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對首次獻血伴心理障礙者的影響

2024-04-15 08:00朱旭蕊張燕華周淑英
中國衛生標準管理 2024年5期
關鍵詞:心理障礙獻血者心理咨詢

朱旭蕊 張燕華 周淑英

無償獻血是個人自愿、無報酬地捐獻身體血液以供需要輸血之人所使用的慈善行為,可以幫助挽救生命,是對社會的有益貢獻。但是,由于對獻血認識不足、缺乏正確了解,許多群眾雖然有獻血的意向,同時也存在疑慮和擔心,從而導致緊張、恐懼等心理障礙,最終放棄獻血[1]。因此,對于初次獻血者,樹立他們對于獻血的正確認識,盡量消除和減少他們的獻血相關心理障礙,對于提高獻血率、增加固定無償獻血者數量而言至關重要[2]。心理咨詢是一種常用的心理障礙評估方法,可以通過交流和討論了解獻血者對于獻血的真實想法,幫助掌握獻血相關擔憂和顧慮[3]。心理疏導則是綜合采用各種手段幫助個體應對各種情緒和心理困擾,以解決心理問題,促進心理健康,可用于解決獻血相關心理障礙。青島市中心血站近年在首次獻血伴心理障礙者中開展了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服務,收效理想,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2年7月—2023年6月青島市中心血站接待的278名首次獻血伴心理障礙的無償獻血者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于青島市中心血站進行無償獻血的健康志愿者,體檢符合國標《獻血者健康檢查要求》(GB 18467-2011)[4]。(2)年齡18~60歲,性別不限。(3)首次進行無償獻血。(4)獻血前心理狀況評估提示存在獻血心理障礙,包括恐懼疼痛、擔心影響健康、害怕傳染病等。排除標準:(1)獻血禁忌證。(2)既往接受過緊急獻血、捐獻血小板等其他形式的無償獻血。(3)以往嘗試無償獻血失敗。(4)懼怕打針,既往暈針史。(5)無法自主配合研究者。依據獻血時間不同分為2組。2023年1—6月141名獻血者納入試驗組。男性74名,女性67名;年齡20~44歲,平均(28.41±6.33)歲;獻血動員方式為個人自愿65名,團體外采76名。2022年7—12月137名獻血者納入對照組。男性72名,女性65名;年齡19~42歲,平均(28.30±6.19);獻血動員方式為個人自愿62名,團體外采75名。2組基線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獲青島市中心血站倫理委員會批準,入選的無償獻血者對本研究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按照一般獻血流程為2組獻血者提供常規服務。登記并核查獻血者信息,予以獻血前告知(包括安全獻血重要性、實名獻血制、高危行為故意獻血責任、獻血反應等)與健康征詢,予以血壓、體質量、脈搏等一般檢查,血型、血紅蛋白、乙肝表面抗原等快速檢測。綜合評價符合獻血標準后,根據獻血者意愿選擇捐獻血液量,常規采血。獻血后穿刺部位常規按壓并休息10~15 min,確認無不適領取無償獻血證和紀念品即可離開。

對照組(常規宣教):以口頭形式簡單告知獻血者獻血行為不會影響個人健康,反而對健康有利,并向獻血者說明采血流程的規范性與安全性,同時叮囑獻血者不要緊張,緊張時以深呼吸平復情緒,保持放松。此外不予以獻血者主動心理干預,但對于獻血者提出的疑問,則予以認真解答。

試驗組(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預先針對獻血者心理護理相關內開展培訓,學習心理咨詢與疏導方法、與獻血者溝通交流技巧、儀容儀表規范等,為工作開展奠定基礎。自行設計《獻血者心理狀況調查表》對獻血者進行調研,調查表內容包括獻血動機(包括奉獻愛心、被動接受、免費體檢等)、對于獻血存在的疑問和疑慮(包括擔心影響健康、擔心影響工作、擔心可能導致傳染病、害怕疼痛等)與獻血心理需求(包括服務態度、環境舒適、抽血技術等)。同時,主動與獻血者溝通交流,給予獻血者表達感受的機會,傾聽獻血者的憂慮與恐懼。根據問卷與咨詢結果,個體化評估獻血者的心理狀態,分析導致心理障礙的原因。在此基礎上,予以獻血者一對一心理疏導,聯合采用口頭宣教、《無償獻血科普答疑手冊》、無償獻血科普宣教短視頻、實物展示等方式,解答獻血者對于獻血的疑問。例如:對于擔心“獻血損害健康”的獻血者,詳細說明獻血對于健康的好處,包括預防和緩解高粘血癥、促進心神代謝、減少心血管意外等,并以通俗易懂的方式解釋原因,同時引用一些權威研究來證明,對于擔心“獻血導致傳染病”的獻血者,為其說明血站的專業性與規范性,詳細講解采血流程,強調采血無菌操作的嚴苛性,展示采血所用耗材,都是密封新啟、一次性使用,非一次性耗材也均經過嚴格清洗消毒,創口周圍碘伏殺菌且采血后及時無菌覆蓋,不存在交叉感染的可能。對于害怕疼痛及由此所致緊張焦慮的獻血者,說明疼痛的短暫性與輕微性,并聯合采用語言安慰、肢體安撫、深呼吸、冥想、分散注意力、引導積極思考、鼓勵與贊美等方式幫助緩解,服務全程強調主動、耐心、認真、專業。

