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奧康納生態學思想評析

2024-04-15 01:17雷博華
武夷學院學報 2024年1期
關鍵詞:奧康納歷史唯物主義協作

雷博華

(河北工業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天津 300401)

日益嚴峻的生態危機導致人與自然關系更趨惡化,成為全球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特別是繼非典病毒、埃博拉病毒之后,新冠肺炎病毒更時刻提醒我們要特別關切人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在這一領域,國外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學者進行了深入的探討,其中,詹姆斯·奧康納(James O’Connor)作為這一學派的代表人物,通過《自然的理由——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研究》等著作分析了生態危機的成因,建立起獨具特色的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理論,闡述了他對人與自然關系的看法,值得作進一步的考察與分析。

一、奧康納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批判性嘗試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產生有其特殊的時代背景。20 世紀60 年代爆發的全球性生態問題以及由此引發的綠色運動,將人和自然的關系問題徑直地推向歷史舞臺,不僅喚醒了人們的生態危機意識,也促使一大批學者著手研究生態問題,奧康納便是其中之一。但是,奧康納發現,在綠色運動的呼吁下,生態問題不僅沒有得到解決,反而隨著時間的推移在全球范圍內愈演愈烈。在他看來,這是由于資本主義與生態問題的解決之間存在著不可調和的矛盾,這個矛盾是“資本的自我擴張和自然界的自身有限性之間的總體性矛盾”。[1]以牟取剩余價值為目的,資本會不斷擴大生產資料所占比例以提升自身競爭力,致使自然資源的消耗速度超出其恢復速度,造成有限的資源被過早地消耗殆盡。同時他指出,資本為了緩解本國的生態壓力,開始向其他發展中國家進行資源掠奪,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曾對這個問題作出論述:“資產階級,由于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的了?!盵2]資本不僅剝奪本應共享的自然資源,還利用資本擴張的強制力迫使各民族文化同質化,《共產黨宣言》中就揭示:“它迫使一切民族——如果它們不想滅亡的話——采用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它迫使它們在自己那里推行所謂文明制度,即變成資產者。一句話,它按照自己的面貌為自己創造出了一個世界?!盵2]資本擴張導致自然資源掠奪與破壞,它們之間構成了尖銳的沖突。

面對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作用下生態完整性和文化多樣性被嚴重破壞的事實,奧康納選擇回歸到馬克思主義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案。不同于一些學者奉行“馬克思主義過時論”,奧康納堅定地認為馬克思主義內含了解決生態危機和時代危機的理論與途徑。對于另一些關于馬克思是反生態的人類中心主義者的觀點,奧康納亦持否定態度,他認為馬克思已經意識到資本主義的反生態本性和自然對于實現人類解放的重要意義,在他看來馬克思主義與生態學的聯姻不僅不沖突,而且互為補充。奧康納分析,由生態學者們倡導的西方綠色運動之所以效果甚微,是因為解決生態問題的關鍵不能停留于現象層面的陳述,而在于抓住歷史唯物主義的核心范疇,即勞動這一視角審視生態危機的根源。由這一視角出發,奧康納指出,社會勞動作為物質勞動交換的臨界面,即人與自然關系的中介,在解決資本主義的負面作用中發揮著革命性作用。

奧康納雖然認為生態學與馬克思主義互為補充,但他也指出,要想實現二者間的有益結合,還需要對現有的理論進行反思和探討。首先,他指出馬克思是在“前生態學”的和“前人類學的”的階段審視問題。一方面,馬克思主義理論雖然暗含了生態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內涵,但由于其所處時代生態問題尚不突出,因此在審視現今復雜的問題上存在著“理論空場”。另一方面,由于當時社會生產力處于不發達的狀態,腦力勞動、體力勞動和消費方式等不夠復雜,未能真正凸顯出社會的本質,因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觀念不具有充分的歷史性(或文化性)。其次,奧康納認為馬克思主義更加關注自然的人化問題,而非人類的自然化轉變?!叭祟惢顒訉ψ匀唤绲挠绊懯聦嵣先Q于社會勞動的組織方式、它的目的或目標,取決于社會產品的分配和使用方式,取決于人類對自然界的態度和知識水準”,[1]受科學權威的影響,人類在自然人化的過程中逐漸將自然祛魅,同時人類自身思維也發生了改變,即人類習慣于在改造自然的過程中以主人自居。在這種思維方式的宰治下,馬克思主義把人類放在主體位置,而把自然看作消極、被動的勞動對象。最后,由于資本家和工人之間的階級斗爭是當時社會主要矛盾和主題,因此馬克思致力于分析資本主義的階級矛盾和經濟問題,導致他尚未來得及對文化的進行詳細分析,造成歷史唯物主義中的文化線索被大眾忽視?;诖?,奧康納主張建構“一種能將文化和自然的主題與傳統馬克思主義的勞動或物質生產的范疇融合在一起的方法論模式”。[1]通過強調文化向度和自然向度,闡釋文化作為滲透于人和自然交互關系中的規范性,奧康納提出了自己獨具特色的生態學思想,走向了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文化唯物主義的生態哲學。

