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困境與優化路徑探索

2024-04-22 15:02胡添添謝廣明
國際公關 2024年4期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資本人力資本

胡添添 謝廣明

基金項目: 江蘇省2023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新時代高?!叭恕保簝热?、策略及路徑優化研究》,(項目批準號:2023SJSZ0598)。

作者簡介: 胡添添,男,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助教,醫學影像學院專職輔導員,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謝廣明 (通訊作者),男,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醫學影像學院黨委副書記,研究方向:大學生職業規劃與就業指導、思想政治教育。

摘要:新冠疫情沖擊對高校少數民族畢業生就業產生現實困境。同時少數民族大學生存在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視程度不夠、缺乏就業競爭力等問題。少數民族大學生是勞動力市場的供給者,用人單位是就業崗位的需求者,政府是就業政策的制定者,高校是就業服務的提供者,四方應合力增效,優化資源配置。要高度重視生涯教育、多措并舉創新就業服務,提升人力資本質量,強化職業化價值觀;增強學生的就業心理彈性與韌性,引導積極就業。

關鍵詞: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人力資本;心理資本

一、問題的提出

大學生就業不僅關系個人發展與家庭幸福,也是高校人才培養實效與質量的重要成果體現之一。據統計,2020年接受高等教育的少數民族大學生總數為466萬余人,占比8.93%,其中普通本??粕贁得褡宕髮W生占比為10.01%,[1]少數民族大學生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就業群體。受高校擴招、市場化就業、畢業生綜合素質缺乏競爭優勢等影響,就業精準幫扶、就業援助、相對優惠的就業政策無不彰顯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層面的關懷與保障,盡管如此,新冠疫情沖擊下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仍面臨現實困境。本文基于大學生個人視角,運用人力資本與心理資本理論解讀剖析,以破解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難題、優化其就業路徑。

二、文獻與視角

現有研究主要關注某個民族地區、某?。ㄊ校?、某所高?;蚰骋活愋透咝5纳贁得褡宕髮W生就業問題。[2,3]研究對象或針對全體少數民族大學生,或對少數民族大學生依據人口學特征進行細分,如少數民族女大學生、少數民族經濟困難大學生。[4,5]總體而言,現有文獻主要從宏觀層面梳理總結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特殊性、難點、影響就業的因素及提出對策,少量文獻側重關注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就業能力、就業心理特征、就業價值取向、就業質量;[6,7]研究方法多以思辨的定性研究為主,輔之以現狀調查或個案分析,理論深度有待提升。

學者多從文化社會學、布迪厄“場域—慣習”、人力資本與社會資本等理論維度考察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其中,運用人力資本理論分析的最多,人力資本與就業的關系主要體現在就業數量與就業質量,通過增強專用性人力資本可減少職業搜尋與流動過程中的崗位匹配問題。

心理資本是從人力資本與積極心理學的研究中產生。Luthans認為心理資本的投資回報超過其他傳統的投資方式,他提出了“自信(自我效能感)、希望、樂觀、堅韌”的四維說。

三、研究設計

本研究從少數民族大學生自身能改變的因素出發,基于人力資本和心理資本視角,假設社會資本以及人力資本中“健康”“知識”的測量指標對不同就業個體就業發揮的作用相同。根據實際調查需要,將就業準備、就業能力與就業心理三個方面作為少數民族大學生人力資本和心理資本的現實體現。問卷調查數據源于自行組織開展的“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搜尋與就業能力的調查問卷”,采用簡單隨機抽樣和目標抽樣方法,調查對象為甘肅某高校、江蘇某高校兩地的2022屆畢業生中的少數民族大學生,樣本基本特征與描述詳見表1。

四、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現實困境

(一)就業準備:對職業生涯規劃重視程度不夠

當前,各大高校從大一開始就對學生進行生涯覺醒和自我與職業探索。作為微觀就業個體——大學生來說,生涯教育對其成長發展的重要性毋庸置疑,只有盡早做好職業生涯規劃、設定目標,才能在未來的職業選擇中做好精準定位。調查發現,只有16.8%的學生有過明確具體且可行性強的職業生涯規劃??傮w而言,兩所學校對職業生涯規劃教育重視程度還不夠,亟需進行教學模式與教學資源的重新整合。

(二)就業能力:總體缺乏就業競爭力

在兩所高校482名隨機被調查者中,有269名學生尚未找到工作,其中少數民族學生占未就業學生總數的72.1%(詳見表2)。與漢族大學生相比,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率較低,少數民族大學生的就業困難凸顯。

通過人力資本測量指標“能力”這一項了解:從民族與學生成績排名的交叉列聯表(詳見表3)可看出,在114名漢族學生中,近60%的學生成績班級排名前25%,少數民族學生只有30%進入前25%,超過五成的少數民族學生的成績在班級排名為中間的25—50%,并約有20%的少數民族學生成績排名為后50%。少數民族地區經濟不發達、教育資源匱乏等原因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少數民族學生學業基礎相對薄弱。

(三) 就業心理:趨于保守、不敢勇于突破自我

一小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認為他們個人技能的掌握情況、所學專業以及院校知名度與985、211等高水學校的學生存在差距,在知識和技能掌握方面都有所欠缺,從而導致自身在就業搜尋過程中處于劣勢,而這樣的心理容易導致職業選擇時底氣不足,不敢嘗試更高的工作機會。

