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制披露時代的“雙向奔赴”

2024-04-17 05:34程靜
新財富 2024年4期
關鍵詞:重倉股A股基金

程靜

2024年2月,三大交易所對上市公司可持續發展報告的發布提出指引,強制披露時代勢起,ESG轉向精細化、規范化發展。

而據新財富統計,指引要求2026年4月前進行相關披露的457家公司,有65家2023年未發布ESG相關報告,已發布的報告缺乏關鍵數據,質量參差不齊。

不過,從已披露報告的公司看,不少公司注重打造綠色產品、重視員工及社會利益相關者,其中表現突出者也獲得了ESG相關資金的青睞。據統計,288只ESG相關主題基金所持股票市值,接近八成來自209家公司,它們均在457家公司之列。而重倉相關標的的S、G主題基金也跑贏大市,2023年,中國內地ESG相關主題基金吸納2600億元資金。

監管的推動,疊加市場的“雙向奔赴”下,ESG表現好,則投資回報高的商業閉環可望達成,使得可持續發展本身能夠可持續。

2024年2月8日,除夕前一天,三份文件的發布,即將揭開中國ESG發展新的一頁。

在證監會的統一指導下,深滬交易所和北交所當天分別發布《上市公司自律監管指引?可持續發展報告(試行)(征求意見稿)》(簡稱“指引”)。

根據指引,報告期內持續被納入上證180、科創50、深證100、創業板指數的樣本公司,以及境內外同時上市的公司,應當最晚在2026年4月30日前,首次披露2025年度《可持續發展報告》,同時,鼓勵其他公司自愿披露。北交所考慮到創新型中小企業的特點,鼓勵公司“量力而為”。

截至2024年3月底,共有457家上市公司在ESG報告強制披露之列。

一旦征求意見稿正式落地,A股強制披露時代將會到來。這不僅會對上市公司的ESG精細化管理提出挑戰,在全球ESG發展進入博弈與分化之際,中國的實踐也可望提供新的啟示。

上市公司:ESG信披面臨規范化挑戰,領頭羊已作精細化管理

強制披露進入兩年倒計時之際,A股上市公司,尤其是457家指引覆蓋的公司,ESG信披與實踐情況如何?其中領先公司有哪些經驗可資參考?

457家強制披露公司,65家未發布ESG報告

根據新財富的統計,2023年,A股共有1787家上市公司發布了1910篇ESG相關報告,占全部公司數量的35%,發布率較2022年提升了接近7個百分點(圖1)。

圖1 : 發布ESG相關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

數據來源:Choice數據,新財富整理

其中,27家同時發布了ESG報告和社會責任報告,97家公司同時發布了英文版報告,后者較2022年幾近翻倍。首鋼股份分別發布了社會責任報告和ESG報告的英文版。

從公司屬性看,國企的ESG相關報告發布率最高,達61.7%。不過,這與2022年國務院國資委提出的2023年報告披露“全覆蓋”仍有一定距離。

地方國有企業中,上海機場(600009)、四川路橋(600039)等超過400家公司沒有發布,央企中,中信金屬(601061)、中國軟件(600536)等幾十家公司沒有發布。

民企的發布率最低,僅為24.5%,3321家上市民企中,僅有814家發布。外資及中外合資企業的發布率分別為29.8%和44.9%。

根據申萬行業分類,銀行業的42家上市公司都已發布相關報告;其次是非銀金融,發布率超過88%。鋼鐵、交通運輸、公共事業、石油石化、煤炭等高排放企業,在政策驅動下,發布率相對較高,均在50%以上,反而電力設備、環保行業的發布率均不超過35%。

而在457家指引覆蓋的公司中,只有392家在2023年發布了ESG相關報告,其中58家同時發布了中英文版報告。

65家公司沒有發布的公司中,10家市值在500億元以上,且有9家國企,萬泰生物(603392)、上海機場市值更在900億元以上(表1)。

表1 :2023年尚未發布ESG相關報告的指引覆蓋公司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新財富整理

近2000份報告,均面臨規范化挑戰

深滬交易所的指引要求,上市公司的ESG信息披露框架,要與國際可持續發展準則理事會(ISSB)的兩項披露準則保持一致,即針對20個具體議題,分別從治理、戰略、風險管理、指標和目標四個核心內容層面進行分析和披露,其中,E(環境)、S(社會責任)、G(治理)三大主題分別涉及8個、9個及3個議題。

