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模式創新研究

2024-04-18 23:09易元斌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就業創業數字化轉型高校教育

摘要:隨著全球經濟的數字化轉型,高等教育尤其是就業創業教育面臨著前所未有的變革。文章旨在探討在數字化浪潮下,如何通過教育模式創新來提升高校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文章首先分析數字化轉型的背景及其對新聞傳媒等領域的深遠影響,指出當前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存在的主要挑戰,包括課程內容與市場需求不匹配、實踐機會有限、校企合作不足等問題,最后提出一系列針對性創新策略,包括構建數字化課程體系、提升學生的數字技能、強化校企合作、優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等。構建數字化課程體系方面,強調線上線下資源整合的重要性,提倡開發個性化的課程內容,并積極運用數字化教學工具。此外,文章還建議高校開設與新聞傳媒數字化相關的課程和培訓,鼓勵學生參加數字競賽,以及建立數字化實踐基地。校企合作與資源共享方面,建議建立長期的合作關系,引入企業資源與項目,開展校企聯合培養計劃。為了優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建議高校建設數字化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提供個性化就業創業指導,并加強對畢業生的跟蹤與反饋,以持續改進教育與服務。文章認為,通過這些措施,高??梢耘囵B出更加適應數字化時代的高素質創新人才,為學生未來就業創業成功奠定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數字化轉型;高校教育;就業創業;教育模式創新;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G647.38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039-03

基金項目:本論文為2021年度新疆應用職業技術學院一般科研項目“‘政、校、企合作提升畢業生就業質量研究”成果,項目編號:XYZY2021KYB003

一、引言

在全球經濟數字化轉型的大潮中,高校作為培養人才的重要基地,承擔著適應和引領變革的雙重使命。高校就業創業教育作為學生成長和發展的關鍵環節,其模式創新顯得尤為迫切。如何結合數字化趨勢,優化教育內容與方法,強化教育效果,已成為高等教育領域亟待解決的問題?;诖?,本文分析當前數字化轉型給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帶來的挑戰,探討創新對策,以期為高校教育提供參考與借鑒。

二、數字化轉型的背景與意義

在全球化與信息技術高速發展的今天,數字化轉型已成為推動行業和社會進步的關鍵力量。數字化轉型是通過集成現代信息技術,如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物聯網等,來重塑組織的業務流程、組織結構、企業文化及市場模式的過程。其背景不僅體現為技術的飛速進步,還體現為消費者習慣的改變、市場競爭的加劇以及經濟全球化的深入。數字化轉型的意義重大,其對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強用戶體驗和開拓新的市場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新聞傳媒領域,數字化轉型已經從傳統的紙質媒體、廣播和電視轉向數字報紙、在線視頻、社交媒體等新興平臺。這一轉變不僅極大地拓寬了信息的傳播渠道,而且改變了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1]。數字化媒體通過實時更新、互動交流、個性化定制等特點,為用戶帶來了前所未有的便利。同時,為媒體機構提供了精確的數據分析,使其能夠更好地了解受眾的需求,從而制訂更為有效的運營策略。然而,數字化轉型并非一蹴而就,要求媒體機構不斷適應新技術,更新傳播策略,同時積極應對數字鴻溝、信息安全、隱私保護等新問題。但正是這些挑戰,凸顯了數字化轉型的深遠意義,它是新聞傳媒實現可持續發展,提升競爭力和影響力的必由之路。

三、高校就業創業教育現狀與挑戰

目前,高校就業創業教育正處在一個多變且充滿挑戰的環境中。經歷了數字化轉型,就業市場越來越傾向于對數字技能有要求的崗位,特別是在新聞傳媒行業。媒體領域的工作不再局限于傳統的寫作和編輯,而是擴展到了數據分析、數字內容管理、社交媒體策略等多方面。這要求當代大學生不僅要掌握扎實的媒體理論知識,還要具備相應的技術技能。高校的就業創業教育在適應這一變革過程中面臨不少挑戰。

首先,教育內容與市場需求之間存在落差,傳統的課程設計往往跟不上行業的快速發展;其次,就業創業指導服務在資源配置、專業性和實效性方面還有待提升;再次,學生的實踐機會有限,缺乏與真實工作環境相結合的實訓平臺;最后,對于創業教育,高校很難在保持教育公平的同時,為有志于創業的學生提供足夠的資源和支持。在新聞傳媒領域,這些挑戰尤為突出。