二、文化唯物主義:奧康納歷史唯物主義重建的方向

(一)四重因素的協作模式:理解奧康納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關鍵詞

奧康納之所以要以“文化”和“自然”二重關系重構歷史唯物主義,是因為他認為在傳統歷史唯物主義解讀下,二者沒有被給予應有的地位,它們都或多或少地被忽視了。在馬克思關于歷史變遷與發展的理論中,社會發展取決于物質生活的雙向互動過程。其中,人類為謀求利益對自然界進行開發和利用產生的技術關系,即生產力,構成第一個過程。在生產力的基礎上展開的社會關系,即生產關系,構成第二個過程。在歷史唯物主義中,生產力的發展作為一個時代傳承著的歷史性的累積過程,決定著在歷史發展中表現為漸進式變化和周期性、革命性轉型的生產關系。只是,在關于社會形態轉變的闡釋中,馬克思沒有對文化及自然變遷的作用加以過多說明,它們在傳統歷史唯物主義中被弱化了。奧康納認為傳統歷史唯物主義主要關注人類、科學技術、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等因素,很少談及自然在歷史中發揮的作用。自然界自身的氣候變化、能源再生等弱規律性和自主性被忽視,自然界被看作是獨立于人類系統之外的消極、被動的存在,人與自然的關系則相應地被看作完全受人類生產方式所決定,即傳統歷史唯物主義對資本主義運行方式和運行周期的關注遠遠大于對自然界資源使用和物質再生周期的關注。奧康納因此認為傳統歷史唯物主義雖包含了生態思想,但缺乏充分的生態感受性。同時,他認為傳統歷史唯物主義對生產力之于文化作用力的強調遠大于文化對生產力反作用力的強調,沒有充分重視文化作為一種累積性的社會規范對生產方式產生的影響。

可事實是,在已經存在過的所有的生產方式中,無論是技術關系或社會關系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規范和自然限制中形成的。為此,奧康納提出,對于歷史發展與轉型的理論研究,不應僅僅考察生產技術、勞動方式及財產、權力關系,還應考察同樣是累積性的具體的、歷史的文化和自然形式及其相互關系。只是自啟蒙運動以來,自然就逐漸被看作是消極被動的存在,是人類主體在實踐過程中被改造和征服的客觀對象,這種觀念導致人們忽視了自然界以自然資源再生產的有限性來限制人們生產范圍的客觀事實。文化則被視為意識形態的組成部分、是單純的精神活動,而非與經濟生產交織在一起,這導致復雜的社會發展被片面地認為僅取決于人類的技術水平,造成“技術決定論”的傾向。正是在這樣的觀念影響下,資本主義工具理性膨脹與價值理性式微相伴而生,人與自然的關系愈發緊張。奧康納認為,文化和自然的維度之所以在傳統歷史唯物主義中被忽視,是因為“協作”概念在應該被全面理解的時候卻被片面化了,因此認識協作模式是重建歷史唯物主義的一個突破口。協作模式被奧康納看作是新的唯物史觀的核心內容,那么什么是“協作”呢?

在奧康納看來,歷史唯物主義關注勞動的分工和專業化,側重于把協作模式看作由生產工具、生產對象和技術水平等生產力因素決定。與此相反,受韋伯影響的新左派學者傾向于關注勞動者的分工和單向化,如史蒂文·馬格林認為協作模式主要受權力關系影響,技術水平只是次要因素。在這兩種對立的立場中,前者把協作模式視為生產力,后者把協作模式視為生產關系,然而奧康納認為這兩種觀點都是不全面的。如果不清楚一個地區的財產和權力關系,就不能理解為什么在相近的技術水平條件下不同地區會形成不同的控制類型和生產模式。同樣,如果不了解技術水平的形成,也無法對一個地區的權力關系有真正的理解。因此,奧康納認為協作模式既是生產力的,也是生產關系的。同時,他指出協作模式還受自然和文化的影響,比如,農業地區的協作模式主要取決于它的水利循環情況,而在信仰新教的地區,協作模式在很大程度上由倫理精神決定?;诖?,奧康納提出,雖然協作模式是被決定的,但卻不是被單一的技術因素或權力因素決定的,而是被技術水平、權力關系、自然和文化四重因素所決定。這就是說,技術、財產、權力、文化規范,以及由此而展開的自然、生物、化學過程都以具體的、歷史的、有條件的方式積淀在特定的協作模式之中。[1]相應地,當協作模式中的某一因素發生改變時,其他因素和整體的協作模式也會隨之改變。

