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氏針與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在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中的應用效果研究

2024-04-22 06:33張建磊姚樹生
反射療法與康復醫學 2024年1期
關鍵詞:指關節手部克氏

張建磊,姚樹生

(山東大學附屬威海市立醫院創傷骨科,山東威海 264200)

掌指關節周圍骨折為手部常見的創傷性骨折,在發生后會導致患者出現程度不一的手功能障礙與疼痛,對日常生活造成諸多影響,降低其生活質量[1-2]。因此,臨床應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措施對患者進行積極治療。手術為臨床治療掌指關節周圍骨折的常用措施,因手部解剖結構較為復雜,故對手術的要求較高,不僅需幫助患者精準復位骨折處,還要保證其手部功能恢復[3]。 克氏針內固定術為既往臨床治療掌指關節周圍骨折的常用術式,其具有操作簡便、手術創傷性小等優勢,但患者術后需長時間石膏固定,易誘發一系列并發癥。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可利用微型鋼板固定骨折端,無需石膏長時間固定骨折端?;诖?,本研究選取2019 年8 月—2022 年8 月本院收治的126 例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為對象,通過分組對照,分析克氏針與微型鋼板內固定術的具體效果。 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收治的126 例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為研究對象。 納入標準:經CT 等檢查證實為掌指關節周圍骨折;具有較為優良的依從性;認知清晰,可正常交流;知悉本研究并同意。排除標準:存在嚴重的精神障礙者;合并肝、腎功能不全者;無法耐受手術者;合并惡性腫瘤者;存在酗酒等不良生活習慣者。 本研究經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所有患者分為對照組與觀察組,每組63 例。 兩組的性別、年齡等各項一般資料比較,組間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一般資料對比

1.2 方法

1.2.1 對照組

行克氏針內固定術。 協助患者取仰臥位,行臂叢神經阻滯麻醉,清理創面后消毒鋪巾,在C 型臂X 光機引導下復位骨折處;經骨折遠端皮膚做一縱行小切口,可按患者病情將切口適當延伸,完全暴露骨折處,去除血塊、病變組織,對存在血流供應的骨折片行保存處理; 之后根據患者骨折程度選擇克氏針固定根數,盡量避免跨關節固定,固定時注意針尖稍微偏向掌骨兩側后從指關節兩側穿出皮質,從遠端交叉穿入克氏針到近端骨髓腔;活動患者手指,在獲得滿意的固定效果后,將皮膚外的多余克氏針去除,將克氏針尾端折彎為勾形埋藏在皮下,以石膏固定骨折處4~6 周。 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并隨訪3 個月。

1.2.2 觀察組

行微型鋼板內固定術。體位、麻醉措施、骨折復位手段同對照組。 在患者患處掌指骨背部做一切口,顯現骨折端,清理血塊、病變組織,取適當的T 形或L型鋼板及2 枚螺釘對骨折處行固定;取得滿意固定效果后修復肌腱組織、血管等,縫合切口。術后常規使用抗生素,并隨訪3 個月。

1.3 觀察指標

(1)圍術期指標:包括手術、骨折愈合及住院時間。(2)指關節活動度:術前、術后3 個月,以手指總主動活動度(TAM)[4]對患者進行評估。 用量角器檢測遠指、近指與掌指關節主動屈曲活動度與伸直時的欠伸度,計算TAM 值。 TAM=(遠指、近指與掌指關節主動屈曲活動度)-(遠指、 近指與掌指關節的主動伸直時的欠伸度)。正常的TAM 值為270°。優:TAM 值>健側90%,為4 分。 良:健側75%<TAM 值≤90%,為3 分??桑航?0%<TAM 值≤75%,為2 分。 差:TAM 值≤健側50%,為1 分。 (3)手部功能恢復情況:以手指總主動屈曲度量表(TAFS)[5]對患者進行評估,總主動屈曲度>220°為優,180°≤主動屈曲度在≤220°為良,主動屈曲度<180°為差。 優良率=(優+良)/總例數×100%。 (4)并發癥:包括創面感染、骨折延遲愈合、內固定脫落等。

1.4 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 手術時間等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組內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手部功能恢復優良率等計數資料用[n(%)]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圍術期指標對比

觀察組的手術時間長于對照組,骨折愈合、住院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圍術期指標對比(±s)

表2 兩組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圍術期指標對比(±s)