而新財富梳理已發布的近2000份報告發現,上市公司參考的指引各不相同,披露的議題和內容多有缺失,導致報告質量參差不齊。有的報告更是大篇幅披露經營與財務數據,與刪減版的年報沒有太大區別。

整體來看,457家公司發布的報告中無一家披露所有20個議題的四大核心內容。一方面,全面覆蓋議題的報告非常少,通過對報告進行關鍵詞搜索發現,僅有工業富聯(601138)一家報告中同時提到以上所有議題。尤其是E主題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等議題,S主題的科技倫理、平等對待中小企業等議題,均較少報告涉及。而這些議題均為人們所重視。相較之下,G主題的反貪污反商業賄賂、反不正當競爭這兩個議題,報告通常都會覆蓋。

另一方面,對各議題所需披露的四大核心內容,大部分報告止步于披露相關的公司行為,提及風險和機遇的并不多。指標和目標,更是最為欠缺的部分,只有文字描述而無具體數據的報告比比皆是。

良好的ESG信披,有助于公司的價值發現。

根據同花順數據,2023年,發布了ESG報告的上市公司,股價跑贏大盤的天數達到113天,高出A股全部公司111天的均值;日均成交量為0.21億股,高出0.08億股的A股均值。從深滬交易所的信披考核結果看,截至2022年,70家每年成績均為優秀的公司,2022年日均漲跌幅均值為0.02%,而A股均值僅為-0.001%。

當前,上市公司的ESG報告披露不足,一個重要原因是ESG實踐不足。隨著新規出臺,并明確披露框架與核心內容,眾多公司面臨ESG發展規范化、精細化管理的挑戰。

如何提升ESG表現?新財富梳理了指引覆蓋的領先公司的ESG報告,希望從中發掘值得參考的經驗。

E主題:多個議題有實踐,披露尚不全面

環境是ESG中排名第一的主題,指引要求的披露涉及應對氣候變化、能源使用、循環經濟、生物多樣性等8個議題。當下,氣候變化為全球所關注,我國碳達峰、碳中和政策也已提出5年,企業作為溫室氣體排放大戶,在綠色運營、打造綠色產業鏈、實現低碳排放方面付出了不少努力,A股公司往往也會在E主題上作重點披露。

根據青綠ESG數據庫,2023年,共計637家A股公司在ESG報告中披露了運營范圍(范圍一、范圍二)的二氧化碳排放相關數據,占A股公司的12.57%。其中,有83家公司還進一步公布了范圍三的碳排放數據。

從637家公司2023年的股價表現看,高于滬深300指數16個百分點。另外,截至2023年底,滬深港股通對637家股票的持股數量共計700.62億股,占所持A股數量的58.19%,顯示其更能獲得外資青睞。

新財富研究了其中碳排放強度(噸/百萬元營收)較低的12家重點行業公司,發現其圍繞應對氣候變化、能源使用、廢棄物等議題,披露了自身突出的實踐表現,其中8家位列指引覆蓋的457家公司(表2)。

表2 :部分公司2022年碳排放強度(單位:噸/百萬元營收)

資料來源:青綠ESG數據庫,新財富整理(有底紋的為指引覆蓋公司,下同)

其一,設定碳中和目標,并開發或使用碳排放管理、氣候檢測系統。

交易所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披露相關法律法規和本指引要求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及相關指標”。目前,披露碳中和目標,已是不少指引覆蓋企業的常規操作。

比如,作為上證180成份股的長江電力宣布,以2021年為基準年,到2030年實現運營范圍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0%,2040年實現全價值鏈凈零排放。同為上證180成份股的寶鋼股份提出,以2020年為基礎,2025年、2030年、2035年分別減少8%、15%、30%的碳排放,并于2050年實現碳中和。

為實現目標,指引覆蓋的寶鋼股份、東方雨虹、金風科技等公司均自主研發出碳核查、碳排放管理系統,以實時監控生產線的能耗及碳排放狀態,為低碳生產提供基礎。

其中,寶鋼股份的智慧碳數據平臺,可實時采集生產物料數據并自動進行運算,跟蹤和評估產品全生命周期環境影響。東方雨虹旗下臥牛山公司研發的HEEC近零能耗建筑智慧平臺,包含模擬施工、產品溯源、物聯網能耗監控模塊等。金風科技的金風碳賬戶平臺系統,可實時核查全公司運營范圍的碳排放量變化。