通過提出協作模式這一概念,奧康納將文化向度和自然向度補充進了仍作為歷史唯物主義核心范疇的社會勞動中,并借助“協作”深入到對文化、自然和社會勞動之間辯證關系的分析中,繼而從三個方面展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

(二)社會勞動、文化和自然的三位一體理論

“任何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構首先必須邁出的一步是,對協作和勞動關系模式與歷史的變遷和發展之間的關系進行探討?!盵1]基于此,奧康納梳理了文化和自然對社會生產的意義。

第一,提出“文化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他認為,傳統的歷史唯物主義由于缺乏一種有關語言、文化規范和主體間性的理論,所以未能認清歷史的本質是文化的歷史。在他看來,生產關系包含的三個方面中,馬克思主要關注剝削階級與被剝削階級間的利益斗爭,致使他把目光都放在了造成兩個階級紛爭的技術發展水平上,只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置放在技術層面上加以詮釋,而沒有關注到剝削階級內部和被剝削階級內部的生產關系,忽視了社會存在的多重可能性和豐富度。而新左派學者們雖然將研究目光延伸至被剝削階級內部,但他們提出協作模式取決于權力因素而非技術也是不全面的。于是,奧康納在堅持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中物質生產這一核心要素的前提下,試圖以“文化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這一概念補充他們的不足之處。其中,“文化的生產力”指的是技術和生產力的產生受文化影響的結果和生產力作用的文化方式,是生產力的主觀維度。它除了包括腦力和體力勞動外,還內含了勞動力的不同協作方式。消費方式就是一個很好的說明:在商品社會中,商品的使用價值已經不再是物的“自然”有用性,而是商品的“文化”有用性,離開文化,就無法理解商品的價值、使用價值、交換價值[3],就如當下流行的故宮文創、考古盲盒等?!拔幕纳a關系” 指的是不同類型的文化實踐對社會關系干預的結果,是生產關系的主觀維度。這就能夠理解相同技術條件下生成的不同生產力及不同的生產關系,例如,美國社會盛行個人主義至上的自由工作模式,日本推行具有高度責任感的工作模式,歐洲則是階級合作形式的工作模式。它們同為資本主義體制,但由于文化歷史背景不同,生成的社會協作模式也大不相同,并且不同的協作模式又重新滲透到社會生產中,帶來不同的生產力。美國的自由工作模式有利于催動新興科技的誕生和發展,日本的集體式工作模式更利于新型生產理念的擴散和傳播,歐洲的合作式工作模式對發掘和利用新興科技更有利。也就是說,在實際協作過程中,文化不僅由上往下,還由下而上地滲透到勞動關系中,并且作為一種力量引導著科學技術的發展水平和方向。

第二,提出“自然的生產力和生產關系”的概念。奧康納承認馬克思已經意識到了自然發展的重要性,但又認為他更多地把自然看作是主體可以任意開發的客體,是人類勞動的外在對象,因此輕視了自然界對協作方式所施加的影響。在奧康納看來,人類在改造自然的同時,自然也在重塑著自身,自然界的歷史與人類的歷史是同一個過程的不同方面,因而自然本身具有“自主運作性”的特點,是人類勞動生產的自主合作者。這是指人類在勞動中盡管塑造著自然,但是在自然界中自發進行著的生物反應和物理、化學變化是獨立于人類系統的,自然以自身的物質資源、地理狀態等生產力的基本要素參與到協作模式中,成為人類生產的自主合作者,這一過程就是“自然的生產力”作用的過程。例如,氣候地貌、土質水文等自然因素會很大程度上決定該地種植業、礦產業、航運業等的發展情況?!白匀坏纳a關系”表現為,自然生態系統會干預社會關系、階級結構和社會形態的形成與發展。[4]比如,英國發達的輸水系統及其形成的水陸條件一定程度上造就了英國沒有產生完全的封建社會。奧康納在這里試圖以“自然”的自我調整來豐富歷史唯物主義,是想重新確立自然作為人類生存和發展的必須性前提的地位。

