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動裝置藝術的身體媒介運用研究

2024-04-17 04:18劉琦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人機交互

摘要:目的:信息技術與生命科學的發展深刻影響著藝術實踐,改變了身體在當代藝術中的地位與表現形式。在互動裝置藝術中,身體逐漸從創作母題轉向藝術媒介,使“以身為媒”的藝術創作由文化觀念轉向技術現實。文章以人機交互為切入點,探究身體媒介在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中的外在特征與內在作用機制。方法:新媒體藝術家吳玨輝致力于探索技術與藝術、身體與媒體之間的“接口”。他的作品涉及交互藝術、媒體劇場,以多元融合的面貌拓展了新媒體藝術的邊界。通過案例分析法,文章分析吳玨輝作品的媒介語言與媒介環境特征,討論互動裝置藝術中身體媒介的感官體驗設計與空間建構。結果:經由身體媒介,吳玨輝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直觀反映出技術對人的改造。他通過媒介技術實現了感官錯位、感官漫游與感官交換,使身體媒介深度納入裝置藝術作品的交互流程。在人機交互過程中,藝術家模糊了身體媒介與非身體媒介之間的差異性,為互動裝置營造出了異質化空間。結論:身體媒介不僅在互動裝置藝術中轉譯藝術觀念,也重勘了代表交互性的鏈式結構?!耙陨頌槊健钡幕友b置藝術作品重視觀眾的具身參與和交互體驗,呈現出人機合一的審美取向。在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中的身體媒介集合了科技的先鋒性與藝術觀念的獨特性,能為當代藝術帶來更多可能。

關鍵詞:新媒體藝術;裝置藝術;人機交互;身體媒介

中圖分類號:J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03

從信息論的角度出發,藝術的震撼性效果涉及感官、心靈、肢體的三重體驗?!耙皇窃V諸感官,讓人們接觸到新鮮而強烈的刺激;二是訴諸心靈,通過展示匪夷所思的因果聯系打破人們的心理定式;三是訴諸肢體,讓藝術活動給參與者帶來非同尋常的反饋?!保?]在當下的技術環境中,作為媒介的身體已重新進入當代藝術?!懊浇榧瓤梢允俏镔|性的,也可以是符號性的,人使用和創生了媒介,同時又注定要被他所應用的、經歷的、共生的媒介所建構?!保?]互動裝置藝術以沉浸性、交互性等特質不斷刷新審美體驗,帶來了交互藝術的延異。在互動裝置中,身體的媒介化為新媒體藝術帶來嶄新的藝術語言。探討身體媒介運用有利于深化互動裝置藝術的體系建構,深入發掘其藝術價值。

1 “媒介是人的延伸”:具身化的媒介語言

新媒體藝術家吳玨輝通過對人機關系與身體媒介的透視,實現了藝術與技術的巧妙結合。吳玨輝活躍于國內外新媒體藝術創作領域,他的作品形式涉及裝置、影像及劇場。2009年至2017年,吳玨輝先后完成了“器官計劃”“腦洞計劃”等系列互動裝置。吳玨輝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構建了以感官體驗為核心的媒介語言與人機共生的媒介環境,反映出契合后人類境遇的人機合一審美取向。他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緊密圍繞媒介技術對人的改造,強調具身參與和心理層面的人機交互。具體而言,吳玨輝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建構了媒介技術下的感官錯位、感官漫游與感官交換。