同為指引覆蓋的中國人保還研發了海上風電領域的保險科技平臺,通過數字孿生、衛星遙感等技術,識別海上風電機組的空間位置,聯合臺風、地震預警等模型,傳遞風險信號,實現防災減災,2022年覆蓋113個已承保風電項目,提供23次臺風預警。

其二,以清潔能源替代傳統能源,進行節能改造。

交易所指引提及,“披露主體應當積極通過改進工藝、升級生產設備、優化能源結構、提高生產能效、研發和提供綠色產品與服務、改進和強化管理等措施,實現綠色低碳發展”,“應當披露減排相關信息,包括參與各項減排機制的情況、減排目標、減排措施(如管理措施、資金投入、技術開發等)及其成效等”。

新財富盤點發現,不少A股公司對此作出了披露,其常見的舉措包括引進光伏項目、提高綠色電力使用比例、使用新能源汽車、推廣無紙化辦公、替換LED節能燈等。

而制造業企業,還遠不止于此,尤其是火力發電、水泥、鋼鐵等高排放企業,在使用清潔能源的同時,還紛紛采用節能技術改造,或替換高能耗、高排放設備,以最大限度降低碳排放。

火力發電行業的碳排放強度,位居所有行業之首,這也是電力行業被第一個納入碳交易市場的主要原因。5家已公布排放數據的煤電公司,碳密度均值超過1700噸/百萬營收,其中江蘇國信最低。根據其ESG報告,2022年,其環保投入達到5.82億元,完成對所屬發電機組的超低排放改造。

水泥行業的碳密度僅次于煤電,均值達到1225.71噸/百萬元營收,“A+H”上市公司金隅集團則僅為行業均值的一半。ESG報告顯示,其一方面利用高熱值危廢和其他生物質燃料,替代燃煤,另一方面,提高電石渣、鋼渣、鎂渣等低碳、無碳固廢原料的應用比例。這兩項措施,可分別減少30%、20%的碳排放。另外,其通過打造智能化工廠和熄燈工廠,減少20%的碳排放。

在中國,鋼鐵行業的碳排放量占比達到15%左右,新鋼股份、寶鋼股份在行業中均處于較低水平。新鋼股份2022年環保投入8.1億元,其中,高爐低碳富氧項目等節省能耗5萬噸標煤。

寶鋼股份擴大清潔能源使用規模,建設氫基豎爐,替代高爐,固體燃料消耗下降約30%,鐵水碳排放減少20%以上,可減少50%―80%的碳排放。此外,寶鋼開展全流程應用行業最佳可行技術(BACT)改造,2022年節能量達到24.3萬噸標煤,目前,其工廠全部通過ISO50001能源管理體系認證。

美錦能源的碳密度僅為煤炭行業均值的18%,其聯合氫璞創能成立了合資公司,業務擴展的同時,實現自身運營碳密度的降低。據其ESG報告,截至2022年底,其運營的435輛氫能車,若以當年核算里程統計,減少108萬噸燃油的使用,約減少碳排放2600噸。

回收利用也可以降低碳排放。上證180成份股統一石化的潤滑油使用環保紙盒包裝,可減少超過70%的包裝材料碳排放,其包裝桶使用降解材料,且內置的儲油袋可100%回收利用。

風電葉片的回收再造過程,被稱為風電綠色產業鏈的“最后一公里”,也是行業難題。金風科技建立風機回收的物流運輸網絡,通過再加工等方式,進行循環利用。此外,其將葉片固廢轉化為3D打印的原材料,打造3D打印花壇,以節省材料、模板等費用。

房地產商中,保利發展的碳密度為全行業最低值,2022年僅為0.05噸/百萬元營收。ESG報告顯示,其運用建筑信息建模技術,實現結構可視化、設計參數化,2022年完成國家綠色建筑認證項目16個,認證面積265.5萬平方米。

