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鄉村振興視域下紅色文化建設的時代價值與路徑優化

2024-04-18 09:55牛欣燕
經濟師 2024年1期
關鍵詞:紅色文化鄉村振興

摘 要:鄉村振興戰略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重大戰略,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大任務,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鄉村振興視域下,紅色文化作為中華優秀精神文化成果,在推進鄉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蔽鍌€維度發揮了重要作用。當前,紅色文化在鄉村振興中存在著“被邊緣化”“過度商業化”等問題,影響了鄉村紅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诖?,必須從鄉村振興戰略出發,從健全紅色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進一步加強宣傳引導、完善鄉村治理機制、加快發展鄉村紅色文化產業等方面采取有效措施,優化紅色文化建設的路徑。

關鍵詞:鄉村振興 紅色文化 路徑

中圖分類號:F32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24)01-035-02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逐步推進,將紅色文化有效融入到鄉村振興戰略規劃中,厘清紅色文化為鄉村振興賦能的價值意蘊,探索紅色文化為鄉村振興賦能的實踐路徑,顯得尤為重要。

一、鄉村振興視域下紅色文化建設的價值意蘊

(一)有助于為鄉村產業興旺增添新動力

鄉村振興戰略強調,產業興旺是解決農村所有問題的關鍵之處,產業興旺提供了強有力的物質保障。作為脫貧攻堅的重要前沿陣地,特別是在一些交通條件較差、產業發展滯后的“老、小、邊”的偏僻農村,解決農村就業問題,進一步發展農村經濟至關重要。通過利用和開發紅色文化資源,將其轉化為旅游資源和文化產業資源,可以加快產業的現代化,加速產業原有結構升級,通過經濟發展促進文化和文化遺產的傳播,從而實現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在鄉村振興戰略的指引下,部分企業把紅色旅游產業作為吸納就業和產業轉型的新陣地,可以帶動一二三產業發展。近年來,隨著旅游業的快速發展,各地紛紛開展“文化+旅游、科技+農業、生態+文旅、教育+體育、服務+文創”等多元化融合模式,促進當地城鄉一體化發展,為文化旅游產業創造強大的推動力,不僅能以農村紅色文化自信強化鄉村產業的振興,還能通過文化產業的振興提升紅色文化的吸引力。紅色文化的振興增強了紅色文化的吸引力和影響力,為鄉村的整體振興提供了巨大的潛能。

(二)有助于為鄉村生態宜居增添新底色

《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強調要推動鄉村生態振興,建設生活環境整潔優美、生態系統穩定健康、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美麗鄉村。鄉村振興與鄉村生態振興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一個生態宜人的美麗鄉村,不僅是鄉村居民生活幸福指數提高的體現,也是農村現代化不斷發展的標志。要打造生態優美的農村環境,不能僅僅停留在自然生態的層面,文化生態和文化環境也是必須坦然面對的層面。推進鄉村生態振興與紅色文化的引領作用相輔相成,一方面,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由紅色文化所衍生而來的紅色文旅等開發模式為鄉村生態環境的保護提供了新的契機,紅色文化促進了生態產業的現代化,在新時代特別強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紅色與綠色相融合的產業發展;另一方面,良好的鄉村生態環境又為實現紅色文化的時代價值提供基礎與前提,鄉村之和諧生態,不僅是紅色文化積極保護和運用所產生的成果,更是紅色文化進行有效開發和利用的先決條件,給紅色旅游和其他行業增添新魅力。

(三)有助于為鄉風文明建設引領新風尚

鄉村振興戰略下,我國廣大地區都面臨著新形勢、新機遇、新挑戰。要想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做到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兩方面齊頭并進,才能使村民的精神生活更加充實,精神境界得到提高。紅色文化具有豐富多樣的表現形式和深刻持久的影響力,是社會主義新時代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紅色文化所蘊含的精神和文化內涵進行培育和深度解讀,有利于增進地方紅色資源和地方村民情感之間的密切聯系,讓村民們潛移默化地受到思想洗禮與陶冶,提供鄉村振興需要的精神力量。紅色文化的德育作用內在地要求要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鄉村建設工作、開展紅色傳統教育活動以及加強黨員干部隊伍建設等活動中來,發揮其應有的作用。紅色文化具有德育功能,有利于培育社會道德風尚,提升村民思想道德修養,創造良好社會氛圍與環境,形成積極向上的態度,友善團結的鄉村文明風尚。

