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2024-04-22 21:58戴英坤
三角洲 2024年6期
關鍵詞:群文議題古詩詞

戴英坤

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概念界定

一、群文閱讀教學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以下簡稱“義教新課標”)在“課程內容”部分新增了“內容組織與呈現方式”—學習任務群這部分內容。義教新課標對學習任務群的概念進行了界定:“設計語文學習任務,要圍繞特定學習主題,確定具有內在邏輯關聯的語文實踐活動,語文學習任務群由相互關聯的系列學習任務組成,共同指向學生的核心素養發展,具有情境性、實踐性、綜合性”。群文閱讀教學就是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和進行的。趙鏡中是我國最早提出群文閱讀教學理念的人,他對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進行了概述,認為群文閱讀教學就是指教師將同一主題的不同文本進行整合,引導學生對這些整合好的文本進行學習。一線教師蔣軍晶在教學中對群文閱讀教學也有新的認識,他對群文閱讀教學的概念也進行了總結,認為教師在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文本的選擇時,可以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這為教師進行群文閱讀教學提供了新的抓手。

“群文閱讀教學”是區別于單篇課文閱讀教學而言的一種教學實踐。它不是對多篇文章進行簡單的堆疊,而是具有三個明顯特點,分別是:議題牽頭、群文薈萃、課堂建構。它突破了傳統的單篇閱讀教學的單一化、局限性和解構性,具有學生主體性、開放性、整體性。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整體把握,形成自己對知識的脈絡框架,擴展學生的閱讀視野和閱讀量,同時兼顧學生的語言能力和思維能力,對學生的個性化發展和學生的全面發展具有積極作用。它以提高語文核心素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其包含的三個層面科學地、全方位地反作用于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發展能力。

二、古詩詞

我國初中語文教材匯編了各種文學樣式與體裁的名篇佳作,其中,古詩詞無論是在內容還是形式上,都是最能夠代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的。其精煉的語言表達、豐富的藝術手法、獨特的結構樣式,都是其他文學樣式與題材不能替代、無可比擬的,它是中華傳統文化的瑰寶。古詩詞由詩歌發源,而詩歌又起源于上古的社會生活。它隨著時代的洪流不斷向前發展,到唐宋時期發展到頂峰,又經由各種途徑得到了保存與流傳,逐步成為歷朝歷代遺留下的珍貴遺產。因此,在當今時代的大背景下,學好古詩詞尤為重要。古詩詞的學習,一方面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古詩詞鑒賞能力,提高學生的文學素養,另一方面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文化自覺和文化自信。尤其是在 義教新課標頒布后,強調“確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主題”,還對初中階段學生的古詩詞背誦篇目進行了一些更新和修改,這對學生的古詩詞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我們要對古詩詞教學更加重視,這也意味著教師應該對古詩詞教學進行一些合理化的創新。

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教學策略

一、擬定議題

根據單元導語擬定議題。群文閱讀教學最關鍵的部分在于議題的選擇,議題的確定是整個群文閱讀教學的核心。它是整個課堂教學的脈絡線索,也是學生在課堂中學習與討論的中心內容。

我國語文教材的單元組織形式包括兩種,一種是單線組元,指的是以知識能力、文體、主題中的某一個標準為依據,組織選文匯編為單元的形式。如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另一種是雙線組元,指的是兼顧知識能力、文體、主題其中某兩個標準,組織選文匯編為單元的形式,如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不論是哪種教材單元組織形式,語文教材的單元導語都具有重要的教學參考性。單元導語會明確本單元的內容主題、學習方法、與中高考的聯系等,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和展開教學實踐的重要依據之一,因此,培養單元意識對開展教學具有重要意義。由此觀之,從語文教材的單元導語中尋找教學切入點,確定議題,對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具有一定的實踐價值。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七年級下冊第五單元的單元導語中,我們可以讀出這一單元的主題是“哲理”,在中考中會重點考察“托物言志”的表達方式。其中,本單元的《古代詩歌五首》中包含了陳子昂的《登幽州臺歌》、杜甫的《望岳》、王安石的《登飛來峰》、陸游的《游山西村》、龔自珍的《己亥雜詩(其五)》,雖然這五首都是寫登高望遠的詩,但它們抒發的思想感情卻不同。因此,可以結合單元導語,將議題擬定為“探尋登臨詩的思想情感”。

根據作者擬定議題。詩詞歌賦是古代文人墨客抒發內心情感最常用的方式之一,因此,不同時期的作品往往會反映出同一詩人的人生經歷、心路歷程、情感變化等。根據同一作者的作品設計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有利于學生對詩人全面了解,形成自己對該詩人的認識、看法、觀點, 從而更全面地做到“知人論世”。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收錄了許多詩人的作品,例如李白、辛棄疾、陸游、劉禹錫、蘇軾、杜甫、白居易等,這為教師進行群文閱讀教學的議題設計提供了豐富的素材。

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收錄了杜甫的六首詩歌,這六首詩歌根據作者的寫作時間進行重組,可以很好地詮釋杜甫的人生經歷和心路歷程。根據年級和上下冊編排,分別是《江南逢李龜年》《望岳》《春望》《石壕吏》《茅屋為秋風所破歌》《月夜憶舍弟》。因此,可以以這六首古詩為一組,將議題擬定為“探尋杜甫的生平思想”。

根據表達技巧擬定議題。表達技巧在古詩詞中是最常見的,它常常作為詩人抒發思想感情的工具出現。表達技巧包括四部分,分別是:修辭手法、表現手法、表達方式、結構手法。熟練掌握表達技巧有助于提高學生古詩詞的閱讀與鑒賞能力。因此,以相同的表達技巧設計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也是具有必要性的。

