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歷時復合語料庫的漢語男性隱喻認知對比

2024-04-22 20:59喬桃盈
三角洲 2024年7期
關鍵詞:語料隱喻漢語

縱觀近10年關于性別隱喻的國內外研究,發現大部分的研究重點都放在處于劣勢地位的女性隱喻研究,鮮少聚焦于被忽略的男性,且研究大多為有關文學作品的例證分析的主觀性研究,缺少基于語料庫數據系統做客觀研究。因此,此項研究以補充性別隱喻理論中缺失的男性隱喻為研究出發點,以Lakoff和Johnson的“概念隱喻理論”為支撐點,基于歷時復合自建小型語料庫對漢語中男性隱喻化表達進行質性與量性相結合的客觀系統研究,建構漢語男性隱喻模式與背后文化認知動因。

隱喻作為我們認識世界的思維方式和認知手段,在新媒體時代訊息傳播中產生了空前的巨大影響力,其中關于漢語中性別隱喻的認知方式廣泛傳播使得兩性地位發生歷史性轉變。人作為社會性動物,在其社會生活中創造、使用與固化各種范疇的性別隱喻表達,一直以來女性作為性別研究的重點,隱喻化表達更是數不勝數,那么被忽視的男性隱喻的認知模式究竟是如何演變的、兩性地位歷史性轉變以及其背后的文化認知動因等問題又該如何看待?;谏鲜鰡栴},十分有必要對性別隱喻中處于缺失狀態的男性隱喻化表達進行客觀系統的研究。

隱喻認知理論

隱喻研究的歷時悠久,最早可以追溯到古希臘時期亞里士多德的“比較說”,隨后經歷了昆提良為代表的“代替論”,最后是近代產生的“隱喻認知論”。1980年,Lakoff和Johnson發表了《我們賴以生存的隱喻》一書,掀起了隱喻研究的高潮,他們提出隱喻是識解世界的方式與手段,隱喻不僅存在于語言中,而且存在于思維和行動之中。所有的隱喻最終依賴于我們的親身經驗。Stibbe基于概念隱喻理論與框架理論,對概念隱喻進行二次優化、提出了隱喻—架構機制。束定芳認為“隱喻是人類將其某一領域的經驗用來說明或理解另一類領域或經驗的一種認知活動”。王寅認為:隱喻與人類認知思維方式聯系起來,成為人們認識世界的工具,反映人們對世界的認知方式和內在的認知機制。

性別隱喻指語言中構建男性或女性概念的隱喻性表述。古今中外,對男性和女性的語言描繪充滿了隱喻,但不同語言對于兩性的隱喻并不總具“普適性”。Koller 從批評話語視角闡釋商業媒體中的性別隱喻。K?vecses對英語俚語中男性與女性的隱喻和意識形態問題進行研究。佟靜就《蝴蝶君》中東方男性敘事的隱喻規則進行相關剖析。郝藝霞關于男性政治隱喻的相關研究。相較于數量龐大的女性隱喻研究,男性隱喻研究不僅數量稀少,而且大多數研究聚焦于作品的例證分析。缺少基于語料庫的系統研究。因此,本文試圖基于歷時復合語料庫對漢語中男性隱喻化表達、認知模式的建構其背后的文化認知動因做出相關分析與討論。

語料收集與隱喻識別

本文語料來源廣泛,取材多樣。語料來源主要包含北京語言大學CCL語料庫與北京大學BCC語料庫,以及部分互聯網補充語料。語料收集方法主要由兩部分組成,語料庫程序檢索與人工篩查,保證語料的準確性與有效性。隱喻識別采用Steen提出的MIPVU隱喻識別程序,該程序主要包含以下5個識別步驟:識別隱喻性相關詞類、識別命題結構、對比命題結構、識別類比結構、識別跨域概念映射。自下而上的方式減少語料判斷的主觀性、增加全面性,為后續研究做鋪墊。

數據分析與討論

經過對語料進行系統化分析與研究,根據其始源域的屬性特點對漢語中男性隱喻化表達的始源域相關占比作如下分析:基于社會性是人類的基本屬性這一觀點,將始源域分為非社會互動屬性與社會互動屬性,在兩大類屬性始源域之下存在細化的始源域分類。非社會互動屬性占比35.5%,在非社會互動屬性中除其他屬性始源域僅占1.21%之外,自然、工具與可食用屬性三類始源域占比較為均衡為11.56%、12.12%與12.12%。社會互動屬性占比64.8%,在社會互動屬性始源域中,地位屬性始源域占比最高,為38.48%,婚愛與價值屬性占比較均衡為12.42%與13.63%??傮w上來看,社會互動屬性始源域占比遠遠高于非社會互動屬性,充分印證了本文從社會認知角度研究漢語中男性隱喻化表達的準確性。

