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城鄉教育共同體辦學模式推動阜南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的探究

2024-04-22 21:41喬偉盧慶廣
求知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義務教育

喬偉 盧慶廣

摘 要:為實現2035年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的目標,解決阜南縣域城區學校大班額嚴重、鄉村學校生源“空心化”問題,阜南教育局提出了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辦學模式的措施,以推動阜南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梳理了國內外城鄉教育共同體發展的相關研究,根據阜南城鄉教育實際情況,進行頂層設計、理論構建,對阜南城鄉教育共同體辦學模式進行了探究。

關鍵詞:城鄉教育;共同體辦學模式;阜南教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

基金項目:本文系2021年度安徽省教育科學研究立項項目“以阜南為樣本的皖北城鄉義務教育階段教育共同體模式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JK21041)的研究成果。

作者簡介:喬 偉(1973—),男,安徽省阜南縣經濟開發區中心學校。

盧慶廣(1983—),男,安徽省阜南一中。

根據《安徽省人民政府關于統籌推進縣域內城鄉義務教育一體化改革發展的實施意見》,為貫徹落實《關于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全面提高義務教育質量的意見》和《阜南縣城鄉教育共同體建設意見》文件精神,推動皖北阜南城鄉義務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阜南縣教育局在分析城鄉教育規模、結構、體制、質量等因素的基礎上,借鑒江蘇、浙江等教育發達地區的經驗,構建教育共同體模式,積極探索皖北阜南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共同體辦學模式——融合型、共建型和協作型。此模式實施以來,在實踐中融合了阜南城鄉學校具有地方特色的教育元素,打上了“皖北阜南”的烙印。

一、精準把脈阜南教育發展現狀,探尋城鄉教育共同體辦學模式

筆者對國外關于“教育共同體”的研究進行細致梳理,同時認真分析國內的發展情況,結合阜南教育實情,探索阜南城鄉教育共同體辦學模式之根脈。

(一)國外教育共同體發展梳理

德國學者滕尼斯提出了共同體理論,圣吉提出了學習型組織理論,博伊爾提出了學習共同體理念,霍德提出了“專業學習共同體”的概念?;诖?,教育共同體以共同愿景為紐帶把學習者結合在一起,以合作為核心,使學習者通過分享技術、資源、經驗、價值觀等方式,共同學習和互相交流。

尋求共同發展之路的區域教育共同體已有不少成功案例,此類共同體的實質是學校之間的合作,這種內涵式發展模式下的合作往往通過共享稀缺資源、恪守發展理念,探尋最佳成長路徑,打破了“1+1=2”的模式。目前,具有影響力的教育共同體已有很多,如美國的舊金山灣區(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劍橋―波士頓區(the Cambridge-Boston Region)。

(二)國內城鄉教育共同體發展情況

鑒于城鄉教育資源的差距,一些學者強調,城鄉教育早期的互動方式應該以城市教育為參照,城區學校應主動幫扶鄉村學校,這樣才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教育均衡。還有學者認為,應該在教育公平的核心價值取向下實行城鄉教育一體化,這樣更容易打破城鄉二元僵局,而且,在發揮城鄉教育區域性特色與優勢的基礎上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能更好地促進城鄉教育互動聯結、相互幫扶、相互合作,從而縮小差距,讓城鄉教育公平、協調發展,共生共榮。構建城鄉教育共同體的目的是更好地落實城鄉教育資源共享、優勢互補、良性互動、共同發展,從而促進城鄉學校內涵式發展,提升城鄉教育質量。國內經濟發達地區的教育共同體發展較早,模式較成熟,能有力推進區域教育的發展。

二、頂層構建“融合共建協作”模式,推動阜南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

為推動阜南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中共阜南縣教育工委根據皖北地區義務教育階段城鄉教育之間的差距,積極籌劃,頂層構建“融合共建協作”的共同體辦學模式。

(一)親密融合,讓城鄉學生共浴教育公平之陽光

在倡導教育公平的背景下,融合型教育共同體模式為鄉村學生綜合能力、健全人格的培養提供了更好的機會。城鄉學校采取融合型教育共同體模式辦學,可讓城區名校優質資源下沉,讓名師、名校長走進鄉村校園,駐點管理,把科學的管理理念、行之有效的教育教學方法以及一整套的章程、制度、方案、評估細則等管理體系融入共同體中的鄉村學校,使鄉村學校與城區牽頭學校形成統一的育人價值觀。在此背景下,鄉村學??山Y合校情學情,借助同課異構、跟崗研修等方式,通過聽取名師授課、觀摩、評課、議課以及開展講座等實踐活動,基于新課改理念,樹立大教育觀,彰顯公平、平等的教育價值觀。如此一來,鄉村學校也能以城區學校的教育思想、理念、管理模式等辦學,讓鄉村學生享受與城區學生同等優質的教育。

