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農村貧困邊緣戶內生韌性的構建機制

2024-04-19 10:43鄧瑋王賢達
農村農業農民·A版 2024年4期
關鍵詞:鄉村振興

鄧瑋 王賢達

摘 要:降低福建省農村貧困邊緣戶脆弱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所在。以閩西某縣為樣本對農村貧困邊緣戶脆弱性與內生韌性的狀況進行調查分析。結果顯示,農村貧困邊緣戶仍面臨著多維的脆弱性。因此,未來的防返貧政策應以針對脆弱性的韌性提升為導向,促進其發展韌性、健康韌性與特質韌性等多維韌性增強。尤其是要采取教育宣傳、文化引導及專業服務等措施,提升其防返貧的內生韌性。

關鍵詞:鄉村振興;貧困邊緣戶;多維韌性

降低農村貧困邊緣戶脆弱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關鍵所在?!办柟獭笔谴_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拓展”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實現路徑,重要一環還要做好與鄉村振興“有效銜接”。要解決“鞏固”“拓展”“有效銜接”的問題,就要充分激發內生動力活力,在高質量發展中扎實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此,以閩西某縣為樣本,對農村貧困邊緣戶脆弱性與內生韌性的狀況進行調查分析。

一、研究設計

受災害管理脆弱性研究的啟發,越來越多的學者認識到農村貧困癥結在于多重風險疊加下的農戶脆弱性。近年來也不斷有研究關注到貧困邊緣戶工作轉換導致的脆弱性及其背后的動力與機制問題。家庭韌性或抗逆力是這些農村家庭抵御脆弱性、防止返貧的核心與關鍵能力。因此,研究認為,家庭韌性是一個比較適合討論貧困脆弱性家庭的內在機制框架,能夠對貧困脆弱性家庭提供一個新的分析視角。

課題選取閩西某縣為樣本,相關數據來自課題組2021年至2023年對該縣3個典型村的實地考察和調查問卷。該縣隸屬于福建省三明市,地處武夷山東麓,轄11個鎮、5個鄉、210個行政村和15個居委會。該縣地形復雜,溝壑交錯,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稱,資源相對貧乏,地理位置較為偏遠,經濟發展總體上處于省內落后水平。2020年4月,該縣達到脫貧退出條件,退出福建省省級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在本次研究中,課題組選擇一鎮兩鄉共61戶貧困邊緣戶進行訪談、量表與問卷調查。調查與量表內容主要包括農戶基本情況、收入來源、脫貧時間、教育程度、工作機會、政策保障、人格心理、生活預期等。在進戶調查過程中,根據情況對農戶進行適當的開放式提問,廣泛聽取意見和建議。實地考察于調查問卷工作結束之后進行,由村社干部帶路,在相應地塊及周圍進行實地觀察記錄。在此過程中,調查人員與熟知當地情況的村社干部進行詳談并記錄。

二、資料分析

本研究根據國內外學者所提出的農戶貧困脆弱性定量與定性指標分析方法,結合該縣脫貧攻堅后的農戶實際情況,采用量化數值及指標評價來分析農戶的貧困脆弱性(見表1)。

表中各項指標為貧困邊緣戶脆弱性的測量維度,每個細分指標均賦分為4分,滿分為100分,得分越高則貧困脆弱性越高。其中,0~40分為低貧困脆弱性區域,40~70分為中貧困脆弱性區域,70分以上為高貧困脆弱性區域。如在生計脆弱性方面,生計完全來自傳統農業種植業的分值為4分,完全不來自傳統農業種植業的分值為0分,處于中間狀態的取1~3分。生計來自短工行為的為4分,完全不是短工生計的則為0分。其他指標,如土地流轉、氣候災害、金融借貸等依此類推。另外,保障脆弱性、發展脆弱性、健康脆弱性、特質脆弱性的4個維度評分也是如此。以下為測量后的基本結果。

其中,有16戶約26%的貧困邊緣戶完全從事種植業,12戶約20%的貧困邊緣戶完全從事短工工作,9戶約15%的貧困邊緣戶完全將土地流轉出去,原因包括身體健康影響,無法從事體力勞動,不得不將土地流轉給他人耕種。21戶約34%的貧困邊緣戶認為氣候災害對他們的生計有嚴重影響,完全屬于靠天吃飯的群體,抗風險能力較低。3戶約5%的貧困邊緣戶生活中必須依靠信用社或民間借貸來維持生計所需要的資金。

