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向高校教師的新媒體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構建策略探究

2024-04-18 23:09趙亮
新聞研究導刊 2024年5期
關鍵詞:構建策略高校教師新媒體

摘要:當前,我國高校教師群體面臨教學任務、科研競爭、社會期許等多方面的壓力。教師如果長期處于高壓狀態,很可能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影響教師的工作效率和教學質量。由于種種限制,傳統的心理咨詢與輔導模式,很難對教師心理健康問題進行有效干預?;诖?,構建一個面向教師心理需求的新媒體在線交流社區,實現從傳統模式到網絡模式的創新,成為當務之急。

文章從工作壓力失衡、科研競爭壓力和社會期許壓力等方面,分析當代高校教師面臨的心理健康威脅,指出這既影響了教師的專業發展,又降低了教學質量。緊接著,比較新媒體社區與傳統心理服務模式之間的差異,認為前者具有參與度高、互動性強、資源共享性好等優勢,更能滿足教師的需求。在借鑒發達國家經驗部分,文章介紹了國外心理社區在規?;ㄔO、內容設計、運營模式、團隊組建等方面的成功做法,并在此基礎上詳細探究了構建新媒體教師心理健康社區的策略:開設教師心理輔導論壇,做好版區分類,設置多個板塊滿足不同需求,如工作壓力管理板塊、情緒調節板塊、關系輔導板塊等;提供細致的心理測評與壓力釋放互動空間,利用藝術、音樂療法以及大數據技術實現個性化支持;構建教師心理檔案與心理健康知識庫,進行個體狀況跟蹤和知識普及;組建“專業社區管理+心理專家顧問”的管理團隊,做好規范運營和專業指導。

關鍵詞:新媒體;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構建策略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8883(2024)05-0054-03

課題項目:本論文為2022年度山西省現代遠程教育學會一般課題“后疫情時代成人教育教師教學心理探究”成果,項目編號:SXYJ202214

新媒體作為交流信息、分享知識與情感的重要平臺,正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工作與生活。當前,高校教師在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等方面的壓力日益增大,心理疲勞、職業倦怠、人際沖突等現象時有發生。這些問題如果不被及時發現和妥善處理,可能演變為更為嚴重的心理障礙,直接影響教師的身心健康和職業前景、師生關系、高校的教育質量[1]。傳統的心理健康服務方式在時間、空間、資源等方面的限制,使其及時性和有效性不強。而在線交流社區具有開放性、互動性和匿名性等特點,可以為教師提供一個相對私密而又開放的交流空間,讓他們在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的情況下,及時獲取心理健康信息,分享經驗,得到專業的心理咨詢與指導。因此,構建一個面向高校教師的新媒體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不僅是對新媒體應用領域的積極探索,也是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工作的創新和補充[2]。

一、新媒體時代的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

(一)教師心理壓力的來源

隨著新媒體技術的廣泛應用和高等教育的快速發展,高校教師的工作環境和職業要求發生了顯著變化,心理壓力的來源也日益多元化。高校教師的心理壓力主要來源于以下三個方面[3]。

第一,教學負擔與期望差距。教師需要備課、授課、批改作業、組織考試,工作強度過大可能導致心理壓力加大。第二,科研競爭與成果轉化壓力。在學術研究領域,高校教師面臨著巨大的科研競爭壓力。第三,社會認知與自我期許的束縛。社會對高校教師的認知往往包含著對其學術水平、道德品質的高期望,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我以符合這些期待,個人對職業成就的追求也會引發內在的壓力。

(二)心理健康對教師職業發展的影響

教師的心理健康狀況已成為影響其職業發展的關鍵因素,如果教師存在心理問題,很可能會出現教學倦怠、情緒波動的情況,從而阻礙集體備課、教研討論等協作性工作,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甚至收到負面評價[4]。在科研領域,如果教師被焦慮癥、抑郁癥等心理障礙所困擾,其科研動力、效率、產出的質與量都難以保證??傊?,心理健康問題會導致教師的職業滿意度降低,工作熱情減退,這不僅會對教師個人的未來發展造成負面影響,也會影響高校和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在線交流社區對高校教師心理健康的重要作用

(一)在線交流社區與傳統心理健康服務的比較

與傳統的心理健康服務相比,面向教師的新媒體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具有獨特的優勢。在線交流社區打破了傳統服務的時空限制,其異步交流方式如論壇討論和博客互動,有助于教師在工作和生活之余更好地管理自己的心理健康[5]。

