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唐代甲胄文化在影視服裝設計中的應用研究

2024-04-17 04:18張愛華童翼承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長安十二時辰唐代中國傳統文化

張愛華 童翼承

摘要:目的:甲胄作為古裝影視劇中常見的服裝,頻繁出現在大眾視野中,但大部分古裝劇的甲胄設計缺乏歷史考究,存在結構混亂、形式拼湊等問題,部分影視作品的甲胄甚至直接使用西方或日本形制。數字媒介時代,影視劇是大眾感知傳統文化的重要媒介,古裝影視劇的服裝設計質量不僅決定了其作品的藝術水平,還關乎傳統文化的傳承,因此研究我國傳統甲胄文化迫在眉睫。方法:文章采用文獻研究法及案例分析法展開研究。通過查閱相關文獻,總結唐代甲胄文化的形成原因及發展歷程,歸納其形制與突出特征。結果:通過分析優秀影視作品《長安十二時辰》中的唐代甲胄設計,挖掘其文化傳承與創新之處,為中國影視劇的甲胄設計提供助力?!堕L安十二時辰》的甲胄設計由溫陳華先生的“煉鎧寺”甲胄設計團隊完成,團隊將唐代甲胄文化與現代設計理念相結合,在明確傳統唐代甲胄的歷史形制和文化特點的前提下,在材料、色彩及結構方面進行復原與創新,使其甲胄既能夠體現出中國傳統文化的感染力,又具備符合當代審美的藝術效果。結論:《長安十二時辰》為古裝影視劇的服裝設計起到了示范作用,國產古裝影視劇的甲胄設計應立足歷史形制,在復原的基礎上結合現代設計理念進行創新,真正意義上傳承與發展文化。

關鍵詞:唐代;甲胄文化;影視服裝設計;中國傳統文化;? 《長安十二時辰》

中圖分類號:TS941.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0-03

1 中國古代甲胄的起源與發展

“甲胄”是合用詞,甲指鎧甲,胄指頭盔,又稱兜鍪?!墩f文解字》提到:“胄,兜鍪也?!奔纂惺俏覈糯鷳饒錾嫌脕肀Wo士兵自身安全的、最重要的軍事裝備。中國的甲胄種類多,起源久遠,目前出土最早的甲為商代皮甲,出土最早的胄為商代皮胄、青銅胄。甲胄的加工與制作極其復雜,反映了各個時期的科技水平,是冷兵器時代科技的體現。中國甲胄經過了數千年的發展和演變,形成獨有的形制和風格[1],整體呈現出從簡單到復雜再到簡單的趨勢。甲胄的基礎功能是防御,早期的甲胄僅具備保護士兵安全的作用。在金屬發明前,甲胄主要用皮、石器骨器、角器、齒、貝類等材料制作,工藝簡單且防御性能低下。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冶鐵技術的發展,武器逐漸鐵質化,殺傷力更強,因此軍隊對甲胄的防護性有了更高的要求。隨后,中國古代戰場開始出現更加堅硬厚重的鐵甲,其極具特色,由鐵片和甲繩編制而成,易于穿戴與存放。

隨著社會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社會文化的發展,甲胄的制作工藝愈發精湛。甲胄的功能也不局限于基礎防御功能,逐漸具備裝飾性與藝術性,并在唐代達到巔峰,誕生了如明光鎧、山文甲等兼具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甲種。雕刻、浮雕等裝飾技法被運用于甲胄上,以展示紋飾、圖案紋理[2]。唐甲厚重,防御性強,實戰表現出色,同時造型華麗精致,能起到震懾敵人的作用,以弘揚國威。隨著火藥武器的產生與發展,甲胄形制發生了重大變化。為了增強士兵的機動性,沉重華麗的重型鐵質甲胄逐步退出歷史舞臺,以明清布面甲為代表的輕型甲胄成為主流。布面甲是一種使用布料與金屬制作的甲胄,單個甲片相較于明清前的鐵甲面積更大,通過鉚釘將一定規模的鐵甲片固定在布料內側。一方面,相較于甲繩編制的重型甲胄,其重量更輕;另一方面,其大量使用布料和內襯,穿戴舒適度得以提高。這種布面甲成本更低,適合大規模生產,因此其成功替代鐵甲,直至近代才退出歷史舞臺。