其三,進行碳交易,布局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負碳、脫碳科技。

循環經濟領域,CCUS為代表的負碳、脫碳科技,正如火如荼地發展。

沙特阿美、巴西國家石油、康菲石油等高排放企業,已紛紛押注該技術。

這一技術包括從工業尾氣等源頭捕集、分離、提純二氧化碳,之后加以利用或封存等環節。在國內,除了初創企業不斷涌現,也有頭部上市公司入局,如金隅集團、寶鋼股份、首鋼集團等。

金隅集團研發的窯爐煙塵CCUES技術,將二氧化碳轉化為干冰、甲醇及其他化工原料,實現煙塵零排放。2022年11月,寶鋼股份與中石化、殼牌、巴斯夫四方簽署合作備忘錄,計劃在華東地區啟動千萬噸級CCUS項目。另外,東方雨虹子公司孚達采用二氧化碳作為原料生產發泡劑,2022年直接消耗371噸二氧化碳。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自愿減排市場重啟,核證自愿減排量(CCER)以及其他減排項目的開發,可供減排難度大的企業、追求碳中和標簽的企業或活動購買,用以抵消部分甚至全部的碳排放。

交易所指引也提及,披露主體應當披露全國溫室氣體自愿減排項目和CCER的登記與交易情況?!癆+H”上市的金風科技已作此披露。2022年,其除了以節能降耗、使用綠電等措施,將運營范圍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由2021年的22萬噸減至2萬噸,還通過購買減排項目,抵消碳排放,實現了運營范圍內的碳中和。

其四,打造綠色產品,提供綠色金融服務。

從A股公司的ESG報告看,除了在生產的各個環節降低能耗與碳排放量,推出綠色產品和服務,也是其打造綠色產業鏈重要的一環,如制造企業生產綠色產品、建筑企業推出綠色建筑、銀行和非銀金融企業推出綠色金融服務等。

上證180成份股浦發銀行的報告提及,其綠色金融業務規模超過1萬億元,引導和調配金融資源流向綠色建筑、綠色交通、清潔能源、固廢處理等領域。中國人保表示,已為3927家企業提供環責險風險保障服務,碳減排項目投保覆蓋清潔能源、森林碳匯、海洋碳匯等領域,2022年共計提供68萬億元的風險保障。

不過,根據指引,“披露主體披露有利于減少碳排放的新技術、新產品、新服務以及相關研發進展的,應當客觀、審慎地披露相關工藝技術形成的產品或服務的具體情況、相關業務的研發投入及進度、是否取得必要的審批或認證、是否已具備規?;a能力、已取得訂單情況等”。以此要求衡量,多數公司的披露尚有片面表揚之嫌,有待提供更為全面的信息。

整體而言,從E主題的實踐看,A股領先公司從內部的監測、能源替換與節能改造,到外部的碳交易,再到對下游輸出綠色產品與服務,通過四個方面的運作,實現了較低的運營碳密度。

不過,結合指引來看,其在披露上仍存在較大的提升空間。比如,較少公司披露的生態系統與生物多樣性等議題,不少公司已有豐富的實踐,比如,萬科公益基金會的珠峰雪豹保護計劃于2013年發布,捐贈已超過1100萬元。

S、G主題:與利益相關者實現共贏

指引鼓勵上市公司“結合自身主營業務開展情況支持鄉村振興、社會公益事業”。社會責任層面,上市公司的信息披露同樣較為翔實,涉及捐贈、脫貧攻堅、公益項目總投入等。

2022年,有4030家A股公司對外披露捐贈信息,涉及總額152.61億元,20家公司捐贈超過1億元。排在前三的公司均在指引覆蓋公司中,最高的中國石油,捐贈了6.28億元;其次是中國神華,捐出5.31億元;中國石化位居第三。央企的責任擔當,可見一斑。

從對外捐贈占營收的比重看,排在前十位的公司中,7家來自醫藥生物行業,電力設備、計算機、有色金屬行業各1家(表3)。從各行業捐贈總額占比來看,醫藥生物行業最高,為16.81%,7個行業占比在5%以上,石油石化、公用事業占比分別為7.45%和7.19%。

表3 :2022年A股對外捐贈金額占營收比重最高的10家公司(單位:萬元)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新財富整理

神州細胞2022年捐出了16.54%的營收,捐贈比重排在A股首位,其長年發布對外捐贈公告。2022年公告顯示,其捐贈包括現金和藥品,藥品主要針對甲型血友病。其專注單克隆抗體、重組蛋白和疫苗等生物藥產品的研發,2022年營收同比增長661%,在醫藥生物行業位列第三。

