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博物館促進海洋素養培育的數字化網站建設思路

2024-04-21 17:38張苑
中國民族博覽 2024年1期
關鍵詞:網站建設博物館

【摘 要】近年來我國在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通過對我國海洋素養培育現狀的分析,發現仍存在缺乏權威完善的海洋素養培育體系、海洋教育資源供給地區分布不均衡、海洋素養培育成效缺乏科學的調研評估等問題。博物館作為傳承和普及海洋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可通過數字化網站建設整合教育資源、完善知識體系、加強實證研究,進一步促進海洋素養培育。

【關鍵詞】博物館;海洋素養;海洋科普;網站建設

【中圖分類號】G26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7—4198(2024)01—241—03

引言

博物館采用線上方式開展科普工作,圍繞展覽、研究和藏品開展教育活動能夠提高觀眾參與度,也為降低組織成本和擴大文化機構的可及性提供了資源。特別是2020年以來,突發公共衛生危機導致世界各地的博物館被迫關閉,文化領域的傳播和發展受到了較為嚴重的影響,博物館行業開拓數字化活動領域,應對和突破室內參觀的局限性,采用線上方式與觀眾保持互動是博物館教育的創新舉措和努力方向[1]。

海洋占地球表面積的71%,承載著無盡的奧秘和人類的未知。但對于大多數人來講,海洋仍是一個陌生而神秘的領域。近年來,由于全球氣候變化、海洋資源環境破壞等人類面臨的共同問題日益凸顯,引導公民正確認識人類和海洋的關系,培育海洋素養,提升海洋知識的普及和應用已成為各國的重要議題及普遍共識[2]。一些國家已經把海洋教育納入中小學校為代表的正式教育,并將博物館等公共場館為代表的非正式教育作為“第二課堂”,助力海洋素養發展[3]。

本文擬建議博物館積極樹立海洋素養培育的新理念,采用開發利用海洋科普網站的形式,借助數字技術的優勢,強化多媒體互動體驗,為目標觀眾提供海洋科普資源和前沿的海洋知識,提升公眾對海洋的認識和理解,進一步完善全球海洋治理,進而實現人海和諧、共同發展。

一、我國海洋素養培育的現狀及分析

(一)我國海洋素養培育的現狀

2016年,發布《全民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十三五”規劃》,在國家層面從海洋新聞宣傳、海洋意識教育、海洋文化建設三個方面做出總體布局,明確了海洋意識教育的總體思路、基本原則和發展目標。在規劃指導下,有關部門開展海洋意識宣傳教育和文化建設工作,建立100多所全國海洋意識教育基地、全國海洋科普教育基地、設立海洋知識教育示范學校;以“世界海洋日”“航海日”等重要節點開展全國性的海洋宣傳教育活動,推動海洋教育由沿海向內陸地區輻射滲透;海南、福建、上海、山東等沿海省份,推進海洋素質教育納入正式教育,以海洋特色學校建設為主要目標,學校自主開發海洋校本教材和特色課程、開展海洋特色活動、組建海洋科普社團,上海市航華第二中學、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樂海小學、北京市日壇中學、山東省青島市同安路小學等學校在教育教學實踐中取得了一定成效[4—7];同時,不斷擴大以協會、博物館等組織機構為主體的非正式教育開展海洋科普工作。

(二)我國海洋素養培育存在的問題

1.缺乏權威完善的海洋素養培育體系

目前,在中小學教育階段,我國已將部分海洋知識納入地理、生物等學科內容,但是正式教育階段沒有形成一套權威、完整、統一的海洋素養培育體系。各地區或各學校對于海洋教育的內容和形式存在著不同的理解和呈現方式,海洋知識的傳授存在過度依賴基礎學科的問題,青少年難以系統性地學習和理解海洋相關知識,整體性、一致性和連貫性亟待提升。

表現在網站建設方面,以新聞資訊和科學知識科普為主,還不具備較為完整的知識結構。如,中國海洋信息網、自然資源部北海局等網站設置“海洋科普”欄目發布信息,多為短小的海洋科普故事,且內容更新不夠及時;涉海高校、院所及文化機構開放的網站,內容多為自然科學相關的信息,在歷史文化等方面明顯不足,缺乏海洋相關的職業引導。

2.海洋教育資源供給地區分布不均衡

海洋素養培育資源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區差異。沿海地區擁有天然資源和更多的海洋科普教育資源,包括海洋教育基地、科普展覽、博物館等,而中西部地區的海洋科普資源相對較少,海洋教育的輻射程度不夠。這使得地區間的海洋科普教育供給不平衡,中西部地區的公眾難以獲得足夠的海洋教育機會和資源,尤其是內陸地區教師和青少年對于海洋素養培育的認知存在較大的差距。