融合型教育共同體模式不僅有利于鄉村學生(或特殊學生)融入城區學生(或普通學生)中,還有利于家庭、學校、社會三者的融合,形成教育合力。鄉村學校掛牌城區名校的校牌,城區優質師資、先進的管理理念等下沉到鄉村學校后,鄉村學生不用遠離家門就能享受到與城區學生一樣的優質教育。融合型教育共同體模式不僅能滿足不同學生的個性發展需要,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還可以讓共同體中的鄉村學校與城區牽頭校共享資源,如教學設施、優質師資、管理理念與成型的科學管理模式等,實現優質資源利用的最大化。

融合型教育共同體模式可以更好地實現教育公平:一是讓鄉村學生有權利和機會享受優質教育,促進他們社交能力的發展,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夯實基礎;二是有利于提高鄉村學生的自尊心、自信心,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為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夯實基礎。融合型教育共同體模式還能夠為學生提供多元化的學習環境和資源,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養的提升,激發他們的創造力,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傊?,這樣的教育模式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包容性,讓他們做到尊重不同文化背景下成長的人,能夠更好地適應社會的發展。

(二)互助共建,讓城鄉教師共享專業成長之快樂

近年來,皖北阜南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學校的發展存在一些問題:一些鄉村學校,尤其是偏遠鄉村學校遠離城區,交通不便,年齡較大的教師占比大,他們同時還存在職業倦怠問題,教學模式僵化,教研積極性不高;年輕教師缺少引領,紛紛流向城區;學校學習氛圍不濃、教學質量不高,生源流失嚴重,出現“空心化”問題。為此,阜南縣委縣政府、阜南縣教育工委依據教育現狀進行頂層設計,構建了共建型城鄉教育共同體模式,即組織城區優質學校協助共同體中的鄉村學校進行教育教學業務管理,使鄉村學校共享城區優質學校的優質資源、先進管理理念、高效教學模式、學校文化成果等,與城區學校共建共生發展。

1.政策傾斜,激發共建型共同體學校教師的工作熱情

對于每年一度的評優評先、人才選拔任用、活動評比等,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門以文件形式對共同體中的鄉村學校單獨劃塊,提升名額比例,而鄉村學校教師以及下派到鄉村學校的城區教師共享所給的指標,并享受主管部門下撥的偏遠地區鄉村學校的補貼。共建型共同體中作為牽頭者的城區學校所幫扶的鄉村學校教育教學質量提升后,城區學校教師也可獲得獎勵。這一系列的政策傾斜,激發了共同體學校教師的工作熱情,為全縣高質量發展的教育奠定了基石。

2.課堂共研,綻放共建型共同體學校教師的教學智慧之花

名校名師下沉到共同體鄉村學校,深入學校、深入課堂、深入教研,同臺論壇、同課異構、校本教研,共研新課標和新教材,共建管理新理念和教學新模式。在共建中,教師可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加強教學經驗的交流,使鄉村學校的教育教學得到城區優質學校的指導,提升共同體內學校師生的發展水平,增進教師之間的友誼,增強鄉村學校的教研能力。在共建共研共享中,共同體中的鄉村學校教師可綻放教育智慧之花,開闊視野,共享名師帶來的先進教學理念,創新課堂,讓課堂教學設計更有藝術。此外,將富有鄉村特色的教育元素融入教學中,城區學校教師的教學也會更有個性,從而增長教學厚度,提升教育深度,提高自身素養,使得教學效果更加顯著。

3.教育共觀,激發共建型共同體學校教師的教育情懷

教育是良心的事業。教育共同體教師可在管理制度共建、教研模式共擬、優質資源共享、學校特色文化共生中增進了解:鄉村學校教師能受到城區學校名師的感染,從而反觀自我、感嘆自我,進而提升自我;城區學校教師也能在交流中發現鄉村教師身上的骨氣、志氣、意氣——身處偏遠地區不埋怨,扎根鄉村教壇數十年如一日地守護著鄉村學生,從而受到感染,拋棄雜念,激發教育情懷。如此,城鄉教師可在共建中共享互補,厚積素養內涵。在共建中,城鄉教師經過實踐的磨礪,可建立交流互學的長效機制,爭相成為真正的教育工作者、合格的人民教師、新時代的“四有”好老師:既要有扎實的淵博學識,又要有堅定的理想信念,還要有真誠的仁愛之心,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

