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符號學視角下中國式護士服的發展與變化研究

2024-04-17 04:18孫萌孫濤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符號學

孫萌 孫濤

摘要:目的: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和醫療事業的進步,中國式護士服不斷演變。文章運用符號學理論,對中國式護士服的發展歷程及其蘊含的符號意義進行系統研究,解析不同時期的服制、款式和色彩符號如何反映并塑造了我國護理行業的形象以及傳達了何種文化內涵。方法:首先,借助“二元一體”的符號學理論框架,將中國式護士服視為承載特定社會意義和職業身份的符號系統,通過對護士服的共時性與歷時性分析,深入探討其形式與功能的變化。共時性分析著重于當前中國式護士服所使用的服制結構、款式設計及色彩搭配等,揭示其背后的職業認同、職能區分與心理效應。歷時性分析則重在梳理國內護士服的發展脈絡,包括20世紀30至50年代中國式護士服的特點及演變過程。結果:研究發現,中國式護士服從最初借鑒西方樣式逐漸發展為具有本土特色的服飾體系,其中服制符號經歷了從簡單到復雜、從單一到多元的變化,款式符號反映了護理工作需求與審美觀念的進步,色彩符號則隨不同科室的功能需求和社會心理需求調整而多樣化。結論:在遵循國際標準的同時,須結合本土文化特色與現代護理理念,打造既符合專業規范又彰顯人文關懷的新型護士服,進一步提升護理行業的專業形象和社會認知。

關鍵詞:符號學;中國式護士服;發展與變化;共時性;歷時性

中圖分類號:TS941.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0-03

作為護士的職業服裝,護士服從誕生到發展至今已有百年歷史,代表著護士的職業形象。早期的護士服是19世紀60年代,由提燈女神南丁格爾以“清潔、整齊并利于清洗”為原則為護理人員設計的服裝[1]。20世紀初,西方國家相繼在我國開設醫院,護士服隨之傳入中國,并隨著我國醫療制度的逐步完善而發展變化,同時被國人廣泛接受[2]。如今,護士服已成為一種特殊的文化符號,其服制、款式、色彩等方面獨具特色,與社會、歷史的發展變遷有緊密聯系。本文將中國式護士服隨時代發展而發生的變化作為研究內容,以索緒爾符號學為理論依據,從共時性和歷時性研究角度出發,探討中國式護士服文化符號的能指與所指,為中國式護士服后續設計發展提供新的角度和思路。

1 “二元一體”的符號學理論與中國式護士服

符號學奠基人索緒爾認為符號具有“二元一體”的屬性,他提出符號由“能指”和“所指”構成,其中“能指”是可被直接感受的實際事物,而“所指”則是事物的內涵意義。符號學中的共時性研究是相對穩定的、靜態的,是研究同時存在于一個系統中的各符號間的橫向組合關系;歷時性研究則是變化的、動態的,是研究兩個及多個共時體系的縱向聚合關系。其中共時性研究被索緒爾認定為符號學研究的基礎,需要先研究清楚符號在某一特定時期的狀態,才能準確把握不同時期符號所發生的各種變化[3]。

本文以索緒爾“二元一體”符號學作為理論依據,對各個符號進行能指和所指兩個層面的分析。中國式護士服自20世紀初問世至今,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醫療水平的提升而不斷變化。每個階段的護士服都可以被歸納為一個體系,這個體系由中國式護士服的服制、款式、色彩等符號構成??赏ㄟ^對相關符號的橫向分析研究其共識性,通過對兩個及以上的中國式護士服系統的縱向研究探析其歷時性。

2 中國式護士服的共時性分析

南丁格爾設計的護理人員服裝包括白色的無邊帽、無領白上衣、白圍裙、短披風。20世紀初,護士服隨著西方文化傳入中國,護士也開始按照醫院的規定著裝,但當時中國民風相對落后,傳統習俗和思想根深蒂固,因此我國以西方護士服為基礎,進行了本土化設計。護士服剛傳入中國時,樣式繁雜且不統一。1928年,林斯馨女士在第九屆全國護士代表大會上首次提出統一全國護士服裝的建議,獲得與會人員一致同意。本文選擇在第九屆全國護士代表大會上被公認為典雅非凡的北京協和護校的服裝[4]及同時期的男士護士服,進行系統的共時性分析,探討其款式符號、色彩符號、服制符號的能指、所指以及橫向組合關系。

