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班級美工區中的運用分析

2024-04-22 10:46沈力
求知導刊 2024年3期
關鍵詞:自然材料美工區材料投放

摘 要:針對幼兒園自然材料運用問題進行研究,發現自然材料的運用價值,主要體現在提升幼兒創新思維和審美能力兩個方面。教師要把握好自然材料在美工區活動中的運用要點,通過“走出去”“帶回來”“留下來”三個環節,引導幼兒自主尋找、觀察和制作,促進自然材料教育價值的發揮,并結合實際案例,探究自然材料的運用措施。

關鍵詞:自然材料;幼兒園;美工區;材料投放

作者簡介:沈力(1994—),男,江蘇省昆山市千燈中心幼兒園。

幼兒正處于生長發育的關鍵期,擁有好動、好學、好模仿的特點,幼兒園美工區對幼兒思維、動手實踐能力培養具有重要作用,將自然材料投放到美工活動中,不僅低碳環保、方便實用,還擁有較強的教育意義與情感價值。對此,教師應轉變教學思路,主動為幼兒提供親近大自然、探索發現新事物的機會,通過開展拓印、染色等活動,充分發揮自然材料綠色環保、操作方便的優勢,這不僅可提高幼兒的文化素養,還可使幼兒在觀察、接觸與感知中深化對美的認知,實現健康快樂成長。

一、幼兒園中自然材料的運用價值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在了解中國幼兒教育現狀后,提出“活教育”理論,主張順應幼兒的特殊性,將教育過程與大自然相結合,以“大自然”“大社會”為出發點開展各項教育活動,使幼兒直接接觸自然材料,主動感受和學習,這對其思維發展與能力培養具有重要價值。一方面,有助于培養幼兒創新思維。自然材料具有較高的教育價值,為使幼兒直接感受大自然,教師應主動搜集自然材料,將其投放到美工區。自然材料與人工材料相比更易激發幼兒的游戲興趣,能使幼兒對自然奧秘產生強烈的好奇心與探索欲,在利用自然材料開展各項原始活動的過程中,獲得直接體驗,彌補認知與情感的空白。同時,幼兒在充分感受和探索中,大膽嘗試不同藝術形式的創造與表達,這對其創造性思維與事物觀察力提升具有促進作用。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幼兒審美能力。自然材料本身顏色豐富、形狀各異,容易吸引幼兒的眼球,同時許多民間工藝也是以自然材料為基礎進行制作的,如草編、泥人、扎染等,可使幼兒活動得以豐富,視野得到拓展,還可將幼兒園特色展現出來,使園區環境更加美好,為幼兒營造一個美的氛圍。幼兒在參與美工活動的過程中,能夠獲得深刻的美的體驗,實現審美能力的提升,這對幼兒的健康發展來說意義重大[1]。

二、幼兒園中自然材料的運用要點

(一)走出去,尋找材料與創作靈感

在“活教育”理論引導下,美工活動應到大自然中開展,教師可帶領幼兒走出校園,到公園、河畔、森林、草地中,尋找活動所需材料與創作靈感,使大自然成為提供教育素材的寶庫。在收集材料時,應遵循以下原則:一是考慮安全與衛生,避免安全隱患。例如,對于一些容易引起皮膚過敏的鮮花、帶刺植物等,應經過認真篩選和消毒,在確保安全與衛生的前提下投放給幼兒。二是注重材料的實用性,應選取獲取較為容易,最好園區附近隨處可見的材料,還要選擇容易拿取、粘貼、保存和涂抹的材料,方便幼兒后續進行創意制作。三是圍繞美工活動主題收集材料,也可拓展渠道,尋求家長幫助。例如,在美工區開展的“蔬菜印畫”主題活動中,幼兒可在家長配合下,從家中帶3—4樣適合做印畫的蔬菜,如黃瓜、西蘭花、甜椒等。通過家園合作,為美工區材料收集與活動開展提供堅實基礎。此外,自然材料收集過程中還要注重創作靈感的啟發,教師可結合四季景色與典型自然資源,引導幼兒參與進來,獲得直接的體驗。例如,春天柳樹抽絲,可用于編織花籃與帽子;夏天百花盛開,可用來做印畫;秋天落葉滿地,可用于制作書簽或標本;冬天大雪漫天,可以堆雪人、雪地畫畫等:到處都是幼兒親近自然、探秘尋寶的好素材[2]。