其他生物醫藥公司的捐贈方式也類似,如百奧泰的藥品援助,主要針對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特寶生物主要關注慢乙肝群體,捐助資金主要用于支持中國肝炎防治基金會等公益基金會的研究、學術交流、公益援助等。

雖然指引并未對員工的股權激勵提出要求,但這一手段也為眾多公司所采用,其覆蓋范圍亦在擴大,以與更廣泛的員工形成利益共同體。

2023年,共計684家A股公司實施了股權激勵計劃,占全部公司的16.83%,其中,457家指引覆蓋公司中有79家,其方案進度包括已實施、形成董事會預案、股東大會審議通過在內。

2023年,這684家公司平均有113天股價跑贏大盤,高于111天的A股公司均值。2022年,這些公司的營業收入同比增長率均值為14%,遠高出A股均值4.33個百分點。這或顯示,股權激勵一定程度上能帶來正反饋,促進公司業績、股價提升。

從用于激勵的股權總數占公司當時總股本的比例看,有7家上市公司超過10%(表4)。其中,主營鮮品食用菌銷售的雪榕生物,在所有實施公司中占比最高,為16.23%,股權激勵總數達到8165萬股,激勵對象人數達到423人。其次是主營農機制造的吉峰科技,為15.16%,萬辰集團以12.94%排在第三位,其主營業務與雪榕生物相同,不過在食用菌種類上略有差異。

表4 :2022年激勵股權占當時總股本比例排在前10位的A股公司

數據來源:同花順iFinD,新財富整理(同一家公司進行多次股權激勵的,對激勵股權總數、占股本比例、對象人數進行了相加處理)

不過,指引要求,上市公司應當披露“數據安全與客戶隱私保護的基本情況”,“從事生命科學、人工智能等倫理敏感領域的科學研究、技術開發等活動的”公司應當披露“遵守科技倫理的基本情況”,而相關披露仍然少見,科技公司的ESG實踐和信披仍落后于傳統企業。

G主題,防范貪污與商業賄賂、不正當競爭方面,A股公司披露較為充分,但持續發展相關治理機制方面,仍大為不足。據新財富統計,457家指引覆蓋公司中,僅有80家發布了相關管理辦法。

研究顯示,良好治理的公司通常具有較高的風控能力與合規標準,從而面臨更少的訴訟、監管處罰、員工賠償、供應鏈不穩定等風險事件,這會正面影響公司的開支及股價。

反之亦然。新財富的統計顯示,2023年A股涉及違規的670家上市公司,當年股價日均漲跌幅為0.003%,遠低于A股均值的0.11%;此外,其當年跌停天數的均值為2天,為A股均值的4倍。2023年,182家上市公司、高管、控股股東因涉嫌信披違規、內幕交易等被證監會立案調查,其中14家發布公告當天的股價跌幅超過10%,57家跌幅超過5%。

種種數據顯示,A股公司已日益注重打造綠色產品、員工利益、透明信披,指引的出臺,無疑將強化這一趨勢。

那么,ESG表現更優的公司,是否獲得了公募基金為主的二級市場投資機構的青睞?畢竟,政策的助推之外,唯有上市公司和投資機構都能從ESG表現提升中受益,才能形成市場化的雙向奔赴之勢,使得可持續發展本身能夠可持續,這也是ESG發展的初心與終局。

ESG公募基金:吸納2600億元資金

中國內地的ESG相關主題公募基金,包括以ESG、可持續、責任投資為主題的ESG主題基金,以及分別聚焦E、S、G三個子領域的基金。

整體看,得益于新發展理念、雙碳政策的推動,國內E主題基金在數量上獨占鰲頭。從標的看,ESG相關主題基金所重倉的新能源產業鏈龍頭,股價雖然2023年有所回調,但其中S、G主題近幾年仍保持上漲,成立以來的收益率分別為3.53%和-0.45%,高于大市8.47、4.5個百分點。

ESG主題基金達42只,債基全線飄紅

截至2023年三季度,ESG主題基金有42只(同一基金不同份額合并計算,下同),其資產規模達到158.7億元,平均規模為3.78億元,遠低于國內11518只開放式公募基金18.93億元的平均規模。

