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存在主義視角解讀孫悟空形象的悲劇性

2024-04-22 17:32張晶婷
三角洲 2024年7期
關鍵詞:天庭薩特唐僧

張晶婷

《西游記》作為一部家喻戶曉的古典神魔小說作品,作者吳承恩用極其精彩的筆墨塑造出了一大批經典的人物形象,孫悟空便是其中之一。全書圍繞孫悟空的履歷事跡展開敘述,講述了他從石猴歷經磨難修成正果“斗戰勝佛”的過程。歷來不乏有專家學者對孫悟空的形象寓意進行解讀,從存在主義角度來解讀造成孫悟空悲劇的原因,即自由選擇權被剝奪。孫悟空的一生在與天庭的斗爭中從失掉自由選擇權,沉浮于他人的地獄間直到被迫而無意識地修煉成了虛無的佛,將其評價為叛逆失敗的悲劇英雄是比較妥當的。

失掉了自由選擇權的叛逆者

存在主義哲學的集大成者讓·保羅·薩特(Jean·Paul·Sartre)認為,這個世界只是純粹而絕對地存在著,這是一個存在著苦難的“自在”的世界,而恰恰是因為人(“自為”)處在苦悶、孤寂、絕望的情緒中才能發現“自在”的世界。對人的實在來說,存在就是自我選擇。只有當人自己完成了自由的選擇之后,他才能從“自在”的存在過渡到“自為”的存在狀態上。而當一個人不能自由地做出選擇時,他只是一片虛無。

孫悟空為汲取日精月華的石猴出身,這是他放蕩不羈,追求著極度的個人自由的先天基礎。當眾猴都汲汲于“朝游花果山,暮宿水簾洞”之樂時,唯有他感慨:“今日雖不歸人王法律,不懼禽獸威服,將來年老血衰,暗中有閻王老子管著,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之中,不得久住天人之內?”這樣的思考是孫悟空自我意識覺醒的表現,他歷經艱險前往菩提祖師處學習“長生”之術,則是對既有生存規則的挑戰。當孫悟空學成歸來,做客龍宮拿定海神針,金箍棒伸天庭驚玉帝,大鬧地府驚傷十殿閻羅。在這個階段里,孫悟空的每一步都是由他自己做出的選擇而成為他“自為”的狀態。

孫悟空自封“齊天大圣”,超越生死之后在花果山逍遙自在,然而正是由于孫悟空這種“追求自我”太過直白猛烈,成了威脅天庭既得利益的異端,迫使天庭想出了兩種應對措施——“招安”或“圍剿”。面對龐大的神仙體系壓制,這時孫悟空無論選擇迎合與否,他將要面臨的結果其實早已注定。從此時起,孫悟空可以預見后果的自主選擇權利,已經逐漸開始被天庭集團剝奪。

孫悟空懵懂地配合了天庭的招安行動,不久因官位太小出逃,后又另封有名無實的“齊天大圣”,緊接著便是“大鬧天宮”。大鬧天宮這一必然要發生的事件是兩個不同思想利益階級的正面沖突:孫悟空代表的是打破常規的“開放派”;而天庭則代表著因循守舊的“頑固派”。薩特曾說:每個人僅僅在他反對別人的時候,他才是絕對的自由。十萬天兵對孫悟空來說可能是小事一樁,然而真正能讓孫悟空屈服低頭的是五行山下五百年身體意志的消磨。因此,當觀音菩薩駕臨五行山,孫悟空從無所畏懼變成了這般乞求模樣:“我已知悔了。但愿大慈悲指條門路,情愿修行?!痹诖颂?,孫悟空做的決定是“愿意”,這與其說是他自由的選擇,不如說這是他為了爭取相對自由無法不選擇的選擇。正如薩特所言:“選擇出來的行為并不是選擇者預想目的的結果?!薄斑@個選擇是荒謬的,不是因為它沒有原因,而是因為這里沒有不選擇的自身可能性?!?/p>

在孫悟空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的路上,他高強的本領得到了更有力的展示:他遇妖斬妖,遇魔降魔。保護唐僧去西天取經對于孫悟空而言本質上是一個契約,從孫悟空被唐僧從五行山下救出來時就已生效。為了保護唐僧,孫悟空唯一能做的選擇就是打敗妖怪處處救急,哪怕有些妖怪是曾經的兄弟,也有很多妖怪和他曾經一樣舉目無親同病相憐。在一路取經的過程中,孫悟空會和一切阻撓他西行的力量為敵,卻唯獨不再與天庭為敵,哪怕有些妖怪的出現本身就與天庭相關。孫悟空依舊英勇頑強,但他為西行所做的斗爭和大鬧天宮時已經不再為了同一個目的??此茖O悟空每一次遭遇艱難險阻天庭都會給予一個合情合理的理由,而實際上卻是陷于天庭布下的強大的權力體系網中,孫悟空確無自由選擇的選項。

