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新媒體時代主持人語言風格的優勢

2024-04-17 11:41榮蓉李雅琦
藝術科技 2024年7期
關鍵詞:語言風格主持人新媒體

榮蓉 李雅琦

摘要:目的:在數字化媒介迅猛發展的時代背景下,人工智能技術在播音與主持領域的滲透日益加深,AI主播的興起對傳統主持人職業生態構成了前所未有的挑戰,不僅涵蓋技術適應性和平臺轉型的需求,還觸及內容創新與觀眾互動模式的根本轉變。在新媒體浪潮中,傳統主持人遭遇的困境主要源自當代觀眾偏好的演變以及技術進步產生的影響。然而,挑戰中蘊含新機遇。與傳統主持人的職能相比,新媒體時代要求主持人具備實時互動、即時響應和處理突發狀況的能力,這不僅考驗著主持人的反應速度和應變能力,還推動他們不斷學習新技術、適應新媒體環境,以為自身職業發展開辟新的道路。不同的主持風格將吸引不同的觀眾,而與觀眾需求相契合的主持風格可以顯著提高節目的吸引力和觀眾的忠誠度。主持人需要依據節目的內容、觀眾的特性以及自身的特質靈活調整主持風格,以不斷優化觀眾互動和信息傳播效果。方法:文章以主持人、新聞評論員朱廣權為例,探究其在新媒體時代如何將傳統的語言風格與創新的語言風格融合。結果:通過分析朱廣權參與和主持的傳統及創新節目中展現出的豐富多樣的語言風格等,總結朱廣權語言風格的優勢,并據此為傳統主持人提供面對新媒體時代挑戰的建議。結論:新媒體時代,傳統主持人必須抓住時代機遇,敢于創新,保持終身學習,以實現在新媒介環境下的職業轉型與發展。

關鍵詞:新媒體;主持人;語言風格;朱廣權;創新;轉型

中圖分類號:G222.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9436(2024)07-0-04

媒介技術決定了播音主持的基本形態,媒介變革豐富了播音主持的創作手段、拓展了播音主持的創作空間[1]。播音主持活動已從將文字稿件通過有聲語言傳遞給受眾的簡單形態,逐步發展為運用自身和外部多源信息形成有聲語言同步傳達給受眾的復合形態。在此過程中,主持人的思維能力、語言能力、表達能力都呈現出復合性特征。

1 研究現狀

隨著互聯網和移動設備的普及,播音主持行業不再局限于傳統的電視和廣播平臺。社交媒體、視頻分享平臺(如YouTube、TikTok等)、直播平臺和播客等新媒體已成為重要的內容發布渠道??茖W技術和媒介格局迎來了全新變革,隨著人工智能的滲透,AI主播應運而生。在此背景下,獨特的語言風格成為提升主持質量及影響力的重要錨點[2]46。因此,真人主持唯有尋求更加合適的發展方向才能與時俱進。

1.1 網絡主持人語言使用現狀

主持人需要根據不同的節目類型來定位、發揮和展示不同的語言[3]。對比傳統主持人,網絡主持人面臨更高標準的要求,即在原本采編播一體化的基礎上,加入新媒體運營、線上線下觀眾互動等服務[4]。如今的網絡主持人,雖然與受眾之間的距離縮短,互動增多,但是親切有余莊重不足,更有甚者直接導致節目變得不倫不類。從語言使用現狀來看,部分網絡主持人對規范語言缺乏準確認知,在某些場合有失分寸[5]。

1.2 新媒體時代傳統主持人面臨的沖擊

新媒體時代,大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日益增長,傳媒領域衍生出各種傳播樣態,這要求主持人進一步提高語言應用水平[2]48。傳統主持人面臨著多方面的沖擊與挑戰,這主要源自技術的快速發展、媒體消費習慣的變化以及新興媒體形式的興起。隨著互聯網和社交媒體平臺的興起,觀眾的注意力更加分散。他們不再僅依賴傳統媒體,如電視和廣播獲取信息,而是轉向YouTube、TikTok、微博以及其他直播平臺等。這導致傳統媒體的觀眾數量減少,進而削弱了傳統主持人的影響力。傳統的主持形式往往是單向傳播,缺乏即時互動,受眾參與度低。新媒體時代,受眾從被動接收信息轉變為主動反饋信息,在網民的互動參與下,主持人個人品牌的建設變得尤為重要。