1.1 感官錯位:對抗式的媒介現實與客觀現實

當人將原生器官的感官信道交由機器接管時,感官錯位便應運而生。從麥克盧漢的“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即訊息”到媒介環境學派的“媒介即環境”,媒介現實與客觀現實的差異性始終昭然。吳玨輝的互動裝置將兩種真實的不同一性放大,由此實現了感官錯位。在“器官計劃”系列作品的《USB器官》中,吳玨輝設置了“器官退化”的假想。他將科技視為攻擊人體感官的外來基因,并將人的感官信道置換為USB接口?!禪SB器官》在外觀上是一個帶有多個USB接口的可穿戴頭盔,頭盔的外部配有外接攝像頭、麥克風,內部為接通外部信號的視頻眼鏡與揚聲器。參與者佩戴上頭盔后,頭盔內的視頻與音頻會覆蓋原生信道,使媒介現實接替真實環境。二者之間的5秒延時使媒介現實與客觀現實之間形成了“時差”,人的身體活在當下,但視覺與聽覺感官停留在數秒之前的過去。以錯位的感官解讀世界,通過互動裝置將熟悉的日常生活陌生化,吳玨輝創造了內容開放的感官游戲。

1.2 感官漫游:反沉浸的人機交互視覺經驗

當器官脫離人的身體而感官并不中斷時,新的視覺經驗便得以顯現。信息技術的發展釋放了更多想象力與可能性,而廣泛的離身認知是其必然后果之一。在《離線眼球》中,吳玨輝將無線攝像頭比作“離線的器官”。參與者佩戴一套定制的視覺裝置,內嵌視頻眼鏡,通過一個3D打印眼球獲取視覺。每30秒眼球自動脫落,進入離線狀態。

站在沉浸與反沉浸的臨界點,感官漫游以新視覺經驗為觸發點,詢喚著技術環境下的新型身體認同。在《離線眼球》的版本更迭中,吳玨輝將離線眼球的控制方式由數碼控制改成了機械控制。離線眼球1.0的脫離開關是自動化定時,而2.0版本則改成了手動發條定時?;臃绞降霓D變讓使用者對這件“離線器官”的掌控權變大,平添一份自我控制的趣味。

當眼球脫離身體時,使用者只能依靠無線攝像頭中的影像來尋找這枚眼球。在感官漫游體驗中,這只離線的眼球似乎成了人身體的一部分。它帶來的感官漫游體驗提供了反常理的新奇視角,又以簡約的互動機制揭示了技術對人的反制。人本不需要追逐自己的眼球,離線眼球不斷清零、不斷脫落的程式化運動無一不反抗著人對技術影像的無條件沉浸。

1.3 感官交換:從離身到具身化的視聽游戲

從數字化生存到數字化交往,人在智能設備的加持下逐漸賽博格化,從而使感官交換成為可能?!叭祟愂紫仁蔷呱砘纳?,并且,這種具身生物的復雜性意味著人類意識的呈現方式,與智能在控制論機器中的具身化方式很不相同?!保?]吳玨輝的《鳥嘴》用藍牙音箱面罩替代了人的發聲器官,并構想出了一個基于社交互動的“假聲派對”。同屬于“器官計劃”作品,基于器官移植理念的《鳥嘴》將人聲轉譯為無序且隨機的聲音符號,讓參與者的聲音與社會身份脫節。在該作品中,技術重設了人發聲系統的功能性,使機器技術合約與人際社交法則的不同一性得以顯現。適用于智能設備的法則并不完全適用于自然人,人機之間的差異性干涉了社交場景中的語言表達。作品通過人際與人機之間荒誕幽默的視聽游戲,揭露出技術對身體感官的遮蔽。

2 新媒介即人:人機共生的媒介環境

2010年,吳玨輝成立了開放性媒體組織“肉媒體”小組與UFO媒體實驗室,致力于在媒體的“干”與“濕”之間尋找藝術作品的情感接口。他與清華大學神經工程實驗室、瑞士聯邦理工學院媒體設計實驗室等科研機構合作,與Regenovo、Neuracle等科技公司達成技術協作,創作出一系列結合前沿科技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在人機共生的媒介環境中巧妙溝通了科學理性與藝術感性。

2.1 以人為媒:交互關系的去中心化

吳玨輝選擇位于干濕媒體之間的中間地帶,并積極用藝術實踐來回應技術憂思。區別于采用基因編程或向活體組織移植技術器官的生物藝術,吳玨輝以非侵入式的技術手段進入了人機交互的心理應用層面。通過對人與媒介、人與環境之間廣泛聯系的轉譯,吳玨輝的作品反映出人機共生的后人類境遇,更通過大型藝術項目置換了人機交互的主客關系。