12戶約20%的貧困邊緣戶非常迫切地需要社會救助,11戶約18%的貧困邊緣戶完全依賴政府補助或低保,只有不到10戶可以完全不需要政府補助或低??梢跃S持基本生活。19戶約31%的貧困邊緣戶經常需要依靠親戚支持來支付一些大額支出,如子女教育、健康支出或人情往來等。4戶約7%的貧困邊緣戶有一定的儲蓄,而高達39戶約64%的貧困邊緣戶沒有任何儲蓄。22戶約36%的貧困邊緣戶收入為單一來源,主要依賴農業種植。只有13戶約21%的貧困邊緣戶非單一收入,依靠短工或家庭養殖獲得多元化的收入。

57戶約93%的貧困邊緣戶為低學歷,如小學或中學,高中學歷的有4戶。而學歷在現代社會中具有門檻或身份識別的功能,低學歷意味著發展或改變的機會較少,已有的生計也處于相對脆弱的狀態。11戶約18%的貧困邊緣戶完全無任何技術能力,只有不到10戶具有簡單的建筑、電力、園藝或廚藝技能。19戶約31%的貧困邊緣戶社會關系圈狹窄,與鄉鄰親眷等維持最低度的人情往來,在困境時能夠獲得的支持較少,在尋求外出或工作機會時幾乎沒有能夠提供幫助的社會聯結,即缺乏社會學意義上的強關系。3戶約5%的貧困邊緣戶信息來源單一,平時無閱讀報紙或圖書的習慣,以廣播電視獲取信息為主,還有23戶貧困邊緣戶沒有家庭網絡,平時也無互聯網使用,手機為非智能機型,對智能手機不知如何使用。11戶貧困邊緣戶未來兩年內有大額支出需求,如修繕房屋、孩子結婚或醫療等。

15戶約25%的貧困邊緣戶患有嚴重疾病,無法從事體力勞動,且有長期醫療照顧需求,生活支出中需要支付較多的醫療費用。13戶約21%的貧困邊緣戶患有慢性疾病,只能從事輕度體力勞動,有長期服藥需求。8戶約13%的貧困邊緣戶無明顯疾病體征,但經常感覺不舒服,如無力或頭痛頭暈等。61戶即所有的貧困邊緣戶只有農村合作醫療保險,未購買過商業類保險,他們除非嚴重不適一般不去縣城就醫,而是在鄉村衛生院或私人診所治療。7戶約11%的貧困邊緣戶從事的勞作有較大的危險性,如碎石、油漆、挖井和拾廢品等,對身體有短期安全風險或長期疾病隱患。還有28戶約46%的貧困邊緣戶家庭衛生環境差,居住在無衛生間的老式房屋。有15戶家庭養殖家畜,且屬于散養方式,家畜隨意進出房屋。這些家庭的生活垃圾普遍隨意丟棄,廢水就排放在房屋周圍,公共衛生環境較差。

41戶約67%的貧困邊緣戶對生活預期較為悲觀,認為不大有改善的可能。認為生活會慢慢變好的只有不到10%的6戶。在對工作的態度上也較為消極,不想外出務工,認為外出務工也賺不到錢。50戶約84%的貧困邊緣戶擔心生活遇到挫折,認為遇到困難只能接受而無法改變,其中還有一些人有過輕生的想法。24戶約39%的貧困邊緣戶生活經驗較為單一,極少離開生活居住地,每個月去縣城的只有6戶。去過省城的只有7戶,全部未離開過本省范圍。還有6戶家庭成員患有精神障礙,已獲得殘疾證,需要長期服藥控制,且沒有相關社區照顧項目進行康復訓練。11戶約18%的貧困邊緣戶經常因為瑣事發生家庭矛盾,婆媳關系不好或夫妻關系緊張的有33戶。而在這些貧困邊緣戶的人際關系方面,有47戶約77%的表示與親戚朋友來往很少,與其他村民之間日?;由儆谝话闳?,互相之間的支持也較少。

三、結論與政策建議

基于上述分析可見,在閩西山區的部分區域貧困邊緣戶仍面臨著非?,F實的貧困脆弱性。這些脆弱性來自不同方面,如果無法得到支持,這些脆弱性就可能成為返貧的突破點。因此,從預防返貧建立農村長效脫貧機制而言,更加需要針對貧困邊緣戶的特質脆弱性進行精準干預,采取相應的政策或實施有指向性的項目,增強精神動力指征上的韌性,從而防止脆弱性演變為真實的貧困入口。

