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數字技術的音樂類非遺傳承進校園實施策略研究

2024-04-17 06:58劉潔
藝術評鑒 2024年1期
關鍵詞:數字技術傳承實施策略

劉潔

【摘 ? 要】本文研究了基于數字技術的音樂類非遺傳承進校園實施策略。文章介紹了音樂類非遺的概念、重要性以及文化價值,強調了音樂類非遺的保護和傳承的重要性,探討了數字技術在音樂類非遺傳承中的應用,包括數字化記錄和存儲、虛擬現實、互聯網、數據分析和在線教育平臺。在此基礎上,文章提出了基于數字技術的音樂類非遺傳承進校園的實施策略,包括教育課程的設計與整合、數字化資源庫的建立與維護、跨學科合作與非遺項目推廣、社區參與和合作,以及教育技術培訓與支持。最后對策略的實施效果進行了評估,包括學習成果、社區參與、數字資源的使用情況,以及學生的反饋和滿意度。通過策略的實施,可以有效地將音樂類非遺傳承融入校園教育中,促進音樂類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關鍵詞】音樂類非遺 ?數字技術 ?傳承 ?校園教育 ?實施策略

中圖分類號:J0-05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8-3359(2024)01-0105-06

音樂類非遺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豐富的歷史、文化和藝術價值。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社會的變遷,許多音樂類非遺逐漸失傳。為了保護和傳承音樂類非遺,特別是將其融入校園教育,數字技術的應用成了一個重要的發展方向。本文旨在研究基于數字技術的音樂類非遺傳承進校園實施策略,探討如何利用數字技術手段有效地傳承和保護音樂類非遺,同時培養新一代的音樂類非遺傳承者。

一、音樂類非遺的概念和重要性

(一)音樂類非遺的定義和范圍

音樂類非遺,即音樂類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項涵蓋廣泛的文化領域,包含了各種音樂形式、演奏技巧、樂器制作、傳統樂曲等豐富多彩的傳統文化元素。遺產承載著民族、地域和歷史的多樣性,反映了人類長期以來對音樂藝術的獨特探索和創造。音樂類非遺的重要性在于其不僅代表了一個文化的獨特特征,還承載了人們的情感、信仰和生活方式,對于維護文化多樣性和傳統文化的傳承至關重要。音樂類非遺的范圍涵蓋了多個方面,包括了各種音樂形式,從民間歌謠到宮廷音樂,從宗教音樂到慶典音樂,各種風格的音樂都在其中。音樂類非遺也涵蓋了演奏技巧的傳承,包括各種樂器的演奏技能以及傳統的演奏方式和技巧,其技能通常需要多年的學習和實踐才能掌握。此外,樂器制作也是音樂類非遺的一部分。不同地域和文化背景下的樂器制作技藝傳承至今,承載了豐富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傳統樂曲也是音樂類非遺的重要組成部分,樂曲通常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傳承下來,記錄著歷史事件、民間故事和文化傳統。音樂類非遺的傳承方式主要通過口頭傳承、實際演奏和實踐活動來實現。這種傳承方式強調師徒制度和傳統的教育方式,新一代的音樂類非遺傳承者通常需要在長期的學徒期間向老一輩的傳承者學習。傳承過程中不僅傳遞技能和知識,還傳遞文化、價值觀和情感。因此,口頭傳承是音樂類非遺傳承的核心,也是其獨特之處。

(二)音樂類非遺的文化價值

不同歷史時期的音樂類非遺傳承下來,記錄了過去的生活方式、價值觀念和社會結構。通過音樂類非遺,人們可以窺見不同歷史時期的文化風貌,了解當時的社會背景和文化發展。不同地域的音樂類非遺具有各自獨特的風格和特點,反映了地域性的文化特色。多樣性豐富了文化的面貌,使人們能夠欣賞和理解不同地區的文化傳統。許多音樂類非遺與宗教儀式和信仰相關聯,被用來表達對神靈的崇拜和虔誠,傳達信仰的情感和價值觀。因此,音樂類非遺不僅是一種藝術表現形式,還是宗教和精神世界的一部分。此外,音樂類非遺還反映了民俗和傳統生活方式。一些音樂類非遺與慶典、節日和日常生活密切相關,被用來慶祝和紀念重要的社會活動,也作為日常娛樂的一部分。