在互動性和社群效應上,新媒體社區憑借其虛擬社交網絡的特性,強化了用戶間的連接,教師們可以在這樣的平臺上相互分享、支持,形成有力的互助網絡。

新媒體提供的專業資源更為豐富和多元,包括視頻講座、在線工作室等,這些都是傳統服務不具備的。匿名性也是在線交流社區的一大特點,它降低了教師在討論個人問題時的心理障礙,有助于他們更真實地表達自己的困惑和需求[6]。

(二)國外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經驗分析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新的平臺和途徑。國外的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在構建策略上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

在專業性方面,國外成功的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往往具有深厚的專業背景。例如,美國的Talkspace和BetterHelp等平臺聘請了一批持有執業證書的心理咨詢師和臨床心理學家,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心理咨詢服務。

在互動性方面,國外的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注重建立多種形式的互動渠道,如7 Cups平臺提供了一對一即時聊天、群組支持會話、心理健康自助工具等多種互動方式,滿足了不同用戶的溝通偏好。國外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對用戶隱私的保護尤為重視,遵守HIPAA(健康保險流通與責任法案)的規定,如Talkspace平臺采用端到端加密(E2EE)技術,確保用戶通信的私密性和安全性。這些做法對提高用戶信任度、提升社區品質具有重要的參考意義。

三、新媒體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的構建策略

(一)開設教師心理輔導論壇,做好版區分類

構筑針對教師的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既能創新社群互動模式,又能擴展心理輔導工作。在版區分類上,應遵循用戶體驗設計(UX Design)的核心邏輯,精心劃分工作壓力管理、情緒調節、人際關系構建、職業規劃、教育心理學知識、心理疏導技巧及案例分析研討等多個維度,緊密圍繞教師日常工作與心理健康的實際需求[7]。例如,在工作壓力管理區提供壓力管理的科學方法,設話題討論區,促進教師間的經驗交流;情緒調節專區則引入情緒智力理論,輔以正念冥想等實操內容,幫助教師實現自我平衡與提升。人際關系構建區專注于培養教師的溝通技巧與同理心,以優化人際互動的質量[8];職業規劃引導區則關注教師的長遠發展,為其職業生涯提供宏觀規劃與策略支持[9]。

(二)提供細致的心理測評與壓力釋放互動空間

面向教師的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構建策略,核心在于打造一個綜合性的心理健康測評與壓力釋放互動平臺。社區應內置心理測評工具如SCL-90、MBTI等,采用心理測量學的嚴格標準,確保量表的信效度,以便教師能夠準確地進行自我診斷[10]?;涌臻g設專門的壓力釋放區,提供藝術療法、音樂療法、解壓小游戲等多元化的心理緩解手段,配備專業的心理咨詢師一對一服務,在保護教師隱私的同時,解答心理困惑。

社區可以引入大數據和AI,數據化分析心理測評結果,捕捉社區教師群體心理健康的總體趨勢,洞察個體差異,為每位教師提供量身定制的心理健康報告和改進建議。

社區應致力于創造一個促進教師專業成長的環境,將心理健康教育與教學法、課堂管理、學科前沿知識相結合,推動教師在職業發展道路上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11]。

(三)構建教師心理檔案與心理健康知識庫

教師心理檔案的構建,有助于對社區教師個體心理狀態的精準把握與長效跟蹤,涵蓋情緒調節、壓力管理、心理韌性等多維度信息。在保護個人隱私的前提下,平臺可以通過實名認證,為每一位教師建立專屬的數字化心理健康檔案,通過定期的心理評測收集教師的心理狀態、壓力源等信息,記錄個體心理條件變化,用先進的加密技術確保數據的安全性和保密性[12]。教師可以隨時登入查看自己的檔案,跟蹤心理健康狀況。后臺系統還可以依托檔案數據,運用人工智能算法,對教師心理狀況進行模型化分析,對教師心理健康變化進行預警和早期干預。心理健康知識庫的構建結合新媒體的傳播特性,策劃并制作符合教師實際工作和生活需求的心理健康內容,如應對課堂壓力的策略、規劃職業生涯的建議、平衡工作與生活的技巧等,采用問答、微課視頻等形式詮釋專業知識。系統可以基于教師的檔案數據與知識庫學習情況推薦個性化知識,做到對癥下藥[13]。