2 唐代甲胄的形制與特征

甲胄是一種古老的戰斗裝備,自商代以來經歷了多次演變。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和新材料的引入,甲胄的制作工藝日益精湛,衍生出多種類型,包括棉甲、紙甲,以及明光甲、鎖子甲、魚鱗甲、山文甲等。

唐代甲胄在繼承秦漢甲胄風格和技術的基礎上,吸納了外來先進技術,隨著唐朝國力的崛起,甲胄品質得以顯著提升。唐代甲胄以其獨特的藝術性著稱,在中國歷史長河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記。歷經初唐、中唐、晚唐三個時期的發展,唐代甲胄不斷變革,呈現出由樸素至華麗,再回歸相對樸素的過程。

唐代初期,甲胄沿襲南北朝和隋朝的特點。武士身著兩當甲和明光甲,肩披披膊,整體樸素實用。隨著唐朝社會的飛速發展,工藝技術的大幅提升,甲胄品質逐步提高。唐代甲胄在中外交流的推動下,實現融合與創新,進入黃金時期。初唐后期,甲胄風格更趨向于裝飾性,以彰顯國威。然而,安史之亂的爆發導致唐朝由盛轉衰,甲胄的藝術性也隨之減弱,實用性增強。

唐代甲胄最顯著的特征之一是卓越的藝術性。在風格形式上,中唐時期的甲胄強調裝飾性,反映當時中國社會的富饒與繁榮,出現了極具唐朝特色的折返頓項、各種形制的獸形肩吞等。安史之亂后,唐朝國力衰頹,創造力和藝術精神受到壓抑。甲胄從注重裝飾性變為注重實用性,其軍事功能增強??傮w來說,唐代獨有的甲胄藝術體現為兜鍪的頓項形式轉變、甲裙變大變寬及各種花紋精致的紡織物包裹鎧甲等,中國甲胄文化在唐代達到巔峰。

3 唐代甲胄文化在影視服裝設計中的傳承與創新

縱觀中國歷史各個時期,唐甲的藝術性是絕無僅有的?!短屏洹酚涊d,有明光、光要、細鱗、山文、鳥錘、白布、皂娟、布背、步兵、皮甲、木甲、鎖子、馬甲等13種。其中明光、光要、鎖子、山文、鳥錘、細鱗甲是鐵甲,山文、鳥錘、細鱗是以鎧甲甲片的式樣來命名的。皮甲、木甲、白布、皂娟、布背則是以制作材料命名的[3]?!堕L安十二時辰》講述了上元節燈會前一天唐朝都城長安發生的事情。在服飾道具設計及建筑設計上,盡可能展現了唐代風貌,其中甲胄設計最為突出。由溫陳華領導的“煉鎧寺”團隊在研究傳統唐代甲胄的形制與藝術特征后,進行了復原和創新設計,這對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具有重要意義。

3.1 唐代武士甲胄的司職表達

《長安十二時辰》中出現了多種司職的唐朝武士,本章探究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旅賁軍、右驍衛、龍武軍、神武軍的甲胄設計。

旅賁軍為太子府兵,內著常見白色缺胯袍,外著步兵甲,鐵甲類型為鐵札甲。甲胄主體顏色為黑色,由黑色甲繩穿織鐵片而成。除束甲絆、兵牌和活舌帶扣皮帶外,沒有多余的裝飾物,為步兵實戰用甲,突出旅賁軍的衛戍司職。旅賁軍身著甲裙偏短,懸掛在腿的兩側,甲裙底部的包裹織物鑲有華麗的寶相花紋,兜鍪頂部插有灰色翎羽,具有形式美感,以凸顯太子府兵的地位。同時,深色甲胄與白色缺胯袍能形成鮮明的對比,強化視覺效果。