其中,有8只為2023年新設立,新增基金數量少于2021年的10只、2022年的11只。

有23只基金的規模超過1億元,5只超過10億元,2只超過20億元,規模最高的是2020年9月成立的中歐責任投資A,為27.71億元。其次是成立于2022年的嘉實長三角ESG純債,為24.45億元。值得一提的是,4只中長期純債基金的規模均較高,最低的南方ESG純債,規模也達到8.55億元。

近兩年A股回調,ESG基金中的股票型基金業績受挫,成立以來收益率均值為-7.78%,低于所有股票型公募基金-4.95%的平均收益率。其中,增強指數型基金的收益率均值為-0.57%,而偏股混合型基金均值最低,為-13.31%。

成立以來,有12只ESG主題基金實現正收益,包括4只中長期純債基金,其收益率均值為2.24%(表5)。

表5 :成立以來獲得正收益的12只ESG主題基金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2023年三季度之后成立的基金規模為發行規模,同一基金不同份額合并計算,下同)

E主題基金獨領風騷,3只收益率超過10%

再細看E、S、G三大子領域,相關基金共有246只。

其中,E主題基金233只,占94.74%,獨領風騷,其名稱包含新能源、綠電、環保、低碳、碳中和、綠色、美麗中國、環境治理、氣候變化、生態環境等關鍵詞;S和G主題基金分別有7只和6只,其名稱中分別包含社會責任和治理(圖2)。

圖2 : ESG主題基金以及E、S、G主題基金的數量

數據來源:Wind、Choice數據,新財富整理

2023年,三大子領域基金新增42只,其中,41只為E主題,1只為S主題,G主題增量為零。

與2022年相比,E主題和G主題基金的資管規模分別縮水11.59%和3.35%,S基金規模則增長13.14%。E主題基金規模接近2600億元,占比達92.03%(圖3)。隨著基金2023年四季報的出爐,其規模已進一步降至2373.77億元。

圖3 : ESG主題基金以及E、S、G主題基金的資管規模

數據來源:Wind、Choice數據,新財富整理

233只E主題基金中,成立于2017年的華夏能源革新A規模最高,達133.05億元,成立以來收益率為14.95%;規模超過100億元的還有成立于2011年的東方新能源汽車主題、成立于2016年的農銀匯理新能源主題A、成立于2018年的匯添富中證新能源汽車產業A,這3只基金成立以來收益率分別為8.35%、11.08%和8.77%。

E主題基金的重倉股中,新能源、碳中和、新能源汽車公司偏多,包括寧德時代(300750)、比亞迪(002594)、匯川技術(300124)、華友鈷業(603799)等。這些公司均為指引覆蓋。

2023年A股震蕩回調,是E基金規??s水的主要原因,其平均收益率為-20.21%,在三個子領域基金中最低。

不過,仍有24只E主題基金獲得正向收益(表6)。收益率超過10%的有3只,均成立于2022年,最高為東吳新能源汽車股票A,收益率為19.89%。其規模為2.17億元,Wind信息顯示,其2023年三季報重倉股主要分布在計算機、電子、電子設備、汽車等行業,其中,德賽西威(002920)、韋爾股份(603501)、拓普集團(601689)、三花智控(002050)、伯特利(603596)相對二季度增幅在12%―34%之間。

表6 :2023年獲得正收益的23只E主題基金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2023年之后成立的基金,當年收益率為成立以來非年化收益率,下同)

兩只QDII基金?南方東英銀河聯昌富時亞太低碳精選ETF、銀華全球新能源車量化優選股票發起式A,收益率也分別達到12.56%和10.15%。前者資產配置以基金為主,Wind數據顯示,其100%重倉在新加坡交易所上市的一只ETF?CSOPCGS-CIMBFTSEAsiaPacificLowCarbonIndexETF,其跟蹤的為富時亞太低碳精選指數,投資組合主要為亞太地區低碳基金。后者主要重倉股票為A股、美股和港股頭部公司,如特斯拉、蘋果、英偉達、吉利汽車(00175.HK)、蔚來(09866.HK)、億緯鋰能(300014)等。

1只S基金強勢補位,G基金維持低熱度

7只S主題基金,截至2023年三季報的資金規模為74.43億元,較2022年底增長13.14%(表7)。增長原因為2023年新成立的招商社會責任A,規模在半年內沖到23.06億元,占S基金規模的比重超過3成。最早成立的興全社會責任,規模占比接近一半,為34.99億元。