1.3 觀察指標

1.3.1 首次獻血完成情況

統計2組首次獻血完成率,獻血完成評價標準:按照獻血者預計劃順利完成本次獻血并且采血有效,不包括已獻血但因獻血者個人因素致采血不足量而導致血液報廢的情況。統計2組獻血量以及獻血相關不良反應,不良反應判定參照國家衛生行業標準《獻血不良反應分類指南》(WS/T 511—2017)[5]。

1.3.2 獻血舒適度

獻血舒適度評價采用舒適狀況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該量表是由美國舒適護理專家Kolcaba研制的心理測量工具,適用于評估個體在特定情境下的舒適程度。量表共有30條目,分別從生理(5條目)、心理精神(10條目)、環境(7條目)、社會文化(8條目)4個維度進行評價,采用Likert 4級評分法,每條目包括很不同意、不同意、同意、非常同意4個選項,依次記1、2、3、4分。其中,條目1、4、5、6、18、20、23、27、28為正向計分,其余條目為反向計分,取各條目得分之和,得分范圍30~120分,得分越高,獻血者越舒適。該量表后由國內5名護理專家翻譯成漢語并進行信效度檢驗,結果顯示量表內容效度指數0.86,Cronbach's α系數0.92,各維度α值波動0.53~0.85,內部一致性較好,適合在國內使用[6]。請2組中的獻血完成者在獻血結束后填寫GCQ,比較2組量表評分。

1.3.3 獻血服務滿意度與再獻血意愿

自行設計調查問卷,調研2組獻血完成者對本次獻血服務的滿意度以及再獻血意愿,其中獻血服務滿意度從服務態度、服務主動性、服務及時性、服務專業性、整體服務質量5個方面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一般、不滿意、非常不滿意5個評價項??倽M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再獻血意愿從個人再獻血意愿和動員親友獻血意愿2個方面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愿意、愿意、以后再說(不一定)、不愿意4個評價項??傄庠付龋剑ǚ浅T敢?愿意)例數/總例數×100%。獻血結束后,安排專門人員(選擇未對獻血者服務的人擔任)向獻血者發放調查問卷,現場發放和回收,不記名填寫,密封保存,確保問卷可以真實反映獻血者態度。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進行分析。計量資料經Shaopro-Wilk檢驗均符合正態分布,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均數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2組首次獻血完成情況比較

試驗組133名獻血者完成獻血,首次獻血完成率為94.33%,對照組117名獻血者完成獻血,首次獻血完成率為85.4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6.111,P=0.013)。試驗組首次獻血300 mL與400 mL者占比多于對照組,首次獻血量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試驗組心慌、眩暈、出汗、惡心癥狀均少于對照組,獻血相關不良反應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1 試驗組與對照組首次獻血量比較[名(%)]

表2 試驗組與對照組獻血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

2.2 2組獻血舒適度比較

試驗組GCQ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3個維度與量表總分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試驗組與對照組GCQ評分比較(分, ±s)

表3 試驗組與對照組GCQ評分比較(分, ±s)

組別生理心理精神環境社會文化總評分試驗組(n=133)16.28±3.2733.64±5.4223.05±4.1924.29±3.6597.26±8.74對照組(n=117)14.49±3.1027.22±7.0623.69±4.7222.10±4.1387.50±11.30 t值4.4258.3191.1694.5827.879 P值<0.001<0.0010.243<0.001<0.001

2.3 2組獻血服務滿意度與獻血意愿比較

試驗組獻血者對本組獻血服務的態度、主動性、及時性、專業性與整體服務質量的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試驗組獻血者個人再獻血意愿度與動員親友獻血意愿度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試驗組與對照組獻血者再獻血意愿比較