(二)帶回來,開啟想象與動手制作

在開展戶外美工實踐后,要將各類美工材料帶回園區,使美工區素材更加充實。在神奇的大自然中,幼兒們積極探索發現,帶回各種各樣的“戰利品”,許多看似平平無奇的材料配合幼兒的想象,將會變成絕佳的美工材料,最終成為優秀的創意作品??紤]到安全、衛生和實用性,可帶回的自然材料有以下幾種類型。

一是石頭。自然界中的石頭隨處可見,且形狀各異,如河畔的鵝卵石、山上的尖石、晶瑩剔透的方解石等,這些石頭可作為自然素材投放到美工區,為篆刻、拓印、觀賞等提供材料支持,幼兒常常愛不釋手,踴躍參與。

二是樹葉與花草。樹葉與花草方便采摘,便于保存,適用于裁剪、粘貼、編織等,且在草地、花園、小路邊隨處可見,將其投放到美工區用處頗多,容易激發幼兒的創作靈感。例如,可用棕櫚葉編織蒲扇、柳葉編織花籃、滿天星和迎春花等用于花藝美工,促進幼兒審美情趣提升。

三是植物種子。植物種子獲取難度較小,是美工活動的主要素材,在夏秋季節,教師可帶領幼兒到小菜園、田野中,收集各種蔬菜和瓜果的種子,將其分類保存。在開展美工主題活動時,幼兒可用葵花籽拼出眼神犀利的老鷹,用黑豆拼出呆萌的大熊貓等,充分發揮想象力,親自動手制作出各式各樣的創意作品。在北方地區,玉米較為常見,玉米棒和玉米??勺鳛樽匀徊牧线M行投放。幼兒在教師啟發和指導下,開始打扮“玉米公主”,用玉米須做頭發和草裙,并貼上眼睛、鼻子和嘴巴,模樣惟妙惟肖,幼兒相互借鑒與欣賞,愛不釋手。

(三)留下來,以自然園區陪伴幼兒成長

為使采集到的自然材料能夠長久保存,教師可結合美工主題,充分利用本土自然素材創建園本化美工活動環境,真正使教育“留痕”。創建親近自然的園區環境,能夠使幼兒足不出戶便可感受自然氣息,以自然園區陪伴幼兒成長,措施如下。一方面,創建展示墻。在美工區開辟一面展示墻,由幼兒將采集的花草、樹葉、種子等自然素材粘貼到墻上,通過直接觸摸與觀察,使其記住這些自然材料的顏色、形狀、氣味特點;還可將優秀的美工作品展示出來,標記作者與所在班級信息,供大家品鑒欣賞。墻上展示品隨著季節更換,使幼兒始終保持新奇,拓寬視野,豐富經驗積累,在探索與發現中不斷成長。另一方面,開辟種植園。將“大自然”搬到幼兒園中,在教師帶領下,幼兒嘗試種植農作物,在真實開放的自然環境下獲得直接體驗,并定期觀察和記錄植物的成長過程。在園區公共區域張貼幼兒進行菜園管護的照片,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熱情,使其關心植物生長的細節變化,逐漸融入大自然。等到了豐收的季節,可邀請家長到園,共同見證孩子的種植成果,并設計一系列親子游戲、美工活動等,如“水果拼盤”“滾地瓜”等,使家長通過活動了解孩子的學習過程與意義,并對種植活動開展給予大力支持[3]。