媒體行業的數字化轉型要求高校的傳媒教育能夠快速適應技術革新,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學生要被教授如何利用最新的數字工具來采集、編輯和分發新聞內容[2]。同時,他們必須學會在社交媒體上構建品牌、維護公眾形象,以及利用大數據分析來提升新聞報道的精準度和深度。對此,高校要構建與行業緊密相連的教育模式,加強與新聞傳媒機構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實習和實踐的機會。

四、數字化轉型背景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模式創新策略

(一)構建數字化課程體系

在數字化轉型浪潮中,新聞傳媒教育須有效整合線上與線下資源,創造無縫學習體驗。這包括利用互聯網技術與傳統教學相結合,引入虛擬課堂、在線研討會和互動式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靈活多樣的學習方式?;旌蠈W習模式使學生能隨時訪問豐富的資源,如數字圖書館、多媒體案例等,同時,線下實驗室和工作坊能夠增強學生的實踐技能。高校應構建教育生態系統,培養適應數字時代的傳媒專業人才[3]。

個性化課程內容是教育轉型的關鍵,意味著要根據學生的興趣、職業目標定制學習路徑。通過數據分析學生行為設計課程,高??梢胫悄芡扑]系統,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資源。個性化還包括特定媒體技能訓練,如數據新聞學,增強專業技能,提高學習積極性[4]。運用數字化教學工具至關重要。高校應引入內容管理系統、多媒體編輯軟件等先進工具,模擬真實新聞環境,幫助學生掌握媒體制作技術,并深刻理解新聞制作過程。教學不限于技能傳授,還應包括模擬社交媒體環境的平臺,讓學生學習和管理在線社群、維護網絡形象,應對信息過載挑戰。通過這些途徑,高校能夠培養具備現代傳媒必需技能和深厚理解力的專業人才[5]。

(二)提升學生的數字化技能

為適應新聞傳媒數字化趨勢,高校應創新課程,如數據分析、數字內容制作、社交媒體運營等,結合行業專家授課和企業合作提供實操經驗。定期舉辦技術培訓工作坊,涵蓋編程到數據可視化,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同時,鼓勵學生參與數字競賽和項目實踐,如內容創作和應用開發等,增強學生的實戰能力、創新思維,促進跨學科合作,助力職業發展[6]。

高校應建立數字化實踐基地,配備先進設備,如視頻編輯室、虛擬現實實驗室等,提供模擬真實新聞傳媒工作環境。在此,學生可進行多媒體制作、網絡直播等活動,實踐采編發布全流程,提升對快節奏媒體環境的應對能力及創新工具使用自信[7]。這種實操經驗對培養適應數字化時代要求的新聞傳媒人才至關重要。

(三)強化校企合作與資源共享

高校在新聞傳媒教育中應加強與企業的長期合作關系,以確保教育質量與行業需求相符。建立穩定的校企合作伙伴關系,能為高校帶來持續的資源和知識流,同時幫助學生獲得與實際工作環境相結合的學習體驗。通過與企業的緊密合作,教育機構可以了解最新的行業動態和技術進展,及時調整課程內容,保證教育與行業發展保持一致[8]。企業不僅可以為學生提供實習機會,使其參與課題研究,還可以與學校共同開發教材,實現資源共享和知識互補。高校應積極引入企業資源和項目到教學中,如邀請行業專家作為客座教授,分享實時的案例和專業知識。企業可以提供實際的媒體項目,讓學生在指導下參與到真實的工作流程中,如策劃新聞發布會或制作紀錄片[9]。這種項目式學習方式不僅能提升學生的專業技能,還能增強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為其職業生涯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高校與企業應共同設計培養計劃,根據企業的人才需求定制專業課程和實踐項目。學生可以在企業的實際工作環境中完成學業的一部分,獲得寶貴的實際工作經驗。這種校企合作模式可以讓學生的學習更接近實際需求,同時為企業培養直接可用的人才。

加強校企合作不僅可以使學生受益于最新的行業資源和實踐機會,還有助于高校和企業共同解決新聞傳媒領域的挑戰,推動行業創新發展。通過這種合作,可以更有效地共享資源,優化人才培養路徑,提升學生的實戰能力和創新能力,為其適應復雜多變的數字化時代做好準備。這種密切的合作關系可以促進教育內容與職業實踐無縫對接,提升新聞傳媒教育的整體質量和效果,同時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和多元的學習體驗。

(四)優化就業創業服務體系

為有效應對新聞傳媒行業的就業挑戰,高校應建立和優化數字化就業創業服務平臺。該平臺應集成職位搜索、在線咨詢、簡歷輔導、職業規劃、培訓資源等功能,提供“一站式”服務,幫助學生管理就業創業過程。平臺也應包括新聞傳媒行業的動態,如公司信息、實習機會、行業專家分享等,增強學生的行業洞察力和實際應用能力[10]。此外,學生可以在平臺上建立個人職業檔案,記錄學習和實習經驗,提高就業競爭力。