右驍衛同旅賁軍一樣,內著白色缺胯袍,外著步兵甲,甲種為鐵札甲。札甲由青色甲繩穿織銀色甲片而成。相較于神武軍及龍武軍甲胄的華麗色彩,右驍衛甲胄以銀色和白色為主要配色,視覺效果簡約,可見其是最接近實戰的兵種。

龍武軍為天子親軍,其甲胄視覺效果相較上述兵種更為豪華。武士內著紅色缺胯袍,外著札甲和明光甲組成的步兵甲。龍武軍同右驍衛一樣使用銀色甲片,并用深色甲繩穿織。其兜鍪的頓項相互連接,遮蓋住整個脖子,使防護能力大幅提升,兜頂有莊嚴高貴的紅色翎羽。披膊相較于其他兵種更厚重寬大,并鑲有紅色織物和毛邊。其整體形象鮮艷明亮,給人莊嚴高貴的視覺感受。

神武軍是劇中最為豪華高貴的軍種,他們直接負責天子和宮廷的安全?!短屏洹肪矶妮d:“左、右衛大將軍·將軍之職,掌統領宮廷警衛之法令,以督其屬之隊仗,而總諸曹之職務,凡親、勛、翊五中郎將府及折沖府所隸者,皆總制焉。凡大朝會,率其屬以黃質鍪·甲·鎧、黃弓箭、黃刀、黃、黃麾、黃麾、麒麟旗、角端旗、赤熊旗之類,為左、右廂之儀仗?!币鉃樽笥倚l大將軍的屬下負責宮廷的警衛和儀仗工作,配備黃色甲、兜鍪、黃刀等。在《長安十二時辰》中,神武軍甲胄設計最大限度地還原了歷史。武士身穿金色札甲,由紅甲繩穿織,并鑲有紅色和青色的錦邊。整體色調鮮艷,在視覺上營造出奢華的尊貴感。

3.2 唐代武將甲胄的階職表達

《長安十二時辰》對武將階職的表達更為精彩,本節探究旅帥、參將、大將軍的甲胄設計。

崔旅帥在劇中為旅賁軍的統領?!短屏洹肪矶奶岬剑骸爸欣蓪⒄祁I其府校尉、旅帥、親衛、勛衛、翊衛之屬以宿衛?!庇纱丝芍?,旅帥一職為下級軍官,相較于其他兩位武將職級最低,最接近實戰。崔旅帥剛正不阿,身著黑質魚鱗甲、皮甲護臂,兼顧裝飾性與實用性。兜鍪華麗,藝術水平高,頓項為唐代極具藝術感的折返頓項。兜鍪整體為銀色,前額鑲有金色寶象花紋。筆者認為上述紋樣為菊花寶象花紋,以象征其剛正不屈的性格特征。頓項外翻部有金色蓮花寶象花紋,由蓮蓬、荷花元素構成,以喻清廉高尚。

右驍衛趙參軍職級相較于旅帥更高。參軍內著深藍色缺胯袍,甲胄為步兵札甲,甲面整潔無多余裝飾,但護臂、肩甲、兩當甲、甲裙邊緣均有華麗的紋飾。其中金色牡丹寶象花紋以示高貴,菊花寶象花紋意為剛正堅韌,以彰顯武士的精神,活舌帶扣皮帶下系豹皮以示勇武。

《唐六典》卷二十四載:“左、右驍衛,大將軍各一人,正三品?!庇因斝l大將軍為劇中出現的高階武官,甲胄兼具藝術性與實用性。將軍階職的甲胄主色調為金紅色,在視覺上呈現高貴感,金質甲片包裹于紅黑色皮質織物中。其兜鍪不同于旅帥的皮質兜鍪,為鐵皮混制兜鍪,在凸顯藝術性的同時,兼顧了防御屬性。護項厚重,護臂和胸甲裝配有巨大的獸形肩吞以彰顯大將軍之威儀,然而這種肩吞并不只具備裝飾性,還具有一定的防護能力。光滑的鐵質甲片可有效防護刀、劍的切割,但是在面對錘、斧等鈍器擊打時相形見絀,而肩吞復雜的表面結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甲胄的防護效能。明光甲的金色圓護雕有寶象紋,相較于普通武士的明光甲,兼具藝術性和實用性,以凸顯大將軍顯赫的地位。