(三)音樂類非遺的保護和傳承

由于社會的快速變革、現代化的沖擊以及城市化進程的推進,許多音樂類非遺面臨著嚴重的失傳風險。傳統的音樂文化在全球化和技術進步的沖擊下,逐漸淡出了人們的生活,對于文化多樣性和傳統文化的傳承構成了重大挑戰。音樂類非遺的保護需要有效地記錄和保存傳統的音樂材料。校園教育可以通過建立數字化資源庫和收集音頻、視頻、圖片和文獻等,確保音樂類非遺的傳統材料得以保存。數字化資源不僅有利于保護非遺,還可以供學生和研究者研究和學習。校園教育可以設計多樣化的音樂類非遺課程,將非遺傳統融入教育體系中。課程可以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技能和文化背景,使學生能夠全面理解和學習音樂類非遺。此外,應該鼓勵學校與地方文化機構和傳承者合作,提供豐富的音樂類非遺教育資源??鐚W科合作也是音樂類非遺傳承的關鍵,校園教育可以促進不同學科之間的合作,將音樂類非遺與歷史、文化、社會等學科相結合。

二、數字技術在音樂類非遺傳承中的應用

(一)利用數字化記錄和存儲對音樂類非遺進行保護

數字化記錄和存儲對于音樂類非遺保護至關重要。許多音樂類非遺元素,如傳統曲譜、演出表演、樂器制作工藝等,都具有獨特的文化和歷史價值。然而,傳統材料通常以紙質或口頭傳承的形式傳承,容易受到自然災害、人為破壞或時間推移的威脅。通過數字化記錄資料,不僅能夠避免丟失,還能夠備份和在線存儲,提高了信息的安全性和持久性。數字化記錄和存儲可以促進音樂類非遺的傳承。數字化的音樂資源可以輕松分享和傳播,不受地理限制,使更多的人能夠訪問和學習。它有利于吸引年輕一代對音樂類非遺的興趣,培養新一代的傳承者和愛好者。此外,數字化資源也為非遺的教育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教師可以更好地利用資源設計課程,傳授相關知識和技能。

另外,數字化記錄和存儲有利于音樂類非遺的研究和保護,研究者可以通過分析數字化音樂數據,了解非遺的歷史演變、地域差異和文化內涵,為保護工作提供更加科學和準確的依據。此外,數字化資源還可以用于文化遺產的管理和政策制定,利于制定更好的保護措施和傳承策略。實施數字化記錄和存儲的過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關鍵方面。首先是數據質量和準確性問題。數字化的音樂資源應當保證準確性和完整性,以確保傳承和研究的可靠性。其次是數據格式和標準。應選擇合適的數字化格式和元數據標準,以便數據的可操作性和長期保存。此外,數據安全性也是一個重要問題,必須采取措施保護數字化資源不受惡意攻擊或數據丟失的威脅。

(二)利用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為學生提供音樂類非遺體驗

虛擬現實技術可以為學生提供沉浸式的音樂類非遺體驗。通過使用VR頭戴設備,學生可以仿佛置身于傳統音樂表演的現場,聽到真實的音樂聲音、觀看演奏者的表演和感受到現場的氛圍。身臨其境的體驗讓學生更加深刻地理解音樂類非遺的情感和文化內涵,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和親近感。增強現實技術可以豐富音樂類非遺的教育和傳承方式。通過AR應用程序,學生可以在實際環境中疊加虛擬的音樂元素,例如傳統樂器的模型、演奏者的虛擬形象等?;邮降膶W習方式可以讓學生更加活躍地參與,通過實際操作和互動來學習音樂類非遺的技巧和知識,提高學習的效果。

另外,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還可以擴大音樂類非遺的傳播范圍,通過在線VR和AR應用,音樂類非遺可以被全球范圍內的學生和觀眾訪問和體驗,從而為非遺的傳承和推廣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這有利于將傳統文化傳遞給更多的人。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還可以在音樂類非遺的保護和保存方面發揮作用。通過數字化記錄和保存音樂類非遺的實際表演,可以在未來重新呈現傳統的音樂表演。對于保存非遺的傳統方式和風格至關重要,避免其喪失或改變。然而,雖然虛擬現實和增強現實技術在音樂類非遺領域具有巨大潛力,但也面臨一些挑戰。首先是技術成本和設備的普及問題。VR頭戴設備和AR應用需要投入相對較高的成本,可能限制了一些學校和學生的使用。其次是內容的質量和準確性問題。虛擬音樂類非遺體驗的質量和準確性需要得到保證,以確保學生獲得真正的學習和體驗價值。