博物館等非正式教育,與中小學校的合作還不夠深入。海洋相關領域的專家資源和公共文化資源難以與學校教育形成有機聯動,海洋領域的專業人員、科普工作者與學校教育存在脫節。

3.海洋素養培育成效缺乏科學的調研評估

近年來,研究者針對海洋素養和海洋科普宣傳成果逐步開展調查研究[8—12],但調研的對象范圍、調研內容、調研目標不盡相同,尚缺乏全面、系統的海洋素養培育成效評估機制和評估指標,無法準確評估教育活動對公眾的影響和效果。這使得海洋素養培育的改進和優化缺乏依據,無法確保教育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續性。

(三)博物館在海洋素養培育中的作用和機遇

作為傳承和普及海洋文化知識的重要場所,博物館在海洋素養培育中具有獨特的作用和機遇。博物館以其豐富的館藏和專業的展覽,可以為公眾提供直觀、多樣的學習體驗。通過數字化的互動形式和不同類別的教育活動,能夠以特別的方式向公眾傳遞權威、科學的海洋知識,喚起公眾對海洋的興趣和關注。

博物館在海洋文化傳播和精神凝聚扮演者重要的角色。然而,博物館在新時期海洋科普教育中面臨著挑戰。例如,展覽內容的更新和創新、科普教育形式的多樣化、與公眾互動的能力等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提升。博物館應充分發揮場館優勢,積極擔當作為,調動海洋專業力量,充分利用數字化技術,構建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拓展海洋科普教育的覆蓋面和傳播途徑,滿足公眾對海洋科普知識的需求,以推動海洋知識的全面普及和海洋素養的綜合發展。

二、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建設思路

(一)組建國家海洋素養培育專家智庫

為全國開展海洋素養教育提供科學、規范、權威的參考標準、實施目標和知識理論,應由相關部門牽頭組建國家海洋素養培育專家智庫。該智庫由海洋相關的科學、文化、藝術、經濟、歷史、法律等領域的專家組成,他們具備豐富的學科知識和研究經驗,對學科交叉和教學實踐有充分的調研基礎和知識儲備??裳堉菐斐蓡T參與網站內容的編制和審查,并對應國家海洋素養培育標準組織海洋科普知識架構,使得學校教育與校外教育相輔相成,互相補充。

(二)制定海洋素養指導文件和國家標準

利用專家智庫資源,在充分論證的基礎上編制海洋素養提升規劃,明確我國海洋素養培育的總體思路、主要任務、規劃目標、實施標準等,海洋素養應納入正式教育,進一步完善宣傳教育引導機制。此外,參照正式教育指標要求,為博物館等非正式教育機構的海洋科普工作提供政策性引導,明確博物館在海洋素養培育和海洋科普教育中的角色和任務,博物館依據任務要求開發設計網站。

(三)完善海洋素養培育知識體系

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的建設不僅僅應該提供科學原理的詮釋,還應該通過學科交叉和理論借鑒,引導青少年形成發現問題、分析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持續改進的基本邏輯。網站的知識體系應該涵蓋海洋科學、海洋文化、海洋藝術、海洋經濟、海洋歷史等多個領域的內容有機融合,有助于引導公眾樹立全局性視野,做出集體思考、采取集體行動。

(四)加強海洋素養實證研究

海洋素養培育應設立統一的評估機制,定期面向公眾和青少年群體開展調查,全面深入了解科普成效、存在問題和改進建議,為有針對性、有計劃性、有系統性地提升海洋素養培育、相關政策制定實施提供數據支撐。另外,博物館在建設海洋科普網站的過程中應加強實證研究。針對不同年齡、不同群體的用戶形成分齡、分眾的反饋機制,對海洋科普網站的實效展開調查研究。收集用戶的反饋數據,了解網站的使用情況、用戶滿意度和知識獲取效果,從而優化和改進網站的內容和功能。

三、博物館數字化實施策略與方法

(一)網站內容規劃

在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的建設中,內容規劃是至關重要的部分。應根據海洋素養培育體系和目標受眾的需求,設計網站的內容架構和知識分類系統。內容可包含以下方面。

(1)海洋科學與技術:提供關于物理海洋學、海洋生態學、海洋生物、海洋地質、海洋氣候、古海洋等領域的科學知識。

(2)海洋文化與歷史:介紹海洋文化的傳統和現代表達方式,探討海洋與人類社會的歷史交融。

(3)海洋藝術與創作:展示與海洋相關的藝術作品和創作,包括繪畫、攝影、音樂等多種形式。

(4)海洋經濟與可持續發展:探討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海洋經濟的發展模式以及海洋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的關系。