在他人的地獄中沉浮的行者

薩特借助《禁閉》中主人公加爾洵意識到自己無法逃脫他人的目光,無法改變在別人眼中的形象而發出了“他人,就是地獄”的吶喊。薩特提出他人與我的這種沖突關系,描述了在他人的注視下的我的“他為的存在”,說明自為之間交流的困難,人際關系的險惡。

孫悟空自我意識的覺醒讓他開始關注自我生命的存續。他離開水簾洞去西牛賀洲尋仙問道也好,大鬧地府強銷生死簿也好,孫悟空的初衷只是為了延長自己的生命。薩特認為,“我的存在就是對別人自由的限制?!比绻f攪擾龍宮是得罪了一方神祗,大鬧地府是擾亂了生靈輪回的秩序,那么孫悟空在天庭的所作所為則是直接威脅到了天庭的既得利益,他與天庭之間的存在成為各自的限制,因此他必然受到天庭這一神祇群體的討伐。當二者的矛盾無法化解,只好用武力來解決。

孫悟空與如來斗法失敗被壓山下,對于天庭來說的確是善事一樁,妖孽已除,又可以安心地過上歌舞升平的日子?!耙且粋€人和他人的關系惡化了,弄糟了,那么,他人就是地獄?!?在某種程度上來說,天庭的諸神與孫悟空之間互為地獄,“召一尊土地神祇,會同四方揭諦,居住此山監押。但他饑餓時,與他鐵丸子吃;渴時,與他融化的銅汁飲?!北涣b押的孫悟空此時除了他自己,他的身邊都是地獄,然而他卻毫無還手之力。直到若干年后,菩薩讓他跟隨取經才可以獲得“自由”。對以菩薩為代表的天庭神祗來說,孫悟空這般叛逆之徒知悔便是放棄,修行便是臣服。孫悟空深陷在由天地眾神聯合打造的地獄里,想要尋得脫身之法(至少是脫離五行山),除了違心地臣服,別無他法。

當孫悟空和唐僧一同踏上取經征途時,他依然是一個自我意識強烈的英雄式人物。他在人前都自稱“爺爺”,路上遇妖就殺,遇寇就打,在沒有戴上金箍之前,他也會因唐僧的絮叨而賭氣離開。這樣一個真性情的孫悟空,卻因為下手重了些殺了幾個要師徒性命的草寇就被正統的唐僧看作“不服管教”。雖然孫悟空感激唐僧將其從五行山下解放出來,他亦十分珍惜這份師徒情誼,但是二人的秉性思想的差異又讓師徒之間充滿了他人與地獄的關系。孫悟空戴上金箍是出于對師傅的信任,沒想到唐僧會用戴上“知禮儀會佛經”的花帽算計自己。當唐僧念動緊箍咒時,“他依舊生痛,痛得豎蜻蜓,翻跟斗,耳紅面赤,眼脹身麻?!蓖高^這些孫悟空無法承受的身體的痛苦的描寫,可以想象其內心的痛苦程度?!八诶镫m然答應,心上還懷不善,把那針兒幌一幌,碗來粗細,望唐僧就欲下手?!边@里可謂在《西游記》全書中對孫與唐之間沖突的唯一的正面描寫了,唐僧理想中的孫悟空是為他所用,然而孫悟空秉性率真自由,這二者的沖突在唐僧每每決定念咒還是不念咒之間達到極致。當然,沖突中受傷的只能是孫悟空,因為由緊箍咒的約束效果由念咒時的疼痛立馬顯現。所以,曾經不可一世的孫悟空才會在有了緊箍咒后做任何事都會考慮“會不會被咒”,而非考慮怎樣才能遵循自己內心的自由。存在主義者薩特窮盡其一生追求自由,他認為不欲為自由而行動,雖生猶死。他人即地獄,孫悟空的真性情已徹底淪陷在五行山的縮小版——緊箍咒里。