五、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優化路徑探析

受新冠疫情影響,勞動力市場供需失衡,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形成較大挑戰。破解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難題,應運用發展的眼光多方合力, 同時, 對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問題還需對癥下藥,有的放矢。本文著重以個體化視角探索培養、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人力資本和心理資本,以此提高就業匹配效率。主要從就業準備、就業能力、就業觀念、就業心理四個層面著手。

(一)職業方向上實施“生涯喚醒”,構建適應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成長的生涯資助、生涯應變、終身發展的良性閉環系統

提高自我成才的意識和加強生涯教育,關注個體成長,不僅在于文化課的努力,還包括愛國主義情懷的厚植、對周邊環境的盡快適應、對個人潛力的知曉與充分挖掘以及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正確樹立等。少數民族大學生的職業生涯教育應更具有針對性,既需整體規劃,又需要高校對其進行個性化指導與服務。生涯教育的邏輯起點在于自我,喚醒少數民族大學生的主動性,針對當前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生涯教育的缺位提供更有針對性的補位措施與路徑,構建生涯資助、生涯應變、終身發展三者的良性閉環系統,以此促進職業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有機融合,促進少數民族大學生在職業上的自我實現。

(二)勾勒“后疫情時代”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發展同心圓”,拓就業渠道、多措并舉創新就業服務

高校需拓展就業渠道,形成合力擴大崗位供給。相關調查表明,少數民族大學生在學業成績、就業信息搜尋等方面并沒有優勢,對其就業是造成制約。就業能力不僅包括知識、技能,還包括人際關系能力、思考能力、解決問題能力等,其提升是長期累積的過程,但不能成為少數民族大學生“慢就業”甚至是“怕就業”“懶就業”的借口。政策層面可以出臺一些舉措予以推動,如不斷完善就業網絡平臺,成立少數民族大學生學業能力發展中心,共性問題集體輔導、個性問題一對一精準幫扶;開展有針對性的技能培訓如線上就業培訓輔導等,使少數民族大學生充分挖掘自身潛力,盡早就業。此外,高??山柚a教融合機制的搭建,加強與企業的合作,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實習、就業平臺,通過校企職業生涯基地實實在在地鍛煉少數民族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強化職業化價值觀

少數民族大學生職業選擇體現了其擇業態度和就業價值觀。與其他大學畢業生一樣,他們追求相對穩定、較為務實的就業目標,同時又有較為濃厚的家鄉情結。調研發現,其就業觀除了受社會環境、家庭環境影響外,還受學校環境特別是就讀大學所在城市的城市生態影響。由于價值觀具有相對穩定性和持久性,并且社會化培養對大學生價值觀具有關鍵作用,因此,不能忽視價值觀的教育以及其影響效應。在校期間強化職業化價值觀教育、完善教學課程體系、傳授職業化專業化技巧以及提倡家庭對大學生職業化的正確引導顯得尤為必要。特別是受疫情沖擊外部壓力增強背景下,少數民族大學生有必要在客觀評價與理性認知自我和就業的關系基礎上,認清形勢,提高就業選擇的掌控感,及時適時調整自身的就業擇業觀,積極、理性、務實選擇適合自己的崗位、工作地點,既要順勢而為,又要主動出擊。

(四)增強部分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心理彈性與韌性,加強心理能量提升建設

形成對自我定位、就業環境等正確的認知。當前,增強大學生就業心理的彈性與韌性、提升自我效能感、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并進行合理歸因有助于提高少數民族大學生求職優勢,只有就業心理的問題解決疏通了,少數民族大學生在現實就業中才能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勇于“邁開雙腿”,積極步入社會。

六、結束語

大學生就業特別是少數民族學生就業問題關系個人發展與家庭幸福,關系高校高質量發展,更關系社會和諧與穩定。少數民族學生要學會提高自我成才的意識,加強生涯規劃,培養正確的就業心理素質;高校應拓展就業渠道,形成合力擴大崗位供給,強化、創新精準化的就業服務。多方合力、多措并舉引導少數民族大學生積極就業。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20年教育統計數據“各級各類學校少數民族學生數”[EB/OL].[2021-8-30].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560/2020/.

[2] 魏鑫旻.四川民族地區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心理特征分析[J].四川民族學院學報,2020,29(02),60-63.

[3] 高岳涵.西北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影響因素的性別差異化研究[J].西北師大學報(社會科學版),2016,53(03):118-123.

[4] 李麗鵬,卞都成.少數民族家庭經濟困難大學生精準化資助有效路徑探究[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8(09):77-79.

[5] 王偉.少數民族學校教育中的民族社會化[J].教師教育學報,2017,4(05):40-46.

[6] 蔡波,陳順強,沙建華.試析少數民族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以西南民族大學彝語言文學專業為例[J].教育教學論壇, 2020(28):45-46.

[7] 肖萬武.少數民族大學生學業情況與就業能力關系探討[J].就業與保障,2020(03):70-71.

猜你喜歡
少數民族大學生心理資本人力資本
知識型員工心理資本提升策略研究
現代大學制度下非民族院校少數民族學生工作的創新方向
素質拓展與貧困生心理資本的關系研究
創業型大學青年教師心理資本問題探析
關于少數民族大學生理想信念教育的調查研究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做好內地高校新疆籍少數民族學生宗教工作的幾點思考
高校輔導員心理資本和職業倦怠的關系研究
企業人力資本會計計量方法的新探
內生經濟增長理論對貴州經濟發展的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