2.2 邊界延伸:心理過程的可視化呈現

結合神經科學技術,吳玨輝嘗試將腦電波介入裝置藝術,將人腦的意識活動可視化?!澳X洞計劃”中的《腦電站2號》(見圖1)、《神經星云2號》通過非侵入式的腦機接口捕捉腦電信號,將腦電信號的生物能轉化為光電能,直接將參與者的實時心理過程反饋在光源的明暗變化上?!澳X機接口系統并非人的身體,但它能代替人的身體使人腦中的認知發揮作用,甚至在沒有身體參與的情況下形成原本具身性極強的感知以及具有具身效應的行動?!保?]通過腦機接口,藝術家吳玨輝將大腦活動可視化為多變的光學能量場,以此展開了對深度人機交互的藝術討論。在他的系列作品“腦洞計劃”中,腦電交互以便捷直觀的互動體驗革新了思維與視覺之間的因果關系,給參與者帶來驚詫體驗。

圖1 腦電互動裝置《腦電站2號》

2.3 人機共生:后人類時代的媒介環境

針砭時弊的藝術作品離不開觀念與技術的相互翻譯,“藝術作為技術的反物質”即為吳玨輝藝術創作的初衷?!昂笕祟惣夹g正是通過對人的邊界的沖擊,使人重新思考在新的技術條件下人的內涵和意義?!保?]在藝術項目“藝術家的硬盤”中,吳玨輝從媒介與人的共生關系中發掘藝術創想,在觀念層面創造性地顛倒了人機交互的主客地位。該項目將展覽空間比作計算機的儲存設備,用展覽空間與互動裝置模擬硬盤的結構與使用邏輯。在“藝術家的硬盤”中,參與者以碳基身體進入數據儲存空間,成為數據世界中的外來基因。參與者需要轉換視角,通過掃描區的傳送帶進入“硬盤”內部,并依次途經“硬盤”中的加載區、核心區等區域。在影像、激光表演與互動裝置的排列組合中,參與者可以在漫游中感受身體與非身體媒介的身心互動。

“藝術家的硬盤”雖然無法兼容人的身體,但可以如實儲存每一名參與者在掃描區的紅外線熱成像圖片。由此,“硬盤”的數據庫不斷豐富,參與者也成了硬盤數據的一部分。在“硬盤”外部,吳玨輝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電血站》為參與者提供了“電子血液”?!峨娧尽费永m了“器官計劃”的創作理念,用充電寶與USB數據線替代了輸液站里的血液與輸液管。參與者可以坐在輸液站里,為自己的“電子器官”充電。在吳玨輝的藝術創想中,人機控制系統已在能量傳輸與信息交換中形成共生合一的姿態。

3 走向數字人類世:人機合一的審美取向

秉持“技藝精湛是一種傲慢”的創作理念,吳玨輝的藝術創作始終關注技術背后的觀念與邏輯。面對技術浪潮,吳玨輝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以極簡、涌現、驚異的姿態介入身體感官,以多元融合的跨界面貌反映出人機合一的審美取向。

3.1 訴諸身體參與:極簡的人機交互形式

互動裝置藝術通過身體的感官與肢體參與,使硬技術走向軟接觸。在藝術實踐中,身體作為媒介有其可能性與局限性。訴諸身體參與的交互裝置藝術能夠釋放感官層面的無限可能性,但“身體”也是復雜的材料,其中仍有科學技術不能通達的復雜程序。在吳玨輝的互動裝置藝術作品中,直覺性的觀看、傾聽、思考、運動皆成為人機交互的切入點。通過對身體媒介的調用,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交互形式可由繁入簡,縮短觀眾從肢體參與到心理聯覺的距離。

