與核心素養也具有超強助力作用。

(四)利用傳統故事,構建班本課程

《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特別強調教育者需要重視挖掘和利用所有教育資源,并且也要利用這些資源為幼兒營造舒適、溫馨、適切的教育環境,這樣才能真正滿足幼兒經驗獲取和個性化成長需求。結合《指南》要求,在利用傳統文化構建班本課程時,教師可對傳統故事資源有效運用,以此確保課程內容的豐富性與創新性。首先,教師要深度挖掘可利用的傳統故事資源。在開發和建設班本課程中有意識融合傳統故事,能夠讓幼兒接觸更多民族文化內容,而這對拓展學生的文化視野,提升文化鑒賞力都極為有益。例如,教師在班級內部可設置圖書角,在該角落中投放諸多與傳統故事相關的繪本書籍,如《哪吒鬧?!贰侗P古開天地》《精衛填?!贰逗篝嗌淙铡贰舵隙鸨荚隆返壬裨捁适?,《程門立雪》《孔融讓梨》《臥冰求鯉》《岳母刺字》等傳統美德故事。其次,應用傳統故事資源,教師在班本課程建設中融合傳統故事,除了要在班級內為幼兒提供有關資源外,也要借助多種活動應用這些資源。例如,繪本教學以這些故事內容為主,也可在教學結束后引導幼兒根據故事情境進行分角色演繹,或是在班級內組織故事分享活動,這樣既能提高幼兒的認知能力,也可將傳統故事的育人作用充分彰顯。

綜上所述,中華傳統文化多樣、豐富,教師將其融入班本課程建設中,具有一定可操作性。教師可從傳統民間活動、二十四節氣、傳統節日和傳統故事等幾方面入手挖掘教育元素,設計班本課程活動,以此為幼兒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參考文獻:

[1] 陳曦《傳統文化“二十四節氣”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建設與實施的研究》,《品位·經典》2023年第16期。

[2] 安倩、趙志純《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踐與反思——以嶺南民間游戲課程為例》,《成都師范學院學報》2022年第12期。

[3] 沈逸雯《資源巧開發? 班本趣構建——基于傳統故事資源的幼兒園班本課程的開發與實施》,《華夏教師》2022年第8期。

[4] 趙一錦《中華傳統文化融入幼兒園園本課程的實踐途徑——以商丘市實驗幼兒園為例》,《商丘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21年第5期。

猜你喜歡
班本節氣幼兒園
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幼兒園班本課程的實施
淺談幼兒園班本課程的組織與實施
淺談幼兒園班本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我愛幼兒園
歡樂的幼兒園
愛“上”幼兒園
熟悉的米,奇妙的稻——課程敘事:我們的班本課程“稻”
24節氣
24節氣
24節氣一小滿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