荒謬世界里的斗戰勝佛

在薩特的名劇《禁閉》中的主人公洛根丁看來,世界是一片虛無,偶然和荒謬。世界上任何事情的發生都是沒有理由的。

孫悟空的英雄形象毋庸置疑,然而在整部《西游記》中,孫悟空充滿了精英無奈于庸才的悲哀。至高無上的天庭群仙云集,卻集眾神之力不敵一個瘦小的“不知在何處修煉成仙”的猴精,這本身就是一個莫大的諷刺。人類總是試圖與阻撓他們實現自我價值的外在冷漠作斗爭,而抗爭的結果是讓人類認識到世界是被異化而荒謬的。天庭用五行山限制了孫悟空五百年的自由,將他從五行山下放出,為了保證其絕對的服從性繼續給他壓上一座移動的“五行山”。如果說前者僅僅是讓孫悟空失去自由而風餐露宿,而后者則是一種帶有針對性的身心壓迫。出于保護自己的本能,孫悟空對自己頭上的金箍不得不很在意,甚至是在他成佛之后的第一個愿望就是能取下金箍把它砸得粉碎,而唐僧則一語道出:“當時只為你難管,故以此法治之;今已成佛,自然去矣?!贝搜詿o非道出天性與以唐僧為代表的天庭取經集團相左即需約束。如今孫悟空既已成佛,其率真自由的個性都被這一路的艱難險阻、人情世故磨平而喪失自我。

除此之外,孫悟空歷經千難萬險,竭盡全力護唐僧周全去西天求取的真經,如真用以普度眾生,倒也的確不枉費他以犧牲自己的個性為代價。然而,書中卻處處揭示了神佛世界的虛偽和他們所典藏的“真經”的實質。唐僧稱金蟬子轉世,十世修行的高僧,如是描述其取經大業:“世間事惟名利最重。似他(指商人)為利舍死忘生;我弟子奉旨全忠,也只是為名,與他能差幾何?!碧粕疀Q定去西天求取真經是因為大唐的小乘教法不能超度亡靈,而他的出征誓言也頗有意味:“與陛下求取真經,祈保我王江山永固?!笨梢娗笕≌娼浀囊鈭D不是為了東土的蕓蕓眾生,而是“御弟”為了王兄的王位而獻力的實踐過程。那么各路人神對孫悟空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取得真經,普渡眾生”的謊言不攻自破。在存在主義的認識范疇看來,人生的荒謬才是生活的真實,人在現實中的存在狀態渺小而無助,荒謬首先是基于人對現實的懷疑與否定。

當師徒四人到達西天,因為沒有給的阿儺、迦葉所謂的人事,便被傳給了“無字真經”。當孫悟空向如來佛祖告狀時,佛祖竟然講出了“經不可以輕傳,亦不可以空取?!薄澳闳缃窨帐謥砣?,是以傳了白本?!闭笪W奈魈焐穹饏s因為讀經傳經的報酬討價還價,如此西天世界,幾乎可與市井商人甚至是綠林好漢攔路打劫相提并論了,所有神祗本來的面目以一種荒謬的形象出現。孫悟空從希望主宰人仙到被人仙主宰,他被迫成為制度的順民之后求到的是這樣的“真經”,在意料之中,亦在意料之外。

西行既成,孫悟空被封為斗戰勝佛。佛乃四大皆空,有虛無之意。存在主義看來,虛無即是對存在的否定。人完全可以意識到自己的存在,我有意識,我在思想,所以我必然存在。成了佛的孫悟空成了一片虛無,連同他曾經為了成為他自己的那些選擇一起被磨滅掉。探究“悟空”這個名字,縱有菩提祖師認為其天資聰穎之因,從其際遇來看,亦是他一生的寫照:悟空,一切皆空。如同薩特在《存在與虛無》中提到:“我們的出生時荒謬,我們的死亡也是荒謬?!睂O悟空的作為無非是他追求極致的個人自由的體現。他想要的“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是他骨子里的叛逆外化出的對平等的訴求。然而天庭、人間不斷用既定的規則去威逼利誘和套牢他,所謂西行,不過是打著能修成正果名列仙班的幌子預謀的一場謀殺罷了。

由此觀之,孫悟空作為兼具了人、神、獸特征的小說形象,盡管他追求個性,敢作敢為,卻最終被時代的風塵所淹沒,成為一個極具悲劇性的英雄人物。在存在主義視域下,孫悟空在飽受各種苦難、對立、掙扎之后仍不可挽回地走向虛無。他的一生可圈可點,亦可悲可嘆。而究其文學的本質還是人學,在孫行者的身上,也寄托著作者本身對社會、宗教和生命終極意義的思考。

作者簡介:

張晶婷,女,漢族,四川成都人,滇西應用技術大學助教,研究方向:文獻整理與研究。

猜你喜歡
天庭薩特唐僧
唐僧師徒再就業
云的天庭,從不懼火
——電影《邱少云》觀后
自因還是自為?*——薩特自因理論探究
我的“唐僧”表弟
The Watcher
薩特的電影劇本創作與改編述評
惹人喜愛
守望中的媽媽
打掃“天庭”有高招
唐僧的私密日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