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析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勞動習慣養成

2024-04-22 13:21唐怡
求知導刊 2024年2期
關鍵詞:家園共育培養策略幼兒

摘 要:近些年來,勞動教育受到重視,如何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也成為熱門話題。家長與教師作為施教者,應展開合作,對幼兒進行勞動教育,在協同共育下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對此,首先簡要解讀“家園共育”與“幼兒勞動習慣”兩個核心概念,其次對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價值展開詳細探討,最后圍繞建立勞動教育共同體、提高教育的互動性、確保教育的同步性三個方面,為家長與教師提出培養建議,旨在讓幼兒體會到勞動的價值,用勞動促進幼兒身心和諧發展。

關鍵詞:家園共育;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策略

作者簡介:唐怡(1976—),女,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五象新區第二實驗幼兒園。

教育家陳鶴琴先生認為,幼兒勞動教育應當主要通過引導幼兒參加簡單勞動活動和認識成人勞動兩方面來進行,幼兒勞動的內容應該源于生活中簡單又有趣的活動。幼兒具有認知水平低、操作能力弱等特點,因此,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需要家庭與幼兒園共同努力。家園共育模式為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搭建了溝通橋梁,更為幼兒教育提供了更多可能?;诖?,在幼兒勞動習慣培養過程中,家長與教師應形成教育合力,針對幼兒勞動習慣養成共設教育目標、教學計劃,讓幼兒真正理解勞動、熱愛勞動,最終養成有益于自身發展的良好習慣。

一、核心概念解讀

(一)家園共育

家園共育,即家長與幼兒園共同完成對幼兒的教育。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教育事業的快速發展,相關部門加強了對學前教育工作的重視,并提出了家園共育理念,明確強調幼兒教育不是家庭或幼兒園單方面的教育工作,而是雙方的共同任務。除此之外,《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指出:“家庭是幼兒園重要的合作伙伴。應本著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則,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并積極支持、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保?]由此可見,科學實施家園共育工作,形成協同共育理念,是當下學前教育工作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幼兒勞動習慣

幼兒勞動習慣,即幼兒在日常生活中逐漸形成的良好勞動行為,當面對不同的勞動項目時,幼兒能自覺、自愿、愉悅、有計劃地完成任務,并演化成習慣性行為。具體而言,在一日生活中,幼兒能完成自己穿脫衣服、刷牙洗臉、整理玩具等照顧自己的勞動;在集體生活環境中,幼兒能主動參與家務勞動,并幫助同伴、老師、家長完成勞動任務,養成服務他人的行為習慣;在社會環境中,幼兒能在成人引導下完成社會公益勞動等,這些都可以視為幼兒勞動習慣的體現。換言之,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能強化幼兒的自理能力,增強幼兒的責任與擔當意識,對幼兒發展具有積極的影響。

二、培養幼兒勞動習慣的價值

(一)促進幼兒智力開發

在勞動過程中,幼兒需要全身心投入勞動項目中,這有助于幼兒大腦的開發,進而實現操作能力、動手能力的提升。隨著勞動行為的深入,幼兒的邏輯思維與形象思維也能得到良好的發展。由此可見,在幼兒勞動習慣培養過程中,其智力也會得到有效開發。

(二)促進幼兒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

習慣教育是一項長期性的教育活動,在幼兒勞動習慣培養過程中,教師與家長要堅持引導、鼓勵幼兒完成不同的勞動項目,以達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幼兒養成良好的習慣后,也會隨之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具體而言,在勞動過程中,為完成各項勞動任務,幼兒需要主動對事情做出計劃和安排,其時間規劃能力會得到提升;在勞動期間,幼兒會遇到各種問題,在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幼兒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會得到提升;在勞動實踐過程中,幼兒的創造思維與執行能力也會得到發展。由此可見,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能讓幼兒形成良好的個人品質[2]。

(三)強化幼兒的自理意識

幼兒年齡小,各項能力處于快速發展的階段。隨著幼兒勞動習慣培養工作的深入,幼兒能夠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真正意義,并能在集體生活中學會服務他人與照顧自己,尤其在面對日常生活中的小事時,幼兒能獨立完成,自理意識得到顯著提升。除此之外,隨著勞動習慣的養成,幼兒的自立、自強意識會得到發展,社會適應能力會得到提升,獨立生活能力會越來越強,這對幼兒未來的學習與生活具有積極的作用。