三、幼兒園美工區中自然材料的運用案例

神奇的大自然擁有無窮的自然材料,可為幼兒美工活動開展提供大力支持,教師應主動創新教育理念,給予幼兒更多親近、探索大自然和藝術創造的機會,使其主動尋找新穎有趣的本土自然材料,激發藝術創作興趣,善于用自然材料描繪世界。以常見的樹葉材料為例,開展“有趣的樹葉”創意美工活動,使幼兒在尋找、展示、創意制作中感受“美”,體驗“趣”,激發想象力,實現個性化發展。

(一)探索發現——“尋找自然中的樹葉”

靈靈旅游回來帶回許多小東西與班上同學分享,其中一片樹葉引起了大家注意,靈靈十分得意地介紹起來:“這片樹葉長得十分奇怪,你們看看像什么?”大家被深深吸引,紛紛上前一探究竟。A說:“上面尖尖的好像一座小山?!盉說:“我看像一艘小船?!焙⒆觽兤咦彀松嗟夭聹y起來,靈靈哈哈大笑,說:“我看更像一只小鳥,尖尖的位置是頭部,后面花紋是翅膀!”這時C不服氣了,說:“我見過比這個更神奇的樹葉,像爆發的火山,邊緣還是卷翹立體的!”聽完,其他人也開始討論起來,紛紛描述自己曾經見過的有趣、神奇的樹葉??吹胶⒆觽儗淙~如此感興趣,教師趁熱打鐵,提出建議——大家一起去公園,尋找大自然中有趣的樹葉,看看誰帶回的樹葉最特別。孩子們紛紛叫好,興致勃勃地出發了。

分析與思考:幼兒的生活經驗較少,且大多通過直接接觸和體驗來獲得,自然界中的樹葉數不勝數,又方便易得,其獨特的造型容易吸引幼兒注意力,激發想象力。通過走出幼兒園、走進大自然的方式,可有效利用自然材料的教育價值,使幼兒在尋找中豐富對樹葉的認知,并與教師展開交流。教師可提出問題如“它是什么顏色的?”“它有何特別之處呢?”,鍛煉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觀察力,使其在輕松自由的自然環境下,積累更多經驗,獲得更多快樂[4]。

(二)自主探究——“樹葉展覽會”

從公園回來后,幼兒的書包中裝著滿滿的樹葉,剛下車便迫不及待地向大家展示,并分享每一片葉子的尋找經歷。有幼兒拿出一片黃綠漸變顏色的樹葉,瞬間吸引了周圍孩子的目光;有幼兒不服氣,拿出一片形狀爆炸式的樹葉,并將其稱為“火山爆發葉”,周圍又是一陣贊賞。其他幼兒也陸續展示自己的“戰利品”,并七嘴八舌地討論??墒菢淙~太多了,怎樣才能讓孩子們不僅能介紹自己的樹葉,還能了解別人的呢?于是,教師在美工區設置了“樹葉展覽會”,這樣樹葉這種自然材料便順利成為“主角”,并在“展覽會”中充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

分析與思考:通過在美工區設置“樹葉展覽會”,要求幼兒們選出自己最心儀的三片樹葉,經過清潔、壓平后,展示給大家,自己扮演“小小講解員”,介紹一下這片葉子的色彩、形狀有何不同。整個美工區十分熱鬧,樹葉成為幼兒的寶貝,最終評選出“最漂亮的”“最大的”“最奇怪的”等多個獎項,幼兒對樹葉的認識也豐富起來,并意識到“世界上沒有兩片相同的樹葉,正如沒有兩個一模一樣的人一樣,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個體,都要珍惜生命,努力綻放光彩?!?/p>

(三)創意制作——“百變的樹葉”

經過逐一展示后,幼兒對樹葉的熱情開始削減,為了提高美工活動的教育效果,使幼兒的藝術意識不斷萌發,教師應組織開展不同的活動,使自然材料貫穿到教育之中,通過創意制作活動,鍛煉幼兒的創新思維、動手實踐能力,并增強其審美感知,促進其藝術修養的全面提升。在實際活動開展中,教師將“色彩”引入進來,以染色、拓印兩種藝術形式進行展現。