提供個性化就業創業指導也是關鍵,高校職業服務中心應通過一對一咨詢、小組研討、行業導師制等方式,為學生提供針對性的職業發展建議[11]。專業顧問將根據學生的興趣、技能和職業目標,提供求職策略和創業指導。指導內容應包括對新興媒體職位的介紹,幫助學生抓住行業新機遇[12]。

加強對畢業生的跟蹤與反饋是完善服務體系的重要一環[13]。高校應定期收集畢業生就業情況和職業發展數據,分析并據此調整教育和服務策略。建立健全校友網絡,鼓勵畢業生分享職業經驗和成功故事,為在校生提供實際的職業發展信息和指導。這樣不僅能幫助學校把握行業需求,還能促進學生間的經驗共享,形成互助共進的學習社群[14]。

高校應通過建設功能齊全的數字化就業創業服務平臺,提供個性化的指導,加強畢業生跟蹤,為新聞傳媒專業的學生提供全面、深入的就業與創業支持。這不僅有助于學生順利進入職場,還能為新聞傳媒行業培養出更多具備實際操作能力和創新思維的高質量人才,滿足數字化時代的需求[15]。

五、結語

數字化轉型為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帶來了新機遇,也提出了新挑戰。高校必須抓住時代機遇,創新教育模式,加強數字化資源建設,提升教師的數字化教學能力,深化校企合作,充分利用數字平臺,以及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的國際化合作,以培養更多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高素質創新人才。只有這樣,高校才能在數字化浪潮中站穩腳跟,培養出能夠引領未來的優秀人才。

參考文獻:

[1] 柯曉軍.數字化就業需求下高校傳媒專業人才培養模式探析[J].新聞潮,2023(10):47-49.

[2] 張宏偉.江蘇 強化金融支撐 推進數字賦能12條“硬核”措施助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J].中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2022(8):22-23.

[3] 吳仁華,蔡彬清.數字經濟背景下應用型高校應對新就業形態策略研究[J].教育評論,2022(2):3-9.

[4] 盧純佶,李斌.數字賦能助推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東陽市創新工作方法、拓寬就業途徑[J].中國就業,2021(10):30-31.

[5] 盧純佶,李斌.浙江東陽:數字賦能助力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J].中國社會保障,2021(9):7.

[6] 中國就業促進會課題組.數字經濟與就業研究:基于當前靈活就業形式(摘要)[J].中國就業,2023(6):7-11.

[7] 張家勇,姜雨婷.做好數字化就業的大文章[J].云南教育(視界綜合版),2021(11):39-40.

[8] 毛慧敏.高校學生參與就業創業能力培養管理的影響與效果評估[J].黑龍江科學,2023,14(21):83-85.

[9] 趙琛.基于性別差異優勢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指導路徑研究[J].投資與合作,2023(11):205-207.

[10] 趙晨.應用型高校大學生創業實踐能力培養策略研究[J].辦公室業務,2023(20):119-121.

[11] 何洋.新時期高校就業創業指導服務體系的構建路徑探索[J].遼寧經濟職業技術學院.遼寧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23(5):140-142.

[12] 朱琳,華涓.互聯網視角下高校就業創業教育問題及解決對策探究[J].湖北開放職業學院學報,2023,36(19):161-163.

[13] 李丹,陳淼.人工智能就業替代效應下高校創業智慧培養研究[J].互聯網周刊,2023(17):48-50.

[14] 劉景泰.就業創業轉型,需拓展大數據視野[J].人力資源,2022(24):126-127.

[15] 賈寒霜,張科強,薛婉婷.“雙創”背景下高校大學生創業就業工作現狀調研[J].黑龍江科學,2022,13(16):133-135.

作者簡介 易元斌,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學生就業指導、職業生涯規劃、創業就業培訓。

猜你喜歡
就業創業數字化轉型高校教育
試論融合創新思想對新時期圖書策劃和營銷的指導作用
大學生創業就業教育的影響性因素
推進高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的可行性方法研究
對高職院校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途徑的研究
企業英才俱樂部
高校設計教育網絡平臺的服務系統設計研究
“互聯網+”時代背景下電子商務專業創新創業教育研究
高校體育開展拓展訓練課程教學思考
《華盛頓郵報》轉型的實踐與借鑒
我國出版上市公司數字化轉型的困境與對策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