(三)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建立傳播平臺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為音樂類非遺的傳承提供了全球范圍的傳播平臺。通過在線視頻分享平臺如YouTube、社交媒體平臺如Facebook、Twitter和Instagram等,音樂類非遺的表演和演出可以輕松地傳播到全球各地,從而為傳統音樂表演提供了更廣闊的觀眾,利于音樂類非遺的推廣?;ヂ摼W和社交媒體為音樂類非遺的教育提供了便捷的工具。學校和傳承機構可以在互聯網上建立在線教育平臺,將音樂類非遺的課程和資源分享給更多的學生和愛好者。這不僅擴大了音樂類非遺的傳承范圍,也提高了傳承的效率,讓更多的人能夠學習和參與。

另外,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為觀眾提供了互動和參與的機會。通過社交媒體的互動功能,觀眾可以與演出者和傳承者互動,可以提問、評論和分享自己的觀點和體驗?;蛹訌娏擞^眾與音樂類非遺的聯系,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感和親近感,有利于激發更多人的興趣和熱情。

(四)利用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提供音樂類非遺歷史

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用于研究音樂類非遺的傳承模式和歷史演變。通過分析大量的音樂類非遺數據,包括音頻、視頻、文字和圖片等,研究者可以了解傳統音樂的傳承路徑、地域差異和文化演變,有利于更深入地理解音樂類非遺的發展歷程,為傳承和保護工作提供科學依據。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可以幫助教育者制定更好的教育策略和保護措施。通過分析學生的學習數據和表現情況,教育者可以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制定個性化的教育計劃,提高傳承的效率。此外,數據分析也可以用于監測音樂類非遺的傳承和保護情況,以及時發現問題并采取措施。

另外,人工智能可以為學生提供個性化的學習體驗。根據學生的興趣和學習進度,AI可以推薦相關的音樂類非遺資源,包括教材、視頻、音頻和樂譜等。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和興趣進行學習,提高學習的效果和滿意度。此外,數據分析和人工智能還可以用于音樂類非遺的數字化記錄和存儲。通過自動化的數據采集和管理系統,音樂類非遺的信息和資源可以更容易地進行數字化保存和檢索。這有利于保護傳統音樂的材料和技術,確保其得以永久保存。

(五)利用在線教育平臺進行音樂類非遺教育

在線教育平臺克服了地理位置的限制。傳統的音樂類非遺教育通常局限于特定地區或學校,學生需要前往特定地點才能接受相關課程。而在線教育平臺消除了這一限制,學生可以在任何地方,只要有互聯網連接,就能夠輕松地訪問音樂類非遺的課程和資源,為更多人提供了學習音樂類非遺的機會,促進了非遺的傳承和推廣。在線教育平臺提供了靈活的學習方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時間表和進度安排學習,不受固定課程時間的束縛。這種靈活性利于吸引更多的學生參與音樂類非遺的學習,尤其是那些已經參加其他學習或工作的人。

另外,在線教育平臺可以提供多樣化的音樂類非遺課程和資源。學??梢院献骰蚺c傳承機構合作,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音樂類非遺課程,包括理論知識、實踐技巧、文化背景等方面的內容。這有利于學生全面理解音樂類非遺,并培養相關的技能和知識。此外,在線教育平臺還可以提供互動和社交的機會。學生可以通過在線平臺與教師和其他學生互動,分享學習經驗和討論相關話題。而這種互動能夠加強學習體驗,增強學生的參與感和親近感。

三、基于數字技術的音樂類非遺傳承進校園的實施策略

(一)將音樂類非遺與教育課程進行設計整合

教育課程的設計應包括多樣化的內容。音樂類非遺涵蓋的元素豐富多樣,包括傳統曲譜、演奏技巧、樂器制作、文化背景等。因此,課程應包括理論課程,涵蓋音樂類非遺的歷史、文化、演變等方面。通過實踐課程,讓學生親身參與音樂演奏和制作,讓學生感受音樂類非遺的魅力。這種多樣化的課程設置可以滿足不同學生的需求,激發學生的興趣和熱情。

教育課程應融入跨學科的元素。音樂類非遺不僅體現了自身的藝術性,還反映了社會、歷史、文化等多個學科的影響。因此,相關課程應將音樂類非遺與其他學科相結合,幫助學生更深入地理解音樂類非遺的文化背景和歷史演變。例如,可以將音樂類非遺與歷史課程相結合,講解非遺的起源和演變;與文化研究課程相結合,探討非遺對社會和文化的影響;與地理課程相結合,研究不同地域的音樂傳統??鐚W科的整合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讓學生更全面地理解音樂類非遺的意義。另外,教育課程的設計應注重實踐和體驗,音樂類非遺的傳承不僅僅是知識的傳遞,還包括技能的培養和體驗的傳遞。因此,課程應設置實際演奏和制作的環節,讓學生親身參與音樂類非遺的實踐。這可以通過提供樂器制作工作坊、傳統樂曲演奏班等方式來實現。通過親身參與,學生可以更深入地體驗音樂類非遺的魅力,培養相關的技能和知識。

