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與創新

2024-04-22 22:00陳小銘
家長·中 2024年3期
關鍵詞:校園文化法治道德

陳小銘

在當今社會,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與創新,成為塑造學生品格、培養法治意識的重要一環。這種融合不僅影響著學生的成長,也深刻影響著整個社會文明的進步。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傳統的教育模式已逐漸滯后,需要更多的創新與變革。因此,探討如何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校園文化建設有機結合起來,成為了教育界與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焦點之一。本文深入探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與創新,從以人為本原則、適宜性原則、師生共建原則出發,探索如何有效整合道德與法治教育資源,以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和校園文化的建設。

一、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原則

(一)以人為本原則

以人為本原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核心,在于將學生置于教育的中心地位,涵蓋了身心健康的關懷,以及對其全面發展的重視。在與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中,以人為本原則的實踐強調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充分認知,需要針對不同年齡段、認知水平和成長階段的學生調整教育內容和教育方法。在道德教育方面,以人為本原則要求教育者通過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實施情感教育,積極培養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為其道德觀念的形成提供有力支持。同時,注重對他人的尊重和關愛也是以人為本原則在道德教育中的體現,通過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來營造積極向上的校園文化氛圍,培養學生合法合規的行為觀念,使其在日常生活中自覺守法,形成健康的法治觀念。

(二)適宜性原則

適宜性原則的貫徹體現了對學生個體差異的尊重,為道德與法治教育提供了更具創造性和個性化的路徑。通過因材施教,教育者可以更精準地滿足學生的需求,使教育更有深度。在設計具體的教學方案時,教育者需要深入了解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發展特點,以確保教育內容既貼近實際,又能夠激發學生的濃厚興趣。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法,特別是寓教于樂的方式,將道德與法治教育通過游戲、故事和角色扮演等形式巧妙融入校園文化建設中,使學生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參與到學習中。這樣的活動不僅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增強學生對道德準則和法治觀念的理解,通過生動有趣的方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更好地促使學生接受和內化這些內容。

(三)師生共建原則

師生共建原則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強調了教育者與學生之間的平等、合作和共同參與,旨在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自我發展能力,推動校園文化向著更加健康和積極的方向發展。在師生共建的過程中,教育者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還是學生的引導者和榜樣。通過與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教育者能夠更好地了解學生的需求和問題,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工作。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鼓勵學生發表自己的觀點和意見,參與到校園管理和規劃中,是師生共建原則的重要體現。學生的參與能夠更好地反映其真實的需求和意愿,從而更好地推動校園文化的建設和發展。而且,學生的參與也能夠增強自身的責任感和歸屬感,使他們更加珍惜和維護良好的校園文化。

二、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意義

(一)培養良好的道德品質

道德品質的培養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合的核心目標,在這一過程中,道德教育與法治教育的結合不僅為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準則,還為學校營造和諧文化氛圍奠定了堅實的基礎。通過道德教育的引導,學生能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行為準則,培養誠實守信、友善待人、尊重他人等品質,成為具備社會責任感的公民。與此同時,融合法治教育也能使學生更深入地理解法律的作用,了解法律對社會秩序和公共利益的保障,從而樹立遵紀守法的觀念和行為習慣。法治意識的培養使學生認識到法律規范既是社會生活的基石,也是維護公平正義的保障。這種認知有助于學生在校園中形成規范守則,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為學校的秩序和穩定做貢獻。

(二)建設和諧的校園環境

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在建設和諧校園環境方面具有深遠的意義。這一融合不僅有助于學生形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人際關系,還能夠為學校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為全體師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與成長環境。通過道德教育,學生能夠形成尊重、合作、關愛等價值觀念,建立良好的人際關系,實現個人品德的塑造,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責任感。學生在這種氛圍中學會了相互尊重和合作,形成了相互幫助的文化習慣,增強了校園文化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與此同時,法治教育的融入也為建設和諧校園環境提供了有力保障,使學生自覺遵守學校規章制度,維護校園秩序,促進了校園文化的和諧與穩定。

(三)增強學生的法律意識

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能夠讓學生通過法治教育的引導,更加深刻地認識到法律對于個人權益的保障和社會秩序的維護的重要性,使學生更加自覺地遵守法律,提高了學生的法律素養和法治意識。在法治教育中,學生能了解到法律規范是社會生活的基礎,是維護公平正義的重要保障,明白遵守法律的重要性,并且認識到違法行為可能帶來的后果。這種自覺遵守法律的行為,不僅有助于校園文化的秩序維護,也有助于社會整體的穩定和發展。此外,法治意識的樹立還能夠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社會事務,為社會建設和發展貢獻自己的力量。學生能認識到法律是規范社會行為的重要工具,會更加關注社會公共事務,積極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為社會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三、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困境

(一)師資力量建設不足

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面臨師資力量不足的問題。首先,學校管理層的決策更偏向于強調學科知識和應試教育,對道德與法治教育不夠重視,導致部分教師在道德與法治教育方面的專業素養不足。其次,由于法治教育涉及法律知識、社會治理等方面,對教師的綜合素養要求較高,然而一些教師缺乏相關知識和經驗,難以將法律知識與學生實際生活相結合,導致教學效果不佳。此外,師資力量的不足也可能導致教學質量參差不齊。一些教師因為缺乏相關培訓和支持,無法有效地傳授道德與法治教育內容,造成了教學質量的不穩定和參差不齊的現象,進一步加劇了教育質量的不確定性,影響了學生的學習效果和校園文化建設的順利進行。

