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通用技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應用策略研究

2024-04-18 06:17宋曉燕
高考·下 2024年1期
關鍵詞:深度融合高中信息技術

宋曉燕

摘 要:21世紀是瞬息萬變的互聯網信息時代,要求高中通用技術教師能夠在求新、求變的教學實踐中實現整體教學質效的進一步提升。此背景下,將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進行密切關聯、深度融合成為教師應對時代之變、教育之變的必然選擇。特別是,隨著《教育信息化2.0行動計劃》的提出,通用技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的呼聲越發強烈。文章立足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實踐,結合蘇教版教材部分案例,圍繞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深度融合的價值、深度融合的具體策略等內容展開一系列探索。

關鍵詞:高中;通用技術教學;信息技術;深度融合

《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2020修訂版,以下簡稱《課標》)為高中通用技術教學在新時代的優化革新指明了方向。在《課標》的指示下,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教學要與物聯網技術、虛擬現實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一系列的新興技術與時俱進,而教師應當立足信息技術2.0背景,多策略、多途徑地強化課程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發展[1]??v觀當前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融合應用的現狀,融合方法不科學、融合程度不深、融合效率偏低成為不容忽視的問題。為此,通用技術教師應當學會在課程教學中另辟蹊徑,探尋更可行、有效的融合之法,以實現信息技術價值在學科教學中的充分發揮。

一、信息技術與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深度融合的價值

(一)激發學生課堂學習的興趣

對于任何階段的學生而言,高質量的學習都離不開興趣陪伴。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深度融合之后,其價值首先表現在對學生興趣的激發上。通用技術課程立足于實踐、注重應用,如果只是單純理論知識的教授,則是枯燥乏味的,很難激發學生的興趣。信息技術與該課程進行深度融合后,為學生提供了“理論+實踐”的學習環境,學生在具體的實踐中能深刻地感受通用技術知識的實際價值,這充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具體而言,信息技術進入通用技術課堂,能夠將PPT、影音資料、VR、3D軟件模擬、Flash動畫等一并帶入,這刺激了學生視聽感官,豐富了學生的課堂學習體驗[2]。以往,教師只是機械地講解通用技術課本上的知識,由于學生對這些晦澀枯燥的技術性知識缺乏理解,也無法想象其在生活中的實際應用,故久而久之,學科興趣也喪失大半。信息技術以具象生動的方式展示知識,降低了學生理解知識的難度,培養了學生的自信心,促使其學習興趣高漲。

(二)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

在高中通用技術學科學習中,會涉及如服裝設計、機器人、工程設計、職業技術等多個領域的知識,且與高中其他學科知識的銜接性不強。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一旦遭遇困難,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很容易受挫。信息技術為學生的自主高效學習提供了很多智慧在線平臺,這些平臺不僅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難題,而且學生能隨時方便地在線上進行自主學習。在線學習平臺中有很多學習資源,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學習進度,結合通用技術課程學習的重難點,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資料,進行自主學習。當然,即便是在課堂上,教師也可以借助一些在線平臺,為學生營造自主合作探究的課堂氛圍,讓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中體會到學習知識的樂趣。例如,學生可以利用“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進行自主學習,結合通用技術電子教材實現線上自主學習,提高自學能力。

(三)豐富通用技術教學的內容

通用技術課程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課程,很多學校由于條件有限,并未配備專業對口的教師來教授此門課程,另外,許多教師實踐能力不足,對許多理論知識理解不夠到位。這種情況可能造成兩個弊端:第一,由于缺乏專業知識,教師只能在課堂上對著教材照本宣科,課堂內容極其枯燥乏味,寡淡無趣;第二,課堂教學內容不夠豐富,學生能夠吸收到的知識很少。信息技術支撐下,高中通用技術教學的內容得以極大豐富,以上的弊端也逐步消除。信息技術2.0時代,教師不僅可廣泛使用網絡在線平臺上的豐富的課件資料,提高備課質量,讓課堂內容更豐富多彩,而且,他們還可以在課堂教學時采用虛擬現實技術、物聯網技術、人工智能技術等各種先進的信息技術,對教材上的內容進行橫向延伸和縱向拓展,讓學生學習更多的實用知識,促進學生學以致用。

(四)提高教學質量

傳統通用技術教學模式陳舊、落后,忽略了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自信心嚴重不足,因而教師整體教學質量較差。信息技術2.0之下,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的交互性、共享性,以及開放性優勢,打造一種集自主、交互、共享、交流為一體的新型教學模式。在這種寬松、自由、平等、溫馨的課堂氛圍中,能充分做到以學生為中心,以教師為指導,讓學生在課堂上真正體驗到學習的愉悅與快樂?;谛畔⒓夹g的課堂教學模式,充分調動了學生課堂學習的積極性,也能夠促使學生自主、主動地參與教師的通用技術課堂,這為教師構建高效課堂,提高教學整體質量,奠定了堅實基礎。再者,信息技術可以對通用技術課程教學中原有的教學模式進行優化,使原有模式具有信息技術的特色,更能驅動學生進行課堂學習。以上種種,足以說明信息技術可提高通用技術課程教學的整體質量。