(二)建立數字化資源庫對音樂類非遺進行維護

建立和維護數字化資源庫在音樂類非遺傳承中起著關鍵作用。數字化資源庫可以包括音樂曲譜、音頻、視頻、圖片、文獻等多種類型的資料,為學生、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方便、可訪問和可持續的資源。建立數字化資源庫有利于音樂類非遺的保存和傳承。傳統的音樂類非遺通常以口頭傳承的方式傳遞,容易受到時間、地域和人員等因素的限制。而數字化資源庫可以將音樂類非遺的信息和表演記錄下來,確保其保存和傳承。

保護傳統音樂的材料和技術,避免其喪失或改變至關重要。數字化資源庫提供了廣泛的訪問渠道,通過互聯網任何人都可以輕松地訪問數字化資源庫,不受地理位置和時間的限制。這為全球范圍內的學生、研究者和愛好者提供了學習和研究音樂類非遺的機會,促進了傳統文化的傳承和交流。另外,數字化資源庫可以提供多樣性的學習材料。資源庫可以包括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時期的音樂類非遺資料,讓學生和研究者能夠研究和比較不同文化和風格的音樂。

(三)開展跨學科合作并進行非遺項目推廣

跨學科合作與非遺項目推廣是音樂類非遺傳承的重要策略之一。通過學校與地方文化機構、非遺傳承者和社區的合作,可以促進非遺的傳承和推廣,同時豐富學校的文化活動??鐚W科合作促進了多樣性和綜合性的非遺項目的發展。合作意味著不同領域的專業人士和組織可以共同參與音樂類非遺的傳承和推廣。另外,合作可以促進非遺項目的傳播和宣傳。合作伙伴可以共同策劃音樂類非遺的活動和展示,吸引更多的人關注和參與。學??梢耘c地方社區合作,舉辦音樂類非遺節日或音樂會,邀請傳承者進行演出或講座,向公眾介紹非遺的價值和意義。宣傳活動有利于提高非遺項目的知名度和影響力。合作可以推動非遺項目的可持續發展,通過合作學校和合作伙伴可以共同制定長期發展計劃,確保非遺項目的傳承和推廣不斷進行。這包括培訓新一代的傳承者,建立數字化資源庫,開展教育課程等措施,以保護和傳承音樂類非遺。

(四)利用社區參與并開展合作,對音樂類非遺進行推廣

社區參與可以提升音樂類非遺傳承和推廣的影響力。社區是音樂類非遺重要的傳承和實踐場所,許多傳承者和愛好者都來自社區。通過與社區合作,學??梢愿玫亓私馍鐓^的需求和資源,將音樂類非遺融入社區文化活動中,提高音樂類非遺的知名度和參與度。社區合作可以為學校提供豐富的資源和支持。社區可能有傳統樂器、資料、傳承者等豐富的資源,可以用于音樂類非遺的教育和研究。此外,社區成員也可以提供志愿者支持,參與音樂表演、工作坊和展覽等活動,共同推動音樂類非遺的傳承工作。

另外,社區合作有利于建立更緊密的社區關系。通過與社區合作,學??梢耘c社區成員建立聯系,從而增進彼此間的互信和合作。這有利于學校更好地融入社區,成為社區文化的一部分,同時也提高社區對學校的認同和支持。社區的參與和合作可以促進多樣性和創新。社區是多元文化和多樣性的體現,通過與社區合作,學??梢晕{不同的文化和觀點,促進創新和多樣性,這對于音樂類非遺的傳承和發展非常有益。

(五)對教師進行教育技術培訓與支持

教育技術培訓和支持有利于提高教師的數字素養。教師是音樂類非遺傳承的關鍵人物,需要幫助學生掌握數字化記錄、教育工具的使用和在線教育平臺的管理等技能,以便有效地教授音樂類非遺內容。通過培訓和支持,教師可以更加自信地應對數字技術,進而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教育質量。另外,培訓和支持可以提高整個學校的教育技術能力。學校需要有一支具備數字技術知識和技能的教師團隊,以支持音樂類非遺的數字化記錄、在線教育和社交媒體推廣等工作。通過相關培訓和技術支持,學??梢越⒏訌姶蟮慕逃夹g團隊,推動音樂類非遺傳承工作的順利開展。培訓和支持可以提高音樂類非遺項目的可持續性。學??梢詾榉沁z傳承者、社區成員和志愿者提供培訓,使學生能夠有效地參與音樂類非遺的傳承工作。