一是染色活動。開展該活動可使學生熟悉秋天環境下各物體的顏色。先由幼兒自行選擇“秋葉”材料,如桂花葉、枇杷葉等;然后教授基本的染色手法,鼓勵幼兒選擇自己喜歡的顏色進行填充,使樹葉經過創作變得五彩繽紛,豐富視覺體驗;最后,幼兒獨立完成拼接操作,并在眾多作品中選出最符合“秋天”主題的作品,在美工區展示墻中展示,以此使幼兒獲得成就感。

二是拓印活動。教師先選出秋葉模型,對其顏色、大小、形狀與紋理特點等進行介紹,要求幼兒選出想要拓印的樹葉,根據其實際形狀,按照教師事先傳授的方法進行拓印制作,并通過細致手法,使物體以靈動形式展現出來。在此期間,調動幼兒的思維能力與雙手協調能力。

三是制作“樹葉花”。在以往“樹葉花”制作中,只是單純地將樹葉平鋪在紙上,圍成一個圓,變成花朵的樣子,過程較為簡單,很難激發幼兒的創造熱情。本次活動鼓勵幼兒做一個立體的“樹葉花”,在教師的新奇思路指導下,幼兒們開始頭腦風暴,發散思維,提出許多新想法。彤彤說:“我想像冰激凌卷筒一樣,將葉子卷起來,用一團蜘蛛絲在中間當花蕊?!绷亮琳f:“我打算剪一根吸管插在中間,葉子卷起來后,就會變成‘會飛的花!”樂樂說:“我想像糖葫蘆一樣,把葉子串起來,這樣就是立體的了?!庇變簜兊谋硎鲋饾u豐富起來,思維不再受到束縛,并在教師引導下,逐漸將自己的想法付諸實踐[5]。

分析與思考:通過染色與拓印活動開展,可使幼兒主動親近自然,拓展視覺感知能力。在投放自然材料后,可根據幼兒的不同興趣愛好,創新美工活動思路,使材料利用更加鮮活新穎,激發幼兒的參與熱情和動手欲望。在整個活動中,幼兒們主動思考,不斷嘗試,許多新作品陸續誕生,驚喜連連。

結語

綜上所述,大自然擁有無窮的自然材料,將美工區活動與大自然相結合,不僅可為幼兒提供更多親近大自然的契機,提高幼兒探索精神與實踐能力,還與生態教育要求相符合,充分展現自然課堂的魅力。在實際開展中,教師可通過“走出去”“帶回來”“留下來”三個環節,引導幼兒自主尋找材料與創作靈感,發揮想象力動手制作,并營造自然園區陪伴幼兒成長。通過自然材料在美工活動中的投放,可改善美工區材料普遍存在的單一問題,為幼兒插上想象的翅膀,促進其創造力提升。

[參考文獻]

秦洋.自然材料在中班美工區的巧利用措施研究[J].文學少年,2021(2):396.

蔣燕芬.自然材料在農村幼兒園美工區中的運用研究[D].成都:四川師范大學,2019.

賴娜.自然材料在幼兒園大班美工區的投放與運用研究:以美工區系列活動“石頭趣多多”為例[J].生活教育,2022(17):40-42.

陸亞琴.以自然為美,綻心靈之花:自然材料在幼兒園美工區的巧妙運用[J].啟迪:教育教學版,2021(11):74.

謝秀娟.利用鄉土資源創設大班美工區域活動[J].教育現代化,2016,3(36):294-296.

猜你喜歡
自然材料美工區材料投放
幼兒園創意美術教學淺析
美工區廢舊材料再利用培養幼兒創造能力
對幼兒美工區活動的正確引導
對幼兒園區域活動材料投放的思考
“輕、簡、自、樂”
旅游紀念品包裝工藝品包裝盒的文化內涵及品牌形象
主題區域環境創設淺析
簡談幼兒區域活動材料的投放
區域活動中材料投放與幼兒的主動發展研究
自然材料在區域游戲中的運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