二、通用技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應用的策略

(一)使信息技術與課前預習相融合

古人云:“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蓖ㄓ眉夹g課程中涵蓋了社會各行各業的豐富知識,對于高中生而言,這些知識具有較強的專業性,且十分枯燥難懂。因此,為提高課堂學習的質量,提前預習很有必要。高中生雖然具備了較強的自律能力,但對于部分學生而言,要想做到自覺高效預習依然很難。為此,教師可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具體如何指導呢?信息技術2.0之下,教師可借助信息技術為學生搭建課前預習的平臺,提供課前預習的針對性資料,引導學生有目的、有計劃、有方向、有策略地進行預習。

蘇教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技術與設計1第五章包含三節內容,分別是《設計表現圖》《常見的設計圖樣》《計算機輔助設計》。學生學習該章節時,教師要重點引導其繪制設計草圖,并掌握繪制三視圖和簡單形體的正等軸側圖的技巧,還要培養其良好的繪圖習慣。由于該章節具有一定難度,為達到以上教學目的,教師可提前將本章節的內容制作成微課上傳到在線學習平臺,讓學生在課下自由下載預習。微課是信息技術2.0時代下,信息技術與課程教學深度融合的必然成果,它具有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生動形象、重難點凸顯等優勢,十分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對于學生自主預習大有裨益。設計微課時,教師除了將本節課的重難點知識以短視頻的形式呈現外,還應當給出一些問題引導類和習題練習類的電子資料,引導學生預習。例如,問題引導類電子資料中主要可設計如下問題:“技術語言的含義是什么?常見的設計圖樣有哪些?正等軸側圖、三視圖的繪制應當遵循哪些步驟?”這些問題可指引學生有側重點地進行預習。

(二)借信息技術挖掘更多教學資源

信息技術為高中通用技術教師的授課提供了更多的在線教育資源,教師可結合通用技術教材內容,依托信息技術挖掘更多、更豐富、更優質的教學資源,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皣抑行W智慧教育平臺”是教育部于2022年3月推出的一個在線教育平臺,這一平臺現已超過2.8萬余條的教學資源,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學生進行課下自學的得力助手[3]。教師在備課時,可以立足教材內容呈現和學科核心素養培養,精選并整合線上教育平臺中海量的線上教學資源,加深學生對教材知識理解的同時,開闊學生的知識視野。具體教學實踐中,教師要靈活選用、適度挖掘,讓更多學生從中受益。

蘇教版高中通用技術選擇性必修1第一章第二節《探究電子控制系統的組成和工作過程》是學生首次接觸電子控制技術要學習的內容。教授這部分內容時,教師要結合教材中的“任務一”和“任務二”一步步展開教學。在“任務二”教學中,為讓學生清晰了解、真正學懂電子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教師可在網絡在線教育平臺上精選一些動畫、視頻案例素材讓學生觀看學習。例如,可將VEX機器人大賽的視頻搬到課堂上,讓學生在觀看精彩視頻的過程中思考機器人的控制原理?;蛘?,呈現“密碼鎖”工作的動畫視頻,讓學生生動形象地感知電子控制技術是如何在“密碼鎖”工作中發揮作用的。在觀看完這兩個視頻后,讓學生思考“機器人控制與密碼鎖控制的方式是否相同?電子控制系統的工作過程是怎樣的?”除了動畫、視頻資源之外,教師還可從線上教學平臺中獲得生活中常見的關于“電子控制系統工作過程”的更多圖片案例,悉數呈現給學生,讓學生獲得視野的擴展。

教師在獲得線上教學資源時,要注意選擇權威的線上教育平臺,并緊扣教材內容進行挖掘。一般來說,教師可利用在線平臺中的課件資源、視頻資源、習題資源等各類資源,為學生挖掘結構體系完整、形態豐富多樣、內容新穎生動的學習資源素材,為學生的課堂學習、課下自學提供良好的條件。

(三)以信息技術創設可視化的情境

通用技術課程的理論性較強,很多知識學生理解起來比較困難,單純依靠教師枯燥的講解,學生根本無法達到理解、弄懂和學會的目的。為此,教師可用信息技術中的可視化技術創設一種可視化的教學情境,將學生無法想象出的場景、無法理解的內容直觀呈現出來,幫助學生更好地系統理解、學習知識??梢暬夹g是一門十分先進的技術,在通用技術教學中,教師可借助一些直觀、清晰的可視圖,如詞云、地圖、熱圖、三維圖等來展示部分教學內容,助力學生對知識進行內化與吸收。創設可視化情境對于課堂教學很有必要,但并不是所有的章節內容都適合創設可視化情境,教師需要結合教學實際酌情選擇、應用。