1.3 新媒體時代傳統主持人的求生之路

新媒體時代,傳統主持人需要應對的挑戰雖多,但轉型和發展的機遇也不少。只有積極采取一系列策略來適應新媒體時代的需求,才能在這個多元化和競爭激烈的環境中謀求生存和發展。傳統主持人既要提升自身的專業技能,塑造獨特鮮明的個人風格,又要提高自身的邏輯思維能力[6],根據實際播報和受眾反饋,優化語言風格[7]。在此基礎上,還要注重情感表達,彰顯核心價值[2]48,以強化主持人的表現力。主持人風格轉變反哺媒體行業轉型升級,朱廣權的風格轉變之路也是其新聞節目的變革之路。

1.4 朱廣權語言風格的獨特之處

被譽為“萬詞王”的朱廣權在“小朱佩琦”組合中以其“段子手”式的口播風格獨樹一幟。朱廣權語言風格的獨特之處體現在以下方面:第一,幽默機智,以詼諧的語言合理表達嚴肅話題,使復雜的信息變得通俗易懂,從而提高觀眾的接受度;第二,使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類比,讓抽象或復雜的概念變得直觀易懂,增強了語言的趣味性和藝術性;第三,用深入淺出的解釋、簡潔明了的語言幫助觀眾輕松理解新聞的深層含義;第四,富有感染力的表達,信息量大且能調動觀眾的情緒,能讓觀眾在了解新聞的同時產生情感共鳴;第五,獨到的視角和深刻的見解,展示了他對事件的深入思考和獨特的個人魅力;第六,精準的語速與節奏掌握,既保證了信息的準確傳達,又增強了節目的吸引力。

2 研究方法

本文使用內容分析法,分點論述新媒體時代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優勢。朱廣權依托獨特的語言風格,在新聞報道和主持工作中形成了鮮明的個人特色,深受觀眾喜愛。他不僅僅是在傳遞信息,更是在用自己的方式講述故事,這種能力使他在眾多主持人中脫穎而出。因此,筆者以朱廣權為典型案例展開分析。

一級類目從兩個大方向進行分類——新媒體時代朱廣權主持時傳統的語言風格和后期創新的語言風格。

二級類目通過朱廣權參與和主持的節目,逐個分析其語言風格和個人特點。

通過一級類目和二級類目的分析可知,在新媒體時代,朱廣權的主持風格由傳統型轉化為多模態表征下的創新語言風格(見表1)。

3 對兩種類目的對比分析

3.1 內容:渠道賦能文化表達

傳統類目主要包括朱廣權主持的傳統新聞播報節目和民生類節目。在傳統新聞播報類節目如《新聞直通車》和《新聞30分》中,朱廣權展現了傳統新聞主持人的核心特質——真實、專業且態度嚴謹,語言準確流暢。在民生類節目《共同關注》中,朱廣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觀眾解釋復雜的社會政治問題,深入淺出地幫助觀眾理解新聞的深層含義,使觀眾把握新聞事件的核心。即使在討論嚴肅話題時,他也能巧妙融入幽默元素,用風趣的語言削弱話題的沉重感,增強節目的可看性,使觀眾在輕松的氛圍中增長見聞。

創新類目主要包括綜藝節目和直播。通過分析《機智過人》等科技智慧競技節目中朱廣權的話語特點與行為方式,可以發現朱廣權具有豐富的知識儲備,且對科技趨勢有深刻理解。他不僅與嘉賓深入進行技術討論,還向觀眾解釋復雜的科學原理,使之易于理解。在嗶哩嗶哩跨年晚會等更加貼近年輕觀眾和密切貼近互聯網文化的節目中,朱廣權展現了其與年輕觀眾溝通的能力。他靈活適應網絡文化,運用網絡流行語,展現出與年輕人交流的靈活性和敏感度。無論是參與電視臺編排的科技競技節目,還是出現在以網絡文化為主的流媒體節目中,朱廣權都能有效與嘉賓互動,促使嘉賓分享更多有價值的觀點和信息,同時提升現場觀眾的參與度。新媒體時代為主持人提供了新的渠道,賦予其語言人性化的可能,展示了渠道在文化表達中的賦能作用。

3.2 節目類型:內容創新文化傳播

央視綜合頻道推出的午間新聞節目《新聞30分》,自2008年朱廣權擔任主持以來,展現出了與傳統新聞節目不同的特色。朱廣權以高度的專業性和嚴謹性處理每一條新聞,對新聞事實的準確把握和信息的嚴格篩選保證了新聞內容的可靠性和準確性。他不僅是新聞的傳遞者,還是新聞的深度解讀者。在報道新聞的同時,朱廣權要提供深入的分析和評論,為觀眾提供更大的思考空間,這在特定新聞解讀環節中體現得尤為明顯。