第三,構建社會勞動、文化和自然的“三位一體”理論。奧康納通過揭示美國蒙特利灣的歷史發展軌跡,呈現了自然決定文化和文化決定自然兩種相對立的觀點。第一種觀點認為豐富的天然資源、多變的氣候、獨特的地理位置造就了當地的歷史文化,走向地緣政治學;第二種觀點認為這一地區的文化群內容鑄就了當地的自然景觀,走向階級政治學。奧康納認為這兩種觀點各自從自然或文化角度探討經濟和社會變遷,卻都沒將最關鍵的因素——勞動考慮在內。離開了勞動,只限于自然的視角,可能會走向“綠色生態地區主義”,只限于文化的視角,可能會走向“多元文化主義”。[5]奧康納指出,特定的文化形式和自然本身除非與人類勞動結合在一起并生成生產力,否則無法為人類提供生活資料。正是勞動將文化和自然統一在經濟生產的過程中,使之參與到協作中并生產出對應人們生活所需的物質和文化產品,因此,自然或文化的微小變動,所牽涉的都不會只是某一方面的變動,而是一個“三位一體”的整體——勞動、文化和自然。

在奧康納看來,社會勞動作為人與社會、自然發生聯系的中介,它與文化和自然界、語言和主體間性之間是調節與反調節的關系。社會勞動的開展不僅以自然規律和生產關系為前提,且植根在社會生活的文化規范與實踐之中,反過來,文化規范和自然生態系統又被社會勞動的開展方式所決定,即在人類勞動的過程中自然人化和人類自然化是同時發生的。在社會勞動同二者的辯證關系中,文化與自然的成分也互相滲透、彼此并存,就如地震不只是一項自然災害,它對于城鎮建設和人類活動來說也是一項社會性災害。也就是說,滲透了文化的自然不再是純物理、非概念的實在,而通過人類勞動與自然相關聯的文化也具有了受制于自然發展的歷史性。正是文化向度和自然向度的多樣性,決定了勞動關系的不確定性,特別是隨著資本全球化對文化和自然的滲透不斷加深,社會勞動分工和勞動者的社會分工變得越來越復雜,從而導致理論模式選擇上的不確定性。奧康納認為,理論模式的選擇應該結合時代變化,以對社會勞動和文化、自然之間內部關系的深入研究為基礎。正是在這一意義上,奧康納完成了自己對歷史唯物主義的重建,形成了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思想,并圍繞這一理論思想,提出了“生產條件”和“生產性正義”等概念,深入批判了資本主義的生態危機,最終建立起生態學社會主義理論。

三、奧康納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思想評析

(一)奧康納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思想特性

通過比較奧康納的理論同傳統歷史唯物主義以及其他流派的理論,我們可以概括出奧康納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思想的特性。第一,注重物質生產的文化性,而非技術性;關注自然的文化價值,而非物理實在。奧康納認為文化不僅是狹義的上層建筑,它還包括人的物質生產勞動及產品的這一觀念,他強調了人類物質生產活動中的文化構成,并借社會勞動這一中介聯系起文化和自然,闡釋了自然的文化價值,建立起文化、自然因素之間的互動關系。第二,主張通過改良社會結構來解決生態危機。秉持“生態中心論”的西方綠色思潮認為,造成人與自然對立的原因是人類對自然的支配,因此片面地否定技術發展。與西方綠色思潮相比較,奧康納認為否定物質生產談生態保護是違背歷史發展要求的,指出造成生態危機的不是技術發展水平,而是與生產技術相結合的生產方式,只有當技術與資本主義生產方式相結合才會引發生態危機。資本生產以剩余價值為動機和目的,在這種價值觀念的支配下,資本主義不斷擴大再生產,通過創造新的消費需求,將人們引向與實際需求無關的過度式消費和跟風式消費等虛假需要,實現自然變現,導致異化消費。因此,奧康納認為只有破除現有的資本主義生產方式和實現文化價值觀的真正變革,才能解決造成生態危機的技術使用不合理和文化霸權等問題。第三,立足當代社會生態運動的實踐。奧康納等生態學馬克思主義學家都延續了馬克思和恩格斯的研究方法,即非常重視對當下資本主義社會現實問題的研究。他們沒有將自己的理論束之高閣,而是在以解決現實的人的問題為目的的基礎上,建立起理論與人的現實生活之間的真實聯系。

(二)奧康納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思想的合理性

奧康納為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的生態危機問題,做了一系列理論上的努力。他不僅重新倡導馬克思主義,還積極地結合時代變化豐富歷史唯物主義的內涵,形成了獨特的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思想,為建立起自己的生態學社會主義理論大廈奠定了深厚的根基,也為我們審視和解決生態問題提供了一定的理論資源。