(四)組建“專業社區管理+心理專家顧問”的管理團隊

在構建面向教師的新媒體心理健康在線交流社區時,應當形成一個高效協同的“專業社區管理+心理專家顧問”雙輪驅動型團隊,以迅速響應社區變動,及時處理教師用戶的心理健康需求。

專家團隊應當由資深心理咨詢師、心理學研究者組成,他們在社區中為教師群體提供專業的心理輔導和咨詢服務,同時參與線上討論,為教師心理健康問題提供科學、精準的解答[14]。

新媒體運營團隊則由社區管理專家、數字營銷專家、用戶體驗設計師等組成,負責社區內容的策劃與審核、用戶參與度提升、社區品牌活動的推廣與實施,確保社區的活躍氛圍和教師的深度參與。團隊需做到精細化的社區運營,如實時監控用戶行為數據,調整運營策略,提升用戶黏性,確立標準化的內容管理流程,確保信息的科學性和權威性,凈化社區討論環境。

管理者還應當建立起教師心理健康干預的閉環機制[15],持續提高專業服務水平,引入心理學前沿理論,刷新社區知識庫,組織線上心理學沙龍,優化咨詢預約流程,豐富交流形式。

四、結語

新媒體技術的發展為教師心理健康服務提供了新的平臺和途徑。本文通過分析教師面臨的心理壓力與困境,總結在線交流社區的服務優勢,借鑒國外成功經驗,并針對社區構建提出實際策略,旨在推動教師心理服務模式的創新,拓展服務的覆蓋面,提高工作效率,為教師提供一個便捷的心理支持與交流平臺。在具體部署構建這一社區時,線上線下服務需協同配合,發揮各自的優勢,重視教師心理健康,持續關注其心理狀況變化,以更好地滿足教師的心理需求。

參考文獻:

[1] 靳娟娟,俞國良.教師心理健康問題與調適:角色理論視角的考量[J].教師教育研究,2021,33(6):45-51.

[2] 藏文婷.我國心理健康類自媒體的受眾研究[D].上海:上海外國語大學,2019.

[3] 俞國良,何妍.角色理論與教師心理健康問題及其調適[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2(25):4-9.

[4] 古冰,鄧勇.高校教師心理健康問題研究[J].高教學刊,2023,9(4):134-137.

[5] 張敏潔.健康傳播視角下心理健康類自媒體的受眾使用效果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21.

[6] 趙梓葉,蔡旻旻,劉翔平,等.以社會-情感能力為核心素養的教師心理健康[J].教育科學研究,2023(1):80-87.

[7] 欒麗萍,呂春苗.新建本科院校教師心理健康現狀及對策研究[J].山東農業工程學院學報,2022,39(4):113-121.

[8] 安富海,趙虹云.我國教師心理研究二十年:進展與反思:基于CiteSpace可視化知識圖譜的分析[J].教育理論與實踐,2022,42(16):31-36.

[9] 介鐸霖.心理健康類微信公眾號傳播效果研究[D].武漢:武漢理工大學,2020.

[10] 馬文燕,鄧雪梅,李大林.加班頻率對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職業倦怠和生活滿意度的鏈式中介作用[J].貴州師范學院學報,2023,39(4):77-84.

[11] 王臣,張超凡.高校工會加強教師心理健康服務策略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2,24(6):129-133,160.

[12] 文勁松,魏汐珂.媒介迭代條件下心理健康互動環境建構[J].四川戲劇,2018(10):73-75.

[13] 賈小麗.情緒勞動對特殊教育教師心理健康的影響[J].新課程,2022(9):17.

[14] 鄒昌浪,余昭瓊,熊津.高校教師的心理健康問題及對策[J].現代商貿工業,2023,44(16):133-135.

[15] 路紅,劉瑩,劉澤霖,等.“雙減”背景下教師心理健康的現狀、問題與對策:基于社會交換視角的實證分析[J].教育科學論壇,2023(25):59-64.

作者簡介 趙亮,助教,研究方向:音樂與舞蹈學、遠程教育、心理健康教育。

猜你喜歡
構建策略高校教師新媒體
新課程背景下小學音樂高效課堂的構建策略
淺議如何構建小學英語高效課堂
新媒體背景下黨報的轉型探析
對農廣播節目的媒體融合之路
新媒體語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話語研究綜述
高校教師平等權利的法律保護
論高校教師的基本職業道德修養
論高校教師繼續教育的人力資本開發
高校教師職稱評聘應“教”字當頭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