而在節目《共同關注》中,朱廣權以其幽默風趣的“段子手”風格深入人心。他的主持與評論不僅接地氣,還能在不經意間吸引更多觀眾收看節目,提升節目的關注度。對于每個話題,朱廣權都投入了真摯的個人情感,無論是感慨、贊賞還是批判,都讓觀眾感受到他對社會問題的深切關心。他擅長與嘉賓進行深入的互動,能巧妙提出問題并根據嘉賓的回答靈活調整討論方向,這極大地增強了節目的可看性和趣味性。他的金句有“宇宙不重啟,我們不休息”,還有“曬得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包青天”等,這體現了他集知識性、幽默、親和力、深度于一身的主持風格。朱廣權專業的主持不僅提供了豐富、深入的信息,還構建了觀眾、嘉賓和主持人共同參與討論的平臺。

在綜藝節目領域,吸引觀眾并促使節目出圈的關鍵在于有趣的游戲環節、主持人與嘉賓之間的戲劇反應及綜藝效果的產生。優質的綜藝節目不僅需要有趣,還應兼具文化內涵。朱廣權參與的綜藝節目,如《機智過人》、《詩畫中國》、《你好生活》第三季、《你好民歌》等,展現了他將專業知識與幽默相結合的能力。尤其是在《機智過人》中,朱廣權高效普及了智能科技的存在及其作用,將幽默和專業結合得恰到好處,引導觀眾將注意力從淺層娛樂轉向深層知識。主持人風格的轉變有效推動了節目的發展,在展示創新內容的同時,營造出了輕松的氛圍,從而增強了文化的傳播力,提高了節目的吸引力。

3.3 語言風格:文化解碼情感表達

朱廣權作為央視主持人,綜合素養不言而喻。他相繼主持了《新聞30分》《新聞直播間》《國際時訊》《共同關注》等節目,為觀眾提供了豐富的新聞資訊。在傳統的新聞節目,如《新聞直播間》中,他臺風穩健、態度嚴肅、字正腔圓。但在傳統民生類新聞節目《共同關注》中,朱廣權則展現出另一種風格——接地氣、口語化、親切,語言自然生動。針對過年電視臺休不休息的問題,他回復網友:“地球不爆炸,我們不放假”“用你手機流量,點我一生明亮”……新穎的播報方式、清新明快的播報風格和實時評論讓觀眾眼前一亮。從大眾傳播到分眾傳播時代,受眾對新聞的需求不再滿足于權威發布,他們更希望獲得面對面的交流和可求證的信源。朱廣權在《共同關注》中針對“粗心顧客誤付14萬買包子急壞店主”作出如下評論:“暖心的店主用自己的正直告訴我們,更重要的是品格高,不是自己的餡兒,就不往自己的面里邊包,這樣才能挺直了腰?!敝鞆V權用風趣調侃化解嚴肅議題,以恰如其分的押韻和吐槽回應網民的質疑,反映出自身的專業性與綜合實力,進一步提升了新聞報道的整體影響力和公信力。

新媒體時代,獨特的語言風格能讓節目增色不少。在《機智過人》和嗶哩嗶哩跨年晚會上,朱廣權詼諧幽默、輕快的語言風格讓觀眾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在與李佳琦的抖音直播、釀酒廠實地直播和央視購車節上的“知識帶貨”中,朱廣權大量運用網絡熱梗;2024年龍年春晚尼格買提失誤成為網絡熱議的焦點,朱廣權在社交媒體上配文調侃,不僅頂住輿論壓力,還贊揚了尼格買提成熟風趣的主持風格。這與傳統主持人的播講風范并不沖突,反而實現了主持人個性化和“反差萌”的良性展現。

4 新媒體時代的觀眾和主持人

觀眾對主持人的刻板印象通常源于長期的媒體呈現、文化背景、社會期待以及個人經驗。這些印象可能影響觀眾對主持人個性、能力和表現的預期,有時觀眾甚至在真正了解他們之前就形成了評價。例如,看到綜藝節目主持人承擔重大場合的主持工作會覺得“出戲”。當然,這與主持人塑造的個人IP密不可分。符號化的標簽會使觀眾先入為主,認為綜藝節目主持人不適合主持重大晚會和嚴肅節目,同樣新聞主持人也面臨這一問題。但朱廣權打破了觀眾對新聞主持人的刻板印象,在朱廣權的身上,觀眾能看到獨特的“反差萌”。主持人要通過展示自己多方面的才能,打破觀眾的固有期待;媒體行業可以通過提供多樣化的節目,讓不同背景和風格的主持人的才能得以展現;播音主持類高??梢酝ㄟ^設立多元化的口語傳播研究中心,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以滿足社會的實際需求[8];觀眾則需要保持開放的心態,欣賞每個主持人的個性和才華。