(四)有助于幼兒樹立正確的勞動觀念

在當前社會背景下,部分家長缺乏勞動教育意識,認為幼兒年齡小,不需要勞動,長此以往會使幼兒對勞動的認識不夠深刻,難以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通過親自勞動,幼兒能感知到勞動的重要性,知道“勞動最光榮”的含義,學會正確對待并珍惜、尊重他人的勞動成果,樹立正確的勞動價值觀,促進自身發展。

三、家園共育促進幼兒勞動習慣養成的策略

(一)建立勞動教育共同體,形成長效共育機制

針對幼兒勞動習慣培養,如何科學實施家園共育,是教師與家長需要共同探討的問題?;诋斚掠變航逃闆r,教師與家長可針對幼兒勞動習慣培養建立勞動教育共同體,結合時代發展特點,將線上、線下資源進行整合,打造長效共育機制,共同為幼兒勞動習慣培養而努力。

1.線上溝通,加深教育探討

在快節奏的社會背景下,部分家長工作繁忙,無法參加幼兒園線下會議或教育活動,給家園共育的實施帶來了不良的影響?;跁r代發展特點,教師與家長可針對幼兒勞動習慣培養建設線上溝通渠道,打破時間、空間上的限制,對幼兒勞動教育的實施展開深層次探討[3]。具體而言,為保證教育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與家長可利用騰訊會議、QQ群、微信群等網絡社交平臺進行溝通,針對幼兒當下勞動習慣培養存在的問題展開探討,并制訂一些切實可行的解決策略。此外,教師還可以將幼兒勞動習慣培養計劃的電子文檔分享在班級群中,讓家長進一步了解幼兒園的教育方向,獲取家長的支持與認可,鼓勵家長使用相同的教育方式,提高家園共育的質量。隨著線上溝通平臺的搭建,家園長效共育機制可得到完善,教育效果也會得到顯著提升。

2.線下互動,提供教育指導

隨著線上家園共育活動的開展,教師應當同步做好線下互動。立足當前教育情況,為保證線下互動的有效性,教師應基于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進行家訪。首先,教師可向家長發放調查問卷,并通過問卷回饋,了解幼兒在家庭中的勞動情況。其次,教師可根據幼兒的勞動表現,走進幼兒家中,與家長展開“一對一”或“一對多”的訪談,切實了解幼兒的生活環境、家庭教育模式,為家長提供有效的教育指導,為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提供更多有效的建議。最后,幼兒園可建立家園聯系手冊,讓教師記錄幼兒在園內的勞動情況、習慣培養問題,也讓家長在手冊上進行記錄,而后,雙方針對問題展開詳細探討,提高教育的針對性,促進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

3.資源整合,推進教育進程

教育資源整合,要求教師與家長將線上與線下融合,針對幼兒勞動習慣培養提出更多有效的策略。比如,教師可利用社會資源,為幼兒提供一些勞動實踐的機會,讓幼兒在真實的勞動情境中,加深對勞動概念的理解。教師也可在線上向家長分享一些有效的勞動教育經驗,幫助家長提高教育能力,為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提供更大的助力。簡而言之,教師與家長要做好教育合作,不斷深化勞動教育,以多項資源整合,促進幼兒勞動習慣培養。

(二)提高教育的互動性,基于主題共同培養

幼兒園與家庭應加強互動,基于勞動教育主題共同培養幼兒,利用不同的角色、教育項目,促進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

1.借助家長的勞動角色,深化幼兒對勞動的理解

幼兒良好勞動習慣的養成,少不了家庭教育的助力?!毒V要》指出:“與家庭、社區合作,引導幼兒了解自己的親人以及與自己生活有關的各行各業人們的勞動,培養其對勞動者的熱愛和對勞動成果的尊重?!庇變耗挲g小,對社會了解不多,為了讓幼兒更好地理解勞動的概念,推進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教師可借助家長在社會中的勞動角色實施教育活動,讓幼兒了解不同勞動角色的作用,以深化幼兒對勞動的理解,促進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

例如,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為幼兒布置學習任務,鼓勵幼兒回到家中分別詢問父母、爺爺奶奶、外公外婆扮演什么樣的勞動角色,從而提高家園共育的互動性,并加深幼兒對勞動的印象。在第二天的活動中,教師可鼓勵幼兒講述自己的調查結果,并讓幼兒講述不同勞動角色的工作內容,加深幼兒對勞動的理解。最后,教師可以讓幼兒選出最感興趣的勞動角色,并邀請從事相關工作的家長走進幼兒園,向幼兒介紹相關的勞動內容、勞動作用,讓幼兒了解如果沒有人做這項勞動,人們的生活會發生哪些變化等。通過家園共育,幼兒會對勞動產生更為深刻的認識,這對其勞動習慣的培養具有隱性教育的功能。