表7 :7只S主題基金收益情況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2023年,7只S基金的收益率全部為負,平均收益率為-17.27%。不過,拉長時間看成立以來收益率,除了新成立的招商社會責任A,其他基金均實現正收益,最高的萬家社會責任定開A達到21.8%。此外,其成立以來平均收益率高出股票型公募基金均值8.48個百分點。

S基金重倉醫藥生物、電力設備、商貿零售、計算機等行業公司,標的包括普瑞眼科(301239)、寧德時代、中國中免(601888)、恒瑞醫藥(600276)、恒生電子(600570)等。

G基金規模最小,截至2023年底,僅為21.31億元,平均規模為3.55億元;6只基金中,4只成立于2007―2009年,另外兩只均成立于2021年(表8)。

表8 :6只G主題基金的收益情況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其中,鵬華優質治理A規模最高,截至2023年三季度為6.69億元;其次為泓德優質治理靈活配置,盡管成立時間較短,但其規模已超過另外3只成立15年以上的基金。

從2023年收益率看,成立于2008年的景順長城公司治理是唯一取得正向收益的G基金,且收益率高達11.85%。其重倉電子、家用電器、汽車、國防軍工等行業,其中,石頭科技(688169)、睿創微納(688002)、中微公司(688012)、芯原股份(688521)、華海清科(688120)、美年健康(002044)等股票為其主要收益來源。其成立以來收益率高出股票型公募基金4.5個百分點。

457家公司是ESG相關基金重要標的

近年來,ESG相關基金的重倉股繼續洗牌,2023年三季報提及的重倉股共計641只,比亞迪、華友鈷業、匯川技術、寧德時代、天賜材料、天齊鋰業、陽光電源、億緯鋰能近4個季度均在前十大重倉股中,反映機構仍然抱團(表9)。

表9 :近4個季度ESG相關主題基金重倉股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值得一提的是,以上前十大重倉股全部在指引覆蓋的457家上市公司中,且有209家出現在641只重倉股中,基金對其持有市值達到1038.89億元,占基金資產配置中股票所持市值的76.98%,顯示457家上市公司是ESG相關基金的重倉標的池。

十大重倉股中,贛鋒鋰業有3個季度出現,恩捷股份、璞泰來有2個季度出現,三花智控出現一次。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長期霸占重倉股第一名的貴州茅臺,已不再出現其中,取而代之的是寧德時代。

2023年三季報,ESG相關基金對寧德時代的持倉市值為185.42億元,遠高于其他標的,占所有重倉股持股市值的13.74%,較2022年年報微增0.87個百分點。不過,四季報數據顯示,其對寧德時代的持股市值較三季度減少了約100億元,僅為78.96億元,占所有重倉股持股市值的比重仍接近10%。

近一年出現在前十大重倉股中的12只股票,主要分布在鋰金屬、鋰電池、光伏設備、新能源汽車行業,與雙碳政策保持高度一致,這主要因為ESG相關主題基金中,E主題基金占絕對優勢。

從641只重倉股2023年走勢來看,331只日均漲跌幅為正,約1/10的股票年度漲跌幅超過50%,15只股價翻倍,包括中際旭創(300308)、天孚通信(300394)、萬興科技(300624)等。

將ESG基金與E、S、G三個子領域主題基金前十大重倉股進行比較,可發現差異較大,重合的股票僅有4只,寧德時代是唯一同時出現的標的,此外,貴州茅臺出現在ESG、G基金重倉股中,三花智控出現在ESG、E基金重倉股中,天賜材料出現在E、G基金重倉股中(表10)。

表10 :2023年三季報ESG相關主題基金重倉股變化情況(單位:億元)

數據來源:Wind,新財富整理

ESG基金的十大重倉股涉及9個行業,排在首位的是騰訊,其次是華測檢測,而接下來的貴州茅臺、中國海洋石油都是負面篩選策略首先排除的酒類和石化公司;E基金重點關注電力設備、新能源汽車、鋰電池等產業鏈企業;S基金重點關注醫藥生物、電力設備、商貿零售、計算機等行業;G基金則關注電力設備、食品飲料、基礎化工、醫藥生物等行業,不過四季度其重倉行業已轉變為電子、汽車、建筑材料及家用電器等行業。