(三)通力協作,讓城鄉學校合創優質教育之生態

鄉村振興必須鄉村教育優先發展,鄉村教育的優先發展是鄉村振興的保障。阜南縣過去是貧困縣,城鄉教育存在較大的差距,家長更樂意把孩子送到城區就讀,因此,城區各校出現大班額現象,而部分鄉村學校則存在“空心化”問題。對此,阜南通過構建協作型教育共同體模式,創新城鄉學校合作方式。歷經三年的實踐研究,阜南縣的協作型教育共同體模式辦學成效顯著。

1.精準定位,進一步明確了鄉村教育的發展方向

實現了義務教育階段基本均衡發展后,阜南縣委縣政府、縣教育主管部門積極倡導城鄉教育一體化優質均衡發展,構思協作型教育共同體辦學模式,并注重實踐研究。比如,發動一所城區優質學校與一至五所鄉村學校結對聯盟,鼓勵城區優質學校借助線上線下不同形式的項目協作,給予共同體中的鄉村學校先進的教育理念、科學的管理機制、教師的高端培養、適用的教學研究等方面的指導、引領和幫扶。如此可使鄉村學校在與城區學校的攜手合作共進中發展,使共同體中的雙方實行“機制與愿景協同、教學與研訓協同、教學與考核協同”的協作模式,為鄉村學校的建設進行重新定位和頂層設計,給鄉村學校的發展指明了方向。

2.通力協作,增強鄉村各校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城區優質學校向協作型教育共同體中的鄉村學校選派名師名校長、教學骨干,通過校長論壇、名師講座、集體備課、課堂教學研討、校本教研、學生互動交流等手段,采用聽課、評課、磨課等方式,與鄉村教師進行充分的交流,在深入學校、深入課堂、走進學生中,對鄉村學校教育教研、教情學情進行了精準把脈,及時給予引領、指導。此外,城區優質學校借助教學常規管理機制、年輕教師交流培養機制、城鄉校際集體備課機制等,促進鄉村學校在教育教學管理、制度科學建設、教師梯隊培養、教學質量提升、校外課后實踐、課題行動研究等方面實現聯動發展,不斷提升成員校教育品質,增強鄉村學校教師進一步發展的動力。

3.友好協作,增添鄉村學校師生的活力

在協作型教育共同體模式下,城區學校和鄉村學校采用線下與線上相結合的方式,定期舉行了教學觀摩、集體備課、名師名校長論壇、課堂大練兵、教學教研沙龍等活動,使鄉村學校的校本研修、教師研訓等方式有了創新,較好地促進了鄉村學校師生同享優質的教育教學資源。這種以研促教的方式,讓鄉村教師能與城區教師面對面友好協作,與學生親密接觸,不僅能培養鄉村教師的學科素養,提高他們的教育水平,還能有效促進鄉村學校教育教學的高質量發展。此外,“互聯網+”背景下,協作型教育共同體模式的實施還利于城鄉學校間的教學協同、師生協作,如開展同步課堂,使城區學校優質課堂教學同步至鄉村課堂,以遠程傳遞課堂的形式,進行線上教學教研活動。這樣一來,偏遠鄉村學校也可以共享城區學校教師優質的課堂練習設計、別致的教學設計和可用的教學資源等。這樣既能增長鄉村師生的見識,開闊鄉村師生的眼界,激活鄉村學校教育的“半畝方塘”,也能激發教師的教學熱情,讓學生收獲快樂,為鄉村師生增添活力。

三、總結

綜上,以阜南為樣本進行皖北城鄉義務教育階段共同體模式的實踐研究,不僅能激勵教師專業成長,提升鄉村教育質量,加快阜南縣城鄉教育高質量均衡發展的步伐,還能令鄉村學生享受到與城區學生同樣的優質教育資源,為教育公平的發展貢獻力量。

[參考文獻]

邵曉楓,劉文怡.中國學校與社區的教育共同體演進與構建[J].現代遠程教育研究,2020,32(4):86-92.

錢豐收,王穎,袁舒雯,等.區域性“互聯網+”繼續教育共同體構建:以安徽省為例[J].梧州學院學報,2020,30(6):103-110.

猜你喜歡
義務教育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與農村寄宿制學校建設
“SW+課堂”教學模式初探
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營養改善計劃的相關問題淺析
淺談義務教育鄉村教師流失的原因
淺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教師流動政策
稅費改革與我國義務教育財政體制改革研究
義務教育均衡發展背景下教師資源配置研究的三重解讀
信息技術走進山區教育,揭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新篇章
我國義務教育資源配置的公平問題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