3 討論

無償獻血是一項利國利人利己的社會公益活動,參與無償獻血是個人表達愛心、無私奉獻、救死扶傷的崇高行為。不過,雖然獻血的高尚理念已經被現代人廣泛認可和接受,但仍有部分群眾對于獻血持保留態度[7]。有一項關于公眾無償獻血意愿的調查研究顯示,有73.51%的公眾沒有明確的個人獻血計劃,占比居前5位的原因包括:個人身體與年齡原因,認為不適合獻血;獻血可能影響個人身體健康;害怕穿刺采血疼痛;不理解個人無償獻血、患者有償用血;擔心獻血導致疾病[8]。這其中一些錯誤的、不全面的認知會影響獻血者的獻血心理和行為,嚴重時甚至會導致心理障礙,從而對獻血產生抗拒。

傳統獻血服務中,對于獻血者的心理疏導未建立在獻血者個體化的獻血服務需求上,對于所有的獻血者,無論其對于獻血的擔憂和疑慮是什么,均采用統一的干預模式,干預針對性與干預深度均不足,無法切實解決獻血者的心理問題。而且服務流于形式,缺乏主動性,也容易被獻血者認為服務態度不佳,影像服務體驗[9-10]。

為了解決上述問題,青島中心血站將心理疏導引入無償獻血服務中。心理疏導能夠對個體的心理問題進行疏泄和引導,幫助支持個體自我調適,從而解決心理問題,使維持正常、健康的心理狀態。對于合并心理障礙的首次獻血者而言,通過心理疏導消除他們對于獻血的顧慮,是促進獻血有效可行的方法。不過,導致獻血者心理障礙的原因眾多,預先開展心理咨詢,詳細了解獻血者心狀況是必要前提。對此,心理疏導前開展心理咨詢,通過自制的調查表結合深度的溝通交流,全面了解獻血者的動機、擔憂與恐懼。咨詢之所以強調個體化,原因在于不同獻血者對于獻血的認識和理解都不同,獻血相關心理需求也是獨特的,個體化掌握不同獻血者的心理狀況,可以量身為獻血者提供心理支持,這樣既可以保證干預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同時還能提高服務效率[11]。在此基礎上聯合采用多種手段為獻血者提供多元化的、包容性的心理支持與疏導服務,針對獻血者心理障礙的重點問題進行有效干預和指導,可以幫助獻血者正確、科學、全面的認識獻血,從而幫助打消心中疑慮,改善或消除心理障礙,進而幫助獻血者堅定獻血信心,促進獻血完成[12]。

本研究中,試驗組獻血者首次獻血完成率高于對照組,首次獻血300 mL與400 mL者占比多于對照組,獻血相關不良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P< 0.05),表明試驗組干預方案可以推進首次獻血,提高獻血量,預防獻血相關不良反應,原因分析: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可以切實抓住導致獻血者心理障礙的原因并有效解除,不僅可以是患者更加安心、放心的獻血,并且利于保持獻血過程中心理狀態平穩,從而預防和減少心因性不良反應[13]。試驗組GCQ心理精神等維度與量表總分均高于對照組(P< 0.05),表明試驗組干預方案可以提高獻血者的獻血舒適度,與文獻報道結論相符[14],原因在于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可以有效解決獻血者的心理問題,滿足獻血者的心理訴求,從而提升心理舒適度。此外,試驗組獻血者對本組護理服務的滿意度以及獻血意愿也高于對照組,與文獻報道結論相符[15],原因一方面在于試驗組針對性干預方案與獻血者心理需求契合,另一方面在于試驗組干預強調主動、耐心、認真、專業,這是血站形象的加分項,可以幫助提升獻血者的獻血體驗,從而增強再現血意愿。

綜上所述,心理咨詢與心理疏導可以幫助改善首次獻血者的心理障礙,提高首次獻血率與獻血量,提升獻血者的獻血舒適度及對獻血服務滿意度,對預防獻血相關不良反應、提升獻血者再獻血及動員他人獻血意愿具有積極作用。

猜你喜歡
心理障礙獻血者心理咨詢
[聚焦6·14]世界獻血者日來臨前,了解一下無償獻血流程吧
情緒療法干預圍絕經期心理障礙的研究進展
初中生常見學習心理障礙及輔導策略
影響單采獻血者保留的相關因素分析
冰壺運動員心理障礙的克服
法科大學生心理咨詢案例研究
心理咨詢:架一座心靈的彩虹
高校心理咨詢課程教學改革探析
分析重復獻血者與初次獻血者血液檢測結果比較
淺談如何克服后進生的心理障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