首先,防返貧機制應更加注重增強發展能力、強化發展韌性。針對貧困邊緣戶普遍存在低學歷、無技能的發展脆弱性特征,建議以增強發展能力為重點,提升貧困邊緣戶的發展韌性。針對貧困邊緣戶社會聯結弱、信息缺乏以及存在大額支出的發展脆弱性特征,可以采取發展貧困邊緣戶社會資本的方式來加以應對。社會資本是個體與社會聯結的重要形式與載體,也能夠在較大程度上解決信息陷阱及共同應對風險??赏ㄟ^培育農村社區社會組織,動員貧困邊緣戶加入這些組織或參與這些組織的活動,來形成更多社會資本。這些社會組織包括經濟合作社、文化娛樂團體及公益慈善類組織。鄉鎮要合理確定這些社會組織的治理空間和功能,發揮社會組織的積極作用,為農戶提供多種選擇。

其次,防返貧機制更加注重提升健康水平、促進健康韌性。針對患有嚴重疾病或處于亞健康狀態的貧困邊緣戶,要注重不斷提升他們的醫療保障水平,防止因病返貧。加大對貧困邊緣戶群體的醫療衛生資源投入傾斜,摸底排查貧困邊緣戶健康信息,強化邊緣貧困戶健康預警監測,精準識別因疫致貧、返貧人群;建立貧困邊緣戶的診療服務機制,利用家庭醫生模式切實減輕經濟困難群體的就醫負擔。有條件的區域可逐步配套實施疾病篩查預警、慢病健康管理服務、失能照護、認知心理調適等健康照護計劃,有效銜接醫療保險、醫療救助、大病保險等多重健康保障計劃。針對關鍵人群、關鍵病種提升服務精準性,強化留守高齡人群健康支持、殘疾殘障人群健康援助、失能失智人群健康照護、慢性疾病人群健康管理。結合傳統媒介與現代媒體,強化衛生、健康與營養知識宣傳與習慣培育,形成貧困邊緣戶健康管理基本能力。

最后,防返貧機制更加注重建構內生動力、塑造特質韌性。內生動力是個體獲得發展的心理持續性機制,個體是自身發展第一責任人。針對內生動力弱、特質韌性缺乏的貧困邊緣戶,應在保護其個人隱私的同時,積極采取教育宣傳、文化引導及專業服務等方式激發其內生動力,弘揚艱苦奮斗精神。在專業服務上,隨著鄉鎮社工站的鋪開,可以以購買服務的方式依托社工機構開展鄉村教育行動,優化貧困邊緣戶家庭生態,增強其生活信心。對于一些有精神障礙、家庭矛盾多以及人際疏遠的貧困邊緣戶,鄉鎮社工站的社工可開展一些心理輔導、情緒關愛、家庭糾紛調解等社工項目,為其提供良性的心理與社會支持。社工可以借助志愿者的招募與機制建設,為貧困邊緣戶建立具有可及性的志愿者資源,開展一對一的幫扶行動,使貧困邊緣戶在遇到困境時能夠得到及時有效的幫助,從而提升特質韌性。

參考文獻:

[1]李小云,何君,傅榮.土地改革與貧困緩解:圍繞再分配土地改革的一系列學術爭議[J].中國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2):77-85.

[2]王國敏,張寧,楊永清.貧困脆弱性解構與精準脫貧制度重構:基于西部農村地區[J].社會科學研究,2017(5):67-76.

[3]鄭瑞強,曹國慶.脫貧人口返貧:影響因素、作用機制與風險控制[J].農林經濟管理學報,2016(6):619-624.

[4]李雪萍,王蒙.多維貧困“行動—結構”分析框架的建構:基于可持續生計、脆弱性、社會排斥三種分析框架的融合[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5,32(3):5-12.

[責任編輯:李偉杰]

基金項目:2021年度福建省科技廳創新戰略研究項目(2021R0071)

作者簡介:王賢達(2000—),男,重慶巫山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農村社會工作。

通信作者:鄧瑋(1976—),男,浙江上虞人,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社會治理與社會工作政策

猜你喜歡
鄉村振興
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的安徽省農村產業融合發展探析
美麗鄉村建設的探索與實踐
鄉村振興戰略下新型職業農民從業素質提升研究
鄉村振興:從衰落走向復興的戰略選擇
鄉村振興戰略的宏觀思維
基層黨校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工作思考
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幾個抓手
激發“鄉村振興”內生動力破題尋路
民建貴州省委攜手中天金融集團推進“鄉村振興”貴州赫章縣結構鄉“扶志扶心扶智”項目開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