(四)有助于為鄉村有效治理提供新思路

要想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就必須推進鄉村有效治理。鄉村治理決定著一個鄉村社區發展現狀,直接關系著中國社會整體的穩定與發展。在新時代下我們要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偉大目標,就必須加強農村基層組織的建設,充分發揮農村黨的基層組織對鄉村治理的引領作用。一方面,紅色文化是鄉村振興領導體制實施的有效載體,運用紅色文化,不斷推動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促進黨員干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視政治理論武裝,給黨員補鈣質、鑄靈魂,破解一些地區基層黨組織軟弱渙散的難題;另一方面,通過不斷挖掘紅色文化背后的自力更生、自我犧牲精神,激發村民參與鄉村治理的熱情,積極參與到基層村民自治組織當中,與基層黨組織共同為鄉村治理提供力量支持。

(五)有助于為鄉村生活富裕開創新局面

脫貧并不僅僅是擺脫物質上的貧困,更要擺脫意識和思路的貧困。貧窮不可怕,怕的是智力不足、頭腦空空、知識匱乏、精神委頓[1]。鄉村振興戰略的提出,是為了從根源上解決我國當前農業不發達、農村不興旺、農民不富裕的“三不”問題,引導各方資源向鄉村的有序回流,激發農村內部發展活力,實現農業生產、農民生活、農村生態的整體協調發展,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高效融合發展,真正做到農業要強,農村要美,農民要富。生活富裕是衡量一個人、一個群體最基本、最重要的需求之一,也是衡量其幸福與否的標準。新時代,社會主要矛盾發生了變化,人們對生活富裕,已經無法僅僅從物質維度上的狹義富裕來認識,而是要在物質上、精神上、生態上等等幾個層面廣范圍地來解讀,只有把這幾個層面都做好了,才能讓中國夢更加有底氣、更堅實地走下去,才能夠最終建成一個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二、當前紅色文化建設在鄉村振興中面臨的困境

(一)紅色文化人才匱乏

紅色文化是先烈們經過長期斗爭所創造、積淀而成的精神財富,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集中體現。由于對紅色文化的認識不到位,對紅色文化的興趣差強人意,這就使得很多村民無法真正地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日常生產生活實踐之中,也就難以形成良好的紅色文化氛圍。此外,居住在農村地區的多為老年人,他們對于紅色文化知之甚少,導致紅色文化的傳承面臨著許多困境。同時,由于經濟條件及工作條件的限制,很多基層干部對紅色文化的學習缺乏熱情。這些都極大地限制了紅色文化在基層的傳播和發展。除此之外,農村青年在外打工學習造成了鄉村人才的大量流失,造成了紅色文化傳承群體青黃不接的局面。這些都使得紅色文化難以有效地融入到鄉村建設之中。

(二)紅色文化被邊緣化

由于中國城鄉二元結構,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在經濟發展中,城鄉嚴重失調,因此,如何將紅色文化融入到一二三產業當中,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重要問題。由于當地政府對旅游資源開發中存在“重開發、輕保護”的現象,造成了許多革命遺跡、舊址等遭到損毀。其次,因為部分紅色文化資源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損毀或者流失,造成很多地方只知紅色文化遺址,不知其確切位置,亦無專門管理機構來管理這些紅色遺跡。有些紅色文化場所為了吸引游客,不惜以犧牲當地居民利益為代價來獲取短期經濟效益。隨著時間的推移,一些紅色文化資源因為缺乏有效的保護意識而遭到破壞,甚至有部分紅色文化資源已經消失殆盡,造成紅色文化的邊緣化。這些問題極大地制約著紅色文化繼承和弘揚。