蘇教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技術與設計1第六章第四節《制作臺燈模型和原型》。該節課,學生應當掌握產品模型制作的過程,了解產品由設計、選材到模型、原型制作的流程,學會進行產品模型的制作。臺燈是學生常見的一種日用品,學生十分熟悉。但是,談到如何制作這一模型,很多學生則表示無從下手。為激發學生興趣,提高學生臺燈模型或原型制作的信心,教師可先用可視化技術創設可視化情境,即展示“臺燈模型3D動圖”,讓學生從里到外、從左到右、從上到下,全方位、多角度、立體化地觀察這一三維動圖,增進對臺燈模型的理解。這一可視化情境的創設有兩個優點:一是將復雜的模型結構以更加直觀、生動的形式展示出來,降低了學生理解的難度;二是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調動學生積極性。3D動圖與一般的動畫視頻不同,看似簡單卻直擊課堂知識點,增強了課堂教學的神秘性,比普通的動畫或短視頻更能吸引學生目光??傊?,教師要善于借助信息技術創設可視化情境,讓通用技術課堂簡約而不簡單。

(四)借信息技術搭建虛擬實驗平臺

在信息技術2.0背景下,很多基于信息技術的虛擬仿真教學平臺誕生,為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搭建了智慧化平臺。通用技術課程實踐性較強,課程中大大小小的技術實驗很多,這些技術實驗為學生應用通用技術知識提供了便利。以往教學中,學生要參與實驗,必須經教師同意后,一個個地上臺參與實驗,這種方法極大地限制了學生參與實驗的次數,給學生造成不好的課堂體驗感。信息技術背景下,教師可搭建虛擬實驗平臺,讓每一位學生都有機會參與到線上實驗活動中來。

蘇教版高中通用技術必修技術與設計2第一章第二節《穩固結構的探析》,該章節的“任務一”和“任務二”分別涉及“結構的穩定性”和“結構的強度”這兩點內容。教學中,為讓學生了解“應力與強度的關系”相關內容,教師可借助虛擬實驗平臺讓學生參與到具體的技術實踐中來進行感受和體驗。虛擬實驗平臺上的小程序可幫助學生完成虛擬實驗,學生借助手機、電腦或平板這些電子設備進入到小程序后,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實驗模擬。例如,小程序中有繩索、重物等這些物品,學生通過自主操作,很快得知一根繩子難以拉起重物,反而會被重物扯斷。抱著試一試的態度,學生不斷增加繩索的根數,很快,繩索不再被拉斷,地上的重物也被輕松吊起。通過在虛擬實驗平臺上進行操作后,學生認識到“力”對“物體”有著一定的作用,在此認知的基礎上,學生能夠很順利地理解“應力”與“強度”的關系。

虛擬實驗平臺很受學生歡迎,該平臺中的小程序具有游戲的特點,很多高中生在小程序中模擬相關實驗,實質上也是參與線上游戲活動、釋放學習壓力的過程。例如,在“結構的穩定性”相關內容授課時,教師可讓學生在小程序中玩“我是橋梁建筑師”的游戲,這一游戲要求學生結合本章節學到的有關結構的強度、穩定性相關知識,在小程序中搭建橋梁,能夠根據要求搭建出更多橋梁的學生將最終獲勝。在此游戲中,學生不僅獲得了快樂,也掌握了知識。

結束語

信息技術為高中通用技術教學提供了新的契機,指明了新的方向。信息技術2.0時代,信息技術在通用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重要性和不可替代性越來越明顯。作為通用技術課堂的組織者,教師應當了解信息技術的價值,然后在此基礎上謀求信息技術與通用技術教學相融合的可行之法。具體而言,教師可以從信息技術與課前預習相融合、借信息技術挖掘更多教學資源、以信息技術創設可視化的情境、借信息技術創設虛擬實驗平臺等方面著手,讓信息技術的教育價值得到全面發揮。

參考文獻

[1]畢令.高中通用技術教學與信息技術深度融合路徑探索[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3(7):4-6.

[2]徐麗虹.信息技術2.0背景下通用技術學科的教學實施[J].高考,2023(19):75-77.

[3]靳士利.信息技術與高中通用技術課堂教學的融合研究:以希沃白板5為例[J].中學課程輔導,2022(35):78-80.

本文系福建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2022年度協同創新專項課題“信息技術在高中課程教學中深度融合應用的研究”(課題編號:Fjxczx22-309)成果之一。

猜你喜歡
深度融合高中信息技術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新一代信息技術征稿啟示
信息技術在幼兒教育中的有效應用
中小學教師助力深度融合的培訓模式與實踐
論全媒體時代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深度融合
信息技術與教學難以深度融合的成因及解決途徑探析
交互式電子白板在歷史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高中政治課中的分層導學探討
理順高中政治課堂問題教學流程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