3.3 唐代武士甲胄的異域風情表達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開放繁榮的時期,對外態度開明、包容、具有一定的國際化特點。在絲綢之路的推動下,唐代的國際貿易達到巔峰,文化交流頻繁。人民在對外交流中積極吸收外國技術和文化,這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唐代甲胄的制作和發展。技術和文化的融合,為唐代甲胄的多樣性發展提供了有利條件。如鎖子甲等西方甲胄文化開始傳入中國?!堕L安十二時辰》通過龍波和魚腸等人的甲胄設計,體現出唐代甲胄文化的多樣性。

龍波為《長安十二時辰》中的重要人物,他在燧堡之戰后回到家鄉,隨后去了西域(即吐蕃地區)并長期生活在那里。龍波身著鎖子甲,外罩皮甲。鎖子甲最早便經由吐蕃地區傳入我國。在唐代戰爭中,較大規模使用鎖子甲的地區為吐蕃?!锻ǖ渫罗瑐鳌份d,吐蕃“人馬俱披鎖子甲,其制甚精,周體皆遍,唯開兩眼,非勁弓利刃之所能傷也” 。除鎖子甲外,龍波也身著游牧族常用的皮甲,搭配骨飾,西域氣息濃厚。

魚腸為劇中龍波手下的一名刺客,她的甲胄為鎖子甲和皮甲,但其并未像其他武士一樣設計兜鍪而是佩戴兜帽。魚腸的甲胄由貼身的魚鱗甲和皮甲拼貼而成,視覺效果更加纖細靈活。甲胄顏色為黑色和深紫色,給人以神秘感,從而凸顯刺客這一身份。

4 結語

古裝影視作品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載體。當下我國古裝影視作品服裝設計普遍缺乏對傳統文化元素的考究,尤其是甲胄設計,設計師往往未充分研究史實,存在結構模糊、造型夸張、紋樣拼湊等問題?!堕L安十二時辰》為國產古裝影視劇提供了良好的借鑒,其優秀的甲胄設計在還原唐代甲胄形制的基礎上進行設計創新,再現了如明光、山文、步兵、鎖子等典型唐代甲胄。文章通過論證不同司職的武士、武將的甲胄還原度,分析唐代文化符號的表現方式,總結出一套傳統甲胄服裝設計的思路與方法,旨在為我國古裝影視作品的甲胄設計提供參考。

中國甲胄文化燦爛輝煌,各個朝代的甲胄都有其形制特征和文化符號,優秀的古裝影視作品須深入挖掘我國傳統文化的底蘊,了解甲胄的演變過程及形制特征,把握其文化內涵。同時應結合當代審美需求,對甲胄進行合理創新,使之既符合歷史,又具備現代審美價值。唯有如此,古裝影視作品方能真正發揮傳承與發展我國甲胄文化的作用,讓更多人了解并熱愛我國傳統甲胄文化。

參考文獻:

[1] 溫陳華,馮子建,周佳偉.中國古代鎧甲的形制與復原研究[J].東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3):257-265.

[2] 王小艾,劉文.古代甲胄的進化與戰斗效能研究[J].紡織報告,2023,42(8):123-125.

[3] 周充.軍事武藝中甲胄的歷史演進與當代價值研究[D].成都:成都體育學院,2018.

作者簡介:張愛華(1964—),女,湖北荊州人,本科,教授,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童翼承(1998—),男,湖北武漢人,碩士在讀,系本文通訊作者,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設計。

猜你喜歡
長安十二時辰唐代中國傳統文化
《長安十二時辰》:再現大唐盛世
《長安十二時辰》:大唐版“反恐二十四小時”
《長安十二時辰》發布最新海報
《長安十二時辰》
從《百鳥朝鳳》看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建筑設計內在的文化反思
唐代女性服飾考略
河南民歌的藝術特征分析
唐代銅鏡中的設計美學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學理論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