3.2 釋放媒介想象:涌現的人機交互內容

依賴人類共同的感官基礎與極簡的交互形式,吳玨輝作品的交互內容具有極高的自由度。參與者既可以擁抱技術帶來的片刻歡喜,也可以體會其循環往復的程序性痛苦。涌現的人機交互內容不為每一段感官游戲預設語境,參與者的想象力將為互動裝置帶來無限延展的可能。這種創新性的藝術實踐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人類世”對身體的重新定義,它強調身體與技術、信息之間日益深化的交融[6]?;谏眢w媒介的“無預設”人機交互內容,人機交互的自我建構成為傳達藝術理念的直觀載體。

3.3 反思技術身體:驚異的人機交互觀念

人機之間的契合點,敞開了技術身體的隱蔽之處。審視“為了互動而互動”的人機交互觀念,交互指向的不僅是外在程式,更是心理層面的理解過程?!靶旅襟w從字面上理解交互,將它嚴格地等同于用戶和計算機之間的物理交互,而犧牲了心理交互。理解任何文化文本的認知過程,被錯誤地等同于一個客觀存在的交互式鏈接結構?!保?]互動裝置藝術作品撼動人心的力量不僅在于技術性的超越,也在于其內傾的思想性與觀念。例如,在吳玨輝的創作軌跡中,既有采用基礎元件的“低科技”作品,也有采用前沿元件的“高科技”作品。日常的思考行動與媒介技術,在藝術的轉譯下呈現出可喜可憂的“不平常性”??缭絼討B雕塑、媒體劇場、可穿戴裝置與互動裝置,身體以媒介化的方式融入藝術家的藝術創作軌跡中,表達出對技術身體的深層反思。

4 結語

基于新媒體技術,互動裝置藝術將觀眾的身體參與和心理體驗轉化為藝術經驗,釋放了數字媒體的藝術表現力。在互動裝置藝術中,材料的可能性與技術的想象力將人的身體進一步媒介化,從而實現了作品在藝術觀念與審美取向上的超越性。在拓展新媒體藝術邊界的同時,身體媒介不斷重勘交互性的邊界,彰顯出具身性體驗在當代藝術創作與欣賞中的重要地位。通過身體媒介,觀眾在體驗與欣賞過程中,可直觀地觸及互動裝置藝術作品的表里(下轉第頁)(上接第頁)觀念。在藝術創作過程中,對身體媒介的再發掘有利于回應數智融合的時代之問。尤其在智能涌現的時代,身體轉向已成為當代藝術的重要議題。在互動裝置藝術中,身體媒介所揭示的技術身體困境將為藝術實踐創造進一步思考的空間。

參考文獻:

[1] 黃鳴奮.信息時代科學與藝術互動的三種模式[J].中國文藝評論,2017(12):4-12.

[2] 王坤宇.后人類時代的媒介:身體[J].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60(3):46-53.

[3] 凱瑟琳·海勒.我們何以成為后人類[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17:383-384.

[4] 肖峰.重勘認知的具身性:基于人工智能和腦機接口的再考察[J].學術界,2021(12):45-54.

[5] 段吉方,閻愷祺. AI生成藝術與后人類技術的美學意義[J].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23,73(6):54-64.

[6] 劉曉麗.人類世的身體:當代藝術中的身體轉向[J].浙江社會科學,2023(12):118-124.

[7] 列夫·馬諾維奇.新媒體的語言[M].貴陽:貴州人民出版社,2020:231.

作者簡介:劉琦(2000—),女,山西大同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字媒體藝術理論。

猜你喜歡
裝置藝術新媒體藝術人機交互
某型柴油機虛擬維修系統研究
裝置藝術之于城市景觀建設的重要性研究
從新媒體藝術角度淺析網絡直播的娛樂創新
人機交互課程創新實驗
“物”化的空間
裝置藝術介入城市鄰里空間的應用研究
試論當前新媒體藝術呈現的文化特征
簡述裝置藝術的概念及其創作方法
新媒體藝術的市場價值和社會價值研究
黑龍江民間美術與新媒體藝術的結合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