四、基于數字技術的音樂類非遺傳承進校園實施策略的效果評估

(一)學生學習成果提升的同時,知識也得以傳遞

學??梢允褂脴藴驶荚嚭驮u估工具來衡量學生的音樂類非遺知識??荚嚳梢愿采w音樂類非遺的歷史、文化背景、傳統樂曲、演奏技巧等各個方面。通過定期的考試,學??梢宰粉檶W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評估課程的教育效果。此外,學??梢酝ㄟ^學生項目展示、口頭報告、研究論文等方式,要求學生分享自己所學的音樂類非遺知識。這既有利于學生將自己的學習成果傳遞給其他同學和教師,也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溝通和表達能力。通過評估學生的學習成果和知識傳遞,學??梢源_定課程的有效性和教學方法的可行性。此外,學校需要改進課程設計和教育策略,以確保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音樂類非遺的核心概念和技能。

(二)數字資源的使用效果明顯

學??梢允占瘜W生和教師使用數字資源的數據,可以通過在線學習平臺、教育應用程序或統計問卷等方式進行。學??梢宰粉檶W生和教師訪問數字資源庫的頻率、持續時間以及下載或分享的內容等信息。數據可以幫助學校了解哪些資源受歡迎,哪些資源較少使用,從而進行資源庫的調整和優化。學校應該收集用戶的反饋和建議。學生和教師可以提供有關數字資源的評價和意見,包括資源的質量、易用性、內容的豐富性等方面的反饋。這可以使學校更好地了解用戶的需求和期望,以便對資源庫進行改進和更新。另外,學??梢苑治鰯底仲Y源的效果,包括評估學生在使用資源后的學習成果和表現。例如,學??梢酝ㄟ^比較使用數字資源的學生與不使用數字資源的學生之間的學術表現差異,確定這些資源是否對學生的學習有積極的影響。

(三)學生反饋的滿意度有所提升

學??梢酝ㄟ^定期的問卷調查或焦點小組討論來收集學生的反饋。問卷可以涵蓋課程內容、教學方法、教材質量、教師表現等各個方面。學校還可以邀請學生參加面對面的討論,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對音樂類非遺傳承教育的感受和看法。學??梢栽u估學生的滿意度,這可以通過直接詢問學生對課程、教學質量、教材的適用性等方面的評價來實現。學??梢圆捎枚亢投ㄐ缘姆椒▉砗饬繉W生的滿意度,例如使用評分表和進行開放性問答。

五、結語

基于數字技術的音樂類非遺傳承進校園實施策略,為保護和傳承音樂類非遺提供了有效的途徑。通過設計多樣化的課程、建立數字資源庫、跨學科合作、社區參與和提供教育技術支持,學??梢源龠M音樂類非遺的傳承,并培養新一代的傳承者。然而,策略的成功實施需要學校、社區和相關機構的合作與支持。希望通過努力,音樂類非遺能夠在校園中繼續傳承,為文化多樣性和傳統文化的保護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許燕轉.國家文化數字化戰略與非遺生產傳播生態重構[J].東莞理工學院學報,2023 (04):20-24+42.

[2]何瑤,張宇錚,何春耕.數字時代我國非遺紀錄片的創新特征[J].新聞世界,2023 (05):45-48.

[3]黃益軍,賀盈琪,林劍.基于文化周期框架的音樂類非遺數字化研究評述[J].泉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01):59-64.

[4]周璟.解讀技術賦能視角下隴東音樂的傳承與發展[J].文化產業,2022(31):49-51.

[5]黃永林,余召臣.技術視角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展向度與創新表達[J].寧夏社會科學,2022(03):198-206.

[6]安靜,劉長飛.粵西音樂類非遺保護數字技術應用策略研究[J].文化產業,2022 (13):37-39.

[7]姚國章.數字技術在非遺中的應用與典型案例研究[J].西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1(06):65-74.

猜你喜歡
數字技術傳承實施策略
淺析產業化模式對中國動畫發展的重要性
數字媒體藝術在虛擬展示空間中的應用探究
數字技術在工業電氣自動化中的研究應用
工業自動化中數字技術創新應用
淺談小學語文趣味識字教學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企業全面預算管理實施策略探討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