第一,拓寬了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視閾。奧康納在分析生態危機的成因時,揭露了資本運作邏輯是導致生態危機的事實。于是,他回歸到馬克思主義當中,以分析和解決當代生態危機問題為目的,論證了生態保護與資本主義發展邏輯的相悖性,建立起了馬克思主義與現當代社會問題的聯系。奧康納認為世界經濟在真正需要馬克思主義理論指導時,馬克思主義卻被棄置一旁。為解決生態危機問題,他首先做的工作就是重新確立起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權威性,將馬克思主義的階級批判觀點由經濟領域延用至生態學領域和價值觀領域,并最終在生態學領域內復興了馬克思主義,實現了二者的聯姻。

第二,豐富和發展了唯物史觀。首先,奧康納堅定馬克思主義的唯物主張,他支持綠色運動但否定其只在現象層面努力的做法,認為應該回歸到社會勞動這一本質來審視現有的問題。其次,奧康納在肯定歷史唯物主義暗含生態學內涵的前提下,提出了以文化向度和自然向度豐富歷史唯物主義,強調了物質生產的文化性和自然的文化價值,補充了傳統歷史唯物主義的理論模式,同時揚棄了單一的文化生態學和生態文化學,建立起社會勞動和文化與自然的多方面聯系。最后,奧康納對于人類更為重視自然的人化現象而忽略人類自然化的事實的思維方式提出了質疑,為歷史唯物主義的發展拓展了理論空間??梢哉f,奧康納的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豐富了歷史唯物主義的內涵,彰顯了歷史唯物主義的當代性。

(三)奧康納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思想的局限性

第一,奧康納的文化唯物主義生態理論存在對馬克思主義的誤讀。奧康納重建后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雖然為解決生態問題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但是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一些解讀很難等同為馬克思主義本身的含義。從奧康納的表述中可以窺探出,他對馬克思主義的認識很多是基于對二手文獻表述的推測,而不是他深入到對馬克思和恩格斯自身文本的分析所得出的結論。因此,他把對經濟決定論者和技術決定論者的批判混淆為對馬克思的批判,導致他對馬克思的批評很多是虛妄的、不合理的。比如,他認為馬克思本人輕視自然、只看重生產力的發展的表述,以及只把文化看作上層建筑的表述就缺乏理論依據。馬克思在其著作中多次強調自然相對于人的先在性和人與自然的交互性,流露出深厚的生態關懷。而且,馬克思關于文化的論述也與奧康納所表述的文化內涵有高度的契合性。所以說,奧康納對馬克思的批評一定程度上是偏離馬克思思想本身的含義的。

第二,陷入多元論和折衷主義。奧康納本意是將文化向度和自然向度補充進歷史唯物主義理論中,以此將馬克思主義的批判視閾引向資本主義造成的自然異化,實現社會文化價值觀的變革,并在此基礎上塑造新的自然觀念以加深生態運動的影響力。但無形中導致他將生產力和生產關系本末倒置,使他對歷史唯物主義的分析失去了理論支點,進而偏離了馬克思主義的經濟制度批判,單純轉政治批判,致使他在此基礎上建立的生態學社會主義理論呈現出烏托邦性質。

四、結語

奧康納的文化唯物主義生態學理論是對馬克思主義的再發展,對我國當前的生態文明建設和經濟發展具有一定的理論啟發意義,有必要對其進行研究。我國目前作為一個發展中國家,已經存在的或尚未出現的生態環境問題已經在其他發達國家中出現過,因此有必要借鑒和吸收他們的理論精華、揚棄其理論局限性。特別是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求摒棄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將生態文明作為國家長久發展的基本國策和重要戰略。在不懈的努力下,我國目前的碳排放、水污染和森林覆蓋等情況都在不斷地得到改善,人與自然的關系有所緩解。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中我國政府也能正視自然帶來的嚴峻挑戰,充分發揮代表人民的統協作用,積極主動地應對疫情帶給人民和國家的負面影響,而不是消極被動的實施“群體免疫”策略,將人民和自然放置在惡性循環中于不顧。這印證了奧康納關于生態保護與社會主義應結合的主張,同時說明了,我們有必要批判地吸收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中的精華,剔除其錯誤,不斷豐富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思想資源,今后更好地為世界貢獻中國智慧。

猜你喜歡
奧康納歷史唯物主義協作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感覺再也不會跟以前一樣了”:奧康納《異鄉客》中的“危機瞬間”
大法官奧康納:做出決定,就絕不回頭
團結協作成功易
協作
協作
記者的時代觀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平衡
可與您并肩協作的UR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