在古詩詞中,最常見的表達技巧便是借景抒情。例如,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可以找到三首都使用了借景抒情表達技巧的古詩,分別是馬致遠的《天凈沙·秋思》、王維的《使之塞上》、白居易的《錢塘湖春行》。因此,可以以這三首古詩作為一個整體,將議題擬定為“探尋詩歌中的表達技巧”。

其實,議題擬定的維度并不設限,只要能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基本原則都可以采用。因此,也可以從其他維度對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擬定議題,例如,“不同作者表達的相似的思想感情”“不同作者相似風格的語言特點”“意象”“題材”等方面,都可以從中入手進行初中語文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議題的擬定。

二、選擇和組織文本

選擇和組織群文閱讀的文本,是學生進行知識學習的基礎,是教師進行課堂教學的保證。

選擇和組織文本不是將文本進行簡單地堆砌,而是教師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狀況、接受能力和課程標準、教學重難點等方面,精心選擇群文閱讀教學的文本。在群文閱讀教學中,選擇和組織文本有一個重要原則,即文本的“互文互異”?!盎ノ幕ギ悺敝傅氖俏谋局g既要有關聯,也要有所區別。這有利于學生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中更全面、更高效地學到知識。

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教學新模式和實踐,無論是對教師還是學生都是一個全新的挑戰。一方面,對教師來說,這種新方式需要一定的時間和精力去學習、去鉆研、去探索。另一方面,對學生來說,這種授課方式也需要一定的時間去適應。因此,教師在選擇和組織文本的過程中要注意文本難度的選擇??梢赃x擇具有平行難度的文本,也可以選擇難度循序漸進的文本。但是,無論選擇和組織何種難度的文本都要注意兩個方面:一方面要看自己是否有能力去駕馭所選擇的文本,另一方面也要思考學生是否能很好地吸收知識點,進而順利地完成學習目標。

群文閱讀的主要目的就是拓展學生的閱讀面,如果只教學教材上的知識,難免會限制學生的閱讀視角。因此,教師選擇和組織文本時,可以將課內知識與課外知識相結合,遵循“課內為主,課外為輔”的基本要點,以教材中的古詩詞為主線的同時,為學生提供一些課外優秀的古詩詞作為學習支架。這有利于對課內知識的補充,擴展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視角,提高群文閱讀教學的質量。

例如,在講到“蘇軾的生平思想”這一議題時,可以選擇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蘇軾的古詩詞《江城子·密州出獵》《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與課外蘇軾的古詩詞《西江月》合并起來作為群文閱讀教學的文本,使教材真正做到越學越“活”、越學越“厚”。

當然,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為學生提供的課外支架并不局限于古詩詞,也可以將人物傳記、影視作品等多種形式的文本進行選擇和組織。只要是有利于學生建構知識的文本都可以選擇,要保證文本組織與選擇的多樣性,這樣才更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構建交互性的教學過程

構建交互性的教學過程即集體建構,是指在群文閱讀教學中,教師不事先設置議題的標準答案,而是通過課堂中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等交流,共同探尋議題的答案,最終形成對議題答案的共識。集體建構是群文閱讀教學區別于傳統單篇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之一,它強調師生之間的互動、生生之間的交流,改變了傳統教學以教師為主體的形式,真正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課堂教學。交互性的教學過程也有利于形成和保持良好的課堂氛圍,因為這種課堂交流是平等的,是能體現個性化發展的,能讓學生更加自由地學習,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

例如,在教學“邊塞詩中的情懷”時,有的學生喜歡描寫壯闊塞外風光的《使之塞上》,有的學生喜歡蘊含了豐富情感的《漁家傲·秋思》,有的學生欣賞《雁門太守行》中詩人的豪情壯志。因此,在進行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的過程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個性,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傾向性和喜好,并以此為基點,進行交互性課堂教學。

初中古詩詞群文閱讀的價值

一、對學生的價值

首先,在有限的課堂學習時間中,學生學習的效率尤為重要。而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正解決了傳統古詩詞教學效率低、模式化等問題,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讓學生學習到更多知識點。其次,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還有利于拓寬學生的學習思路,構建完整完善的學習思維網格,讓學生學以致用,領略古詩詞之美。再次,在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中強化了閱讀部分,通過一系列比較閱讀,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訓練,可以更好地促進學生的讀寫結合、舉一反三。

二、對教師的價值

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作為一種新的教學方式,看似淡化了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實際上對教師能力要求達到了新的高度。如何進行古詩詞的群文閱讀?如何上好古詩詞群文閱讀課?這些問題對一線教師來說是一種全新的挑戰。但同樣,這些問題也可以反作用于教師的專業成長,不斷倒逼教師提高專業知識與專業技能,形成教師自身獨特的教學風格。

三、對課堂教學的價值

首先,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提倡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是起引導作用。群文閱讀教學強調在課堂教學中的積極探討,深化了學生的表達與交流能力,在另一種層面上,是對傳統單一講授式課堂教學模式的創新與應用,是一種新的突破。其次,古詩詞群文閱讀教學打破了傳統古詩詞單篇教學中授課內容與形式單一化的特征,教師可以聯系課內與課外的有效文本,為學生補充橫向與縱向的知識,促進學生對知識進行清晰解構,進而進行知識的整合。這無疑是課堂教學體系的新變革。

作者簡介:

戴英坤,1999年12月出生,遼寧省丹東市人,渤海大學文學院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為語文教學。

猜你喜歡
群文議題古詩詞
踏青古詩詞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例談群文閱讀中議題的確定
談以生為本的群文閱讀教學策略
初中群文閱讀的文本選擇及組織
科學議題歡迎君子之爭
群文活動
我和古詩詞
趣讀古詩詞
古詩詞中的新年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