ESG主題基金并非只選ESG評級高的股票,畢竟,評級方法的差異也導致了同一只股票的評級結果不同。不過,仍能看到,前十大重倉股中,騰訊、寧德時代、中國移動的ESG評級結果整體偏高,貴州茅臺、中國海洋石油、紫金礦業則兩極分化嚴重(表11)。10只股票中除了3只港股,其余7只均在指引覆蓋的457家之中。

表11 :內地ESG公募基金十大重倉股的ESG評級

數據來源:各評級公司官網、Wind,新財富整理(評級/評分靠前的標紅,靠后的標綠)

再來看細分領域基金的重倉股情況。

根據青綠ESG數據庫,E主題基金的重倉股中,31.11%進行了溫室氣體核算,高出A股平均水平18.54個百分點。秩鼎數據庫顯示,其中48.58%通過環境管理體系認證,17.28%通過能源管理體系認證,分別高出A股平均水平9個、10個百分點。

S基金重倉股,2022年員工人均薪酬27.61萬元,高出A股公司平均水平44.03%;平均對外捐贈金額超過3300萬元,而A股均值約為285.53萬元。

G基金重倉股中,73.4%的公司披露了ESG相關報告,遠高出A股38.39%的發布率。

但與此同時,根據Wind數據,E主題基金重倉的511只股票中,1家公司在2023年因化學需氧量、總磷、氨氮、總氮的日均值濃度超標受到生態環境局的處罰;16家因控股參股公司違規受到生態環境局的處罰。G基金45只重倉股中,2家在2022年度的滬深交所信披考核中獲得C級,2023年有5家銀行受到原銀保監會的行政處罰。

如此看來,重倉股的選擇,仍未能完全契合其基金主題,尤其是E主題基金,顯示ESG投資有必要進一步轉向精細化。

在境外,歐盟已率先在防止基金“漂綠”方面做出行動。根據晨星數據,2022年,歐洲共計536只基金被重新定義,約為2021年的兩倍。

新財富發現,越來越多的評級機構也開始重點關注ESG基金的碳排放強度。如標普中國A股300可持續發展篩選指數,已在其官網顯示該基金的各類碳密度,如每100萬美元投資額對應的二氧化碳量為216.39噸,每100萬美元收益對應的二氧化碳量為392.66噸等。Wind的基金數據瀏覽器中,也可以同步顯示基金的碳足跡。

整體來看,2023年,在海外市場的ESG發展陷入利益紛爭之際,中國上市公司仍致力于加強ESG實踐,而且,其中有良好表現的公司,在股價、外資持股等方面獲得了投資機構的正反饋。

在這一過程中,政策導向起到了助推作用。比如,當下,在奔馳、奧迪放緩全面電動化計劃,蘋果取消電動車項目,豐田表示電動汽車沒有未來,多個明星企業集體“退圈”,“中國新能源汽車是否點錯科技樹”的討論中,國內政策制定者仍保持定力,認為碳達峰碳中和事關全人類永續發展,加快以電代油,極為迫切。

如今,伴隨三大交易所發出指引,中國的ESG發展正轉向精細化、標準化,進入2.0時代,不僅企業的ESG投入將進一步提升,ESG人才的需求也將上升。

中金公司的研究顯示,ESG投入對企業受益影響呈“S型曲線”,即企業進行ESG投入初期,或會帶來節能改造、員工及社會福利支出等短期成本的提升,但是,隨著企業ESG表現的提升,可以實現正向效應,比如受到消費者、社會、股東的青睞,獲得資金支持等,從而抵消初期投入成本。

事實上,在中國,這一局面正在形成。上市公司的ESG實踐、投資機構的標的篩選,已經形成市場化的雙向奔赴之勢,監管的指引,將進一步助推ESG理念的落地。三者之間的共鳴,或可回應當下海外的紛爭。

猜你喜歡
重倉股A股基金
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度末占比重倉股
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度末市值重倉股
公募基金2023年四季度末占比重倉股
1月A股市場月統計
公募基金2018年三季度重倉股
A股各板塊1月漲跌幅前50名
一月A股龍虎榜
一月A股龍虎榜
2013年A股大股東增(減)持排名
私募基金近1個月回報前后50名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