2.1 服制符號

北京協和護校對護士著裝的要求十分嚴格,服裝統一量體定做,女護士要求頭戴方形護士帽,著淺藍色襯衫與白裙,裙長要求離地面10英寸,系圍裙,統一著白襪和醫院制作的護士鞋。男護士服裝通常為白色長衫,對護士帽的佩戴不作要求。同時,醫院會定期對護士服和護士帽進行清洗,為保證其整潔的穿著狀態,清洗過程中會采用洗、漿、燙等多項工序。嚴格的著裝要求反映了協和醫院對護理工作的嚴謹態度,同時淺藍襯衫和白裙的搭配吸引了不少優秀女青年加入護理行業。從索緒爾的符號學角度分析,白色方帽這一能指實物,蘊含著潔白、堅挺、宛如圣潔的光環的所指,因其展開后狀如飛燕,又被稱作“白色燕尾護士帽”,由于只有護士才可以佩戴,因此它又具有專業、被認可的所指含義。護士的整體著裝不僅是職業的象征,也體現了護士形象的崇高、圣潔和榮譽。

2.2 款式符號

北京協和護校的女護士服整體款式簡潔大方,奠定了中國式護士服發展的整體基調。同時其還有很多細節上的巧思:襯衫袖口較小,便于開展護理操作;領子為直領,與當時中國傳統服裝的領形相似,較易被當時的社會所接受;對裙子的長度亦有嚴格要求,所以裙子均為量身定制,以確保穿著時裙擺離地面10英寸,這種長度的裙子既能在護理操作時防止臟污濺到腿部,起到一定的保護作用,離地的距離也便于行動。整體的款式設計在展現女護士溫柔、高潔的形象之余,還兼顧了防護性的功能需求。男護士的制服為長衫,迎合當時社會男性的日常著裝要求,同時兼具防護性能。

2.3 色彩符號

南丁格爾在設計護士服之初,選用了白色,白色便于發現臟污,且能體現出護士干凈整潔的形象特征。而在中國傳統文化中,作為西方護士服的主要色彩——白色,卻較多被用于喪葬事務。北京協和護校的護士服選用白色作為裙子、圍裙、鞋襪的基礎色調,再搭配淺藍的襯衫調和,在一定程度上緩和了整體白色著裝對中國人傳統觀念的沖擊。隨著國人對護理工作認可度的提高,白色被認定為救死扶傷、展現醫者大愛的色彩,醫護工作者也被大眾尊稱為“白衣天使”。

3 中國式護士服的歷時性分析

護士服自20世紀初傳入中國以來,款式、色彩、面料一直隨著我國社會的進步和醫療事業的發展而變化。以下分析不同階段的中國式護士服。

3.1 早期中國式護士服

20世紀初,隨著西方傳教士相繼在中國開辦醫院,護士服也傳入中國。為了適應中國人的思想觀念,中國式護士服在設計上進行了相應的本土化調整,其中男性護士多穿著袖口肥大的藍色長衫,而女性護士則以粉色裙裝搭配紅色頭繩作為常規打扮,由此可見護士服在色彩上順應國人的審美習慣作了調整。在中國的傳統認知中,白色常用于喪葬事務,且男女有別的觀念根深蒂固,當時男護士專門照顧男病人,所以在色彩的選用上以粉紅色和藍色為主,不僅調和了國人對白色的禁忌,而且以色彩區分了護士的性別。在護理事業發展早期,只有家境貧寒的孩子才會從事這一工作,當時的女孩大多留有長發,因此要求統一將紅頭繩系在發梢。由此可以看出,當時護理人員的整體裝扮符合國人的審美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他們處于社會底層的身份。