(二)課程時間分配困難

首先,學校的課程設置通常更側重于傳統學科,如語文、數學、自然科學等,這些學科往往被視為培養學生綜合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在這種情況下,道德與法治教育被邊緣化,被視為附加內容,很難在繁忙的課程表中獲得足夠的時間和空間。這種認知不僅反映在課程設置上,也影響到師資培養等方面,使得融合教育難以得到足夠的重視。其次,教師面臨著繁重的教學任務和考核壓力,難以在有限的時間內兼顧各個學科的教學內容。道德與法治教育需要運用案例分析、互動討論等教學方法,而這些方法可能需要較多的課堂時間,與其他學科的教學需求形成競爭,導致教師匆忙地完成相關教學內容,影響了教育的深度和廣度。

(三)學生接受程度不一

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存在學生接受程度不一的問題。首先,部分教育內容可能過于理論化或抽象,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和共鳴。學生對于過于枯燥的理論內容可能產生厭倦情緒,導致對教育內容的接受程度不高。其次,教育方式單一、教學方法缺乏創新也會影響學生的參與度,使得部分學生對道德與法治教育缺乏興趣。此外,學生個體差異和家庭背景差異也是導致接受程度不一的原因之一。每個學生的成長環境和教育背景不同,具有不同的價值觀念和態度,一些學生在家庭中得到了對道德和法治的良好教育,對教育內容的接受程度較高;一些學生來自教育資源匱乏的家庭,對于這些概念的認知可能較為模糊,接受程度較低。

四、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創新路徑

(一)校園法治文化建設

校園法治文化建設不僅為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的融合創造了有利條件,還通過各種形式的活動和設施,將法治理念深度融入學校的日常管理和教育實踐中。

首先,學??梢栽O立法治宣傳角,展示與法治相關的法律知識、典型案例以及學生模范行為。這里不僅是學生學習法治知識的場所,也是師生共同交流、學習的平臺,使法治理念深入校園。其次,設置法治文化展示區,將法治理念融入學??臻g。學??梢栽谛@內設立法治文化展示區,如墻面展板、雕塑藝術等,能讓學生在校園中隨處可見法治的象征和表達,激發學生對法治文化的深層次認同。學生還可以組織法治知識競賽、法律演講比賽、模擬法庭活動等,讓學生通過參與活動來感受法治的魅力,使法治教育更具體、更生動,同時培養學生的法治思維和實際操作能力。

(二)數字化教育工具應用

數字化教育工具在推進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合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學??梢砸牖邮綌底只虒W資源,如法治教育App和在線法律知識平臺,為學生提供便捷的法治學習途徑,豐富教學手段,促進道德與法治教育的深入開展。

首先,使用針對兒童的法治教育App。這些App通常設計得生動有趣,配有各種互動游戲、動畫、漫畫等形式,讓學生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法律知識。例如,通過解密游戲來學習法律常識,或者通過與虛擬角色的互動來體驗法治實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參與度。其次,一些在線法律知識平臺也提供了豐富的法治教育資源,如法律案例分析、法治漫畫、法律知識測驗等。學生可以在這些平臺上自主學習,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選擇適合的內容進行學習。例如,學生可以參與在線討論或者法律辯論,從而增強對法治教育的理解和參與度,讓學生隨時隨地都能進行法治學習,提高學生對法治教育的興趣和參與度。

(三)校園文化融合設計

學校設計具有針對性和連貫性的融合課程,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與其他學科有機結合,形成交叉學科的教學模式。這種綜合性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法律的意義與價值,并將法治觀念融入學習過程中。

例如,學??梢栽O計一門名為“法治與公民教育”的融合課程,結合道德教育和法治教育的內容,引導學生了解法律的基本原則、公民的權利和責任等。在這門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案例分析、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方式,讓學生親身體驗法治的實際運作,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同時,學校還可以舉辦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將法治教育融入校園文化建設的方方面面,如舉辦法治主題的主題演講,邀請法律專家或者社區警察來校園進行法治知識普及和互動交流;組織法治主題的藝術展覽,讓學生通過繪畫、攝影等藝術形式表達對法治的理解和感悟;舉辦校園文化節,設置法治教育體驗區,讓學生通過游戲、互動等方式深入了解法治教育的內容。

(四)法治教育主題活動周

學校設立法治教育主題周,集中開展一系列法治教育宣傳和實踐活動,如法治知識競賽、法律講座、模擬法庭等,提升學生對法律的認知和理解;組織法律知識競賽,讓學生在競爭中學習法律知識,深化對法治的理解;舉辦法庭模擬活動,讓學生親身體驗法庭程序,從而加深對法律運行機制的認識,增強學生的法治意識。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學??梢詫Ψㄖ谓逃黝}活動周進行融合創新,進一步提升校園文化的品質和內涵。除了法治教育主題周外,學校還可以定期舉辦各種法治教育主題活動,如法治文化節、法治宣傳日等。這些活動可以通過豐富多樣的形式展示法治教育的內容,包括法律常識競賽、法律游戲、法治實踐體驗等。例如,學??梢越M織模擬法庭比賽,讓學生扮演法官、律師等角色,親身體驗法律實踐的過程,增強法治意識、提升法律素養。

五、結語

總而言之,隨著社會的不斷進步和發展,道德與法治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小學道德與法治教育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融合與創新既是教育領域的重要課題,也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培養社會主義事業建設者和接班人的迫切需求。唯有在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中,學生才能得到全面成長,才能在未來的社會生活中發揮更加積極的作用。因此,將道德與法治教育融合于校園文化建設中,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全面的教育資源和學習環境,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筆者深入剖析了以人為本、適宜性和師生共建三大原則下的融合路徑與創新舉措,希望能為推動教育事業的發展提供啟示。

猜你喜歡
校園文化法治道德
送法進企“典”亮法治之路
頭上的星空與心中的道德律
黨建工作與校園文化創新探究
跟蹤導練(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對道德虛無主義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須厲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國
校園文化建設淺談
以老區精神打造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的思考與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