值得注意的是,在實際工作中,衡量主持語言規范性的一大要素是主持人的腔調。主持人需要根據播報內容調整語速和語調,在明確語言風格的基礎上提高節目質量[2]47。對電視節目而言,質量無疑是決定其整體效果與收視率的基石。但節目定位的準確與否同樣關系到節目能否吸引目標受眾,進而取得最大的經濟與社會效益。在這一框架下,主持人的角色顯得尤為關鍵。主持人的言談舉止、個人風格等成為影響節目吸引力的另一重要因素。對不同類型的節目,觀眾對主持人有預先的印象設定,神圣化的道德角色期待[9]在很大程度上確定了節目的基調和預期風格。例如,當觀眾在節目中看到主持人何炅時,他們往往會基于對何炅主持風格的記憶,對節目的節奏、方向產生大致的預期。不少紀實性節目基于主持人的風格特點展現出鮮明的人文性[10]。因此,主持人個人的話語表達習慣不僅會使電視節目更加生動有趣、充滿活力,還能有效優化觀眾的觀看體驗,滿足觀眾的期待。

面對媒體行業的快速變化,在新媒體和數字平臺興起的背景下,傳統主持人轉型成為必然選擇。傳統主持人的轉型不僅涉及新技能的學習,還包括觀念的變革和多平臺戰略的運用。電視節目唯有不斷求新求變,才可適應觀眾日趨多樣化的審美需求。

5 結語

從傳統的新聞節目到創新風格的網絡節目,朱廣權一直都注重體現自身的專業性,致力于塑造特有的風格。2024開年之際,他再一次大膽嘗試,走上央視節目《聊會》的舞臺,開創新的事業版圖,以適應時代發展趨勢。幽默和富有感染力的語言、對時髦的網絡新詞的運用都成為朱廣權的加分項。傳統主持人背靠權威,具有天然的公信力,盡管面臨一些挑戰,但是在新媒體時代,以朱廣權為代表的一批主持人仍能做到在保持原有規范的前提下展現出詼諧和幽默的特點,進而吸引觀眾。面對日新月異的變化,傳統主持人首先應積極學習新媒體技能,掌握社交媒體管理、視頻編輯、內容營銷等技能,以適應數字化傳播的需求。其次,不僅限于傳統的主持工作,其還可以嘗試撰寫文章、制作視頻博客等,以多種形式接觸觀眾。最后,要加強個人品牌建設,明確自身特色和優勢,塑造協調一致的個人形象。此外,還可與不同領域的創作者或品牌合作,吸引更多觀眾,提高曝光度。同時應注意保持終身學習的習慣,通過參加相關課程、研討會和行業交流會等方式,不斷學習新知識和技能,保持自身競爭力。這是以朱廣權為代表的一批優秀主持人給大家的啟示。如郎加明在《創新的奧秘》中所說:“對創新來說,方法就是新的世界,最重要的不是知識,而是思路?!眰鹘y主持人面對日新月異的科學技術和萬象更新的媒介格局,必須打破原有的限制,抓住時代契機,形成具有高辨識度的語言風格。

參考文獻:

[1] 李雅琦.綜藝娛樂節目虛擬主持藝術表現思考[J].藝術科技,2023,36(21):124-127.

[2] 李思嫻,張靜.新媒體時代播音主持的語言創新路徑研究[J].新聞研究導刊,2024,15(2):46-49.

[3] 余紅仙.網絡主持人的特點研究[J].西部廣播電視,2014(16):118,123.

[4] 楊軼男.網絡主播對于傳統主持人功能與業務的拓展探究[J].新聞傳播,2022(4):108-109.

[5] 陳盼盼.朗讀的電視化傳播:以《朗讀者》為例[J].視聽,2018(8):66-67.

[6] 張芳芳.新媒體語境下播音主持語言藝術研究[J].新聞文化建設,2022(4):167-169.

[7] 白蘭.傳統主持人應對網紅主播的挑戰策略[J].新聞前哨,2019(9):52-53.

[8] 付焱,常健.向口語傳播的外延擴展:新文科背景下播音與主持藝術學科建設[J].傳媒,2024(4):25-27.

[9] 梁眉佳,張杰.個體化視角下傳統媒體主持人身份祛魅的研究[J].當代電視,2024(1):83-89.

[10] 李洪巖.多維傳播語境中播音主持的功能與拓展[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3,35(8):87-90.

作者簡介:榮蓉(1998—),女,安徽六安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數據理論與挖掘。

李雅琦(1999—),女,河南鄭州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文化傳播、新媒體傳播。

猜你喜歡
語言風格主持人新媒體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主持人語
藝術語言學視角下方言節目分析
談談電視新聞語言口語通俗化的風格特點
電視購物節目主持人的語言風格分析
論姜夔詞語言的風格及特征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