漢語中男性隱喻的構建認知研究

一、漢語中男性隱喻的認知模式來源

圖1 男人性別隱喻認知模式來源

圖1是本研究建構出的漢語男人隱喻認知模式來源圖,其中上半部分始源域是基于自然屬性、工具屬性、可食用屬性與其他屬性4部分所構成的非社會互動體驗,下半部分始源域是基于社會地位屬性、婚姻與愛屬性、價值屬性3部分所構成的社會互動體驗。非社會互動體驗與社會互動體驗有著粗細不同的箭頭指向最終映射形成的男人性別隱喻認知模式,社會互動體驗中始源域所占比例高于非社會互動體驗,所以箭頭中存在差別。粗虛直線在內圈淺色橢圓的各類互動體驗的交互疊加中,允許兩種互動體驗進行交互作用,最終建構出漢語中有關男人的性別隱喻認知模式。

二、認知模式之一:將男人看作非社會互動整體

例1:做偉岸的中國男人!男人是山,偉岸挺拔,光明磊落;男人是樹,遮蔭蔽日,造福子孫;男人是海,沉穩內斂,胸懷寬廣。

例2:最不值得挽留的就是變心男人離去的腳步。套個最俗的道理,變心的男人如一枚腐爛的果子,折損尊嚴,浪擲時間,費了吃奶的勁,甚至放棄生命都無法挽救。

例1和例2分別分別提到“男人是山”“變心的男人是腐爛的果子”等隱喻表達,其始源域來自非社會互動屬性中的自然屬性始源域與可食用屬性始源域。例1中“男人是山”隱喻表達是漢語中的特色隱喻,查閱《現代漢語詞典》(第七版),我們可知“山”固有單元之意為地面形成的高聳的部分,并無其他含義,但是語料中所傳達的語境意義是將山的巍峨、高聳、等特點映射到男人語義場中,使得漢語中的男性也具有上述品質,這與中國傳統文化要求男性要做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如出一轍。例3則是將男人的變心和愛情的消亡與果子的腐爛二者結合,最終路徑相同,變心的男人會離開,腐爛的果子會消失。用果子的成熟與腐爛來隱喻男人的態度,十分形象生動。在非社會互動屬性始源域中,這樣的例子還有許多。它們通過語義映射將不同語義場相互連接,構建特色化男性隱喻化表達。

三、認知模式之二:將男人看作社會互動整體

例3:敗給虛偽,我知道這世界為什么那么多虛偽的人了,都是給慣的!壞男人是一種得寸進尺的動物,當你退了一步之后,他會質疑你為什么要退……

例4:男人是社會的主體,是男人就應該有種責任感。

例5:男人如車,車是男人內涵的一種體現,總有一款車能恰如其分地代表自己。

例3至例5來自地位屬性、婚愛屬性與價值屬性始源域。例3將壞男人隱喻為得寸進尺的動物,眾所周知動物不具有意識,無法產生得寸進尺的心態。這里將男性貶低為低等的動物,更賦予貪得無厭等負面特征,將“壞男人”展現得淋漓盡致。例4則是將男人的社會地位與傳統認知通過社會的主體與女人的生命語義特點映射出來,一直以來男性的固有認知處于高地位,“是家庭的守護神,妻子的天”等,這類隱喻在漢語中大量存在。例5則是將男人與車聯系起來,都是具有價值,需要通過一定付出才能獲得的事物??傮w來看,男性隱喻化表達在社會互動屬性中具有對稱性,既存在褒義化表達又存在貶義化表達,其隱喻形成后的認知動因有待進一步研究。