3.2 20世紀30—50年代中國式護士服

20世紀30年代后期,社會已逐漸接受護理人員在開展工作時穿著白色護士服。隨著國內外局勢日趨動蕩,護士服的設計也逐漸多元。在色彩上,護士服以白色為基礎色彩,同時根據需求搭配淺藍等色彩,豐富整體著裝效果??钍絼t多與當時社會服裝的流行元素相呼應,如旗袍盛行時期的護士服,融入了旗袍立領、注重腰身曲線的元素特色(見圖1)??箲饡r期,條件艱苦,物資匱乏,往往需要在廟宇等地搭建臨時醫院,用白布做帷幔,來醫院就診的不僅有戰士,還有當地的老鄉,醫護人員的工作異常繁忙。此時投身革命的護士們常被稱為護理員和衛生員,她們所穿著的護理服款式簡單,沒有復雜的工藝,通常以軍裝搭配帶有一定防護性、方便護理操作的白布圍裙、圓帽和口罩開展日常工作,手術中會穿著具有防護功能的寬松白布長款反穿外衣搭配圓帽和口罩,現代手術服外衣仍沿用此款式。雖然條件艱苦,但護理人員著裝也有相應的規范和要求,以在有限的條件下減少污染。在這種特殊條件下,護士服款式寬松簡潔、色彩單一,重視防護效果,相對忽略美觀性。

圖1 融入旗袍元素的護士服

3.3 近代中國式護士服

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醫療事業不斷發展,護士服的設計也積累了較多的經驗,常規護士服的基本樣式可分為分體式和連體式(見圖2),根據不同的工作場合和護理需求,護士服又細化為手術服、隔離服和防護服。在面料的選用上,不同于傳統護士服的棉質面料,具有防污抗菌、吸汗透氣、緩解疲勞等優勢的新型面料被現代護士服所采用。此外,醫院還根據所面對的病患、工作的環境對護士服的色彩進行了調整,但大眾仍更愿意以“白大褂”指代醫護人員的職業身份。

圖2 現代連衣裙式護士服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醫護人員穿上悶熱的防護服奮戰在抗疫一線。防護服為連體款式,整體采用白色,以藍色的熱膠密條封住縫制服裝時產生的針眼,同時這能提高辨識度,緩解大片白色而引起的視覺疲勞和精神壓抑感。隨著時間的推移,白色防護服也成了一種視覺符號,人們看到防護服,就會聯想到抗疫的“逆行者”們。

4 中國式護士服設計的啟示

查閱資料發現,護士服傳入中國后,款式、色彩、服制等一直在發生變化,其保留了些許早期護士服的影子,但又與時代背景相結合,不斷提升審美性、功能性。護士服初入中國時,依從國內的傳統文化調整了款式和色彩,體現了“看護”在當時社會上的身份,同時迎合了國人的審美傳統;后期隨著對護理事業重視度的提高,中國式護士服也開始發展變化,如每件護士服都量身定做,裙長離地面10英寸,整體保持整潔,嚴格的著裝要求體現了護理工作的嚴謹性;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護士服加速發展,款式、色彩、服制會根據不同工作種類、工作環境進行更細致、更專業的劃分,功能性的提升也使護士服的穿著體驗感更好。

5 結語

中國式護士服設計系統包含服制符號、款式符號、色彩符號等,它們相互依存,各符號的能指表象后包含著豐富的所指意義。這些所指意義與社會、經濟、文化、政治背景等均有密切關系。中國式護士服的發展變化反映了我國社會的發展變化,其是特定時期的文化產物,更多學者參與研究,能夠更好地推動中國式護士服發展更新。

參考文獻:

[1] 閆媛媛,王斌全.護士服發展歷史與職業形象[J].中國醫學人文,2020,6(5):19-20.

[2] 王云峰,趙雁.中國護理百年發展掠影[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1):526-528.

[3] 王立群,陳飛虎,馬珂.索緒爾符號學視角下大白兔奶糖包裝設計研究[J].包裝工程,2022,43(14):238-245,253.

[4] 吳欣娟.“北協和”的護理記憶[J].中華護理教育,2017,14(4):266-268.

作者簡介:孫萌(1983—),女,江蘇徐州人,本科,助理講師,研究方向:護士服優化設計。

孫濤(1978—),女,江蘇無錫人,本科,副教授,研究方向:服裝設計藝術、服飾文化、服裝結構與工藝設計。

猜你喜歡
符號學
匼河“背冰”民俗活動的文化符號學闡釋
翻譯符號學的三域問題剖析
符號學家重返音樂史
基于符號學的文化衍生產品設計
以存在主義和符號學為主導對簡約主義包裝設計的理念解讀
基于符號學的產品設計符號傳達系統研究
視覺傳達設計中的符號學語意——讀《符號學產品設計方法》有感
社會符號學視角下法律翻譯對等研究
符號學理論初探
符號學的得與失——從文本理論談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