2.開展勞動主題活動,構建共育課程

為促進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幼兒園應當切實承擔起教育主體的責任,擔任幼兒勞動教育的設計者,并積極調動家庭教育資源,為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創設共育課程[4]。相較于幼兒園環境,幼兒認為家庭環境更親切自在,在家長的陪同下完成勞動任務,能獲取更為理想的教育效果?;诖?,在勞動主題活動的設計中,教師可基于家園共育打造別樣的教育模式,讓家長參與到教學中來,以共育課程促進幼兒勞動習慣養成。

首先,教師可構建“親子勞動”課程。該課程不需要在幼兒園內進行,家長在家庭教育中可獨立完成。比如,在“五一勞動節”主題活動中,教師可設計實踐活動“我是家務小能手”,鼓勵家長與幼兒共同完成家務勞動,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讓幼兒進一步了解勞動、感知勞動。其次,教師可構建“節日勞動”課程。在傳統節日來臨之際,各地根據風俗習慣會衍生出多個勞動項目。以端午節為例,園所可舉辦大型活動,邀請家長走進幼兒園,跟幼兒一同完成包粽子、插艾蒿、做香囊等節日勞動,以強化幼兒的勞動習慣。最后,教師還可基于幼兒年齡特點和發展階段構建共育課程,充分發揮家園共育的作用,讓幼兒逐漸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三)確保教育的同步性,統一目標共促發展

幼兒勞動習慣的養成,代表著幼兒的社會性能力得到了提升?!毒V要》指出:“社會學習是一個漫長的積累過程,需要幼兒園、家庭和社會密切合作,協調一致,共同促進幼兒良好社會性品質的形成?!保?]基于文件要求與家園共育背景,教師與家長應保證雙方教育的同步性,以相同的教育目標共同促進幼兒勞動習慣養成。具體而言,幼兒園教育與家庭教育的模式不同,針對幼兒勞動習慣培養的目標,雙方可從學習與生活兩個角度入手,基于教育環境靈活調整教育模式,實現“1+1>2”的勞動教育效果,促使幼兒獲得豐富的勞動體驗,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幼兒的生活具有“兩點一線”的特點,家庭與幼兒園是幼兒主要的成長陣地,在家園共育背景下,家長需積極配合幼兒園的教育模式,采取相同、相似的教育舉措,促進幼兒勞動習慣養成。例如,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為了鼓勵幼兒自主穿脫衣物、獨立整理床鋪、合作整理玩具等,將幼兒勞動習慣培養融入常規教育中,通過生活情境培養幼兒的勞動習慣?;诖?,在家庭教育中,家長也應使用相同的教育理念,在幼兒清晨起床、外出、出門歸來等環節,引導其自主更換衣物;在幼兒玩游戲結束后,要求幼兒將玩具收好等。家庭教育與幼兒園教育相呼應,使幼兒在生活場景中獲取豐富的勞動體驗,有助于幼兒養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結語

綜上所述,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是一項長期的教育工作,在家園共育視角下,家長與教師應做到互相尊重、互相理解,針對幼兒勞動習慣培養設計統一的目標,構建長期、有效的教育機制,在教育資源的融合下打造“1+1>2”的教育模式,讓幼兒認識到勞動的重要性與價值,合力促進幼兒勞動習慣養成。

[參考文獻]

林曉霞.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幾點思考[J].亞太教育,2022(22):69-72.

劉娟娟.家園共育視域下勞動啟蒙教育的實踐[J].家長,2022(28):123-125.

廖麗娟.家園共育背景下開展幼兒勞動教育的透視與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2(17):1-4.

陳昱靜.家園共育視域下幼兒勞動教育策略探究[J].甘肅教育,2022(10):19-21.

許嘉敏.家園共育視角下幼兒勞動習慣的培養[J].幸福家庭,2021(24):125-126.

猜你喜歡
家園共育培養策略幼兒
從“要遵守”到“我來管”——大班幼兒的自我管理初探
如何讓幼兒愛上閱讀
如何培養幼兒的自信心
傳統節日教育在幼兒教育中的實施初探
論家園共育視野下幼兒早期閱讀能力的培養
家長助教對促進幼兒園課程開發的研究
讓幼兒的每一天充滿陽光——論幼兒自信心的建立和培養
淺談小班幼兒良好習慣培養之方法
高中政治教學中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策略初探
高中體育教學中創新意識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