漢語中男性隱喻的文化認知動因

一、社會文化觀

文化隱喻觀認為隱喻本質上就是一種文化行為。Gibbs認為文化制約著隱喻認知,而隱喻又將當中的文化因素重新投射出來。王孝哲提出人的許多具體屬性特點是在社會性活動中產生的,社會屬性就是人的基本屬性之一。作為社會性別主體之一的男性自然也是具有社會屬性的。漢語中男性隱喻化表達的來源豐富,兼具文化特色,是中華民族在長期的社會交往活動中所形成的特色隱喻表達,根據隱喻的形成與發展特點,對于此類隱喻的解讀必須具備一定量的社會文化背景。例如:“男人是天”“男人是茶”等特色隱喻表達,呈現出中華男兒頂天立地的責任感與東方之茶的特色魅力屬性,諸如此類的由中華文化所形成的男性隱喻化表達還有許多,社會文化觀對于漢語男性隱喻化表達的產生與使用具有重要作用。

二、意識形態觀

意識形態以及它的衍生物本身作為一種文化軟實力,有著堪比重型武器的戰斗力。中國古代禮教制度賦予男性極高的地位與權力,按照統治者的意圖不斷鞏固政局、束縛著女性,將女性視為男性的附庸物?!吨芏Y》中提出的三從四德是最早關于性別束縛、重男輕女的意識形態,是封建男權社會下對女性的壓迫。這些對于古代女性道德標準的要求均出自男性至上主義。在這樣的意識形態觀的影響下,所產生的男性隱喻化表達具有高度褒義性與贊揚性,從而導致女性成為男性的附屬物品,形成更為固化的意識形態影響人們對于性別隱喻的認知方式。

三、經濟發展觀

尹貽梅、劉志高、劉衛東提出經濟發展是一個歷史演變的過程,具有不可逆性。同樣性別隱喻同樣具有不可逆性,不同經濟制度下的性別隱喻表達無法做到完全相同。小農經濟下的隱喻帶有思想束縛的特點,男性隱喻之中存在大量男性為社會主導,女性為附庸物品等相關隱喻表達皆傳達出在當時經濟體制下人們的認知特點。隨著社會的發展,人們對于性別的認知方式也逐漸發生改變,女性地位的上升使其不再成為附屬品,與此同時,男性地位逐漸下降,許多貶義化表達“男人是女人的主宰”也逐漸推出日常性別隱喻使用中。由此可見,經濟發展對于人們認知方式的架構,對于男性隱喻化表達的認知動因都具有重要影響作用。經濟的發展與轉型是社會發展與進步的必然結果,隱喻是人類認知發展的必然結果,經濟的發展會產生許多與之相適配的隱喻認知。

四、婚戀市場觀

新時代婚戀市場觀與許多其他因素使得漢語中許多新奇性別隱喻的產生,例如:“男人是建設銀行,女人是招商銀行”諸如此類的具有價值屬性的性別隱喻不在少數,這類隱喻的總體特點顯現出男性地位價值的下降,與女性地位價值的上升,在男性地位下降的眾多因素中現代婚戀市場觀起主導作用。在這樣男多女少的背景下,男方需要承擔更為繁重的婚嫁費用,繼而將建設銀行的語義特性映射到男性語義內,女方家庭則是收取彩禮,支出較少費用,從而使用招商銀行一詞。種種變化使得漢語男性的隱喻化表達出現了許多新奇隱喻,例如:地位屬性中的貶義地位屬性就是典型代表。

漢語中男性隱喻化表達形式豐富,始源域來源多樣,從而構建出不同的男性隱喻認知模式,其中將男人看作社會互動整體為主體部分,其始源域分布占高于非社會互動整體始源域分布占比,因此將男人看作非社會互動整體為次要部分?;跐h語男性隱喻表達的語料數據分析與討論,本文對男性隱喻認知模式的背后文化認知動因進行整合,得出其背后認知動因主要為社會文化因素、意識形態因素、經濟發展因素與婚戀市場因素。正是因為眾多因素共同塑造男性隱喻的形成與認知過程,才使得漢語中存在各種既凸顯中華文化特色又形象生動的男性隱喻化表達。

作者簡介:

喬桃盈,女,山西臨汾人,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外國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碩士,研究方向:認知語言學。本文系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研究生創新基金(項目編號:YJS2109)研究成果。

猜你喜歡
語料隱喻漢語
學漢語
輕輕松松聊漢語 后海
成長是主動選擇并負責:《擺渡人》中的隱喻給我們的啟示
《活的隱喻》
追劇宅女教漢語
漢語不能成為“亂燉”
基于語料調查的“連……都(也)……”出現的語義背景分析
華語電影作為真實語料在翻譯教學中的應用
對《象的失蹤》中隱喻的解讀
《苗防備覽》中的湘西語料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