組別手術時間(min)骨折愈合時間(周) 住院時間(d)對照組(n=63)觀察組(n=63)t 值P 值30.25±2.47 39.48±2.84 19.464 0.000 7.15±1.84 5.23±1.26 6.834 0.000 7.52±1.36 5.49±0.90 9.880 0.000

2.2 兩組指關節活動度對比

術前,兩組的手指TAM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術后,兩組的手指TAM 評分均高于術前,且觀察組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3。

表3 兩組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TAM 評分對比[(±s),分]

表3 兩組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TAM 評分對比[(±s),分]

組別術前術后t 值 P 值對照組(n=63)觀察組(n=63)t 值P 值0.89±0.21 0.92±0.18 0.861 0.391 1.72±0.40 2.84±0.53 13.388 0.000 14.582 27.227 0.000 0.000

2.3 兩組手部功能恢復情況對比

觀察組的手部功能恢復優良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4。

表4 兩組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手部功能恢復情況對比[n(%)]

2.4 兩組并發癥發生率對比

觀察組的并發癥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5。

表5 兩組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并發癥發生率對比[n(%)]

3 討 論

掌指關節周圍骨折為臨床多發的骨折,通常因摔傷或砸傷導致,患病風險較高。近年來,隨著交通運輸業、建筑的快速發展,以及人口老齡化程度的推進,掌指關節周圍骨折的發病率逐漸增多,給廣大居民的身心健康帶來諸多影響。因掌指關節周圍骨折通常會存在程度不一的肌腱、 韌帶及骨折處血供受損現象,加之掌指關節解剖結構復雜,如未能及時對患者行解剖復位,可能會造成骨折錯位、關節僵直、肌腱粘連及活動障礙等情況,影響手部功能,給其日常生活造成干擾[6-7]。 因此,選擇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措施及時恢復指關節面解剖形態、修復破損的組織與血管,對于促進患者手部功能恢復,保證其身心健康,改善預后具有重要意義。

克氏針內固定術為臨床常用的骨折固定措施,該術式運用克氏針交叉固定骨折端, 以此達到治療效果,具有操作簡單、手術創傷性小等優勢,且取針容易,適用于大部分的手部骨折。 然而,受皮質特點、掌骨髓的影響,克氏針會出現移位,延緩骨折愈合。 此外,克氏針內固定需要進行較長時間的石膏外輔助固定, 而患者在拆除石膏后方可開展手部功能訓練,故術后恢復較慢,影響預后。因此,臨床還需探尋更加快速有效的手術方案。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觀察組的手術時間更長,骨折愈合、住院時間均更短,手部功能恢復優良率更高,并發癥更少,且術后的手指TAM 評分更高,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提示微型鋼板內固定術能更有效地改善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的指關節活動度, 促進其手部功能恢復,且并發癥較少。 分析原因,微型鋼板內固定術以螺釘加壓微型鋼板固定, 能夠保證骨折斷端閉合更加緊密,有利于骨折斷端愈合[8-9]。 微型鋼板材料具有良好的抗壓、抗旋轉能力,可塑性較高,能夠較為完全地接觸融合面的遠、近端,有利于患者術后盡早開展手部康復鍛煉,提升指關節活動度,加速手部功能改善[10]。 另外,微型鋼板存在較為良好的組織相容性,對患者肌肉、骨骼的影響較小,可有效重建掌指骨的解剖結構,且不會影響肌腱的滑行,繼而可進一步促進骨折愈合,加速患者術后恢復,顯著減少相關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綜上所述,微型鋼板內固定術在掌指關節周圍骨折患者中的作用更為顯著,能促進骨折愈合,提升其手指關節活動度,加速手部功能改善,且并發癥較少,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值得臨床推廣使用。

猜你喜歡
指關節手部克氏
手部皮膚軟組織缺損修復的皮瓣選擇
分析切開復位微型鋼板內固定術治療掌指關節周圍部位創傷骨折的效果
兩種皮瓣修復手部軟組織缺損的比較
游離第2跖趾關節帶趾蹼皮瓣修復掌指關節復合指蹼缺損
外固定支架聯合克氏針閉合復位治療第5掌骨基底部骨折
克氏針張力牽引固定法治療骨性錘狀指
克氏針懸吊法在急性伸肌腱Ⅰ區損傷中的應用
掰指關節會導致關節炎嗎?——NO
發生于手部的硬下疳一例
復明膠囊疑致手部腫痛1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