(二)網站技術建設

(1)網站架構設計:設計用戶友好的網站導航結構和頁面布局,使用戶可以輕松找到所需的海洋知識。如,網站可采用較為清晰平衡的綜合布局、網格布局,視覺上營造秩序感,隨著網頁滾動,規則陳列圖片內容,增強視覺吸引力。導航標簽可采用交互式設計。

(2)技術選型:選擇適合網站的技術平臺和開發工具,確保網站的穩定性、安全性和可擴展性,為網站維護和內容提升做好準備。

(3)用戶體驗和互動功能的設計:提供多媒體展示、虛擬實景體驗、在線互動問答、社交分享、趣味游戲等功能,增強用戶的參與和體驗。

(三)網站運營與推廣

博物館網站的運營和推廣是確保海洋科普影響力和可持續發展的關鍵。通過合理的內容規劃、技術建設和運營推廣,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能夠提供豐富、全面的知識,引導公眾積極參與,提升海洋素養。以下是一些推廣策略和方法。

(1)建立海洋線上社區:通過建立在線社區,搭建海洋專業人員與用戶交流互動的平臺,加強知識的理解和吸收,促進用戶參與和反饋,增強用戶粘性和忠誠度。

(2)SEO優化:進行搜索引擎優化,提升網站在搜索引擎中的排名,提高網站的曝光度和訪問量。

(3)多渠道推廣:利用社交媒體、新聞媒體、涉海合作單位等多種渠道進行網站的推廣和知識的分享,持續擴大影響力和知名度。

(4)定期更新與維護:定期更新網站內容,保持網站的新鮮感和吸引力,同時進行網站性能的監測和維護,確保網站的正常運行和用戶體驗。特別是能夠對海洋熱點問題、全球問題快速相應,持續更新海洋領域研究成果。

四、結語

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作為推動海洋素養培育的重要載體,在未來將面臨著廣闊的發展空間和挑戰。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可以通過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等技術手段,探索元宇宙場景應用,創造更加豐富、沉浸式的內容體驗。公眾可以通過親身參與的方式,更加深入地了解海洋的奧秘。其次,可根據用戶的興趣和需求,提供個性化的學習路徑和內容推薦,通過互動功能的設計,如在線問答、討論社區等,激發公眾的參與和分享,打造協同學習的氛圍。

同時,博物館應保持知識內容的更新,通過數據分析和用戶反饋,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可以了解公眾的需求和偏好,不斷優化網站的內容和功能。

綜上所述,博物館開展海洋科普網站的建設是促進海洋素養培育的重要途徑,具有豐富的意義和潛力。博物館海洋科普網站應在國家海洋素養的規劃指導下,整合海洋知識資源、完善科普體系、創新形式手段、持續調研優化,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權威的海洋知識,推動公民海洋素養的培育,共同保護我們的海洋家園。

參考文獻:

[1]亞歷山德羅·加巴洛,黃磊.博物館、博物館從業人員與新冠肺炎疫情調查報告[J].國際博物館,2020(Z1).

[2]嚴佳代.亞洲海洋教育合作與發展契機[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19(6).

[3]張旭菲.自上而下 多方參與 美國海洋教育20年發展啟示[J].上海教育,2022(20).

[4]佚名.上海市航華第二中學 開展海洋科普教育 創建海洋文化特色[J].基礎教育參考,2016(22).

[5]佚名.風好正是揚帆時,遠航開啟新藍圖——福建省廈門市集美區樂海小學[J].新教師,2020(2).

[6]林彥杰.“雙減”背景下,依托校內外資源建設特色科普社團的探索——以北京市日壇中學海洋科普社團為例[J].華夏教師,2022(31).

[7] 佚名.呵護海洋 守候美好——山東省青島市同安路小學生態文明教育紀實[J].環境教育,2017(Z1).

[8]賈月明,賈月亮,楊玲.海南省中小學海洋教育課程實施的現狀研究[J].教育與管理,2018(18).

[9]劉訓華.師范生海洋意識的調查分析及提升路徑[J].地理教育,2022(10).

[10]周永俐.中學生海洋素養調查分析——以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例[J].文教資料,2022(16).

[11]張訓波.青島市初中生海洋素養現狀調查與提升策略研究[J].新校園,2020(11).

[12]李遠,張學波,劉兢.廣州市海洋科普基地活動效果調查研究[J].科技傳播,2016(11).

作者簡介:張苑(1991—),女,漢族,天津人,碩士研究生,助理館員。

猜你喜歡
網站建設博物館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館
博物館里的“虎”
博物館
農業慕課培訓網站建設研究及實例分析
基于“三創”能力培養的《網站建設》實訓課程改革與實踐
互聯網視角下中醫藥文化傳播網站的建設與思考
網站建設和網頁制作的方法
基于ASP技術的實驗室網站系統建設
網絡視域下初中作文教學初探
露天博物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