三、鄉村振興視域下優化紅色文化建設的路徑

(一)健全紅色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建設

2021年初,《關于加快推進鄉村人才振興的意見》出臺,其中明確指出:堅持培養與引進相結合、引才與引智相結合,拓寬鄉村人才來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推動發展,人才是第一資源,鄉土文化人才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智力支撐,為此,必須培養出一批專兼結合的紅色文化專業人才隊伍。在當前鄉村振興背景下,如何培養一支具有高度政治責任感,深厚歷史文化底蘊,過硬職業素養的紅色文化專業人才尤為重要。首先,營造穩定發展環境,探索并引進有豐富經驗的專業運營團隊,同時應加強同高等院校的協作,在鄉村紅色文化建設中積極培育和引進多種專業人才,構建產學研一體化人才培訓實習基地,保障鄉村發展進程中的人力資源供給。其次,建設紅色文化專業人才隊伍既要外在選拔又要內在培育。加強對農民群體的指導與技能培訓,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讓農民群體積極參與到紅色文化和旅游及相關產業的發展中來,使一些紅色文化資源豐富的鄉村不會因為當地村民缺乏知識和經驗而面臨發展困境。

(二)進一步加強紅色文化宣傳引領作用

在鄉村振興取得可喜成果的同時,也要注意到,農村地區受地理位置和發展現狀等因素影響,許多紅色文化至今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因此,沒有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有效的促進作用。加強紅色文化宣傳引領作用,為農村打造一個獨具特色的紅色文化平臺,同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一方面,在大數據時代,必須主動搶占網絡制高點,充分利用“網絡”回音壁,在各類短視頻平臺弘揚紅色文化,使大眾在潛移默化中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讓當地的紅色文化主動“走出去”,致力于打造鄉村紅色品牌。另一方面,促進紅色文化教育實踐基地的建設,使廣大農村群眾、學生積極參與到實踐教育過程中,以文促教,以文育人。首先,充分利用本地農村人口這一得天獨厚的紅色“導游”,鼓勵村民參與宣傳,激發內生動力,為鄉村全面振興的推行提供了人力。其次,發揮紅色文化進課堂,暢通主渠道。充分運用好高校思政理論課這一主渠道,構建思政理論課與紅色文化相結合的運行機制,將紅色教育的體系納入到教學計劃中,促使學生在學習中立德鑄魂。

(三)完善鄉村治理機制

鄉村的有效治理是落實鄉村全面振興必不可少的保障。當前,我國正處于經濟轉型時期,傳統鄉土社會發生了巨大變革,鄉村治理面臨著許多新情況與問題。農村紅色文化資源開發尚處于表層,發掘內容深度不夠,廣度不夠。新時期下,加強鄉村治理創新應充分發揮紅色文化的優勢,一是要健全農村管理體制,必須以紅色文化為引領,健全管理機制,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領導核心作用,建立健全以“支部+協會”為主的新型集體經濟模式,實現鄉村產業融合升級。二是建立協同機制,加強不同機構之間的合作與協作的系統性、綜合性。三是要創新體制機制,在改革的過程中要注重制度建設,在此基礎上,還要構建政府主導下多元主體共同推進的長效機制。上級部門應統籌規劃,增強城鄉互動,建立高效溝通機制,推動農村社會和文化發展。

(四)加快發展鄉村紅色文化產業

紅色文化具有強大的吸引力與感召力,成為我國經濟社會建設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紅色文化產業承載著紅色文化。提升農村紅色文化產業質量,能激發紅色文化意識形態作用,帶動廣大黨員和干部、村民及學生內在的家國情懷,提高其思想道德素質。與此同時,紅色文化產業發展能進一步發掘其經濟價值,使之能在內需增長的新階段,更好地推動經濟發展,助推鄉村振興,刺激新消費。紅色文化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必須堅持創新與協調并重,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在紅色文化領域,要加快探索開發例如文化產品、旅游消費等多元化的模式,強力支撐鄉村振興。

參考文獻:

[1] 杜偉麗.用紅色文化夯實鄉村治理的社會根基——以湖南省石門縣為例[J].新農業,2021(15):73-74.

(作者單位: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 山西晉中 030600)

[作者簡介:牛欣燕,太原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碩士研究生。]

(責編:賈偉)

猜你喜歡
紅色文化鄉村振興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臨澤鎮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的整理開發和利用
新媒體環境下的紅色文化的發展和傳播
論紅色文化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價值及實現路徑
社會主義意識形態對紅色文化的價值訴求
紅色文化書籍的歷史及裝幀的特色審美
淺析紅色文化與高職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